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50kV输变电工程设计质量问题库(2023年版)_第1页
35~750kV输变电工程设计质量问题库(2023年版)_第2页
35~750kV输变电工程设计质量问题库(2023年版)_第3页
35~750kV输变电工程设计质量问题库(2023年版)_第4页
35~750kV输变电工程设计质量问题库(2023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35~750kV输变电工程设计质量问题库〔2023年版〕一、变电站工程配电装置空气间隙不满足规程标准要求,存在安全隐患。〔D1-01〕问题描述配电装置空气间隙未按规程要求进展校验,主要表达在带电出线与相邻出线构架间距不满足A1A1值要求、支撑管母与围墙顶部间距不满足D值要求、运输设备外轮廓至上部跨线或通道相邻带电设备间距不满足B1值要求等,存在设110kV电压等级工程中。问题分析配电装置空气间隙指在这一距离下,无论是在正常工作电压或消灭内、外部过电压时,都不至使空气间隙击穿。《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标准》DL/T5352-2023规定了带电局部与接地局部之间、网状遮拦向上延长线距地2.5m处与遮拦上方带电局部之间按A1值校验;不同相带电局部之间、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断口两侧引线带电局部之间按A2值校验;设备运输时外轮廓至无遮拦带电局部之间、穿插的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拦带电局部之间、栅状遮拦至绝缘体和带电局部之间按B1B2值校验;无遮拦裸导体至地面之间,无遮拦裸导体至建筑物、构筑物顶部之间按C值校验;平行的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拦带电局部之间、带电局部D值校验。技术措施设计单位应娴熟把握不同电压等级的各类最小安全净距适用条件,依据工程实际状况准确运用,为确保工程设计安全应特别留意导线受风偏影响、隔离开关导电臂翻开、设备运输外轮廓按路宽增加500mm等状态进展校验。治理措施设计单位应严格执行变电站初设、施工图内容深度规定,配电装置断面图纸标注各种必要的安全净距,评审单位应重点审查,严格把关。问题类型及级别技术标准执行问题,严峻。高海拔地区设备外绝缘水平、带电安全净距未按标准进展空气绝缘修正,存在安全隐患。〔D1-02〕问题描述高海拔地区变电站配电装置设备外绝缘水平、带电安全净距未进展高海拔修正,主要表达在设备套管外绝缘爬电距离不满足要求,相地距离、相间距离、间隔宽度等不满足要求,存在设备放电、人员运维检修触电的安全隐患。问题分析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淡薄,放电电压降低,设备绝缘性能下降,需要对设备外绝缘及空气间隙进展修正,包括配电装置各类安全净距、设备外绝缘、爬电距离等。《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DL/T5352-2023规定“对于海拔超过1000m的地区,配电装置应选择适用于高海拔的电气设备、电瓷产品,其外绝缘强度应符合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试验电压的有关规定”,高海拔地区绝缘试验电压在《沟通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协作设计标准》GB/T50064-2023、《高压输变电绝缘协作》GB311.2-2023等标准均有明确规定;《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标准》DL/T5352-20235.1.2明确规定“海拔超过1000m时,A值按本标准附录A进展修正”,海拔高度超过1000m应对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进展高海拔修正,《高海拔地区35~750kV变电站通用设计主要技术原则》第2.3局部供给了35~750kV电压等级1000mGIS、HGIS、放开式设备的间隔宽度及布置尺寸均做出了明确要求。技术措施设备外绝缘及带电安全净距校验是设计人员必需把握的根本原则,设计单位应针对高海拔地区特别环境条件,高度重视设备外绝缘水平、带电安全净距校验,娴熟把握规程标准及相关指导文件,对配电装置间隔宽度、尺寸以进展重点争论。治理措施设计单位依据站址海拔高度,严格执行相关设计标准,设计文件增加相应章节,加强校核工作,避开遗漏相关内容。评审单位应结合高海拔地区工程特点,依据规程标准及相关指导文件对技术方案提出意见。问题类型及级别技术标准执行问题,严峻。间隔扩建、线路改接或升容改造工程缺少相关在运设备校核计算,存在安全隐患。〔D1-03〕问题描述针对间隔扩建、线路改接或升容改造工程,设备导体选型仅对本期扩建的相应间隔行短路电流、载流量计算,未依据系统提资对在运母线的穿越功率、母联间隔、分段间隔等设备及导线进66-220kV电压等级的工程中。问题分析应特别留意原有工程与本期扩建工程的连接和协作,应对前期工程的相关设备进展复核验Q/GDW10166.2/10166.8/10166.9-2023规定,“改、扩建工程短路电流计算及主要设备选择应校验原设备参数”,设计文件未依据设计内容深度规定开展校核计算工作,存在相关设备导体短路电流、额定电流超标的隐患,导致相关设备导体改造更换工程量遗漏,影响工程投资总额。技术措施设计单位应充分把握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准确收资一期工程设备参数,严格校验在运相关设备是否满足扩建、改接或升容改造的需求,依据实际状况明确是否涉及设备、导体的改造及更换。治理措施设计工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初设内容深度规定,说明书中应包括设备、导体校验的章节。评审单位应重点审查,严格把关。问题类型及级别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严峻。同塔并架平行长线路缺少电磁感应、静电感应电流电压计算,造成设备选型错误。〔D1-04〕问题描述220kV~750kV同塔并架平行长线路未进展电磁感应、静电感应电流电压计算,仅凭阅历对线路侧接地刀闸按BB类接地刀闸的开合感应力量,调整为超B类。问题分析同塔并架长线路,当停电线路的一端已经接地,与之平行的或接近的线路带电时,另一端接地开关开合电磁感应电流应满足实际工程需求;当停电线路的一端开路,与之平行的或接近的线路带电时,另一端的接地开关开合静电感应电流应满足实际工程需求。《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DL/T5352-2023第2.1.9规定“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同杆架设或平行回路的线路侧接地开关应具有开合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的力量,其开合水平应按具体工程状况经计算确定,220kV同杆架设或平行回路的线路侧接地开关的开合水平可按具体工程状况经计算确定”;《高压沟通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DL/T486-2023中附录C对接地开关A类、B类及以上额定感应电流和电压进展了明确规定。技术措施设计单位应依据工程实际状况开展感应电压、电流计算,尤其对改接或开π线路应防止因计算缺失,造成接地刀闸改造或接地刀闸更换的单项工程遗漏,评审单位应催促提交计算报告,依据计算结果确定合理的选型方案。治理措施设计工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初设内容深度规定,提交相关专题报告。评审单位应重点审查,严格把关。问题类型及级别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严峻。高压并联电抗器出口隔离开关设置论证缺乏,造成技术方案不合理。〔D1-05〕问题描述330~750kV变电站的线路高抗,设计未对高压并联电抗器与线路是否需同投同退做充分论证,直接套用通用设计未设置高抗回路隔离开关,造成高抗检修不满足运维要求,或是简洁依据阅历设置高抗回路隔离开关,造成不必要的设备投资及占地铺张。问题分析高压并联电抗器可补偿线路的容性无功,改善线路无功平衡,抑制其末端电压上升,降低工频暂态过电压,限制操作过电压的幅值,当承受电抗器中性点经小电抗接地,可加速潜供电弧自灭,有利于单相快速重合闸的实现。受过电压水平及潜供电流水平的限制,局部工程中并联高抗与线路必需实行同投同退的方式运行,此时取消高抗回路中隔离开关,在满足运行检修的同时,可优化主接线设计、较少设备投资、较少占地,效益明显。《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330-750kV变电站分册〔2023版〕》中,也提出了“当高压并联电抗器与线路需同投同退时,不设置隔离开关,实际工程中依据系统要求可设置隔离开关”的建议。技术措施设计人员应依据系统状况,结合过电压计算、潜供电流计算充分论证,如线路高抗与线路必需同时投退,建议取消隔离开关;如高抗退出后线路具备单独运行的工况,则予以保存。治理措施设计工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初设内容深度规定,提交相关专题报告。评审单位应重点审查,严格把关。问题类型及级别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一般。处于8度地震区的变电站未按技术标准要求合理配置设备抗震措施。〔D1-06〕问题描述处于8度地震区的变电站抗震方案不合理,抗震措施遗漏或冗余配置,主要表达在:500kV变电站主变压器未考虑配置隔震垫,不符合规程标准要求;220kV常规变电站主变压器配置隔震垫,造成配置冗余,投资铺张。问题分析为保障电网设备安全,电力设施必需到达抗震设防要求。依据《电力设施抗震设计标准》GB50260-2023规定“电力设施依据抗震的重要性分为重要电力设施和一般电力设施”500kV变电站及220kV1度设防。500kV1度设防,经相关计算和调研,主变需配置隔震垫;220kV常规变电站不担当集合多个大电源和大容量联络线的功能,按一般电力设施考虑无需提高18度要求,无需配置隔震垫。技术措施设计单位应明确重要电力设施和一般电力设施的划分标准,娴熟把握规程对重要电力设施和一般电力设施的抗震配置要求,防止抗震措施配置过高或过低,造成技术方案不合理或不必要的投资铺张。治理措施设计工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初设内容深度规定,依据站址地震烈度开展必要的专题论证及技术经济比较。评审单位应重点审查,严格把关。问题类型及级别技术标准执行问题,严峻。站外电源设计深度缺乏,方案缺乏依据,造成牢靠性偏低或投资调整。〔D1-07〕问题描述变电站外引电源应为牢靠电源。站外电源方案简洁笼统牢靠性论证不充分,表达在缺乏对侧电源站的收资、对侧电源站系统定位不清楚、沿线多回线路T接等现象;线路敷设方式、敷设路66-220kV电压等级工程中。问题分析《220kV~1000kV变电站站用电设计技术规程》DL/T5155-2023第3.1规定“220kV~750kV变电站初期只有一台〔组〕主变压器时,除从站内引接一回电源外,还应从站外引接一回牢靠的电源”。条文解释第3.1.1规定,初期一台主变时,站外电源推举承受专线,当变电站低压侧接66kV、110kV变电站应参照执行。技术措施站外电源推举承受专线,以避开同回路其他负荷影响牢靠性,假设不具备专线引接的条件应供给联络线系统图、路径图、充分论证牢靠性,站外电源敷设方式、路径应进展实地踏勘从而确定合理的敷设方式、路径,避开因沿线踏勘收资不到位造成路径不明确进而影响投资。治理措施站外电源方案一般由变电站所在地的属地公司设计单位供给,方案设计应高度重视站外电源的牢靠性论证和精准性投资;变电站本体工程设计单位应严格校验设计方案,避开校审不到位造成方案不合理;评审单位应严格把关站外电源设计深度,必要时要求供给专题论证。问题类型及级别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一般。土壤电阻率测量深度缺乏,所实行的降阻措施针对性差。〔D1-08〕问题描述对于位于山区、戈壁地区地质条件差、土壤电阻率特性简单变电站,物探资料供给的土壤电阻率推举值与实际偏差较大,主要是测量的土壤层深度缺乏,导致深层高土壤电阻率区域数据缺失,而设计人员照旧实行深井降阻措施,接地方案缺乏针对性,技术方案及投资不合理。该问题多发生在35-220kV电压等级工程中。问题分析接地设计需要考虑站址区域深层土壤电阻率,不同地层条件对土壤电阻率差异极大,深井降阻不是万能降阻方法,仅适用于地下深层有较低的电阻率地质层,假设深层为高土壤电阻率承受此方式则作用不显著,应考虑其它降阻措施,如综合考虑垂直接地极、离子接地极、降阻剂、接地外引〔具备条件时〕等方式,遵循施工、测量反响、施工的原则,直至全站测量电阻值满足要求。《沟通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标准》GB50065-2023条文说明4.3.1“应留意各种降阻方法都有其应用的特定条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承受不同的方法才能有效的降低接地电阻;另外各种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在使用过程中必需相互协作,以获得明显的降阻效果”。技术措施对土壤电阻率特性简单地区,设计人员下达任务书应严格执行《沟通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标准》GB50065-20234.4.1中对土壤电阻率测量的要求,并依据站址条件合理扩大范围;物探专业应依据地质条件、地下水系分布供给各层土壤电阻率推举值,测量深度应满足任务书要求。设计人员应基于详实的勘测资料,充分考虑季节影响,进展接地降阻计算,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有针对性地选择井式、深钻式接地极、换填、或承受爆破式接地技术等综合措施进展降阻,到达保证人身、设备安全的目的。治理措施高土壤电阻率地区设计单位应严格执行初设内容深度要求,依据勘测报告对降阻措施进展专题论证。评审单位应重点审查,严格把关。问题类型及级别勘测深度缺乏问题,一般。电缆防火措施不满足技术标准要求,存在安全隐患。〔D1-09〕问题描述消防、报警、应急照明、断路器操作直流电源等回路未承受耐火电缆,承受阻燃电缆但未进展防火分隔;电缆层线缆敷设未充分考虑巡察和检修要求;电缆仅在配电装置室出口处设置防火封堵而未在围墙处设置,不满足防火封堵要求;电缆层和电缆竖井未设置感温电缆等。该问题多发生在110kV电压等级工程中。问题分析为确保变电站的消防安全,预防火灾或削减火灾危害,电缆选型、敷设及防火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依据《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23第7.0.7“在外部火势作用肯定时间内需维持通电,消防、报警、应急照明、断路器操作直流电源急停机的保安电源等重要回路明敷的电缆应实施防火分隔或承受耐火电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23第5.7.3通道局部上方有线缆或桥架穿越处需确保1400mm通行高度;《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23第7.0.2.2“电缆沟、隧道及架空桥架至掌握室或配电装置的入口、厂区围墙处宜设置防火墙或阻火段”;依据《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50229-2023第11.5.26“电缆层、电缆竖井配置缆式线型感温探测器”。技术措施设计人员应高度重视电缆防火设计,严格依据相关标准标准进展电缆的选型、敷设及封堵。治理措施施工图检查、图纸会审各方应认真把关,觉察问题应准时催促修改图纸。问题类型及级别技术标准执行问题,严峻。停电过渡措施考虑不周,造成工程实施困难或费用缺乏。〔D1-10〕问题描述对于改扩建工程,设计未考虑扩建施工引起的停电影响,对停电范围把握不准确,表达在缺乏对厂矿企业、高铁等重要负荷供电牢靠性论证及转供方案描述;缺乏对GIS设备耐压短时全停35-220kV电压等级工程中。问题分析改扩建工程应高度重视停电过渡方案,具体把握相关线路停电要求及停电时间,对无法满足停电要求的线路应联合调度、基建、运检等各部门制定相关措施,必要时会同线路专业联合研讨。依据《国家电网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为保证工程顺当实施,对改扩建工程应提出过渡方案。技术措施设计单位需征求调度、运检修部门的意见,把握电网运行方式,重点论述停电期间的负荷转供状况,明确过渡阶段施工实施方案,并依据实际状况考虑临时过渡费用。治理措施设计单位对改扩建工程应针对停电过渡开展特地论证,进展必要的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方案。评审单位应充分听取调度、运检等单位意见,重点审查,严格把关。问题类型及级别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一般。材料计列不准确,影响工程造价的准确性。〔D1-11〕问题描述接地材料、低压电缆、槽盒、绝缘子串、金具等材料存在漏列或重复计列现象,影响工程造价的准确性。该问题各电压等级均有发生。问题分析接地材料量应依据接地网敷设面积、外形、网格大小、设备引下线数量等开列;低压电缆、电缆槽盒数量应依据电缆沟长度,支架安装方式、敷设方式等开列;绝缘子串依据跨线规模,金具依据设备数量,连接方式合理开列。技术措施材料的计列应依据工程建设规模,配电装置型式、平面布置等具体条件进展,可参考相像工程,但不能照搬。治理措施设计单位应加强工作责任心和校核工作,评审单位应严格把控。问题类型及级别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一般。电缆沟设计考虑不全面,影响工程实施。〔D1-12〕问题描述局部电缆沟断面设计不能满足电缆敷设数量的要求;电缆沟道转弯处未设置倒角或倒角太小不能满足高压大截面电缆转弯半径要求;电缆沟T接或穿插转弯处未设计关心支架,缺少敷设过渡支撑;短距离,少回路电缆未优化敷设方式,仍承受电缆沟敷设。该问题多发生在110kV、220kV电压等级工程中。问题分析依据《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23〕规定,电缆沟截面应首先满足敷设电缆数量的要求,电缆沟的尺寸应按满足全部容纳电缆的允许最小弯曲半径、施工作业与维护空间要求确定,电缆的配置应无碍安全运行。应在电缆线路首、末端和转弯处设置固定。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转变部位,均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并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的要求。对于距离短,数量少的电缆回路宜承受穿管或直埋的敷设方式。技术措施设计单位应加强与系统、线路、二次专业的协作,充分了解电缆送出的方向及数量,应严格执行规程要求,合理优化电缆敷设方式。治理措施施工图阶段设计应供给电缆敷设卷册,明确电缆敷设型式、路径,断面、支架型式、位置、安装详图等内容。问题类型及级别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一般。应急照明设计不满足技术标准要求,存在安全隐患。〔D1-13〕问题描述应急照明的掌握方式不满足规程要求,应急照明灯具不满足规程的要求,消防泵水房未设置应急照明。该问题各电压等级均有发生。问题分析与应急照明相关的技术标准《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 GB51309-2023〕、《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DLT5390-2023〕、《火力发电站过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50229-2023〕、《建筑设计防火标准》〔GB50016-2023〕等标准,明确规定: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类型的选择应依据建、构筑物的规模、使用性质及日常治理及维护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设置消防掌握室的场所应选择集中掌握型系统〕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但未设置消防掌握室的场所宜选择集中掌握型系统〕其他场所可选择非集中掌握型系统。设置在距地面8m及以下的应急照明灯具的电压等级及供电方式应符合以下规定:1〕应选择A型灯具;2〕地面上设置的标志灯应选择集中电A型灯具。消防水泵房应设置应急照明。设计单位未严格执行技术标准。技术措施加强技术标准的学习,电气、水工、二次等专业加强协作,了解变电站消防设计方案,依据规程、标准开展应急照明设计。治理措施跟踪技术标准的更,准时宣贯,催促执行。施工图《照明、动力》卷册应包含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的相关局部。问题类型及级别技术标准执行问题,严峻。接地材料材质、截面选择未考虑防腐蚀要求,影响接地装置使用年限。〔D1-14〕问题描述设计未充分考虑土壤电阻率、类别、含盐量、酸碱度和含水量等因素对接地材料的影响,在强碱性土壤地区和高腐蚀介质的中性土壤地区,接地未承受铜/铜覆钢材料;接地材料截面的选择未考虑平均年最大腐蚀率对材料截面的影响,造成接地材料材质或截面不满足防腐蚀要求。该问题多发生在110kV电压等级工程中。问题分析选择接地导体〔线〕、接地极材料的动身点是接地网在变电站的设计使用年限内要做到免维护。其材质、截面尺寸要既要考虑接地故障电流热稳定的要求,也要考虑变电站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导体的腐蚀总量。《沟通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标准》〔GB50065-2023〕4.3.6中已明确接地网的防腐蚀设计校验要求,实际过程中设计单位应充分了解站址土壤状况,结合设备选型、配电装置形式,综合比较后确定。技术措施初设说明中,应依据《国家电网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供给变电站土壤电阻率和腐蚀性状况,说明接地材料选择、使用年限、接地装置设计方案及其方案间必要的技术经济比较。治理措施设计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评审单位应重点审查,严格把关。问题类型及级别技术标准执行问题,一般。缺少直流电源系统空开级差协作计算,存在越级跳闸、停电范围扩大的隐患。〔D2-01〕问题描述设计文件中未供给变电站直流系统上下级差协作参数计算书,直流主柜与分柜,分柜与各装置屏柜直流电源空开选择存在级差协作不合理问题,尤其是直流分柜与就地布置的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空开协作问题更为突出,存在越级跳闸隐患。问题分析依据DL/T5044要求,设计单位进展直流电源系统空开级差协作计算及蓄电池选择,标准设备选型和计算流程;同时,借助级差协作软件,可以有效避开人工计算繁琐的过程,减小错误率,大幅提高设计效率。技术措施跟踪文件及相关标准标准的要求,严格执行相关技术标准及设计内容深度要求。建议使用设计软件实现精准设计,提交相关计算书及级差协作图纸。治理措施建议使用设计软件实现精准设计,实现软件全过程校验与自动出图,最终提交相关计算书及级差协作图纸。问题类型及级别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严峻。继电保护选型不匹配,双重化保护回路接线不准确,存在保护拒动、误动或双套同时失去的风险。〔D2-02〕问题描述对于π接、改接线路,未明确两端线路保护是否需要更换及未明确更换缘由,未核实线路两侧保护版本〔或核实有误〕,导致保护升级、配置方案不正确,或改造升级费用计列偏差较大;线路保护承受光纤差动保护时,未考虑整体线路长度〔或将建线路长度与整体线路长度混淆〕,导致光信号长距离传输时衰减;电容器保护选型与一次接线不匹配,造成二次保护配置接线错误,上述问题使继电保护存在拒动或误动隐患。双重化保护通道接口装置电源与保护装置电源不匹配,存在双重化保护同时失去作用的隐患。问题分析继电保护选型匹配是设计施工中的关键,需在设计前期认真核实线路两侧保护型号,确保配置全都性。技术措施严格执行相关技术标准及设计内容深度要求,并加强专业间设计协作,确保电网安全牢靠运行。治理措施需确保不同工程资料交接及设计单位沟通顺畅。问题类型及级别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严峻。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配置方案不正确,扩大事故停电范围。〔D2-03〕问题描述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准确级排列挨次、极性位置不合理,造成保护范围缩小或极性错误,扩大了停电范围,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分析依据通用设备要求完成设备的选型,是避开参数选择失误的最有效途径;同时,开发相关防误程序,在多环节设置参数选型提示,也是避开设计失误的有效方法。技术措施严格执行相关技术标准及设计内容深度要求,并加强专业间设计协作。建议使用设计软件实现精准设计,确保电网安全牢靠运行。治理措施推广使用设计软件实现精准设计,削减失误率。问题类型及级别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严峻。备自投装置配置方案与调度运行方式不匹配,不满足调度运行方式要求。〔D2-04〕问题描述备自投装置配置方案与调度运行方式不匹配,导致备自投方案失效。问题分析备自投装置配置方案应符合调度相关标准要求,与调度运行方式相匹配,确保备自投装置配置方案顺当执行。技术措施严格执行相关技术标准要求,核实系统有源线路状况,结合调度运行方式对备自投策略配置需求,对备自投配置方案进展标准设计。治理措施备自投装置配置方案需要与调度运行方式相全都,设计前需与调度部门协调。问题类型及级别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一般。故障录波装置信息采集不全,方案不合理。〔D2-05〕问题描述故障录波装置信息采集不全,未依据相关标准标准要求设计,导致采集信息缺项漏项。问题分析分析故障录波装置采集的电网信息是查找故障缘由的有效方法,对于不同种类的信息发挥的作用不同,有必要依据相关技术标准要求,确保各项信息采集齐全。技术措施严格执行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对故障录波装置配置进展标准化设计。治理措施故障录波装置采集信息需依据相关标准标准要求设计,防止因设计方案不合理导致的缺项漏项。问题类型及级别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一般。设计方案与通信现状不匹配,缺少通信过渡方案。〔D2-06〕问题描述设计文件中未对通信现状进展系统全面的描述,光缆路由图、通信网络拓扑图等关键图纸缺失或不完整,未充分考虑线路改接对相关光缆及承载业务的影响,导致通信方案的系统合理性支OPGW光缆进站三点接地或导引光缆敷设措施,影响工程造价。问题分析通信过渡方案及消防措施是保障工程顺当实施及验收的关键,设计前的现场收资和消防安全评估是不行缺少的重要环节。技术措施应加强设计收资的深度与质量,加强设计、建管、运维多方协同协作,严格依据相关标准标准以及文件要求开展通信设计工作,确保通信设计方案合理、通信网络运行稳定。治理措施加强设计、建管、运维多方协同协作,必要时出具收资报告。问题类型及级别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一般。预制光缆开列方式与现场实施脱节,工程量偏差较大。〔D2-07〕问题描述预制光缆包括两端光缆连接插座及已预制好插头的光缆三局部,设计人员仍沿用一般光缆的开列方式,导致所选择的预制光缆在类型、质量及概算上偏差比较大,往往导致现场变更,造成材料铺张。问题分析线缆用量始终是困扰设计人员的难题,由于缺乏有效的测算方法和工具,导致线缆开列过大,造成严峻铺张,借助现代化工具成为准确估算线缆长度的关键。技术措施跟踪文件及相关标准标准的要求,严格执行相关技术标准及通用设计要求,对光缆的选择、敷设预制光缆组件及掌握电缆、低压电力电缆开列进展标准设计。治理措施结合变电站三维设计,通过软件仿真实现站内设备距离测算,估算光电缆实际用量,将线缆用量误差掌握在肯定范围之内。问题类型及级别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一般。场地竖向布置设计未充分考虑环境条件,边坡方案可实施性差。〔BT-01〕问题描述场地竖向布置未依据自然地形、土方平衡、道路引接和管道标高、排水等环境条件综合考虑,方案实施性差,站区土方、边坡、挡墙、地基处理等工程量增加,造成工程投资铺张。问题分析《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056-2023〕第6.1.3条明确规定“站区竖向布置应合理利用自然地形,依据工艺要求、站区总平面布置格局、交通运输、雨水排放方向及排水点、土〔石〕方平衡等综合考虑,因地制宜确定竖向布置形式,尽量削减边坡用地、场地平衡土〔石〕方量、挡土墙及护坡等工程量,并使场地排水路径短而顺畅”。设计收资缺乏,论证不充分,没有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展场地竖向设计。技术措施应结合站址周边环境,全面收集自然地形、土方平衡、道路引接和管道标高、排水等现场资料,充分论证,合理确定场地设计标高。应确定合理的边坡用地、护坡形式、泄洪沟、安全措施等方面的边坡设计方案,并计取相关费用。治理措施工程设计深度应符合深度规定要求,加强总图与构造专业协作。问题类型及性质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一般。专业间协作不到位,造成建构筑物根底碰撞。〔BT-02〕问题描述未核实配电装置区构支架根底与围墙根底、电缆沟等的布置,发生根底碰撞,造成现场施工困难,影响工程造价。问题分析变电站配电装置区布置较为紧凑,易发生构、支架根底与围墙、电缆沟等相碰的问题。依据《建筑地基根底设计标准》GB/T50007-2023〕第5.1.6条,“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建筑物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物根底,当埋深大于原有建筑物根底时,两根底间应保持肯定净距,其数值应依据建筑荷载大小,根底形式和土质状况确定”。总图与构造专业协作不到位,施工图会签未认真核对根底尺寸。技术措施配电装置区构支架根底数量较多,布置紧凑,应承受合理的根底方案,核对根底尺寸,确保围墙、电缆沟与构支架根底平面及空间上均协调,避开发生根底碰撞。在平面布置较为紧急区域,在满足承载力、变形要求状况下,调整受限制方向的根底边长。治理措施工程设计深度应符合深度规定要求,加强总图与构造专业协作。问题类型及级别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一般。未结合工程实际地质状况开展地基处理方案比选,造成投资较大调整。〔BT-03〕问题描述初步设计阶段仅提出了推举地基处理方案的桩型、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等设计参数,地基处理方案未进展比选,设计方案不合理。承受单一地基方案,简洁导致处理效果不佳、造价偏高、施工工期过长等问题。问题分析在变电站工程设计中,地基处理对工程投资、安全运行有重大影响。依据《变电站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L/T5452-2023〕第6.3.4条,“假设遇脆弱地基和特别地基时,宜进展地基处理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假设承受桩基时,应说明桩的类型、桩端持力层及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初步设计阶段地基处理仅简洁承受可研阶段方案,没有结合工程特点和地质状况进展多方案经济技术综合比选。技术措施确定地基处理方案时,需依据《变电站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的要求,初选两种及以上可行方案,进展技术、经济比较,充分论证后确定最正确的地基处理方法,必要时应进展专题论证。治理措施工程设计深度应符合深度规定要求,在设计文件中选取两种及以上可行方案,进展比较,必要时应进展专题论证。问题类型及级别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一般。特别地质条件未实行针对性地基处理方案,造成投资铺张。〔BT-04〕问题描述在深厚填土层、脆弱土层、液化土层等特别地质条件下,选取的地基处理方案未从加固原理、适用范围、预期处理效果、施工机械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综合考虑,方案不具针对性,技术经济性不优,造成投资铺张。问题分析在特别地质条件下,没有严格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标准》〔JGJ79-2023〕第3.0.2条规定“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应考虑上部构造、根底和地基的共同作用,进展多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用地基处理或加强上部构造与地基处理相结合的方案”要求进展设计,实行的地基处理方案不具针对性。技术措施应加强对勘测资料的分析,依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构造状况、根底形式等因素,结合当地地基处理阅历和施工条件,充分论证,综合比选后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案。治理措施工程设计深度应符合深度规定要求,依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构造状况等因素,结合当地地基处理阅历和施工条件,实行针对性地基处理方案。问题类型及级别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一般。地下水位较高地区缺少施工降水方案或方案论证不充分。〔BT-05〕问题描述站区地下水位较高时,技术局部未明确具体施工降水范围及降水方式,施工降水技术方案缺失或论证不充分,针对性差,影响工程造价。问题分析场地地下水位较高时,变电站的建构筑物根底、土方工程应结合当地地下水掌握工程阅历、四周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分布状况和平面位置、根底构造和埋设方式等工程环境状况,并结合现场施工条件综合确定施工降水方案。《建筑地 基基 场地地下水位较高时,应依据地下水位及场区实际状况,提出合理的施工降水方础,概算中应计列相应工程量。工 〔4〕治理措施程施 建议增加施工降水专章,评审单位应重点审查,严格把关。工 〔5〕问题类型及性质GB51004-217.3.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一般。等,在现场进展抽水试验确定降水参数,并制定合理的降水方案,各类降水井的布置要求宜2..度不满足标准要求,造成土方工程量较大偏差。BT-06〕问题描述测量资料深度缺乏,测量图纸精度不满足《变电站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L/T5452-2023〕要求;参与土方平衡的工程不适宜,或者存在遗漏,土方工程量计算不准确。导致土方工程量会消灭较大偏差,影响工程造价。问题分析《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第6.5.1条规定:土石方工程包括“站区场地平坦、建〔构〕筑物根底及地下设施基槽余土、站内外道路、防排洪设施等的土边坡方案时,站区场地平坦含边坡土〔石〕方量。土方计算时方格网选择较大,或者站区的标高信息较少,影响土方计算精度。土方平衡时,对耕植土弃方、淤泥、大石块弃方作为回填量参与了平衡,但实际上该局部不应参与平衡;站区边坡、进站道路的土方工程量没有考虑并参与平衡。技术措施应供给1500~11000深度的测量资料,从而计算水塘填方量、淤泥工程量以及边坡土方量等。在土方平衡时,耕植土弃方、淤泥、大石块弃方不再参与土方平衡计算。治理措施工程设计深度应符合深度规定要求,加强总图与测量专业协作。问题类型及性质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一般。地质勘察报告未准确反映地层实际状况,设计方案存在安全隐患。〔BT-07〕问题描述地质勘察深度缺乏,未进展现场勘探或者简洁引用相邻工程资料,以点代面;或进展了现场勘探,但勘探点数量缺乏,不能真实反映工程地质状况,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分析地质报告作为设计的支撑性根底资料,直接影响设计方案的安全性及精准性。《变电站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T5170-2023〕初步设计阶段,勘测应查明所址区的地层分布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提出地基根底方案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规程对勘探点、线、网也有具体规定。对位于简洁场地的220kV变3条,勘探点间距不大120米。施工图阶段,应查明各建〔构〕物的地基岩土类别、层次、厚度、分布规律及工程性质,分析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供给岩土的物理性质和抗剪强度、压缩模量、地基承载力等指标以及人工地基、桩根底等地基根底设计所需计算参数。勘测人员未严格执行勘测内容深度规定,简洁造成施工工期及工程投资变动,并可能使变电站存在安全隐患。技术措施应依据《变电站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要求,合理布置勘探点、线、网,确定勘探点深度,形成合格的勘测报告治理措施工程设计深度应符合深度规定要求,评审单位应重点审查,严格把关。问题类型及性质勘测深度缺乏问题,严峻。水源勘察深度缺乏,数据缺失,无法支撑设计方案。〔BT-08〕问题描述变电站给水承受打“深井”供水方式,未出具打“深井”报告,及水质化验报告。问题分析变电站初步设计时,对确定站址的水源勘探深度不够。变电站用水工程包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消防用水、设备冲洗、浇洒绿化等。《变电站和换流站给水排水设计规程》DL/T5143-2023〕对变电站给水的用水量、水质、水压均有明确要求,第3.2.1条规定“水源选择前,必需进展水资源的勘察”,第3.2.5条规定“当承受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时,应有精准的水文地质资GB/T14848的规定,取水量必需小于允许开采量,严禁盲目开采”。技术措施需补充打“深井”报告,及水质化验报告。明确打井的深度、出水量、水质是否符合生活水饮用标准等指标。治理措施建议增加打井专章,补充水质化验报告,明确打井的深度、出水量、水质是否符合生活水饮用标准等指标。问题类型及级别勘测深度缺乏问题,一般。户内配电装置暖通进排风口布置不满足技术标准要求,影响散热效率。〔BT-09〕问题描述户内配电装置室的暖通进、排风口布置距离过近;室内气流组织不佳,造成气流短路,房间通风效果差,影响散热效率。问题分析暖通专业设计方案不合理,进、排风口布置不符合《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整设〔GB50736〕6.31条“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位置,应避开进风、排风短路”的要求。由于送、排风口布置不合理,通风效果较差,易导致房间散热不佳,且事故状态下有害气体不能准时排出,对人员造成损害,存在安全隐患。技术措施暖通专业应承受合理的通风方案,进、排风口宜实行对侧或对角布置。确因房间布置或设备布置影响,进、排风口距离较近时,轴流风机可实行加装风管措施,保证整个气流走向的畅通,获得最正确的通风效果。治理措施工程设计深度应符合深度规定要求,评审单位应重点审查,严格把关。问题类型及性质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一般。设计方案未落实环评报告对噪声掌握的要求,造成厂界超标。〔BT-10〕问题描述变电站设计中,未进展噪声治理措施论证、噪音计算数据缺失或未执行环评批复方案,无法满足噪声验收要求,影响工程造价。问题分析《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2023〕和《声环境质量标准》3096-2023〕对厂界和敏感点噪声均提出了标准限值要求。初步设计阶段,变电站设计未进展环评专章论述,噪音计算数据缺失或未执行环评的批复方案,存在主变、高抗噪声,导致厂界超标状况。建站噪声推测按本期建设规模计算,降噪措施〔如围墙高度〕不完善,后期扩建时会造成拆改。技术措施初步设计阶段,对变电站站址周边环境进展分析,对站内各主要噪声源包括主变、高抗器等的声音特性分析,依据环评报告供给的噪声计算值实行必要措施。如承受主变外侧设置隔声墙,高抗侧局部围墙加高等降噪措施,确保厂界噪声满足环保要求。环评报告的建站噪声推测应分别按本期、远景规模计算,实体围墙根底应考虑远近结合,隔声屏障可以按本期规模设置,并预留埋件、后期再增高,避开拆改。依据实行的技术措施,概算中应计列相应工程量。治理措施应编制环评专章报告,评审单位应重点审查,严格把关。问题类型及性质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一般。沉降变形监测内容、范围和监测设施的位置统筹安排不合理。〔BT-11〕问题描述变电站施工图设计中,GIS土建施工图及沉降监测方案中未变形监测内容、范围和必要的设施位置进展统筹安排,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分析《工程测量范围》〔GB50026-2023〕要求在GIS根底设计阶段对变形监测的内容、范围和必要监测设置的位置统筹安排。沉降观测点设置应依据《电力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标准》〔DL/T5445-2023〕,宜在GIS10-15m处设置观测点。每个工程至少应用3个基准点,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且便利使用的位置,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几点可承受深埋桩。技术措施施工图设计阶段,严格依据标准要求设置基准点、工作基点及沉降观测点。治理措施评审单位应重点审查,严格把关。问题类型及性质技术标准执行问题,一般。建筑物风机防雨罩选型、雨水管设置位置不合理。〔BT-12〕问题描述变电站施工图设计中,GIS土建施工图及沉降监测方案中未变形监测内容、范围和必要的设施位置进展统筹安排,存在安全隐患。墙体轴流风机外侧未设置防雨罩或固定防雨百叶窗。雨水管设置在电气设备上部。问题分析依据《屋面工程技术标准》〔GB50345-2023〕、《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Q/GDW1183-2023〕,5%,材料找坡不得小于31250mm。墙体轴流风机外侧设置防雨罩或固定防雨百叶窗。雨水管制止设置在电气设备上部,且雨水管出水口制止指向电气设备。技术措施施工图设计阶段,严格依据标准要求设计。治理措施评审单位应重点审查,严格把关。问题类型及性质技术标准执行问题,一般。抗渗混凝土设计构造尺寸有误。〔BT-13〕问题描述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构造未承受抗渗混凝土,混凝土构造厚度不应小于250mm,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分析体构造应承受抗渗混凝土;混凝土构造厚度不应小250mm。技术措施施工图设计阶段,严格依据标准要求设计。治理措施评审单位应重点审查,严格把关。问题类型及性质技术标准执行问题,一般。穿墙套管构造节点、门窗构造节点、外门窗不符合密封性要求。〔BT-14〕问题描述穿墙套管法兰安装面对水平线的倾斜角大于5°。门窗上楣的外口应做滴水线,外窗51%,导致排水不畅。问题分析依据《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2023〕5.3.5.3.,穿墙套管法兰安装面对水平线的倾斜角,在墙的一侧为户外时推举50。门窗上楣的外口应做滴水线,外窗台应设置外排水坡度不小5%。阳台向落水口设置的排水坡度不小于1%。技术措施施工图设计阶段,严格依据标准要求设计。治理措施评审单位应重点审查,严格把关。问题类型及性质技术标准执行问题,一般。回填土压实系数掌握值不符合标准要求。〔BT-15〕问题描述设计施工图中压实系数掌握值、压实土填料选择未按标准标准选取,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分析依据《建筑地基根底设计标准》GB50007-2023第6.3.7条要求,压实填土的质量以压实系数c掌握,并应依据构造类型、压实填土所在部位按下表确定。构造类型构造类型砌体承重及框架构造表2压实填土地基压实系数掌握值填土部位 压实系数〔〕 掌握含水量〔%〕c在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在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以下在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在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以下≥0.97≥0.95≥0.96≥0.942排架构造op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标准》〔JGJ79-2023〕第6.2.2条要求,压实填土的填料可选用粉质黏土、灰土、粉煤灰、级配良好的砂土或碎石土,以及质地坚硬、性能稳定、无腐蚀性和无放射性危害的工业废料。技术措施施工图设计阶段,严格依据标准要求设计。治理措施评审单位应重点审查,严格把关。问题类型及性质技术标准执行问题,一般。二、线路工程路径选择深度缺乏,未对可研推举路径方案充分优化,造成投资铺张。〔XD-01〕问题描述初设阶段设计直接沿用可研设计路径方案,未进展路径优化与比选;对优化方案的协议未落实。问题分析路径设计是实现工程最优投资的关键环节,应充分论证、细化。依据《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Q/GDW10166-2023〕,路径方案应有技术经济比较和比选结果。此外,全部比照方案应具有技术可行性,应依据进展经济技术比选得出推举方案,路径协议应落实,以确保线路的可实施性。技术措施在勘测阶段,应结合设计工期,合理安排工程进度,严格执行勘测设计规程、标准,实行必要的手段,满足设计深度要求。治理措施报告内容应满足深度规定要求,对走廊内地物较简单的工程应供给专题报告。问题类型及级别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一般。未按远近结合原则开展变电站出线规划,造成线路改造或重复跨越。〔XD-02〕问题描述与前期规划未能有效连接,未综合考虑变电站进出线布置、兼顾已有和拟建线路的关系,造成线路改造或重复跨越。变电站

问题分析出 设计阶段,系统、变电、线路专业间协作不到位,未按远近结合原则开展变电站出线划。划技术措施划是 变电站出线规划时,应考虑远期建设规模,提出合理的变电站进出线布置方案。治理措施径选 设计单位应加强内部治理,各专业引用或涉及其他专业内容的局部,需以互提资料单并签字为准。与前期规划有效连接,路径选择中综合考虑本期线路、远期线路建设情择况。工作〔5〕 问题类型及性质中重 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一般。要39.〔XD-03〕的环〔1〕 问题描述节之直接将单次极端气象条件作为设计条件或全线、局部简洁提高设计风速取值或覆冰厚度,未一。 29根据《30供给相关论述资料,造成工程投资增加。对微地形微气象区的论证不充分,未明确需要承受的加强措施或说明进展避让的状况,导致局部实际风速、覆冰条件超出设计条件,或过度提高设计标准。问题分析气象条件包括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年平均温度、最大风速、最大覆冰厚度和雷暴日数等。在确定输电线路的气象条件时,应依据《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Q/GDW10166-2023〕中有关要求,对线路四周的气象台站的气象要素、四周已有线路的运行阅历进展调查收资,并进展根本风速统计计算。初步设计过程中,收资及论证不充分,特别气象条件处理措施无明确标准、依据,对处理措施把握不透彻。技术措施依据设计内容深度规定,设计单位应调查沿线冰凌状况,结合四周已有线路承受的设计覆冰值与运行阅历,提出设计选用的覆冰值,单次极端气象状况应作为设计验算条件,而不能直接作为设计条件;依据设计规程,设计单位应依据沿线气象资料的数理统计结果,综合考虑该段的微地形、微气象条件以及四周已有线路的运行阅历,确定气象条件。治理措施说明书中气象章节应包含气象站资料、接近线路设计条件及相应的电网专题数据,并进展极值统计计算,必要时需形成气象专题报告。问题类型及级别勘测深度缺乏问题,一般。线路、变电专业缺乏协作,导致相序错误,存在安全隐患。〔XD-04〕问题描述在线路设计过程中,未理顺线路导线接线关系、变电站同名间隔排列相对位置,导致两端变电站相序不对应,造成费用损失。问题分析相序名称是区分电源三相的直接途径。《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Q/GDW10166-2023〕中规定,初步设计阶段应供给变电站进出线示意图和导线全线相序示意图。在此过程中,设计线路专业应与变电专业充分对接,确保线路两端间隔的相序名称统一对应。初设阶段,缺少正式专业提资或版本不正确,专业间协作缺乏。对已有线路相序的现场调查或收资不准确。同名线路提资、会签时未重视间隔排列相对位置。技术措施调查旧线路相序时应同时承受收资、现场调查两种手段。治理措施在工程设计中加强专业间协作,专业提资、会签应准时、有效、标准。问题类型及级别技术标准执行问题,一般。长线路未考虑导线换位,存在安全隐患。〔XD-05〕问题描述未依据线路长度论证换位的必要性,或开断线路未考虑线路最终规模,造成线路不平衡电流和电压不满足要求。问题分析线路换位的作用是为了减小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电流和 电压的不对称,并限制送电线路对通信线路的影响。《110kV~750k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标准》GB50545-2023〕电力网,长度超过100km的输电线路宜进展导线换位。换位循环长度不宜大于200km。设计阶段,仅考虑本期建工程,未充分结合已建线路状况,无视线路总长度而未对线路进展导线换位。技术措施在开展换位计算时,建线路除考虑本期建设规模外,还应结合变电站已建线路规200km以上或单个线路规模〔含π接线路的已建成局部〕100km以上时,应开展线路不平衡度计算。治理措施在工程设计中加强设计深度,同时严格落实校审流程,发挥校审作用。问题类型及性质技术标准执行问题,严峻。线路重要穿插跨越和障碍物的勘测内容不完整、不准确,造成设计漏项或错误。〔XD-06〕问题描述对沿线重要穿插跨越及障碍物等勘测遗漏或勘测方式不到位,导致勘测内容不完整,表达不清楚。造成局部和整体的设计不准确,引起方案变更和投资增加。问题分析勘测是打算设计质量至关重要的环节,设计阶段,必需将沿线重要穿插跨越和障碍物等资料收集准确,保障后续工作顺当进展。勘测应满足《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报告内容深度规定第2局部:架空线路》〔Q/GDW11881.2-2023〕中相关要求,实行必要的手段,逐基进展勘测。可研、初步设计阶段,勘测人员调查不细致;对勘测要素辨识缺乏,漏标或多标主要勘测物;遗忘标识跨越物信息;构架、塔位、档中等高程测量错误,档中地形高程变化未进行复勘,导致跨越距离缺乏;塔位坐标定位错误,造成局部的设计不准确。技术措施在勘测阶段,应结合设计工期,合理安排工程进度,严格执行勘测设计规程、标准,实行必要的手段,满足设计深度要求。治理措施报告内容应满足深度规定要求,对走廊内地物较简单的工程应供给专题报告。问题类型及级别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一般。导线选型缺乏必要的比选论证,全寿命周期经济性较差。〔XD-07〕问题描述在线路设计过程中,未依据工程条件进展必要计算分析或计算方法不当,未进展全寿命周期年费用比选,造成节能导线选型不当,全寿命周期下经济性较差。问题分析导选型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牢靠性和经济性,使用恰当的导线不仅能保证输电线路安全牢靠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标准》〔GB50545-2023〕5.0.1规定,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宜依据系统需要依据经济电流密度选择;也可依据系统输送容量,结合不同导线的材料构造进展电气和机械特性等比选,通过年费用最小法进展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技术措施设计人员应充分把握导线技术参数、配套金具、施工状况及后续运行阅历,进展电气、机械性能、全寿命经济性比选,推举最优方案,同时积存型导线的运行阅历。治理措施工程设计深度应符合深度规定要求,在可研阶段应加强与系统专业的协作,依据系统远期最大输送容量确定合理的导线截面;初设阶段说明书中需包括导线选型章节,对不同型号的导线进展经济性比选,必要时需形成导线选型专题报告。问题类型及级别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一般。地线或OPGW光缆未校验短路热容量,存在安全隐患。〔XD-08〕问题描述建线路地线或OPGW光缆选型时未校验短路热容量,或未校核π接线路原有地线热稳定性。问题分析地线和OPGW光缆的合理选型是保证线路安全牢靠运行的重要因素。依据《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L/T551PW光缆选型时,应进展热稳定性校验计算。设计过程中未按严格规程标准要求,缺少相关计算论证。技术措施依据变电站母线单相接地短路电流、故障持续时间和接地电阻,进展地线热稳定校验,合理选择OPGW。OPGW及分流地线型号、接地电阻等状况,严格计算地线热容量、分流OPGW短路热容量。治理措施在说明书中需按设计内容深度规定要求对地线热容量、分流量进展计算校验。问题类型及性质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严峻。电缆分段方案、接地设计不合理,造成电缆附件铺张、损耗增加。〔XD-09〕问题描述在电缆分段时,未充分考虑感应电动势、环流、段长匹配、接头位置环境、敷设方式变化及旧线路改接的影响,造成电缆损耗增加,电缆附件铺张,电缆接地方式不满足要求,影响投资效益。问题分析电缆分段直接影响电缆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对建电缆工程,应满足《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Q/GDW10166-2023〕中“应依据系统短路容量、电缆芯数、电缆长度和电缆正常运行状况下的线芯电流,说明电缆线路接地方式及其分段长”,合理进展分段。设计阶段,设计未进展电缆段长计算或计算不合理;对旧电缆线路接地方式未进展充分的调查收资。技术措施设计应严格执行规程规定,依据不同的电缆敷设方式和环境条件,进展电缆段长计算,选择正确的分段方式;应加强对旧电缆线路接地方式的调查和收资,调查旧线路时应实行收资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接地方式的设计要综合考虑电缆路径、长度、运输等因素。治理措施在说明书中需对感应电动势、接地环流进展计算校验,同时需考利工程经济性,合理设置分段长度。必要时需形成电缆接地专题报告。问题类型及级别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一般。污区调查深度缺乏,绝缘配置与实际污区不符。〔XD-10〕问题描述污区调查未结合当地最污区分布图或对污染源调查不细致,或简洁提高污秽等级未进展充分的说明,导致绝缘配置与实际污区不相符。问题分析绝缘配置关系到线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假设绝缘配置缺乏,则会造成闪络等事故,危害线路安全;假设绝缘配置过于保守,则会造成投资铺张。在初步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Q/GDW10166-2023〕中污秽等级及区段划分原则,合理确定污区等级,进展绝缘配置。初设过程中,收资不全面、设计现场调查不细致,未能收集到有效的污区资料。技术措施结合当地最的污区分布图以及对沿线的污染源调查,并考虑进展趋势,进展合理的绝缘配置。治理措施设计人员在对污区进展选择时,不仅需依据污区分布图,也应加强与运检单位沟通,依据接近已建线路的运行状况选择合理的设计条件。问题类型及级别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一般。停电过渡措施考虑不周,造成工程实施困难或费用缺乏。〔XD-11〕问题描述在工程设计的老旧线路改造、一档跨越多回线路、间隔倒接等状况下,缺少临时过渡方案、停电打算或穿插跨越状况及跨越方式不明确,未分析停电施工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准时间等问题,造成最终方案无法实施。同塔双回线路π接工程要求老线路施工时承受轮停方案。设计方案未考虑带电作业距离造成施工轮停方案不行行。在局部重要线路、或工期特别的工程,被跨越线路难以停电,导致无法施工。问题分析设计方案仅考虑了电气安装理论上可行,未考虑实际施工时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要求,致使所选方案不具备实施条件。技术措施在工程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停电时间、过渡方案、施工可行等要素,编制切实可行、内容具体的设计方案并计列相关的措施费用,同时征求运行、调度、施工部门〔单位〕的意见。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带电作业距离,必要时实行临时过渡方案。治理措施初设时组织施工运行调度等各方进展设计方案审查。涉及电力线路穿插跨越〔钻越〕,要综合考虑停电可能性及电网停电风险、施工安全风险、投产后运行风险等,多方案比较,征求调度、运行等部门意见。问题类型及级别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严峻。未结合工程实际条件选择合理的杆塔通用设计模块,造成投资铺张。〔XT-01〕问题描述杆塔承受国网通用设计模块塔型后,未针对通用设计杆塔模块与本工程的实际条件符合性进展论述,同时缺少必要的构造说明内容。问题分析通用设计杆塔模块是否适用于工程建设,应进展充分地论证,避开“以大代小”或“以小代大”状况的消灭。依据《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6局部:220kV架空输电线路》〔Q/GDW10166.6—2023〕13.1.1条杆塔应依据工程实际状况优先选用通用设计模块,并进展适用性分析;13.1.2条要求承受通用设计杆塔模块的工程,应重点校验以下内容:a.气象条件:设计风速,覆冰厚度,海拔高度,地样子况等,b.电气条件:导、地线型号,电气间隙,地线保护角等,c.杆塔规划:水平档距,垂直档距,代表档距,呼高范围等,d.杆塔材料:构件材质、规格,螺栓型号等,e.挂点型号、地脚螺栓型号等接口参数。技术措施娴熟把握各通用设计模块设计条件和适用范围;在具体工程设计时,应重点论述所承受模块杆塔与工程实际状况的相符性,避开“以大代小”或“以小代大”等状况的发生;对通用设计杆塔模块塔型进展技术校核,并在文件中表达塔型的校核状况。治理措施对通用设计杆塔模块、规划适用条件等进展宣贯。问题类型及级别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一般。线路改造未经校核直接利用旧塔,存在安全隐患。〔XT-02〕问题描述在线路改造时,设计单位未对需利用的现状杆塔和根底强度等相关内容进展校核,无法确定其安全牢靠性,为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问题分析利旧杆塔是充分开掘既有资产价值,节约建设投资的好方式,前提是必需对现有杆塔的设计使用条件进展校核,满足要求前方可利用,否则会给工程带来安全隐患。依据《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8局部:330kV~1100kV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Q/GDW10381.8—2023〕和《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 7局部:220kV架空输电线路》〔Q/GDW10381.8—2023〕有关要求,对可利用的输电线路杆塔和根底,需对其构造强度、电气性能等技术内容进展校核,满足工程需求前方可利用。技术措施设计人员需依据工程具体状况对利旧杆塔和根底进展校核,并加强设计单位的质量管控力量。治理措施需在设计文件中进展专章论述,至少应包括现有杆塔和根底设计使用条件、依据设计标准、运行年限及运行状态,如挂导地线,还应包含对电气间隙及构造强度校核等内容。问题类型及级别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一般。地质资料深度缺乏,造成根底设计方案或施工方案发生较大变化。〔XT-03〕问题描述工程地质资料深度缺乏,对工程技术方案和工程量影响较大,具体表达如下:地质分层描述不准确,导致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较多;地质水位状况不准确,造成根底方案变化;地基土、地下水腐蚀性、湿陷性评价依据不充分,结论不准确,导致工程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分析地质资料是支撑技术方案的根底,对工程技术方案、工程量及工程投资影响很大,尤其是35kV~220kV输变电工程初步设2局部:架空线路》〔Q/GDW11881.2—2023〕中第6、7章等有关特别岩土及不良地质作用有关要求,说明特别特别岩土、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别、范围、性质,评价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提出避绕或整治对策建议。技术措施勘测资料的深度对设计成品的质量起着确定支撑作用,严格依据初步设计相关深度要求编写勘测报告。治理措施加强地质勘察深度及勘察成果治理。问题类型及级别勘测深度缺乏问题,一般。水文资料深度缺乏,造成技术方案较大变化。〔XT-04〕问题描述水文资料深度缺乏,缺乏以支撑设计方案,导致投资不准确或给工程留下安全隐患,具体表达如下:水文报告深度不满足要求,对所涉及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文条件调查不充分,导致后期实施阶段根底工程量变化;河滩立塔时未进展必要的水文计算,设计洪水位、最大冲刷深等数据不准确,给工程留下安全隐患;内涝积水区塔位未供给内涝水位分析成果,设计方案不能准确考虑内涝影响,导致投资不准确或给工程留下安全隐患。〔2〕问题分析水位资料是支撑技术方案的根底,对工程技术方案、工程量及工程投资影响很大,尤其是水位高程、冲刷深度、内涝水位等重要结果必需准确。依据《35kV~220kV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报告内容深度规定第2局部:架空线路》〔Q/GDW11881.2—2023〕中第5.2.2跨越水体,应供给跨越段设计洪水位;受河道演化影响的塔位,应供给岸滩稳定性分析成果;当在水库坝下、堤防背水侧立塔时,应依据大坝、堤防的实际防洪力量,分析其是否满足线路工程防洪要求,不满足时应计算溃坝、溃堤洪水,供给塔位防洪防冲分析成果;内涝积水区塔位,应供给内涝水位分析成果;坡地立塔受汇水影响时,应供给塔位防冲刷水文分析成果;水中或滩地立塔,应供给塔位处设计洪水位、最大冲刷深度等水文分析成果。技术措施增加可研和初设阶段勘测力气投入,应严格依据勘测报告成品的相关深度要求编制水文报告。治理措施加强地质勘察深度及勘察成果治理。问题类型及级别勘测深度缺乏问题,严峻。塔基断面地形测量数据不准确,造成杆塔和根底配置方案较大变化。〔XT-05〕问题描述在山区等存在地形起伏地区的工程中,根底地形测量数据与实际状况有差异,造成塔基“挖坑”、杆塔长短腿配置错误等状况。问题分析在山区线路中,具体准确的塔基断面地形测量数据,是工程设计人员配置凹凸根底和长短腿的前提。测量人员应依据依据现行行业和国家有关测量工作要求,以及设计单位对塔基测量的任务要求,加强输电线路杆塔根底塔基位断面地形测量工作,以满足杆塔长短腿配置和根底设计要求。技术措施建议勘测专业人员在测量塔基地形图时,应同时协作塔位照片进展复核,满足根底配置要求。治理措施加强测量、电气等专业协作,强化施工图质量管控。问题类型及性质勘测深度缺乏问题,一般。根底选型缺乏必要的论证、比选,造成投资铺张.〔XT-06〕问题描述未依据工程实际地质状况,开展根底型式比选,直接确定工程的根底型式,无法判定所用根底型式的技术经济合理性。问题分析根底的型式选择对于输电线路方案的合理性尤为重要,应充分结合水文、地质、地形等状况,选择适合的型式,并尽量削减对环境的破坏。依据《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6局部:220kV架空输电线路》〔Q/GDW10166.6—2023〕13.2.2有关根底选型要求,设计人员应综合线路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条件以及根底作用力,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根底型式,优先选用原状土根底。说明各种根底型式的特点、适用地区及适用杆塔的状况。技术措施设计人员娴熟把握各常用根底型式的技术特点,运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确定工程适用的根底型式。治理措施初步设计时应对根底型式进展多方案比选,并进展必要的论证。问题类型及级别设计深度缺乏问题,一般。根底配置与塔位地形不吻合,造成投资铺张。〔XT-07〕问题描述未依据塔位地形实际状况进展根底配置,引起根底与地表及杆塔塔腿协作消灭问题,具体如下:根底立柱未能露出地表或者露头过大,造成基面额外开方、平地挖坑、运维困难;凹凸腿根底配置与塔腿凹凸不匹配;塔位处于耕地时,根底露头取值过小,未考虑到施工完成后,塔位四周堆放弃土引起的地面标高的变化,简洁造成基面处根底汇水;未考虑塔位规划高程与设计地形高程差异,造成根底可能全部被埋的状况。问题分析设计应充分了解塔根底地样子况,针对性配置杆塔长短腿型式以及根底露出高度,充分利用高地根底和长短腿型式,削减对环境的破坏。依据《输变电工程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Q/GDW10381—2023〕中有关根底配置与塔位地形的要求,设计应结合杆塔接腿配置、根底型号、根底根开、根底柱顶高程、根底与自然地面高程等信息,合理配置根底。技术措施根底配置时应以测量的地形图为主同时协作塔位照片,避开过多开方及凹凸腿根底与塔腿凹凸不对应问题;根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