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创建与发展
中国职业培训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职业培训协会”)是1917年成立的第一个全国教育组织,致力于促进、出版、研究和实施现代中国职业教育和培训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它一直承担着“教育救国”和“教育救国”的责任,致力于介绍西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经验,开展职业培训运动。此后,它不仅致力于职业培训的发展,而且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它不仅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广泛普及,以及职业教育和培训在中国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现代化发展。成为现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一、中华职教社的成立中国职业培训协会的成立并非偶然。这是教育工作者、企业家和社会贤哲的一项重要开发,他们渴望通过专业培训来拯救国家,以应对现代中国贫困落后的现状。(一)中国职业教育协会设立的社会基础1.“救国之术”的开展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华民族处于苦难之中。许多仁仁者相信以各种方式生存。在寻求“救国之术”的过程中,振兴实业与改革教育被视为两大方向,也由此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以蔡元培、黄炎培为代表的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既坚持“教育救国”,又认识到“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明确教育要以“实用”和“实利”为旨归,应服务于生产,从而达到改造社会、振兴国家的目的。如何找到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从而一起解决改革教育、振兴实业、民众就业这三大问题,成为摆在有识之士面前的难题。2.“内部”劳动者的要求在战争中,大国为了战争而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中国的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渴望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人才。大批近代工厂的出现,在数量、质量上对职工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但是,当时中国多数学校仍以“读书做官”作为教育目的,无法培养近代工商业需要的人才。同时,旧式工商业的学徒制教学模式也无法培养大量的人才,这就迫切要求出现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以满足民族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在深入了解美国教育状况并进行实地考察后,黄炎培提出要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沟通教育和职业”,加强教育、就业和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教育来培养人才,振兴民族工业,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解决生活和生活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职业教育由此被赋予了救国的使命,中华职教社应运而生。(二)中华职教社的成立1917年5月6日,中国职业教育协会在上海西门外的林荫大学成立。其目标是促进、研究、实施和实施职业培训。发起人包括蔡元培、黄炎培、吴廷芳、梁启超、马良、严秀、姜梦林、张毅、唐少毅、石良才、张伯苓、顾树森、宋汉章、郭炳文、聂云台和穆玉早。同年7月,上海《东方杂志》和《教育杂志》同时发表了由黄炎培起草、发起人共同署名的《中华职教社宣言书》,明确指出中华职教社的成立目的,即“推广职业教育”“改良职业教育”“改良普通教育,为适于职业教育之准备”二、中华职教社的实践活动中国职业教育协会自成立以来,开展了多项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中国职业教育协会逐步发展。它不仅是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先驱,也是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一)开展专业培训活动1.创办各类职业学校和职业补习学校中国职业教育协会成立后,职业学校、职业学校和职业学校的成立将成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手段。创办于1918年5月的中华职业学校是一所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培养中级技术、管理方面的人才,目的是通过实践职业教育,探索职业学校在培养适合社会发展人才方面的新途径,进而为各地树立典范,提供经验。学校针对当时社会和学校学生轻视生产劳动的情况,以黄炎培题词“劳工神圣”为口号,以“双手万能,手脑并用”图案为校徽,注重劳动与实习,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强调职业道德教育,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和实地参观,成为当时国内外颇有影响的“最富有实验性的学校”。据统计,1918—1951年,学校共培养毕业生8800余名,其中许多人成了社会建设的骨干,华罗庚、顾准、秦怡等就是该校的杰出代表。专业指导主要针对那些没有入学机会继续工作或准备工作的员工的基础和专业技能。1921年,中华职业学校在艺徒班的基础上附设了工商补习夜校,对该校附近的工厂职工、徒工及商店学徒招生,这是社办职业补习教育的第一次试点。1932年,中华职教社通过了大规模举办职业补习教育的决议,并制订了开展职业补习教育的全盘规划。1933年,中华职教社把原来的晨校、夜校、通问书塾和业余图书馆合并为“第一中华职业补习学校”,而后又成立了第二、第三、第四等多所职业补习学校。到1938年秋,该社在沪的中华职业补习学校就有7所,其中,规模最大、学生最多的当属第四中华职业补习学校。抗战期间,中华职教社在重庆、成都、昆明、桂林、贵阳等地开办补习学校;重庆、昆明中华职教社附设的补习学校还办过函授班、函授部。此外,中华职教社还特设讲座、义务教育、社会服务等,并与国货公司、直接税局合作开设店员、文书补习班。1946年,中国职业教育协会在上海创办了法律高中。该校是以升学准备与职业训练同时兼顾、在普通初级中学实施职业教育的实验学校。比乐中学的成立是对中学推广职业教育的一次探索。此外,中华职教社于1943年在重庆创办了中华工商专科学校,目的在于为抗战胜利后的国家建设事业提前培养高级人才,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对大专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进行了探索。2.开展职业教育理论研究首先,广泛的研究。这既是中华职教社开展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前提,也是其宣传和推行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调查,获得了大量关于职业教育的一手资料,为后续开展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第二,举办各种讲演。中华职教社经常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职业教育讲演活动,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具体形式包括:应各地机关特约讲演,与其他机关合邀请实业界和教育界的名人讲演,与其他机关联合办理讲演,等等。其中,暑期的“讲习会”和利用“暑期学校”讲演是两种成效较大、引人注目的形式。这些讲演为向全社会推广职业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三,组织各种集会。中华职教社每年召开年会,报告有关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讨论有关职业教育的议案和计划,增进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了解。1921年,中华职教社发起成立了“全国职业学校联合会”,其后提出的《职业教育设施纲领》成为当时社会公认的实施职业教育的指导性大纲。自1926年起,中华职教社发起成立了专家会议,主要研讨职教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探讨中华职教社的大政方针。第四,成立职业教育研究部和编辑股。1917年8月,中华职教社成立了“职业教育研究部”,吸纳了江苏省教育会所设的职业教育研究会,旨在研究职业教育的理论问题,探讨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同年,中华职教社还成立了职业教育编辑股,目的在于编辑出版职业教育相关书籍期刊。第五,编译出版了大量职业教育理论著作。中华职教社领导在宣传、实践职业教育的同时,也出版了许多著作,如1919年出版的《职业教育表解》。1922年起,社编辑股开始组织编写出版“职业教育丛刊”等。第六,创办《教育与职业》杂志。1917年10月25日,中华职教社创立了机关刊物《教育与职业》月刊,蒋梦麟任首任主编,邹韬奋也担任过主编。《教育与职业》杂志最初在内容上偏重于职业教育的理论分析、研究和介绍,从1926年1月第71期起,除刊登有关职业教育研究文章外,还涉及与职业教育有关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介绍欧美各国职业教育动态。受战争局势影响,出版几经波折,截至1949年12月,共出版208期。《教育与职业》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界历史最久的期刊,不仅在传播职业教育理论和信息、介绍欧美各国职业教育制度和动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保存了大量完整、系统的历史资料,为后人研究职业教育史提供了重要借鉴。这些形式多样、旨在宣传职业教育的活动,有力促进职业教育在中国的传播。3.职业指导方面黄炎培将职业指导作为职业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教育和行业的主要手段。1919年,《教育与职业》特意出了一期《职业指导专号》,介绍各国在职业指导方面的经验,呼吁教育界注重对小学生的职业陶冶和中学生的职业指导。1920年,中华职教社成立了职业指导部,推举黄炎培、沈信卿等为委员,目的在于将学校与职业界结合起来,使学校培养适合职业界的人才。1923年,该社又设立了“职业指导股”,由刘湛恩和邹韬奋负责。中华职教社同仁一方面开展职业指导理论研究,编译出版了有关职业指导的书籍,对职业指导的目的和原则进行了阐释;另一方面,也开展了一系列职业指导实践活动。1924年,中华职教社派邹韬奋、杨卫玉等人在上海、南京、武汉、济南等地举行“一星期职业指导运动”。1927年,上海职业指导所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就职业问题免费提供社会服务的机构,其业务包括职业询问、职业调查、升学指导、职业介绍等十三项,而后又加进了健康咨询、法律咨询等内容,但主要是职业介绍。1927年11月,该所联络上海青年会、上海女青年会等团体,举行上海市职业指导运动周活动,以扩大职业指导的影响力,帮助青年解决实际问题。由于中华职教社的引领示范作用,职业指导的影响日益扩大。1928年1月,中华职教社又联合南京青年会,成立南京职业指导所。1930年9月,《全国职业指导机关联合会》成立,至此,职业指导开始成为各级各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职业教育协会设立了各种职业学校,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教育的建议,形成了系统丰富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理论,促进了职业教育和培训在中国现代的广泛传播和发展。(二)社会实践活动1.创办《生活》东北部《生活周刊》是中国职业教育协会于1925年10月创办的杂志。王志新担任主编和主编。刊物既客观报道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现状,反映工农群众的苦难和辛酸,又刊发关于青年修养的专论,设论坛、修养、平民经济问题、平民职业状况、平民生活素描、各地风俗谈等栏目。1926年10月,中华职教社把负责编辑《教育与职业》的编辑股主任邹韬奋调来兼管《生活》周刊,后来则专管《生活》,使其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周刊于1930年独立,而后成立了书报代办处,1932年扩充为生活书店,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成为极具影响力的进步文化刊物。2.建设农村改进事业黄炎培提出的“大职业教育”理论于1925年8月开始提出。举办农村改进区的目的在于“期以教育之力,改进农村一般生活,以立全社会革新之基”3.参与爱国爱国活动黄炎培代表的中国职业培训协会的同事们在民族危机时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开展了各种爱国活动。淞沪战争爆发后,黄炎培和各界代表组织“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中华职教社积极参加并自愿捐薪以支援前线物资供应,维持地方秩序和市面稳定。抗日战争时期,中华职教社通过捐款捐物、开展爱国抗日宣传、举办国难问题讲座、组织救护伤病员和难民、开设补习学校等方式,积极参与抗日救国运动,与全国人民一起共赴国难。4.发起组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民主建国会1941年3月,中国职业教育协会主要领导人代表职业教育协会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府首脑团成员。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于1944年9月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1945年12月,以黄炎培为代表的中华职教社和以胡厥文为代表的“迁川工厂联合会”,共同发起成立了民主建国会。中华职教社不但积极抗日救亡运动,还参与成立了两个重要的政治组织,为争取国家的自由、民主奔走呐喊,在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中华职教社提出的职业教育理论黄炎培和其他中国职业培训协会的同事们,根据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和对西方先进教育的理解,结合中国当时的社会实际和教育形势,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教育方法进行了理论探讨。(一)职业教育和培训1.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中国职业教育协会成立之初,黄炎培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宗旨。在那之后,它被不断地审查和定义为“第一,寻求个性发展;第二,为个人谋生;第三,为个人服务;第四,为促进国家和世界生产力做准备”。2.中华职教社天麻学校的实践探索经过大量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中国职业教育协会同行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认识日益成熟。通过对职业学校发展实践的反思,黄炎培认为,“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二)职业教育与培训1.教学内容必须立足于区域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中国职业教育协会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地区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强调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课程应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以及产业和技术结构的布局和发展。“设什么职业科,要看职业界的需要;定什么课程,用什么样的教材,要问问职业界的意见;就是训练学生,也要体察职业界的习惯”。2.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中国职业教育协会重视职业道德培训。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不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而且要为社会服务,注重职业道德,并亲自书写“敬业乐群”四字作为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敬业”是指“对所习之职业具嗜好心,对所任之事具责任心”,“乐群”是指“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精神”,3.“手脑联用,做学合一”,坚持“以人为本”黄炎培在实践、总结、探索和结合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手脑结合、双手充分”、“学习结合”、“理论与实践平行、知识与技能平等”的建议。它被用作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教育原则。他认为,“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如果只注重书本知识,而不在实地参加工作,是知而不能行,不是真知。职业教育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到此种境地,需要手脑并用。”中国职业教育协会开办的学校也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无论是职业学校还是补习学校,都始终“以人为本”,不以同一种思维模式或规格标准限制学生的发展,坚持“因地制宜”“供求相应”“应时设教”“因材施教”。在职业补习学校设科问题上,中华职教社除注意根据社会需要外,还特别注意了解学生的需要,在计划学习内容、方法时,注意结合已就业或未就业青年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指导,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三)职业教育地位的确立为了解决教育结构的不合理,尤其是普通教育在高中结构中发挥着绝对的作用,黄炎培提出“促进职业教育和培训”“改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为职业准备”等。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和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教育和培训。另一方面,普通教育是以职业培训为出发点,以职业培训为出发点,以满足企业的需求。据此,以黄炎培为代表的中华职教社同仁提出要重视职业陶冶、职业指导、职业补习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将这些教育内容作为沟通职业与教育的载体。中国职业教育协会认为,职业教育和培训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应该是统一的、全球的和正统的。我们必须打破以高中为例,以就业为例外的传统观念和统一的职业学校制度。“一贯”是指应该建立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教育系统,建立职业陶冶——职业指导——职业教育——职业补习和再补习的连贯体系,即在小学阶段进行职业陶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职业的兴趣;在初中阶段进行职业指导,让学生了解真实的职场环境,增进对职业的了解;在高中设职业分科或专门职业学校,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在顺利就业后还要接受职业指导以及职业补习教育和再补习教育,以掌握相关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通过一系列教育,职业教育不再仅局限于职业学校,而贯穿于各级各类学校,贯穿于人的全部教育生涯和全部职业生涯。“整个”是指不仅要在学校体系中有一个独立的职业教育系统,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也应该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正统”是指职业教育的地位应该与普通教育等量齐观、并驾齐驱、共同发展。黄炎培和其他中国职业培训协会的相关人员提出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思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职业培训体系。它不仅扩展了职业培训的内涵,也提高了职业培训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也是教育学校制度的重要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一九二二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就体现了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冷库买卖拆除合同范本
- 剪力墙和伸缩缝施工方案
- 亚马逊推广服务合同范本
- 分包电气合同范本
- 第七章各具特色的地区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 中英文演出合同范本
- 农作物安全生产合同范本
- 加盟燕窝店合同范例
- 加工面店转让合同范本
- 出口篷布采购合同范本
- 2015-2022年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数学/英语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保险第三方理赔调查服务方案
- 我爱运动手抄报电子小报模板(附A4线稿)可打印涂色
- 新能源汽车结构原理与检修(彩色版)课件
- GB/T 9113-2010整体钢制管法兰
- GB/T 32722-2016土壤质量土壤样品长期和短期保存指南
- 2009数据结构英文试卷A及答案
- FZ/T 51010-2014纤维级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切片(PTT)
-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词汇表本表共收词2200个左右含
-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是独特的》教学课件【新部编版】
-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