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技:新型城镇化道路课件_第1页
专技:新型城镇化道路课件_第2页
专技:新型城镇化道路课件_第3页
专技:新型城镇化道路课件_第4页
专技:新型城镇化道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型城镇化的实践和探索

2014年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新型城镇化的实践和探索

20111城镇化发展的几个问题2新型城镇化“新”在哪儿3

广东与清远新型城镇化探索目录4新型城镇化之路怎么走(体制创新)1城镇化发展的几个问题2新型城镇化“新”在哪儿323一、城镇化发展的几个问题“半城镇化”现象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不协调“被城镇化”现象“大跃进”现象“贵族化”倾向城镇建设滞后3一、城镇化发展的几个问题“半城镇化”现象34问题一:“半城镇化”现象2013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6.7%,二者相差17%。4问题一:“半城镇化”现象2013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3.74人口城镇化不彻底近3亿农民工和城镇间流动人口无法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人口城镇化不彻底近3亿农民工和城镇间流动人口6问题二:两个城镇化不协调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4倍,而城镇人口只增加了1.6倍。2000-2010年,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61.6%,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了78.5%,同期城镇人口只增长了46.1%。6问题二:两个城镇化不协调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67“三无农民”:种地无田、就业无门、低保无份兵营式建筑:消灭地方特色,丧失原有功能,消耗资源。问题三:“被城镇化”现象7“三无农民”:种地无田、就业无门、低保无份问题三:“被城镇78——问题四:城镇化

“大跃进”各地频现“鬼城”8——问题四:城镇化“大跃进”各地频现“鬼城”8专技:新型城镇化道路课件910问题五:“贵族化”倾向

片面追求高楼大厦、大型广场、人造景观、高档小区、豪华别墅。中低收入居民面临住房难、租房难、乘车难、看病难、入托难、上学难、就医难、理发难等诸多不便。城镇化应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10问题五:“贵族化”倾向片面追求高楼大厦、大型广场、人造1011问题六:城镇建设滞后首堵霾伏围城看海11问题六:城镇建设滞后首堵霾伏围城看海11二、新型城镇化“新”在哪儿二、新型城镇化“新”在哪儿121世界城镇化化的发展历程23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4绿色、集约、生态、智慧本章概要新型城镇化的内涵1世界城镇化化的发展历程23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4绿色、集约、13世界城镇化发展历程及比较世界城镇化发展历程及比较14?

城镇化标志城市人口比重上升第一产业劳动力转移城市用地规模?

?

第二、三产业扩大?城镇化城市人口比重上升第一产业劳动力转移城市用地规模?15citycityCitycityMetropolis大城市,都会Metropolitanarea大城市区域Citistate现代城邦城市区域的形成过程City城市Town镇citycityCitycityMetropolisMet16初级阶段加速阶段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低于30%大于30%,低于70%高于70%初级阶段城镇化水平低于30%大于30%,高于70%17早期阶段中期阶段成熟阶段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量持续增加。城市规模继续膨胀,市中心环境趋于恶化,郊区城镇化推进迅速。城镇化水平高,出现逆城镇化现象,生态城市建设得到广泛重视。城镇化发展阶段早期阶段中期阶段成熟阶段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城市规模继续18几千年前18世纪中叶二战结束现在缓慢发展加速发展

(起步)空前发展世界城镇化的进程几千年前18世纪中叶二战结束现在缓慢发展加速发展空前发19

几千年来“影响世界”的首位城市在不断“漂移”美索不达米亚(前3000)印度河流域(前2000)中国的宗教中心(前1000)古典时期的罗马帝国(公元300)威尼斯等商业城市(16世纪初)以洛杉矶为代表的后工业化城市伦敦(18世纪末)纽约等工商城市几千年来“影响世界”的首位城市在不断“漂移”美索不达米亚20

世界城镇化发展模式(一)欧美模式(二)拉美模式(三)苏联东欧模式(四)新兴工业化国家模式

世界城镇化发展模式(一)欧美模式21日本四大都市圈与临海工业地带“三湾一海”1960年前后重化工业迅速发展,农山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东京、名古屋、大阪三大城市的人口增长率高达122~209%。日本四大都市圈与临海工业地带“三湾一海”1960年前后重化工22墨西哥城拉丁美洲的虚假城镇化墨西哥城拉丁美洲的虚假城镇化23中国区域城镇化模式外资企业建立个体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发展边贸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中国区域城镇化模式外资企业建立个体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发展边贸发24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传统城镇化而言,尚未有标准的定义。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传统城镇化而言,尚未有标准25图解新型城镇化图解新型城镇化2627新型城镇化的特征集约型惠民型融合型生态型改革型新型城镇化特征27新型城镇化的特征集约型惠民型融合型生态型改革型新型城镇化27李克强总理关于新型城镇化框架总结李克强总理关于新型城镇化框架总结28李克强与院士就城镇化问题座谈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以人为核心,以质量为关键,以改革为动力,使城镇真正成为人们的安居之处、乐业之地。29李克强与院士就城镇化问题座谈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以人为核心29以人为核心,以质量为关键,以改革为动力。以人为核心,以质量为关键,以改革为动力。302013年我国城镇人口超过53%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2013年我国城镇人口超过53%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外来人员与当地居民摩擦事件时有发生“二元人口”间的社会矛盾显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外来人员与当地居民摩擦事件时有发︰日本6

1法国5︰

1中国1.5︰

1我国工业用地太多城市人居或环境空间偏少建设集约型城镇居住用地︰工业用地︰日本6︰1我国工业用地太建设集约型城镇利用产业集群的优势来促进生产发展和城镇化采取有力措施打击囤地等土地浪费行为建设集约型城镇利用产业集群的优势来促进生产发展和城镇化采取有建设智能化城镇建设智能化城镇“绿色”城镇化内涵丰富生态绿色出行绿色建筑绿色我国建筑多数不够环保,既有建筑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我国建筑耗能与发达国家的比较“绿色”城镇化内涵丰富生态绿色我国建筑多数不够环保,既有建筑371,新核心:以人为核心,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变以往发展见物不见人。首先,降低城镇准入门槛,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尽快融入城镇成为市民。其次,要通过城镇化减少农民,为留在农村的农民就业创造条件。第三,协调好新进城人员和城镇原居民的利益,要通过发展达到共赢。

371,新核心:以人为核心,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382,新理念:包容发展,所有人群共享成果

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和因体制造成的机会、权利等不平等状况首先,要统筹城乡发展,形成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其次,要破除目前户籍与福利合一的社会管理制度,逐渐实现城镇财政支出和公共产品提供对所有居民无差别、全覆盖。第三,逐步提高城镇的承载能力,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环境,同时提高城市容纳和承载能力,克服大城市病。

382,新理念:包容发展,所有人群共享成果393,新动力:四化统筹,产业支撑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发动机,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促进器。城镇化是信息化的主要载体,信息化是城镇化的提升机。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城镇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并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393,新动力:四化统筹,产业支撑404,新方式: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实现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首先,无论大中小城市(镇)、产业、能源等植入生态文明的理念,从顶层设计开始就要考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其次,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把生态文明指标融入其中。要适应绿色化、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做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建设“宜居城市”。第三,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许多城市面临的土地、空间、能源、水资源、环境严重透支、污染严重难的境况,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山。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影响后世子孙的需要。404,新方式:生态文明,美丽中国415,新格局:新的国家城镇化总体规划形成科学的新城镇布局改变以往城市无序发展的局面,在全国范围内稳妥进行城镇布局,形成全国城镇新格局。一是在空间布局上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突出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注重发展的因地制宜。三是通过城市综合能力建设,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四是城镇化建设既不“邯郸学步”,又不“闭门造车”,要注重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承与现代人文关怀相容。415,新格局:新的国家城镇化总体规划426,新重点:重视制度等软件建设,释放改革红利以人为核心,着重解决人的问题,重点和中心将会逐渐从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到制度、体制等软件建设和改革上。剥离附加在户籍上的福利待遇,健全户籍制度和居住证制度有效衔接的人口管理制度。(户籍)探索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农业专业人口落户数量相挂钩的政策。(土地)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公共财政体系和投融资机制,为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资金)通过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激励机制。(财税)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冲破行政区划的壁垒,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区域改革)426,新重点:重视制度等软件建设,释放改革红利三新型城镇化之路怎么走

——制度创新三新型城镇化之路怎么走

——制度创新431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处理好几个关系2本章概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制度保障1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处理好几个关系2本章概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制度44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城市群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关系逐步消除行政级别对公共资源配置的影响中小城市城镇自主权有限处理好城市群与大中小逐步消除行政级别对中小城市城镇自主权有限处理好城镇发展占地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城镇发展占地处理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服务差异化的关系处理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处理好产业升级与传统产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产业升级与传统产业发展的关系新型城镇化和创新人到哪儿去?钱从哪里来?钱怎么管?新型城镇化和创新人到哪儿去?城镇化的六句话睡城鬼城弯路不能走不以人为本当叫停严禁搞运动式大干快上城镇不能盖成水泥森林城乡一体化别搞成一样化延续文脉留住刻骨乡愁城镇化的六句话睡城鬼城弯路不能走治理理念以人为本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服务为本责任政府治理理念以人为本体制机制创新市政管理体制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体制机制创新市政管理体制行政区划管理改革促进不同层级间城市的平等竞争调动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活力行政区划管理改革促进不同层级间城市的平等竞争55加快市镇体制改革省管县探索1、历史发展2、不足之处3、发展方向55加快市镇体制改革省管县探索用地制度改革步伐同时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用地制度改革步伐同时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土地财政2013年土地出让收入4.1万亿超过税收收入,江西省土地出让收入1210亿元,税收1177亿元。直接原因:政府依赖土地收入根本原因:财税体制的变革(分税制)土地财政2013年土地出让收入4.1万亿58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长规划:科学制定城市和城镇发展规划和发展规模;保红线:18亿亩耕地红线。保农民权益。承包权为核心的农地产权制度;承包权的农地流转制度;土地物权的农地征用制度。重集约:节约用地58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长规划:科学制定城市和城镇发展规划和发展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三、治理方式创新科学规划创新公共服务创新城市治理方式三、治理方式创新科学规划新城规划新城规划专技:新型城镇化道路课件“一轴,一带,四心,九片区”“一轴”南北生态文化景观轴,分布了市级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如图书馆、展览馆、市民广场、商务中心等;“一带”指连接TOD站点和商务金融中心的东西向商业商务带;“四心”指北部市级服务中心、中部商务中心、西部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和南部燕湖休闲体验中心;“九片区”指八个各具特色的居住生活区和一个生态湿地区。燕湖新城的规划中,容纳人口规模达30-40万人,“一轴,一带,四心,九片区”“一轴”南北生态文化景观轴,分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进城农民工在教育、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方面与城镇居民的差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进城农民工在教育、社会保障、就业服公共服务均等化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供给方式: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网络服务均衡发展:加大投入(转移支付)、公共财政体系公共服务均等化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66政府财政:财税体制改革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在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中的比重;完善政府收入体系:提高直接税和财产税比重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的使用效率,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减少财政人员供给,提倡社会化购买服务66政府财政:财税体制改革专技:新型城镇化道路课件例:中国财政到底供养多少人?历史上看,我国财政供养人员比例汉代是1:7948,唐代是1:3927,明代是1:2299,清代是1:911,1949年是1:294,2005年26:1

,2009年23.5:1。从国外来看,1999年中国财政供养人员比例是1:30时,印度尼西亚是1:98,日本是1:150,法国是1:164,美国是1:187财政部国库司《2009年地方财政统计资料》中国的“吃公粮”人口截止2009年已超过5700万,在职人员3815万人,离休退休1391万人,其他人员186万人。逼近英国的人口规模,并且还以每年超过100万人速度递增。例:中国财政到底供养多少人?历史上看,我国财政供养人员比例汉案例:广州购买服务主要有两类:一是为社会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服务,包括社区服务、法律服务、公益服务、市政建设等公共服务;二是政府自身需要的事务性、技术性、辅助性工作,包括草拟行业规范和规划、行业统计分析和调研、决策咨询、专业资质或资格审核、公务活动等服务。2012年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共计支出29319万元,涉及254个项目,平均每个项目资金115.4万元。最高支出12810万元(政府委托社工服务项目的组织实施),最低为9500元(展览活动组展设计和实施)。案例:广州购买服务主要有两类:一是为社会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服务四、城市基础设置建设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创新城市新区开发创新旧城改造四、城市基础设置建设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城市:重表面,轻里子城市:重表面,轻里子城市新区发展公共交通导向、住区带动、新区开发、中心-外围、商业带动以人为本供需平衡产业支撑注重保存和挖掘城市新区发展公共交通导向、住区带动、新区开发、中心-外围、商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仇和拆迁:仇和望一望,拆到南关荡,仇和手一挥,拆到沂河堆。拆了你别哭,没拆你别笑,那是仇和没看到。

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仇和城市建设钱从何来?政府、企业、银行等政府如何利用好土地、摆脱土地财政城市建设钱从何来?政府、企业、银行等土地储备思路之变政府投资:抓好土地储备和经营市土地储备:1.2万亩土地供而未用,2.6万亩批而未供,约6000亩批而未建,1年新增指标1万亩左右。土地不是制约发展的根本,而是没有利用好有限土地,真正招到好项目,用在优质项目上!思路:节约用地,增加储量,减少增量,控制总量、盘活存量、加快流量。方法:县(市区)流转、增减挂钩(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地票制度土地储备思路之变政府投资:抓好土地储备和经营五、产业发展创新美丽乡村产城融合专业镇复合开发五、产业发展创新美丽乡村产城融合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产业与城市发展协调发展5个主要的工业园区平台:佛山(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云龙工业园(即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华侨工业园(佛山顺德(英德)产业转移工业园)、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和民族工业园。产生了超过全市1/5的工业总产值。产城融合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六、环境治理创新治理理念:生态文明治理方式:规划先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治理治理投入、体制六、环境治理创新治理理念: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功能区规划后,三连一阳地区生态建设为主,不再以GDP论英雄!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功能区规划后,三连一阳地区生态建设为主,不再四、广东新型城镇化建设1、城镇化水平高2、区域发展优化,城市群凸显3、人居环境改善4、土地利用和建设水平提升5、改革创新不断:积分入户等四、广东新型城镇化建设1、城镇化水平高80广东与江苏、浙江地级以上市财力比较

广东上缴中央财税2000亿元,地级市能够向省里上贡献的只有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和珠海6个市,广州最多187亿元,其他都是几十亿。15个市要靠中央和省的转移支付。广东与江苏、浙江地级以上市财力比较广东上缴中央财税200081正视”逆差距“2012年GDP潮州706亿元漳州2017亿元梅州746亿元龙岩1374亿元河源615亿元赣州1500亿元韶关888亿元郴州1500亿元云浮540亿元梧州830亿元人均GDP潮州26245元,漳州41430元;梅州17425苑,龙岩53281元;韶关31073元,郴州32856元;云浮22539元,梧州28537元;湛江26381元,北海39425元清远1025亿元27300元正视”逆差距“2012年GDP82城镇化存在的问题(1)城乡发展差距较大。(2)建设粗放。城市建设贪大求快、新、洋,不注重城镇产业基础、人为地大搞“造城运动”,以及开发区设置过多过滥等问题,导致建设粗放、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问题。。(3)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不足。(4)生态问题严峻(5)城镇化分享成果偏低城镇化存在的问题(1)城乡发展差距较大。83清远城镇化水平2012年广东省城镇化率平均67.4%,珠三角81%!清远2012年城镇化47.9%,比全国城镇化率51.3%、全省城镇化率67.4%分别低3.4个百分点和19.5个百分点。清远城镇化水平2012年广东省城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