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二讲 中国西南早期交通道路的开辟与丝绸之路 (上)_第1页
(1.4)-第二讲 中国西南早期交通道路的开辟与丝绸之路 (上)_第2页
(1.4)-第二讲 中国西南早期交通道路的开辟与丝绸之路 (上)_第3页
(1.4)-第二讲 中国西南早期交通道路的开辟与丝绸之路 (上)_第4页
(1.4)-第二讲 中国西南早期交通道路的开辟与丝绸之路 (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西南早期交通道路的开辟与丝绸之路(上)一、古蜀国时期交通道路的开辟与整治PART1二、古巴国时期交通道路的开辟与整治PART2三、秦国在西南地区的交通建设PART3四、西汉在西南地区的交通建设PART4五、西南地区早期丝绸之路的特点

PART5目录CONTENTS

PART.01一、古蜀国时期西南地区交通道路的开辟(一)岷山蜀山氏与早期川甘、川滇交通的开辟《华阳国志》卷三《蜀志》:“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髙阳,是为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髙阳,髙阳有圣徳焉。”

《史记正义》:引《华阳国志》及《十三州志》云:“蜀之先肇于人皇之际,黄帝为子昌意娶蜀山氏,后子孙因封焉。帝颛顼髙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母曰昌仆,亦谓之女枢。《河图》云:瑶光如蜺贯月,正白,感女枢于幽房之宫,生颛顼,首戴干戈,有徳文也。”《尚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艺,沱、潜既道。”《广雅·释山》:“蜀山谓之岷山。”王念孙《疏证》云:“岷,又作汶。……蜀读为独,字或作渎。《史记·封禅书》云:渎山,蜀之汶山也。《水经·江水注》云:岷山,即渎山也。”《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六《四川一》:“岷山,在成都府茂州西北五百里,地名列鹅村,一名铁豹岭,一名沃焦山。其附曰羊膊,江水所出。《禹贡》: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衡山,见湖广名山。又曰:岷山导江。荀卿曰:江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太史公西瞻蜀之岷山。又《封禅书》:自华以西名山曰渎山。渎山者,汶山也,汶与岷通。《汉书》作囗山,亦作文山,《河图括地象》:岷山之精,上为井络。古蜀谣云,汶阜之山,江出其腹。扬雄《反离骚》: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是也。汉元延三年,岷山崩,壅江水,三日不流,今其山直上六十里,岭最高者,遇大雪开泮,俯见成都。郭璞《岷山赞》曰,岷山之精,上络东井,始出一勺,终至淼溟。王羲之曰,岷山夏含霜雪,殆昆仑之伯仲也。《水经注》:岷山即渎山,水曰渎水,又谓之汶阜,即陇山之南首也,故称陇蜀。《唐十道志》:剑南道名山曰岷山。杜光庭曰:岷山连峰接岫,千里不绝,灌县青城山,乃其第一峰。刘句曰:岷山连岭而西,不知纪极。北望陇山,积雪如玉,南望成都,若在井底。陆游曰:尝登岷山,欲穷江源而不可得。盖自蜀境之西,大山广谷,谽岈起复,西南走蛮箐中,皆岷山也,则江所从来远矣。薛氏曰:蜀西之山皆岷山也。今自岷、洮、松、叠以南,其大山峻岭,班班可考者,皆岷山之随地易名者耳。”1岷山就是古史神话传说中的昆仑圣山、天庭、成山,青城山在古代称成都山,成都与都江堰得名皆与此有关。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下,一年成邑:舜耕历山,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公元前四世纪《政事论》:“支那产丝与纽带,贾人常贩至印度。”段渝认为梵音“支那”(Cina),“成”字古音读“支”,“支那”是“成都”的对音。著名考古学家徐学书认为,“成都”得名源于成山之顶为上帝下都。成山下包括成都平原在内的“都广之野”,为和谐欢乐的人间乐园。开明氏五世蜀王迁都,为标榜蜀国上应天命,借用天堂之名作为新都城之名,所以取名成都。1岷山,又称为渎山,是长江水系岷江、涪江、白水河与黄河水系的黑水河的分水岭。《荀子》:“江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

《水经注》:“岷山即渎山,水曰渎水,又谓之汶阜,即陇山之南首也,故称陇蜀。”陆游《入蜀记》:“欲穷江源而不可得。盖自蜀境之西,大山广谷,谽岈起复,西南走蛮箐中,皆岷山也,则江所从来远矣。”111《史记·西南夷列传》:“自邛筰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冄駹最大。”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蜀西徼外羌,茂州、冄州,本冄、駹国地也。"《史记》记载:“汉武帝北逐匈奴,西逐诸羌……。冉駹夷者,武帝所开,以为汶山郡……,其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各有部落。”汉桓宽《盐铁论》:“先帝兴义兵以诛暴强,东灭朝鲜,西定冉駹。”《华阳国志》记载:冉駹国领县十,“东接蜀郡(今成都)、南接嘉州(今乐山)、西接凉州酒泉(今甘肃酒泉)、北接阴平(今甘肃武都)。”《太平寰宇记》记载:“冉駹本羌国,蚕丛后裔,秦时冉駹分布于岷上,领十县。”《宋史·西域传》载:“冉駹,今茂州蛮,汶川夷地是也。白马氐,在汉为武威郡,今阶州、文州盖羌类也。”111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羌戈大战》反映岷江上游羌人部落之间的战争和羌族早期的历史。气候变化与羌人迁徒,在藏羌彝走廊上留下了羌人最早的遗迹。长江上游大渡河流域的哈休遗址、茂县营盘山遗址、岷江上游“石棺葬”不仅反映了岷江上游地区曾经出现过高度发达的上古文明,而且对其他各地的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二)古蜀国时期的族群迁徙与早期交通道路的开辟古蜀国世系:蚕丛——柏灌——鱼凫--杜宇(曰杜主、曰望帝、曰蒲卑)——开明氏龞灵(一曰丛帝)——卢帝——保子帝——四世——五世——六世——七世——八世——九世——十世——十一世——十二世开明帝尚(蜀亡)(1)蚕丛蜀国时期的交通开辟《华阳国志》又说:“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为纵目人冢也。”《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王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蚕丛部落作为蜀山氏的支系,自然继承了蜀山氏在岷江河谷地带种桑养蚕的传统,故名蚕丛氏。有学者认为“蜀”字本身是一个象形字,象蚕虫的形状。《韩非子·说林上》说:“鳝似蛇,蚕似蜀,人见蛇则惊骇,人见虫则毛起。”111《蜀中广记》卷七一引《仙传拾遗》记载:“当高辛氏,蜀地未有君长,无所统摄,其人聚族而居,遂相侵噬。广汉之墟有人为邻土掠去,已逾年,唯所乘马犹在。其女思父,语马:‘若得父归,吾将嫁汝。’马遂迎父归。乃父不欲践一言,马跑嘶不已。父杀之,曝皮于厨中。女行过其侧,马皮蹶然而起,卷女飞去。旬日,见皮栖于桑树之上,女化为蚕,食桑叶,吐丝成茧。父悔恨,念之不已,忽见女乘流云驾此马,侍者数十人从天而下,谓父曰:‘天上以我孝能致身,心不忘父,授以九宫仙嫔,居长生天矣,无复忆念也。’仍冲虚而去。”祝穆《方舆胜览》卷五四也记载:“在什邡、绵竹、德阳三县界。每岁祈蚕者云集,蜀之风俗,塑女像,披马皮,谓之马头娘,以祈蚕焉。”又云:“高辛氏有女子,父为人所掠。”《类说》卷三六引《蜀王本紀》:“蚕女塜,在绵竹县。塑女子像,被以马皮,俗号为马头娘。”1北宋初黄休复《茅亭客话》曾记说:“蜀有蚕市,每年正月至三月,州城及属县循环一十五处。耆旧相传,古蚕丛氏为蜀主,民无定居,随蚕丛所在致市居,此之遗风也。又蚕将兴,以为名也,因是货蚕农之具,及花木果草药什物。”《太平御览》卷八O五引《竹书纪年》:“桀伐岷山,王女于桀二女,曰琬,曰琰。爱二女,无子,刻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

《蜀王本纪》说:蚕丛、柏灌、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年,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古蜀人“神化仙去”的不死观念与《山海经》反映的“不死之国”“不死之山”“不死民”“不死树,食之乃寿”“赤泉饮之不老”等不死观念一脉相承。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产生的重要源头。《史记·三代世表》记载:“蚕丛国破,子孙居姚、嶲。”姚,即今天云南姚安一带;嶲,今天四川西昌一带。11(2)柏灌古蜀国时期的交通开发常璩《华阳国志》云:“《蜀志》记载次曰柏灌。”(3)鱼凫古蜀国时期的交通开辟李白《蜀道难》诗中有“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山海经》之《海内南经》:“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山海经》之《大荒西经》曰:“鱼凫乃黄帝之孙颛顼托生为鱼,是为鱼凫。”以温江“古鱼凫城”为代表的史前古城遗址群,通称为宝墩文化,是三星堆文明前身,是迄今所知我国西南地区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分布最密集的史前城址群。三星堆遗址出土鱿头勺柄、鱼头鸟身金带、人头鸟鱼金杖等。鱼凫时期的交通开辟主要还是川西岷山一带的川西交通道路,这为秦汉时期湔氐道和魏晋时期河南道(吐谷道)开辟奠定了重要基础。111(4)杜宇古蜀国时期的交通开辟《蜀王本纪》记载:“后有一男子,名杜宇,从天堕,止朱提。有女子名利,自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水经注》卷三三:“望帝者,杜宇,从天下,女子朱利自江源出,为宇妻,遂王于蜀,号曰望帝,立以为相。”《华阳国志》卷三《蜀志》:“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时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悦之,纳以为妃,移治郫邑,或治瞿上。”有学者认为,杜宇部族应该来自于滇东北凉山地区的濮族“濮苏乌乌”,“濮苏乌乌”善长种植庄稼,这与《华阳国志·蜀志》中杜宇王蜀后“教民务农”的记载相符合。1《蜀王本纪》:“王猎至湔山(即都、汶交界的茶坪山),便仙去,今庙祀于湔。”《华阳国志·蜀志》:“鱼凫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夷太平暨安人安氏墓志铭》记载:“夷之先,鱼凫支子,割封沐川。秦并蜀,绝弗通。以汉唐,惟羁縻,以贵种,自居其地。”无论鱼凫南迁,还是杜宇北上,从成都至川南以及川滇之间的交通已经得到开拓,这为后来“南方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重要基础。1金沙遗址大致在商代晚期至春秋早期(约前1200-前650),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是它最繁盛的时期,与杜宇建立的古蜀国历史相符。金沙遗址出土的成吨的象牙一部分产于古蜀国南部,还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相邻的云南、贵州等地。这部分象牙很可能是西南少数民族进贡给这里的王公贵族,说明金沙当时已成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反映了早期南方丝绸之路开拓的情况。金沙遗址出土大量的玉器,反映了我国出土玉器的最高水平。这玉石主要来源于岷山一带,也反映了成都平原与川西北的交通文化联系。

11《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都广之野”是“天地之中”(一些文献作“天下之中”),位于“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南海之内,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焉。......有九丘,以水绕之。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上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嗥爰过,黄帝所为。”这段文字提到“菽、膏稻、膏稷,百谷自生”。《吕氏春秋·有始》郭璞注说:“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11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杜宇)自以功德高诸王,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熊耳山有青神、乐山夹江说)、灵关(雅安宝兴县境,一作凉山州越西县境,也有认为在峨边、雅安芦山)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今茂县、汶川)为畜牧,南中(滇黔部分地区)为园苑。”杜宇时代的疆域,已拓展到北到汉中褒斜,南到青神、宜宾、云南北部,西至今芦山、天全、雅安一带,杜宇王为了加强对这些地方的控制,必然整修道路,派驻军队,其中通往汉中褒斜的蜀道,为后来金牛道、石牛道、褒斜道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其通往天全、雅安的交通道路的开拓,为后来川藏道路的开辟与高原丝绸之路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其通往青神、宜宾和云南北部交通道路的开辟为后南南方丝绸之路的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1杜宇蜀国还派兵参加到了周武王灭商战役。据《尚书·牧誓》记载:“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华阳国志·巴志》中“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以上说明在村宇时期,通往汉中、关中的蜀道交通也得到初步修整。(5)开明氏古蜀国时期交通道路的开辟《蜀王本纪》:“望帝积百余岁,荆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

《说郛》卷六四上:“有荆人鳖灵死,其尸浮水上,至汶山下又复生。望帝见之,用为相。”《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巴亦化其教,而力农务。迄今巴蜀民农时先祀杜主君。《华阳国志》卷三:“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以除水患,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

《太平御览》卷八八八《蜀王本纪》:“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11《太平御览》卷九二三:“望帝去时子规啼,故蜀人悲子鸣思望帝。”《说郛》卷六〇上:“望帝自逃之后,欲复位不得,死化为鹃。每春月间,尽夜悲鸣,蜀人闻之曰:我望帝魂也。”《华阳国志》卷三《蜀志》:“巴蜀民农时,先祀杜主君。”1开明氏建国后,最初仍以郫为都城,后来又建有新城梦郭,也有史书记载在广都的樊乡。有学者认为“梦郭”和“樊鄉”字形相近,实际上是为一地,位于成都东南清代华阳镇中兴场古城坝。《蜀王本纪》:“蜀王本治广都樊乡,徙居成都。”《华阳国志》卷三《蜀志》:“开明王自梦郭移,徙治成都。”《路史》:“开明子孙八代都郫,九世至开明尚,始去帝号称王,治成都。”(民国)《双流县志》载:“在治东三十五里,乡人称为广都街,城址尚存五六十丈。”龚煦春《四川郡县志》说:汉代广都县“治今华阳县东南四十里中兴场古城坝。”1《华阳国志》记载:开明“始立宗庙”、“制礼作乐”、“酒曰醴”、“乐曰荆”。2000年7月29日,位于成都市中心商业街58号修建机关食堂地下室时,偶然发现一处罕见的大型战国船棺墓葬。墓葬出土有大量漆器以及乐器用的编钟、编磬的架子、鼓、竽等。1开明王凭着雄厚的国力继续向外扩张,东伐楚国,北与西秦抗争,统治疆域比杜宇时代更加广大,这也必然带动古蜀国范围内交通道路进一步开拓和发展。首先,开明氏最初来自于长江中游的荆楚一带,必然带动和促进岷江和长江干流水上交通的大发展,人员和物质往来更加频繁。《禹贡》:“沱、潜既导。”《山海经·海内东经》也说:“出蜀,而东南流注江。”扬雄《蜀王本记》:“时巫山峡壅,而蜀水不流,帝令鳖令凿,以通江水也。”

《太平御览》卷一三六《征应》引《蜀记》说:“鳖令乃凿巫山,开三峡口。”其次,大力发展通往汉中地区的交通。封弟于葭萌,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华阳国志》卷三:“周显王二十二年,蜀侯使朝秦,秦惠王数以美女进。蜀王惑之,故朝焉。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chè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抴蛇,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子……蜀王伤痛,乃登之,因命曰王妇塚。山川平石上,为望女堠,作思妻台。”《华阳国志·蜀志》云:“秦惠王作石牛五头,朝泻金其后,曰牛便金。蜀人悦之,便使人请石牛。秦惠王许之,乃遣五丁迎石牛,既不便金,怒遣还之,乃嘲秦人曰:‘东方牧犊儿。’秦人笑曰:‘吾虽牧犊,当得蜀也’。”

《华阳国志·蜀志》:“周慎王五年秋,秦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从石牛道伐蜀,蜀王自于葭萌拒之,败绩,王遯走,至武阳,为秦军所害。其傅、相及太子退至逢乡,死于白鹿山,开明氏遂亡,凡王蜀十二世。冬十月,蜀平,司马错等因取苴与巴焉。”

《华阳国志·巴志》:“周慎王五年,……秦惠文王遣张仪、司马错救苴、巴,遂伐蜀,灭之。仪贪巴、苴之富,因取巴,执王以归。”

蜀王子泮退守到川南宜宾、乐山、雅安一带设置兵栅,防御秦军进一步南下。蜀王子经今雅安芦山,逾大相岭,出牦牛道,至汉源,渡河,抵越西,跨小相岭,出泸沽,沿安宁河至西昌,南出云南,经红河进入交趾,征服当地雒王、雒侯。在秦始皇末年天下大乱时,蜀王子泮占有秦国象郡之地,在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建立“蜀朝”,自称安阳王,雄据数代,达130年之久,后为南越王赵佗所灭。蜀王子泮的南迁客观上对开拓从川南经云南、到越南北部的交通道路起到了重要作用。二、古巴国时期西南交通道路的开辟与整治PART.02(一)、巴国与巴族巴国,周朝时期位处今中国西南、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姬姓国家,子爵,国都为江州,即今重庆市江北区,由古巴人所建。巴人族源,学术界聚讼不一。蒙文通先生认为,巴国不止一个,秦灭的巴是姬姓之巴,楚灭的巴是五巴人溪蛮,为盘瓠后代,即是枳巴。缪钺认为,廪君之巴与板楯蛮不同族,廪君祖先化为白虎,板楯蛮则以射白虎为事,两族非一。邓少琴、童恩正认为巴人出自廪君。董其祥认为賨、诞、僚、獽等族,曾与巴共处于江汉平原或川东,有些就是巴族的组成部分。蒙默认为,古代没有一个单独的巴族,先秦至少有四个巴国,廪君之巴、宗姬之巴、巴夷賨国和枳巴,分别活动在夷水、汉水、渝水及涪陵水会,分属蜒yán、华夏、賨和獽ráng蜒各部族。李绍明认为,广义的巴人包括“濮、賨、苴、共、奴、獽、夷、诞之蛮”,其族属未必一致。狭义巴人则指巴国王室,其主源可追溯到濮越人,其次源可追溯到氐羌人,但一经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共同体,就与昨天那些母体民族告别了。

(二)巴国对西南交通开辟贡献战国时期,巴国进入川东,兼及与鄂、湘、黔相邻之地。《华阳国志·巴志》说:“七国称王,巴亦称王。”其地“东至鱼复(今重庆奉节),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北向交通道路的开辟。首先,米仓道最早开拓者为古巴人。唐代称为荔枝道的蜀道上也最早留下了巴人开拓的足迹。二是东向川江水道的整治。川江航运早在新时期时代晚期就已经开始。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最早巴人西迁的廩君蛮在川江一带留下了最早活动记录。春秋战国时期,川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