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和防治王泽伟摘要:向日葵菌核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其病原菌的地理分布与寄主范围极广,多数国家皆以发生和球星。据最新统计,能危害的寄主植物已达70多科400余种,有的地区向日葵栽培面积锐减甚至停产,这给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关键词:向日葵;菌核病;寄主植物;农业生产TheoccurrenceandcontrolofSclerotiniasclerotiorumWANGze-weiKeywords:sunflower;sclerotinia;hostplants;agriculturalproduction1向日葵及其菌核病的简史1.1向日葵的种植向日葵原产于美洲,明代中后期传入我国[1],近几年,随着全国油葵以及食葵需求量的增加,在中国广大的北部地区,约有30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逐渐形成了一条向日葵种植带。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北纬35〜50度,包括黑龙江省大部,内蒙古、辽宁、吉林、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北部、山西、陕西北部、河北、山东、河南北部等地区。这些地方主要属季风气候,雨热同季,阳光充足,全年降水80%集中在作物生长旺期,具有向日葵生长所需要的生态条件[2]。由于现在该地区大部分土地已经或正在改造为良田,所以向日葵的种植区域从沿河低洼下湿盐碱地上逐渐向丘陵旱坡地发展。其中,内蒙古种植面积最大,其次是黑龙江省(有报道面积最大为黑龙江省[4])、吉林、辽宁、新疆[3]。单产以内蒙最高,其次是黑龙江、甘肃、云南、吉林。随着向日葵优良品种和杂交种的广泛应用、栽培水平的提高和田间投入的增加以及国际市场上食油需求量的增加,预计今后我国向日葵的生产和消费都将有扩大的趋势。1.2向日葵的菌核病的研究史向日葵菌核病病原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又叫向日葵核盘菌,是一种严重的世界性病害。该类病原最早是Shaw等1915年在印度报道的菌核病,但对该病原的研究则可追溯到1837年Libert对核盘菌的最初命名。菌核病能够侵染包括多种农业作物在内的400多种寄主植物,每年在世界范围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0亿美元,而在1999年的统计中,仅向日葵盘腐型菌核病所造成的损失已达10亿美元。在目前,该病害发生较重的国家有加拿大、美国、阿根廷和中国。我国朱凤美1932年也发表了菌核病的首篇报道,其作为危害向日葵生产的一种重要病害。自1978年在我国的辽宁省发现该病以来,发病面积逐年扩大,且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该病在我国东北三省、山西及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新疆等向日葵产区均有发生,由于该病可侵染向日葵的根、茎、叶、花盘等各个部位,造成植株整体或局部腐烂死亡,因而严重影响了向日葵的生产,甚至可导致部分地区向日葵绝收。2.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2.1向日葵菌核病的病症向日葵菌核病,又名白腐病,是向日葵主要病害之一。除为害向日葵外,也为害大豆、烟草、西葫芦、大麻、胡萝卜和芹菜等作物。向日葵菌核病在整个生育期间都发生,主要为害茎秆和花盘。受害植株逐渐地凋谢直干枯,花盘腐烂。在苗期感病,即使形成了花盘和花朵,植株也会死亡。在生长后期感病会减产一半,千粒重和含油量都显着降低,而皮壳率增高。茎部发病时,如气候潮湿,病部表面有白色绒毛状的薄膜,即病菌的气生菌丝体。在气候干燥的时候,则病部褪色,形成灰白色圆形或椭圆形的同心轮纹。在茎内产生不定形的黑色菌核。茎的组织被腐蚀以后,往往发生破损、折断现象,引起植株死亡。该病如发生在靠近地表茎基部时,即使茎部没有遭受破损,也会因水分供应受阻而凋萎。花盘受害时,花盘组织从底面到表面满布白色绒毛状菌丝层,内有黑色菌核,组织腐烂。菌核往往连接成网状。种子的了叶和胚受到破坏,多半腐烂,在其内常形成菌核。另外,据资料介绍,还有一种学名叫SclerotiniaSelerotio〜rum(Lib.)deBary的菌核病,茎部被害病株外观颇似黄萎病,叶片和叶脉间变黄,但仔细观察,呈褐色水浸状,逐渐软化;若花盘受害,则花托局部或全部变褐软化腐败,故称“烂头病”。2.2向日葵菌核病的病原向日葵菌核病属子囊菌纲。菌丝体为白色绒毛状。菌核形状不一,初期为灰色,后变为黑色,内部组织呈白色。2.3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病规律向日葵菌核病菌主要以菌核随残株病体落于地表或混入种子中越冬,翌年春季在土壤水分充足时,由菌核生出子囊盘,放出子囊孢子,侵染寄主。子囊盘放出孢子的时间很长。病株表面表成的菌丝,在干燥的环境条件下,能变成粉末状态,借风传播。植株各部分的染病,主要是病菌多次侵染的结果,而不是菌丝在寄主内有散发性。高湿度易引起该病大发生。3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方法3.1向日葵菌核病的农业防治轮作倒茬:提倡进行区域性轮作,一般与禾本科作物进行,不与豆科、茄科等作物轮作,浇水时避免打过水,以免菌核随水漂移。轮作年限要根据病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而定。菌核病是土壤习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3〜5年,有的甚至达5〜7年,因此至少要进行3〜5年的轮作,才能从根本上消灭土壤中的越冬菌源。若要连作提倡食葵和油葵倒茬。深翻深浇:试验证明菌核在土层10cm下就很难萌发或不萌发,并且在这种厌氧环境里还可以加速菌核的腐烂进程。所以深翻至少要达到20cm以上,在浇秋水前要将根茬刨出,以减少初侵染源。调节播期:葵花对菌核萌发侵染最敏感的阶段在开花期,适当提前或延迟播种可以错开这一阶段,从而达到避病的目的。种植抗病品种:如RH118、RH3708、DK119、等早熟品种。今年早熟杂交种面积占花葵播种面积的40〜50左右,对菌核病、锈病的防治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无病留种:种子带菌是菌核病菌萌发侵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对常规花葵品种要建设无病留种基地,实行统一供种,切断种子传染源。合理施肥,培育壮苗:在追施氮肥时,配施磷钾肥或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可以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拔除病株,清除病残体:发病初期,将病株带土挖出深埋,尽可能地减少病、健植株之间接触传染的机会。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根落叶,破坏菌核的越冬场所。进行覆膜种植,变等距为大小垄种植:早熟杂交花葵如DK119、RH3708等大行2.4尺(80cm),小行1.2尺(40cm),株距1.2尺(40cm),亩留苗掌握在2770株左右;晚熟常规种如星火等,覆膜种植大行3尺(100cm),小行2尺(67cm),株距1.2尺(40cm),亩留苗掌握在2000株左右。3.2向日葵菌核病的化学防治种子处理:用2.5%适时乐种衣剂包衣处理,药与种子的比例为1:50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4小时。种子处理面积达25%以上。土壤处理:用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公斤拌适量砂土,结合播种均匀撒入播种机开沟内。田间灌防:在发病初期用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菌核净每喷雾器水兑30克逐株灌根防治,每穴2〜3两药液,每隔7〜10天灌防一次,至少两次。[参考文献]华致甫.向日葵根腐型菌核病发病条件的研究[J].中国油料,1991(2)李荣禧.向日葵菌核病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5(增)F.S.Sedun.核盘菌子囊抱子对向日葵叶部的侵染[J].国外农学一向日葵,1989(3)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菌核病[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刘秋.向日葵菌核病菌毒素的产生及其生物活性的测定[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1,12(6)刘秋.向日葵菌核病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辽宁农业科技,2004,(4)致谢:在论文完成之际,我的心情万分激动。从论文的选题、资料的收集到论文的撰写编排整个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的热情帮助。我首先要感谢日孜旺古丽老师,是她将我领入了园林病虫害防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慧农业农业科技项目策划书
- 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中学2024-2025学年数学三下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版临时场地租用合同
- 东乡区合同交易中心
- 长沙二手车买卖合同范本
- 企业饮用水采购合同集中采购
- 不可撤销买卖合同模板
- 第十一课 确立人生目标(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 幼儿表演性舞蹈《边走边唱》
- 宁波市北仑区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 2024中考英语试题分类汇编:非谓语(含解析)
- 高中二年级下学期化学《烷烃的命名》教学课件
- DL∕T 563-2016 水轮机电液调节系统及装置技术规程
- 供货保证措施以及应急保障措施
- 实验一-混凝实验
- 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性抗凝治疗知情同意书
- 古诗词诵读《书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食堂从业人员绩效管理考核专项方案
- 幼儿园游戏活动评价
- 机器人发展史课件完整版
- 《城市市政管网运行安全风险评估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