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光现象》课件_第1页
中考复习《光现象》课件_第2页
中考复习《光现象》课件_第3页
中考复习《光现象》课件_第4页
中考复习《光现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光现象中央电视塔光现象中央电视塔1第一部分光的传播

□光源□传播□速度一、光源1、光源:自己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⑴天然光源:①太阳;宇宙中的恒星都能发光。②萤火虫、水母、灯笼鱼、斧头鱼。⑵人造光源:如火把、篝火、电灯等等;第一部分光的传播□光源□传播□速度一2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真空或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空气、水、玻璃、中沿直线传播。2、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影子、日食和月食。

在A、B、C、D区域观分别能够观察到的是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日全食日偏食日偏食日环食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真空或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3□小孔成像:原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倒立、实像,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小孔成像:原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倒立、实像,可以放大,4光的直线传播影子光的直线传播影子5三、光的传播速度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人类知道的最快速度。⑴

v真空=3×108m/s=3×105km/s⑵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空气≈3×108m/s=3×105km/s⑶光在水、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v玻璃=;v水=2、光在其它所有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一定小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三、光的传播速度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人类知道的最快速度6第二部分光的反射□光的反射现象□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一、光的反射现象只要物体表面平整光滑,都可以看作是平面镜。1、所物体的有表面都能反射光。2、平面镜:3、平面镜在几何光学中的符号:反射面第二部分光的反射□光的反射现象□反射定律74、光的反射规律法线:ONON入射光线:AOA

入射角:ii反射光线:OB

B反射角:rr光的反射规律: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⑴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⑵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二线”分居)(“二角”相等)4、光的反射规律法线:ONON入射光线:AOA入射角:i8例题:1、指出下列图中的错误:2、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完成下列光路:30°30°60°例题:1、指出下列图中的错误:2、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完成下9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发生镜面反射的条件:物体表面光滑、平整。2、漫反射:发生漫反射的原因:物体表面凹凸不平(粗糙不平)。物体表面粗糙不平,我们才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3、镜面反射、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规律。4、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平行光线经过反射后仍然平行。平行光线经过反射后射向各个方向。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发生镜面反射的条件:物体表10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光学原理:光的反射。2、平面镜成像光路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光学原理:光的反射。2、平面113、平面镜成像特点:⑴物、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⑵物距等于像距;⑶物、像等大;⑷平面镜成的是虚像。物距像距··3、平面镜成像特点:⑴物、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⑵物距等于124、平面镜的应用:潜望镜成像、改变光路4、平面镜的应用:潜望镜成像、改变光路13练习: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点光源S的像。·

S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的像。BAB′A′·S′练习: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点光源S的像。·S2、14ABCD3、如图所示是一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4个图形,其中正确的是()CAB154、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C.桥在水中形成“倒影”B.放大镜把文字放大D.鸽子在沙滩上形成影子A.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C4、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C.16第三部分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折射规律□常见的折射现象一、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第三部分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折射规律□常172、光的折射规律: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⑴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折射角2、光的折射规律: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183、光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4、光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是大角。练习:1、画出图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注意标出法线)3、光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4、光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是大角192、如图所示,MN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已知两种介质中一种是空气。一束光线从介质A射到介质B,入射角等于_______度,其中_______介质是空气。入射角折射角50°MN右边2、如图所示,MN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已知两种介质中一203、光从水中斜射人空气中时,其折射光线应是图中的()A.OB;B.OA;C.OC;D.OD。D3、光从水中斜射人空气中时,其折射光线应是图中214、一根木棒,它的一半斜插在水中,游泳的人从水中观看这根木棒,图中表示正确的是()D4、一根木棒,它的一半斜插在水中,游泳的人从水22中考复习《光现象》课件231、海市蜃楼景象;彩虹现象。三、常见的折射现象2、水中物体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的高一些。3、钢笔“错位”了。1、海市蜃楼景象;彩虹现象。三、常见的折射现象2、水中物体24四、物体的颜色2、色光的三原色:1、从光学角度看,物体可分为:⑴透光物体;⑵不透光物体;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就是由三原色光混合而成的。3、七色光合在一起组成白光。4、颜料的颜色:⑴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三种颜色叫做颜料的三原色。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⑵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组成黑色。四、物体的颜色2、色光的三原色:1、从光学角度看,物体可分为25第四部分透镜及其成像□透镜□凸透镜成像□眼睛□物体颜色一、透镜1、透镜分凸透镜、凹透镜两种。2、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凸透镜的符号:第四部分透镜及其成像□透镜□凸透镜成像□26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3、凹透镜:凹透镜的符号:4、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3、凹透镜:凹透镜的符号:4、凸透镜能275、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5、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286、焦点:(F)

平行的主光轴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FfF7、焦距:(f)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6、焦点:(F)平行的主光轴光线,通过凸透镜后297、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⑵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⑶

通过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⑷

从焦点发出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7、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通过30二、凸透镜成像1、凸透镜成像规律:⑴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二、凸透镜成像1、凸透镜成像规律:⑴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31应用:照相机应用:照相机32照相时,景物大小与镜头的调节方法:照相时,景物大小与镜头的调节方法:33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二倍焦距、大于焦距(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⑵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二倍焦距、大于焦距(234应用:投影仪、幻灯机应用:投影仪、幻灯机35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u>f)时,成36应用:放大镜应用:放大镜37三、眼睛1、眼睛的构造:⑴眼球好像照相机。⑵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①晶状体比较薄,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②晶状体变厚,眼睛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三、眼睛1、眼睛的构造:⑴眼球好像照相机。⑵晶状体和382、近视眼及其矫正。⑵

产生近视眼的原因:⑴

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如图甲)。⑶

近视眼的矫正: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如图乙)。2、近视眼及其矫正。⑵产生近视眼的原因:⑴近视眼只能看清393、远视眼及其矫正:⑴

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⑵

产生远视眼的原因:

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因此来自近处一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如图甲)。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如图乙)。⑶

远视眼的矫正:3、远视眼及其矫正:⑴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405、物体的颜色:⑴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物体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红色玻璃就是因为只有红色的光通过玻璃,而其他色光无法通过。例如:⑵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红色花,是因为它只能反射红色的光,所以,它是红色的。如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