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的日母构拟_第1页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的日母构拟_第2页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的日母构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的日母构拟

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1994-1940)于1915年至1926年出版后,在日本声韵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翻译、评论、补充和评论等研究工作很快发表。”(1928—1930)与满田新造的批判不同,重在译介、修订、补充,富有系统性,是当时日本研究高本汉《广韵》构拟最重要的学术专著,值得特别注意,介绍如下:(一)高畑彦次郎十分重视《广韵》文献的运用,变《广韵》“第二手资料”为“第一手资料”,强调宋本《广韵》与唐写本《切韵》残卷、唐写本《唐韵》残卷、王仁眗《刊谬补缺切韵》等的结合,在材料上尽量贴合实际,向“第一手资料”靠近((二)在具体构拟《广韵》音时,除了以高本汉的方音材料为依据外,还吸取其他学者的成果。(三)等韵图运用回归到中国学者陈澧等的研究思路上来,真正凸显等韵图“辨韵析等”的客观依据功能。高本汉引用《康熙字典》的卷首《切音指南》与刘鉴的《经史正音切韵指南》虽同出一源,而内容颇有出入,使人们对高本汉的依据产生怀疑。高畑彦次郎认为,等韵文献是运用“比较再造法”构拟《切韵》音的关键,所以,他重点提及《韵镜》《七音略》《切韵指掌图》《四声等子》《五音集韵》《切音指南》6种等韵图。对《广韵》韵类区分重视陈澧的研究结果,即311类,并且在确定其开合等位时,也明确说明主要参照陈澧《切韵考·外篇》,而不是高本汉的“开合等位表”。(四)高本汉对《康熙字典》中的《广韵》反切采用“抽样选字”方法选取3100多字获得音类,而高畑彦次郎则利用(五)高本汉构拟《广韵》音,以《康熙字典》音注和韵图为基本材料,难以引起中国学者的共鸣。与高本汉正相反,高畑彦次郎很重视传统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成果,因此,东方学术色彩浓郁。比如,引述潘耒《类音》“南北音论”和劳乃宣《等韵一得·外篇》“四声”等项内容,增强了中国文献证据的说服力。引用中国学者看法,意在突出语音历史变化的线索。比如日母构拟,高畑彦次郎就重视章太炎《国故论衡》上卷《小学篇》“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对上古音到《广韵》日母的变化以及元音音值构拟依据加以说明。谈到知照两母的语音变化,引用了黄侃与钱玄同的说法。黄侃在《与友人论治小学书》中提出“古韵二十八部”说,钱玄同在《文字学音篇》提出上古声母19母说。从上古声母19母齿音和舌音分立到《切韵》的舌头音、舌上音、齿头音、正齿音(二等)、正齿音(三等)重新分化与组合的过程,高畑彦次郎(十八)(1930:67—77);(十九)(1930:57—74)叙述得比较清楚,也突出了中国学者的贡献。《音声》(十三)“关于206韵”一节提到,中国学者闻宥曾向高畑彦次郎(1929:23—49)提供了中国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讨论《切韵》依据中国南方音还是北方音问题时,参考了罗常培《〈切韵序〉校释》一文,对罗常培“具论是切、共为一韵”是互文同义的观点表示赞同。(六)对高本汉构拟《广韵》不是简单地全面接受,而是有意识地补充与修订。高畑彦次郎发挥汉语音韵学研究传统优势,构拟《广韵》融入了一些日本学者的成果。比如《音声》(十四)“钟韵”,《韵镜》为合口,高畑彦次郎依据大矢透《假名谴及假名沿革史料》“供共恭”[kuwiyou]“勇邕”[wiyou]等假名注音材料说明。《音声》(十四),涉及鱼韵构拟,高本汉认为是合口三等,高畑彦次郎(1929:61)采纳大岛正健《改订韵镜》的说法,认为应该是开口。《音声》(十六)“关于支脂之三韵”,有人批评高本汉不重视《切韵》音系声调的研究,:52—66)认为最应该讨论的是《切韵》四声和现代方言声调的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1)《切韵》四声和北京、汉口、四川、南京、扬州官话的比较;(2)《切韵》四声和客家方言声调的比较;(3)《切韵》四声和福州及厦门方言声调的比较;(4)《切韵》四声和上海温州及安南音声调的比较;(5)《切韵》四声和广东方言声调的比较。比较的结果是,表面上相合的是上海、温州及安南音声调。高烟彦次郎综合高本汉和马伯乐的意见,提出以下观点:(1)《切韵》下平声与安南音中属于明母等的上平声对应,与属于■母等声母的下平声对应。(2)《切韵》调值低降的与升高的调值相当,这限于明母等字,■母等的没有。(3)闽方言属于明母等的和清辅音声母的调值升高是上声;属于■母等的和调值降低的相当是下去声,规律比较明显。高畑彦次郎对《切韵》四声的分析比起高本汉要更细致一些。不可否认的是,《音声》本身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局限性:(一)没有摆脱高本汉研究模式的束缚,使其研究明显带有“跟着跑”的痕迹。比如:高本汉把全浊声母“■定群从澄崇船”等构拟为送气音,遭到了马伯乐等学者的驳斥,马伯乐等认为是不送气音,这从梵汉对音可以得到证明(高烟承认陈澧《切韵考》的反切下字311类比起高本汉的288类有许多地方是合理的,应该根据实际调整,确定自己的分类。可是,高畑彦次郎(十二)(1929:23—39)在比较了两者之后还是认定高本汉的分类是“事实上的当时北方的发音分类”,所以,还是采取了高本汉的观点。同一章,“韵的构造”一节,论述蟹摄诸韵关系以及音值,除了皆佳两韵音值区别存疑外,不顾(二)在许多问题上,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一般层次的理解上。比如《音声》(十二)对“重纽”的看法。高畑彦次郎本应遵循陈澧的思路进一步思考,完全比高本汉有条件发现“重纽”的特殊性,可是,他在对陈澧的研究罗列之后,以“同韵同类”或“只是语言上的理由”为托辞,予以否定,不加考虑地赞同高本汉和黄侃的看法。(三)活的方音材料匮乏,证据明显不足。高本汉构拟《广韵》用了许多“第二手资料”,比如书面文献,还有方言材料,如“印出来的”传教士调查的材料有十种。他所说的“第一手活的方言资料”,主要是“曾经很细心的亲自调查了这些地方方言中的十七种”的一半。无论是“第二手资料”还是“第一手资料”,北方的居多((四)《音声》注意到了汉语历史语音的方言差异,但在具体研究上,还是以《切韵》为线性发展脉络,缺少语音变化性的研究。《音声》(十八)、(十九)对《切韵》四声和现代方言声调的关系模式,以及《音声》(九)、(十)对《切韵》日母在现代方言的分布分析,都让人感到,“历史上的旧材料”《切韵》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时空间”特征有所描写,突出了方言差异的一面,不再局限于《切韵》的视野,但实际上,这仅仅是“端倪”而已,总体来看,《音声》还是没有脱离《切韵》的框架。得出的仍然是《切韵》音系到现代方言的发展是对应分化的,没有考虑在《切韵》时代也是存在方言差异的。中古到现代的汉语方言的复杂性难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认识。正因为高畑彦次郎的《音声》存在着这些缺陷,一些日本学者对高本汉《广韵》构拟有意进一步深入研究。比如《音声》对高本汉《广韵》构拟进行补充与修订的意义和价值主要是:(1)从汉语现代音韵学的发展历程考察,高畑彦次郎的《音声》对高本汉的研究进行补充与修订是必然的,是人们对高本汉汉语现代音韵学进行研究的一定时期的产物。(2)日本学者汉语音韵学的研究虽然与中国汉语音韵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也是以高本汉汉语音韵学理论与方法的传入为契机而步入现代汉语音韵学阶段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