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北华中学高一(下)期中政治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北华中学高一(下)期中政治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北华中学高一(下)期中政治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北华中学高一(下)期中政治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北华中学高一(下)期中政治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北华中学高一(下)期中政治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80.0分)1.2023年,中国将迎来改革开放45周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下列选项能够印证上述观点的是()A.改革开放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B.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

C.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D.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影响世界的主导性力量2.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自己的方案,进行了异常激烈的较量。在众多建国方案中,只有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最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这是因为()

①中国共产党的方案能够真正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②其它建国方案完全脱离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③中国共产党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④资产阶级革命没有给近代中国带来进步和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从建党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党始终能成功把握历史大势、抓住历史机遇。中国共产党的顺势而为表现在()A.把握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完成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B.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政治前提

C.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积极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D.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4.2022年3月,被誉为当代中国“保尔•柯察金”的山东老兵朱彦夫,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荣誉。作为长津湖战役的幸存者,党员朱彦夫主动放弃优厚待遇选择回乡,历时25年带领乡亲治山治水,改变贫穷落后的家乡面貌。朱彦夫事迹对共产党员的启示是()

①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②坚持一切依靠人民,汲取人民智慧

③把党的特殊利益与人民利益相结合

④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不仅是对新时代十年党的建设作出高屋建瓴的概括,也是对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回顾总结,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自信。中国共产党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原因是()

①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②党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③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思想

④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是每一位共产党员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强调“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下列关于党的创新理论的表述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②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③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①—③—④—② B.③—②—①—④ C.①—②—④—③ D.③—①—②—④7.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4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为此,全党上下必须()

①践行宗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③发挥共产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担起责任和使命

④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基本方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在新时代征程上,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此,必须做到()

①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②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确保党始终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

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确保党领导人民有效履行各项国家职能

④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党员素质,确保党员通过法定程序在各领域都能担任领导干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2年6月12日起,唐山市委、市政府开展了社会治安整治“雷霆风暴”专项行动,把打击锋芒对准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犯罪活动,出重拳,用重典,惩恶务尽,绝不手软,以雷霆万钧之势尽锐出战、决战决胜。此项行动的开展()

①是我国充分发扬民主以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②是运用专政手段打击犯罪的表现

③表明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④维护了国家尊严、保卫了国家安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0.2023年4月15日,苏丹爆发激烈的武装冲突,中国驻苏丹大使馆凌晨发布紧急通知:为在苏中国公民提供转移撤离指南和领事服务安排。目前,第一批中国公民已安全撤至苏丹邻国。我国海外撤侨体现的国家职能是()A.维护国家稳定 B.促进社会发展 C.防御外来侵略 D.保卫国家安全11.2023年3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京开幕。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务院、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这表明()

①全国人大行使审议权和决定权

②在我国,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

④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2022年3月11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京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这表明()

①人大与两院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②全国人大依法行使最高决定权

③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④法院、检察院由人大产生,受人大领导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13.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吐鲁番市考察农产品加工企业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材料体现了()A.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基础 B.各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

C.依法打击各种分裂势力活动 D.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14.2023年2月13日,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其中第八条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中第一次提到天价彩礼,并明确指出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更好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下列正确体现基层民主生动实践的是()A.在政府指导下→成立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代替人民行使民主权利

B.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只需村民委员会讨论决定→讨论结果在村内公开

C.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D.基层政权组织依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村民大会审议通过→张贴公布15.党的十八大以来,立法工作呈现出任务重、覆盖广、节奏快、质量高的特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69件,修改法律237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9件,做出立法解释9件,迄今现行有效法律共292件。由此可见()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日臻完善

②全国人大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③全国人大是法律的实际执行者和推动者

④我国努力实现了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某中学开展2022年校园法治宣传“一月一主题”活动,高一三班的同学策划4月份的主题为“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以下成就符合本月宣传主题的是()

①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是世界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

②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持续提高

③行政机关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④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所有权利和自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下列关于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②法是国家、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

③法只对被统治阶级具有约束力

④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发布法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2023年2月,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这是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一次深刻变革。国务院机构改革应()

①坚持民主执政,做到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

②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③破除政出多门、权责不清、职能不明,提升政府管理效率

④保证国家机构依法行政,实现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法制与法治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两个概念。从狭义角度来说:法制即法律制度,是指掌握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法律和制度;法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整个国家以及社会生活均依法而治。法治与法制的统一性体现在()

①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是最终实现法治

②法制是法治的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制度

③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管理国家和治理社会的统治方式

④法制是按统治阶级意志而建立起来的法律和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0.《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强调,要全面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不得另行制定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明确规定省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编制并向社会公开统一标准化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和办事指南。这要求政府()

①推动简政放权,建设数字政府

②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法治政府

③提高服务意识,为人民谋幸福

④促进科学决策,提高执政水平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二、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材料二:截至目前,我国现行法律有270多部,行政法规超过600部,地方性法规超过7000件,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建设成就举世瞩目。(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建设法治国家。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各司其职,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各项权力的制度。

材料二: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选举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会议表决通过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批准了这个方案。(1)材料一体现的是我国的什么制度。(2)材料二中体现出人大行使了哪两项权力?除了这两项权力外,人大还有哪些权力?

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A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B错误,新中国的成立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

C正确,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D错误,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不是主导性力量。

故选:C。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意义

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②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

2.【答案】B【解析】①③正确,在众多建国方案中,只有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最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方案能够真正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中国共产党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②错误,其它建国方案要么维护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要么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并没有完全脱离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④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给近代中国带来了进步和发展。

故选:B。

本题考查:三种建国方案

(1)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年后形成官僚资产阶级),政治代表先是北洋军阀,后是国民党统治集团,其主张维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行军事独裁。

(2)民主资产阶级,政治代表为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其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政治代表为中国共产党,其主张建立人民民主专政,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3.【答案】D【解析】A错误,应该是把握建国后的基本国情,适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B错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C错误,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但是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的主体是政府,不是中国共产党;

D正确,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是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大势、顺势而为的表现。

故选:D。

本题考查: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

1、开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2、起步阶段:

(1)对内改革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②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2)对外改革

①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成立,标志着我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②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③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把握题干关键字眼,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4.【答案】B【解析】①④正确,党员朱彦夫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动放弃优厚待遇选择回乡,带领乡亲治山治水,改变贫穷落后的家乡面貌;

②不合题意,材料强调朱彦夫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涉及坚持一切依靠人民,汲取人民智慧;

③错误,中国共产党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方式;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发展中心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方式

(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发展中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5.【答案】B【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解答】

①③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原因是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思想;②④不合题意,党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均不是中国共产党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原因。故选:B。

6.【答案】D【解析】③排在第一位,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

①排在第二位,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②排在第三位,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④排在第四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发展形势,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故正确排序是③—①—②—④。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7.【答案】A【解析】①②符合题意,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4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为此,全党上下必须践行宗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③错误,发挥基层党组织员的战斗堡垒作用;

④错误,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故选:A。

本题考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

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

(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一致,党领导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8.【答案】A【解析】①②符合题意,在新时代征程上,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此,必须做到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确保党始终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

③错误,党和国家不能等同,党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④错误,加强组织领导不等于确保党员在各领域担任领导干部,党员并不都是领导干部,领导干部中也有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

故选:A。

本题考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内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确保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始终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不断完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机制。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政协、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同时,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还具体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2)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就是要确保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具体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3)意义:

①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政治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②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正确认识和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

③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障。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9.【答案】C【解析】①不合题意,题干中开展的活动属于国家实行专政的范畴,不是发扬民主;

②符合题意,唐山市委、市政府开展了社会治安整治“雷霆风暴”专项行动,是代表国家履行政治统治职能,对犯罪分子实行专政;

③符合题意,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犯罪活动时有发生,说明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④不合题意,题干中开展的活动体现了国家履行维护社会稳定的对内职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没有体现维护国家尊严、保卫国家安全。

故选:C。

本题考查: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被庄严地载入我国宪法。

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才能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在选择过程一定要注意选项与题干主旨的相关性。

10.【答案】D【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对外职能,没有涉及维护国家稳定的国家职能;

B不合题意,促进社会发展是国家对内职能,材料中没有涉及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

C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我国为了我国公民的利益,从海外撤侨,没有涉及防御外来侵略;

D正确,我国海外撤侨,体现了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体现的国家职能是保卫国家安全。

故选:D。

本题考查:我国的国家职能

(1)对内职能:对内职能主要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2)对外职能:对外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11.【答案】D【解析】①错误,全国人大没有审议权,人大代表有审议权;

②错误,在我国,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③④正确,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了国务院、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这表明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务院、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由全国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

故选:D。

本题考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主集中制原则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权力)、决定权(决定国家或地方重大事项)、任免权(任免一府一委两院领导及其组成人员)、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实施以及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人大常委会在人大闭会期间代行人大部分职权。

2、民主集中制原则

①从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看,一方面,各级人民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原选举单位有权罢免自己选举出的代表。另一方面,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②从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看,一方面,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另一方面,在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下,其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分工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③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看,一方面,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12.【答案】A【解析】①②正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说明全国人大依法行使最高决定权,与两院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③错误,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④错误,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法院、检察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但是不受人大领导。

故选:A。

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2)基石:人民代表大会。

(3)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4)基本内容

①权力来源: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③权力划分: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5)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6)优越性: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7)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

③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④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13.【答案】D【解析】A错误,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

BC不合题意,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吐鲁番市考察农产品加工企业时提出的说法,不体现各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也不体现依法打击各种分裂势力活动;

D符合题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体现了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故选:D。

本题考查:新型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新型民族关系:

(1)特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成因: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②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③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④我国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法律保障。⑤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巩固措施:①从国家角度而言,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从公民角度而言,要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1)民族平等:各民族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2)民族团结: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

①表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②原因: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3.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具体要求:

(1)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14.【答案】C【解析】A错误,政府指导村委会的工作,但不能指导村党支部。基层民主是直接民主,人民是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而不是被代替;

B错误,在农村,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作出决定;

C正确,村民通过直接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村委会要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D错误,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由本村的全体村民集体讨论制定。

故选:C。

本题考查: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1)民主管理的组织机构和性质

①组织机构: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②性质:是村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发展基层民主的必要性:

①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②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

(3)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

①从社会角度看: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②从公民角度看:可以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选出正确选项。

15.【答案】A【解析】①②正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69件,修改法律237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9件,做出立法解释9件,迄今现行有效法律共292件。由此可见,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也可以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日臻完善;

③错误,全国人大是法律的制定者,监督法律实施,但非法律的实际执行者;

④不合题意,我国努力实现了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A。

本题考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1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治政府。①不合题意,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是世界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不属于“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②③正确,选项“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持续提高”和“行政机关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符合主题“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④错误,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故选C。

17.【答案】B【解析】①④正确,法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发布法律;

②错误,在阶级社会中,法是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体现;

③错误,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对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都具有普遍约束力。

故选:B。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1)法的产生: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2)法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所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3)决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4)法的历史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5)法的特征

①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③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6)法的职能: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

(7)我国当代法的性质: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18.【答案】C【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解答】

①不合题意,材料并未强调坚持民主执政,做到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②③正确,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这是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一次深刻变革。国务院机构改革应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破除政出多门、权责不清、职能不明,提升政府管理效率;④错误,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政府依法行政,并不是国家机构依法行政。故选:C。

19.【答案】A【解析】①②正确,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制度,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