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课版课件_第1页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课版课件_第2页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课版课件_第3页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课版课件_第4页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课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1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1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202与三民主义孙中山3与三民主义孙中山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第1节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理解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4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第1节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4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材料一:

1895年~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平均每年设厂十五家以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5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材料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5八国联军侵华后的中国社会危机日益严重!!!!6八国联军侵华后的中国社会危机日益严重!!!!6背景材料三:先辈们的救国主张7背景材料三:先辈们的救国主张7材料四:1894年2月,孙中山写了《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材,地能尽其利,货能畅其流”的主张,却遭到拒绝。改良失败,走向革命8材料四:1894年2月,孙中山写了《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一)背景1、经济基础2、社会现实3、政治原因4、个人因素to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社会危机日益严重救国探索不断碰壁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9(一)背景1、经济基础2、社会现实3、政治原因4、个人因素t1、“民众所接受者,仅三民主义中之狭义民族主义耳。正惟“排满”二字之口号,极简明切要,易于普遍全国,而弱点亦在于此。”

——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元老胡汉民2、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定要扑灭他的政府,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孙中山谈民族主义反对满清贵族统治,推翻封建政府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101、“民众所接受者,仅三民主义中之狭义民族主义耳。正惟“排

“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你如何理解恶劣政治的根本?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权主义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创立民国11“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革命实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1.实质:3.后果:2.局限: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材料一: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同盟会宣言》(1905)材料二: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两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是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孙中山民生:平均地权12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1.实质:三民16字纲领内容地位民族民权民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用革命推翻满洲贵族统治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核定地价”“国民共享”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前提补充发展核心(三)内容(重点和难点)☆13三民16字纲领内容地位民民民驱除鞑虏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用革命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善的国家。——孙中山材料二: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款外债照旧担认,仍由各省洋关如数摊还。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它指导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没有明确反帝,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14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性质:进步性:局限性: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前提)民族主义(核心)民权主义(补充和发展)民生主义——没明确反帝——没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评价15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革命实践临时约法二次革命辛亥革命16革命实践临时约法二次革命辛亥革命16革命实践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南与北一丘之貉!17革命实践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南与北一丘之貉!17材料一:

“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反帝18材料一:反帝18材料二

“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奋斗,表示十分欣佩,并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奋斗……”

——1918年孙中山致列宁和苏维埃政府贺电联俄19材料二联俄19材料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所以我们在经济上,一面是要图工商业的发达,一面是要图工人经济生活的安全幸福。

——1919年6月22日与戴季陶的谈话刊于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董,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1922孙中山谈话录扶助农工(联共)20材料三扶助农工(联共)20

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辛亥以后,满州专制政策既已摧毁无余,则国内诸民族宜可得平等之结合。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农民之缺乏田地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一九二四年二月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21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新三民主义内容(1)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帝联俄);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3)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22新三民主义内容(1)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评价进步性: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反帝反封建),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23评价进步性: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反满族贵族专制推翻帝制,建立国民的政府平均地权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平均地权(后提出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控制私人资本)“新”在反帝“新”在强调民权普遍性;反帝反封相结合“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24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旧三民主义

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同:

异若干基本原则一致

反帝反封建(1)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利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2)在民主革命阶段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阶段,即最高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只有民主革命纲领,仅限于发展资本主义。根源:阶级立场不同25

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同:异(五)本课小结孙中山旧三民主义实践新三民主义背景理论提出内容(重难点)评价背景理论提出内容(重难点)评价、二者比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6(五)本课小结孙中山旧三民主义实践新三民主义背景背景孙中山的发散思维我们应该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