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社会学第二版教学课件_第1页
应用社会学第二版教学课件_第2页
应用社会学第二版教学课件_第3页
应用社会学第二版教学课件_第4页
应用社会学第二版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应用社会学概述第一节应用社会学的定义、特点与研究领域一、什么是应用社会学应用社会学是侧重于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概念、方法以及研究成果、发现等,对现实的、具体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政策等做描述、分析、评价和提出对策或解决办法的一门社会学基本分支学科。第一章应用社会学概述第一节应用社会学的定义、特点与1二、应用社会学的特点第一,应用社会学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的特点。第二,应用社会学比较注重方法的研究。第三,应用社会学比较注重于定量研究。第四,应用社会学非常注重对实际社会问题的研究,研究的目标是要解决社会问题。二、应用社会学的特点2第五,应用社会学常常涉及对客观事物的对错、善恶、真伪等的评价问题。第六,从应用社会学的学术队伍看,从事应用社会学研究的范围较广,它远远突破了社会学的学术圈子。第七,应用社会学所服务的对象、范围广泛,涉及党、政、军、民、学等各个方面。第八,理论研究,特别是“中距理论”(theoryofmiddlerange)在应用社会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五,应用社会学常常涉及对客观事物的对错、善恶、真伪等的评价3三、应用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应用社会学,由于它是面向现实社会,因而其研究领域是非常广泛的。三、应用社会学的研究领域4一、应用社会学的由来应用社会学,英文是appliedsociology,这个词最早见于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佩森在1898年发表的《对于应用社会学的建议》一书。在该书中,佩森不仅提出了应用社会学这个词,而且对于应用社会学的功能、特点等也做了说明。第二节应用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

一、应用社会学的由来第二节应用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5二、杜尔克姆对于应用社会学的贡献杜尔克姆是社会学的重要大师和奠基人之一,杜尔克姆主张社会学应以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他一贯强调客观性和经验研究在社会学研究中应占有重要地位。二、杜尔克姆对于应用社会学的贡献6三、美国芝加哥学派对于应用社会学的贡献1892年,美国社会学鼻祖阿尔比恩·斯莫尔在芝加哥大学创建了社会学系,并广为招揽人才,从此在芝加哥大学聚集了一批卓有建树的社会学家,如温森特、托马斯、亨德森等。三、美国芝加哥学派对于应用社会学的贡献7四、应用社会学在当代的发展(一)欧美应用社会学就业的发展(二)应用社会学在我国的发展四、应用社会学在当代的发展8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应用社会学?2、简述应用社会学与纯理社会学的区别。3、应用社会学有何主要特点?4、应用社会学有哪些主要研究领域?5、简述应用社会学的起源。6、理论研究对于应用社会学有什么作用?7、应用社会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如何?复习思考题:9第二章应用社会学研究方法综述第一节社会研究的要素与步骤

应用社会学研究就是描述和解释观察到的事物,但在进行观察和分析之前,有必要对研究过程本身有所了解,这包括弄清楚一项研究所包含的要素,如分析单位——研究对象、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的时间维度等,另外,还需要搞清楚实际进行研究的操作程序或步骤。第二章应用社会学研究方法综述第一节社会研究的要素10一、分析单位(一)个人(二)群体(三)组织(四)社区一、分析单位11二、变量(一)变量的概念(二)变量的解释(三)变量分析二、变量12三、时间维度(一)截面研究(二)历时研究三、时间维度13四、研究步骤(1)形成可研究问题并提出假设;(2)进行研究设计;(3)按研究设计收集资料;(4)依据假设分析资料;(5)解释结果并得出结论;(6)公开发表研究结果四、研究步骤14一般说来,应用社会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可分为定量和定性两大类,两类方法各有各的长处与局限性,也有着各自适合的研究问题。定量研究方法侧重于对社会现象数量特征的测量、计算与分析。第二节社会研究方法的类型第二节社会研究方法的类型15一、调查研究(一)抽取调查对象(二)设计测量工具(三)收集和处理资料(四)调查研究的局限一、调查研究16二、实验(一)实验的原理(二)实验的要素和过程(三)实验的局限二、实验17三、非介入性研究(一)非介入性测量(二)内容分析(三)统计资料和二次分析三、非介入性研究18四、实地研究(一)研究议题(二)观察者的角色(三)实地研究的优缺点四、实地研究19在应用社会学研究中,使用任何研究方法都需要考虑到伦理和价值这两个因素。有些研究方法会因为有伦理上的禁忌而难以执行,另有一些研究方法则会因为太多地掺杂了个人主观的价值判断而受到质疑。第三节社会研究中的伦理与价值在应用社会学研究中,使用任何研究方法都需要考虑到伦理和价值这20一、社会研究中的伦理问题(一)与研究者有关的伦理议题(二)与研究对象有关的伦理议题一、社会研究中的伦理问题21二、价值与客观性(一)有关价值的争论(二)客观性问题的解决方式二、价值与客观性22复习思考题:1、简述研究过程的不同步骤。2、在研究中如何避免产生层次谬误和简化论?3、试分析问卷设计中产生错误的原因。4、试分析完全参与和名义参与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之处。5、简述与研究对象相关的伦理问题。复习思考题:23第三章社会调查抽样方法及应用第一节总体与样本的统计学意义一、抽样调查的优越性从研究对象在总体中分布的角度来看,社会调查中有各种方法。对调查对象的全体逐一调查的方式称为全面调查,也叫普查。由于进行普查费用大、耗时长、指标少,因而不可能做深地研究。第三章社会调查抽样方法及应用第一节总体与样本的统计24二、随机化原则第一,总体中的每一个调查对象都应有机会被抽到,从统计学角度讲是总体中的所有单元被抽中的概率都不应该为零。第二,总体中的每一个调查对象被抽到的机会都应该是可知的。只有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抽样调查的结果才有可能用来对总体进行推断。二、随机化原则25三、总体与样本的统计学意义对于总体和样本的理解有两个层面,即朴素的层面和统计意义上的层面。三、总体与样本的统计学意义26四、抽样框与抽样单元在抽样设计和样本抽取中,一个关键的要素是确定抽样的材料来源。这个材料来源被称为抽样框,它一般是某种性质的一个表册。四、抽样框与抽样单元27一、参数与估计量抽样调查的目的是获取有关总体信息的数据。这种数据就是调查的目标量,也是调查目的的具体化。第二节参数、估计量与精度一、参数与估计量第二节参数、估计量与精度28二、精度为了弥补绝对误差是未知数的缺陷,需要有一个可以由样本观测值真正能够计算出来的统计量来代替它,这个统计量就是均方误差,记为MSE()。这是反映抽样精度的主要指标。二、精度29三、置信度与置信区间置信区间的大小就取决于估计量的方差(实际上由总体的方差分布决定)。的方差越大,置信区间也越大;反之,置信区间就越小。三、置信度与置信区间30一、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simplerandomsampling),也称为无限制随机抽样或纯随机抽样。第三节基本的抽样方法一、简单随机抽样第三节基本的抽样方法31二、分层抽样分层抽样(stratifiedsampling),是将总体中的单元分成大小不等、互不重叠的子总体Ni(i=1,2,…,L),每个子总体称为层,然后在每个层中独立地进行抽样。二、分层抽样32三、整群抽样设总体由N个大的单元(初级单元)组成,第i个初级单元又分为Mi个小的单元,称为次级单元或二级单元。三、整群抽样33四、多阶抽样在整群抽样中,若每个初级单元中的次级单元比较相似(即群内相关比较大),则整群抽样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四、多阶抽样34五、系统抽样系统抽样(systematicsampling)也称为等距抽样,即将抽样单元排成一圈,随机确定一个起点作为入样单元,以后每隔相等的间隔抽取一个单元。五、系统抽样35所谓简单估计,就是用简单随机抽样所得到的样本估计量来估计总体的未知参数。具体来讲,就是以样本平均值去估计总体平均值的方法。简单估计是抽样理论的基础。第四节简单估计第四节简单估计36复习思考题:1、怎样理解总体与样本的统计学定义?2、在抽样精度的指标中,未知参数的影响是如何消除的?3、分层抽样的最大优点是什么?怎样做到精细分层?精细分层除了能提高精度外,还有什么好处?4、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在层与群的划分原则上有何不同?复习思考题:37第四章社会研究中属性数据的列联表分析第一节测量的尺度与列联表从某种意义上讲,问卷和问卷中的每一道问题是测量调查对象的工具,原始数据中的每个观测值是测量所获得的结果。第四章社会研究中属性数据的列联表分析第一节测量的尺38列联表也叫交叉表,它是对定性变量多次观测(调查)所获得的结果的一种简单概括的表示方法。由于列联表在社会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有一套专门的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下去还会碰到很多十分抽象的概念。第二节什么是列联表第二节什么是列联表39第三节二维列联表的基本结构第三节二维列联表的基本结构40一、条件概率与独立性第四节与列联表分析有关的统计学概念一、条件概率与独立性第四节与列联表分析有关的统计学概念41二、相关性二、相关性42三、二维列联表的相关性三、二维列联表的相关性43四、二项分布与多项分布四、二项分布与多项分布44五、列联表的多项分布五、列联表的多项分布45六、多项分布的χ2统计量社会调查所获得的数据,需要经过一番加工和提炼,把我们所关心的信息集中起来,这就要针对不同的问题构造调查数据的某种函数。这种函数在统计学中称为统计量,并且要求它不包含有任何未知的参数。六、多项分布的χ2统计量46七、极大似然估计的基本思想费歇尔(Fisher)提出的极大似然估计至今仍然是参数点估计中最重要的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一次试验中发生的事件(或现实存在的事件)不可能是概率小的事件而应该是概率最大的事件。七、极大似然估计的基本思想47第五节列联表的独立性假设检验第五节列联表的独立性假设检验48复习思考题:1、社会调查原始数据所代表的变量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从统计分析与研究的角度来看哪种类型更重要?2、为什么不能用相关系数分析属性变量的相关?3、对列联表进行独立性检验的原理是什么?如何实现对属性变量的相关分析?复习思考题:49第五章定性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社会学的所谓方法,指的是我们考察问题和寻求答案的方式或途径,或者我们如何进行自己的研究。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定量研究方法,另一种就是定性研究方法。第五章定性研究方法及其应用50一、定性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一)象征互动论(二)常人方法论第一节定性研究方法概述一、定性研究的方法论基础第一节定性研究方法概述51二、定性研究方法的历史描述性观察、访谈和其他定性研究方法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一样久远。威克斯(Wax)指出,田野工作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希罗多德至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时期的历史学家、旅行者。二、定性研究方法的历史52三、定性研究方法的特点在广泛的意义上,定性方法指的是搜集和分析描述性数据的研究。这些数据指的是人们自己写的、说的东西和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一样,都不是简单的数据搜集的技术,而是进入经验世界的一种途径。三、定性研究方法的特点53四、定性研究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所谓信度(reliability),就是指使用相同技术重复测量同一个对象时,得到相同研究结果的可能性。效度(validity)是指实证测量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概念的真实含义。四、定性研究的信度和效度问题54一、焦点群体访谈方法的特点焦点群体访谈方法(focusgroups)是在小型群体内进行集中讨论和访谈的方法,讨论常常围绕一个“焦点”或问题,通常是在一段时间内的多种场合进行。第二节焦点群体访谈方法一、焦点群体访谈方法的特点第二节焦点群体访谈方法55二、焦点群体访谈方法的组织(一)会议的准备1、准备问题2、会场的布置二、焦点群体访谈方法的组织56(二)会议的参与者1、群体成员的数目2、群体的数目3、会议的地点和时间4、群体成员的性质(二)会议的参与者57(三)会议进行过程中的主持一旦会议开始后,主持人的作用就很关键。他或她要对会议的目的提供清楚的解释,让与会者感觉轻松,推动群体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三)会议进行过程中的主持58(四)访谈资料的分析焦点群体访谈方法搜集的信息是原始数据,研究者需要准备一个有关搜集资料的报告:第一步,转录全部访谈,这会提供讨论的完整记录,有利于资料的分析。第二步,分析讨论的内容,分析的目的是寻找反复出现的倾向和模式,不管它是来自于单个群体的访谈,还是多个群体的访谈。(四)访谈资料的分析59一、深度访谈法的定义与类型深度访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非正式的聊天式的访谈。第二种,被指导的或半标准化的访谈。第三种,标准化的开放式访谈。第三节深度访谈法一、深度访谈法的定义与类型第三节深度访谈法60二、深度访谈的技术(一)访谈的准备(二)提问题的技术(三)访谈的阶段(四)访谈的记录手段(五)访谈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六)访谈材料的分析二、深度访谈的技术61一、口述史的特点由于绝大多数著作、文献通常关注的是大人物和重要事件,忽视普通人和平凡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忽视那些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如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的声音常常被文字的历史所掩盖。所以,口述史的方法正在社会史、社会学以及生活史的研究中越来越被广泛地使用。第四节口述史方法一、口述史的特点第四节口述史方法62二、口述史方法的操作(一)口述史访谈前的准备(二)口述史访谈过程中(三)访谈后的工作(四)口述史访谈中最常见的问题(五)确保访谈成功的一些自我问答二、口述史方法的操作63一、扎根理论的目标与视角扎根理论(groundedtheory)名为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建立理论的方法,它是由格拉瑟和施特劳斯(BarneyGlaserandAnselmStrauss)于1967年在《扎根理论的发现》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第五节扎根理论的方法一、扎根理论的目标与视角第五节扎根理论的方法64二、扎根理论方法的技术与步骤(一)开放性编码(opencoding)(二)轴向编码(axialcoding)(三)选择性编码(selectivecoding)(四)撰写备忘录(memo)(五)过程(process)二、扎根理论方法的技术与步骤65复习思考题:1、定性方法的方法论基础。2、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定性方法为什么更加关注效度?4、焦点群体访谈方法的特点。5、深度访谈的技术。6、口述史方法如何操作?7、扎根理论的目标是什么?8、扎根理论方法的主要技术和步骤。复习思考题:66第六章社会项目评估方法第一节什么是社会项目评估一、什么是社会项目为改善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可利用资源的条件下,人们都进行过并且正在进行各种努力。这样的努力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并逐渐演化为社会政策和项目活动。第六章社会项目评估方法第一节什么是社会项目评估67二、什么是评估研究社会项目的评估研究可以以个体为单位搜集数据,但往往不以个体为单位进行分析。对社会项目的分析往往是通过对项目各环节的分析和讨论来对项目进行评估,分析单位是群体,而不是个体。二、什么是评估研究68三、评估研究简史当然,对评估研究的这种理解并不是一天完成的。事实上,人类社会希望改善自己的社会环境的愿望几乎与人类社会的历史相当。但是,人类尝试着用科学的办法来测量自我干预的成效,却是非常近的事情,尤其是制度化的评估研究。三、评估研究简史69一、实施评估的基本条件在评估研究中,虽然研究者可以发现大量与项目有关的研究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议题都是可研究的,尤其是当可评估性受到质疑的时候。第二节评估研究的基本方法一、实施评估的基本条件第二节评估研究的基本方法70二、评估指标与测量任何评估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实证资料的支持,而实证资料的获得则必须通过资料搜集过程来完成。实证资料的搜集绝对不是漫天撒网,由于时间、经费和人力资源的限制,评估研究中实证资料的搜集往往针对性和目的性很强,手段要求也很高。二、评估指标与测量71三、实验设计(一)实验设计的一般原理(二)实验设计和准实验设计中影响效度的主要因素(三)常用的实验设计和准实验设计方法三、实验设计72四、定性研究近些年来,评估研究最突出的发展就是定性方法的使用。这种现象显然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密切相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社会学家们非常偏爱定量方法,而定性方法被看做非主流的方法。四、定性研究73一、需求评估(一)什么是需求评估在社会项目领域中,有一个默认的假设,即认为社会项目的设立和实施是因为那是必要的。但对评估者而言,这样的“必要”并不是一个自然前提,而是一个需要论证的议题。正如一再重复的那样,任何社会项目都是针对具体社会问题的,目的就是通过解决社会问题来改善人类的社会环境。第三节评估研究的基本类型一、需求评估第三节评估研究的基本类型74(二)需求评估的步骤与方法1、诊断社会问题2、将社会问题具体化3、识别项目对象4、识别项目对象的需求(二)需求评估的步骤与方法75二、过程评估(一)什么是过程评估(二)过程评估的主要内容二、过程评估76三、影响评估(一)什么是影响评估(二)影响评估中的特别干扰因素三、影响评估77四、效率评估(一)什么是效率评估(二)效率评估的基本方法四、效率评估78一、评估者与评估者的角色在社会项目的评估中,评估者有两个基本的来源:一个是项目内部的管理人员;另一个是专门从事评估研究的专业人员。第四节评估者的角色与研究伦理一、评估者与评估者的角色第四节评估者的角色与研究伦理79二、参与性评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的项目评估已经不是简单地回答项目的“好、坏、对、错”问题了,而是要成为项目工作的一部分。因此,评估者需要借入项目,帮助项目改善,并通过借入项目,改变人们对项目的思维模式。二、参与性评估80三、评估者的基本伦理评估工作的日益专业化和职业化,评估职业人士来源的复杂性,加上参与性问题,使得评估研究的职业伦理变成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议题,一些国家甚至制定了专门的评估工作标准和评估伦理标准。三、评估者的基本伦理81四、评估结果的应用关于如何对待社会项目评估,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存在两种基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把评估研究本身看做是社会改革和社会实验的一部分;另一种则把评估研究看做是决策者的参谋。四、评估结果的应用82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项目评估?项目评估与社会学的学术研究有什么异同?2、为什么说实验设计思想是评估研究的方法论基础?3、主要的评估类型之间有什么异同?4、在项目评估中,评估者的角色定位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复习思考题:83第七章社会态度研究及其应用第一节社会态度研究的基本理论及其意义一、社会态度的含义及其特征社会态度是人们对社会事物或社会现象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看法和具有内在结构的心理准备状况。社会态度对人的反应具有指导性和动力性的影响,形成人们一定的社会行为倾向。第七章社会态度研究及其应用第一节社会态度研究的基本84二、社会态度与社会行为的关系社会态度是一种心理倾向,也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准备状态,而社会行为是社会态度的外显,是在社会态度的引导下对对象表现出来的具体反应。因此,社会态度与社会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二、社会态度与社会行为的关系85三、社会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社会态度的形成与改变,实际上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要学会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要与周围各种各样的人发生社会联系、进行社会交往,人们正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周围世界的各种社会态度的。三、社会态度的形成与改变86四、社会态度研究的范围及其意义我们知道,社会态度是社会行为的准备状态,对社会行为具有发动和导向的作用,并且具有在一般情况下与社会行为一致的特性,因而研究人们的社会态度就有可能比较准确地预测人们的社会行为。四、社会态度研究的范围及其意义87一、社会态度量表法(一)瑟斯顿量表(二)利克特量表(三)语义差异量表(四)博格达斯量表(五)生活梯量表第二节社会态度的测量技术一、社会态度量表法第二节社会态度的测量技术88二、其他方法(一)情景法(二)投射法二、其他方法89三、测量社会态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表达简洁、准确(二)客观性(三)可答性三、测量社会态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90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念、社会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社会态度研究的重要意义日渐为政府有关部门、科研机构所认识,在不同层次、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上开展了社会态度研究工作。第三节社会态度研究实例分析第三节社会态度研究实例分析91一、当代中国道德价值观念变迁研究的简要回顾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化的重要标志与内容之一就是道德价值观念的变迁。一、当代中国道德价值观念变迁研究的简要回顾92二、对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叛逆与皈依传统,是含义丰富且歧义丛生的字眼。何谓传统?是指我国古代以来所形成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还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形成的一套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即所谓的大传统观和小传统观。二、对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叛逆与皈依93三、影响道德价值观念的因素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被访者的道德价值观念,我们采用多元分析方法中的因素分析方法,试图在众多的社会态度变量中提取几个因素,以简化的形式说明道德价值观念变迁的内在联系。三、影响道德价值观念的因素分析94复习思考题:1、研究社会态度的意义是什么?2、社会态度与社会行为之间有什么联系?3、测量社会态度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4、为了确保社会态度测量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要注意哪些问题?5、试设计一份包括20~30个测量项目的社会态度调查问卷,并写出设计程序及设计思路。复习思考题:95第八章人类学方法及其应用第一节中国场景下的人类学一、中国的人类学与社会学:联系与区别社会学和人类学作为两门独立的学科,都形成于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又同在20世纪初期被引入中国。两门学科在欧洲形成之初习惯上的分野是:社会学以研究工业社会的社会运行为主要目标;人类学(民族学)侧重于以资本主义世界之外的异民族及其文化为学科对象。第八章人类学方法及其应用第一节中国场景下的人类学96二、中国人类学的特色人类学在被引入中国的同时,亦即开始了它的本土化过程。目前这一学科学术史的研究表明,中国人类学界在解放前形成了所谓“南派”和“北派”两大传统。二、中国人类学的特色97一、整体观整体观(holisticview或holisticapproach)这种研究方法强调,在研究一种人类行为或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时,必须把它置于一个更大的社会文化框架中来考察,探讨与之相关联的诸因素。第二节人类学方法论原则一、整体观第二节人类学方法论原则98二、文化相对论与异文化比较人类文化是多样和多元的,其中既有个性也有共性,而每个个人又是在其本民族的文化氛围中实现社会化或濡化的。因此,在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评价上就存在两种不同倾向,即“民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亦译“民族本位主义”)和“文化相对论”(culturalrelativism)。二、文化相对论与异文化比较99三、文化的主位/客位研究法人类学就其以实地调查来研究人类社会而言,与社会学有颇多共通之处。不过,它强调的是研究与研究者自身不同的社会群体及其文化,于是就有了所谓的主位与客位之分。三、文化的主位/客位研究法100四、本土方法论本土方法论(ethnomethodology)参见依国内学者理解的差异,该词有多种不同译法,如“民族学方法论”、“人种学方法论”、“常人方法学”等。四、本土方法论101一、田野工作田野工作(fieldwork)亦称实地调查或现场研究,是人类学家收集资料和建立通则的主要根据。第三节人类学调查研究方法及其应用一、田野工作第三节人类学调查研究方法及其应用102二、民族志中国传统的民族志是一种描述记录异文化群体的文本。二、民族志103三、类型学方法俗话说“物以类聚”。科学研究中也常以某一选定的准则对事物进行归类,区分出一些类型,用以说明研究对象内部的差异,是谓一般意义上的类型学方法。三、类型学方法104四、亲属称谓制研究亲属称谓(kinshipterminology)是指因为要表示由亲子关系及婚姻关系而产生的人际关系有别于一般社会关系的用语。四、亲属称谓制研究105五、田野研究举例(一)反观自我:刘欣的陕北农村研究(二)质疑“婚姻”:蔡华等学者关于摩梭人(纳人)“走访制”的研究(三)从东北村庄的礼单看互惠原则:阎云翔的经验研究对既有经典理论的修正五、田野研究举例106复习思考题:1、中国人类学有何特色?其学术根源是什么?2、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社会学的实地调查有何不同?3、怎样理解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互动以及“移情”在研究过程中的方法论意义?4、如何评价文化相对论?5、在你看来,本民族学者队伍的崛起对人类学方法论的影响是什么?复习思考题:107第九章社会心理学及其应用第一节社会心理学概述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社会心理现象的特征(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关于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从宏观角度看,社会心理学的含义可以从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九章社会心理学及其应用第一节社会心理学概述108(二)社会心理现象的基本特征社会心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社会性、内隐性、互动性和多层面性。正是这些特点保证了研究者可以从多角度和多层面来对社会心理现象进行研究。(二)社会心理现象的基本特征109二、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一)个体主义的社会心理学(二)集体主义的社会心理学(三)跨文化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二、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10一、勒温传统所代表的研究范式勒温是一位出生在德国的心理学家,20世纪30年代早期移居美国。所谓勒温传统,主要是指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创立群体动力学研究中心之后,他自己、同事、学生及其后继者围绕着场论的思想和方法所进行的杰出研究。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范式一、勒温传统所代表的研究范式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111二、行为主义的研究范式1、基本假设2、该范式的主要研究内容二、行为主义的研究范式112三、精神分析的研究范式弗洛伊德是该研究范式的首创者。在他之前,虽然麦独孤等人早就以本能论为出发点进行过社会心理分析,但是麦氏的本能论仅仅局限于生物学上的本能概念,没有打通人类个体本能与社会行为之间的有效通道。三、精神分析的研究范式113四、符号互动的研究范式符号互动论滥觞于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尽管人们在介绍这一研究范式时,一般都会强调是美国社会所特有的实用主义哲学传统、平等主义和流动性的阶级结构等社会文化孕育出了该种理论,但是真正社会学意义上的符号互动范式却形成于芝加哥学派。四、符号互动的研究范式114一、观察法社会心理学的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借助自己的眼、耳、手等感官及一些相应的仪器,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直接观察,从而收集表现人类社会心理的有关资料的方法。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15(一)完全参与式观察它是指研究者完全以被研究群体成员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该群体的各种社会活动之中,在不暴露自己研究者身份和所进行的研究活动的情况下进行研究的方法。(一)完全参与式观察116(二)半参与式观察半参与式观察是指研究者不隐瞒自己的身份和研究活动,通过与被观察群体成员进行各种接触,参加他们的各种社会活动来进行观察研究的方法。(二)半参与式观察117(三)非参与式观察非参与观察是指研究者不参与被研究者的任何活动,甚至在被研究者未注意到的情况下,完全从旁观者的角度对被研究者进行观察研究的方法。(三)非参与式观察118二、实验法所谓实验法是指实验者通过系统地操纵一个或多个变量,并观察这种操纵对其他变量的影响,从而发现这些变量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二、实验法119(一)实验室实验法社会心理学的实验室实验法是指在实验室中,通过严格控制实验环境和实验程序,把被试注意力集中在实验所要考察的变量上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一)实验室实验法120(二)模拟实验法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模拟实验法是指在实验室中模拟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特定情境,让被试在其中扮演相应的社会角色,通过观察被试之间的互动方式,考察他们所做出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的研究方法。(二)模拟实验法121(三)现场实验法社会心理学中的现场实验法是指在选定的现实社会生活环境中,由实验者引发和控制某种社会事件,以此吸引被试的注意力,并观察被试对此做出的相应反应的研究方法。(三)现场实验法122三、测量法所谓社会心理测量法,就是指使用特定的方法、工具,对人的社会心理能力和人格特点进行测量,并根据其属性或属性的大小赋予其特定数值的方法。三、测量法123(一)社会心理测验的基本形式心理测验是实现心理测量的工具和手段,是对测量样本进行测量的客观化、标准化和系统化的程序。社会心理测验从形式上可分为语言测验和非语言测验两种。(1)语言测验。(2)非语言测验。(一)社会心理测验的基本形式124(二)社会心理测验的种类1、兴趣测验。2、态度测量。3、价值观念测验。4、人格测量。(二)社会心理测验的种类125会心理学除了具有很强的理论传统以外,它还是一门应用价值极强的学科。第四节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研究举例第四节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研究举例126复习思考题:1、简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主要特点。2、简述观察法的主要类型。3、试述社会心理测量的种类及其应用。4、试述符号互动研究范式的主要思想。5、阅读《城市意象》并叙述其主要思想。复习思考题:127第十章性社会学及其应用第一节性社会学的理论基础性社会学是社会学与性学的交叉学科,是社会学在性现象这个特殊领域中的运用。它有两个研究角度:其一,探索人类种种性现象中所包含着的、所反映着的各种社会因素;其二,研究人类性现象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作用和运行机制。第十章性社会学及其应用第一节性社会学的理论基础128一、核心概念与基本假设一、核心概念与基本假设性社会学的核心概念是性存在,大体上对应于英文中的sexuality一词。它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概念,至少包括三个子系统:(1)性的生物存在,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性”。(2)性的心理存在,指人这个主体对于“性”的主动的或被动的感知、感受、解释等。(3)性的社会存在,指的是由社会所标定的具有性的性质的那些活动与过程。一、核心概念与基本假设129二、经常借用的社会学理论生命周期、社会化、符号互动等理论可以大体上归入同一类,用来研究那些与年龄和生命本体较紧密关联的性现象。二、经常借用的社会学理论130一、性研究的方法论概述性研究还没有找到一种统一的、适用的、独特的方法论。它那以上千本巨著堆砌起来的学科殿堂,还缺乏一个使之具有生命力的灵魂。第二节量化研究在性社会学中的应用一、性研究的方法论概述第二节量化研究在性社会学中的应用131二、问卷调查的设计(一)两种调查目标(二)界定假设(三)相关假设二、问卷调查的设计132三、性调查实施的第一步:化解被调查者的“隐私屏障”生怕自己的行为不符合社会一般规范,或者觉得被调查是一种负担,这是任何一种社会调查都会碰到的最主要障碍。但是性调查更特殊,障碍更多。三、性调查实施的第一步:化解被调查者的“隐私屏障”133四、性调查的第二步:调动对方的积极性如上所述,化解隐私屏障绝不是设法去侦察或审讯,而是在充分理解和尊重人之常情的基础上,调动被调查者的积极性,消除他们的顾虑。四、性调查的第二步:调动对方的积极性134五、社会与文化对性调查的制约这不仅指缺乏经费、有禁区、遭人误解等,也不仅指国民性对研究的阻碍,更指急功近利的社会需求很容易把刚刚起步的性社会学偏离学科建设的首要目标,变成宣传教育、对策诠释。五、社会与文化对性调查的制约135一、准备工作既然是量化的观察,首先必须要使自己的观察结果具有最低限度的代表性。一般的做法是:画出观察对象(性产业的经营场所)的地理分布图,然后在分布图上对所有的对象进行抽样,不要遗漏。第三节量化观察法在性社会学中的应用一、准备工作第三节量化观察法在性社会学中的应用136二、描述观察与统计观察量化观察包括描述观察与统计观察两种方法。描述观察主要是为了弄清楚各种显现的具体行为的表层意义。它主要适用于性服务的公开程度、各种营业方式、顾客的行为特征、场所的组织管理形式、现场内“旁人”的情况、社区情况等。二、描述观察与统计观察137三、运用观察法的两个实例(一)实例之一:社会对于异性亲昵行为的宽容度详见潘绥铭英文(二)实例之二:对于性产业实际规模的测定三、运用观察法的两个实例138一、社区考察社区考察是介乎观察与调查之间的一种方法,介乎社会学与人类学之间。它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在量化观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了解情况和收集资料,以便对所考察的对象做出定性的基本判断。第四节性社会学中的定性研究一、社区考察第四节性社会学中的定性研究139二、定性访谈的准备(1)需要挑选合适的访谈者。(2)每一个访谈者都需要进行自我准备,培养自己的“平常心”。(3)确定访谈的种类与功能。(4)努力避免对于访谈的常见误解。二、定性访谈的准备140三、定性访谈的基本过程(一)发起与维持访谈(二)对于高度敏感问题的询问技巧(三)避免愚蠢的提问(四)当场记录的技巧(五)当场测谎的技巧三、定性访谈的基本过程141四、定性访谈的质量与后期处理(一)质量控制(二)定性访谈资料的量化处理四、定性访谈的质量与后期处理142一、社会服务工作(一)性教育可能是我国最迫切需要的社会服务(二)与性有关的咨询类工作第五节与性有关的社会工作一、社会服务工作第五节与性有关的社会工作143二、涉性的救助工作(一)救助性侵害受害者可能是这方面最紧迫的工作(二)救助性的受害群体二、涉性的救助工作144三、性方面的社会管理工作一般人总是认为这是政府的职能,但实际上中国的历朝历代主要是依靠非官员的乡绅、族长或“体面人”,来管理犯罪之外的性道德方面的事务。三、性方面的社会管理工作145四、涉性的社会工作的独特地位在与性有关的各个领域之中,许多服务工作是由其他学科在进行着,例如,公共卫生工作、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社会保障、法律服务、家政服务等。四、涉性的社会工作的独特地位146复习思考题:1、性存在为什么应该作为性社会学的核心概念?2、结合第二节的内容,试提出对于城市中青春期男女性行为进行描述式调查的界定假设。3、试提出对于卖淫行为的探究式调查的相关假设。4、试设计一套克服隐私屏障的操作方法,用于调查新婚三年之内城市夫妻的性生活满意度(问卷法)。5、依据传媒报道过的一例性侵害事件,试设计出针对其受害者的救助方案。复习思考题:147第十一章环境社会学及其应用第一节环境问题与环境科学一、环境问题及其由来所谓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它作为某一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第十一章环境社会学及其应用第一节环境问题与环境科学148二、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就世界范围来说,环境科学成为一门科学还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二、环境科学149一、环境社会学产生的背景环境社会学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学科发展背景的。第二节环境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环境社会学产生的背景第二节环境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150二、环境社会学的发展阶段(一)环境社会学的初创时期(二)环境社会学的过渡时期(三)环境社会学的新发展二、环境社会学的发展阶段151三、环境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如果采用社会学常用的类型学方法,我们可以将迄今为止的环境社会学研究(主要是理论研究)大致上区分为两种类型,即环境学的环境社会学与社会学的环境社会学。三、环境社会学的研究领域152四、环境社会学研究的意义第一,有助于增进人们对于环境与人类社会之复杂关系的全面、系统和科学的了解,使人们意识到环境因素对于社会运行与发展的制约以及人类社会对于环境的能动性。第二,有助于拓宽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视野,增加人们对于当代环境问题的理性认识。第三,有助于探索更为合理、更为全面的环境保护机制,有助于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理论、规范性知识和丰富的信息,从而推动政府和民间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第四,有助于丰富和发展社会学的知识体系,推动社会学的理论创新。四、环境社会学研究的意义153一、适度人口论人口的急剧增长被认为是当今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节环境保护的若干社会学观点一、适度人口论第三节环境保护的若干社会学观点154二、代际平等论1974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贸易发展会议在墨西哥联合举办的“资源利用方式、环境与发展科科约克讨论会”上提出:这一代人应具有长远的眼光,应考虑后代的需要,不应超前占用本星球有限的资源和污染其生命支持系统而危及人类未来的幸福甚至人类的生存。二、代际平等论155三、行为控制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人类行为的不适当是其直接原因之一。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段,约束、引导和优化人类行为,促进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是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三、行为控制论156四、意识改造论尽管人的意识不是行为的决定因素,但却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四、意识改造论157五、绿色消费论目前,世界各国正在兴起一种绿色消费运动。它是环境保护所引起的人们生活方式变革的产物,也是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的必然结果。五、绿色消费论158六、组织创新论国际经验表明,公众有组织的参与是推动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六、组织创新论159七、协调发展论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奉行的发展战略与其环境状况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所谓协调发展,是指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它是发展战略的一种选择,主要是针对传统发展战略而言的。七、协调发展论160一、社会控制与环境问题(一)当前城乡环境问题发展的差异1、城市环境问题局部有所缓解2、农村环境问题面临失控第四节环境问题的社会学研究举例一、社会控制与环境问题第四节环境问题的社会学研究举例161(二)城乡二元控制体系与环境问题1、城乡之间控制手段的二元性2、城乡之间控制过程的二元性(二)城乡二元控制体系与环境问题162(三)促进农村环境保护的几点思考鉴于我国农村的生态本来就已经很脆弱,环境容量也很有限,同时,农村人口占70%以上,农业对于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环境状况决定着全国的环境状况,并对能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在环境保护方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三)促进农村环境保护的几点思考163二、环境问题与环境公平(一)环境公平的概念与意义所谓环境公平,实际上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所有人都应有享受清洁环境而不遭受环境伤害的权利;第二层含义是指环境破坏的责任应与环境保护的义务相对称。二、环境问题与环境公平164(二)当代中国环境公平问题的几种重要表现1、国际层次上的环境公平问题2、地区层次上的环境公平问题3、群体层次上的环境公平问题(二)当代中国环境公平问题的几种重要表现165(三)促进环境公平的对策选择为了保障中国发展进程中的环境公平,我们应当致力于:(1)维护环境主权,警惕生态帝国主义。(2)进一步完善污染者付费制度。(3)设立国家环境基金,有效补救无辜受害者的损失,发挥其转移支付功能和代际储存功能。(4)延伸社会救助制度,实施环境救济,把环境难民的救济纳入社会救济的考虑范围。(5)加强环境执法,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三)促进环境公平的对策选择166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环境问题?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有哪些?2、试析环境社会学研究的意义。3、试论人口与环境问题的关系。4、试论协调发展战略的意义。5、什么是环境公平?试析当代中国环境公平问题的主要表现。复习思考题:167第十二章人口研究及其应用第一节人口研究的基本理论一、人口研究的基本理论概述人们通常把只研究人口的自然变动、研究人口自身生产和再生产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称为纯粹人口学,也可称作人口分析学(demographicanalysis)。第十二章人口研究及其应用第一节人口研究的基本理论168(一)马尔萨斯人口论(二)当代悲观人口论(三)当代乐观人口论(一)马尔萨斯人口论169二、影响人口的自然与社会因素(一)影响生育力的生理变量(二)影响生育力的中间变量(三)生育力与社会因素二、影响人口的自然与社会因素170一、传统与现代方法简介(一)传统的研究方法(1)综合法。(2)比较法。(3)平均法。第二节人口研究的基本方法一、传统与现代方法简介第二节人口研究的基本方法171(二)现代方法(1)系统论(2)控制论(3)信息论(4)耗散结构论(二)现代方法172二、人口统计资料的获得方法(一)经常性人口登记1、经常性人口登记的内容2、经常性人口登记的特点二、人口统计资料的获得方法173(二)人口普查1、集中性2、普遍性3、统一性4、个别性5、定期性(二)人口普查174(三)抽样调查1、抽样调查的内容2、抽样调查的特点3、人口抽样调查的原则(三)抽样调查175三、人口的自然与社会构成统计(一)人口的自然统计(二)人口的社会构成三、人口的自然与社会构成统计176四、人口的间接估计与预测(一)人口的间接估计方法(二)人口预测四、人口的间接估计与预测177一、死亡分析及其应用(一)死亡分析(二)寿命表(三)寿命表的应用第三节人口研究的应用一、死亡分析及其应用第三节人口研究的应用178二、婚姻和生育分析及其在计划生育领域中的应用(一)婚姻分析(二)生育分析(三)婚姻和生育分析在计划生育领域中的应用二、婚姻和生育分析及其在计划生育领域中的应用179三、人口迁移的分析和应用(一)迁移周期(二)移民(三)净迁移数(四)总迁移数(五)回归迁移三、人口迁移的分析和应用180四、人口模型及其应用(一)人口模型概述(二)人口模型的应用四、人口模型及其应用181一、农村人口与贫困总的看来,我国广大农村生产力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人口一方面是贫困的承担者,另一方面又是消除贫困的障碍。第四节中国农村人口研究一、农村人口与贫困第四节中国农村人口研究182二、农村人口与教育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首要手段。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更多的人口转化为对生产贡献大、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更高效益的高素质劳动力。二、农村人口与教育183三、农村人口与生态环境环境问题和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控制人口与保护环境是我国政府的两项基本国策。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人口与环境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三、农村人口与生态环境184复习思考题:1、“人口爆炸”是危机、良机,还是口号?2、影响妇女生育水平的社会因素有哪些?3、提高我国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能否解决人口问题?4、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到城市会引起哪些后果?5、举例说明我国农村人口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复习思考题:185第十三章家庭社会学及其应用第一节家庭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一、家庭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一)家庭的定义(二)基本概念第十三章家庭社会学及其应用第一节家庭社会学的基本理186二、家庭的功能(一)家庭功能丧失(缩小或转移)论(二)对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批判(三)历史唯物主义立场的家庭功能论主要参见[日]饭田哲也:《二、家庭的功能187三、家庭构成与家庭关系(一)家庭构成(二)家庭关系三、家庭构成与家庭关系188四、家庭变迁、家庭问题与家庭政策(一)家庭变迁(二)家庭问题与家庭政策四、家庭变迁、家庭问题与家庭政策189一、制度的方法(一)研究重点(二)基本假设(三)方法的特点第二节家庭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制度的方法第二节家庭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90二、结构功能方法(一)研究重点(二)基本假设(三)方法的特点二、结构功能方法191三、相互作用方法(一)研究重点(二)基本假设(三)方法的特点三、相互作用方法192四、发展的方法(一)研究重点(二)基本假设(三)方法特点四、发展的方法193五、历史唯物论的方法(一)研究重点(二)基本假设(三)方法特点五、历史唯物论的方法194一、设定课题对家庭政策的研究迄今多数是从法学及法社会学的角度展开的,在家庭社会学研究中可以说是一个开拓得最不充分的领域。在中国,家庭政策这一概念的使用为时不长,其具体含义也不够明确。第三节家庭政策研究一、设定课题第三节家庭政策研究195二、研究方法对于中国家庭政策考察的方法可以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找到指针。二、研究方法196三、研究成果在上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各项具体家庭政策对家庭生活的意义来明确家庭政策与家庭生活的关联,并确定各项具体家庭政策在家庭政策总体中的位置。三、研究成果197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家庭的本质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2、如何理解“现代家庭”与“当代家庭”概念的含义及两者的联系与区别?3、比较五种基本研究方法的区别。4、如何认识家庭政策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家庭政策与家庭生活现实及未来之间关系的看法。复习思考题:198第十四章民族研究及其应用第一节民族与民族问题一、民族和族群民族是一种历史形成的人们共同体。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文化情景中,民族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韦伯曾经给“族群”(ethnicgroup)下过定义,他说:族群是指因体质的或者习俗的或者对殖民化以及移民的记忆认同的相似而对共同的血统拥有主观信仰的群体。第十四章民族研究及其应用第一节民族与民族问题199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一)从自决到自治(二)现代民族的形成(三)跨越社会形态阶段的发展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200一、新中国特有的民族研究课题——民族识别为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实现各民族的政治上的平等联合,新中国的学者与广大民族干部和群众携手进行了一项应用性和政策性很强的科研活动——民族识别。第二节民族识别一、新中国特有的民族研究课题——民族识别第二节民族识别201二、民族识别与民族区域自治民族识别的基本目的乃是为了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平等的政策。而在民族识别基础上得以进一步完善的“民族区域自治”,则是中国政府在民族平等和团结原则下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二、民族识别与民族区域自治202三、域外同行的评论民族识别既为中国的一项创举,自然引起祖国大陆之外学术界乃至当地政府部门的极大关注。撇开无理的攻击不提,域外同行的有些评论或批评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三、域外同行的评论203一、经济文化类型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有别于异族,在一定程度上与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很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关系。第三节民族研究举例一、经济文化类型第三节民族研究举例204二、广东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广东地处五岭南海之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也是当前改革开放的中国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二、广东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205三、都市里的民族社区:北京新疆村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在多民族国家,城市化过程也是多元文化形成的过程。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被突破,像首都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的少数民族移民聚落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三、都市里的民族社区:北京新疆村206四、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南昆铁路沿线的村落南昆铁路建设是我国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在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以翁乃群为首的八位民族学家对铁路沿线三省区的八个村庄做了田野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专题研究,《南昆八村》便是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四、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南昆铁路沿线的村落207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民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此有何重要论断?当代学者又做何反思?2、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3、中国民族识别的成就是什么?还有哪些不足?4、谈谈你对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见解。5、试从社会运行的视角考虑协调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少数民族传统生活方式变革的问题。复习思考题:208第十五章人际关系研究及其应用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我们需要了解与认识人际关系,需要适应我们的社会生活,更需要不断提高自己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为自己达成工作目标而创造“人和”的条件。第十五章人际关系研究及其应用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209一、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二)人际关系的划分一、人际关系概述210二、人际关系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一)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二)人际关系的形态二、人际关系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211三、人际关系调整形形色色的人际关系,不外乎受两大类因素的影响:一是增进人际吸引,使之结成、维系、发展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积极因素;一是阻碍人际吸引,使之不利于建立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消极因素。三、人际关系调整212(一)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交往原则1、平等原则。2、坦诚原则。3、宽容原则。4、守信原则。(一)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交往原则213(二)改善人际关系能力的训练1、感受性训练2、角色扮演。(二)改善人际关系能力的训练214一、马克思主义的人际关系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二)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第二节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的人际关系理论第二节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215二、西方学者关于人际关系的理论(一)早期的人际关系思想与理论在西方,古往今来有关人际关系的思想与理论十分丰富,早在古希腊就有一位人际关系思想的集大成者,那就是亚里士多德。二、西方学者关于人际关系的理论216(二)西方现代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1、人际交往的需要与动机理论2、人际关系的交换理论3、人际关系的相等或公平理论4、符号互动理论5、人际关系的精神分析理论(二)西方现代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217三、中国的人际关系理论(一)儒家的人际关系理论(二)现代学者的人际关系理论三、中国的人际关系理论218一、社会测量法(一)设计问题(二)确定选择标准(三)施测(四)测试结果的整理第三节人际关系研究的基本方法一、社会测量法第三节人际关系研究的基本方法219二、观察测量法观察法就是研究者利用感官或借助科学仪器设备收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这种科学的观察法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它具有高度的目的性,要求观察者对观察结果做出系统的描述和实质性的解释。二、观察测量法220三、雷维奇人际关系测试游戏罗伯特·A·雷维奇是美国心理医生,他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人际关系,并发明了一种利用电脑游戏来测试人际关系的方法,这种游戏通过90分钟的测试,就可以获得被测试双方的相互关系的基本信息,被称为“雷维奇人际关系测试游戏”。三、雷维奇人际关系测试游戏221四、参照测量法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在莫里诺的社会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创建了参照测量法,这是测量群体内最有影响力的核心人物的方法。四、参照测量法222五、人际关系指数任何发展都必然表现为质和量两方面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发展也如此。五、人际关系指数223一、关于中国人的“关系”研究(一)费孝通的“差序格局”说(二)许光的“心理群性内衡”说(三)何友晖的“关系取向”说第四节人际关系应用研究一、关于中国人的“关系”研究第四节人际关系应用研究224二、关于中国人人际关系中的“人情”与“面子”研究(一)金耀基关于人际关系中的“人情”之分析(二)黄光国关于“人情与面子”的研究二、关于中国人人际关系中的“人情”与“面子”研究225三、其他有关人际关系的实证研究(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际关系状况1、人际关系更加注重物质利益和互惠互益,人际关系满意度有所下降。2、人们心中人际关系的理想状态是真诚守信、友爱互助、平等互尊、互惠互利、和睦相处、竞争协作等。三、其他有关人际关系的实证研究226(二)网络时代的人际关系特点1、开放性与多元性。2、自主性与随意性。3、间接性与虚拟性。(二)网络时代的人际关系特点227复习思考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的人际交往理论。2、简述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3、解释人际关系能力。4、简述人际关系感受性训练,并说明这种训练的特点。5、结合自身实际的感受,阐述网络时代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复习思考题:228第十六章组织社会学及其应用第一节组织社会学的理论流派组织社会学有众多的理论学派,它是在对实践的不断总结基础上丰富和完善的,并在此基础上修正和推动着组织实践的发展,使作为一种工具的组织不断适应环境和人类本身的需要。第十六章组织社会学及其应用第一节组织社会学的理论流229一、传统的组织理论传统组织理论产生并流行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受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影响比较大。一、传统的组织理论230二、行为学派的组织理论20世纪20年代以后,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时期人们除了工作之外,还需要工作伙伴及对工作组织的依赖,以便寻求一种心理上的安定感。二、行为学派的组织理论231三、现代组织理论(一)组织系统理论(二)组织权变理论(三)组织环境理论(四)组织经济理论三、现代组织理论232一、系统方法社会组织具有整体、成长、分化、等级秩序、支配、控制、竞争等特征,而系统理论可以最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因此,社会学家常把社会组织视为社会系统进行研究,从系统的角度观察组织和群体。第二节组织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一、系统方法第二节组织社会学的研究方法233二、访问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是指在深入实际了解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从而发现各种问题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比较深入地探讨某一方面的问题并从中得到启发。二、访问调查法234三、实验法实验是试图显示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与一个或多个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高度受控方法。实验方法是研究者引入被认为是原因的自变量,观察其是否导致因变量的变化,并测出因变量的值,从而确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三、实验法235四、观察法观察法是搜集非语言行为数据资料的主要技术。观察法有助于对组织进行深入研究。四、观察法236五、组织研究的其他方法(一)机械论或科层制模型(二)人类关系或群体模型(三)个人行为模型(四)技术性模型(五)经济性模型(六)权力模型五、组织研究的其他方法237一、组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一)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1、环境特性2、环境种类第三节组织社会学的应用一、组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第三节组织社会学的应用238(二)组织与人的关系(内部环境)1、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关系2、领导与下属成员的关系3、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二)组织与人的关系(内部环境)239二、组织结构的设计与运转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正式规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传统的组织理论家比较注重组织有稳定、明确的相互关系形式,以及有清楚的职权和严格的沟通渠道的正式结构。二、组织结构的设计与运转240(一)组织结构的构成1、职位构成2、角色结构3、结构规范4、结构权威(一)组织结构的构成241(二)组织结构的功能与运转1、组织结构的功能2、组织结构的运转方式(二)组织结构的功能与运转242(三)组织设计的基本形式1、直线式职能制结构2、矩阵组织的结构形式3、事业部制组织形式(三)组织设计的基本形式243(四)组织结构应用效果与评价1、实现目标的能力2、创新能力3、灵活性与适应性4、人力资源的发挥与发展5、协调与沟通过程(四)组织结构应用效果与评价244三、组织社会学的应用范围(一)关于组织过程的研究(二)关于各类组织形式的研究三、组织社会学的应用范围245四、应用举例:中国的单位制度(一)“单位”概念与类别(二)研究状况与焦点四、应用举例:中国的单位制度246复习思考题:1、我国组织实践中如何借鉴西方的理论精髓?2、组织的外部环境如何影响其内部运行?3、怎样理解“现代社会没有完善的组织结构”这一观点?4、试分析组织形式的应用与环境条件之关系。5、单位与一般组织的区别是什么?复习思考题:247第十七章社会分层研究及其应用第一节研究社会分层的理论一、研究社会分层的总体理论(一)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二)韦伯的多元分层理论(三)功能主义分层理论第十七章社会分层研究及其应用第一节研究社会分层的理248二、研究社会分层的中距理论(一)达兰多夫关于调节阶级冲突的理论(二)专家治国论(三)平等与效率的理论(四)关于供需关系决定收入地位的理论二、研究社会分层的中距理论249一、不平等指数的测量所谓不平等指数是用最高收入者占总人口的比例加上最低收入者占总人口的比例,即用两者的百分比之和的办法来表示社会的不平等程度。第二节研究社会分层的方法一、不平等指数的测量第二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