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诗仙”李白的生平:

1、读书时期

[25岁以前]

通读百家

习剑任侠求仙访道

思想复杂

2、第一次漫游[25──42]辞亲远游

酒隐安陆

十年活动

名动京师

3、长安三年

[42──45]

应诏入京

供奉翰林

得罪权贵

自请放还

4、第二次漫游[45──55]客居梁园

喜逢高杜

漫游寻仙

忧心国事

5、战乱时期

[55──62]

避居庐山

流放夜郎奉节遇赦

病卒当涂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后随家人一起迁居于绵州彰明青莲乡。他青年时期出蜀漫游,天宝元年奉诏入长安,供奉翰林,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觉得“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体面地赶出了京城长安。此后漫游于梁宋、齐鲁、吴越等地。宝应元年卒于当涂。李白生当盛世,渴望建功立业,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人生理想。他的性格豪放不羁,希望有朝一日风云际合,“平交王侯”而“立抵卿相”,建不世之功而后退隐江湖。他的诗歌关注时局安危,抨击黑暗现实,同情民间疾苦,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他漫游各地,歌颂祖国壮丽山川;他有浓厚的道家思想,诗中常表现出饮酒求仙及时行乐的心态。他的诗想象奇特、风格豪放飘逸,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里埋葬着李白(当涂李白墓),埋葬着中国的诗魂,这颗永不降低身份,永不安于现状,永不停止追求的巨星,在安徽当涂这里陨落了。而据传说,他是从采石矶这里的捉月台为捉到月亮跳入长江而死的。我们宁愿相信这美丽的传说。他乘着酒兴,要把发光的生命交于浩阔的长江,站在这捉月台上,以诗人的天真和狂放,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一次追求。于是他化成了皎皎的明月,滚滚的波涛,永远在中华大地上照耀着,奔流着。

李白的思想和性格:

思想:李白的思想是杂家(儒家、道家、纵横家),以道家为主。

性格:热爱自由,向往自然,傲岸不羁。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觉得“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体面地赶出了京城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留赠给友人。文章背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如对其妻所说:“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临行作本诗。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瀛著huǎng怳悸luán鸾zhuójī栗屐jìyínglì正音:姥澹訇殷mǔdànhōngyǐn剡shàn渌lùmíng暝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天姥:所梦内容。(山名)吟:古诗体式。

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1.题解:《梦游天姥吟留别》

写作背景:此诗作于李白在长安三年翰林生涯结束以后。天宝三载,李白遭遇“赐金放还”,他只好南下漫游,继续寻求进身之机。他曾与高适、杜甫等东游梁宋、齐鲁。后南下剡中,开始吴越之游。此诗应为诗人南游前留别东鲁诸公所作。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之人听到过仙人天姥之歌唱而得名。其与天台山相对,二山峰峦峭拔,令人仰望如在天表之上,苍茫一片如入仙境。2.阅读全诗,请找出诗中哪里写了梦境?并找出诗歌中关键性的过渡性语句。“我欲因之梦吴越”。

由现实转入梦境“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

由梦境转入现实揭示全诗主题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梦境回到现实的过渡句:揭示全诗主题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欲因之梦吴越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信:语:或:确实谈到、说起有时瀛洲天姥山虚实陪衬3.读梦前现实段,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梦游天姥山呢?原因一:天姥山可与仙山媲美,极富“神”彩,却又可求。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赤城:山名,在现在浙江天台北,因为山上赤石罗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叫赤城。拔: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东南:夸张、对比,想象奇特原因二:连五岳、赤城、天台山都难比,高大巍峨,惹人向往。超出、超过名词作状语,向东南一、梦游之由:越人语:天姥山可与仙山媲美,极富“神”彩,却又可求。诗人夸张想象:

连五岳、赤城、天台山都难比,高大雄伟,惹人向往。起——心驰神往

记叙4.阅读全诗,思考作者写作本文除了想于南游前留别东鲁诸公外,还想传达什么情志?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东:对人生失意的感慨——往事如梦像仙人一般,徜徉于山水之间——获得抚慰不为名利所困清心高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名词作状语,向东三、梦游之吟:感慨人生失意,往事如梦;徜徉山水,不为名利所困,清心高雅;不满现实,直显蔑视权贵的傲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郁闷之气,不满现实,直显蔑视权贵的傲骨,唱出了封建社会多少怀才不遇之士的愤激之心。叹——惆怅感怀议论抒情一、梦游之由(起——心驰神往

记叙)二、梦游之景三、梦游之吟(叹——惆怅感怀

议论抒情)《梦游天姥吟留别》:借“梦游天姥”抒发感慨,向东鲁朋友及自己过去的人生告别。以诗明志,借以排谴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因:依据之:越人语天姥梦:点明“梦游”“飞”:自由自在(崇尚自由)浪漫主义色彩

“照”、“送”:拟人,人有意,湖水、明月有情,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向往自然)梦游之途——由现实进入梦境崇尚自由,向往自然,浪漫主义5.阅读梦游之境,思考“我”是怎样到达目的地的?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青云梯:高海日:绚丽多彩光华四射天鸡:临近仙境绚丽多彩(想象奇特、浪漫主义)山中之景一:清幽怡人、绚丽多彩想象奇特,化用典故,视听相兼,时空转换,景致变幻向往自然,浪漫主义

O(∩_∩)O谢公:谢灵运(山水诗开山之鼻祖)

谢公屐:《南史·谢灵运》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用典)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渌水:清幽

猿啼:凄清清幽怡人(向往自然)6.在梦游之境中,描绘了多少幅图景?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峰回路转旦暮变化飞快栗:使……颤栗,形容词作使动词。惊:使……震惊,形容词作使动词。熊咆龙吟、山鸣水啸慑人魂魄青青:黑沉沉的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阴翳暗沉山中之景二:峰回路转、慑人魂魄、阴翳暗沉楚辞句式,使节奏变化,增添浪漫主义色彩。

二、梦游之景梦游之途——由现实进入梦境崇尚自由,向往自然,浪漫主义山中之景一:清幽怡人、绚丽多彩想象奇特,视听相兼,时空转换,景致变幻向往自然,浪漫主义山中之景二:峰回路转、慑人魂魄、阴翳暗沉楚辞句式,使节奏变化,增添浪漫主义色彩。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四字短句:

节奏鲜明、铿锵有力惊天动地、雄伟气势。烘托:由低沉到高昂,为下文渲染了神奇的背景。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光辉灿烂,壮丽非凡洞天福地,盛况空前梦境的最高潮:一派祥和

诗人的幻想如神仙遨游,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任意奔驰。(热爱自由)(浪漫主义)山中之景三:惊天动地;洞天福地;一派祥和。(热爱自由)(幻想天马行空——浪漫主义)心惊梦醒,好梦不常。急转直下

由幻想转到现实情绪沉静,波澜起伏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梦游之境观——迷离恍惚描写一、梦游之由(起——心驰神往

记叙)二、梦游之景(观——迷离恍惚

描写)三、梦游之吟(叹——惆怅感怀

议论抒情)《梦游天姥吟留别》:借“梦游天姥”抒发感慨,向东鲁朋友及自己过去的人生告别。以诗明志,借以排谴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本诗艺术特色:

(1)此诗奇谲而变幻莫测,运用夸张和神话,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历来被当作李白代表作之一。诗人抛开现实时空的牵制,任意驰骋想象。

(2)诗的语言格调奔放,以七言为主,间用四、五、六、九言,句法错落有致,用韵变化多端,这正是李白狂放的个性和豪放飘逸诗风的完美结合,不愧是千古名篇。

李白诗作特点——浪漫主义色彩特征

1、不重视如实地描绘现实,侧重于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2、侧重于描写大自然的奇景和以幻想出现的人物,带有浓厚的虚构和幻想色彩。

3、偏重于抒发强烈的主观情感。

1、丰富奇特的想象

广泛采用夸张、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又借助幻想或神仙传说构成浪漫主义雄奇的艺术境界。

夸张、比喻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幻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下来”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浓厚的主观色彩

李白诗歌个性鲜明,感情强烈,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非凡的艺术形象

他的每一首诗作都能让人感觉到诗人的形象在其中,“我”字的频频出现,处处留下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某些诗抒发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3、豪放飘逸的风格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太白诗醇》卷五:“是闻安陪仲麻吕覆没讹传时之诗也。而诗词惨然之情,溢于楮表。”中日两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交往,到唐代形成了文化交流的高潮。史书记载,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不下十三次,每次都随带遣唐学生(留学生)多人来中国学习。晁衡是开元五年随第九次遣唐使来中国的日本学生。他长期留居中国,结交了李白、王维等许多朋友。李白此诗虽因误传噩耗而作,但情感真实而深挚。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首诗表达的主题从哪里看出来的?表现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别的真挚友情。(从题目“哭”和诗的内容,特别是诗的后两句可看出。)“明月不归沉碧海”与晁衡有什么关系?“明月”这形象有什么样的含义?“明月不归沉碧海”是写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皓月沉沦于湛蓝大海,好比晁衡之溺水遇难。象征晁衡人品的高洁。“白云愁色满苍梧”这句,白云会愁吗?这样写有什么效果?白云愁实际上作者愁,拟人将诗人悲痛于晁衡的死写得厚重。哭晁卿衡李白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直接点明人和事。

联想:飘泊远航,归途凶险。

暗喻:人品高洁的晁衡遇难

拟人:愁云笼罩,心情沉痛

寓情于景表现诗人失去好友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