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综合复习教学质量检测题(五)(解析版)_第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综合复习教学质量检测题(五)(解析版)_第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综合复习教学质量检测题(五)(解析版)_第3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综合复习教学质量检测题(五)(解析版)_第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综合复习教学质量检测题(五)(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综合复习教学质量检测题(五)(解析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山水画可谓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是《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选自颜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有删改)材料二:田园中的诗意栖居是中国人最早的乌托邦理想,“田园综合体”则是当下的一个热词。人们回归田园的渴望,是对工业社会和现代性的平衡,是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再次和重新定位,是传统生活方式重建自我认同的努力。钱穆先生曾言,乡村代表着自然、孤独与安定,而城市则代表着文化、人群与活动,乡里人终需走进都市,城市人终需回归乡村,乡村与城市需要各自的智慧。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与自然渐行渐远,在众声喧嚣中心生浮躁。于是便产生到乡村放松一下的需要,与大自然亲近以调整心绪。现代田因不仅仅是城市人寻觅的桃花源,是乡村里走出来的人们留得住的乡愁和回得去的故土,更是乡里人日日在其中生活劳作的家园。近年的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生活逐渐实现现代化,然而由于配套设施和服务跟不上,垃圾处理难,过度商业化、货币化,精神生活空虚等许多负面后果也凸显出来。“田园综合体”是探索“就地城镇化”的新方向,不仅要着眼于教育、医疗、社保、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均衡化,更要通盘考虑现代田园的社会和文化建设,创造新型田园社区和田园生活。一些地区对农业的丰富内涵、特性与作用认识不足,只重视农业的经济功能,却忽略了农业的多功能作用,特别是文化和社会建设方面的作用。“田园综合体”之“综合”即着眼于此。宋代大儒程颢曾言,“观鸡雏可以知仁”。农事活动——饲养牲畜与种植庄稼都是一样,它的对象是活物,是整个的、生动而有活趣的,容易养成疏阔自然的心性,乡村也有了从容的社会风气。中国农耕文化传统中形成的伦理与美德在现代城市已不多见,而在许多乡村却仍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正所谓“礼失而求诸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让乡风美俗滋养世人,正是发展“田园综合体”的题中应有之义。(节选自《光明日报》张源《挖掘传统田园的特有魅力》,有删改)材料三:“心”,包括志、意、情等在内,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含义,但基本上一个意思,是中国传统哲学、文艺理论的重要范畴,无论是书法、音乐、绘画、舞蹈还是诗歌,中国艺术基本都是从“心”字出发。西汉文学家扬雄在《扬子法言》中提出“书,心画也”。他当初所说的“书”,原本指书籍。但后人以书法解释“心画”,已被普遍认可,可表达为人的“心灵活动的轨迹”。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是中国人的人文心胸,主要用来表达情感。有些诗虽格律正确,却缺少真情实感;有些诗看似华丽规整,却是套用前人陈词,或是胡乱堆砌词语,令人读之无味。反之,有些诗虽不工整,但自有情怀真意,令人回味无穷。据传宋代诗人潘大临一日见窗外雨打秋林,风涛阵阵,遂诗兴大发,写下“满城风雨近重阳”。这句诗刚落笔,突然被收租人打断兴味,无以为继。所以只要不做作,抒真情,明其志,即便没有名篇传世,也不失为一名合格的诗人。中国画讲求形神兼备,早期重形。如《尔雅》所云:“画,形也。”西班牙画家毕加索首说,“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可见,中外艺术传统虽有差别,但亦有共通之处。即以“有意味的形式”来说,形是直觉可视的,但必须有意味。情,乐本情性。古人曾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有一天,我吃早饭时,看到报纸上有句话,“嗓门大的人不见得会唱歌”。我认为这话说得很对。有的人嗓门很大,唱歌却跑调,徒有“声”而没有“乐”。或说那“声”本来就缺少美的素质。从声到音再到乐的过程,需要无数次的规范化和美化,最终抒发情性才足以动人。“写心”是中华民族悠久的艺术传统。当下我们要“写心”,就要发挥创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心”应该是天赋、精力和体验的积累,只有不断学习、行动、体会,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人格力量和独立个性,最终才能达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外象之美指画家通过绘画语言符号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的精神追求,表现在画作外。B.诗意美指画中有诗意,体现于画题,题诗,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等。C.历代山水画家都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是因为意境才是灵魂,是魅力所在。D.空灵美打破了时空,使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使欣赏者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渐行渐远,人们容易产生到乡村去,与大自然亲近的愿望。B.现实中,乡村建设凸显出垃圾处理难,过度商业化、货币化,精神生活空虚等负面后果。C.“田园综合体”体现了“就地城镇化”的新趋势,它致力于创造新型田园社区和田园生活。D.传统文化的伦理美德在现代城市已销声匿迹,而在乡村仍是可贵的“衣冠简朴古风存”。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采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三个方面。B.材料一指出“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并以《寒江独钓图》为实例进行了论证。C.材料二综合采用引证、对比论证、假设论证、事实论证等方法,不仅论据丰富,而且论证有力。D.材料二在阐释“田园综合体”的意义时,从“礼失而求诸野”的角度,阐释了乡风美俗的滋养作用。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在当代城市文明中,传统田园是否还有深厚的魅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B2.D3.C4.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写心”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共同特征,并通过书法、诗歌、绘画、音乐四个门类进行具体论证说明。②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手法。第3段运用对比手法,阐释“表达情感”是诗歌的重要特征。用潘大临的事例说明诗歌创作需要灵感,灵感是心灵的即兴发挥,要一气呵成。第4段运用了引证法,引用毕加索的话来阐明写实的绘画技巧易于学习,很容易达到一定高度,但纯熟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却非常困难。第5段使用例证法,以现实生活中的鲜活事例说明必须是饱含“情性”的声音才是悦耳的音乐,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才能真正打动人心。5.传统田园依然有深厚的魅力。①田园是对工业社会和现代性的平衡;②田园是乡村里走出来的人们留得住的乡愁和回得去的故土;③在田园里容易养成疏阔自然的心性,形成一些好的品德。(每点2分)【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A项,由原文“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可知,“外象之美”也表现在中国山水画作本身,而且“画作以外的无限性”也不只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C项,“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是错误的,由原文“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可知,历代山水画家并没有轻视笔墨气韵。D项,“使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使欣赏者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是错误的,由原文“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的应是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的应是欣赏者。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和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传统文化的伦理美德在现代城市已销声匿迹”是错误的。由原文“中国农耕文化传统中形成的伦理与美德在现代城市已不多见”可知,传统文化的伦理美德在现代城市是不多见,而不是销声匿迹。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材料二综合采用引证、对比论证、假设论证、事实论证等方法”是错误的。材料二中没有使用“假设论证”的方法。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理解论证方面的知识,从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论证结构上来分析,材料三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文章首段提出了总的观点:中国艺术基本都是从“心”字出发。然后第2段从书法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证,第3段从诗歌方面,第4段从绘画方面,第5段从音乐方面进行具体论证。从论证方法上来分析,运用了多种论证手法。原文“有些诗虽格律正确……令人回味无穷”,运用了对比手法,阐释“表达情感”是诗歌的重要特征。用潘大临的事例说明诗歌创作需要灵感,灵感是心灵的即兴发挥,要一气呵成。第4段运用了引证法,“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曾说,‘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引用了名人名言。第5段使用例证法,以现实生活中的人为例,有的人嗓门很大,唱歌却跑调,徒有“声”而没有“乐”,说明必须是饱含“情性”的声音才是悦耳的音乐。5.本题考查对文本的分析概括以及根据材料表达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结合文本阐明理由。阐明理由时一定要立足文本,理由充分,并且能够自圆其说。先表明观点:传统田园依然有深厚的魅力。再进行分析,根据“人们回归田园的渴望……是传统生活方式重建自我认同的努力”,我们可总结为:田园是对工业社会和现代性的平衡。根据“现代田园不仅仅是城市人寻觅的桃花源……更是乡里人日日在其中生活劳作的家园”,可总结为:田园是乡村里走出来的人们留得住的乡愁和回得去的故土。根据“农事活动一—饲养牲畜与种植庄稼都是一样……乡村也有了从容的社会风气”,可总结为:在田园里容易养成疏阔自然的心性,形成一些好的品德。评卷人得分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十二月的塞瓦斯托波尔[俄国]列夫·托尔斯泰曙光刚刚染红萨崩山上的天空,暗蓝的海面已揭开黑色的夜幕,早晨凛冽的寒气刺着人脸,薄冰也在脚底下咯咯发响。只有远处永不停息的涛声,打破清晨的寂静。“先生,到伯爵码头吗?请上船!”两三个退伍水兵从划子上站起来,向您招揽生意。您挑定那只离你最近的划子,跨过陷在船旁泥泞中的那匹已在腐烂的枣红色死马,上船向舵那边走去。于是您离了岸。您望望海湾,海湾里遍布着漆成条纹的舰船,有的近,有的远;您望望呈现在远处水晶般澄澈的水天之际的敌舰。您听听节拍匀调的划桨声和从水面上飘送过来的人语声,以及塞瓦斯托波尔雄壮的炮声。船在伯爵码头靠了岸。码头上来往着灰制服的陆军、黑制服的海军和穿着杂色衣衫的妇女,码头的最初几级台阶上狼藉地摆放着生锈的炮弹、炸弹、霰弹和各种口径的铁炮:军营生活和都市生活、漂亮的城市和肮脏的野营奇怪地混杂在一起。就拿这个辎重兵来说吧,他正拉着三匹枣红马去饮水,怡然自得地哼着歌曲。而且,在那位戴着洁白手套的过路军官的脸上,在那个坐在防寨上抽烟的水兵的脸上,在那些怕弄脏粉红色衣裳、在穿过街道时从这块石头跳到那块石头的少女们的脸上,你都可以看到同样的神情。是的,您要是第一次来到塞瓦斯托波尔,您准会大失所望!不论从哪一个人的脸上,您都找不到惊慌和狼狈的神情,甚至找不到热烈、果断或者准备牺牲的神色。但您别急于怀疑,干脆就到对面那座大厦的巨大的俱乐部里去吧。一推开门,您就会看到一片触目惊心的景象,闻到一股腥臭难当的气味。您在那儿可以看到脸色苍白、神情阴郁的医生,两臂上溅满鲜血。上了麻药的伤员躺在床上,睁着眼睛,嘴里像梦呓般说着些莫名其妙但有时却朴实动人的话。您还会看到担架上躺着另一个伤员,他眼看着伙伴动手术,忍不住浑身痉挛,哼个不停。总之,您在这儿看到的战争,不是军容整齐的队伍、激昂的军乐、咚咚的战鼓、迎风飘扬的旗帜和跃马前进的将军,而是战争的真实面目——流血、受难、死亡……离开这所充满痛苦的房子,您准会觉得如释重负,您会深深地吸几口新鲜空气,但一想到这些苦难,您又会觉得自己的渺小,您也就会毫不犹豫地泰然向棱堡走去……您一路走去,不时会被地上狼藉的炮弹绊到,或者跌进石子地上积水的弹坑里。您会在街上遇见和赶上成群结队的士兵和军官,偶尔也会碰到一个女人或者孩子。在您上山的时候听到炮弹或者榴弹在附近呼啸,特别是您看到一个士兵,挥动两臂,顺着泥泞滑下山去,嘻嘻哈哈地从您旁边经过,你会情不自禁地挺起胸膛,昂起头,向这座泥泞滑溜的山上爬去。突然,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不但震撼您的耳朵,而且震撼您的全身,您不禁打了个寒噤。“哦,这就是第四棱堡了,真是个可怕的地方!”同时,一团浓烟把您的身体、炮床和走动着的水兵的黑影都笼罩住了。“正好打中炮眼,我看打死了两个……喏,抬出来了!”您会听到这样的欢呼声。接着您就会看到有个黑色的球撞在地上,发出清楚而响亮的爆炸声。随后,弹片带着尖叫声向四方飞溅开来,石子在空中沙沙直响,您身上也会溅满污泥。听见这些声音,您会产生一种又痛快又恐怖的奇异感觉。在炮弹向您飞来的这一刹那间,您准会想到您要被它打死了。等您清醒过来,刹那间,您会感到喜不自胜,您也就领略到在生死关头所特有的一种壮美之感。接着又是炮弹的呼啸声、落地声和爆炸声,但在爆炸声中还夹着一个人的呻吟,使您大吃一惊。这个负伤的水兵浑身都是血和泥,声音哆嗦地对伙伴们说:“别了,弟兄们!”他显然还想说些什么,但结果只重复道:“别了,弟兄们!”……现在,您可在阵地上看到塞瓦斯托波尔的保卫者了。您回去的时候,不知怎的不再理会一路上呼啸着的炮弹和枪弹,您将怀着一种宁静而高尚的心情回去,您获得了一个愉快的信念:塞瓦斯托波尔绝不会被占领,不但塞瓦斯托波尔绝不会被占领,而且俄罗斯人民的力量在任何地方都不会动摇。黄昏降临了。即将下山的夕阳,从蔽天的灰云后面豁露出来,一下子射出灿烂的红光,照亮了紫色的阴云,照亮了舰艇林立、波涛起伏的灰绿色海面,也照亮了城市的白色建筑物和街上熙来攘往的人们。团的乐队在林荫道上演奏古老的圆舞曲,它的旋律在水面上荡漾,跟棱堡上隆隆的炮声奇妙地融成一片。(节选自《列夫·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集》/草婴译,有删改)注:塞瓦斯托波尔战役是俄罗斯人民抗击英法入侵的保卫战。列夫·托尔斯泰曾担任炮兵连长,亲历战役。(乙)你杀死这条鱼不光是为了养活自己和卖给别人吃。你杀死它还是为了自尊,因为你是个渔夫。它活着的时候你敬爱它,它死了之后你也一样敬爱它。如果你敬爱它,那么杀死它就不算是罪过。要么是更大的罪过?“你想得太多了,老家伙。”他大声说。(节选自《老人与海》/李育超译,有删改)6.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甲文中的辎重兵在牵马饮水时怡然自得地哼着歌曲,虽时时刻刻遭受死亡的威胁,仍保持淡然自若,这让我们看到战争的另一面。B.甲文多次提及的“泥泞”意味深长,它在小说开头意味着对红马的埋葬,而在士兵顺泥泞滑下山时,则传达出对战争沉重的消解。C.甲文借描写俱乐部里腥臭难当的气味、苍白阴郁的医生、神志不清的伤员,呈现战争的触目惊心,表达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批判。D.乙文中的老人在与大鲨鱼第一次搏斗后,看着被咬得残缺不全的大马林鱼,认为杀掉它是一桩罪过,从而产生了激烈的心理活动。7.下列对甲文相关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甲文几乎没有正面刻画敌我士兵激烈的厮杀,而对飞溅的弹片、爆炸的炮弹等细节加以描述,展现恢宏的战争场景。B.甲文中,作者擅长用“在那位、在那个、在那些”等句式,使其有整齐之美,铺陈了战争的多个画面,增强感染力。C.甲文通过对浑身血泥的水兵重复的语言描写“别了,弟兄们”,再现战争的残酷,歌颂为卫国战争献出生命的普通士兵。D.甲文在曙光中开始,在夕阳中结束,前后呼应的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战争的时间,又营造了令人恐惧压抑的战时氛围。8.从伯爵码头至第四棱堡,“您”可能历经了怎样的心绪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甲乙两文分别设置了“您”和“你”,它们产生的文学效果是否一样?请谈谈你的理由。【答案】6.C7.D8.①初到塞瓦斯托波尔,感到失望;②面对触目惊心场景,感到震惊/沉重;③向棱堡走去时泰然;④听到巨响感到恐惧又震撼/痛快又恐怖。9.不一样。甲文:①借叙述者与“您”之间的对话,拉近了叙述者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对战争有身临其境之感;②借“您”之眼,在从伯爵码头至第四棱堡的场景转换中,目睹战争的不同场面;③借“您”心理的变化,赞扬保卫者不可动摇的精神力量,表达必胜的信念。乙文:作者借“你”这一人称的转换,表达老人对自我的鼓励(开解、救赎)。【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表达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批判”错误。描写俱乐部里的伤员和医生,是为了赞扬保卫者为了保卫战争而不怕牺牲的精神。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又营造了令人恐惧压抑的战时氛围”错误,结尾夕阳普照预示着希望和胜利。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失望,结合“是的,您要是第一次来到塞瓦斯托波尔,您准会大失所望!不论从哪一个人的脸上,您都找不到惊慌和狼狈的神情,甚至找不到热烈、果断或者准备牺牲的神色”可知,第一次来到塞瓦斯托波尔,您准会大失所望;震惊或者沉重,结合“但您别急于怀疑,干脆就到对面那座大厦的巨大的俱乐部里去吧。一推开门,您就会看到一片触目惊心的景象,闻到一股腥臭难当的气味。……总之,您在这儿看到的战争,不是军容整齐的队伍、激昂的军乐、咚咚的战鼓、迎风飘扬的旗帜和跃马前进的将军,而是战争的真实面目——流血、受难、死亡……”可知,在大厦的巨大的俱乐部里看到的景象让人震惊,这里有战争的真实面目,看后使人心情沉重。泰然,结合“离开这所充满痛苦的房子,您准会觉得如释重负,您会深深地吸几口新鲜空气,但一想到这些苦难,您又会觉得自己的渺小,您也就会毫不犹豫地泰然向棱堡走去……”可知,离开这所充满痛苦的房子,会觉得如释重负,会毫不犹豫地泰然向棱堡走去。恐惧又震撼或者痛快又恐怖。结合“突然,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不但震撼您的耳朵,而且震撼您的全身,您不禁打了个寒噤。‘哦,这就是第四棱堡了,真是个可怕的地方’”可知,天崩地裂的巨响,不但震撼您的耳朵,而且震撼您的全身,认为第四棱堡是个可怕的地方;结合“听见这些声音,您会产生一种又痛快又恐怖的奇异感觉。在炮弹向您飞来的这一刹那间,您准会想到您要被它打死了。等您清醒过来,刹那间,您会感到喜不自胜,您也就领略到在生死关头所特有的一种壮美之感”可知,听见这些声音,您会产生一种又痛快又恐怖的奇异感觉。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的叙述人称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表明观点“不一样”,然后再阐述理由。甲文:结合“您就会看到一片触目惊心的景象,闻到一股腥臭难当的气味。您在那儿可以看到脸色苍白、神情阴郁的医生,两臂上溅满鲜血”“您一路走去,不时会被地上狼藉的炮弹绊到,或者跌进石子地上积水的弹坑里。您会在街上遇见和赶上成群结队的士兵和军官,偶尔也会碰到一个女人或者孩子。在您上山的时候听到炮弹或者榴弹在附近呼啸,特别是您看到一个士兵,挥动两臂,顺着泥泞滑下山去”可知,您看到一片触目惊心的景象,您不时会被地上狼藉的炮弹绊到,或者跌进石子地上积水的弹坑里,您会在街上遇见和赶上成群结队的士兵和军官。借叙述者与“您”之间的对话,拉近了叙述者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对战争有身临其境之感。结合“码头上来往着灰制服的陆军、黑制服的海军和穿着杂色衣衫的妇女,码头的最初几级台阶上狼藉地摆放着生锈的炮弹、炸弹、霰弹和各种口径的铁炮:军营生活和都市生活、漂亮的城市和肮脏的野营奇怪地混杂在一起”可知,描写了伯爵码头的场景;结合“突然,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不但震撼您的耳朵,而且震撼您的全身,您不禁打了个寒噤。‘哦,这就是第四棱堡了,真是个可怕的地方!’同时,一团浓烟把您的身体、炮床和走动着的水兵的黑影都笼罩住了”可知,描写了战争中的第四棱堡。借“您”之眼,在从伯爵码头至第四棱堡的场景转换中,目睹战争的不同场面。结合“您回去的时候,不知怎的不再理会一路上呼啸着的炮弹和枪弹,您将怀着一种宁静而高尚的心情回去,您获得了一个愉快的信念:塞瓦斯托波尔绝不会被占领,不但塞瓦斯托波尔绝不会被占领,而且俄罗斯人民的力量在任何地方都不会动摇”可知,您愉快的信念:塞瓦斯托波尔绝不会被占领,俄罗斯人民的力量在任何地方都不会动摇。借“您”心理的变化,赞扬保卫者不可动摇的精神力量,表达必胜的信念。乙文:结合“你杀死这条鱼不光是为了养活自己和卖给别人吃。你杀死它还是为了自尊,因为你是个渔夫。它活着的时候你敬爱它,它死了之后你也一样敬爱它。如果你敬爱它,那么杀死它就不算是罪过”可知,你杀死它是为了自尊,它死了之后你也一样敬爱它,那么杀死它就不算是罪过。作者借“你”这一人称的转换,表达老人对自我的鼓励(开解、救赎)。评卷人得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犛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B.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C.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D.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指即惠施,庄子的朋友,先秦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B.“魏王”即魏惠王。由于魏国曾定都大梁,所以魏国也称为梁国,因此魏惠王即历史上战国时期的梁惠王。C.“石”即“禾石”,古代重量单位,相当于一百二十斤(担)。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中的“衡制”:铢、两、斤、钧、石。1石=4钧,1钧=30斤,1斤=8两,1两=24铢。D.“樽”盛酒器,文中亦可指腰舟,可以捆在腰间漂浮在水上。古人以瓠系于腰间,用以渡水。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告诉庄子,打破葫芦的原因有两个,是葫芦不够坚固,做不了盛水的容器:二是葫芦太大,剖开做瓢没有可盛受之物。B.庄子认为,同样一种药物,有人凭它可以获得封赏,有人却只能世世代代用它漂洗丝绵,这就是用法不同造成了结果不同。C.惠子给庄子讲述樗树因为树干和树枝都不符合取材的需要,以至连匠人都不顾的故事,意在讽刺当时世人的言谈大而无用。D.在主客问答之中,庄子以寓言来反击惠子,他用“不龟手之药”的故事以及野猫、黄鼠狼、犛牛的故事批评了惠子的固陋。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2)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14.庄子的两段话,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说明。【答案】10.A11.C12.C13.(1)现在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用绳结缀当作大樽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反而悲愁它太大无处可容呢?(2)(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14.事物的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小用可以发挥大用,而看似大用却暗藏灾难。(看似无用的东西,也许是最有用的东西)【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有一棵大树,人家把它叫做臭椿;它那树干上有许多赘瘤,不合绳墨,它那枝杈弯弯曲曲,不合规矩。它长在路边,木匠都不看它一眼。现在你说的那段话,大而没有用,大家都不相信。“人”做“谓之樗”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涂”是“立”的地点,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A。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1斤=8两”错误,1斤=16两。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意在讽刺当时世人的言谈大而无用”错误。由原文“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可知,惠子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人家把它叫做臭椿;它那树干上有许多赘瘤,不合绳墨,它那枝权弯弯曲曲,不合规矩。它长在路边,木匠都不看它一眼。现在你说的那段话,大而没有用,大家都不相信。”由此可知,惠子讽刺的是庄子。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子”,你;“何”,为什么;“浮乎江湖”,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乎江湖浮”。(2)“夭”,遭到;“害”,伤害;“安”,哪里。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阐明道理的能力。惠子用的“大瓠之种”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的“不龟手之药”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事物大有大的用处,小有小的用途,关键的问题在于必须善用不同的事物,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庄子举野猫、黄鼠狼、牦牛和大树的例子,说明看似大用却暗藏灾难。可见事物的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小用可以发挥大用,而看似大用却暗藏灾难。参考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它的坚固程度太脆弱而无法举起来。把它剖开做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取悦吴王。越国发兵入侵吴国,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呢?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惠子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人家把它叫做臭椿;它那树干上有许多赘瘤,不合绳墨,它那枝杈弯弯曲曲,不合规矩。它长在路边,木匠都不看它一眼。现在你说的那段话,大而没有用,大家都不相信。”庄子说:“你难道没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屈身伏在那里,等待捕捉来来往往的小动物;它捉小动物时东跳西跃,不避高下;但是一踏中捕兽的机关陷阱,就死在网中。再看那牦牛,它大如天边的云;这可以说够大的了,但是却不能捕鼠。现在你有一棵大树,担忧它没有用处,为什么不把它种在虚无之乡,广阔无边的原野,随意地徘徊在它的旁边,逍遥自在地躺在它的下面;这样大树就不会遭到斧头的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伤害它。它没有什么用处,又哪里会有什么困苦呢?”评卷人得分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与东吴生相遇韦庄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注]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以水上浮萍作比,形象地写出了流离失所的“十年身事”。“各”字表明东吴生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B.颔联是说年华逝去之痛和战乱流离之苦折磨诗人,以致衰老,竟不觉花之美,只好借酒浇愁。诗意凄凉,字字酸楚C.尾联意为;趁未衰之年,暂拼一醉,破涕为笑;期望今后河清海晏,国泰民安。这是诗人聊以自嘲,也是自许自慰。D.全诗刻画了一位多年漂泊、年华已逝、感世伤怀而又不失美好愿望的诗人形象。语言生动辛辣,极具讽刺性。16.全诗对比贯穿全篇,试赏析这种手法的运用。【答案】15.D16.①颔联将当年欢聚赏花的逸兴与衰老、乱离之时的借酒浇愁对比,以表现被乱世颠沛流离之苦折磨的麻木和酸楚。②颈联将“贫”与“贵”,“春偏少”与“月最明”对比,生动揭示当时世态炎凉、贫富不公的社会现象,表达对自己身世遭际的不平和对统治者的不满。③全诗将回顾的“泪满缨”与前瞻的“开口笑”对比,说明诗人虽遭遇十年不寻常之辛苦,仍然不失对清平治世的渴望。(或说明诗人虽强作笑颜,但笑之苦涩,更使人感到诗人内心苦痛之深重,含蓄深沉,意味无穷。)【解析】15.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语言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逐句理解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辛辣”“极具讽刺性”程度过重,应该说语言整体是含蓄的,有些语句有讽刺意味。故选D。16.本题考查对诗歌对比手法的鉴赏能力。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指出表达效果。此类题目答题一般分两步走:一、指出哪里运用对比手法,什么和什么对比。二、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颔联“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乱离社会,世态炎凉,一边是啼饥号寒,一边是灯红酒绿。将当年欢聚赏花的逸兴与衰老、乱离之时的借酒浇愁对比,以表现被乱世颠沛流离之苦折磨的麻木和酸楚。颈联“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中“贫”“贵”,“陋巷”“豪家”可以看出是对比手法。将“贫”与“贵”,“春偏少”与“月最明”对比,生动揭示当时世态炎凉、贫富不公的社会现象,表达对自己身世遭际的不平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全诗将回顾的“泪满缨”与前瞻的“开口笑”对比,“泪满缨”说明诗人十年流离不寻常,相遇故人泪潸潸;“开口笑”中既有无奈,亦含希望。说明诗人虽遭遇十年不寻常之辛苦,仍然不失对清平治世的渴望。也说明诗人虽强作笑颜,但笑之苦涩,更使人感到诗人内心苦痛之深重,含蓄深沉,意味无穷,读来给人以唏嘘之感。【点睛】选择题是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评卷人得分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唐太宗李世民说“,”,《论语·里仁》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两句也强调了从他人角度反观自己的重要性,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两句形容宫殿盘曲之状和数量之巨。(3)《春江花月夜》中诗人张若虚借“,”两句抒发了对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的感慨。【答案】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镜”“涡”“矗”“已”。评卷人得分六、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大众阅读折射了社会的变迁。1949年至2019年,中国人的读书生活不断(

)着“场景”和“主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大批文学作品问世,讴歌了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与此同时,苏联文学被广泛阅读及引入,其巨大的辐射力使整整一代中国人的世界观的形成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青年中很少有人没有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等“苏维埃经典”。改革开放后,受时代大潮(

),我国文坛___①___,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芙蓉镇》……无不成为当年甚至连续几年的畅销书籍。20世纪八九十年代,读者对___②___;2000年以后,读者的阅读内容从娱乐类书籍逐渐转化为知识类书籍,阅读目的已经从娱乐休闲逐渐转化为自我价值提升。5G时代来临,将为全民阅读带来新机遇——戴上虚拟增强现实设备,读者马上“置身”于中国历史的影像现场;翻开一本秦兵马俑画册,屏幕上立即展示出各种秦俑立体造型……“传播+阅读+沉浸式”的(

)出版将为人们提供更美好的阅读体验。70年,中国人的阅读从“有没有”升级到“好不好”,不仅阅读书目走在(

)的路上,___③___,如技术、经济等,衍生出“阅读+××”的形态,让生活更加多彩。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变换

感染

数字化

百花齐放B.变换

感召

智能化

百花齐放C.变幻

感召

数字化

遍地开花D.变幻

感染

智能化

遍地开花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苏联文学被广泛引入及阅读,其巨大的辐射力在整整一代中国人的世界观的形成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B.苏联文学被广泛阅读及引入,其巨大的辐射力使整整一代中国人的世界观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C.苏联文学被广泛引入及阅读,其巨大的辐射力使整整一代中国人的世界观的形成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D.苏联文学被广泛阅读及引入,其巨大的辐射力在整整一代中国人的世界观的形成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18.B19.A20.①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品②娱乐性图书的需求较大③而且阅读与各领域融合【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变换:由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变幻:不规则地改变。二者都有“变化”的意思,但“变换”强调事物内容或形式的更换,“变幻”强调事物没有规律,难以揣测地变化。根据语境“中国人的读书生活不断……着‘场景’和‘主题’”可知,应选用“变换”。可以排除CD;感召:感化和召唤。感染:通过语言或行为引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与“时代大潮”搭配,应选用“感召”。可以排除A。智能化:事物在网络、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所具有的能动地满足人的各种需求的属性。数字化:在某个领域的各个方面或某种产品的各个环节都采用数字信息处理技术。根据前文“5G时代……立体造型……”可知,应选用“智能化”。百花齐放:各种鲜花一齐开放,形容繁荣的景象;比喻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各种艺术作品自由发展。遍地开花:形容好事情到处出现或普遍发展。语境是说可供阅读的书目越来越丰富,应选用“百花齐放”。故选B。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阅读及引入”语序不当,应是先“引入”后“阅读”,应改为“引入及阅读”。可以排除BD;二是“使……世界观的形成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搭配不当,应改为“在……世界观的形成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可以排除C。故选A。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根据后文“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无不成为当年甚至连续几年的畅销书籍”可推知,应填写“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品”之类的内容。②处,根据前文“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后文“2000年以后……从娱乐类书籍逐渐转化为知识类书籍”可推知,应填写“娱乐性图书的需求较大”之类的内容。③处,根据前文的“不仅……”和后文的“技术、经济等”“衍生出‘阅读+××’的形态”可推知,应填写“而且阅读与各领域融合”之类的内容。评卷人得分七、语言表达21.下面是某出版社推介新书的一则广告,在用词方面存在多处问题,请指出五处并加以改正。《国学备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套中等规模的古籍丛书,该书囊括了自先秦至晚清两千多年中国文化史名著中的81部,按传统的经、史、子、集顺序编排,涉及哲学、文学、小说、艺术、历史、医学等内容,其中既有《大学》《心经》等短篇名作,也有《史记》等鸿篇巨制。整部丛书经过海内外以及大陆百余名专家整理审阅,配有1000多幅相关图片,每部分均撰写了内容提要。需购买该丛书者,务必于2020年2月底前与贵出版社联系,以便及时发货。【答案】①将“囊括”改为“精选”;②去掉“小说”;③去掉“以及大陆”;④“务必”改为“请”;⑤把“贵出版社”改为“我社”。【详解】本题考查辨析修改病句和语言得体的能力。①“囊括”是全部包罗在里面,这里只有81部,将“囊括”改为“精选”;②“文学”包含“小说”,不能并列,去掉“小说”;③“海内外”包括“大陆”,不能并列,去掉“以及大陆”;④“务必”语气不当,改为“请”;⑤“贵出版社”是对其它出版社的敬称,改为“我社”。2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的横线上。①正是凭借精神,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传教。(坚韧/坚忍)②一时的刑事犯罪行为和走私活动在公安部门的一再严打下,逐渐消失了。(猖狂/猖獗)③历史不是一块绸缎,任你剪裁成时髦的衣裳装饰自己。(为所欲为/随心所欲)④这些年轻人工作都靠电脑,只要一停电,他们就了。(束手无策/一筹莫展)【答案】坚忍猖獗随心所欲束手无策【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运用能力。“坚韧”"意思是坚固而有韧性。一是指物体:坚固而柔韧,不容易折断。二是指人的性格品质,不屈不挠,意志坚定,坚忍有韧性。坚韧,在遭遇身体及精神困难、压力时,坚持而不放弃的忍受力,即面对危险与灾难是精神的坚定、坚强的耐受力、勇气和后劲。“坚忍”的意思是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坚忍,是特指那种对于看来难以抗拒的巨大困难所拥有的特殊心理承受能力。语境中是这三个人在行进途中和完成使命过程中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他们都忍受过来了,而不是“遭遇身体及精神困难”时表现出的品质,故选“坚忍”。猖狂:狂妄而放肆;猖獗:凶猛而放肆。“猖獗”词意程度更深。“刑事犯罪行为和走私活动”是凶猛的放肆的,应用“猖獗”。随心所欲:自己能够按照自己心里的想法办事,代指自由,不受拘束,是中性词;为所欲为: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和“横行霸道”“肆无忌惮”是同义词,是贬义词。两个词的感情色彩不同!本句不是贬义语境,故选“随心所欲”。束手无策:策,办法。遇到问题,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一筹莫展:形容遇事拿不出一点办法,没有任何进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在这个语境中“束手无策”更形象的形容停电以后青年人像被捆住了手脚,什么都干不了,无奈的样子。故选“束手无策”。评卷人得分八、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陶行知曾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自立自强小草经过暴风雨的洗礼后仍能欣欣向荣,是因为自立自强;河流经过山路十八弯后终汇入大海,是因为自立自强;鹰能在羽毛未丰满之时就翱翔于蓝天,是因为自立自强。自立自强,是成功的基石。梅兰芳曾去拜师学艺,但老师拒不收留,说他有一双死鱼般的双眼,不是学戏的料,但梅兰芳并没有放弃。每天,他的双眼随着池塘里的鱼儿游动,紧跟着空中的鸟儿飞翔。他不断练习着,因为他在朝他的梦想不断奋斗,并脚踏实地的努力着。历经那么多辛勤的奋斗,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他成了红透海内外的京剧大师。试想,如果当初他放弃了,没有自立自强,哪有他辉煌的演艺生涯?所以说自立自强,是成功的基石。自立自强,使人奋发向上。杨光,是一个从来没有沐浴过阳光的人。他小时候就双目失明,这对于一个热衷于音乐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