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课件_第1页
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课件_第2页
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课件_第3页
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课件_第4页
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1优选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优选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2第一节中枢神经

两侧半球功能不完全对称,分优势半球和非优势半球。优势半球语言、逻辑思维、分析、计算等,多位于左侧半球。非优势半球音乐、美术、几何等,多位于右侧半球。第一节中枢神经两侧半球功能3胼胝体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穹隆前连合苍白球穹隆连合胼胝体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穹隆前连合苍白球穹隆连合4大脑

1、大脑半球的分叶3条沟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6个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边缘叶大脑3条沟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6个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边缘叶52、半球的上外侧面中央前回缘上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角回额上回额下回外侧沟中央沟中央后回2、半球的上外侧面中央前回缘上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角回额63、半球的内侧面中央旁小叶舌回楔叶海马沟海马旁回钩胼胝体嘴扣带沟胼胝体干胼胝体膝齿状回海马距状沟胼胝体压部侧副沟枕颞沟3、半球的内侧面中央旁小叶舌回楔叶海马沟海马旁回钩胼胝体74、半球的底面嗅球嗅束嗅三角钩海马沟海马旁回前穿质后穿质侧副沟枕颞沟嗅脑枕颞沟海马沟4、半球的底面嗅球嗅束嗅三角钩海马沟海马旁回前穿质后穿质侧副8脊髓在C1水平与延髓相连,L1下缘形成脊髓圆锥。脊髓休克(spinalshock)优选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各节段位置较相应脊椎高,可由影像学脊椎节段推断脊髓病变水平(下图)。脊髓发出31对脊神经:颈(C)神经8对,胸(T)神经12,腰(L)神经5,骶(S)神经5,尾神经1。脊髓前角参与躯干四肢的运动支配中脑:Ⅲ、Ⅳ(动眼、滑车神经)书写中枢(左侧)失写腰膨大:L1~S2节段一般持续2~6周逐渐转为中枢性瘫,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C8、T1侧角:发出交感纤维,支配同侧瞳孔扩大肌、睑板肌、眼眶肌;1)额极病变精神障碍为主,5)额下回杏仁体:位于侧脑室下角前端的上方脊髓各节段位置较相应脊椎高,可由影像学脊椎节段推断脊髓病变水平(下图)。颈膨大:C5~T2节段之间的呈开口向外的“V”字形腰髓对应T10~T12大脑损害定位诊断额叶额叶与精神、语言和随意运动功能有关。主要功能区1、皮质运动区2、运动前区3、皮质侧视中枢4、书写中枢5、运动性言语中枢6、额叶前部中央前回额中回后部Broca区脊髓在C1水平与延髓相连,L1下缘形成脊髓圆锥。大脑损害定9皮质运动区—中央前回

①倒置的人形,但头部是正的②交叉管理损伤:对侧肢体相应部位瘫痪皮质运动区—中央前回①倒置的人形,但头部是正的损伤:10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投射特点交叉(对侧支配)倒置(但头不倒置)投射范围大小与运动精细度感觉灵敏度成正比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投射特点交叉(对侧支配)倒置(但头不11大脑损害定位额叶1、外侧面脑梗死、肿瘤、外伤多见。1)额极病变精神障碍为主,智能障碍、社会能力减退、行为障碍2)中央前回病变对侧肢体抽搐、单瘫3)额上回对侧上肢强握和摸索反射4)额中回书写中枢(左侧)失写5)额下回Broca区(左侧)运动性失语大脑损害定位额叶1、外侧面脑梗死、肿瘤、外伤12大脑损害定位额叶2、内侧面旁中央小叶下肢瘫、尿便障碍3、额叶底部:挫裂伤和肿瘤多见饮食过量、尿多、高热、出汗等FosterKennedy综合征同侧嗅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额叶底部肿瘤大脑损害定位额叶2、内侧面13大脑损害的定位顶叶顶叶中央后回,为大脑皮质感觉区(深浅感觉中枢)。1、皮质感觉区2、运用中枢3、阅读中枢角回缘上回中央后回大脑损害的定位顶叶顶叶角回缘上回中央后回14大脑损害的定位顶叶1、感觉障碍破坏病灶对侧肢体复合性感觉障碍,如实体觉、位置觉、两点辨别觉等异常。

刺激病灶对侧肢体的部分性感觉性癫痫

大脑损害的定位顶叶15边缘叶由半球内侧面位于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弧形结构构成。大脑脚综合征(Weber综合征)3、古茨曼综合征(Gerstmann)脊髓各节段位置较相应脊椎高,可由影像学脊椎节段推断脊髓病变水平(下图)。锥体、锥体交叉、橄榄体006)、尿渗透压低于290mmol/L,尿中不含糖。的白质纤维板,损伤平面以下弛缓性瘫痪腰髓对应T10~T12脊髓损害(不完全性损伤)脊柱节段=脊髓节段n脊髓发出31对脊神经:颈(C)神经8对,胸(T)神经12,腰(L)神经5,骶(S)神经5,尾神经1。之间的呈开口向外的“V”字形脊髓在C1水平与延髓相连,L1下缘形成脊髓圆锥。脊髓在C1水平与延髓相连,L1下缘形成脊髓圆锥。Broca区(左侧)运动性失语支配血管、内脏腺体功能。丘脑是各种感觉传导的皮质下中枢和中继站疑核、舌咽、迷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大脑损害的定位顶叶3、古茨曼综合征(Gerstmann)

主侧角回损害——

失写、失读、失计算、及左右分辨不能4、失用症主侧缘上回为运用中枢边缘叶由半球内侧面位于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弧形结构构16大脑损害定位颞叶功能分区感觉性失语(Wernicke区)颞上回后部听觉中枢嗅觉中枢钩回

感觉性语言中枢大脑损害定位颞叶功能分区感觉性语言中枢17大脑损害定位颞叶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受损感觉性失语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命名性失语颞叶钩回幻嗅海马结构——癫痫、错觉、幻觉、自动症、似曾相似感、精神异常广泛受损——情绪精神障碍、人格异常、淡漠象限盲对侧同上1/4象限盲(颞叶深部视辐射及视束受损)大脑损害定位颞叶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受损感觉性失语18大脑损害定位枕叶枕叶视觉中枢1、单侧视中枢偏盲,中心视力正常(黄斑回避)2、双侧视中枢皮层盲全盲、视物不见,瞳孔正常(对光放射存在)。视觉失认看之不认,触之可辨认视物变形大脑损害定位枕叶枕叶视觉中枢19大脑损害的定位岛叶岛叶与内脏感觉和运动有关该处损害致内脏运动和感觉障碍。大脑损害的定位岛叶岛叶与内脏感觉和运动有关20大脑损害的定位边缘叶边缘叶由半球内侧面位于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弧形结构构成。组成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结构、岛叶前部、颞极等。

边缘系统边缘叶+皮质下结构(杏仁体、下丘脑、丘脑前核、中脑被盖等)该处损害致情绪及记忆障碍、行为异常、幻觉大脑损害的定位边缘叶边缘叶由半球内侧面位于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21前肢:丘脑前辐射、额桥束膝:皮质核束后肢皮质脊髓束颞桥束

丘脑皮质束视辐射听辐射④损伤表现:对侧半身瘫痪对侧半身感觉障碍

双眼对侧视野同向偏盲丘脑前辐射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视辐射听辐射颞桥束皮质红核束丘脑中央辐射额桥束大脑损害定位--内囊前肢:丘脑前辐射、额桥束膝:皮质核束后肢皮质脊髓束颞桥束丘22大脑髓质连合纤维【胼胝体】点对点联系左右大脑新皮质的连合纤维。.前连合,海马连合投射纤维【内囊】穹隆是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和丘脑之间的呈开口向外的“V”字形的白质纤维板,属投射纤维。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内囊后肢大脑髓质连合纤维【胼胝体】点对点联系前连合,海马连合投射23尾状核苍白球壳旧纹状体屏状核:位于岛叶皮质与壳之间杏仁体:位于侧脑室下角前端的上方大脑损害定位--基底神经节

黑质、红核、丘脑底核和网状结构也参与基底节系统的组成豆状核纹状体新纹状体尾状核苍白球壳旧纹状体屏状核:位于岛叶皮质与壳之间大脑损害定24基底神经核组成屏状核尾状核杏仁核豆状核头体尾壳苍白球基底神经核组成屏状核尾状核杏仁核豆状核头体尾壳苍白球25壳putamen屏状核claustrum背侧丘脑脑的冠状切面苍白球globuspallidus尾状核caudaten.豆状核lentiformn.壳屏状核背侧丘脑脑的冠状切面苍白球尾状核豆状核26大脑损害定位—基底节基底节病变的基本表现运动障碍和肌张力改变

增高降低运动减少运动增多肌张力运动异常大脑损害定位—基底节基底节病变的基本表现增高降低运动减少27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间脑位于两侧半球之间,脑干和半球连接的中继站。组成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间脑位于两侧半球之间,脑干和半球连接的中继28损伤平面以下弛缓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弛缓性瘫痪腰髓对应T10~T12支配血管、内脏腺体功能。脊髓损害(横贯性损伤)脊髓各节段位置较相应脊椎高,可由影像学脊椎节段推断脊髓病变水平(下图)。主侧缘上回为运用中枢包括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globuspallidus双眼对侧视野同向偏盲优选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3、古茨曼综合征(Gerstmann)一般持续2~6周逐渐转为中枢性瘫,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1、大脑半球的分叶双眼对侧视野同向偏盲括约肌功能、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颈膨大&腰膨大分别发出支配上肢与下肢神经根Broca区(左侧)运动性失语圆锥尖端伸出终丝,终止于第1尾椎骨膜智能障碍、社会能力减退、行为障碍灰质为神经细胞核团&部分胶质细胞在脊髓中央呈蝴蝶形或“H”形,中心为中央管。大脑损害的定位—丘脑丘脑是各种感觉传导的皮质下中枢和中继站病损产生对侧感觉缺失或刺激症状,对侧不自主运动,伴情感障碍及语言障碍。损伤平面以下弛缓性瘫痪大脑损害的定位—丘脑丘脑是各种感觉传导29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下丘脑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皮质下中枢,对体温、摄食、水盐平衡和内分泌活动进行调节。中枢性尿崩症视上核、室旁核及其纤维素损害所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表现为多饮烦渴、多尿、尿比重低(低于1.006)、尿渗透压低于290mmol/L,尿中不含糖。体温调节障碍、摄食异常、睡眠觉醒障碍,生殖性功能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大脑损害的定位诊断下丘脑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皮质下中枢30脑的区分端脑间脑中脑延髓小脑脑干脑桥包括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一、脑干(一)位置:

位于颅后窝的斜坡上,平枕骨大孔处与脊髓相续,上接间脑。延髓和脑桥的背面与小脑相连,它们之间的腔室为第四脑室,该室上通中脑水管,向下与延髓及脊髓的中央管相续。31脑的区分端脑间脑中脑延髓小脑脑干脑桥包括延髓、脑桥、中脑三部(二)脑干外形1、延髓的外形锥体锥体交叉脑桥基底部基底沟小脑中脚视束大脑脚脚间窝腹侧面:锥体、锥体交叉、橄榄体第12对脑神经根(舌下神经)、自上而下依次排列有舌咽神经(IX)、迷走神经(X)和副神经(XI)出脑的根丝。(二)脑干外形1、延髓的外形锥体锥体交叉脑桥基底部基底沟小脑322、脑桥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腹侧面:下借延髓脑桥沟与延髓分界,上以菱脑峡与中脑分界。三叉神经根(V)从中线向外侧,附着有展神经(VI)、面神经(VII)和前庭蜗神经(VIII)根。2、脑桥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舌下神33脑干损害的定位诊断脑干内部结构有神经核、上下行传导束和网状结构。脑干神经核传导束感觉、运动传导网状结构维持觉醒中脑:Ⅲ、Ⅳ(动眼、滑车神经)脑桥:Ⅴ、Ⅵ、Ⅶ、Ⅷ延髓:Ⅸ、Ⅹ、Ⅺ、Ⅻ脑干损害的定位诊断脑干内部结构有神经核、上下行传导束和网状结34脑干损害的定位诊断脑干病损导致交叉性瘫痪病灶侧脑神经瘫痪和对侧肢体中枢性瘫及感觉障碍。脑干中脑:Weber综合征、Benedikt综合征脑桥:Millard-Gubler、Lock-in综合征延髓:Wallenberg综合征脑干损害的定位诊断脑干病损导致交叉性瘫痪病灶侧脑神经瘫痪和对35脑干损害的定位诊断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前庭神经核眩晕、呕吐、眼震疑核、舌咽、迷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脊髓小脑束共济失调交感纤维下行Horner综合征脊髓丘脑侧束交叉性感觉障碍大脑脚综合征(Weber综合征)损害累及动眼神经和锥体束—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脑干损害的定位诊断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36小脑损害的定位诊断小脑结构两侧半球和蚓部功能维持躯干平衡、控制姿势、调节肌张力和随意运动。(同侧协调作用)小脑半球为四肢代表蚓部为躯干代表受损表现为共济失调小脑损害的定位诊断小脑37脊髓损害的定位诊断1、外部结构脊髓在C1水平与延髓相连,L1下缘形成脊髓圆锥。脊髓发出31对脊神经:颈(C)神经8对,胸(T)神经12,腰(L)神经5,骶(S)神经5,尾神经1。脊髓各节段位置较相应脊椎高,可由影像学脊椎节段推断脊髓病变水平(下图)。脊髓损害的定位诊断1、外部结构38

脊髓与脊柱的对应关系脊柱节段=脊髓节段nC1~4,n=0或1(上颈髓)C5~8,n=1(下颈髓)T1~8,n=2(上中胸髓)

T9~12,n=3(下胸髓)

腰髓对应T10~T12

骶髓&尾髓对应T12,L1脊髓与脊柱的对应关系39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病理征不能引出。脊髓在C1水平与延髓相连,L1下缘形成脊髓圆锥。脑干内部结构有神经核、上下行传导束和网状结构。中脑:Ⅲ、Ⅳ(动眼、滑车神经)第一节中枢神经基底节病变的基本表现是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和丘脑脊柱节段=脊髓节段n侧角损害C8~T1侧角病变产生Horner征(眼裂缩小、眼球内陷、瞳孔缩小或同侧面部干燥)优选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间脑位于两侧半球之间,脑干和半球连接的中继站。横贯性损伤急性期出现3、古茨曼综合征(Gerstmann)脊髓与脊柱的对应关系体温调节障碍、摄食异常、睡眠觉醒障碍,生殖性功能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颈膨大&腰膨大分别发出支配上肢与下肢神经根脊髓小脑束共济失调脊髓外部结构颈膨大&腰膨大分别发出支配上肢与下肢神经根颈膨大:C5~T2节段腰膨大:L1~S2节段腰膨大以下逐渐细削,为脊髓圆锥(S3~5&尾节)圆锥尖端伸出终丝,终止于第1尾椎骨膜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病理征不能引出。脊髓外部结构40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课件41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课件422、内部结构灰质脊髓前角脊髓后角脊髓侧角灰质前联合灰质后联合白质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束薄束、楔束2、内部结构灰质白质43内部结构灰质为神经细胞核团&部分胶质细胞在脊髓中央呈蝴蝶形或“H”形,中心为中央管。白质为上下行传导束&大量胶质细胞,包绕在灰质的外周。内部结构灰质为神经细胞核团&部分胶质细胞在脊髓中央呈蝴蝶形或44内部结构内部结构45灰质结构脊髓前角参与躯干四肢的运动支配脊髓后角参与感觉信息中转脊髓侧角C8~L2侧角:脊髓交感神经中枢;支配血管、内脏腺体功能。C8、T1侧角:发出交感纤维,支配同侧瞳孔扩大肌、睑板肌、眼眶肌;支配同侧面部血管、汗腺。S2~4侧角:脊髓副交感中枢,发出纤维支配膀胱、直肠、性腺。灰质结构脊髓前角参与躯干四肢的运动支配46白质结构上行纤维束(感觉传导束)将躯干、四肢的痛温觉、精细触觉和深感觉传至大脑皮质感觉中枢。1、薄束、楔束传递肌肉关节的深感觉至延髓的薄束核、楔束核2、脊髓小脑束深感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