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概述_第1页
中国美术史概述_第2页
中国美术史概述_第3页
中国美术史概述_第4页
中国美术史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美术史一、远古时代仓颉造字二、先秦美术四羊方尊

商代的青铜冶铸业已达到很高水平,这一时期的青铜器雕塑主要是在器物上饰以立体雕塑,或以鸟兽原形进行制作。器物造型庄重,气势雄伟,甚至威严凝重,器形雄奇且较厚重。

1938年在湖南省宁乡县出土了一件商代的四羊方尊,尊高58.3厘米,每边长52.4厘米,重34.5千克,是我国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器呈方形,口沿外侈形成喇叭状方口,长劲鼓腹,劲饰蕉叶夔纹和兽面纹,肩部四条龙互相蟠缠,四肩、腹、圈足有四个大卷角羊头,犄角弯曲有力,羊头上饰雷纹,羊背和胸部有鳞纹,前腿雕有长冠鸟,圈足雕有夔纹,器的整体以雷纹为地,每角均有长棱脊背。方尊寓动于静,虽雕饰繁缛精美仍不失其庄重、威严,是商代青铜器物中的精华。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三、秦阿房宫唐·杜牧《阿房宫赋》"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秦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位于西安市临潼县东5公里的下河村。第一号兵马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近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有与真人马大小相同的武士俑和拖战车的陶马六千多件,排成方阵,造型逼真。在兵马俑博物馆里,还可以使人感受到当时秦国军队的气势浩荡的阵势。二号坑有一千多件兵马俑,是以战车、骑兵为主组成的4个兵种混编的阵列。三号坑属于指挥位置所在的小坑,有六十多个兵马俑。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坑武士俑群跪射武士俑铜车马

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收藏的石胄、石铠甲

四、汉

画像石的造型手段是介于平面绘画与雕刻之间的一种特殊艺术品种。

汉代画像石(图)汉代壁画局部(图)

山东临沂一带画像石墓及画像石宗祠比较集中,风格独特。早期汉代画像石比较粗简,构图比较简单。汉代画像石(图)汉墓墓门

汉代政府一度实行岁举孝廉制度,人们以丧葬礼仪为手段,竞比高低,扬名立世,厚葬之风愈演愈烈,墓室装饰也随之形成一个高峰期。汉墓装饰局部

有“宾主拜见”、“捣药玉兔”、“乌首人身”等形象,为铲底浅浮雕技法。汉墓墓门局部(图)石门的门扉、横额以及左右竖石上都布满装饰,风格独特。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图)内容复杂,以丰富的想象力展现出天界、人间和地下三个空间,构成了现实与虚幻之间的联系。在绘画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汉代铜雕《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的一座东汉墓中出土的。这件古代青铜作品,作于公元220年前后,高34.5厘米,长41厘米。这件两千年前制作的铜奔马造型生动,铸造精美,比例准确,四肢动势符合马的动作习性,为中外的许多考古学家和艺术家叹为观止。奔马正昂首嘶鸣,举足腾跃,一只蹄踏在一只飞翔的燕子身上。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马踏飞燕》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

霍去病墓石雕《马踏匈奴》

这件石马,表现的是和霍去病生死相依的马。霍在生前就是骑着这匹马征战厮杀,立下战功的。石马实际上是霍去病的象征。石马高1.68米,长1.9米,形态轩昂,英姿勃发,一只前蹄把一个匈奴士兵踏倒在地,手执弓箭的士兵仰面朝天,露出死难临头的神情。艺术家的动静结合,形象地表现了汉帝国的强盛而不可撼。艺术家用一人一马,高度地概括了霍去病戎马征战的丰功伟绩。战马骠悍、雄壮、镇定自如,巍然挺立。与之对比的是,昔日穷凶极恶的匈奴此时仰首朝天,蜷缩在马腹之下,虽已狼狈不堪,仍然凶相毕露,面目狰狞,、手持弓箭,企图垂死挣扎。作品通过简要、准确地雕琢,尤其是在马的腿、股、头和颈部凿刻了较深的阴线,使勇敢而忠实的战马跃然而出,又好像纪念碑一般持重圆浑。这一作品把圆雕、浮雕、线雕等传统手法结合一体,既自由又凝练,既保持了岩石的自然美,又富于雕刻艺术美。《马踏匈奴》,用今天的话说,是一件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同时,又含有象征主义的构思。在两千多年前,古代先辈雕刻家经过敏锐的观察和周密的考虑,用精湛的技艺,为我们留下了辉煌的艺术丰碑,霍去病墓石刻是汉代艺术质朴、深沉、雄大艺术风格的典范。

五、魏晋南北朝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通向中亚、西亚的陆上交通“丝绸之路”。千百年来,碧天黄沙的丝路贯通着中西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而敦煌,地处丝路南北三路的分合点,当年曾是一座繁华的都会,贸易兴盛,寺院遍布。以艺术形象宣传思想的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沿路留下了大量的石窟文化遗产,其中以莫高窟为主体的敦煌石窟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1987年12月,甘肃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第249窟西壁龛内北侧的飞天敦煌莫高窟第305窟顶部飞天275窟北壁尸毗王本生图257窟鹿王本生图顾恺之《洛神赋》

取材于三国曹植的《洛神赋》。原作描述的是诗人情场受挫,未能与所爱的人结合,而通过神话寓言,在想象的空间中让自己与洛水边美丽的仙女洛水神相遇,以释放自己对失去情人的伤怀和思念。此卷很好地传达了原赋的思想境界,在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找到原作所传达的思想。它是书画境中的另一种毫不逊色的《洛神赋》。

展开画卷,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来自天界之感。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初见之后,整个画卷中画家安排洛神一再与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终不奈缠绵悱恻的洛神,驾着六龙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之,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这其中泣笑不能,欲前还止的深情,最是动人。女史箴图此图系根据西晋张华《女史箴》所画,主旨宣扬封建社会妇女的道德和节操,以为后人教诫.原高24.8厘米,长348.2厘米,设色绢本,原有12段画面,现在只留存下来9段内容。

《女史箴图》主要劝诫女史们得意时不要轻狂。其中有一幅皇后正在装饰的内容劝告后宫们不要只注重外在的修饰,更要重视内在修养。还有一幅是规劝后宫们不能刻意争宠。每节均有小楷书箴文.人物用游丝描,沉着有力,衣带飘洒,形象生动,山石、树木勾勒无皴,与人物的比例则大小不称,风格古朴,色泽鲜艳.末署“顾恺之画”4字.现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馆.《女史箴图》原来只藏于皇宫贵族之手,作为拥有无数国宝奇珍的皇帝,乾隆把它视为最爱,在卷尾留下亲笔题字。画卷上留下的名字显示,每一个见其真容的人都曾声名显赫。但是这件稀世之宝在1900年八国联军的掠夺下,从中国神秘消失,之后被一名英国军官以两个英镑的价格卖给了大英博物馆。到2001年,这件国宝已经流落海外整整一百年,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个无可估量的损失。六、隋唐唐阎立本《步辇图》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搜山图《送子天王图》内容为释迦牟尼降生后,他的父亲净饭王抱他去拜见天神的情景。图分二段,前段有两位骑着瑞兽之神奔驰而来,天王双手按膝,神态威严。随臣侍女态度安详,武将则欲拨剑以防不测。人物虽多,表情名异,一张一弛,很有节奏起伏。后段净饭王抱着初生的释迦,从姿势看,净饭王是小心翼翼的。王后紧跟其后,一神惊慌拜迎,人物身份、心理、形态刻画入微,很好地反映了人物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张萱《捣练图》(局部,宋摹本)

簪花仕女图展子虔《游春图》《江帆楼阁图》《明皇幸蜀图》

七、五代韩熙载夜宴图八、宋代清明上河图九、元代富春山居图十、明清两代

明代中期,苏州地区崛起了四位著名画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他们以新颖的绘画风格和杰出的艺术成就并誉画坛。后世画史有将他们共称为"吴门四家"者

沈周

京江送别图卷沈周(1427-1509年)

字启南,号石田,长洲(仅江苏苏州)人,世代隐居吴门,沈周也一生未仕,优游林下,以诗文、书画自娱。他学识渊博,诗书画均负盛名,家中富有收藏,曾拥有元朝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天池石壁图》轴等名迹。沈周为人宽厚,求画者经常"屐满户外",他从不拒绝,甚至将赝品请他题跋,也欣然应允,故而传世作品相当多,并且真伪混杂。沈周辛夷墨菜图卷局部之一、之二沈周以山水画著称,花鸟画亦有较深造诣。他家学渊源,父亲沈恒吉、伯父沈贞吉均善画,又得到画家杜琼、刘珏等人亲授,远学"元四家",中年以后遍学诸家,兼取诸家之长。沈周的山水画,主要描绘江南风光和田园景色,抒发文人恬淡悠闲的情怀,着意追求平淡天真的意趣。画法以水墨为主,或施以淡雅的色泽。沈周的花鸟画,师法元代钱选,用洗练的笔墨,画出规整、简逸略带拙感的花鸟,发展了文人水墨花鸟画的传统。

沈周卧游图册之一、之二

文徵明(1470-1559年)原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徵仲,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其父做过地方小官。文徵明年轻时,曾拜诸多名家为师,文学师吴宽、书法师李应祯、绘画师沈周,并与吴中名士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交游,有"吴中四才子"之称。文徵明的文才及画名均称誉当地,但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十次应举均落第,直至五十四岁才被推荐以贡生名义到北京,待诏翰林院。在北京为官期间,目睹官场腐败、险恶,便一再上书乞归,于1526年获准归里。从此,在家乡以文会友,籍书画自娱,创作步入鼎盛期,四方求书画者不绝于道。文徵明自定"三不作",即不为藩王、宦官及外国人作画,而对其他人的求索却"竟日不倦",以至"文笔遍天下",同时赝品也相当流行。

文徵明的绘画,兼长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项,其中山水尤精。画作有粗笔和细笔两种风格,均极具韵味。

文徵明惠山茶会图卷文徵明兰亭修褉图卷文徵明

湘君湘夫人图轴

唐寅(1470-1523年)字子畏,一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又号桃花庵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于商贾之家,自幼聪慧,二十九岁时得中应天府第一名解元。次年进北京会试,因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而下狱,被废除功名,此后便绝意进取,筑室于苏州桃花坞,潜心诗文书画,并籍书画谋生。坎坷的经历,形成他狂放不羁、玩世不恭的性格和行经。唐寅自刻印章,印文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可见其自负的文才和风采。

唐寅

王蜀宫伎图轴唐寅以南宋"院体"为宗,擅长画山水、人物、花鸟。他的山水画有粗、细两种风格,均结构严谨,笔墨劲健,皴法富于变化,刚中含柔、粗中有细。其画作虽然十分工能,却具有文人的情趣。唐寅的人物画造诣也很深,题材主要是仕女和历史故事,造型准确,人物情态飘洒高雅,画法多样丰富,兼工带写,技艺纯熟。唐寅的花鸟画较少,画法以水墨为主,呈现一种清秀、简逸的风格。唐寅风木图卷唐寅毅庵图卷仇英(约1498-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出身微寒,初为漆工,兼彩绘楼宇,后改习绘画。至苏州后,得到了文徵明的器重,并跟随画家周臣学画,与吴中文人多有交往。仇英中年后,到鉴藏家周六观处寓居六年,后又到著名鉴藏家项元汴家十余年,观赏了大量宋元名迹,并悉心临摹,技艺大进,晚年蜚声画坛,并跻身于“吴门四家”之列。"春晓宫妆图""吹箫引凤图"他精研"六法",师古功力很深,人物、山水、走兽、界画无所不能,无所不精。既全面继承了唐宋的传统,又吸取文人画和民间艺术之长,尤以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见胜。仇英的山水画宏大繁复,更具明快清朗之格,山石勾勒,设色艳丽漂亮,却不刻板。仕女画线条流畅飘逸,笔法简洁劲健,形象潇洒柔媚,有"仇派"仕女之称。玉洞仙源图轴桃村草堂图轴四王(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恽]、王原祁王原祁水山画王鉴山水画王时敏山水画四僧渐江(法号弘仁)、髡残、八大山人(本名:朱耷)、石涛(法号道济)的合称。皆明末遗民,因不甘臣服于新朝,志不可遂,便循入空门,借助诗文书画,抒写身世之感。作品均带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和复杂的精神内涵,与当时占据主流地位的正统派画风大异其趣。

继“四僧画家”之后,又崛起一个革新画派——“扬州八怪”。实际上,当时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重要的画家并不止八人,约有十六、七人,“八”并非确数。按最早的记载有:金农、黄慎、郑燮、李(鱼单)、李方膺、汪士慎、高翔和罗聘。所以称他们为怪,是因为他们在作画时不守墨矩,离经叛道,奇奇怪怪,再加上大都个性很强,孤傲清高,行为狂放,所以称之为“八怪”。“扬州八怪”有相近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感。他们大多出身于知识阶层,有的终生不仕,有的经过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