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西示范性高中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广西示范性高中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广西示范性高中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广西示范性高中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广西示范性高中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广西示范性高中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1.科学家在黄河流域盐碱地开展“上粮下藕、藕鱼套养、鸭鹅混养”的立体种养模式。在盐碱地开挖鱼塘,挖出的泥土在鱼塘边堆成台田种植作物,鱼塘中养殖咸水鱼并种藕,台田经雨水浇灌后盐碱含量降低,田间杂草可以喂鱼和家禽,动物的排泄物能为莲藕和作物提供肥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需要来自系统外的物质和能量投入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B.“上粮下藕”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养殖咸水鱼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整体原理

C.该模式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不但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还可以增加土壤碳储量

D.该模式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的优点,均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2.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HPV(DNA病毒)基因组整合到人体基因组被认为是HPV持续感染的分子基础,也是引发宫颈癌的关键步骤。近期,浙江大学陆燕、刘鹏渊进行了研究,揭示了HPV在宫颈癌基因组中的精细整合结构及其新致癌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HPV的整合可能会导致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B.HPV的整合将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受阻

C.基因整合过程中会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

D.子宫颈细胞癌变后,细胞的形态结构会发生改变3.任何细胞都是由一定的元素和化合物组成的,生物大分子构成了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其水解得到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

B.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单糖不是构成细胞遗传物质的成分之一

C.脂肪和磷脂都属于脂质,其组成元素不完全相同

D.酵母菌中的染色质组成成分中包含DNA和蛋白质4.核糖体和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下列关于核糖体和线粒体相同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都含C、H、O、N、P元素 B.都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

C.都有可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都可能在生理活动中产生水5.迁徙性鸟类青头潜鸭为濒危鸟类,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用直接计数法调查青头潜鸭的种群密度

B.青头潜鸭种群中的个体具有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特征

C.日照长短影响青头潜鸭种群的繁殖和迁徙

D.青头潜鸭求偶时的舞步属于行为信息6.胞间连丝是贯穿两个相邻细胞细胞壁的圆柱形细胞质通道。高等植物大多数相邻的细胞间能形成胞间连丝。初生胞间连丝是在形成细胞板时因内质网膜的插入而形成的;次生胞间连丝是由一些水解酶的作用使完整的细胞壁穿孔而形成的(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胞间连丝使相邻细胞的生物膜形成了结构上的联系

B.体细胞的初生胞间连丝构成细胞骨架并参与细胞的能量转化

C.次生胞间连丝的形成与纤维素酶、果胶酶等有关

D.胞间连丝有利于相邻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7.苏木杰现象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发生低血糖后,反射性出现清晨高血糖,常见于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患者夜间3:00时血糖出现最低值,之后机体会出现应激反应而造成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代偿性增加,从而导致清晨空腹高血糖的出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调节血糖平衡的中枢位于下丘脑,肝脏是重要执行器官

B.夜间3:00后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C.夜间3:00血糖出现最低值,此时胰岛素分泌量达到最大

D.通过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或适量加餐可缓解苏木杰现象8.蜜蜂中工蜂和蜂王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32条染色体(2n=32),雄蜂则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蜂王基因组的甲基化(碱基发生甲基化修饰)程度低于工蜂,蜂群中能持续获得蜂王浆的雌性幼虫会发育成蜂王,否则发育为工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蜜蜂的性别由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决定

B.工蜂的出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C.雄蜂是单倍体,减数分裂时能形成8个四分体

D.可推测蜂王浆能降低雌蜂基因组的甲基化程度9.如图示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池塘中所有的浮游植物构成一个种群

B.不同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一般是相互的

C.就个体而言,黑鱼体内贮存的能量最少

D.鳙鱼、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所处营养级相同10.某生物兴趣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为获得35S标记的噬菌体,可用含35S的完全培养基进行培养

B.大肠杆菌拟核DNA上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35S将出现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

D.沉淀物b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11.多肉作为一种盆栽植物,种类多样且颜色各异,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多肉繁殖容易,一片完整的叶就可以繁殖成一颗多肉。有一种多肉植物其叶片白天气孔关闭,晚上气孔开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多肉植物白天气孔关闭,能有效防止水分过度散失,提高了抗干旱能力

B.该多肉植物晚上气孔开放后开始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随之增强

C.多肉植物的颜色各异,可能与叶绿体内的色素及液泡内的色素有关

D.多肉植物组织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培育出完整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12.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产生具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

B.幼苗中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的调控并受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C.顶端优势现象表明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

D.胚芽鞘的向光性表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13.酶A、酶B与酶C是分别从三种生物中纯化出的ATP水解酶。研究人员分别测量其对不同浓度的ATP的水解反应速率,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随ATP浓度相对值增大,三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均增大

B.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三种酶所需要的最低ATP浓度相同

C.酶A通过降低ATP水解所需活化能以提高反应速率

D.当反应速率相对值达到400时,三种酶中酶A所需要的ATP浓度最低

14.“冰桶挑战赛”是一项慈善活动,旨在让更多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同时也达到募款帮助治疗的目的。参赛者将一桶冰水从头顶浇下,下列关于机体此时出现的一系列反应叙述错误的是()A.体温保持相对稳定,酶活性不变

B.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

C.皮肤冷觉感受器实现温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

D.骨骼肌战栗使机体产热增加属于神经—体液调节15.下列关于干细胞和iPS细胞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胚胎干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中,具有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的各种细胞的潜能

B.若iPS细胞来源于病人自身体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C.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外周血和脐带血中

D.iPS细胞分化产生的不同类型细胞中的核酸完全相同16.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A.草履虫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B.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恒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胰岛A细胞后,血糖浓度会下降

D.人体的内环境中含有葡萄糖、麦芽糖、氨基酸等各种营养物质17.如图是某高等动物(基因型为Aa)体内发生的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丁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乙、丙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

B.若A

基因在图甲1号染色体上,正常情况下,a基因在4号和8号染色体上

C.丙细胞表示初级精母细胞,发生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D.甲细胞含四对同源染色体,乙、丙均含两对同源染色体18.生物技术与工程实践中常利用特殊的化学试剂或一定的物理刺激进行“激活”操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果酒用于果醋发酵时,适当提高温度是“激活”醋酸菌的重要条件之一

B.制备单克隆抗体时,应先利用抗原“激活”小鼠产生相应的B淋巴细胞

C.克隆高产奶牛时,获得的重构胚需要在胚胎移植后用Ca2+载体等试剂“激活”

D.在PCR反应过程中,引物需要Mg2+“激活”19.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深受人们喜爱。但是兰花的种子通常发育不全,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极低。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兰花,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取兰花的芽或茎尖作为外植体时,无须对其进行消毒

B.取兰花的芽或茎尖作为外植体是因为这些部位的组织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也低

C.接种外植体后先在暗处培养一段时间,再在光下培养

D.培养基中生长素含量与细胞分裂素含量的比值较小时有利于愈伤组织生根20.图1为某神经元网络的部分结构,图2为图1中的电表在某个时间段内的电位变化,图3为图1中某突触的放大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1中各突触生理性质一致,则施加适宜刺激后电表中指针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

B.图2中B点之后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C.图2中A点和B点处,膜外Na+浓度均高于膜内

D.图3中,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进入突触后膜来改变突触后膜的膜电位二、非选择题(60分)21.夏季研究人员用图1装置探究黑藻的光合速率在24h内的变化情况,其中长方体容器被滑板P(可以左右自由滑动)分成左右互不相通的两部分;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S1、S2、S3表示相应图形面积)。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1)影响图1中黑藻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_____;实验过程中应______(填“打开”或“关闭”)图甲装置的阀门K,NaHCO3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

(2)图2中表示叶绿体吸收CO2的区段是______(用字母表示)。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为______(用S所代表的面积表示)。

(3)图2中,f点时黑藻产生[H]的结构(部位)有______。22.樱花为雌雄同株植物,其花色由基因A、a,B、b共同决定,其中B决定深粉色,b决定浅粉色。基因A对a为完全显性且基因a会抑制基因B、b的表达。研究者选取深粉色植株和白色植株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深粉色,F1自交,F2表现为深粉色、浅粉色、白花比例为9:3:4。回答下列问题:

(1)两亲本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

(2)F2浅粉色和白花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其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

(3)现有各种花色的纯和品系植株,欲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某白花的基因型。

实验思路是______。

实验结果预测:

①若后代全部表现为浅粉色,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

②若______,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③若______,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23.研究发现,尼古丁是导致抽烟成瘾的主要物质。在脑内尼古丁会与神经元上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多种中枢神经分泌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分泌增加(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递质),让人产生开心、愉悦的情绪。而长期吸烟会导致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减少。回答下列问题:

(1)中枢神经以______方式释放多巴胺,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导致膜内的电位变化是______,最终在______产生愉悦感。

(2)吸烟成瘾后,一段时间不吸食会感到情绪低落并渴求吸食。该症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

(3)糖也有很高的成瘾性,吃甜食时,甜味物质与甜味受体结合,最终导致愉悦感的产生。机体会通过减少相应的受体蛋白数量来减缓糖类带来的刺激,这种调节称之为______调节,因此糖成瘾者需要食用更多的糖才能维持吃糖带来的愉悦感。24.湿地生态系统是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湿地具有改善水质,调节气候等功能。

(1)湿地生态系统的群落区别于其他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______。湿地中生活在不同植物区域的动物优势种有明显差异,其原因是______。

(2)湿地中有很多水鸟,多以鱼等水中生物为食。图表示能量流经某水鸟所处的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其中C表示______,若食物链“水草→鱼→水鸟”中鱼所处的营养级的同化量为500J/(cm2•a),则鱼和水鸟所处的两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若研究一个月内水鸟所处营养级的能量情况,图中未显示出来的能量是______。

(3)湿地生态系统周边的农田退耕还湿体现了群落的______演替,该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因为其______而增强。25.生长素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生长素运输蛋白(PINI)对IAA的极性运输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35S启动子(一种来自病毒的强启动子)能否引起下游基因的过量表达,研究人员将35S启动子与PINI基因转入拟南芥,观察PINI过量表达对植物的影响。

(1)获取PINI基因的mRNA后,通过RTPCR扩增获取PINI基因(DNA)时所需要的酶是______。每次PCR循环分为3步,其中所需温度最低的一步称为______。

(2)PINI基因不能直接导入受体细胞,需要构建PINI表达载体。构建PINI表达载体的目的是______。

(3)为将PINI基因以正确方向插入质粒需要双酶切。在设计引物时,需在引物的5'端加入相应的酶切位点。据图1分析,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应选用的限制酶是______。

(4)提取转基因拟南芥的DNA,用相应引物扩增出35S启动子和PINI基因,为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拟南芥,应电泳检测扩增产物中的______,不检测另一种的原因是______。据图2可知,也可在个体水平上进行检测,方法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D

【解析】解:A、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协调,A正确;

B、“上粮下藕”,鱼塘种藕,旁边种植农作物,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盐碱地挖鱼塘养鱼,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协调,生物与环境为整体,B正确;

C、该模式增加了盐碱地种生物种类与关系,提高能量利用率,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不但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还可以增加土壤碳储量,C正确;

D、改善生态环境体现的是间接价值,D错误。

故选:D。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生态工程的原理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2.【答案】B

【解析】解:A、细胞发生癌变的原因是基因突变,HPV(DNA病毒)基因组整合到人体基因组被认为是HPV持续感染的分子基础,也是引发宫颈癌的关键步骤,故HPV的整合可能会导致细胞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

B、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会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可能导致细胞癌变,故HPV的整合可能导致原癌基因表达过量,而引发细胞癌变,B错误;

C、HPV会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该过程中涉及DNA的重组,DNA单链之间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故基因整合过程中会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C正确;

D、子宫颈细胞癌变后,细胞的形态结构会发生改变,且会出现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等现象,D正确。

故选:B。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细胞癌变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有关,癌细胞具有的特征有: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易在体内分散转移。

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A、T2噬菌体是DN病毒,其遗传物质是DNA,其水解得到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A正确;

B、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细胞遗传物质是DNA,DNA中含有脱氧核糖,脱氧核糖是一种单糖,B错误;

C、脂肪和磷脂都属于脂质,脂肪组成元素是C、H、O,磷脂组成元素是C、H、O、N、P,C正确;

D、酵母菌中的染色质组成成分中包含DNA和蛋白质,D正确。

故选:B。

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由2个单糖脱水缩合形成的糖称为二糖;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

3、脂质主要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又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糖类的种类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和组成元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4.【答案】B

【解析】解:A、线粒体中有蛋白质、DNA和RNA等物质,核糖体含有RNA和蛋白质,因此两者都含有C、H、O、N、P元素,A正确;

B、核糖体无膜结构,不含脂质,B错误;

C、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其上mRNA和tRNA能够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可以发生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因此也可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C正确;

D、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时会发生脱水缩合反应,该过程有水的生成,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会生成水,D正确。

故选:B。

1、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

2、核糖体:无膜的结构,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将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

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5.【答案】B

【解析】解:A、迁徙性鸟类青头潜鸭为濒危鸟类,数量少,可用逐个计数法调查种群密度,A正确;

B、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的数量特征,而个体不具有种群的特征,B错误;

C、日照长短作为物理信息,日照长短会影响青头潜鸭种群的繁殖和迁徙,C正确;

D、青头潜鸭的求偶时的舞步属于行为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D正确。

故选:B。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2、生态系统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本题考查群落和种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解:A、初生胞间连丝是在形成细胞板时因内质网膜的插入而形成的,胞间连丝使相邻细胞的生物膜形成了结构上的联系,A正确;

B、胞间连丝不能参与细胞的能量转化,B错误;

C、次生胞间连丝是由一些水解酶的作用使完整的细胞壁穿孔而形成的,水解细胞壁需要纤维素酶、果胶酶,次生胞间连丝的形成与纤维素酶、果胶酶等有关,C正确;

D、胞间连丝是细胞壁、细胞膜上的通道,有利于相邻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B。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糖蛋白有关,受体有膜上受体(信号分子不能进入细胞,如抗利尿激素、神经递质等)和胞内受体(信号分子能进入细胞内,如性激素);高等植物细胞间信息的交流是通过胞间连丝实现的。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多种方式,比如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细胞膜直接接触或胞间连丝传递信息。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间的细胞交流的方式—胞间连丝,需要学生能有效提取题中关键信息,结合选项和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7.【答案】C

【解析】解:A、调节血糖平衡的中枢是下丘脑,肝糖原在血糖上升时合成,在血糖下降时分解,因此肝脏是重要执行器官,A正确;

B、患者夜间3:00时血糖出现最低值,因而此时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量有可能增加,B正确;

C、夜间3;00血糖出现最低值,则胰岛素分泌量在此之前已经达到最大,C错误;

D、通过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或适量加餐可缓解夜间低血糖,进而可避免出现清晨高血糖出现,即避免苏木杰现象出现,D正确。

故选:C。

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且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原、氧化分解或者转化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苏木杰现象”是指某些糖尿病患者表现出夜间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的症状。

本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8.【答案】C

【解析】解:A、蜜蜂的性别由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决定,即受精卵发育成雌性,而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A正确;

B、工蜂的出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工蜂因为没有摄食蜂王浆,因而发育成没有生育功能的雌蜂,B正确;

C、雄蜂细胞中含16条非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无四分体形成,C错误;

D、蜂王基因组的甲基化程度低于工蜂,且蜂群中能持续获得蜂王浆的雌性幼虫会发育成蜂王,否则发育为工蜂,故可推测蜂王浆能降低雌蜂基因组的甲基化程度,D正确。

故选:C。

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说明蜜蜂的性别是由染色体数目决定的。

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9.【答案】B

【解析】解:A、池塘中所有的浮游植物不是一个物种,则不能构成一个种群,A错误;

B、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则不同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一般是相互的,B正确;

C、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是针对营养级而言的,就个体而言,黑鱼体内贮存的能量不一定最少,C错误;

D、底栖动物的食物来源是有机碎屑,属于分解者,不在营养级中,鳙鱼捕食浮游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同,D错误。

故选:B。

1、能量的来源: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②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2、能量的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其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因此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A错误;

B、大肠杆菌拟核DNA是环状的,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B错误;

C、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的是未标记的大肠杆菌,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到细胞内,而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所以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含35S,C错误;

D、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细胞外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若搅拌不充分,会导致沉淀物b中放射性增强,因此沉淀物b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D正确。

故选:D。

1、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大肠杆菌,再用被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获得被35S或32P标记的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1.【答案】B

【解析】解:A、蒸腾作用通过气孔散失水分,该多肉植物白天气孔关闭,能有效防止水分过度散失,提高了抗干旱能力,A正确;

B、多肉植物夜晚气孔开放,吸收二氧化碳,但夜晚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没有光反应提供的物质,暗反应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速率为0,B错误;

C、植物叶片的多种颜色与色素有关,含有色素的结构有叶绿体和液泡,C正确;

D、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一片完整的叶片能繁殖成一颗多肉与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有关,D正确。

故选:B。

1、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

(1)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此过程必须有光、色素、酶。具体反应步骤: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H+。②ATP生成,ADP与Pi接受光能变成ATP,此过程将光能变为ATP活跃的化学能。

(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反应步骤: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②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NADPH、酶、ATP生成有机物。此过程中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NADPH和ATP,NADPH和ATP能够将三碳化合物还原形成有机物。

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12.【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审题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

【解答】

A.植物没有内分泌器官,植物激素是由一定部位产生的,具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A错误;

B.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组调节控制,还受光照等因素的影响,B正确;

C.顶端优势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处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导致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造成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并非是顶芽和侧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C错误;

D.胚芽鞘的向光性表明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造成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并非证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D错误。

故选B。

13.【答案】A

【解析】解:A、当ATP浓度相对值在0到50时,随ATP浓度相对值增大,三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均增大,当ATP浓度相对值大于50时,随着随ATP浓度相对值增大,三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均保持稳定,A错误;

B、据图可知,酶A、酶B和酶C的最大反应速率分别是1200、800和400,各曲线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600、400、200)时,三种酶需要的ATP浓度都是10,B正确;

C、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活化能以提高反应速率,所以酶A通过降低ATP水解所需活化能以提高反应速率,C正确;

D、当反应速率相对值达到400时,酶A、酶B和酶C的所需要的ATP浓度依次增加,即酶A所需要的ATP浓度最低,D正确。

故选:A。

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测量酶A、酶B与酶C三种酶对不同浓度的ATP的水解反应速率,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及ATP浓度,因变量是ATP的水解反应速率。

本题考查了酶的相关知识,掌握酶的作用机理和实验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D

【解析】解:A、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体温保持相对稳定,酶活性就保持不变,A正确;

B、寒冷条件下,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B正确;

C、皮肤冷觉感受器接收到寒冷刺激后,经过传入神经到达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实现了温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C正确;

D、寒冷→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骨骼肌颤栗),所以属于神经调节,D错误。

故选:D。

当桶冰水从头顶浇下→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代谢加强),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此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本题考查了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掌握体温调节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解:A、胚胎干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中,具有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的各种细胞的潜能,A正确;

B、iPS细胞可以来源于病人自身的体细胞,将其移植回患心血管疾病的病人体内后,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B正确;

C、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外周血和脐带血中,C正确;

D、分化前和分化后的细胞一般遗传物质相同,iPS细胞分化出的不同类型细胞的核DNA一般相同,但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RNA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D。

1、成体干细胞是成体组织或器官内的干细胞,包括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干细胞和睾丸中的精原干细胞等。一般认为,成体干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分化成特定的细胞或组织,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2、造血干细胞是发现最早、研究最多、应用也最为成熟的一类成体干细胞,主要存在于成体的骨髓、外周血和脐带血中。

本题考查干细胞和iPS细胞的应用,要求学生识记干细胞的类型及相关应用,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6.【答案】ABD

【解析】解: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直接从生活的水中获取营养物质,并把代谢废物排入水中,没有内环境,A错误;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而不是恒定不变,B错误;

C、人体饥饿时,胰岛A细胞会产生胰高血糖素,由于胰岛A细胞并不是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其细胞代谢需要消耗葡萄糖,血液流经胰岛A细胞后,血糖浓度会下降,C正确;

D、麦芽糖不能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因此麦芽糖不属于内环境中的营养成分,D错误。

故选:ABD。

1、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本题考查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功能、稳态等基础知识,侧重生命观念的考查,要求考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17.【答案】B

【解析】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乙、丙和丁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A错误;

B、甲细胞中1号染色体与5号是姐妹染色体,含有相同基因,与1号同源的染色体为4号或者8号,相应区段含有等位基因a,B正确;

C、丙出现细胞中不均等分裂的现象,为初级卵母细胞,C错误;

D、甲细胞有四对同源染色体,乙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丙细胞有两对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分析细胞分裂图:甲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但没有染色单体可确定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且无染色单体,确定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有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确定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细胞无同源染色体且有染色单体,可确定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8.【答案】AB

【解析】解:A、制作果酒的最适温度为18-30℃,而醋酸菌的最适温度为30-35℃,所以将果酒用于果醋发酵时,提高温度是“激活”醋酸菌的重要条件之一,A正确;

B、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用抗原“激活”小鼠产生相应的B淋巴细胞,再将该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B正确;

C、获得的重构胚需要在胚胎移植前用Ca2+载体等试剂“激活”,C错误;

D、在PCR反应过程中,耐高温的DNA聚合酶需要Mg2+“激活“,D错误。

故选:AB。

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本题考查生物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9.【答案】ABD

【解析】解:A、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需要进行无菌操作,即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对培养基和所有器械进行灭菌,接种操作需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等,A错误;

B、一般情况下,随着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细胞的全能性逐渐降低,兰花的芽或茎尖的组织细胞分化程度低,分裂能力强,细胞的全能性较高,B错误;

C、接种外植体后,在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阶段需避光培养,当愈伤组织再分化出芽和叶时,一定要有光照,有利于叶片内叶绿素的合成,C正确;

D、培养基中生长素含量与细胞分裂素含量的比值影响愈伤组织的分化方向,比值较小时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芽,比值较大时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形成根,D错误。

故选:ABD。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避光)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需光)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形成植株。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的组织培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20.【答案】BC

【解析】解:A、若图1中各突触生理性质一致,则施加适宜刺激后,电表中所在神经元可兴奋多次,电流表指针偏转多次,A错误;

B、图2中B点之后,恢复静息电位,此时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B正确;

C、钠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中,一般情况下,细胞外的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内,图2中A点和B点处,膜外Na+浓度均高于膜内,C正确;

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的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神经递质并没有进入突触后膜,D错误。

故选:BC。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方式传导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此突触部位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

4、分析题图:

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

图2是在图1所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膜内外电位随时间变化图,分析可知B点表示产生的动作电位最大值;

图3中A、B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突触)放大,A表示突触前膜,B代表突触后膜.

本题结合题图,考查神经调节的知识,考生识记兴奋的产生和传递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光照强度、温度

打开

提供CO2且维持其浓度不变

ad和eh

S1+S3-S2

类囊体薄膜、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解析】解:(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图1装置中CO2浓度应基本保持稳定,所以温度、光照强度的不同会引起光合作用强度的改变;实验过程中应打开图1装置的阀门K,如果不打开,将导致P无法移动;题中NaHCO3的作用是提供CO2且能维持其浓度不变。

(2)图中de段只进行呼吸作用,ad段和eh段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其中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会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图2中表示叶绿体吸收CO2的区段是ad和eh段;图2中S1+S3可以表示白天有机物的积累量,S2可以表示夜间有机物的消耗量,所以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为S1+S3-S2。

(3)图2中,f点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此时产生[H]的结构(部位)有类囊体薄膜(NADPH)、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NADH)。

故答案为:

(1)光照强度、温度

打开

提供CO2且维持其浓度不变

(2)ad和eh

S1+S3-S2

(3)类囊体薄膜、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题图分析:图1装置可以用来探究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其中滑板P的移动是由于氧气的含量变化引起的;图2中S1+S3可以表示白天有机物的积累量,S2可以表示夜间有机物的消耗量,所以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为S1+S3-S2。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AAbb和aaBB

5

47

用纯合的浅粉色植株(AAbb)与该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aabb

若后代表现为深粉色:浅粉色且比例为1:1

若后代全部表现为深粉色【解析】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中浅粉花基因型为AAbb,白花基因型为aaBB。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则子二代中浅粉花植株(A_bb)316与白花植株(aa__)3+116=14,基因型有2+3=5种,其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2+23+4=47。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白色的基因型为aa__,可能为aabb、aaBB、aaBb,现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其基因型,应该用纯合的浅粉色植株(AAbb)与该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①若后代全部表现为深粉色,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②若后代表现为深粉色:浅粉色且比例为1:1,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③若后代全部表现为浅粉色,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故答案为:

(1)AAbb和aaBB

(2)5

47

(3)用纯合的浅粉色植株(AAbb)与该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aabb

若后代表现为深粉色:浅粉色且比例为1:1

若后代全部表现为深粉色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深粉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浅粉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白色的基因型为aa__;浅粉花植株(A_bb)与白花植株(aa__)杂交,子一代全部为深粉色花(A_B_),说明亲本浅粉花基因型为AAbb,白花基因型为aaBB,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4,是9:3:323.【答案】胞吐

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大脑皮层

吸烟成瘾会导致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减少,导致多巴胺分泌

负反馈

【解析】解:(1)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递质,由神经元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导致膜上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使膜内的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并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愉悦感。

(2)由于吸烟成瘾会导致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减少,导致多巴胺分泌减少,从而使人产生消极情绪,所以吸烟成瘾后,一段时间不吸食会感到情绪低落并渴求吸食。

(3)吃甜食时,甜味物质与甜味受体结合,最终导致愉悦感的产生,而机体会通过减少相应的受体蛋白数量来减缓糖类带来的刺激,这种调节称之为负反馈调节,因此糖成瘾者需要食用更多的糖才能维持吃糖带来的愉悦感。为了戒掉糖瘾,需要长期坚持戒糖,使甜味受体的数量恢复到正常水平,糖瘾才能真正解除。

故答案为:

(1)胞吐

    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大脑皮层

(2)吸烟成瘾会导致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减少,导致多巴胺分泌减少,从而使人产生消极情绪

(3)负反馈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

本题考查动物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掌握兴奋的产生和传递的相关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能结合所给题干信息准确分析作答。

24.【答案】物种组成

不同动物所需的食物和栖息环境不同

该营养级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16

各营养级生物未被利用的能量

次生

物种多样性增加

【解析】解:(1)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湿地生态系统的群落区别于其他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物种组成,湿地中生活在不同植物区域的动物优势种有明显差异,其原因是不同动物所需的食物和栖息环境不同,这是生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2)如图表示能量流经某水鸟所处的营养级示意图,动物的同化量等于摄入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各级动物的同化量去向包括呼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