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历史分析课件_第1页
乡村建设历史分析课件_第2页
乡村建设历史分析课件_第3页
乡村建设历史分析课件_第4页
乡村建设历史分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乡村建设发展历史平民教育——晏阳初

乡治运动——梁漱溟教育是立国之本——陶行知中国乡村建设发展历史平民教育——晏阳初乡治运动——梁漱溟教乡村建设运动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日益走向衰落。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至建国前的二三十年,在中国由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等众多人士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其中二十年代出至1937年又是这一运动的高潮时期。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理念拯救乡村、拯救中国。当时被称为乡村建设学派。在最鼎盛时期,全国活跃着全国从事乡村建设工作的团体和机构有600多个,先后设立的各种实验区有1000多处。乡村建设运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农1935年,从事乡建运动同仁参加第三届乡村工作讨论会合影于邹平。前右一为梁漱溟,前左二为晏阳初

1935年,从事乡建运动同仁参加第三届乡村工作讨论会合影于邹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晏阳初邹平乡村建设运动

——梁漱溟晓庄师范学校——陶行知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四川北碚乡村建设运动——卢作孚山西村治运动——阎锡山………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晏阳初乡村建设学派乡村建设学派乡村建设历史分析课件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平教会)宗旨:除文盲,做新民。核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手段:“四大教育”(文艺教育救愚、生计教育救穷、卫生教育救弱、公民教育救私)特征: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连环进行和整体推行奋斗目标:铲除“愚、弱、贫、私”四大劣根,提高大多数农民的“四力”(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与团结力),造就一代“新民”。

平教会简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平教会)平教会简介乡村建设历史分析课件1、学校式(1)初级平民学校:教授《平民千字课》,共四册,每册24课,每晚一小时,学习一课,教授基础文化知识(2)高级平民学校:学员可以接受比较系统的训练。(3)平民职业学校:生产技术、选择良种、防虫治病等技能训练(4)平民大学: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具备6方面的素质:①劳动者的体力②专门家的智能③教育者的态度④科学家的头脑⑥创造者的气魄⑦宗教家的精神三大方式

三大方式

2、社会式以高级平民学校或平民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各种活动为中心,使毕业生继续接受教育。主要针对成年人和妇女。

“毕业同学会”会员可当“表证农家”3、家庭式

“联合各个家庭中地位相同的分子施以相当的训练”,使在家庭中的男女老少都能得到相当的教育,分别有户主、主妇、少年、闺女、幼童五种组合。2、社会式乡村建设历史分析课件

对“愚、贫、弱、私”四大疾病采取相应的四大教育辩证施治。1、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平民的知识力。文艺教育:包括识字和文学艺术教育。

2、以生计教育攻“贫”,培养生产力。生计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改善其生计组织,以提高其生活水平。四大教育四大教育3、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卫生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培养卫生习惯,用公共的力量创办公共卫生事业。推行三级卫生保健制度,即保健员、保健所、保健院。

4、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公民教育:一方面,培养民众的团结力,公共心;另一方面,培养和增强民众的判断力、正义感3、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除文盲——科技盲、法盲做新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除文盲——科技盲、法盲梁漱溟——乡治运动

对当时的中国农村的问题,不同的人、学派都有自己的理论与看法,例如前面的晏阳先生初认为农村问题归根到底是四个病症,即“愚、穷、弱、私”。还有的认为,中国的问题是农村问题,而农村问题的真正解决首先需要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军阀的暴力统治。不过梁漱溟确认为中国社会自身的表面病象,事实是当时中国是愚而益愚,贫而益贫,弱而益弱,私而益私,何以会如此,要从表面病象去研究深层病因。他认为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社会自身,解决了社会内部的问题,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国内军阀专制统治就不难解决。他把中国问题的症结归于文化的衰弱,于是以振兴儒家文化为旨归,达到改良社会的目的。梁漱溟——乡治运动对当时的中国农村的问题,不同的中国社会改良走乡村建设之路的必然性:首先,中国社会是“以乡村为基础,并以乡村为主体的”,80%以上的人民生活在乡村;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道德和理性的根在乡村,要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从乡村入手,而理性的胚芽可以、也只能在乡村慢慢培养起来;其三,中国社会如要从头建设,必须从乡村建设开始。对该道路的分析:中国缺乏阶级,靠社会内部的阶级对抗暴发社会革命,像西方那样走入资本主义社会在中国不可能。中国文化代表人类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在本世纪弊端丛生,中国不能模仿。社会主义社会虽然有其优越性,但是社会主义道路建筑在阶级对抗的基础上,不适合中国国情。所以,中国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乡村建设。唯一可行的道路是:乡村建设唯一可行的道路是:乡村建设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实践

关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实践,首先是在菏泽办学实验,然后是在广东建立乡治讲习所与河南村治学院,最后是在山东邹平进行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实践。这里主要介绍介绍一下邹平乡建情况。

在邹平的实验中,梁漱溟主要进行了县政改革以及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保卫。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实践关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实其一是设立乡村建设研究院,一面研究乡村建设问题,一面指导乡村建设的实施。其二是利用乡学、村学对传统基层政治制度进行改造。由民国政府的县政设计——县-区-乡-闾四级改为乡学、村学。具体来说,梁漱溟将从前所划分的七个区取消,按地理、习俗等将全县划分为14个乡,乡下设自然村。原有区、镇、乡各公所及区长乡长全部取消,改为新的乡村组织,即村设村学,乡设乡学。县政改革其一是设立乡村建设研究院,一面研究乡村建设问题,一面指导乡村其三是对县政府行政制度进行改革。县政建设实验开始后研究院获得了对县政府的领导权。之前县政府下设有公安局、财政局、建设局、教育局,但四局归相应的省厅管理,县政府无法指挥他们的具体业务,由此,研究院对乡村建设就难有发言权。对此,梁漱溟进行了大胆的裁局设科改革,统一了县级行政,充实了县政府力量,为以后推行邹平的社会改进事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三是对县政府行政制度进行改革。县政建设实验开始后研究院获得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其一是大力推进合作社。首先是成立生产经营领域的合作社,如梁邹美棉合作社,为入社棉农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提高了当地棉花产量,保障了棉花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实验后期,实验县成立了信用合作社、信用仓庄合作社和购买合作社等金融信用领域的合作社,有效打击了高利贷,减轻了农民所受压迫,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其二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技术。邹平的农业技术改良和推广主要是以研究院的农场为推手。农场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农民进行技术改良、发展农村副业、推广有效的新经验与技术,提供实习场所给研究院学生。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其一是大力推进合作社。首先是成推动社会自卫

其一是组织实验县户口调查,强化户籍工作。

其二是推行乡村自卫,裁撤民团大队和公安局,设立民团干部训练所,培训干部,组织联庄会训练,从而确立了新的乡村自卫体系。民团干部训练所分为干部队和征训队。干部对作为将来自卫建设干部人选,征训队队员应征后对其进行国文、算术、常识、口试和体能等基本科目的训练,为期四个月,结业后充任联庄会的训练干部。联庄会负责领导村民抗击自然灾害,维护乡村社会治安,必要时组织村民抗击外来侵略。[6]实行乡村自卫后,不仅解决了土匪猖獗的问题,还有效抑制了乡村赌博等不良习俗。除此之外,梁漱溟还在乡村习俗方面做了努力。例如支持成立一些类似于“乡村改进会”和“忠义社”等道德协会,其目的在于清除那些“落后推动社会自卫其一是组织实验县户口调查,强化户籍

除此之外,梁漱溟还在乡村习俗方面做了努力。例如支持成立一些类似于“乡村改进会”和“忠义社”等道德协会,其目的在于清除那些“落后而有害”的习俗,例如缠足、抽鸦片、吵架斗殴等。总之,梁漱溟发扬孔孟的实践精神,积极投身于乡村,推行自己的理论和主张,试图通过拯救乡村,建立新的文化,进而拯救中国。除此之外,梁漱溟还在乡村习俗方面做了努力。例如在乡村建设运动中主要为农民做些什么呢?梁漱溟概括为:“团体组织、科学技术”。“团体组织”即把分散谋生的农民组织起来,主要是组织合作社,在这个方面邹平做得很好,影响很大。“科学技术”即改良农业品种、提倡植树造林等。

在乡村建设运动中主要为农民做些什么呢?梁漱溟概括为:“团体组乡村建设历史分析课件陶行知——教育改革陶行知的四块糖陶行知——教育改革陶行知的四块糖乡村建设历史分析课件陶行知主张把教育同生产劳动、同当地经济建设结合起来。“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条主线,他十分重视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当前的农村小学最好能与当地初中联合起来,建立起务农实习的基地,把基地建设成为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第二课堂,学生劳动实践的固定场所和传播农业科技的园地。发挥学校辐射文明的作用,“以乡村学校为改造乡村生活之中心,乡村教员为改造乡村生活之灵魂”学校是传播文明、创造文明的场所,但这并不是她的所有功能。陶行知有一种美好的愿望,就是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均依赖于教育的作用。当前,就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迷信、赌博、传谣等恶习仍然存在,如果把校园文明最大限度地向社会辐射,就能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而在这辐射与改变的过程中,教师占了重要地位,这就要求乡村老师不仅不参与赌博、封建迷信等活动,还要努力向陶先生所提的目标不断努力:“他足迹所到的地方,一年能使学校气象生动,二年能使社会信仰教育,三年能使科学农业著效,五年能使活的教育普及,十年能使荒山成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对于改革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推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陶行知主张把教育同生产劳动、同当地经济建设结合起来。“教学乡村建设历史分析课件乡村建设历史分析课件乡村建设历史分析课件

北京大学著名学者钱理群老师在《知识分子下乡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一文中指出。当代大学生的支农活动是继五四、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五六十年代、文革之后的第六代知识分子下乡运动。大学生支农活动开始于2000年,当时《中国改革(农村版)》杂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