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11课《老王》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形象,体会与老王的“不幸”与“幸”的人生样态
2、通过细节阅读抓住关键词句,探寻“我”与“老王”的善
3、感悟爱的博大,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1、把握细节,探寻“我”与“老王”的善(重点)
2、体会的人生态度,感受“我”与“老王”的情感,关心生活中的弱势群体(难点)
教学时数:2课时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预习课文,理清思路。
2、搜集和查阅的有关情况和代表作,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将焦点放在英雄、伟人甚至是明星的身上时,大家是否关注过在我们身边像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这样的社会中的普通人物呢?英雄、伟人是我们社会的脊梁,然而普通人却是我们社会的基石,其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还是平凡普通的,他们有的在平淡的生活中咀嚼幸福,有的也许遭受了这样那样的不幸,如果我们将焦点放这些平凡的人,也许我们将会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那么我们今天就随着杨绛女士的视角一起来看一看一个名叫“老王”的不幸的人,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学到些什么可贵的精神呢?
二、初读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结合老王在他的那个特殊年代的身世与处境,完成老王的身世档案。
个人身体残缺:无健康身体,田螺眼,好眼也有病
家庭无亲可依:无亲人,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
社会排斥边缘:无组织,单干户
无论是老王的生存状况,还是他的社会环境,我们发现他都成了一个被边缘的“苦”人。
2、通过这些信息,你认为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试着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
预设:不幸、贫苦、善良
(1)老王为何不幸?
老王没什么亲人,有一个哥哥死了,侄儿也没出息。而且老王的眼睛也不好,一只是瞎的,一只到晚上也看不清。
家庭情况,他无依无靠。身体情况,眼睛不好有眼疾。生活情况,条件不好,生活贫困。
(2)老王“苦”在哪里?
老王一辈子很苦。(职业)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家庭)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居住)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身体)眼睛又不好,他的一生凄凉艰难。
(3)这样一个“不幸”的人,他的性格又是怎样的呢?(善良、老实)
老王的善良有许多表现,“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老实厚道);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重感情,讲仁义)。老王的善良更表现在,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知恩必报)。
半费送冰、免费送人、病中送物,一个“送”字突出了老王的善良。
3、面对老王的遭遇,“我们”是如何表现的?
(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2)女儿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
(3)关心老王生活,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4)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想要给钱。
以“善良”关照“善良”,回应出“我们一家”也是善良的。
4、仔细阅读课文,看一看语言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本文延续了杨绛先生写作散文的一贯风格,温婉简淡,气度从容却又意味深刻,以短句子为主,语言平实,像是拉家常,又像是讲故事,娓娓道来。(他蹬,我坐、老王只有一只眼,······,瞎的。)
5、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和处于社会低层的老王竟有一段感人的友谊,体现了怎样的观念和精神呢?
一、平等的人生观念。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作为幸运者的我们具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有平等意识,才会有平等对话,才会感觉人家上门来“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是很抱歉的。
二、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我们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每一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一家对老王是怀有人道主义精神的。知道老王有夜盲症,就送了大瓶鱼肝油;总是照顾老王生意,坐他的车,让他挣点钱;老王收钱常常客气,他们总是照原价付;三轮车被取缔,关心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总的来说,一家人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关心人,爱护人。
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样子非常怕人,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几年了,每每想起来还感觉有愧于这个不幸者,总觉得在他生前,对他关爱不够。所有这些,都是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的人生观的体现。
三、合作探究:
1、你周围有老王这样不幸的人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
自力更生的残疾人,关爱弱者,给予尊敬与关怀。
2、学习了本文,你受到哪些启示?
社会需要爱,社会呼唤爱,我们的目光要能够从高处降下来,关心周围的人,特别是那些有不幸的遭遇的人,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浇灌世界。
小结:我们生活在幸福中的时候,当思来之不易,同时也要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遇到不幸时,我们更要相信自己不是孤独无依的。
四、拓展延伸:
课后仔细观察身边的苦者、弱者,以最简洁又最感人的语言描写出他们的生存状况。
关爱身边的每一个弱者,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都会有穷苦人、弱者,他们需要社会更多的同情关爱。
第二课时
一、课前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了文章,知道了文章记叙的是两个善良的人之间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本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两个”善良人之间存在着怎么的情感?
二、合作探究:
1、课文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写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
课文开头四段先写老王的职业生活缺陷、居住条件等情况。下面三段则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两个片断写他为人好,一个片断写“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险。最后一个片断,是老王离世前一天的事情,最能见出老王心地善良。
通过回忆老王窘迫的生活状况以及“我们”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老王与“我们”一家珍贵的友情,凸现了孤苦寒微的老王纯朴、仁义、善良的品性,表达了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慨叹。
2、阅读课文,仔细品味语言,并思考在生命最后的时刻老王为什么将香油和鸡蛋送给“我”?
(1)“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直僵僵”一词在文中出现了三次,写出了老王体已经非常虚弱
“镶嵌”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王没有活力,连站都站不稳,身体已极端衰弱,表达了对老王的同情。
(2)“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是比喻句吗?
不是所有有“像”的句子都是比喻句,要注意区分比喻和夸张。这句话就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写出了老王的病入膏肓。
(3)“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滞笨”一词表现出老王生命已经垂危,简单的动作都已经做得十分艰难。
(4)“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反过来再看“啊呀”一词,可以想象再次看到老王时内心的惊讶,更加凸显出老王病之严重。
(5)就是这样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却将自己最为珍贵的物品送给了“我们”,为何?
计划经济时期,物资匮乏,人们购买生活用品需要凭票购买,香油与鸡蛋更是稀缺物品,(一瓶香油,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鸡蛋),可见老王所送之物,不仅贵重,更是饱含深情。老王为什么不将其卖了给自己一个风光的葬礼?老王为什么不送给其他人,却要送给“我”?“我”与老王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结合课文及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内容讨论。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我”与老王不仅仅是坐车的关系,“我”关切的老王,给予老王的不仅仅是物质的支持,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慰藉;老王同样也帮助这“我们”,落难之时,“我们”与老王是互施援手的,老王经常来家里帮忙,让彼此孤苦的生活得到一丝温情;所以,“我们”尊重、关心、帮助老王,老王同样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我们”,孤苦的老王在最后时刻送出自己最珍贵的东西给“我们”,不仅仅是感谢,更是对世间温情的怀念。
3、如何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1)杨绛先生一家在与老王交往期间,她真的是一个幸运者吗?请同学们结合文中解释及写作背景思考。
“文化大革命”、“干校”
文革时期钱钟书、杨绛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是牛鬼蛇神,他们被发配到五七干校接受劳动锻炼,被批斗,剃光头,扫厕所等。国际友人惊呼:让沈从文、杨绛去扫厕所,简直是暴殓天物。1972年3月,钱钟书夫妇从干校释放回家,却遭到了住在他们家的“革命男女”的毒打、迫害,被迫出走,杨绛一家人受尽了屈辱和蹂躏。这样看来杨绛先生一家的不幸比老王的不幸更加深重。
(2)为什么杨绛先生认为自己又是一个“幸运”的人呢?
老王:“有个哥哥,死了”、“眼睛,瞎的”还是一个“老光棍”,住的也是破败的小屋
所以,的幸运是相对于老王的不幸来说的:老王靠三轮为生,而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创作;老王无依靠,而有丈夫和女儿;老王居破屋,而不论屋多破,因为有亲人,那就是一个温馨的家。这仅有的满足感让感到了幸福,这就是杨绛先生淡定和从容的人生态度啊!
(3)为什么“愧怍”?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自己总是一个给予者,没有平等的看待老王的心情,对于老王最后的礼物却以为是要“买”,没有看到老王对自己的同等温情,让老王总是觉得亏欠了,为自己的自恃清高、不解人意而“愧怍”,未能真正感受到老王的善良而“愧怍”。
三、梳理探究:
1、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但是经过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是怎样组织的
对琐碎材料的组织以成有机整体,是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的。
开头四段按逻辑顺序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职业、生理缺陷、居住条件),正因谋生的困难,收入少,所以生活清贫。下面三段是按时间顺序,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
除段落安排有序之外,还设置了贯穿全文的线索。即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坐老王的三轮,一路说说闲话,平易近人,老王也肯把身世相告。写老王眼疾,送他鱼肝油,可见一家人对老王很照顾。老王对钱家也好,在服务费上双方总是非常客气。三轮改平板三轮,没法坐了,还是很关心老王,对老王有好处,所以老王总觉得欠了一笔人情,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也要表示感谢。以彼此交往为线索,全文一脉相承,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谈一谈你对本文的有哪些认识?概括内容主旨。
这篇散文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又心地善良的人物形象,表达力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给予的关心、同情和尊重,同时也含蓄的提出来“关怀不幸者”这一社会问题。
四、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谈谈对杨绛的了解、主要作品或代表作、语言风格。
杨绛出生于1911年,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散文代表作《干校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厦门工学院《有限元法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汝州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原理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药科大学《矩阵论5》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濮阳科技职业学院《世界文化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交互设计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财经大学《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建筑与城市影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民舞-中国民族民间舞》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国际贸易实务讲义出口合同的履行
- 建筑民工劳务合同
- 标准 12千伏气体绝缘环网柜技术符合性评估实施细则
-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说课稿
- 2023年3月PETS2真题卷及答案
- GB/T 30220-2013游乐设施安全使用管理
- GB/T 28461-2012碳纤维预浸料
- 遇见友谊-如何学会与朋友相处主题班会课件
- 中外文化交流史课件
- 深圳医保知识参考题库(有答案)
- 手术室区域划分
- 《高等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薪酬管理第6版第3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