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假说—演绎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心法则的提出和证实不适合运用假说–演绎法
B.科学家探究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C.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假说的核心内容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D.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验证假说的实验为F1的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2.某自花受粉开白花的花卉中出现了一株开紫花的植株,将紫花植株的种子种下去,子一代126株植株中,有36株为白花。为获得纯种紫花植株,兴趣小组提出两种方案:①紫花植株连续自交,逐代淘汰白花植株;②将子一代紫花植株的种子分别种植,收集子代全开紫花植株的种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紫花为显性性状,第一株紫花植株为杂合子
B.两种育种方案的原理均为基因重组
C.将紫花植株的纯合度培育至100%,方案①需要的周期更长
D.紫花杂合子后代全开紫花的几率近乎为零是方案②可行性的前提3.如图为某生物(2n=8)精巢中细胞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曲线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的变化,则②阶段可能为减数分裂Ⅱ后期
B.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数的变化,则a值为4
C.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则a值为1
D.精巢中可同时观察到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和减数分裂的细胞
4.雌性哺乳动物细胞质中的某些物质能使体细胞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随机失活,导致相应基因功能受抑制。小鼠甲的基因型为XA1Y,小鼠乙的基因型为XA2Xa。A1控制黄毛,A2控制黑毛,a控制灰毛。甲、乙杂交产生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中雌性有1种表型
B.F2中雌性有4种基因型
C.F1中有14个体身上同时有两种颜色的毛
D.F2中只有一种毛色的个体出现的概率是5.现有一怀有两个胎儿的孕妇,其丈夫为血友病患者。医生对该夫妇及两个胎儿进行血友病相关基因的诊断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孕妇的基因型为XDXd
B.个体1是儿子,个体3是女儿
C.若该夫妇再生育,儿子与女儿的发病率不同
D.从优生的角度分析,可以选择只生育该男性胎儿6.某动物的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其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纯合的黑色和黄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F1随机交配获得F2(个体数量足够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基因对B基因的表达起促进作用
B.自然界中,该动物黄色个体的基因型共有3种
C.F2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10
D.F2白色个体中纯合子占17.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甲组用未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经32P标记的大肠杆菌,乙组用未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经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在大肠杆菌裂解前搅拌、离心并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推测正确的是()A.甲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沉淀物中放射性很低
B.乙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沉淀物中放射性很低
C.甲组实验中搅拌不充分,不会对实验现象造成影响
D.乙组实验由35S改为3H标记,实验现象将发生改变8.细胞中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难以与模板链分离,会形成相对稳定的RNA-DNA杂交体,此时非模板链与RNA-DNA杂交体共同构成的结构称为R-loop。若某R-loop中DNA单链含1000个碱基,其中A和T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R-loop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目相等
B.R-loop可能使DNA分子的稳定性降低
C.该R-loop中的G和C共有2400个
D.推测GC含量高的DNA序列更容易形成R-loop9.科研人员从细胞中提取出半胱氨酸(Cys)-tRNA复合物,将其中的半胱氨酸还原成丙氨酸(Ala),得到了丙氨酸-tRNA复合物。若将该丙氨酸-tRNA复合物重新输入回细胞,且该复合物可以正常参与翻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情况下,细胞内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丙氨酸-tRNA复合物会改变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配对方式
C.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Cys的位置都会被替换为Ala
D.mRNA上每一个密码子都有相应的反密码子与之配对10.中心法则概括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NA、RNA和蛋白质都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B.d、e过程可分别发生在HIV和烟草花叶病毒体内
C.c、e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完全相同
D.a、d过程所需的原料不同,b、e过程所需的原料相同11.家鸽体内某两种蛋白质可以形成含铁的杆状多聚体,该多聚体能识别外界磁场并自动顺应磁场方向排列。编码这两种蛋白质的基因,仅在家鸽的视网膜中共同表达。研究表明,这两个基因中的任何一个发生突变都会导致杆状多聚体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进而使其功能丧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生物体中基因与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B.家鸽的其他体细胞中没有杆状多聚体,但都含有这两个基因
C.以上事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若要分别验证这两个基因对家鸽行为的影响,可运用减法原理设计实验12.白化病和红绿色盲都是单基因遗传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发病率低,应随机挑选多个患者家系调查发病率
C.可以借助染色体筛查技术诊断胎儿是否患红绿色盲或者白化病
D.白化病和红绿色盲都是先天性疾病,但先天性疾病并不都是遗传病13.动态突变是指DNA中的重复单位拷贝数发生扩增而导致的基因突变,可导致人类的多种疾病,且重复单位拷贝数越多,病情越严重。这种突变可随世代的传递进一步扩大或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NA中发生的重复单位拷贝数增加都属于基因突变
B.动态突变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有所增加
C.动态突变可发生于生长发育的任何时期,体现了基因突变的普遍性
D.动态突变引起的疾病随着世代传递,病情也可能减轻1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拉马克认为适应形成的原因是环境的定向选择
B.达尔文认为可遗传的变异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种群为单位研究适应及物种形成15.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链霉素对大肠杆菌的选择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发现随着大肠杆菌培养代数的增加,抑菌圈的直径逐渐缩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大肠杆菌对链霉素的抗药性变异最可能来源于基因突变
B.根据抑菌圈大小可判定药物抑菌效果,抑菌圈越小,抑菌作用越弱
C.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大肠杆菌对链霉素的耐药性逐代增强
D.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从而产生耐该抗生素的菌群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16.DNA复制过程中BrdU可以取代胸腺嘧啶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链中。用某种荧光染料对复制后的染色体进行染色,DNA分子只有一条链含BrdU的染色单体有荧光,双链都含BrdU的染色单体无荧光。现将洋葱根尖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取根尖用荧光染料染色后,观察分生区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色情况。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若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有荧光,则细胞一定处于第一个细胞周期
B.若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只有一条有荧光,则细胞一定处于第二个细胞周期
C.若有的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无荧光,则细胞至少处于第三个细胞周期
D.不管处于第几个细胞周期,细胞中一定含有荧光的染色体17.某动物的肢体发育需要A/a和B/b基因的共同参与,A、B同时存在才正常。对一只AaBb的雄性个体进行测交,在240只F1中4只个体正常,其他均为肢体畸形。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a、B/b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这4只肢体正常的个体基因型相同
C.AABb测交结果与AaBB测交结果相同 D.F1相互交配子代的基因型有9种18.鼠的灰色和褐色分别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该基因一旦被甲基化修饰就不能再表达。雌鼠产生的卵细胞中该基因会被甲基化,雄鼠产生的精子中该基因会发生去甲基化。让褐色雌鼠(aa)与灰色雄鼠(AA)进行杂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遗传现象属于表观遗传
B.子一代鼠均为灰色
C.子一代雌雄鼠相互交配,子二代灰色鼠:褐色鼠=3:1
D.子二代鼠体细胞中,该对等位基因中只有一个基因被甲基化19.下列有关三倍体西瓜培育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导致着丝粒无法分裂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B.第一年四倍体植株所结种子的胚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C.培育三倍体西瓜依据的原理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D.三倍体西瓜减数分裂时会因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而无法产生正常配子20.三体(2n+1)细胞减数分裂时,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已知玉米的某突变株表现为黄叶,其基因组成为bb。为进行B/b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用该突变株作父本,与不同的三体绿叶纯合体植株杂交,部分研究结果如下(不考虑致死问题):
突变株(♂)×9-三体(♀)→F1,F1中三体×黄叶→F2黄叶(21),绿叶(110)
突变株(♂)×10-三体(♀)→F1,F1中三体×黄叶→F2黄叶(115),绿叶(120)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突变株基因b位于9号染色体上,F1中三体的概率是12
B.F1中的9-三体减数分裂能产生两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比例为1:1
C.三体的产生可能是父本或母本减数分裂异常而导致
D.10-三体绿叶纯合体的基因型为三、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0分)21.某二倍体动物的基因型为AaXBY,其某次细胞分裂如图1所示,该动物产生精子并参与受精卵形成及受精卵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如图2所示。
(1)图1所示细胞名称为______,对应图2中的______段。图1中A、a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原因是______。
(2)图2中,7时期染色体数目上升的原因是______,10时期染色体数目上升的原因是______。
(3)若该个体某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AAXB的精细胞,且分裂过程中仅一次分裂异常,则同时产生的其它三个精细胞的基因组成为______。
(4)初级精母细胞的分裂离不开纺锤丝的牵引,LIMK1是细胞自身产生的蛋白激酶,有利于纺锤体的形成和定位。科研人员用BMS-3(LIMK1的抑制剂)处理减数分裂的细胞,取同一时期的细胞经荧光染色并观察DNA、Aurora-A(一种蛋白质)、LIMK1的分布及三图合并结果如图3所示。
注:1.DMSO为对照组结果,BMS-3为实验组结果
2.merge表示前三者DNA、Aurora-A、LIMK1图的合并
DNA在______牵引下排列在赤道板上;根据实验结果推测,LIMK1在纺锤体的形成和定位中的作用机理是______。22.如图1为果蝇DNA的电镜照片,图中箭头所指的泡状结构叫做DNA复制泡,是DNA上正在复制的部分。一个DNA分子中有多个大小不一的复制泡。
(1)DNA的两条单链按______方式盘旋呈双螺旋结构,其基本骨架由______构成。在DNA分子中,遗传信息蕴藏在______。
(2)DNA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依赖于______原则。一个DNA分子中有多个复制泡,其意义是______;复制泡大小不一,说明______。
(3)研究发现,DNA子链的延伸方向只能从5'向3'进行。DNA复制过程中一条子链是连续合成的,另一条子链是分段合成的。如图2为一个复制泡,请完善图中子链DNA片段延伸的情况。23.研究发现,一些病毒基因、人工合成基因等外源性基因侵入宿主细胞后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内。当这些外源性基因转录时,常产生一些双链RNA(简称dsRNA)。此时,细胞内一个被称为Dicer的酶能特异性识别dsRNA,并将dsRNA切割成小分子RNA片段(简称SiRNA)。切割产生的SiRNA解开变成单链,和某些蛋白质形成复合物(简称RISC)。RISC能结合到细胞内与SiRNA互补的mRNA上,并切割该mRNA,使其被降解,从而阻断外源性基因的表达。这一现象被称为RNA干扰,具体机理见图。
(1)RNA干扰阻断了外源性基因表达的______过程,该过程发生在细胞的______(填细胞器)。
(2)若RISC复合体中SiRNA的碱基序列为3'-UUAGACACCGGG-5',则外源性基因中对应部分的碱基序列应为______。Dicer和RISC都能断裂的化学键为______。
(3)科研人员将细胞内的dsRNA提取出来,分离成两条单链RNA后分别注入细胞内,却不能引起RNA干扰,推测其原因是______。
(4)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是由TNF-α基因表达产生的蛋白质引起的,请根据RNA干扰原理提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思路:______。24.蝴蝶全世界大约有14000余种,主要分布在美洲,在世界其他地区除了南北极寒冷地带以外,都有分布。蝴蝶大多数翅色艳丽,面有的则呈现枯叶色,这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1)枯叶色的蝴蝶飞到鲜艳的花丛中,更易被天敌捕食,由此可见适应具有______性,其原因是______。
(2)蝴蝶的口器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有一种蝴蝶的口器细长类似吸管,可以吸食存在于某种花细长花距底部的花蜜,这种现象是协同进化的结果。协同进化是指______。
(3)假设某蝴蝶种群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种群内随机交配产生子代。某一时间段内种群中Aa与aa的基因型频率相等,则其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据图分析,该种群在______时间段内发生了进化,判断依据是______。
(4)科学家发现了两种外观形态、生活习性非常类似的蝴蝶甲和乙。经基因组分析发现,甲、乙两种蝴蝶完全相同;经染色体组成分析发现,蝴蝶甲含有32对同源染色体,蝴蝶乙含有64对同源染色体。蝴蝶甲和乙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同一物种,原因是______。25.某植物的紫花、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该植物花色的遗传规律,将纯合紫花植株甲与纯合白花植株乙杂交得到F1,F1随机受粉,所得F2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花:白花=9:7。根据实验结果,某兴趣小组对该植物花色遗传规律做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该植物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不存在致死和配子不育等现象。
假设二:该植物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且某种花粉有一定的不育率。
(1)若假设一正确,A/a、B/b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为______。上述实验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F2白花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取F2中的一株紫花植株自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
(2)若假设二正确,有一定不育率的是含______的花粉,花粉的不育率为______。
(3)为验证上述假设,该小组将F1作为______(填“父本”或“母本”)进行测交实验。若假设一正确,则测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若假设二正确,则测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B
【解析】解:A、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中心法则的提出和证实也适合用假说演绎法,A错误;
B、科学家探究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运用了假说—演绎法,B正确;
C、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在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C错误;
D、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验证假说的实验为F1的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交配,D错误。
故选:B。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等,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具体过程,掌握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了解探究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过程及摩尔根的实验过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答案】B
【解析】解:A、开白花的花卉中出现了开紫花的植株,而紫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白花,说明白花为隐性性状,紫花性状为显性性状,第一株紫花植株为杂合子,A正确;
B、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故两种育种方案的原理都不是基因重组,B错误;
C、将紫花植株的纯合度培育至100%,两种方案都可行,但方案①需要的周期更长,C正确;
D、紫花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故紫花杂合子后代全开紫花的几率近乎为零是方案②可行性的前提,D正确。
故选:B。
1、分析题意:开白花的花卉中出现了开紫花的植株,而紫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白花,说明白花为隐性性状,紫花性状的出现属于显性突变。
2、方案一:紫花(用A、a表示,紫花为AA或Aa)植株连续自交,逐代淘汰白花(aa)植株,就可获得纯种紫花植株;方案二:将子一代紫花植株(AA或Aa)的种子分别种植,收集子代全开紫花植株的种子(AA)。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意判断紫花出现的原因、突变的类型,然后分析各选项,难度不大。
3.【答案】B
【解析】解:A、若曲线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的变化,则②阶段无姐妹染色单体,可能是减数分裂Ⅱ后期,A正确;
B、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数的变化,则a值为8,B错误;
C、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则该生物(2n=8)可由2个染色体组变为1个染色体组,即a值为1,C正确;
D、睾丸中精原细胞可能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可同时观察到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和减数分裂的细胞,D正确。
故选:B。
1、有丝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其他时期(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4)核膜和核仁:前期消失,末期重建;
(5)中心体:间期复制后加倍,前期分离,末期细胞质分裂后恢复体细胞水平。
2、减数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
(1)染色体变化:染色体数是2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2N→N),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变化N→2N→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2N),减数第二次分裂再减半(2N→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2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消失(2N→0),存在时数目同DNA;
(4)核膜和核仁:前期消失,末期重建;
(5)中心体:间期复制后加倍,前期分离,末期细胞质分裂后恢复体细胞水平。
本题结合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减数分裂中某物质变化曲线图形的一部分,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减数分裂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等物质和结构的变化情况,再结合图形作出准确的判断。
4.【答案】D
【解析】解:A、甲(XA1Y)、乙(XA2Xa)杂交产生F1,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A2Y:XaY:XA1XA2:XA1Xa=1:1:1:1,结合题干信息:雌性哺乳动物细胞质中的某些物质能使体细胞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随机失活,导致相应基因功能受抑制可知,子代雌性个体可能都表现为A1控制的黄毛,也可能表现为A2控制的黑毛或表现型为a控制的灰毛,A错误;
B、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A2Y:XaY:XA1XA2:XA1Xa=1:1:1: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F2,F2中雌性有5种基因型,分别为XA1XA2、XA2XA2、XA2Xa、XA1Xa、XaXa,B错误;
C、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A2Y:XaY:XA1XA2:XA1Xa=1:1:1:1,结合题干信息:雌性哺乳动物细胞质中的某些物质能使体细胞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随机失活,导致相应基因功能受抑制可知,F1中雌性个体身上可能同时有两种颜色的毛,比例为12,C错误;
D、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A2Y:XaY:XA1XA2:XA1Xa=1:1:1: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F2,F2的基因型及比例分别为XA1XA2:XA2XA2:XA2Xa:XA1Xa:XaXa:XA1Y:XA2Y:XaY=2:1:2:2:1:4:2:2,只有一种毛色的个体为XA2XA2、XaXa、XA1Y、XA2Y、XaY,F2中只有一种毛色的个体出现的概率是58,D正确。
故选:D。
雌性哺乳动物细胞质中的某些物质能使体细胞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随机失活,导致相应基因功能受抑制,小鼠乙的基因型为XA2Xa可能A2控失活,表现型为a控制的灰色,也可能a失活,表现型为A2控制的黑毛。甲(XA1Y)、乙(XA2Xa)杂交产生F1,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A2Y:XaY:XA1XA2:XA1Xa=1:1:1:1。
5.【答案】C
【解析】解:A、图中孕妇甲既含有D基因,也含有b基因,是杂合子(基因型为XDXd),A正确;
B、个体1只含有D,放射性不强,所以基因型为XDY,是男性,个体3只含有d基因,不含D基因,且放射性强度是浅颜色圈的2倍,所以其基因型为基因型为XdXd,是女儿,B正确;
C、其丈夫为血友病患者基因型为XdY,该孕妇的基因型为XDXd,则女儿发病率为12,儿子发病率为12,儿子与女儿的发病率相同,C错误;
D、由题分析个体2为其丈夫,个体1为男性胎儿,基因型为XDY不患病,从优生的角度分析,可以选择只生育该男性胎儿,D正确。
故选:C。
分析题图:空圈代表无放射性,深颜色圈放射性强度是浅颜色圈的2倍,则图中孕妇甲既含有D基因,也含有d基因,是杂合子(基因型为XDXd);个体1只含有D基因,不含d基因,且放射性强度是较浅,所以其基因型为XDY。个体2只含有d基因,不含D基因,基因型为XdY;个体3只含有d基因,不含D基因,且放射性强度是浅颜色圈的2倍,所以其基因型为基因型为XdXd。
本题考查结合图解,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伴X6.【答案】C
【解析】解:A、分析题意: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说明A基因存在导致B无法表达,对B基因的表达起抑制作用,A错误;
B、白色的基因型为A_B_、aabb,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_,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黄色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B错误;
C、由于控制体色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用纯合的黑色和黄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为白色,基因型是AaBb,随机交配,子代中A-B-:A-bb:aaB-:aabb=9:3:3:1,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10,C正确;
D、白色的基因型为A_B_、aabb,F2白色个体中纯合子有AABB和aabb,白色个体中纯合子占210=15,D错误。
故选:C。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7.【答案】C
【解析】解:A、由于甲组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搅拌离心后会分布在沉淀物中,因此甲组沉淀物中放射性很强,A错误;
B、由于乙组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搅拌离心后会分布在沉淀物中,因此乙组沉淀物中放射性很强,B错误;
C、搅拌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开,搅拌不充分会导致部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未分裂,由于噬菌体未被标记,因此甲组实验中搅拌不充分,不会对实验现象造成影响,C正确;
D、乙组实验由35S改为3H标记,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仍分布在沉淀物中,因此实验现象不会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C。
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8.【答案】A
【解析】解:A、根据试题分析可知,R-loop中含有3条核苷酸链,其中两条DNA链,一条RNA链,其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目不一定相等,A错误;
B、R-loop由非模板链与RNA-DNA杂交体共同构成的,其中含有一条DNA单链,使DNA分子的稳定性降低,B正确;
C、R-loop中DNA单链含1000个碱基,其中A和T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0%,则该DNA分子中A和T占该全部碱基总数的20%,G+C占该全部碱基总数的80%,即G+C=2000×80%=1600,RNA分子中的G+C占该RNA碱基总数的80%=1000×80%=800,故R-loop中的G和C共有1600+800=2400个,C正确;
D、推测GC含量高的DNA序列,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更难以与模板链分离,更容易形成R-loop,D正确。
故选:A。
分析题意可知,非模板链与RNA-DNA杂交体共同构成的结构称为R-loop,可见R-loop中含有3条核苷酸链,其中两条DNA链,一条RNA链。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转录,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9.【答案】C
【解析】解:A、自然情况下,细胞内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多种tRNA转运,A错误;
B、将半胱氨酸-tRNA复合物上的半胱氨酸还原成丙氨酸,还原后的复合物上含有与半胱氨酸相对应的反密码子,故丙氨酸-tRNA复合物不改变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配对方式,B错误;
C、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Cys的位置都会被替换为Ala,即合成的蛋白氨基酸的种类发生改变,C正确;
D、一般情况下,终止密码子没有相应的反密码子与之配对,D错误。
故选:C。
1、翻译过程中,一个mRNA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相同肽链的翻译过程,这样可以提高翻译的效率。
2、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两者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配对。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10.【答案】C
【解析】解:A、在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中,DNA、R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而蛋白质是遗传信息表达的产物,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A错误;
B、HIV和烟草花叶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d表示逆转录过程,e表示RNA复制过程,都只能发生在宿主细胞体内,B错误;
C、c为翻译过程,e为RNA复制过程,翻译过程和RNA复制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完全相同,都是A-U、U-A、G-C、C-G,C正确;
D、a过程是DNA复制,所需原料为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过程是逆转录过程,所需原料也为四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故a、d过程所需的原料相同;b过程为转录,e过程为RNA复制,所需原料均为核糖核苷酸,D错误。
故选:C。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中心法则图解,其中a为DNA分子复制过程,b为转录过程,c为翻译过程,d为逆转录过程,e为RNA分子复制过程,其中逆转录过程和RNA分子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明确逆转录过程和RNA分子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再结合所需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1.【答案】A
【解析】解:A、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A错误;
B、家鸽的所有细胞都含有这两个基因,但只在视网膜中表达,因此其他体细胞中没有杆状多聚体,B正确;
C、根干信息“这两个基因中的任何一个发生突变都会导致杆状多聚体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进而使其功能丧失”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正确;
D、若要分别验证这两个基因对家鸽行为的影响,可运用减法原理设计实验,即设计AB基因均表达组、单独A基因表达组、单独B基因表达组三组实验,D正确。
故选:A。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
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
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囊性纤维病。
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2.【答案】D
【解析】解:A、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错误;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需要在人群中进行随机调查,B错误;
C、红绿色盲和白化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可借助基因检测技术诊断胎儿是否患红绿色盲或者白化病,C错误;
D、白化病和红绿色盲都是先天性疾病,但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因此不一定是遗传病,D正确。
故选:D。
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实例,掌握监测和预防人类遗传病的措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3.【答案】D
【解析】解:A、DNA中发生的重复单位拷贝若发生在非基因片段,则不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
B、动态突变是指基因中的3个相邻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拷贝数发生倍增而产生的基因突变,不会基因的数量的增加,B错误;
C、动态突变可发生于生长发育的任何时期,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C错误;
D、动态突变可随世代的传递进一步扩大或减小,故动态突变引起的疾病随着世代传递,病情也可能减轻,D正确。
故选:D。
基因突变:
(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
(2)诱发因素可分为:
①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
②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
③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没有以上因素的影响,细胞也会发生基因突变,只是发生频率比较低,这些因素只是提高了突变频率而已。
(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4)基因突变的特点:
a、普遍性;
b、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
c、低频性;
d、多数有害性;
e、不定向性。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获取结论的能力。
14.【答案】A
【解析】解:A、拉马克认为适应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A错误;
B、达尔文可遗传的变异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内因,B正确;
C、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C正确;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以种群为单位研究适应及物种形成,D正确。
故选:A。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1)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2)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而实际上,如果个体出现可遗传的变异,相应基因必须在群体里扩散并取代原有的基因,这样新的生物类型才可能形成。(3)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本题考查了拉马克、达尔文以及现代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要求学生掌握适应的特点、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历程,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5.【答案】D
【解析】解:A、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结构,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可变异的来源一般是基因突变,因此大肠杆菌对链霉素的抗药性变异最可能来源于基因突变,A正确;
B、根据抑菌圈大小可判定药物抑菌效果,抑菌圈越小,说明药物对细菌的杀伤力越弱,抑菌作用越弱,B正确;
C、链霉素会对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变异进行选择,耐药性个体能繁殖厚底,因此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大肠杆菌对链霉素的耐药性逐代增强,C正确;
D、变异是不定向的,细菌中抗药性变异个体本身就存在,抗生素只是起到选择作用,不会诱导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D错误。
故选:D。
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反映测试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抑菌圈越大,说明该菌对此药敏感性越大,反之越小,若无抑菌圈,则说明该菌对此药具有耐药性。透明圈直径大小与药物浓度、细菌浓度有直接关系。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同时获取题干信息准确答题。
16.【答案】BD
【解析】解:A、由分析可知,只有在第一个细胞周期中,所有染色单体DNA的两条链才是杂合的,因此若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有荧光,则细胞一定处于第一个细胞周期,A正确;
B、若第二个细胞周期分裂产生的细胞中所有染色体的DNA都是杂合的,则在第三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只有一条有荧光,B错误;
C、由于第二个周期结束可产生有的染色体的DNA两条链均含有BrdU,因此细胞第三个细胞周期有的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无荧光,C正确;
D、若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所有的染色体的DNA两条链均含有BrdU,则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无含有荧光的染色体,D错误。
故选:BD。
DNA分子为半保留复制,若将一个细胞置于含BrdU的培养液中,细胞分裂一次后,所有染色体的DNA都有一条链是新合成的,所有染色体DNA都有一条链中含有Brdu,用荧光染料对细胞中每个DNA分子进行染色,观察到的现象是每条染色体都发出明亮的荧光。
本题考查DNA复制和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和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
17.【答案】BCD
【解析】解:A、aaBB和AAbb个体杂交子代基因型是AaBb,当其和aabb交配,子代240只后代中,正常个体A_B_只有4只,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正常的小鼠占14,由此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对一只AaBb的雄性个体进行测交,在240只F1中4只个体正常,应是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的结果,说明亲本中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肢体正常鼠的基因型为AaBb,B正确;
C、肢体发育需要A/a和B/b基因的同时参与,即只有2对基因都是显性才表现为正常,所以肢体畸形小鼠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和Aabb共五种基因型,AABb和AaBB与aabb交配,子代肢体正常和不正常的比例为1:1,C正确;
D、由于测交子代出现了A_B_的正常个体,所以F1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了AB、Ab、aB和ab的配子,所以随机交配,子代的基因型有9种,D正确。
故选:BCD。
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和aabb交配,子代240只后代中,正常个体A_B_只有4只,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的实质,学会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关系推测亲本基因型及遵循的遗传规律,按照正推法结合遗传规律解答问题。18.【答案】CD
【解析】解:A、DNA的甲基化修饰是表观遗传的机理之一,A正确;
B、让褐色雌鼠(aa)与灰色雄鼠(AA)进行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雌鼠产生的卵细胞中该基因会被甲基化,则该基因在卵细胞中不能表达,不影响Aa的表型灰色,所以子一代均为灰色,B正确;
C、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雄鼠产生的精子A:a=1:1,雌鼠产生的卵细胞中该基因会被甲基化,则雌鼠产生的卵细胞正常表达的A和a的数量并不相等,所以子一代雌雄鼠相互交配,子二代灰色鼠:褐色鼠不等于3:1,C错误;
D、由题干信息:雌鼠产生的卵细胞中该基因会被甲基化,雄鼠产生的精子中该基因会发生去甲基化可知,子二代鼠体细胞中,该对等位基因中最多有一个基因被甲基化,D错误。
故选:CD。
鼠的灰色和褐色分别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该基因一旦被甲基化修饰就不能再表达。雌鼠产生的卵细胞中该基因会被甲基化,则该基因在卵细胞中不能表达,雄鼠产生的精子中该基因会发生去甲基化,则该基因在精子中可以表达。
本题考查了表观遗传的相关知识,掌握表达遗传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BCD
【解析】解:A、秋水仙素其作用主要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不能分裂,但着丝粒正常分裂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
B、第一年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杂交,四倍体植株所结种子的胚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B正确;
C、培育三倍体西瓜属于多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C正确;
D、由于三倍体西瓜减数分裂时会因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而无法产生正常配子,因此不能形成种子,D正确。
故选:BCD。
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首先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用该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进行杂交得到三倍体西瓜;三倍体西瓜结的种子再种植即可获得三倍体无子西瓜。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及其应用,要求考生识记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掌握生物变异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能正确分析各选项,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0.【答案】AC
【解析】解:A、假设突变株基因b位于9号染色体上,突变株(♂)×9-三体(♀),突变株的基因型为bb,三体绿叶纯合体植株的基因型为BBB,F1的基因型为BBb、Bb,F1中三体(BBb)与黄叶(bb)进行杂交,F1中三体产生的配子及种类为:B:Bb:BB:b=2:2:1:1,F2的基因型及种类为Bb、Bbb、BBb、bb=2:2:1:1,表型及比例为黄叶:绿叶=5:1。突变株(♂)×10-三体(♀),突变株的基因型为bb,三体绿叶纯合体植株的基因型为BB,F1的基因型为Bb,F1中三体(Bb)与黄叶(bb)进行杂交,F1中三体产生的配子及种类为B:b=1:1,F2的基因型及种类为Bb:bb=1:1,表型及比例为黄叶:绿叶=1:1。与题意相符,故突变株基因b位于9号染色体上,F1中三体的概率是12,A正确;
B、F1中的9-三体(BBb)减数分裂能产生四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比例及概率为B:Bb:BB:b=2:2:1:1,B错误;
C、父本或母本在减数分裂异常(同源染色体移向同一极或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可能导致三体(2n+1)的产生,C正确;
D、B/b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10-三体绿叶纯合体的基因型为BB,D错误。
故选:AC。
三体(2n+1)细胞减数分裂时,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因此,三体(BBb)产生的配子及种类为:B:Bb:BB:b=2:2:1:1
本题结合图表数据,考查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适中。21.【答案】次级精母细胞
6~7
同源染色体联会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受精作用
aY、aY、XB
纺锤丝
LIMK1激活组成纺锤体的蛋白质,促进纺锤体的修饰和定位
【解析】解:(1)由图1分析可知,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由于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因此对应与图2的6~7段。图1中A、a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联会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2)图2中7~8时期染色体数目上升,其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10期以后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导致染色体数目上升。
(3)若该个体某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AAXB的精细胞,则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AAXBXB在减数第二分裂过程中分裂异常,产生AAXB和XB两个异常精细胞。而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aaYY正常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aY、aY两个正常精细胞。
(4)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在纺锤丝牵引下排列在赤道板上。由于题干信息可知,LIMK1是细胞自身产生的蛋白激酶,有利于纺锤体的形成和定位。实验用LIMK1的抑制剂(BMS-3)处理减数分裂的细胞,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可知,BMS-3处理会抑制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因此推断LIMK1在纺锤体的形成和定位中的作用机理是:LIMK1激活组成纺锤体的蛋白质,促进纺锤体的修饰和定位。
故答案为:
(1)次级精母细胞
6~7
同源染色体联会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受精作用
(3)aY、aY、XB
(4)纺锤丝
LIMK1激活组成纺锤体的蛋白质,促进纺锤体的修饰和定位
题图分析:图1为某二倍体动物(基因型为AaXBY)某次细胞分裂图示,由于细胞中性染色体只有Y染色体,且染色体上有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位置,判断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
图2为该动物产生精子并参与受精卵形成及受精卵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如图,其中1~10为减数分裂,10为受精作用,10~15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
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量变化规律,能根据图中信息答题。
22.【答案】反向平行
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
碱基互补配对
DNA可以多起点复制,提高了DNA的复制效率
多个复制起点并非同时启动
【解析】解:(1)DNA的两条单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呈双螺旋结构,其基本骨架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在DNA分子中,遗传信息蕴藏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
(2)DNA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A与T配对、G与C配对)原则。一个DNA分子中有多个复制泡,其意义是DNA可以多起点复制,提高了DNA的复制效率;复制泡大小不一,说明多个复制起点并非同时启动。
(3)DNA子链的延伸方向只能从5'向3'进行。DNA复制过程中一条子链是连续合成的,另一条子链是分段合成的。图2为一个复制泡,从复制起点开始双向复制,如下图所示:
故答案为:
(1)反向平行
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
(2)碱基互补配对
DNA可以多起点复制,提高了DNA的复制效率
多个复制起点并非同时启动
(3)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①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③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
本题考查DNA半保留复制特点,掌握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以及提取题干信息的能力,难度不大。
23.【答案】翻译
核糖体
3'-TTAGACACCGGG-5'
磷酸二酯键
Dicer酶只能识别双链RNA,不能识别单链RNA
可以根据TNF-α基因中的碱基(脱氧核苷酸)序列,人工合成与之相应的双链RNA,注入相应的细胞,从而达到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目的
【解析】解:(1)由图示分析可知,RNA干扰阻断了外源性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该过程发生在细胞的核糖体。
(2)若RISC复合体中SiRNA的碱基序列为3'-UUAGACACCGGG-5',该序列与外源性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碱基互补配对,因此外源性基因中对应部分的碱基序列与该序列基本相同,只是把碱基U换成T即可,故应为3'-TTAGACACCGGG-5'。Dicer和RISC都能切割RNA,因此断裂的化学键为磷酸二酯键。
(3)由于Dicer酶只能识别双链RNA,不能识别单链RNA,因此将能引起RNA干扰的双链RNA的两条单链分别注入细胞,不会出现RNA干扰现象。
(4)根据RNA干扰原理,可以根据TNF-α基因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海带菜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塑胶电镀用绝缘涂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集装箱危险品海运代理合同
- 幼儿园体能课程设计与实施计划
- 社区服务中心党建工作自评报告
- 文化创意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 钢结构拆除施工安全管理方案
- 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难点及应对策略
- 苏州市房屋买卖合同
- 2023年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英语)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33688-2017选煤磁选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
- GB/T 304.3-2002关节轴承配合
- 漆画漆艺 第三章
- CB/T 615-1995船底吸入格栅
- 光伏逆变器一课件
- 货物供应、运输、包装说明方案
- (完整版)英语高频词汇800词
- 《基础马来语》课程标准(高职)
- IEC61850研讨交流之四-服务影射
- 《儿科学》新生儿窒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