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决策与成本分析培训PPT课件讲义教材_第1页
生产决策与成本分析培训PPT课件讲义教材_第2页
生产决策与成本分析培训PPT课件讲义教材_第3页
生产决策与成本分析培训PPT课件讲义教材_第4页
生产决策与成本分析培训PPT课件讲义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讲生产决策与成本分析第一章生产决策第二章成本分析第一章生产决策第一节生产函数第二节:一种可变

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第三节:两种可变

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第四节成本方程第五节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第六节规模报酬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本章从生产函数出发,以只包含一种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考察厂商在短期内的生产规模以及生产的不同阶段;以包含两种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来考察厂商在长期内实现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的均衡条件。生产者生产者亦称厂商(Firm),它是指能够作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厂商可以采用个人、合伙、公司等组织形式。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厂商被假定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厂商提供产品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生产与生产要素生产(Production):是指厂商把其可以支配的资源(生产要素)转变为物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是指将投入(Input)转变为产出(Output)的行为或活动】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第一节生产函数一、生产函数生产函数(ProductionFunction)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的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生产函数的数学表达式假定X1,X2,…Xn顺次表示某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n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Q表示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则生产函数可表示如下:

Q=f(X1,X2,…Xn)若以L表示劳动的投入量;以K表示资本的投入量,则生产函数可写为Q=f(L,K)在理解生产函数时必须注意1、生产函数反映的是一定技术条件下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技术条件的改变必然产生新的生产函数。2、生产函数反映的是某一要素投入组合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能产生的最大产出。(即假定企业的要素利用率是高效的且是相当稳定的)二、常见的生产函数1、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在任何产量水平上,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之比都是固定不变的。Q=minimum(L/U,K/V)该式表示,产量Q取决于L/U和K/V这两个比值中较小的那一个。其中U,V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技术系数(TechnologicCoefficient)。表示一单位产出所需的要素投入量。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的特点通常假设:投入量L,K都满足最小的要素投入组合的要求。所以有:

Q=L/U=K/V进一步有:

K/L=V/U这说明,对于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来说,当产量发生变化时,各要素的投入量以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所以,各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维持不变。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KOLRA”AA’L3L1L2K2K1K3Q3Q1Q2OR代表最小要素组合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由数学家柯布(Cobb)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Douglas)于20世纪30年代初提出。其函数形式为:

Q=ALαkβ

,0<α<1;0<β<1Q—产出;L—劳动;K—资本其中:α—产出的劳动弹性

β—产出的资本弹性第二节一种可变

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短期(ShortRun):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即至少有一种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长期(LongRun):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数量的时间周期。固定要素与可变要素固定要素(FixedFactor)或固定投入(FixedInput):生产者在短期内无法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生产要素。可变要素(VariableInput)或可变投入(VariableInput):生产者在短期内可以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生产要素。长期与短期的划分标准划分标准:是有无固定投入要素,而非具体时间的长短。一定时期内固定要素变动的难易跟企业所属行业的性质紧密相关,因而短期或长期的时间跨度一般取决于企业所属的行业。短期和长期企业

增产途径的区别在短期,因为固定要素(厂房、设备等)无法变动或变动的成本无限大,企业只能通过增加可变要素(工人、原料等)来提高产量;而在长期,企业可以通过扩建厂房、增添设备以更经济有效地增加产量。经营与规划一般而言,不管在哪个时点上,企业的经营总是短期的,因为总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要素的投入量是固定的。但多数企业在不断地计划和考虑改变整个经营规模,这又导致所有要素投入量的变化,因此,我们常将企业在短期内的活动称为“经营”(Operating),而将其在长期内的活动称为“规划”(Planning)。短期生产函数在生产函数Q=f(L,K)中,假定K固定不变,则生产函数可写成:

Q=f(L,K)=f(L)这是通常采用的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形式,它也被称为短期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根据短期生产函数Q=f(L),可以得到:劳动的总产量(TotalProductofLabor):TPL=f(L)劳动平均产量(AverageProductofLabor):APL=f(L)/L劳动的边际产量(MarginalProductofLabor):MPL=df(L)/dL总产量(TotalProduct)LaborOutputa00b1

4c210d313e415f516生产的可行性区域不可能性区域产出边际产量(MarginalProduct)LaborMarginalproducta0-b1

4c26d33e42f51产出Labor边际产出Labor注意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不仅与其本身的投入量有关,还取决于固定要素的投入量。一般情况下,固定要素的数量越多,单位可变要素平均配置的固定要素也越多,因而其生产率会更高,表现为边际产量更大。平均产量(AverageProduct)LaborAverageproducta0-b1

4.00c25.00d34.33e43.75f53.20AP,MPLLQQTRLAPLMPLOOL1L2L3L1L2L3BCD总产量、平均产量和

边际产量曲线的形状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表现为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开始都趋于上升,达到最大值后,又趋于下降。对总产量曲线的解释总产量从原点开始,在0到L1的范围内以递增的速度增加,然后在L1和L3之间以递减的速度增加,超过L3后,总产量开始下降。这可解释为:起初,投入要素之间的比例是低效率的—固定要素(资本)太多了。当劳动的投入量从0增加到L1时,产量的增加要比劳动的增加快,即随着劳动和资本投入要素之间的比例得到改善,劳动的边际产量呈增加趋势。当劳动的投入量超过L1,边际产量呈减少趋势。此时,增加的劳动仍能导致总产量的增加,但增加的量越来越小。当劳动的投入量增加到L3时,总产量达到最大。超过L3,劳动的数量变得过多,总产量下降。(以种地为例)总产量、平均产量和

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1、平均产量曲线上的任一点的值,是总产量曲线上相应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因此,在APL曲线在C点达到最大值。2、边际产量曲线上的任一点的值,是总产量曲线上该点切线的斜率。如果边际产量为正,总产量是增加的;如果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是减少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D点)。边际产量在L1时为最大,它对应于总产量曲线上的拐点B。在拐点,总产量函数从按递增的速度增加改变为按递减的速度增加。3、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相交。因为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不管边际产量是上升还是下降,平均产量都呈上升趋势。只要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呈下降趋势。二者的交点表现为总产量曲线上的C点。在C点处,总产量曲线的切线与C点与原点的连线重合。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内容:对只包含一种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来说,随着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引起的产量的增加(即边际产量)表现出先上升最终下降的规律。成因:在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变生产要素与不变生产要素之间都存在一个最佳组合比例。是一个经验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启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充分发挥各生产要素的效率;否则,片面地追加某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只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生产报酬的减少。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技术条件不变;二是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2、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要依次经过递增、递减乃至为负数等几个阶段。这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并不矛盾。该规律强调的是边际报酬最终要呈递减趋势。生产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AP始终上升,MP始终大于AP。在此阶段只要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产量就会增加。理性的生产者不会停留在此阶段。第三阶段:AP继续下降,MP降为负值,总产量下降。理性的生产者会通过减少可变要素的投入来增加产量。第二阶段:起点在AP与MP相交处,终点在MP与横轴的相交处。理性的生产者会停留在这一阶段。TRLAPLMPL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CD第三节两种可变

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在生产理论中,通常以包含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来考察厂商在长期内的生产问题。包含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可以写为:Q=f(L,K)L——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K——可变要素资本投入量;Q——产量。生产要素的替代性分析研究在产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一种生产要素代替另一种生产要素的能力。产品产量劳动力投入量资本投入量

10038100461006410083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IsoquantCurve):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所有数量组合。等产量曲线给出了企业进行生产决策的可行性空间—生产特定的产量,可以使用不同的要素组合。等产量曲线与效用论中的无差异曲线非常相似。QLKQ3=150Q2=100Q1=50等产量曲线等产量线的特点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线代表的产量越低,反之越高。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互不相交。等产量线凸向原点。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代表两种要素投入比例不变的所有组合方式。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定义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RateofTechnicalSubstitution):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必需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如果以RTS代表边际技术替代率,则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为:

RTSLK=-(△K/△L)由此可见: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内容: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连续增加时,该种生产要素所能够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成因:以劳动对资本的替代为例,随着劳动投入的不断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是逐渐下降的;同时,随着资本数量的逐渐减少,资本的边际产量逐渐增加。由此可见,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由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使得向右下方倾斜的等产量线必然凸向原点。第四节成本方程等成本线(Isocost):是指在生产要素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花费一定的成本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的数量组合的轨迹。成本方程:C=

·L+r·KC—成本,

—劳动价格,r—资本价格等成本线

ABKLO等成本线上点的含义等成本线上任何一点均表示在企业的成本支出和要素价格既定的情况下,两种生产要素购买量的一种组合。等成本线右上方的任何一点所表示的要素组合,均表示在现有成本支出下无法实现。等成本线左下方的任何一点表示的要素组合,在现有成本水平下能够实现,但用于购买要素的资金仍有盈余。等成本线的变动任何成本和要素价格的变动,都会使等成本线发生变动。关于这种变动的具体情况,参考对预算线的分析第五节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是指企业在配置资源、从事生产的过程中,使其产量达到最大或成本达到最小的生产要素的组合状态。一旦达到这种最佳组合,企业的资源配置方式就处于相对稳定的均衡状态,故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状态又被称为生产者均衡(Producer’sEquilibrium)一、既定成本

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几何表示: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的切点。均衡条件:RTSLK=

/r它表示,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产量的最大化,企业必须将生产要素使用到: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而此时生产要素的使用状态就是最优生产要素组合。

KLORESABL1K1Q1Q2Q3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的要素组合二、既定产量

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

均衡条件:RTSLK=

/r

同样可以写成:RTSLK=MPL/MPk=

/r

进一步可以写成:MPL/

=MPK/r

几何条件:等产量线与成本线的切点。既定产量条件下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ELKL1K1B”ARS

QA’A”B’B第六节规模报酬

(ReturntoScale)分析企业生产规模的变化与随之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通常以企业全部生产要素的同比例变化来表示企业生产规模的改变。规模报酬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生产规模的改变所引起的产量变化。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规模报酬递增Q1=100Q2=200Q3=300L1L2L3K3K2K1LKRL1L2/OL1=K1K2/OK1<1;产量增加100%OQ1=100Q2=200L1L2L3R规模报酬不变Q3=300K3L1L2/OL1=K1K2/OK1=1;产量增加100%OK2K1LKQ1=100L1L2L3RK3OL1L2/OL1=K1K2/OK1>1;产量增加100%规模报酬递减Q3=300Q2=200K2K1KL规模报酬递增和递减的原因规模报酬递增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规模报酬递减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内在不经济和外在不经济。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内在经济是指由于厂商自身的生产规模扩大而引起的该厂商生产成本下降的情况;内在不经济是指由于企业生产规模过大时引起的厂商的成本上升的现象。内在经济存在的原因规模扩大可以:

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实现专业化,使分工更精细;提高管理效率;对副产品加以利用;以更有利的价格进行原材料采购和销售产品。内在不经济的原因生产规模过大,会引起:

管理效率降低要素价格和销售费用增加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外在经济是指由于厂商所属行业的生产规模扩大而引起的该厂商生产成本下降的情况;而外在不经济是指一个行业生产规模过大时引起的厂商的成本上升的现象。产生外在经济的原因引起外在经济的原因是:个别厂商可以从整个行业的扩大中得到更加方便的交通辅助设施、更多的信息和更好的人才等。产生外在不经济的原因引起外在不经济的原因是:一个行业过大会使各个厂商之间竞争更加激烈,各个厂商为了争夺生产要素与产品销售市场,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此外,也会使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交通紧张,个别厂商要为此承担更高的代价。关于范围经济许多企业并不仅仅生产一种产品,而是同时进行两种以上产品的生产。企业通常在联合生产多种产品时拥有技术和成本的优势,包括资源和信息的共享、联合市场计划、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统一经营管理等(包括副产品)。范围经济如果多种产品的联合生产比单独生产这些产品成本更低,就可以认为存在范围经济;反之就是范围不经济。家具生产等。第二章成本分析本章讨论厂商的生产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企业要决定最佳的产量(生产多少),必须经过充分的成本分析。本章假定厂商只能被动地接受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即假定生产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第二章成本分析第一节管理决策中重要的成本概念第二节成本函数分析第三节成本利润分析方法第一节管理决策中

重要的成本概念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是指生产资源因用于某一特定用途而放弃的、在其他可供替代的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入。在西方经济学中,企业的生产成本应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理解。机会成本概念的启示它告诉我们:企业在对其资源配置和使用方式进行选择时,不能只考虑到当前所获收益的大小,而且必须考虑做此选择时将会损失的收益的大小。各种经济资源的用途多种多样,选择其一必须同时放弃其他用途。放弃的收益也应视为成本。企业只用将资源配置到最有利的用途上,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显成本与隐成本显成本(ExplicitCost):生产者在要素市场上为购买或租用所需的生产要素而发生的实际支出。生产者自身所拥有的隐成本(ImplicitCost):并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的生产要素的价值。以机会成本衡量。增量成本与沉没成本增量成本是指引执行一项管理决策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它既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以是变动成本。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已经支出的费用,或者根据协议将来必须支付的费用。它是非相关成本,不列入决策考虑因素。短期成本函数(Short-runCostFunction)考察企业在短期(即存在固定生产要素)的成本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长期成本函数(Long-runCostFunction)考察企业在长期(即不存在固定生产要素)的成本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成本函数表示产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它是在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第二节成本函数分析第二节成本函数分析一、短期成本函数分析二、长期成本函数分析一、短期成本函数分析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在短期,企业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固定不变,无论期间企业是否生产,也不管其生产多少,发生在这些固定要素上的支出都不可变动。这种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成本称为固定成本(FixedCost)。变动成本(VariableCost)是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它是企业在可变要素上的支出。短期成本函数已知短期生产函数为:

Q=f(L,K)其中K为常数,则厂商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所对应的短期总成本为:

STC=

·

L(Q)+r·K

其中,

为工资,r为利率则:可变成本为:

·L(Q)

固定成本为:r·KQCr·KSTC·L(Q)短期总成本曲线短期成本的分类总固定成本TFC=rK总可变成本TVC=

L(Q)=TVC(Q)总成本TC=TFC+TVC平均固定成本AFC=TFC/Q平均可变成本AVC=TVC/Q平均成本AC=TC/Q=AFC+AVC边际成本MC=dTC/dQ70055035020033002100120063505202802402600140012005150562.5262.530022501050120041007003004002100900120032001000400600200080012002600180060012001800600120011200012000MCACAVCAFCTCTVCTFC边际成本平均成本总成本产量Q

短期成本表CTCTVCTFCQMCACAVCAFCQCACA’BA”B’C’OO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形状TFC是一条水平线。它表示在短期内无论产量如何变化,总固定成本是不变的。TVC是一条由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TVC在A’点前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在A’

点后以递增的速度增加。TC是一条与TVC形状完全相同的曲线,只是比TVC高TFC。这是因为TC=TFC+TVC,TC由二者垂直相加而得到。短期单位成本曲线的形状AFC是一条享有下方倾斜曲线。它表示AFC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AVC、AC和MC都呈U型,即它们都表现出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先降后升的特征。AC、AVC与MC曲线的关系在C点,TC曲线的切线的斜率与C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相等,而在C点之前,连线的斜率大于切线的斜率;在C点之后,切线的斜率大于连线的斜率。表现在图上,AC和MC曲线在AC曲线的最低点C’点相交(AC=MC)。在C’点之前,AC>MC;在C’点之后,AC<MC。同理,MC一定通过AVC曲线的最低点B’。AC与AVC之间的距离等于AFC。由于AFC不断递减,所以AC与AVC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二、长期成本函数在长期,企业不存在任何固定要素,因而也不存在长期固定成本。长期成本包括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长期总成本LTC:厂商在长期内在各种产量水平下通过调整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小总成本。长期总成本函数:LTC=LTC(Q)规模报酬与长期总成本曲线如果规模报酬递增,投入的增加就会慢于产量的增加。由于投入要素的价格不变,因此总成本的增加就会慢于产量的增加。如下图所示。长期总成本曲线的形状与生产的规模报酬密切相关。规模报酬递增与LTC曲线的形状O投入量(K,L)QQCLTCO如果规模报酬递减,总成本就会按递增的速度增加。规模报酬不变意味着总成本与产量同步变化。O投入量(K,L)QQCLTCO规模报酬递减与LTC曲线的形状规模报酬不变与LTC曲线的形状O投入量(K,L)QQCLTCOLTC曲线的一般形状由于许多企业的生产过程都有这样的特点:首先是规模报酬递增,然后是递减。在这种情况下,LTC曲线的形状先按递减的速度增加,然后按递增的速度增加,如下图所示。CLTCQ常见的长期总成本曲线的形状长期平均成本

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函数LAC表示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可以写为:LAC(Q)=LTC(Q)/Q长期边际成本LMC表示在长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最低总成本的增量。LMC(Q)=dLTC(Q)/dQ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推导LACSAC1SAC2SAC3SAC4SAC5QCQ1O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EconomyofScale)是指产量的增长率大于成本增长率的情况,如产量增加2倍成本只增加1.5倍。规模不经济(DiseconomyofScale)则指产量增长率小于成本增长率。由于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都是由厂商变动自己企业的生产规模所引起的,所以又被称为规模内在经济和规模内在不经济。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的关系规模经济与我们前面介绍的规模报酬概念有紧密的联系:规模报酬递增表现为产量增加的速度大于投入要素增加的速度。在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这会导致LAC下降,出现规模经济;反之,规模报酬递减将引起规模不经济。而规模报酬不变时,若要素价格不变,则LAC保持不变,则既不存在规模经济,也不存在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的区别但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递增(规模不经济与规模报酬递减)并不等价。因为:规模报酬要求投入要素同时按相同的比例增加,而规模经济则允许企业在改变产量水平时改变投入要素组合的比例。规模报酬指的是生产函数的一种特性,因此隐含有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假设,而规模经济则没有这一假设。第三节成本利润分析方法一、贡献分析法(contributionanalysis)二、盈亏平衡分析法(breakevenanalysis)三、边际利润分析法(marginalanalysis)一、贡献分析法贡献——指的是一项决策能够为企业增加的利润。贡献是增量利润,它等于由这项决策引起的增量收入减去由这项决策引起的增量成本。贡献分析法——通过贡献的计算与比较,可以判断一个方案是否可以被接受,这种分析方法称为贡献分析法。贡献分析法分析如果贡献(增量利润)大于0,说明这一决策能使利润增加,因而是可接受的;如果有两个以上的方案,而且他们的贡献都是正值,则贡献大的方案就是较优的方案。具体计算见P168--174贡献分析法的应用(1)是否接受订货(P170)如果企业面临一笔订货,其价格低于单位产品的成本,企业要不要订货?具体分析——企业有无剩余生产能力、新的订货是否会影响企业的正常销售、订价是否高于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等。(2)生产何种新产品原则——当企业有剩余生产能力可以增加新产品时,应该选择贡献大的产品,而不应选择看起来利润大的产品。见P172(3)自制还是外购一般集中在零部件上,基本原则是分析增量收入和增量成本。见P173二、盈亏平衡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也被称为量本利分析法,它主要有以下功能研究产量变化、成本变化和利润变化之间的关系;确定盈亏平衡点产量——保本产量确定企业的安全边界——企业预期或实际销售量与盈亏平衡点销售量之间的差额,差额大,经营比较安全,风险小。三、边际分析法边际分析主要侧重于分析变量之间的边际关系。边际利润=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销售量所引起的总收入的增加。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边际收益曲线与价格和平均收益曲线重叠;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收益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且在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边际利润分析法的应用(一)在能够确定单位产品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条件下,可对企业的产量水平做出如下判断: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说明边际利润为正值,即企业增加产量还能使总利润增加,因此此时企业的产量不是最优;边际利润分析法的应用(二)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则边际利润为负值,即企业增加产量反而使利润减少,故此时产量也不是最优,应减少产量才会使总利润增加;只有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边际利润为0,企业的总利润达到最大,此时的产量才是最优。生产理论与成本分析厂商概论厂商在要素市场中雇用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能力),用以生产产品,并将产品在产品市场中销售。为什么会有厂商?寇斯(R.Coase):降低交易成本。厂商的决策目标是追求最高利润。利润(经济利润)=收益–成本

收益:厂商贩卖商品所得到的收入,即销货收入。成本:即经济成本,是机会成本的概念。机会成本:当决策者做了某项选择,其所放弃的选择机会中,成本最高的机会所对应的成本。5-114生产函数(一)生产函数

Q=f(X1,…,Xn)刻划n

种生产要素(X1,X2,…,Xn)的数量与产品数量(Q)间的函数关系。若仅有劳动(L)、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生产函数可表示为Q

=f(L,K)。生产期间分为短期

(SR)与长期

(LR)。短期内无法调整的生产要素,称为固定生产要素。例如资本。短期内可变动的生产要素,称为变动生产要素。例如劳动。在长期间,所有的生产要素数量均可调整。5-115生产函数(二)短期、长期生产函数的区分如下:短期生产函数:Q

=f(L,K0)短期内,劳动雇用量可变动,资本数量则固定在K0水平下。长期生产函数:Q

=f(L,K)长期内,劳动雇用量与资本雇用量均可变动。5-116产量分析-短期分析(一)短期生产函数:Q

=f(L,K0)总产量

TP=f(L,K0)平均产量

AP: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产量。劳动的平均产量=APL边际产量

MP:其他要素使用量固定不变,某种生产要素使用量变动些许,所引起的总产量变动。劳动的边际产量=MPL5-117产量分析-短期分析(二)5-118(a)许妈妈包子店的总产量产量劳动20151050123456725BACDEFGTP4产量分析-短期分析(三)5-119图5.1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范例6420-2-41234567产量劳动(b)许妈妈包子店的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APMP产量分析-短期分析(四)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TP

线上任一点切线斜率=该点MPL

低于L0

时,TP

线的切线斜率随着L

增加而递增,表示对应的MP

亦随L的增加而递增。TP

线在L0

处转折点,切线斜率由递增转为递减,显示MP

在L0

处达到高峰,继而开始递减。

TP

线在L2处达最高点,对应的切线斜率值为0,故MP

亦为0。5-120图5.2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TPAPMP产量分析-短期分析(五)TP

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联机的斜率,为该点对应的AP。TP

线与原点联机的斜率于L1

处达到最大,因此AP

线于L1

达到最高,而在L1

之前是处于递增阶段,之后则开始递减。5-121图5.2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TPAPMP产量分析-短期分析(六)当MP

高于AP,AP

线处于递增阶段。当MP

低于AP,AP

线处于递减阶段。MP

线必然通过AP

线的最高点。5-122图5.2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TPAPMP产量分析-短期分析(七)例:铁达尼号的乘客依次上船,前50名乘客的平均体重为60公斤,如果第51名乘客体重达100公斤,因其「边际体重」高于原有乘客的「平均体重」,这51名旅客的平均体重的数值为(50×60+100)/51=60.8公斤,高于原有50名乘客的平均体重60公斤。如果第51名乘客的体型像冲浪板,体重仅有40公斤,会将51名乘客的平均体重拉低为(50×60+40)/51=59.6公斤。5-123产量分析-短期分析(八)不管我们考虑的变量值是体重、成绩、成本或产量,下列关系始终成立:当「边际变数值」高于「平均变数值」,「平均变量值」会递增。当「边际变数值」低于「平均变数值」,「平均变量值」会递减。5-124边际报酬递减法则倒U形MP

线的经济意义:劳动的MP

会先随着劳动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劳动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MP

开始递减,甚或可能出现负值。随着劳动雇用量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终会出现递减的现象,现象称为边际报酬递减法则

(lawofdiminishingmarginalreturns)。5-125图5.1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范例APMP产量分析-长期分析(一)长期生产函数:

Q=f(L,K)将「所有能生产特定产量的资本、劳动组合」绘于L-K平面上,成为一条等产量线。在同一条等产量在线的任意资本、劳动组合,均可生产同样产量。5-126Q0Q1Q2图5.3等产量线的图示产量分析-长期分析(二)等产量在线任意一点切线斜率之绝对值,为该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marginalrateoftechnicalsubstitution,简写为MRTS)。C

点切线斜率的绝对值v/u,即为该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显示自C

点减少微量的劳动,在维持Q0

的产量水平之下,所必须增加的资本数量为v/u。5-127Q0Q1Q2图5.3等产量线的图示产量分析-长期分析(三)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另一种表示法:MPL:劳动边际产量。MPK:资本边际产量。边际技术替代率可以刻划两种要素在生产上的替代关系,如果边际技术替代率愈高,表示两种要素在生产上的替代性愈强。随着某种生产要素使用量的增加,用这种生产要素替代另一种要素的可能性会愈来愈弱,这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具有递减的特性。5-128产量分析-长期分析(四)如果劳动与资本的MP为正、MRTS递减、劳动与资本可以细分切割等假设成立,则等产量线会具有下列特性:等产量线的斜率为负愈往东北方的等产量线对应的产量水平愈高(Q2>Q1>Q0)等产量线凸向原点L-K

平面上任一点均有一条等产量线通过5-129Q0Q1Q2图5.3等产量线的图示特殊的等产量线-完全互补5-130如果一台打字机必须配合一名打字员,才能生产出一定数量的「打字稿」,则打字机与打字员在生产上是完全互补的关系。Q0Q1Q2特殊的等产量线-完全替代每一套电话自动转接系统,如果能完全取代若干电话接线生,则电话自动转接系统、电话接线生在生产上是完全替代的关系。5-131电话转接系统接线生0Q0Q1Q2(b)资本与营动完全替代成本分析在雇用劳动时,厂商会给付工资予劳动者以为酬劳,因此劳动的价格即为工资率

(wagerate,简写为w)。至于厂房与机器设备,最简单的情形是由厂商逐期向外租用,假设每一单位的租用成本为r,则r

可视为资本的价格。5-132短期成本分析(一)总成本

(TC):支付给生产要素的全部成本总固定成本

(TFC):支付固定生产要素的报酬。与产量无关,为一固定数额。例如装潢、招牌、炉具。总变动成本

(TVC):支付变动生产要素的报酬。产量越多,所需雇用的变动生产要素越多,总变动成本就越高。

TC

=TFC

+

TVC5-133短期成本分析(二)平均成本

(AC):平均每单位产量分摊的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

(AFC):平均每单位产量分摊的总固定成本平均变动成本

(AVC):平均每单位产量分摊的总变动成本边际成本

(MC):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对应的总成本变动量5-134短期成本分析(三)假设每名劳工的工资率为5元,资本设备设算的利息为10元。5-135TC

线在任意点的高度,是TVC、TFC

两线对应点高度加总的结果。TCTVCTFC短期成本分析(四)因为AFC

=TFC/Q,随着产量增加,平均每单位产量所分摊的固定成本愈少,AFC

线必然不断下降。AC

线在任一点的高度,是AVC、AFC

两线对应点高度加总的结果。随着产量增加,AFC

线下降的趋势先会主导AC

线下降,但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MC

的上升会带动AC上升,使AC

线呈正斜率,因此AC

线亦可能呈U字形。5-136MCACAVCAFC短期成本分析(五)TC

或TVC线任一点切线斜率=MC,当TC

或TVC线处于转折点时,MC

线达最低点。TC

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联机斜率=ACTVC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联机斜率=AVCTFC

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联机斜率=AFCAFC线呈负斜率

5-137TCTVCTFCMCACAVCAFC图5.6短期总成本、平均成本 与边际成本的关系长期成本分析(一)长期之中,所有的生产要素数量均可以调整,因此不需要区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长期生产函数Q

=f(L,K)可以用等产量线在L-K

平面上刻划;同理,我们可以用等成本线在L-K

平面上表现要素组合与成本间的关系。等成本线的概念与消费者的预算线相近;在同一条等成本在线的任意L-K

组合,具有相同的成本水平。5-138B资本劳动0L0A长期成本分析(二)在l0上的任意(K,L)组合,均满足下式:

rK+wL=C0

l1

线对应的成本水平高于l0

线,C1>C0。由等成本线两轴的截距可知等成本线的斜率反映了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w/r。5-139B资本劳动0L0A长期成本分析(三)给定Q0

的产量,如果厂商要使生产成本最低,所选择的要素组合应位于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亦即A

点对应的(L0,K0)组合。由于等产量线切线的斜率为L

与K

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而等成本线的斜率为w/r,故在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5-140B资本劳动0L0A图5.7厂商成本最低的要素组合长期成本分析(四)

表示两种要素在市场上的兑换比,恰等于两种要素在生产技术上的替换关系。若MPL/MPK>w/r,如B

点。由于B

点对应的成本水平C1高于C0

,厂商显然可以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减少资本使用、增加劳动使用,使总生产成本降低,并使最适要素组合朝向A

点移动。同理,若MPL/MPK<w/r,对应的要素组合必非最适组合。5-141B资本劳动0L0A图5.7厂商成本最低的要素组合长期成本分析(五)要生产Q0的产量,厂商成本最低的要素组合为A

点,其对应的总成本为C0

。要生产Q1的产量,厂商成本最低的要素组合为B

点,其对应的总成本为C1

。以此类推。在各个产量水平下,寻找成本最低的要素组合,可得到扩张曲线

(左图中的ABC

联机)。5-142(a)厂商成本最低的要素组合CBA长期成本分析(六)将各产量对应的最低生产成本,如(Q0,C0)、(Q1,C1)与(Q2,C2)等组合,绘于Q-C

平面上,即可得到如图5.8(b)的长期总成本线(long-runtotalcostcurve,简称

LTC

线)。LTC

在线的每一点,代表在各产量下,用最小成本方式生产所对应的总成本。LTC

线自原点出发,表示产量为0时,不需雇用任何资本、劳动,长期总成本自然为0。5-143L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