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心得_第1页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心得_第2页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心得_第3页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心得_第4页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心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心得第一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心得读于永正《我的为师之道》有感《我的为师之道》是于老师的“封笔之作”,是从教半个世纪的一次全方位的总结。一章一章用心地阅读,我深深地感受到书中字字皆有情,章章皆有意。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于老师不仅在儿童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认知规律、思维特点、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思考,还对什么是语文、什么是小学语文、学语文的规律是什么、怎么教小学语文不间断地进行思索与实践,并把自己的心得形诸于文字。在实践中,他认识到老师素养的重要性,从而坚持学习,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一)用童心润童心,童心未泯1.做“性温”、“味甘”的甘草朱友明老师形象地把于老师比作“性温”、“味甘”的甘草。于老师如甘草般善解人意。面对学生的错误,于老师总是用微笑和幽默代替批评。教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发现一个学生在课上画金鱼,命其为课文插图;宁宁的脸上被房栋甩了墨水,笑称“锦上添花”以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于老师如甘草般宽容大度。文革期间,用平静的心态处理学生的责骂,他带的班级始终纪律井然,学习氛围浓厚;有学生迟到,于老师从不批评,几块饼干给予关怀备至,换来学生内心的感动。于老师如甘草般善于调和。甘草是伟大的中庸之道的守望者。于老师之所以赢得学生的喜爱,是因为他“深谙中庸之道”,懂得做事要把握好“度”。说得形象一点儿,就是“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揉一揉”。说得深刻一点儿,就是“真诚恻怛”,“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在于老师眼中,中庸不是“知识”,不是“道理”,而是素养。2.从没忘记自己曾是孩子于老师认为,只有差别,没有差生,要尊重差异。他在书中给出了九条策略:不倒背手;主动和学生打招呼;课间尽可能和学生一起玩;和学生一起演课本剧;尽量到学生家里走走;经常讲故事和笑话;和学生一起做值日;做错了,公开认错;定期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于老师以尊重为理念,不以长者自居,不居高临下,放下架子,蹲下来看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相处。他的课堂民主平等、情趣盎然,学生在朗读感悟、语言积累、读写迁移中养成习惯,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言语交际能力。教学《翠鸟》,于老师摇身变为世界绿色和平组织成员,通过采访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将翠鸟的生活习性、飞行特点外化为学生的言语表达。教学古诗《草》,和学生一起互动,一人分饰妈妈、哥哥、奶奶三个角色,寓教于嬉,寓庄于谐,教学极具戏剧化。教学《爱如茉莉》,和学生进行近乎表演式的分角色朗读,帮助学生走进母女二人的内心,理解母亲“一愣”、“微红了脸”的内涵以及“嗔怪”的意思,体悟女儿想问又难以启齿的复杂心理。于永正老师说:教了50多年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虽年过古稀,仍童心未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对于新鲜事物总要去细细探寻。逛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时,痴而忘返,当得知长得有点像芭蕉的“大树”就是语文课本里说的“旅行家树”时,竟高兴地扑上去,打量着,抚摸着,并合影留念。他说:“以后再讲《旅行家树》这一课时,便多了一份资源,多了一份情感。”于老师从没忘记自己曾是一个孩子,那份源自内心的爱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会转化信念和意志,让教学充满智慧,充满情意。(二)用真情换真情,情真意切于老师说,教育有一种最重要或者说最根本的力量——情。这种情可化为对学生的理解和体谅。教学《祖父的园子》,有学生质疑:“我在园子里瞎闹,把菜种踢飞,把谷穗当作狗尾草割掉,祖父为什么不批评我呢?”于老师课后反思:“我能像‘祖父’那样宽容吗?”1.让每一个学生感到喜欢他于老师强调不强求喜欢每一个学生,要努力做出喜欢的样子。样子和行为是关键。上课时亲切的目光;学生发言时期待、鼓励的眼神;学生红领巾歪了,为他扶正;课外活动时,和学生一起跳绳;课间,找调皮学生掰手腕„„于老师的行为更多的体现在表扬上,从来不吝啬。摸摸学生的小脑袋;拍拍学生的小肩膀;竖起大拇指。他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和其他信息,发现丛翔不吃早餐,给他准备饼干;听说小军爸爸住院,星期日免做作业。魏亚军同学转学后不到两个月又回来了„„这些方法、行为的背后都是“情”字在支撑。2.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做于老师说:“我从不认为我只是教语文的,我是教师,要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的方方面面。”他总是想儿童之所想,做儿童之所做,尊重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将培养儿童语文能力与精神成长融为一体。他总是不遗余力地为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钓鱼、钓虾;认识苹果;峄山探幽;游皇藏峪;急行军,围歼云龙山“空降之敌”;走进军营;参观飞机、坦克;划船;参观王杰烈士纪念馆;拔草、捉虫;到农村朋友家作客;野炊„„他总是千方百计把“玩”的文章做足,让“玩”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垂钓活动,慰问五保老人和军属;军营一日,身着迷彩服挎着冲锋枪照相;认识苹果,举办展览,写说明,当讲解员,写通讯报道;学生毕业时,邀请同桌合影留念„„这些活动的细节会给学生留下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情!(三)用影响和激励,促进儿童成长1.“无言之教”影响深远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身教的力量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必须有三大看家本领——写字、朗读、表达(口头和书面),具备这三大本领,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当老师的(尤其是语文老师),能写一手好字。练字是备课的重要内容,每课要求学生写的字,必先照着字帖练;要板书的词语,也要练,力求让板书的字成为学生的“字帖”。要琢磨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准每笔的起笔、落笔,不练好每个字,不会善罢甘休。如:左,横短撇起笔高一些;右,横长,撇起笔稍低一些。班,中间的竖撇起笔高。奉,春字头的撇捺宁长勿短。凤,“又”要写得狭长,里面的空隙基本填满。于老师特别推崇张颂的《朗读学》一书。他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十分重视朗读。备课必先备朗读,上课必定朗读。朗读既是学语言,又是用语言。把课文朗读好了,什么语言呀,理解呀,情感呀,语感呀,表达呀„„都有了。朗读的关键是一个“情”字——因情用气,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于老师具有“见文生情”的功力——至今还记得于老师在电话里一遍一遍教我朗读的情景。那是准备执教人教版《生命生命》时,反复练习朗读“静听心跳”一段,自认为读得还不错,就打电话给于老师,我在电话里读给他听。于老师听了一遍,说读得不好。怎么读好?他说,这段文字是作者杏林子的内心独白,要虚读才好。接着,就在电话里,我读一句,于老师纠正一句,不厌其烦一句句地教我读。上课时,在舒缓的乐曲声中,我的范读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可以说,朗读不仅有利于理解课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融“内化”与“表达”于一体,更是需要教师用整个生命在那里做示范。于老师是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写下水文”的忠实践行者。他认为,“写下水文”是最好的作文备课。要求学生写的作文,他都要先“下水”。“下水”,便知“水”的深浅,便取得了指导学生的发言权。“下水”的目的何在——示范、激励。2.激励是教育的伟大法宝于老师说:“我一生追求的目标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以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为镜,按照我喜欢、崇拜的老师塑造自己。”他在书中深情地回忆自己的成长故事:三年级写的作文被张老师全篇画上波浪线;四年级写的大字有两个得了双圈;期末考试,考得不错,张老师给他画的奖励;初中写的作文得到李晓旭老师青睐,评价:此文有老舍风格,可试投《中国青年报》;师范时,写了一篇《读<任瑞卿先生二三事>有感》,赵维仁老师将此文读给全班同学听,还拿到另一班读„„在教育里,这种激励实在是太重要了。于老师提出激励学生的“五大原则”:第一,针对性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激励学生日渐长进。朱飞飞写人物对话经常不点引号,于是,让他每天抄写一句课文中人物对话。改掉毛病后,给他戴了一顶“进步飞快”的“高帽子”。还风趣地说:“朱飞飞作文中的引号再也不飞了!”第二,实指性原则。表扬要有事实,恰如其分。比如:你的字真棒!有点柳体的味道。我欣赏你朗读的语气,就像说话那样自然!你居然会正确地使用分号,说明你头脑很清晰!第三,鼓动性原则。张斌学习进步了,写话没出现一个错别字,全班同学为他唱一首歌。还有引领性原则、及时及重复性原则。人生是花,语文是根。我知道,于老师已将知识、理论融入肌体与灵魂,并能转化为行为,并成为生命的自觉与自然。他的文化品格,他的学识修养,他对教育的态度,他对语文的情感,他对学生的关爱,就是一种“范本”,不仅给我们树立榜样,更是提醒我们要反躬自问,以善修德,以积极的态度去尊重规律,滋养天性,让每一个儿童成为他自己,让每一个儿童真实善良、快乐向上。第二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笔记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读书摘抄我一生追求的目标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被学生瞧不起、甚至被奚落的老师太可怜。这样,连自己都对不起。从跨入徐州师范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起,我就告诫自己:以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为镜,按照我喜的、崇拜的老师塑造自己。指间,在教坛上我已度过了50个春秋。欣慰的是,我教过的学生没有不喜欢我的,甚至还有崇拜我的。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是什么?一、做“性温”、“味甘”的“甘草”我的一位同事说:“于永正,在学校里是甘草,在家里也是甘草。”几乎每付中药里都有甘草。它既有药用价值,又能“调和百药”、“解百药毒”。1、“性温”“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一。“温”中有“善”,“温”是“善”的外现;“温”和“善”是好人的首要标志。2、包容酸甜苦辣,它都能与之为伍,与之匹配。做人也是如此,只有理解、宽容、冷静、善于后退,才能具有包容性。几十年来,我没有和任何同事红过脸,没和任何领导产生隔阂,凡是我教过的学生,没有不喜欢我的。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就什么优点也看不到了,会感到世界一片混沌,感到“洪洞县内无好人”。“有人只会教一两篇课文,不算本事。”“老师大笨蛋。”支撑包容的是修养。我的自身修养来自四个方面:(1)读书同时读自己。(2)以人为镜。(3)不断反思。(4)不断地写。3、调和一副中药中有了甘草,会使各味药的药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会减少各味药的毒性,减少副作用,使药力不至于过猛。甘草是伟大的中庸之道的守望者。它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个“度”,“不及”不行,“过”也不行,过犹不及。理想的教学:因材施教“温而厉”,“威而不猛”,是一种修养,是中庸!“因材施教”、“心理调和”,是缘于老师对学生的深切了解。做甘草就是做好人,是好人才能是好老师。二、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美国托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品„„总之,一定是“行为”;“行为”的背后,是师爱;师爱的核心是理解。没有理解,就谈不上真正的爱。理解是爱的别名。泰戈尔是这样说的:“爱是理解的别名。”三、是老师,又不是老师;是上课,又不像上课齐白石作画:在似与非似之间。这也是我的为师之道。太像老师,师生间必有距离;太像上课,很可能“万马齐喑”;太像那么回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讲课、和学生谈话不倒背手,做值日——把自己当作班级的一员,为学生做点事,课间和学生一起玩,和学生一起演课本剧。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趣。以情教书,理在其中。人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不是生活在理念中的,生活在理念中是要窒息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四、童心不泯教了48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张光鉴:“要蹲下来看学生。老师要和学生相似,而不能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于永正和学生相似了,所以他成功了。”苏霍姆林斯基:“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曾是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师。”因为有一颗童心——对学生就多了一份理解,就会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渴望什么。作业就少了,活动就多了„„岁月的刀能在我的脸上刻上深深的、密密的皱纹,却刻不到我的心上。五、身正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教者何谓也?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汉·班固)所以,我要努力写好自己这本无字书。我——穿戴不敢随便、字迹不敢潦草、说话不敢随意、态度不敢生硬、错误不敢不认、行动不敢落后、备课不敢马虎、书报不敢不读。六、“激励”“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德·第斯多惠。激励要动情、激励要及时、激励要当众、激励要重复。用放大镜找激励后进生的理由: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兴趣是在激励中产生的,是在不断取得进步中巩固的。七、把课上得有意思1、教出恍然大悟来有意思2、朗读好了,有意思3、贴近儿童的生活方式有意思4、轻松的课堂有意思5、有了收获才有意思。把课上得有意思,我赢得学生喜欢的重要筹码。一个优秀的老师,应当把课上好,也会把课上好。一个学期总要给学生留下几节难忘的课。八、成就自己的是“明天的风景”“明天的风景”就是指人要有追求、有理想,要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九、努力成为文化人与书为友、与戏为友、与笔为友、与鸿儒为友。文化是知识、修养、人格、情感、气质等的总和。决定教育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文化。既然命运为我们选择了教师,就让我们把教育作为事业吧!成功就在脚下——只要带着思考教书。大目标是由一个个小目标组成的,从上好一节课做起,从写反思做起。自己培养自己。假如我命该扫街,就扫得有模有样。第三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陈苗“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老师,就让我们做最好的自己吧!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是啊,作为一个老师,我们有没有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呢?有幸拜读了于永正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是于老师的从教五十多年的全面总结,是一名小学教师在教坛上辛勤耕耘数十年的心得与经验。这本书,语言平实,事例鲜活,读来令人愉悦,也让我受益匪浅。怎样做才会深受学生的喜欢呢?书中告诉我们:要想让学生喜欢,首先要喜欢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喜欢老师。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记忆犹新:第一,做“甘草”.甘草只是个比喻,于我而言,虽不十分贴切,倒也挺有意思。甘草的特性一是:性温、味甘。所谓的温即温厚,而且是温中有善。性温让你在脾气上来的时候,懂得控制,学会要冷处理;做到温而不猛,更要注意对学生因材施教和心理的调和。甘草的特性二是:要包容他人,尤其是孩子。于老师说到,以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看到的都是优点;以挑剔的眼光看别人,看到的都是缺点。第二,激励!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只要蹲下来看学生,牢记“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这句话,就很容易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不同的教育方法,会让我们有想不到的收获。第三,把课上得有意思。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课堂始终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把课上好,是我们最重要的“看家本领”.有了这个“看家本领”,想让学生不喜欢老师都难。于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深受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我虽是个平凡的小学英语老师,却也希望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大家都知道“教无定法”,我们虽然任教学科不一样,但在教学方法上是融会贯通的。于老师的这本封笔之作我收获颇多!在他的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造性得以激发,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就连那些平素很“笨”的学生也似乎变得聪明了!书中一个个鲜活的小故事向我们道出了其中的奥秘所在——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作为教师,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品……尊重是做人的原则,微笑是一张永恒的名片,掌声是有力的赞美,信任与期待也是表达对学生关爱的一种方式。是的,调整好心态,把握好尺度,推己及人,多换位思考,我们的课堂定会绽放别样的光彩。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最美丽的,但一定是和蔼可亲的;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孩子王,但一定是有着独特的魅力。读了这本书,我深深被于老师”性温“、”包容“、”调和"的品质所打动。我钦佩,我折服,钦佩于老师的智慧,折服于老师的中庸。生命的长度我当不了家,但生命的宽度由我说了算。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教师,就让我们做学生喜欢的老师……第四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精选)《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利用寒假,认真阅读了于永正教育文集:《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于老师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用童心润童心,用真情换真情,用行动推行动,用激励促成长!其中,对于于老师说的“是老师,又不是老师;是上课,又不像上课”感觉很有新意,他说:“太像老师,师生间必有距离;太像上课,很可能“万马齐喑”;太像那么回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让我们不妨看看于老师平时如何做的:·不倒背手·做值日——把自己当作班级的一员·为学生做点事·课间和学生一起玩·和学生一起演课本剧·经常给学生讲故事、笑话......对待学生不如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止,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趣。这样下去,少些规矩,也成方圆——人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不是生活在理念中的,生活在理念中是要窒息的。身为教师,让我们与书为伴,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文化人,这样我们距离学生喜欢的教师就会更近些。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把课上好,一个能把课上精彩的教师,定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于老师说:“把课上得有意思,是我赢得学生喜欢的重要筹码。”学生喜欢多才多艺的老师,老师的爱好越多,赢得学生的尊重也多。课堂上于老师的一曲京剧,唱得是一板一眼,字正腔圆。给他的人格又增添了多少魅力。如果我们没有更多的艺术细胞,那我们不妨从练字开始,从练朗读开始,我们同样可以成为有魅力的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是于老师几十年教育教学经验的心血集结,为我们今后在教育教学中能更好地沟通师生间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值得细细品味。第五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1作为教师行列里的新成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我首先思考的问题,于是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收获颇多。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教了48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作为教师,应该按照自己喜欢的老师来塑造自己!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孩子!最令我最敬佩的是他始终向学生交出这样的名片:微笑、尊重、理解、宽容;负责、严格、耐心。我想,让于老师永葆青春的奥秘或许就在于他时刻记得自己曾经是孩子,保有一颗永不褪色的童心和学无止境的恒心吧!我们教师要温和、包容、调和。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一方面,我们希望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另一方面,又害怕和孩子太亲近导致课堂气氛混乱。可能对于孩子们也一样,不论是男孩、女孩,高年级或者低年级的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哪怕是简单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可能都会在孩子的内心起到一定影响,所以,于永正老师说,不强求你喜欢每一个孩子,但要努力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让他觉得你不喜欢他,那么,无论你有多喜欢他也无济于事,相反,如果你的行为让他觉得你喜欢他,那么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于老师在开篇第一章把学生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和甘草的三大特性做了比照。这一点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首先是性温。“性温”就是遇到问题,能“后退一步”,摆正心态。“温”是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之首。“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微笑是于老师的名片,我想正是“温”的体现吧。其次是包容。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都是缺点,就什么有点也看不到了,会感觉周围的世界一片混沌,一片黑暗,感觉自己的身边无良人、无美景。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镜子无处不在。于老师能让“迟到”的学生破涕为笑,化“窘迫”为“轻松”。这样的宽容,完全出于理解,一种推己及人的理解。这种推己及人,能让我们有了平静的心态和处理问题的智慧。再者是调和。完整的教育:“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一味的“温”是不行的,还必须“严”,“温”与“严”,“威”与“猛”,“恭”与“安”之间把握好“度”,切不可只执其一端。于老师不愧为智慧型的老师,他还把这种做法形象地称为“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给揉一揉”。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作为教师,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美国托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品等等,尊重是做人的原则,微笑是一张永恒的名片,掌声是有力的赞美,信任与期待也是表达对学生关爱的一种方式。是的,调整好心态,把握好尺度,推己及人,多换位思考,我们的课堂定会绽放别样的光彩。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最美丽的,但一定是和蔼可亲的;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孩子王,但一定是有着独特的魅力。读了这本书,我深深被于老师“性温”、“包容”、“调和”的品质所打动。我钦佩,我折服,钦佩于老师的智慧,折服于老师的中庸。最后引用于老师的话:“生命的长度我当不了家,但生命的宽度由我说了算。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教师,就让我们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因为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会再用时间认真去读这本书,我相信细读之后我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2最近,有幸拜读了于永正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该书是对于老师从教五十多年的全面总结,是一名小学教师在教坛上辛勤耕耘数十年的心得与经验。怎样做才会深受学生的喜欢呢?很多教师都有自己的答案,如:博学多才、幽默风趣、公平公正……读了于老师的作品,以下几点让我感受颇丰:第一、让学生感到老师喜欢他教师需要调和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和家长的关系、学生和学生的关系……在这过程中,需要教师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为此我需要多读书,“读书同时读自己”。同时加强反思,和亲朋好友甚至学生一起分享快乐、交流心得,自己也要学会去发现学生的可爱之处。以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就会发现教师这份职业的最美好之处。教师需要化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用包容的心态去面对学生的错误,把握好做事的度。“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揉一揉”和“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于老师的建议如同黑夜中的灯塔,为我指明了方向。学生都十分在意老师是否注意他,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老师的喜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的喜好。但是每个班可能存在个别让人头疼的学生,让老师喜欢每一位学生,也不太现实,那怎么办呢?于老师给我们的建议是做出喜欢他的样子,那就是微笑,让微笑成为我们老师的名片。老师脸上有了微笑,学生就敢亲近老师,而不是惧怕老师。当然,于老师还给出了很多技巧和方法,比如找出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鼓掌、给学生一句相信和期待的鼓励,等等,无论对学生做什么,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爱。第二、与学生打成一片张光鉴说:“要蹲下来看学生,老师要和学生相似,而不能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于老师教了半个世纪,最终把自己教成了一个孩子。是老师,又不像老师;是上课,又不像是上课。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亲近学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对话,缩小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感。应该时常提醒自己,少些理性,多些情趣;少些严肃,多些活泼;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包办,多些自主。这一系列的努力让老师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实现了师生间的平等和民主。于老师的很多经历证明老师越和学生相似,学生就越亲近老师,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融为一体,教育真的就是一种幸福,教育也就会真的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多激励学生,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不完全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只要蹲下来看学生,牢记“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这句话,就很容易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不同的教育方法,会让我们有想不到的收获,与学生。第三、把课上有意思课堂始终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把课上好,是每一位老师最重要的“看家本领”。有了这个“看家本领”,让学生不喜欢老师都难。每位老师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