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道德修养课件_第1页
传统道德修养课件_第2页
传统道德修养课件_第3页
传统道德修养课件_第4页
传统道德修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篇问题:国学是什么?你的理解开篇问题:国学是什么?你的理解1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手段参考书目教学目的21.教学目的

文化传承与创新提高自身素质与文化修养多维思考问题的能力1.教学目的

文化传承与创新32.教学内容2.教学内容43.教学方法讲解互动3.教学方法讲解5传统道德修养PPT课件6传统道德修养PPT课件7一、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通常我们说的文化,是指人类的生活,人类各方面的各种各样的生活,总括汇合起来就叫它文化,而此文化为长时期的绵延性叠加构成。譬如一人的生活,加进长时间的绵延就是生命。一国家,一民族各方面各种各样的生活,加进绵延不断的时间演进,历史演进,便成所谓的文化,因此文化也就是此国家民族的生命。一、文化的内涵和特征通常我们说的文化,8 如果一个国家民族没有了文化,那就等于没有了生命。因此,凡所谓文化,必定有一段时间上的绵延精神。换言之,凡文化必有它的传统的历史意义,所以说,文化并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纵向的。因此讲文化总是应该根据历史来讲的。 梁漱溟: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的一切。 如果一个国家民族没有了文化,那就等于没有了生命。因此9(一)文化的定义:

广义: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包括: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 狭义: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从词的来源上看,“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义为农耕及对植物的培养。自15世纪以后,逐渐引申使用,把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也称之为文化。(一)文化的定义: 广义: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10

中国古籍:“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贲”(山上火下)卦彖文:“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化民成俗,以文教化,化育万物谓之德”《管子·心术上》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礼记·学记》 中国古籍:“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11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而言,“文化”是指以礼乐制度教化百姓。汉代刘向在《说苑》中说: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与“武功”相对,含教化之意。南齐王融在《曲水诗序》中说: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文化”也为文治教化之意。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而言,“文化”是指以礼乐制度教化百姓。12(二)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自然的存在不是文化,只有经过人类有意无意加工制造出来的东西才叫文化。水不是文化,水库才是文化,石头不是文化,赏石、石器才是文化。(二)文化的一般特征:1.文化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13

2.文化是后天习得。文化不是先天遗传的本能,而是后天习得的经验和知识。例如,男人女人不是文化,“男女授受不亲”,或是男女恋爱才是文化。传统道德修养PPT课件14

3.文化是共有的。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性产物,它必须为一个社会式群体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和遵循,才能成为文化。纯属个人私有的东西,如个人的怪癖等,不为社会成员理解和接受则不是文化。 3.文化是共有的。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性产物,它必须15

4.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积累动态过程。文化既是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产物,也是一份社会遗产,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积累过程,每一代人都出生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并且自然地从上一代人那里继承了传统文化。同时,每一代人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在传统文化中注入新的内容,抛弃那些过时的,不需要的部分。 4.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积累动态过程。文化既是一定社会,16

5.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一般文化是抽象意义上的,现实中为具体的如古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性,地区性,民族性和阶级性。自从形成民族以后,文化往往是以民族的形式出现的。一个民族使用共同的语言,遵守共同的文化习惯,养成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性格,此即为民族文化的表现。 5.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一般文化是抽象意义上的17(三)中国文化的个性和特征 中国文化的个性:从文化比较的方面看,传统文化具有较为明显的个性:

1.中国文化独自创发,慢慢形成,具有很强的原发性。

2.中国文化自具特征,自成体系,文字独步天下:方块字。世界上三大文化体系:中国,印度,西洋(欧美)。(三)中国文化的个性和特征 中国文化的个性:从文化比较的方18

3.中国文化渊远流长,伴随中华民族走过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埃及,巴比伦,印度,波斯,希腊等或已夭折,或已转移,离散。) 4.中国文化同化和包容之强,世界第一。 3.中国文化渊远流长,伴随中华民族走过几千年的发展历程(19 5.中国文化铸成了多民族共存的中华民族,时间久,空间大。易经上讲:“可大可久”(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6.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文化。在其发展的后一大段(二千余年)不复有改变与进步,似显示出了其自身内部具有高度的妥当性和调和性。 5.中国文化铸成了多民族共存的中华民族,时间久,空间大。20 7.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北至西伯利亚,南迄南洋群岛,东及日本,周边国家如:越南、朝鲜、日本、泰国、缅甸,远到欧洲文艺复兴,尤受儒家文化的启蒙,同时也由于造纸和印刷术的传入。(参看:《中国思想对于欧洲文化之影响》朱谦之,商务印书报) 7.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北至西伯利亚,南迄南洋群21中国文化的特征

1.广土众民,世界国土第三,人口最多。 2.偌大民族之同化融合,我国现有56个民族,是和平共处的大家庭。 3.历史长久,有文字记载3500年,无文字记载5000多年,有许多的传说。 4.中国文化具有不可名状之强大的生命力,包容和同化的能力——犹太人——“青回回”。中国文化的特征 1.广土众民,世界国土第三,人口最多。22 5.历久不变的社会,停滞不进的文化。 6.几乎没有宗教的人生,家族制度在其全部文化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国之本在家,和家而成国”——宗法社会(英国思想家罗素(B.Russell)曾指出传统中国文化有三大特点(1)文字以符号构成(2)以孔子伦理为准则而无宗教(3)治国者为由考试而起之士人,非世袭之贵族) 5.历久不变的社会,停滞不进的文化。23 7.中国学术不向着科学前进。自然物质文明较早,例如,青铜器的出现,罗盘、火药、钞票、印刷术、算盘、造纸等皆发明于我国,包括天文学、数学、祖冲之的圆周率(早于德国人一千年)。 7.中国学术不向着科学前进。自然物质文明较早,例如,青铜24

8.有民主平等的萌芽,但却没有发展为现代民主制度。“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雠。”,“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 8.有民主平等的萌芽,但却没有发展为现代民主制度。“民为25

9.道德气氛浓郁:“伦理学与政治学终之为同一的学问”。道德是定国、定身的基础,讲求以德治国,以礼治国。中国人要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番大责任,要讲忠孝、仁义、廉耻、节操一番大道理,道德人生。(西方:自由,平等,独立。)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9.道德气氛浓郁:“伦理学与政治学终之为同一的学问”。道26 10.中国人既有国家观念,更有天下的观念,又称“天下国”,天下太平,天下大同,“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中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罗素在上海演讲时说:中国实为一文化体而非国家。)中国人以天下代替国家,天下太平,有大一统的理想,秦以后实现了”。 10.中国人既有国家观念,更有天下的观念,又称“天下国”27 11.中国文化不尚武,尚和平。世有不屑于战争(tooproudtofight)之民族乎?中国人是已。中国人天然态度,宽容友爱,以礼待人,亦望人以礼答之。道德上之品行,为中国人所特长。如此品性之中,余以其“心平气和”最为贵。所谓心平气和者,以公理而非武力解决是已。(罗素《中国之问题》第192页,中华书局)。“东汉以后被称为无兵的文化”——雷海宗,“好人不当兵,好铁不碾钉,‘兵匪不分’军民互相仇视,当兵为不得已的选择。” 11.中国文化不尚武,尚和平。28 12.中国文化又称“孝”的文化,孝在中国文化上作用至大,地位至高,《孝经》为十三经之一,百良孝为先,汉选人才为举“孝廉”,孝发展为孝道和孝治,“圣朝以孝道治天下”德之本也,“孝”是“广敬博爱”、“金科玉律”,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12.中国文化又称“孝”的文化,孝在中国文化上作用至大,29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孝经-开明宗义章》夫孝,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后汉书江革传》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30 曾子云:“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于亲,敢不敬乎。”——《礼记祭义篇》 曾子云:“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31(13)重视教育的特征。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14)感恩和复仇的特征鸦有返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结草衔环,卧薪尝胆传统道德修养PPT课件32 15.中国文化的隐士特征。做史皆有《高士传》,人数不多,影响巨大,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充满神秘感。(“商山四皓”保太子。)特点:政治上:天子不得而臣,诸侯不得而友;经济上:淡泊自甘,不务财利;生活上:崇尚自然,亲近自然。 15.中国文化的隐士特征。做史皆有《高士传》,人数不多,33

中国文化学术思想最灿烂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而文学艺术最发达则在唐代以后。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1、了解旧中国,建设新中国2、增强民族认同和自豪感、爱国情怀以及全世界华人的凝聚力。3、辨别传统文化的良莠,汲取精华,抛弃糟粕。4、把握民族文化的精神和特点,保持民族特色。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传统道德修养PPT课件34二、国学概况(一)国学的定义: “国学”即“中国学术”之省称。 学术:乃相应环绕人生诸问题,以探讨其原理,原则,并寻求解决之方术,就此探求而得之原理,原则以及解决之方术,所成就的理论体系,称为“学术”。属于中国特有之学术系统,简称为国学。二、国学概况(一)国学的定义:35 “国学”之名,始见于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刘师培、章太炎、邓实等创办《国粹学报》,第二十七期,邓实有《国粹精论》一文发表。所以称为国学,盖有别于“西学”。 胡适:“国学”在我们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 “国学”之名,始见于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刘36 马一浮:“今人以吾国固有的学术名为国学”(先生抗战期间在江西泰和讲学时提出的)今指国学者,而是文艺之学,因此代表一切固有学术,广大精微,无所不备,“六艺”亦称“六经”就是孔子删定的六门学问,诗、书、礼、乐、易、春秋。 马一浮:“今人以吾国固有的学术名为国学”(先生抗战期间在37(二)国学的异称 1.中学,清末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学”为体,吸收西学,期于图改国家之富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2.国粹:许地山有《国粹与国学》。 3.国故:章太炎著《国故论衡》(包括中国之旧学,中国之掌故,文献)。(二)国学的异称 1.中学,清末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384.国故学:曹聚仁《国故学大纲》5.太学,旧学6.东方文化7.文学:《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谓先秦,当时的学术总称8.汉学:西方学者,每称中国学术为“汉学”4.国故学:曹聚仁《国故学大纲》39(三)国学的范围1.四部旧分书籍为四类,称为“四部”,藏之四库,故又称为“四库”晋武帝时期,分群书为四部,唐代玄宗之集贤院分部如下:(1)甲部——经(2)乙部——史(3)丙部——子(4)丁部——集(三)国学的范围1.四部40 清代,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诏开四库全书馆,由纪昀主持整理书籍,历十年而成,共收三千四百七十种,三万六千余册,分为:(1)经部,类十(2)史部,类十五(3)子部,类十四(4)集部,类五 清代,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诏开四库全书馆,由纪昀主412.四门曾国藩《圣哲画像记》云:“姚姬传氏言学问之途有三:曰义理,曰词章,曰考据。”戴东原氏亦以为言。曾氏复益之“经世”之门。2.四门42(1)考据之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辑佚学,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2)词章之学:诗学,词学,曲学,文章学。(3)经世之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史学,地学,兵学,农学,工学,医学,数学,商学。(4)义理之学:经学,佛学,理学,哲学。(1)考据之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辑佚学,文字43三、义理之学的主要内容 义理之学主要是与人的品德修养有关系,塑造理想的性格,伟大的人格。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为“三不朽”。三、义理之学的主要内容 义理之学主要是与人的品德修养有关系44(一)佛学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明帝遣中郎将蔡愔(yīn)等十八人使西域于大月氏国,得佛像,经卷,载以白马,还洛阳。帝为立精舍曰“白马寺”以居之。唐太宗贞观元年(627)秋八月,玄奘私发长安,求法西域,十八年得归,得梵本六百五十七部,译经论七十五部。(一)佛学451.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佛祖2.佛法:“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大乘佛教小乘佛教1.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佛祖46(1)世间法: ①宇宙:力(心、口、意) ②六道轮回 ③报应:现报,生报,后报(2)小乘:老,病,死——身苦;贪,嗔,痴——心苦(三毒)——修:戒,定,慧。(1)世间法:47(3)大乘:亦称菩萨乘,乃超脱世间,又适应世间 ①发菩提心(世亲菩提云:菩萨见诸众生,无名造业,长夜受苦,舍离正法,迷于出路,为是等故,发大慈悲,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救头燃,一切众生有苦恼者,我当拔济,令无有余。)即由于悲悯众生,而发菩提心,上求佛智,下化众生。(3)大乘:亦称菩萨乘,乃超脱世间,又适应世间48 ②六度:度以济度为义,即由生死彼岸,超度至涅槃彼岸。第一是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第二是持戒度,止恶修善,令身心清净第三是忍辱度,忍受侮辱,然后能克服烦恼第四是精进度,以纯一之心,吾往行之,扫除积习,显此妙心,以自度度人 ②六度:度以济度为义,即由生死彼岸,超度至涅槃彼岸。49第五是禅定度,禅定即对治教乱,使身心寂静第六是智慧度,圆融无碍,是谓正智慧,则对外道邪执,俗学枉见,无不洞见症结③四宏誓愿(立志):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第五是禅定度,禅定即对治教乱,使身心寂静50(4)佛教的境界小乘佛法:志在自了,大乘佛法:普渡众生,共证菩提了生死:脱离生死苦海证菩提:菩提即贵体真如:真工实工,平等如一入涅槃:圆寂,灭度——成佛(4)佛教的境界51 “涅槃大概是绝对清凉无热恼,绝对安定无破坏,绝对平等无差别,绝对自由无系缚的一种境界。” “慈悲,慈谓与人同喜,悲谓与人同忧。对于一切众生,恰如慈母对于爱子,热恋者对其恋人,所有苦乐,悉同身受。”——梁启超 “涅槃大概是绝对清凉无热恼,绝对安定无破坏,绝对平等无差52(二)道家创始人: 1.老子,李耳,字聃,《史记老子列传》,图书馆馆长,传说孔子曾向其请教。著有《道德经》(《老子》,马王堆《德道经》)八十一章,五千字左右。(二)道家53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德经三十八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54 《道经》讲述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德经》说的是处事方略。上善若水,大道无形,“三宝”,天之道利而不害,君子之道为而不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 《道经》讲述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德经55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56 2.庄子:《史记老庄中韩列传》云:庄子者……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归于老子之言,所著书十余万言,大抵为寓言,以明老子之术。(南华经,南华真人)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2.庄子:《史记老庄中韩列传》云:庄子者……其学无所不57 金圣叹所列六大才子书:“庄子,史记,离骚,水浒传,杜甫律诗,西厢记”。苏东坡说要想写出好文章,大文章,《孟子》,《庄子》,《史记》一定背熟。 《列子》,列御寇,郑人“列子贵虚”“清虚”杨朱,爱己: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 金圣叹所列六大才子书:“庄子,史记,离骚,水浒传,杜甫58(三)经学 《庄子天运》云:“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经:《说文解字》(许慎)云:经,织从丝也,从系巠声。(三)经学59 “古谓横直为衡从,……,必先有经而后有纬,是故三纲五常六艺,谓之天地常经”——段玉裁注 《孔子世家》叙:“孔子删《诗》、《书》,定《礼》、《乐》,晚而赞《易》,修《春秋》,及门之徒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 “古谓横直为衡从,……,必先有经而后有纬,是故三纲五常六60 “六经”皆史,《尚书》,《春秋》都是记事的典籍;《诗经》大半为国事而作,(《国风》是歌咏各国的事,《雅》《颂》是讽咏王室的),像歌谣一般,很少夹入反映当时的社会形态;《礼经》是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周礼》载官制,《仪礼》载仪注); “六经”皆史,《尚书》,《春秋》都是记事的典籍;《诗经》61 《乐经》虽是失去,想是记载乐谱和制度的典籍;《易经》看似与史无关,但实际上也是史,大史公说:“《易》本隐以之显,《春秋》推见以至隐。”意思是说,《春秋》是明史,《易经》是蕴着史的精华的。 《乐经》虽是失去,想是记载乐谱和制度的典籍;《易经》看似62 六经功用: 《诗》以道志而主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凡以达哀乐之感,类万物之情,而出以至诚恻坦,不为浮泛伪饰之辞,皆诗之事也。《书》以道事,事之大者,经纶一国之政。推之天下,凡施于有政,本诸身加诸庶民者,皆书之事也。

六经功用:63 《乐》以道和,凡声音相感,心志相通,足以尽欢欣鼓舞之用,而不流于过者,皆乐之事也。《易》以道阴阳。凡万象森罗,观其消息盈虚变化流行之事迹,皆《易》之事也。 《礼》以道行。凡人伦日用之间,履之不失其序,不违其节者,皆《礼》之事也。 《乐》以道和,凡声音相感,心志相通,足以尽欢欣鼓舞之用,64 《春秋》以道名分。凡人群之伦纪,大经大法至于一名一器,皆有分际,无相陵越,无相紊乱,各就其列,各严其序,各止其所,各得其正,皆《春秋》之事也。 其事即其文也,其文即其道也。学者似于此而有会焉,则知六艺之道何物可遗,何事而不摄乎。 《春秋》以道名分。凡人群之伦纪,大经大法至于一名一器,皆65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净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66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良易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洁净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此称人法双彰,得失并举。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67(易专于变,乐专于和,书专于政,诗专于风,礼专于行,春秋专于治人)分说如下:《易》:三种:“《连山》,夏之《易》,以艮卦为首”“《归藏》,商之《易》,以坤卦为首”“《周易》,周之《易》,以乾卦为首”(易专于变,乐专于和,书专于政,诗专于风,礼专于行,春秋专于68《易》有三义:简易,变易,不易,后人加一交易《易》之内容:卦八卦乾坤代表天地兑艮代表河流、山岭震巽代表雷、风离坎代表火、水(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易》有三义:简易,变易,不易,后人加一交易69传统道德修养PPT课件70八卦向重而成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乾:元、亨、利、贞八卦向重而成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71初九,潜龙勿用。潜龙勿用,阳在下也。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见龙在田”,德施普也。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终日乾乾”,反复道也。九四,或跃在渊,无咎。“或跃在渊”,进无咎也。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上九,亢龙有悔。“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初九,潜龙勿用。潜龙勿用,阳在下也。72《象》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以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象》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73 《文言》曰:“元者,善之始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合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书》,《尚书》“以其为上古之书,谓之《尚书》。” 《文言》曰:“元者,善之始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74主要观念: 1、“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2、尧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3、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乎于一人。主要观念:754、乂用三德:正直(平康)、刚克(沈潜)、柔克(高明)德性之修养5、五福:寿、福、康宁、攸好德,考终命《诗》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4、乂用三德:正直(平康)、刚克(沈潜)、柔克(高明)德性之76《礼》者:礼者,天地之序也--《礼记.乐记》礼节民心《礼记.曲礼》云: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许慎:礼,履也,所以示神致福也。《周礼》、《仪礼》、《礼记》周礼:周代之礼制,职官仪礼:周代之礼仪礼记:释礼仪之意义《礼》者:礼者,天地之序也--《礼记.乐记》礼节民心77《春秋》:1.于鲁隐公元年(前772)至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凡鲁国以及所关系各国大事。2.于是非褒贬中,寄托文化理想。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春秋》:78四、传 1.《左传》作者:左丘明。 史记:……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以《春秋经》为历史大纲,而详述其史实。 2.《公羊传》相传为子夏弟子公羊高所作。传《春秋》以事为主,而阐释其义理。四、传79 3.《榖梁传》相传为子夏弟子榖梁赤所作。传《春秋》,于义理上有所贡献。 孔子作《春秋》,仅为历史大纲,而寓大义于微言之间,《左传》乃以简练、生动之文笔,详叙其史实,《公》、《榖》则阐述其史义。已成为我华族之宝典矣。 3.《榖梁传》相传为子夏弟子榖梁赤所作。传《春秋》,于义理80《论语》《说文》云:论,议也,又云议,语也。 班固《汉书.艺文志》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问于夫子之言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论语》。《论语》81很高的价值: 1. 开辟价值根源,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仁”之系统 2. 创造人格典范,孔子之生命,就是仁者人格之典范,其实践而成就之历程。如《为政》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很高的价值:82 3.重视人伦常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4.向往理想社会:“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颜渊》 5.伦理性秩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重视人伦常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83 《孟子》 孟子讲义,舍生取义,讲气节,其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孟子》84 “古之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古之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85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强调性善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86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中庸》 程子的评价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87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88 “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89 《大学》 《大学》之书,古之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