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川端康成课件外国文学史_第1页
(4.20)-川端康成课件外国文学史_第2页
(4.20)-川端康成课件外国文学史_第3页
(4.20)-川端康成课件外国文学史_第4页
(4.20)-川端康成课件外国文学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川端康成:追求新感觉的大师川端康成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二位荣获的亚洲作家。童年经历非常坎坷。形成少言寡语、独居沉默的个体性格。由于在“不幸和不自然的环境中长大”,他一方面变得更加多愁善感,一方面也养成了固执的“孤儿习性”。他从独自的哀愁中领略到日本的传统美感,从而渐渐形成自己的美学追求。他与横光利一、片冈铁兵等14位新起作家共同创刊《文艺时代》杂志,以此为核心发起了所谓“新感觉派”文学运动。极力追求所谓“新的感觉、新的生活方式或对事物之新的感受方式”。“新感觉派”文学运动的洗礼对川端康成的文学生涯意义重大。短篇小说代表作是《伊豆的舞女》,长篇小说代表作是《雪国》《千鹤》《古都》等。《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伊豆的舞女》作品文字清新、隽永,川端康成要表现的是别离的空虚、青春的虚幻。《伊豆的舞女》并不是“新感觉派”特征浓重的作品,它基本是抒情化的写实。《雪国》是川端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小说没有重大的社会主题,但作者以极其简洁精巧的艺术构思,抒情优美的风格,曲折婉转地展示了日本下层妇女的悲剧。川端无意“复制现实”,他仅仅意欲述明自己对于“美”、对于现实与虚幻之复杂关系的认识与感觉。川端通过某种形式表明自己对于现实性、伦理性的排斥。川端练就了一种含蓄凝练的文笔。川端尤其将感觉描写同自由联想、意识流手法等融于一炉。川端康成在作品里拈出的某些意象,有时往往带有一定的象征、寓意性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