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井间地震弹性波传播规律研究
与地面地震相比,井间地震勘探具有以下特点:区域内不受低速带的影响,地震波传播距离短,源激发频率高(通常100.100m),接收点和源点可以接近研究目标,接收到的地震记录频率高(地震波的10倍或10倍),能量强,信噪比高。波场的类型很多,复杂的波散射波能量很强。可以高区分波、射波、散射波、导波、破断波、转换波和反射波等波型。因此,井间地震是一种有效的地球物理技术,它不但在地震学研究,煤、金属与非金属等固体矿产资源,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勘探中得到卓有成效的应用,而且在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中获得成功应用由于井间地震波场类型多,而且各种类型波之间互相叠加或干涉,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弹性波场,这对于井间地震波场识别与分离以及成像带来了很大困难。研究井间地震弹性波场特征和传播规律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井间地震与地面地震的激发、接收方式不同,因此,在地下介质中它们的波场特征和波场成分均存在差异。张碧星等井间地震波场正演模拟是研究复杂地层中井间地震波传播特征的有效手段。目前,地震波场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归纳为3大类,即地震波动方程数值解法,积分方程法和射线追踪法。对于一些复杂的本构方程,由于积分方程法和射线追踪法不满足假设条件,因而限制了其应用。地震波动方程数值解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已形成了目前具有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虚谱法等各种数值模拟方法的现代地震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技术。这些解法各有优缺点。对于复杂构造、复杂地质体和复杂岩性地震波场数值模拟而言,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的综合性能(占内存大小、模拟精度、计算效率和并行算法实现)最好,并且最具实用性笔者将采用弹性波方程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重点研究基础性模型的井间地震弹性波场特征及传播规律,为井间地震资料处理、成像及解释提供理论依据。1反射p波入射角的差异为了分析固-固界面上的地震波场,设计如图1所示的2层水平层状模型。模型大小为100m×200m。网格大小为1m。数值模拟中,模型四周为完全匹配层(PML)吸收边界图2所示为2层水平层状模型井间地震不同炮点弹性波场记录。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当震源为P波源时,在固-固界面上的井间地震弹性波场主要包括直达P波,反射P波,反射PS波(转换波),透射P波,透射PS波(转换波),首波(P波和S波)和面波等;②随着炮号的增大,即P波入射角的增大(其变化范围为十几度至90°),井间地震弹性波场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反射P波的振幅变化最大。反射P波、反射PS波、透射P波、透射PS波的振幅变化与根据Zoeppritz方程所计算的在弹性界面(速度界面为3800m/5600m)上,当P波入射时,P波、PSV波的反射和透射系数相吻合(对比图3)。为了便于进一步分析P波入射角小于临界角和大于临界角时弹性界面上反射波场特征,从图2的12炮记录中抽出了反射点在界面中心处的共反射点记录(图4),共12道。记录的入射角见表1。从图4可以清楚地看出:①当入射角增大但小于临界角(42.7°)时(见图4中1~4道),反射P波振幅增幅不大,而反射PS波(转换波)增幅比较大;②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后,反射P波增幅快速增大接近直达波振幅(见图4中6~10道),而反射PS波振幅在第6道达到最大,之后其振幅逐渐减小(图4中7~10道);③对比1~4道和5~10可以看出,当小于临界角和大于临界角的反射P波相位发生了明显变化(直达波为最小相位),即从最小相位到0相位再到最大相位。图4中的第4道反射P波的相位接近0相位,而反射PS波(转换波)无此现象(由于上层纵波速度大于下层横波速度而不会出现临界反射之故)。图4b的第9~11道上的低频波成分中,第10道上面波最强,离开界面能量迅速减小。该面波是当震源位于界面上或附近时,沿界面传播的瑞利面波传播到接收器一侧后,在界面处重辐射(二次源)所形成的一类面波(或管波)。综上可得:①井间地震入射角变化范围广(二十几度至90°),反射波多为大角反射;②当P波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后,反射P波的相位发生了明显变化(与入射波相比,或与小于临界角反射波相比)。这正好解释了复数反射系数的物理含义。2高速夹层水平夹层模型导波在井间地震勘探中占有重要地位。下面通过数值模型模拟结果来分析高速层和低速层中导波的不同特性。低速夹层水平层状模型取泊松比为0.25,模型大小为200m×200m,夹层厚度为30m,网格大小为1m(图5)。数值模拟中,模型四周为PML吸收边界,时间间隔0.1ms,井间距200m,震源主频200Hz,炮间距10m,共4炮。炮号5的炮点位于(0,60m),炮号5~7炮位于上层低速介质中,炮号8炮位于夹层介质中,道间距为2m,每炮共101道记录。从图6可以看出:①当震源接近低速夹层时,低速层内出现了导波,而当震源位于低速层内时,导波能量最强,同时低速夹层内的多次反射P波和PS波透射到两侧的高速层形成能量强的多次波干扰波;②低速夹层内的多次反射P波和PS波的相互干涉和叠加形成了低频波,其性质类似于面波。这就是在低速夹层中传播的低频强能量导波的形成机制。高速夹层水平层状模型是将低速夹层模型中的夹层速度和背景速度互换形成的,其余相同。图7所示为高速夹层水平层状模型井间地震不同炮点弹性波场模拟记录。从图7可以看出:当炮点位于高速层内时,由于高速夹层界面上的透射系数很大,因此,向高速层内的反射能量小,同时随着反射次数增加,能量大量透射,层内反射波能量迅速衰减直至消失,因此,在井间地震记录上,高速层内外多次波很小。高速夹层和低速夹层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高速夹层内弹性波场简单,而低速夹层内波场非常复杂,且存在低频高能量导波,因此,可利用低频高能量导波识别和探测地下裂隙带、破碎带等低速层。3震反射波场分布井间地震弹性波场非常复杂且具有特殊的波场特征,其中,广角反射波占优势,而且常出现反射波极性反转现象。井间地震反射波中超临界反射波也占有相当比例。井间低速夹层中传播的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工电子技术 课件全套 潘学海 1 手电筒电路的连接与测试 -16.流水灯电路的整体安装与调试
- 计算机安全技术-4操作系统安全
- SCI论文写作与投稿 第2版-课件汇 0-课程介绍 -7 SCI论文摘要写作
- 妇产科围手术期护理讲课
- 家具店长培训
- 2025届上海崇明区高考二模高考数学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2月模拟演练测验语文试题(含答案)
- 内科病房住院制度管理
- 基层管理者品质培训
- 护理人才培养工程申请汇报
- 山西安全资料地标表格
- 心理学专业英语总结(完整)
- 新人教版七年级初一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2017版)
- 《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课程标准
- 淡化海砂项目规划实施方案(76页)
- 中药饮片储存与养护
- 声屏障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 蜡疗技术PPT课件
- 友商S6实施五部曲销售流程仓库管理流
- 2021年北京专升本英语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