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考试内科护理学六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课课件_第1页
护士考试内科护理学六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课课件_第2页
护士考试内科护理学六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课课件_第3页
护士考试内科护理学六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课课件_第4页
护士考试内科护理学六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第六章第二节贫血▲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第二节贫血▲缺铁性贫血概述

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RC)和(或)红细胞比容(HCT)低于正常最低值的一种病理状态。其中以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最为重要。概述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浓成年男性:Hb<120g/L,RBC<4.5×1012/L,HCT<0.42;成年女性:Hb<110g/L、RBC<4.0×1012/L,HCT<0.37;妊娠女性:Hb<100g/L、RBC<3.5×1012/L,HCT<0.30国内诊断贫血的标准为:国内诊断贫血的标准为:1.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造血干细胞异常:再障、白血病▲造血微环境受损:淋巴瘤、骨纤维化▲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2.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各种溶血3.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大血管破坏等▲慢性失血:月经过多、痔疮出血等

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1.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按血红蛋白浓度分类贫血程度血红蛋白浓度临床表现轻度>90g/L症状轻微中度60~90g/L活动后气促、心悸重度30~59g/L休息时仍气促、心悸极重度<30g/L常并发贫血性心脏病按血红蛋白浓度分类贫血程度血红蛋白浓度临床表现轻度>90按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分类MCV(fl)MCHC(%)MCH(pg)临床类型大细胞性贫血>10032~35>32巨幼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贫血80~10032~3526~32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0<32<26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按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分类MCV(fl)MCHCMCH(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类分类临床类型骨髓增生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性贫血除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外的贫血。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类分类临床类型骨髓增生不良性贫血再一.临床表现一.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皮肤粘膜苍白、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反甲、末梢神经炎活动耐力下降等。2.实验检查:不同贫血外周血象、骨髓象、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三个平均指数有不同改变。1.一般表现:皮肤粘膜苍白、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反甲、末梢神二、治疗护理★★1.治疗▲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对症和支持治疗。▲输血2.护理▲休息与活动。▲合理饮食。▲输血或成分输血的护理▲进行健康指导1.治疗请思考: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有哪些?该如何护理?什么是贫血?国内诊断贫血的标准?贫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请思考: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评估病人评估病人病人,女,36岁。痔疮多年。因头晕、乏力多年。检查:T36℃,P80次/分,R18次/分,Bp100/70mmHg,皮肤、粘膜苍白,发毛稀疏无光。指端苍白,指甲脆裂呈匙状。实验室检查:Hb50g/L,RBC2.5×1012/L,WBC9.8×109/L,BPC130×109/L,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血清铁6.5μmol/L,骨髓检查:红系增生活跃,骨髓铁染色阴性。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病例导入见案例视频19病人,女,36岁。痔疮多年。因头晕、乏力多年。检查:T36℃

病例导入结合上述病例请思考该病人:1、为什么诊断该病人是缺铁性贫血?2、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是不是缺铁性贫血的特征?3、发病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疗、护理?病例导入结合上述病例请思考该病人:概述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思考:什么是贮存铁?为什么会缺乏?概述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使血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铁在体内存在形式▲组织中的铁主要是以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酶的形式存在。▲贮存铁主要是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在肝、脾、骨髓、肠黏膜中。2.铁的来源▲生理情况:来源于衰老的红细胞,海带、紫菜、木耳、香菇、肝、肉、血、豆类等。脂肪、乳类、谷物含铁较低。▲非生理情况:铁可来源于药物和输血。3.铁的吸收▲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及小肠上部吸收。▲胃酸、VitC促进铁吸收。▲茶(含鞣酸)、奶(含磷)、咖啡影响铁的吸收。

4.铁的排泄▲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排泄保持平衡状态。▲铁主要是随肠粘膜细胞、皮肤细胞、尿道细胞脱落而丢失。妇女还通过月经、妊娠和哺乳而丧失铁。5.铁的转运▲血清铁将铁输送至各组织。1.铁在体内存在形式2.铁的来源3.铁的吸收4.铁的排泄1.铁丢失过多:慢性失血是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病因。痔出血,月经过多等。2.铁需要量增加,但摄入不足:是妇女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3.铁的吸收不良:胃、十二指肠切除术,萎缩性胃炎。病因1.铁丢失过多:慢性失血是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病因二.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1.引起缺铁原发病的表现2.贫血共有的表现3.缺铁性贫血的特殊表现▲组织缺铁表现:如舌炎、毛发干枯、指甲条纹隆起,严重呈“匙状甲”。▲精神行为表现:如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等。1.引起缺铁原发病的表现1.血象: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体积小,中央淡染区扩大,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特别是晚幼红细胞增生活跃,细胞体积偏小。骨髓铁染色阴性。3.铁代谢检查:血清铁、血清铁蛋白降低。血清铁蛋白是反映贮存铁的敏感指标,可用于早期诊断,。(一)检查1.血象: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体积小,中央淡染区扩大,为小细三、检查及诊断护士考试内科护理学六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课课件缺铁性贫血的红细胞形态正常红细胞的形态缺铁性贫血的正常红细胞的形态(二)诊断1.病史:有寄生虫、慢性失血、机体需铁量增加等病史。2.临床表现:缺铁性贫血症状体征。3.实验室检查结果: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减少,红细胞为小细胞低色素性,骨髓细胞外铁明显减少。(二)诊断1.病史:有寄生虫、慢性失血、机体需铁量增加等病史制定计划制定计划四、治疗要点★★(一)病因治疗

是根治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包括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消化道疾病治疗、肿瘤治疗、痔疮治疗等。(一)病因治疗(二)补充铁剂1.提供含铁丰富的食物:见饮食护理。2.口服铁剂:是首选方法。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常用口服铁剂有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维铁控释片、富马酸亚铁等。网织红细胞上升为铁剂治疗有效指标。3.肌肉注射铁剂:用于不能耐受口服铁剂、急于纠正贫血等。注射铁剂前应计算补充铁剂总量。常用右旋糖酐铁。(二)补充铁剂1.提供含铁丰富的食物:见饮食护理。实施护理实施护理五、护理诊断及措施护士考试内科护理学六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课课件(一)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引起全身组织缺氧有关。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铁摄入不足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有关防治知识与缺乏指导有关。(一)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引起全身组织缺氧有关。(二)护理措施1.加强病情监测:判断病人贫血程度及治疗效果。2.饮食护理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给予丰富含铁食物:如瘦肉、血、肝、蛋黄、豆、海带、香菇、木耳。告知病人含铁量最低的食物是乳类食品等。

▲合理饮食搭配:饮食要注意荤(含铁)素(含维生素C)搭配。▲口腔炎或舌炎护理:给予口腔护理。(二)护理措施1.加强病情监测:判断病人贫血程度及治疗3.口服铁剂护理

(1)解释。(2)服药方法:指导病人餐中或餐后服用铁剂,与维生素C同服,避免与茶、咖啡、蛋类、牛奶、H2受体阻滞剂等同服。用吸管服液体铁。(3)准确用药: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铁剂,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口服用药3-6个月。要防止药物总量过大引起铁中毒。3.口服铁剂护理4.注射铁剂护理

▲防止过敏反应:过敏反应表现为面潮红、头痛、肌肉关节疼痛、荨麻疹等。首次注射不超过50mg,若无异常,次日注射100mg。▲防止硬结形成:注射处肌肉丰厚,用8~9号针头深部注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注射速度要慢。必要时局部干热敷。▲避免皮肤染色:不在皮肤暴露部位注射,抽取药液后更换针头,采用“Z”形注射法。4.注射铁剂护理5.输血护理:必要时遵医嘱输血或输浓缩红细胞,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防止输血过多过快诱发心力衰竭。6.给氧:严重贫血病人应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缺氧症状。7.日常护理:同贫血的护理。8.健康指导

请根据病因、治疗、护理措施制定健康指导内容。5.输血护理:必要时遵医嘱输血或输浓缩红细胞,严格效果评价效果评价

评价实施护理后病人对疾病、治疗、护理的身心反应。评价实施护理后病人对疾病、治疗、护理的身心反应。1.诊断分析该病人有痔疮史多年,有贫血的一般表现,有缺铁性贫血特征性表现“匙状甲”,血象、骨髓象、铁染色、铁代谢生化检查等都提示机体缺铁并贫血,故诊断缺铁性贫血。

病例分析1.诊断分析病例分析2、护理分析

头晕、乏力——观察病情。注意休息,生活护理。皮肤粘膜苍白,毛发稀疏、“匙状甲”——饮食护理,遵医嘱补充铁剂。病因可能是痔疮——配合医生治疗痔疮。本病知识缺乏——健康指导。

病例分析2、护理分析病例分析缺铁性贫血主要是贮存铁缺乏,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特点。是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失血是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病因。临床表现有贫血的共有表现、本病特征性表现、精神行为表现等。骨髓铁染色阴性,铁代谢生化检查异常。病因治疗是根治缺铁性贫血的关键。补充铁剂主要通过饮食、口服铁剂、注射铁剂进行。护理特色是饮食护理、用药护理。课堂小结缺铁性贫血主要是贮存铁缺乏,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特点。是贫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概述巨幼细胞性贫血是指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其它原因引起DNA合成障碍所致的一类贫血。其特点是大细胞性贫血。概述巨幼细胞性贫血是指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其它原因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1.叶酸缺乏:与叶酸摄入量不足、吸收不良、需求量增加、药物影响等因素有关。2.维生素B12缺乏:与内因子缺乏,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利用障碍等因素有关。内因子缺乏所致不可逆性贫血称“恶性贫血”。(二)发病机制叶酸和维生素B12是合成DNA的重要辅酶。(一)病因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二.临床表现1.临床表现主要有贫血、消化道症状、全身浮肿、口角炎、“镜面舌”、“牛肉舌”、精神神经症状。2.实验室检查血象、骨髓象提示贫血,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降低。怀疑恶性贫血者可进行内因子抗体测定。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1.临床表现THANKYOUSUCCESS2023/8/450可编辑THANKYOUSUCCESS2023/7/285三、治疗、护理护士考试内科护理学六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课课件1.去除病因

2.补充叶酸和(或)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者多吃蔬菜、瓜、果、烹煮不宜过度。维生素B12缺乏者多吃动物肝、肾、瘦肉。恶性贫血需终身肌注维生素B12。补充叶酸、维生素B12时,需注意补充含钾、含铁高的食物。

3.健康指导

请根据病因、治疗、护理措施制定健康指导内容。1.去除病因请根据病因、治疗、护理措施制定健康指导内容。课堂小结▲巨幼细胞性贫血是指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一类贫血,其特点是大细胞性贫血。▲人体不能合成叶酸、维生素B12,主要依靠外源性摄入。食物供给不足是叶酸缺乏最主要的原因。恶性贫血是内因子不可逆缺乏所致。治疗护理重点是补充叶酸、维生素B12。课堂小结▲巨幼细胞性贫血是指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一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评估病人评估病人▲病人,男,19岁。长期服安乃近。头晕、牙龈现血、皮肤斑块、心悸、乏力3个月。▲检查:T36.2℃,P80次/分,R18次/分,Bp100/70mmHg,贫血貌,四肢多个瘀斑。血液检查:Hb70g/L,RBC3.2×1012/L,WBC2.9×109/L,BPC26×109/L,网织红细胞0.1%。骨髓检查:红系、粒系增生减低,全片见巨核细胞1个。初步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例导入见案例视频20▲病人,男,19岁。长期服安乃近。头晕、牙龈现血、皮肤斑块、

病例导入结合上述病例请思考:1.为什么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有什么异同?3.如何对该病人进行治疗、护理?病例导入结合上述病例请思考:概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致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或)功能异常而引起的一类贫血。外周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系均明显减少。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感染和出血。概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致造概述按病程及表现分为急性再障(又称重型再障-Ⅰ型)、慢性再障。慢性再障病情恶化时称重型再障-Ⅱ型。概述按病程及表现分为急性再障(又称重型再障-Ⅰ型)、慢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化学因素:包括各类可以引起骨髓抑制的药物和工业用化学物品。物理因素:各种电离辐射。生物因素:风疹病毒、流感病毒、肝炎病毒及各种严重感染。(一)病因(二)发病机制骨髓造血干细胞明显减少,外周血三系减少。1、造血干细胞异常(“种子”学说)2、造血微环境异常(“土壤”学说)3、免疫异常(“虫子”学说)部分病人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二)发病机制骨髓造血干细胞明显减少,外周血三系减少。1、二.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项目急性再障慢性再障

起病

急、重

缓,病程长

出血、感染

重,主要表现

贫血

重,主要表现

病程、预后

病程短,预后差

病程长、预后较好

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项目急性再障慢性再障起病急、重缓,病程长三、检查及诊断护士考试内科护理学六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课课件1.血象:全血细胞减少,四少一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均减少,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呈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2、骨髓象:急性型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粒系、红系、巨核系三系细胞增生受抑,甚至无巨核细胞。慢性型骨髓增生减低或有灶性增生,但巨核细胞明显减少。(一)检查1.血象:全血细胞减少,四少一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二)诊断▲贫血、出血和感染。▲血象、骨髓象三系减少。▲骨髓增生低下,巨核细胞明显减少。(二)诊断▲贫血、出血和感染。项目急性再障慢性再障

起病

急、重

出血、感染

严重

贫血

中性粒细胞

<0.5×109/L

>0.5×109/L

血小板

<20×109/L

>20×109/L

网织红细胞

<15×109/L

>15×109/L

骨髓象

增生极度减低

增生减低或局部增生

病程、预后

病程短预后差

病程长、预后较好(三)鉴别项目急性再障慢性再障起病急、重缓出血、感制定计划制定计划四、治疗要点★★1.去除病因:嘱患者不再接触有害物。2.支持及对症治疗:适当休息,输血、止血,预防和控制感染。3.免疫抑制剂:急性再障常选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各型再障均可使用环孢素。1.去除病因:嘱患者不再接触有害物。4.促进骨髓造血

雄激素是治疗慢性再障的首选药;造血细胞因子主要用于重型再障;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重型再障最有希望的治疗措施之一。4.促进骨髓造血实施护理实施护理五、护理诊断及措施护士考试内科护理学六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课课件(一)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感染、发热,长期卧床有关。2.组织完整性受损与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粘膜出血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与粒细胞减少有关。(一)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感染、发热,长期卧床(二)护理措施1.贫血护理:见本节“贫血护理措施”。2.出血护理:见本章第一节“症状护理”。3.感染护理:见本章第四节“急性白血病”。4.加强病情观察:定期观察血象,注意有无出血,有无体温升高等感染征象。(二)护理措施1.贫血护理:见本节“贫血护理措施”。5.用药护理:坚持用药,观察副作用,雄激素深部分层注射,更换部位,注射后热敷。6.心理护理:解除思想顾虑,配合治疗。7.健康指导请根据病因、治疗、护理措施制定健康指导内容。5.用药护理:坚持用药,观察副作用,雄激素深部分层注射,更换效果评价效果评价

评价实施护理后病人对疾病、治疗、护理的身心反应。评价实施护理后病人对疾病、治疗、护理的身心反应。

病例分析1.诊断分析该病人有用骨髓抑制药病史。有出血,贫血情况。血象: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检查:红系、粒系增生减低,全片见巨核细胞1个。符合再障诊断,因病人起病缓慢,无明显感染,以贫血为主要表现,BPC>20×109/L,故诊断为慢性再障。病例分析1.诊断分析2、护理分析

心悸、乏力——休息、吸O2,输血。牙龈出血、皮肤瘀点——防止损伤,加强口腔、皮肤保护。白细胞低于正常——防止感染护理。雄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用药护理。恐惧——心理护理。本病知识缺乏——健康指导。

病例分析2、护理分析病例分析课堂小结再障是造血干细胞异常所致的贫血。以三系明显减少为特点。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急性再障少见,以严重感染和出血为主要表现,预后差,常选用ATG、ALG治疗。慢性再障多见,以贫血为首发和主要表现常首选雄激素治疗。护理主要是三系减少护理及用药护理。课堂小结再障是造血干细胞异常所致的贫血。以三系明显减少为特点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概述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破坏速度超过骨髓造血代偿功能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溶血性贫血的主要特点是贫血、黄疸、脾大、网织红细胞增高及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概述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破坏速度超过骨髓造血代偿功能时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按病因发病机制分类▲红细胞内在缺陷:红细胞膜、酶等异常。▲红细胞外在因素:免疫、机械、化学因素。1、按病因发病机制分类2.溶血性贫血按溶血场所分类

▲血管内溶血:血型不合输血后溶血、输注低渗溶液、化学毒物及感染等所致。▲血管外溶血:溶血场所主要是脾脏,见于遗传性环形细胞增多症等。2.溶血性贫血按溶血场所分类3.发病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