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嘉兴县、平湖县家庭工商业发展述论_第1页
清代嘉兴县、平湖县家庭工商业发展述论_第2页
清代嘉兴县、平湖县家庭工商业发展述论_第3页
清代嘉兴县、平湖县家庭工商业发展述论_第4页
清代嘉兴县、平湖县家庭工商业发展述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代嘉兴县、平湖县家庭工商业发展述论

该县是中国政治权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家的基本机构。自古就有“郡县治,天下安”之说。县又是我国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宏观与微观之间的结合部,是经济社会功能比较完整的单元。一、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供求关系运动中,即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产业构造以及产业间的生产联系和比例关系。(一)下山之石:平湖县的家庭工具光绪《嘉兴府志·风俗》载:嘉兴县“陆有蚕桑、麻、麦、粳稻之利,水有菱耦之租。”手工业主要有农村家庭手工纺织业,“比户勤纺织,妇女燃脂夜作,成纱线及布,积有羡余,挟纩赖此,餬口亦赖此。”故素有“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之谚。平湖县多砂质土壤,境内河渠密布,灌溉方便,沿江一带宜植棉花、瓜果,西部多载麻,北部多稻作,物产丰富,故有金平湖之称。光绪《平湖县志·物产》载:平湖县“海疆沃壤,陆资稻麦,水储鱼盐,足称盛矣!”桑叶宜蚕,向惟西南乡树之,今则城东二三里近水处绝无旷土,小民以此为恒产焉!”“向时邑人治丝者尚少,今则载桑遍野,比户育蚕,其利甚大。”这就是说,到光绪年间,平湖县除盛产稻、麦、鱼、盐外,载桑、育蚕、缫丝也比较普遍,已成为农家的重要收入之一。此外,纤维“可缉布,子可榨油”的棉花,是“蚕桑之外又一大利”,“荡地、东西的高阜不宜水稻,多种之。”平湖县的家庭手工业以织布业为主,乾隆、光绪《平湖县志》均有这样的记载:邑枲多于桑,布浮于帛,比户勤纺织,妇女燃脂夜作,成纱布,侵晨入市,易棉花以归,或捻绵线以织绸,积有羡余,挟纩赖此,餬口亦赖此。”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无锡县,“稻麦合邑皆种,惟洼之处有不种麦者,大豆惟高乡间种之,蚕豆则栽于麦田,绿豆则田塍隙处偶种一二耳。”江宁县土壤肥沃,农产品素丰。清同治《上江两县城·食货》载:“金陵之田宜芒种,无粟黍稷季,秋种麦,来年仲夏种粳稻、糯稻,地宜菽苔、蔬果,无枲麻、木绵”。“蚕桑局广桑田,教民接树、浴茧之法”。县内各地家庭手工业因地而宜:“上远之民善商”,“龙都之民善卖药,乌龙山之民善陶,西善桥之民亦善陶,陶吴之民善剞劂,秣陵之民善织”。芜湖县“鲜山乡,率山农三,而泽农七,水旱迭为苦乐,而有获必倍于他邑,则用力之綦勤也”当涂县滨江带湖,农产品丰富,其大宗首推稻米,次为豆、麦、菜籽。“当涂重农,民而农者十之七八”。休宁县出产稻米、粟、麦、豆等,土特产以茶为大宗,因境内“多山,高山之田,越十级不盈一亩,岁丰未能供食之半,他如珍禽木果实货贿之属,亦指不多屈”。歙县崇山峻岭,中部河流交错,除西乡尚有肥沃平原外,余均坡丘起伏,山谷回绕,土壤多为风化岩土,产量很低。乾隆《歙县志·风土》载:县东“农十之三,贾七焉。南分水陆二路:陆南,即古邑东也,山多田少,食资于粟,而枣栗橡柿之利副焉;水南则贾善奇盈,士农并厘然错出矣。北擅茶荈之美,民半业茶,虽妇女无自暇逸。惟西乡土壤沃野,家号富饶。”其《物产志》中写道:“农作物有稻、麦、荞麦、粟、豆黍、芝麻等。”邑南田少山多,艰于种稻,惟粟为宜,号曰秋糖,饔餮全赖,至有终年而未见粳稻者矣。”民国《歙县志》载茶叶在清“道光八年前出产无多,故须认销他县茶,厥后逐渐推种,求变为供;至光宣间,计输出者已达三万数千担”。歙县的手工业“首推制墨,而铜锡竹器及螺甸诸品,并号精良。”(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嘉兴等八县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但变化不大,几个县的变化速度和广度也无法确定1.米城县的工业,模式分析在8县中无锡、芜湖的工业最为发达,无锡又较芜湖发达。8县的工业情况大致如下:据刘大钧1933年4月至1934年10月调查,无锡有棉纺织厂7家,年产值33760691元,棉织厂16家,年产值4220429元;缫丝厂42家,年产值16074618元;织袜厂60家,年产值3492000元;面粉厂4家,年产值10613249元;碾米厂31家,年产值247000元;榨油厂9家,年产值3757724元;制皂厂6家,年产值157440元;铁工厂52家,年产值1069500元;造纸厂1家,年产值81423元;制镁厂1家,年产值698000元;砖瓦厂67家,年产值246000元;石粉厂1家,年产值296000元;染炼厂3家,年产值612000元;印刷厂15家,年产值266000元。全县共计315家工厂,产值77264274元,约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8.0%。芜湖工业除纱厂、电厂、面粉厂资本较为雄厚,可称之为机器工业外,其余皆为小规模的手工业。全县工业产值1254万余元,约占工农业产值的50%。工厂,特别是产值较高的工厂均分布在城区。就各个行业来看,碾米厂和砻坊业、棉纺业、棉织业的产值较高,碾米厂和砻坊业的产值高达644万余元,占工业产值51.36%。这是由于芜湖是长江流域的四大米市之一,城区居民大部分以米业为生。“百业之首”的米业的发展与繁荣带动了棉织业、棉纺业的发展。全县棉织业共有303个厂家(均为小厂),产值256万余元,平均每厂0.84万元;棉纺业只有一个纱厂,产值171万余元。据抗战前调查,民间自行织制土布约15万匹,占皖南17个县土布产量的56.2%。嘉兴全县工业产值561万余元,约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9.3%。其中缫丝和织绸业产值达368.6万余元,约占工业产值的63.9%。比重如此之高,在8县中是独有的。家庭手工织绸业主要分布在王江泾和襥院两地,机户约千余家,织机千余台,多由妇女操作,其产值约185万元。其中有的是独立小生产者,有的是商业资本支配下的家庭工业,有的是地主、富农开设的手工作坊。家庭手工织布业(产品称小布或土布)年产小布约55万匹以上,产值约60万元。置备1~2架土木机的农家闲暇时向附近的小布厂领取原料,由妇女织成布匹交给布厂,每匹能收入0.07元至0.08元工资,贴补家用。从事家庭手工织布的,王店约千余户,新篁约5000户。平湖县没有什么特殊工业,除供照明用的电气业及碾米业外,以洋袜、小布业最为发达。全县工业产值158万余元,约占工农业产值的10.0%。洋袜厂共48家,有45家集中在县城,年产量约90万余打,产值100万余元,约占全县工业产值的63.3%。小布是平湖县的特产,全县农家共有木质土制机约5万架(调查时开工者约2万架,1.5万户)。1931年产小布120万匹,价值60余万元;1932年约产小布90万匹,价值45万余元。其织造均由妇女担任,原料由各店家发给,每匹工资高者0.06元,低则0.03元,织成小布肩送店家贩售。江宁县的工业也不发达,利用机器生产的有砖瓦厂、造纸厂、采石厂、碾米厂,家庭手工业有窑业、建绒业、蔑业、麻绳草鞋业等,全县工业资本约28万余元,年产值105万余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1%。歙县的新式工业很少,针织业尚处于萌芽时代,手工业以榨油业、水碓业、密枣业、窑业、造纸业为最发达,墨业、火炮业(即鞭炮业)、铸铁业等次之,与茶业有关的锡罐业、茶箱业、茶篓业季节性很强。全县工业产值100万元。密枣是歙县的特产,年加工密枣3万余桶,价值60万余元。榨油业亦是歙县主要工业,油坊25家(调查时1家歇业),油榨60余个,以牛力为动力,大都分布在西北乡,东南乡次之,年产油类2万余担,价值30万元左右。以上两业产值共90万余元,占工业产值的90%,其他各业仅占10%。据抗战前调查,全县每年民间自行织造的土布约7000匹,约占皖南17个县土布产量的2.6%。休宁县工业亦很落后,除供照明用的电气业外,余悉为小规模化学工业及旧式手工业,全县工业产值不过27万余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5%。据抗战前调查,全县每年民间自行织制土布2000匹,约占皖南17个县土布产量的0.7%。当涂县城乡仅有60多家工厂作坊,且规模小,资本少,各业资本仅9万余元,全年工业产值32万余元,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1%(详见表1)。据抗战前调查,全县每年民间自行织制土布30000匹,约占皖南17个县土布产量的11.2%。2.多数县农业内部的畜牧业所占比重较如果用工农业产值及其所占比重来表示工农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我们从表1可以清楚地看到,除无锡、芜湖外,其他各县仍然以农业为主,所谓产业结构,就多数县来看,实际上主要是农业内部各业间的比例关系。据1933年6月到7月和1934年4月的调查,各县农业内部种植业所占比重是:歙县96.86%,平湖县占89.12%,江宁县占84.42%,休宁县占80.16%,当涂县占78.25%,芜湖县占75.83%,嘉兴县占77.40%,无锡县占68.72%(详见表2说明)。其他各县比重高低不一。农业内部各业较为齐全的只有嘉兴、平湖两县(详见表2)。3.粮食产出在种植业中的比重较高民以食为天,无粮不稳,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真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农业提供食物和工业原料的需求更为迫切。由于各县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强弱不一,排灌条件有别,造成了农作物种植品种的不同,粮食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高低不一和粮食供求关系的不平衡。1933年,芜湖县粮食作物产值在种植业中的比重高达92.37%(详见表3,下同),江宁县占84.96%,当涂县占84.79%,休宁县占54.86%,歙县占28.99%(黄豆产值270万元未计入);1932年,嘉兴县粮食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74.23%,平湖县占48.83%(黄豆产值126万元未计入);无锡县粮食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62.55%。二、农产品市场的相对隔层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农民不仅从事农业生产,而且从事手工业生产。“男耕女织”就是这种自然经济的生动写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嘉兴等8县先后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向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过度。尽管过渡的速度有快有慢,程度有高有低,但总的看,各个经济单位和地区即具有为满足自身消费需要进行生产的特征,又不同程度地卷入根据市场供求需要和生产成本、价格与效益进行生产的商品经济旋涡。农民在当地集镇买进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东西,卖出自己多余的产品,再通过集镇或县城,将闭塞农村的农产品与国内各地市场以至国际市场联系起来。闭塞的农村与国际市场之间,虽然存在着几层“隔层”,但它毕竟联系起来了。为了弄清它们是如何联系的?其后果又怎样?我们着重分析一下交换结构。(一)年代初嘉兴县商品流转情况由于各地地理位置的优劣,交通运输条件的差异和土特产种类、数量的多寡不同,商品交易的情况也大不一样,各具特色。商品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没有市场,产品便不能变成真正的商品,也就不能实现其交换价值。市场的主要功能是“集散”,其活力在于“流转”。然而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农民家庭不依赖于市场和它以外那部分社会的生产运动和历史运动,而形成几乎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歙县在清代流转的大宗商品只有盐、茶和粮食等维持生计的必需品。道光年间,歙县岁额销浙盐46789引。休宁县“山多田少,粒米是急,日仰给东西二江,一遇公禁私遏,旬日之艘未至,举皇枵腹以待,米商乘而登垄坐握高价,即贵籴。”到30年代初,歙县、休宁流转的商品种类并没有增加多少,仍以盐、茶、米、木为大宗。其他各县如表4所示。表4只是粗线条的说明30年代初嘉兴县商品流转的大概情况。该表显示出嘉兴县的商店最多,芜湖的营业额最多,嘉兴、平湖流转的商品种类最多。总的看来,流转的商品仍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至于各县的商品具体流向及其路线受资料的限制,不能作出详细的描述。根据已有的统计数字来看,绝大部分商品在县城流转,芜湖县城区商业额约占98.8%(包括乡村农民进城购买商品的数额),乡区只占1.2%;嘉兴商业亦以城区为重心,其营业额约占全县年营业额的54.5%;平湖县城区商业营业额约占55.6%;江宁县各市镇营业额约占5.5%,南京城区营业额约占94.5%;当涂县城区营业额占64.0%;休宁县按照营业税的统计,城区营业额约占84.0%;歙县城区营业额约占23.8%,比重最低,可视作例外。从流转的大宗商品来看,以粮食、布匹、杂货为主。年营业额最高的芜湖和中等水平的当涂,都是如此。芜湖城区米业营业额约占城区年营业额的65.0%,香烟业约占10.5%,布业约占5.5%,其他各业只占19.0%。当涂县城米业营业额约占年营业额的44.3%,绸布业约占11.8%,南北货业约占7.1%,鱼业约占5.3%,京广货业约占5.2%。在商品流转过程中,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很大。这是旧中国统治阶级对农民残酷剥削和掠夺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农产品的交易中,农民除受谷物价格跌落的损失外,还要受中间人—粮行的盘剥。大多数农民将粮食售给当地小粮行,再由小粮行售给粮食商贩运销大中城市的大粮行,也有不经过小粮行直接运销大粮行的,再由大粮行转手卖给消费地的商人,再由消费地的商人零售给消费者。唯利是图的粮商决不会亏本出售,压低收购价、抬高零售价,司空见惯,吃亏的是农民。比如芜湖米市抽收行佣及手续费用的名目有:1.由米行经手抽收卖客所承担的费用有:行佣、回号、正力、贴力、回筹、正二包酒、斛力、香烟酒钱、贴现、开仓、斛酒等;2.由米行经手抽收买客所承担的费用有:教育捐、小费、栈租、栈险、麻皮、驳力、印花等;此外尚有自治捐、警察捐、善堂捐等。在交易之外,还有扛包、绞包、斛工等明索暗偷,地保、流氓、孤寡、乞丐的强取硬索。据说,这样一来,每包米卖方要减少8角以上的收入,买方要增加8角以上的成本。这些负担最后均转嫁到终岁辛勤劳动的农民和广大消费者身上。(二)进口货物以推粮食为主在通常情况下,旧中国各县进出口货物的结构最终是由各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土特产种类及其数量的多少决定的。下面,我们从进出口货物结构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嘉兴等8县交换结构。旧中国的农业靠天吃饭,各地农产品输出量不稳定,风调雨顺,收成好,输出量多一些,灾年歉收,输出量减少。无锡虽是江苏省产米区域之一,但每年产量尚不敷需要,依赖客米调节,米市繁盛,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就成为闻名中外的四大米市之一。据1932年调查,无锡全城共有粮食行100多家。这些粮食行有的专收各乡镇米麦,以供应市面为主;有的专代客商买卖,或到各处贩运。无锡北塘一带米船衔接,樯帆栉比,是米市中心。客米中,宜兴米约120万石,江阴米约80万石,武进米50万石,丹阳、溧阳及其他各地客米约百余万石。这些客米大都由米行运往苏州、上海、浙江等地。粮商出售粮食后,往往购进棉纱、布匹、绸缎、呢绒及日常生活必需品带回各地。无锡每年运出棉纱近15万件,豆饼9万担,下脚丝和纱2万担,经上海出口生丝2万担。芜湖出产的粮食与芜湖的人口相比较,无论丰年、平年均有余裕,大约每年可余三分之一。加之芜湖在清朝光绪年间碾米作坊鳞次栉比,粮食行遍地皆是,与长沙、九江、无锡一起被称为四大米市,起着调节地区间、省际间粮食余缺的作用。因此,芜湖出口货物推粮食为第一;由于粮商出售粮食后购进日常生活用品带回本地,芜湖进口货物当推棉纱、布匹、香烟等日用品为大宗。嘉兴、平湖两县盛产稻米,经济作物的种植比较普遍。进口货物以南北货、腌腊品、香烟、糖、木材为大宗;出口货物,嘉兴以米、干茧、绸为主,平湖以米、干茧、棉花、菜籽、西瓜、豆类为主。当涂进口货物以布匹、杂货、煤油、香烟、五金为大宗,出口货物以米、麦、菜籽、铁砂、鱼、干茧为主。休宁、歙县进口货物以盐、粮食、布匹、香烟为主,出口货物以茶叶、木材为大宗。(详见表5)。表5只能反映进出口货物的种类和价值,其中组织货源的复杂过程不见了,复杂而繁琐的手续不见了,受西方列强和封建势力种种敲诈与勒索不见了。下面,略举几例,稍作分析。经芜湖输往国内各地的稻米,光绪二十四年至三十年多至500余万担,少亦有300~400万担。民国以后,捐税加重,运费增加,邻近之米相率径往浦口、通州等处出售,不由芜湖出口,一度年输出量不过200万担左右。中国茶叶输往国外,始于何时,很难考稽。1696年,东印度公司将我国茶叶输入英国,此为我国茶叶输入英国之嚆矢。自此,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逐渐提高,但数量不多,算不上大宗出口货物。1886年,我国茶叶出口量增加到220多万担。自此以后,逐渐下降。我国产茶区域虽广,徽茶产量最高时却几乎占全国茶叶产量的四分之一。民国以来,徽茶产量每年约40万担,即使灾年也不下30万担。经上海出口的茶叶,除浙江平水茶外,就数徽茶了。歙县和休宁所产的毛茶由茶贩这里一担、那里两担地收购,用布袋包装运至茶行,由茶行从中居间评价过秤,出卖给茶号;茶号将茶贩的袋茶重新加工,用锡罐、箱桶盛装,经杭州运至上海茶栈;茶栈从中介绍给各洋行;再由洋行输往国外各地。茶贩所贩袋茶多的达数百担、千余担,少的百余担、数十担、数担不等,以贩运赚钱为目的。茶行有的自备资本,有的不备资本。自备资本的茶行除代客买卖外,自己敢收购茶叶转售给茶号,不备资的茶行专以代客买卖赚钱为目的。茶行多设立在产茶的中心地带,歙县茶行最多时约150余家,休宁屯溪茶行最多时约60余家。30年代初,茶号派人进山直接收购或由茶贩直接出卖给茶号,茶行逐渐减少。茶号家数的增减由国际市场茶叶销路的畅滞来决定。茶栈大部分设在上海,一小部分设在汉口等处。茶栈一方面是经纪人,另一方面又是债主。他们借钱给茶号作本钱收购茶叶,其数量之多少由他们对茶号的信任程度决定。茶号所借钱款由茶栈从茶款中扣还本息。1933年,上海茶栈到屯溪放款的有8家,放款额达200万元以上。经办茶叶出口的大权操纵在各洋行手中,开盘定价茶栈无权过问,洋商品视茶叶往往嫌做工不净,拣工粗糙,焙工不足,故意刁难,压级压价。它们还利用茶商争先求售的心理,开始时价格略放高一点,俟茶叶聚集上海,立即降价,使茶商大亏其本。茶栈、茶号将这些额外损失统统转嫁到茶农身上。茶农管理茶树的热心程度,多视茶叶市场的需求、茶价和经济收益而定。由于茶农载种茶树不讲究,茶叶加工制作方法陈旧,质叶虽佳,外观却远不如日本茶叶,国际茶叶市场几乎全被日本茶叶占领,徽茶出口量明显减少。蚕桑业是平湖四乡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差不多家家都有桑地。平湖的蚕茧虽不输往国外,但蚕桑业却受国际市场生丝价格的左右。平湖蚕农自己不缫丝,均将鲜茧出售给上海丝厂或当地人集资本设的茧行。由于鲜茧不能延搁,多搁一日重量就要轻了许多,无论茧行怎样苛刻,蚕农也非出售不可。1929年秋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国际市场对生丝的需求锐减,我国生丝出口随之剧减,国内生丝价格暴跌,丝厂亏损严重,纷纷停工歇业。蚕茧价格相应下跌,蚕农养蚕不但无利可图,且亏损严重,平均每户损失50元以上。蚕农对蚕桑业大大失望,谁也不愿对桑树加肥培植,甚至多数蚕农将桑园改成竹园。致使全县桑叶产量较从前减少40%。以上情况再次证明:第一,旧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络虽然越来越密切,但在这个市场上的发展机会,与西方列强是不平等的。工业和技术先进的西方列强在市场上占据先行的优势,居高临下,发号施令,主宰一切。被昏聩无能的朝廷和阿谀奉承的官吏统治着的旧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已丧失了自我防卫的能力,被西方列强用武力和经济的手段轻易地打翻在地,任其宰割,昔日农民赖以安身立命的自然经济失去了往日神圣的光环,逐渐瓦解、削弱,分散的、孤立的农民的命运与国际市场联系在一起了。国际市场上生丝、茶叶等农副产品的供求关系一旦失去平衡,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第二,以落后的生产力为基础的不发达的商品经济决定了商品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低下和国内市场不发达。农产品不能顺利流通或流通量很小,影响其价值的实现,削弱了本来就很有限的农民购买力,致使日常工业品交换不畅或滞缓,形成恶性循环。这又促使一些人急功近利、唯利是图,敲诈勒索的短期行为和投机取巧的非竞争意识不断出现。第三,外国商人来中国开办洋行经商,其目的是既是为了赚钱,又是要千方百计地把我国已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或占有优势地位的传统产品挤出去,为无孔不入的西方列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效劳。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中国从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结构转变。三、农民消费观念、消费内容的变化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我们这里所说的消费是指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的个人消费。个人消费的内容及其构成,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并随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当然,个人消费也会产生积极的反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个人消费的性质和水平取决于社会生产关系。取决于他的阶级地位。旧中国的农民家庭既是生产经营单位,又是生活消费单位,生产投入和生活支出都很有限,精神文化生活也很贫乏。各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虽不完全一致,但物质消费结构序列大致都是吃、穿、住、用,且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大多数人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有的甚至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饮食习惯、衣着款式是百年一贯制或千年一贯制。因此,吃饱穿暖是长期陷于饥寒交迫困境的中国人民的最低要求。据康熙《休宁县志·风俗》载:县内各地农村均“日三食,食再饘粥,客至不为黍,家不畜乘马不畜鹅鹜,其弗逮吴、越诸郡”。居住状况,山区特点非常突出。“邑以人稠地狭,故鄙得架屋而居,构一庐得倍庐之居,非能费财而高也。垣既随庐不得不峻,畏水浸易圯,涂白垩以御雨,非能费财而饰也。”遇到自然灾害,“四顾颓垣相望,间有炫鬻而不售者,则毁其室庐,薪其梁栋,以济旦夕之急,至有数千金之值而不能十百偿者矣。”30年代初,嘉兴等8县居民物质消费结构序列依然如故,没有什么变化。但靠近上海的嘉兴、平湖、无锡县城及其附近农村,靠近南京的江宁部分农村,被迫开放的芜湖县城及其附近农村,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人们的传统消费观念有所松动,有所变化,在日常生活消费过程中对传统自然经济所提供的消费资料感到不满足,要求通过交换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从而使人们的物质消费内容悄悄地缓慢地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平湖县城居民的生活习惯多模仿上海人,青年男女着奇装艳服者为数不少,有的青年男子油头粉面,西装革履,有的青年女子袒臂露胸,烫发赤足。据调查,无锡县每个农民全年消费支出达44.15元。其中食物费29元,占65.7%;衣服、医药、杂用费10元,占22.6%;教育费0.5元,卫生费0.10元,娱乐费0.05元,迷信费1.5元,零用3元,合计5.15元,占11.7%。远离大中城市的休宁、歙县农民的消费观念、消费内容与嘉兴、无锡、平湖相比,其变化要小得多,但我们在考察这里农民生活状况时发现:农民日常消费水平的高低已不完全由农产品收获的多少来决定了,市场条件的好坏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民国初年,歙县东乡“习尚俭朴”,“南分水陆二,陆南即古邑东,民质重厚,耐劳苦,善积聚,妇女尤勤勉节啬,不事修饰,往往夫商于外,所入甚微,数口之家端资内助,无冻馁之虞。水南村落棋布,新安江上游左右,地少人多,山农辄梯山筑舍,号曰山棚,远望之,如燕巢然。贾善奇赢,农工纤俭习事,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刻苦过于陆南,重厚亦稍逊之。”北乡尚能安居乐业。西乡“习俗亦视诸乡为较侈。”到30年代初,歙县农民生活变化不大,清苦依旧。冬季每日两餐,长日3餐,多以玉米、山芋、面粉等杂粮为主食,食米的不多,衣、住两项更觉困难。农村男女穿着均为布衣,男的穿长袍马褂,女的穿短衫黑裙,洋装旗袍不多见。有些建造在平地的农民住宅高大,窗户狭小,光线不足,黑暗异常,亦很潮湿。南乡一带男子出外经商,妇女在家种田,生活之苦非市人梦想所能及也。四、产业技术结构、工艺及操作技巧与操作技巧嘉兴等县出现新兴产业的时间和部门先后不一,多少不等,有的县到30年代初尚未出现新兴产业。就同一产业而言,除无锡外,技术结构尚未发生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变革,仍然以手工操作为主,劳动者技术装备的程度亦很低下,工艺流程及其操作技巧也很落后。千年一贯的手工操作技术为主体的技术结构和单一的产业结构是制约县级经济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一)布机以高碳、低碳、独立驱动的工业为主。据测算,显示,织物布机应做为物,一般利用工业,工业社会上市据1929年4月调查,无锡131家工厂中有动力机械的87家,占66.4%,其动力以电力为主。嘉兴县工业可分为机器工业和手工业,用机器生产的电业、丝织业、染织业(该业木机数量约占三分之一)的产值仅占全县工业产值的38%,碾米机加工的米产量仅占全县稻米产量的50%,民间用旧法舂米的为数不少。平湖县工业除电业、碾米业外,织袜业和小布业最发达。电业产值仅占全县工业产值的5%左右;29家织袜厂设置引擎的仅2家;织小布的布机均为农家自备,木质土制,每架仅值3元。江宁县用机器进行生产的瓦业、造纸业、采石业、碾米业的产值在7县中是最高的,由于全县工业产值只有105万余元,所占比重高达91.7%。当涂县工业幼稚,城乡共有厂、坊60家,多为小型企业,电灯厂、碾米厂、面粉厂的产值占全县工业产值的26%左右。在8县中,芜湖工业仅次于无锡县,也算是比较发达的,机器工业因资金短缺发展不快,手工业却颇为发达。到30年代,只有纱厂、电厂、面粉厂的资本较多,可称得上完全的机器工业,其产值约占全县工业产值的19.7%;其余的均为小规模的手工业,其产值占80.3%。据抗战胜利初调查,芜湖的土布机坊都在东门和东河沿街一带,东门附近几乎栉比皆是。拥有5架机子者最多,少的只有1~2架,最多也不过20架。土布机枋的老板多数不识字,也没有什么帐目。木机有的是祖上传下来的。一家老小做于斯,用于斯,食于斯。休宁县除一家小电厂外,只有一些所谓的小规模的化学工业和旧式手工业,小电厂的产值仅占全县工业产值的7%。歙县的所谓新式工业,以小电厂为最大,其产值仅占全县工业产值的1.4%,其余的均为旧式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二)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长期以来,旧中国的农民使用的农具改进不大,耕作技术水平提高不快,传统农具一统天下。在8县中农具发展情况很不平衡。经济发达的无锡县清末已开始使用戽水机灌田,1926年全县戽水机已达1000余部,并成立农机公会,对机户进行管理,办理纳捐注册登记事宜。1933—1937年,全县戽水机船经常保持在1300—1600只,机器戽水已占绝对优势,畜工占6.7%,机械工占12.0%。30年代初,平湖县农民种田仍然沿袭旧法,没有什么改进。种籽大多选自各家的农田,很少向市场购买,优良的种籽尚未推广到农村,化学肥料很少使用,购买豆饼的也不多,主要使用农家肥。据对江宁一镇三乡113户农家的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