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读书笔记-黎明前的微光_第1页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黎明前的微光_第2页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黎明前的微光_第3页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黎明前的微光_第4页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黎明前的微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黎明前的微光一直不敢读《四世同堂》,每回经过图书馆看着厚厚的两大卷本,心里总是不由得生出一种怯意,欲翻又止,最终手还是伸向了旁的厚度看起来比较友好的书。我向来不喜欢冗长的阅读,书本对于我来说本是一种莫大的沉浸和快乐,尤其是小说,所以我害怕被过于长篇大论的叙述消磨掉激情和耐心。若不是老舍,我恐怕终究下不了这个决心,也恐怕终究半途而废。读《四世同堂》大约用了一周的时间,每次把书捧在手里便放不下了,虽说《惶惑》在铺开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柔软细密的抒情和描写使得故事的进展显得颇有些缓慢,但我喜欢老舍每一句话里的温情,带着戏谑的调侃的味道,却让每一个人物每一盆花草每一轮昼夜甚至是北平城墙上的每一块砖瓦都活生生的让人感到绵密的温暖。我喜欢他写北平,喜欢他写四季,喜欢他写命运,喜欢他写那些人是人非,他的语言那样的平实自然美好,使得脑海中随文字运行起来的画面丝毫不曾有过断裂脱落的痕迹,每一个细节的捕捉都显示出一种连贯的完整、一种经得起任何推敲的真实,像极了宫泽贤治曾经描述的写作状态“写到最后,我仿佛看见一个个文字从稿纸里跳出来向我点头行礼。”这样的文句像阳光下天然的璞玉,没有过分修饰工于雕琢而显得矫情的匠气,而散发着淡淡的温和纯净的光。老舍带着特属于北平人的幽默、精致、从容与小小的天真的骄傲,信笔写去,显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和生意。对他的这些类熔铸了自己全部身心的作品,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是真切地感到一种发现宝贝般的爱惜与喜不自禁的。并且,在这一点上,我毫不避讳地认为老舍远胜于常与之并论的茅盾和巴金。深夜读完《四世同堂》,掩卷默坐,有太多太多的想法纷繁庞杂地迎面而来,一时间竟然找不到找不头绪诉诸笔端。这本史诗般的巨作包含了太多太深沉,历史的文学的遥远的现实的,我无法凝练地概括而论。我只希望本文叙述能够引出和表达我所真实感受到的老舍与他的《四世同堂》。老舍对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似乎都有一种爱怜,他并不把一个人的品格理想化地写到极致一一极致的好或者坏一一他只是尽力让他们的形态性格变得丰满和生动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哪里该微笑哪里该蹙眉,全都分毫不差,一个个地是将要从纸上活生生地跳脱出来。这是我认为老舍最神的地方,他从来不是局外人,有人形容作家是“小说中操控一切的上帝”,但老舍不是,他只是顺着水顺着风顺着这些人物本应遭受的命运将这故事进行下去。他的角色正是他笔下的每一个人,他尽着最大的心力去体会他们的心境,他们的遭遇,他们的欢乐与悲哀,因而他写任何一个人都像是从内心里替他活过一番似的,精准而恰当,连故事中的小孩子都被如此细致地塑造出来。当然,这些人物也全非千篇一律,他们带着或微妙或迥异的差别在属于那个历史年代的故事背景中粉墨登场,相携拼凑出一副世态万象的全景图。我喜欢性情豪爽而带着几分淳朴与天真的人物,所以格外的喜欢小说中的李四爷、李四妈和常二爷。他们全非故事想要极力突出的主角,甚至可以说是为了故事的进行而不得不牺牲的所谓“炮灰”,但是老舍细细斟酌着勾勒出来的他们的形象,却逼真和感人,他们真实的打动着我。常二爷的出场颇有点戏剧性效果,正是祁家一家人为了给祁老人过生日的事儿愁烦不已的时候,常二爷来了。一忧一喜的笔锋陡转,似乎刻意为了突显常二爷的欢快和喜气。对于常二爷,老舍对他的直接的正面描写仅仅是“一个脾气又干又倔,而心地极好的,将近六十岁的,横粗的小老头儿”继而开始写他进城找到祁家的情景一一“背着一口袋新小米,他由家里一口气走到祁家。除了脸上和身上落了一层细黄土,简直看不出来他是刚刚负着几十斤粮走了好几里路的。一进街门,他把米袋放下,先声势浩大的跺了一阵脚,而后用粗硬的手使劲地搓了搓脸,又在身上拍打了一回;这样把黄土大概的除掉,他才提起米袋往里走,一边走一边老声老气地叫:‘祁大哥!祁大哥!’”及至他给祁老人作完了“通天扯地的大揖”在屋里落了座儿,又痛痛快快地写道一一“大家团团围住,看常二爷喝茶,吃面,听他讲说今年的年成,和家中大小的困难,都感到新颖有趣。最使他们兴奋的,是他把四大碗面条,一中碗炸酱,和两头大蒜,都吃了个干净。吃完,他要了一大碗面汤,几口吧它喝干,而后挺了挺腰,说了声:‘原汤化原食!’”每一处无不透着爽直可爱的农民气息。老舍对待一个新的人物,如同绘画一般,总先是简单的几笔略出个轮廓,然后再从容不迫地涂上眉眼填上颜色,他很少定论似的给出大段的形容和描述,他喜欢的是通过对话通过动作和表情来让人物自己呈现出来,让读的人自个儿去认识去了解去爱或者恨。李四爷的戏份比常二爷要多出许多来,在小说的开篇,通过祁老人的眼里一一看过去的小羊圈胡同,李四爷四妈一家是最让祁老人欢喜也是最可爱的一家。四爷一出场便带着一股子透着光亮的正气,他的外貌他的性格都让人感到踏实而欢喜。“在他的职业上,他永远极尽心,而且要钱特别克己;有时候他给穷邻居搬家,便只要个饭钱,而不提工资。在职业以外,特别是在有了灾难的时节,他永远自动的给大家服务。”老舍于是幽默地写道“两个老人(祁老人和李四爷)若在大槐树下相遇而立定了,两家的晚辈便必定赶快的拿出凳子来,因为他们晓得两个老人的谈话多数是由五六十年前说起,而至少需花费一两种头的。”李四妈随着李四爷一齐亮相,便也是大方豪爽极其热心肠的妇人形象,有着女人的体贴敏感也有着男人一样的英气剽悍一—“李四妈,满头白发,一对大近视眼,几乎没有一天不骂那个‘老东西’的。她的责骂,多数是她以为李四爷对朋友们还没有尽心尽力的帮忙,而这种责骂也便成为李四爷的见义勇为的一种督促。”“她的眼看不清谁丑谁俊,她的心也不辨贫富老幼;她以为一切苦人都可怜可爱,都需要他们老夫妇的帮忙。”自此便可以意料得到,李四爷夫妇必然是即将席卷而来的一切苦难的,热心的解救者和无奈的见证人。李四爷和常二爷都是这么快活的出场,都是这么活生生的顶好的人物,最后的结局却偏偏都凄凉地指向死亡。开篇美满又生动的画面让人乐得不曾发觉,死亡的阴影在这光灿灿的阳光底下笼罩上来,这是老舍独特的悲剧写法,先让人甜滋滋地幸福再猛地泼上一盆冰凉的雪水,让人对比着更觉得刻骨的悲哀和惋惜。他先让读者喜欢上那些人物,喜欢上他们所有的优点和缺点,感受到他们在蓝天下真实的呼吸,带着笑去观察他们的琐碎的生活,仿佛真实在身边活着的亲朋好友,然后,再让人顺着他们的命运去看那尽头的曲折和悲凉,让人反观让人深思,让人自己去看那绝望与希望的交替。这似乎是老舍的一贯的风格,不管是《骆驼祥子》《断魂枪》《离婚》还是《四世同堂》,老舍都是这样,让人物的形象先立定了站好了,故事铺展开去,各自随着各自的性格,在生命和时代的浪潮中沉浮飘荡。同样是写家族在历史大背景下的命运,在我看来,巴金的《家》远比不上《四世同堂》的自然天成。或许是因为写书时的巴金尚年少气盛,他在《家》的叙述中总是过于迫切地想要展现出打破封建礼教的思想性,他急切地想要通过人物的心理和语言去大声疾呼,于是同样是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则显得性格过于单一,作者是为了突显某一种心理形态而可以去“塑造”这一种人物,于是我常感觉单薄而缺乏文学的细致性。但《四世同堂》则相反,正如我上文所说,老舍并不是在塑造人物,他是把自个儿都融在了人物的生活之中,他把人物的多重的侧面展现出来,就如同一个真实生活着的人,有着复杂而丰富的内心,无法用一个词简单地概括。至于故事中的反面人物,《现代文学三十年》中说“老舍笔下的这些角色因为嘲讽意味太浓,刻画并不算深入,有类型化的倾向。”这一点我是不能苟同的。不能否认的是,老舍的确喜欢用夸张的方式,比如他写“大赤包作在堂屋的当中,声震屋瓦的咳嗽,谈笑,连呼吸的声音也好像经由扩音机出来的。”“她的气派之大已使女儿不敢叫妈,丈夫不敢叫太太,而都须叫所长。”比如他写蓝东阳永远吊着的眼睛和总是扯得很有艺术感的脸,每一次都夸张得让人忍俊不禁。但这并不能说明老舍的肤浅,也不能笼统地将他们打成“类型化倾向”,恰恰相反,如果仔细去体会,这里面包藏着的是老舍复杂美好的人格,体现着他的对一切人的温情和谅解。一个人,想要正经严肃并不难,但想要幽默,尤其是幽默得自然而恰到好处,才显出智慧,文学亦是如此。老舍的夸张与调侃,我想,这或许是对恶人的一种宽容,他从不声色俱厉地声讨和批判他们的无耻和罪恶,而是让他们在故事里一样有着生动的让人发笑的行为,他赋予他们情感赋予他们性格赋予他们滑稽的一面,他并不急于激起读者对他们最尖锐的痛恨,而是让人们在叫骂他们的同时也觉着他们可爱而可笑。老舍对待恶人一样有着关切同情,在他看来,恶人并不有意作恶,邪恶是因为无知。瑞丰、胖菊子、冠晓荷、大赤包、招弟、蓝东阳甚至是一切杀戮的罪魁祸首一一日本人,都是如此。住在一号的日本老太太就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例证,老太太的通达反映出来的是日本国民残暴的根源,这根源直指一种根深蒂固的浅薄与无知,她的国民失去了道德和良知,失去了正义的判断能力,他们对天皇的忠诚是因为愚蠢和盲目,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正在犯下不可弥补的罪过。无知者也是值得怜悯的。所以老舍始终留给他们一方余地,这是他的智慧,也是他的品格。在读到天佑老人的死的时候,心里琢磨着,猛然联系起老舍本人冤屈的死亡之路。祁天佑在《四世同堂》中是并没有什么强烈性格特征的一个人物,他温和、老实、善解人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几乎老在铺子里,从来也没讨厌过他的生活与那些货物。他没有野心,不会胡思乱想,他像一条小鱼,只要有清水与绿藻便高兴的游泳,不管那是一座小湖,还是一口磁缸子。”他像许许多多北平的生意人,规矩客气地经营着他们的买卖。可是,老实人的安定日子只能存在于和睦安详的太平盛世,祁天佑这等好人偏偏没有这样的命。老舍也是。天佑被砸了铺里的生意,被殴打辱骂并践踏了尊严和人格之后“他一生没有打过架,撒过野。他万想不到有朝一日他也会挨打。它的诚实,守规矩,爱体面,他以为,就是他的钢盔铁甲,永远不会叫侮辱与手掌来到他的身上。”天佑被栽赃成奸商游街示众,这么实诚的人被迫去承受这般莫大的侮辱。老舍又何尝不是呢?他多么温和多么善良,似乎讲话与写作中永远带着暖暖的笑意,他老实得几乎显得胆小。就是这样,他在那个黑暗降至的时代,被打成反革命,从肉体到精神上遭受万人疯狂的唾弃和凌辱。于是,他选择了与天佑同样的方式了断自己的生命。“他的世界已经灭亡,他须到另一个世界里去。在另一个世界里,他的耻辱才可以洗净。活着,他只是耻辱的本身;他刚刚穿过的那件白布红字的坎肩永远挂在他身上,粘在身上,印在身上,它将永远是祁家与铺子的一个很大很大的一个黑点子,那黑点子会永远使阳光变黑,是鲜花变臭,使公正变成狡诈,使温和变成暴厉。”我不知道,老舍临终前在太平湖边痴痴坐着的那一整天,他是否曾回想起他笔下的天佑,他是否也有过同天佑老人一样的心情,是否料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会经历同样的境遇,他曾说“心路窄的人往往把死看做康庄大道”,然而小说毕竟是小说,写下来的惨烈总比现实要显得轻易,当同样的命运加诸在自己身上时,他自己也没能扛得住这考验。“很快的,他想起一辈子的事情;很快的,他忘了一切。漂,漂,漂,他将漂到大海里去,自由,清凉,干净,快乐,而且洗净了他胸前的红字。”没有人陪伴天佑走过生命最后不平静的时光,也没有亲历老舍生命的最后一日,谁也无从揣测他最后的心情他的念想,他究竟是为即将来临的生命终结感到悲伤,还是会为终于将从现实的虚妄中解脱而快慰。他平生写了那么多那么多的故事,然而当他面对他自己所选择的死亡时,却都显得苍白无力了。或许,语言的力量再强大也敌不过真实人生里悲痛的惊鸿一瞥。最后,我想说几句题外话。我是非常喜欢四处旅行的人,但是一直不大喜欢摄影,总觉得那样一个窄小的相框如何能跟眼睛所记录的风景相提并论。后来有一次,我偶然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同伴,一个极其热爱摄影的野外自行车手,走到哪儿都捧着他巨大笨重的单反相机爱不释手,我们在一段路人迹罕至的路途上相识并决定结伴走过这一段相同的路。我是很容易为一点小小的美景而激动的人,于是常惊喜地指给他看我发现的那些一路上美丽有趣的东西,他则欣赏一番然后选好角度调好光圈然后按下快门。我们分别之后,他把那一路的照片发了给我。我想说,那些相片彻底颠覆了我对摄影不甚尊敬的态度。在他一张张放大的特写中,我看见阳光透过青色的树叶印出叶脉清晰漂亮的纹路,看见雨后山坡上的小蘑菇顶着泥土的碎屑悄悄地勇敢地生长,看见路边那朵不知名的小白花,随着山谷里凉凉的风心蕊轻轻地颤动,看见那只红蜻蜓落在我的帽檐时我那一瞬间惊喜的笑容……那一瞬间我明白了,摄影是在做这样一件事,它不是要跟眼睛竞赛,去记录眼睛所看见的东西,它在完成眼睛所无法完成的事情。它让细节放大,让时间停止,正是因为那个窄小的镜头,它让我们只能聚焦在有限的选择中去展现美的本质,它让我们一直在赶路的贪婪的眼睛停下来,它缩小我们的视角去静静地咀嚼那美,咀嚼那美的经脉。写作也是这样的一件事。真正好的作品,能够让我们一直在赶路的心停下来,它放大世界中的角落,生命中的细节,历史中的瞬间,让人细细地去品读这里小小的却真实的悲欢,而由这被延长了的扩展了的悲欢中,我们看见它背后那庞大而复杂的人间百态。我喜欢老舍,喜欢四世同堂,因为他正如一个文学中的伟大的摄影师,他把他所有的心绪毫无保留地投射在他对每一个人物的细致入微的叙述,甚至于投入在每一缕阳光照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