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要内容一、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变化三、高中课程建设的变化四、课程实施的经验与问题五、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主要内容一、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一、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主一、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把“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一、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全面未来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1.一个主题:落实好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
2.“三大目标”:(1)课程教材体系;(2)人才培养体制;(3)育人工作格局。
4.“十项关键性改革”:“核心素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评价改革”“教师教育”“资源建设”……3.“五项主要任务”:
(1)统筹各学段;(2)统筹各学科;(3)统筹各环节;(4)统筹各方力量;(5)统筹各阵地。3未来课程改革的:2.“三大目标”:4.“十项关键性改未来课程改革的:2.“三大目标”:4.“十项关键性改为什么把“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呢?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为什么把“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为什么把“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二)教育事业进入内涵发展新阶段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快速提升;教育供给矛盾已经转移;发展中转型,转型中发展。教育重心开始调整:规模——内涵数量——质量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培养人”,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如何培养人”——课程改革(二)教育事业进入内涵发展新阶段普及水平大幅提高;(二)教育事业进入内涵发展新阶段普及水平大幅提高;(二)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脉络上世纪末2001/2004年2011年启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范围开展课程实验修订义务课程标准2014年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三)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有待进一步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脉络上世纪末2001/2004年2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脉络上世纪末2001/2004年201基本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课程体系;传播了先进教育理念;更新了教学内容;高度重视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行为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学校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推动了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义教课改十七年,高中课改十三年:基本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课程体系;义教课基本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课程体系;义教课高中“选修课”演化为“必修课”;义务教育劳动技术教育、高中通用技术课设置寥寥;综合实践活动“集体放羊”;课堂教学——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综合素质评价“走过场”;学校的课程自主权比改革前还少;有些地区和学校改革的最终形势:教材的“更新换代”。高中“选修课”演化为“必修课”;高中“选修课”演化为“必修课”;高中“选修课”演化为“必修课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内容在实践中并未全面落实。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设计与实施课件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设计与实施课件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新变化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新变化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新变化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新变化(一)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一)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一)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
考试招生改革举措
(1)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2)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教基二[2014]10号);(3)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考试招生改革举措(1)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发布考试招生改革举措(1)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发布(4)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14]18号);(5)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印发《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教学[2014]17号)。(4)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4)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
(二)带来的主要变化(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业水平考试全覆盖,14个学科全部考。(2)突出学生的选择,即“两依据一参考”。依据高考语、数、外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3)文理不分,文理兼修,文理兼考。(二)带来的主要变化(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带来的主要变化(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无论从本次高考改革方案本身来看,还是从先走一步的浙江和上海的试点情况来看,都清晰地反映出高考改革对基础教育的挑战前所未有,对中小学特别是普通高中的课程、教学、考试、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均提出了更为明确、更高的要求,甚至形成了倒逼之势。只有把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一揽子改革方案,相得益彰,才能使两项改革形成合力,取得更好的改革实效。无论从本次高考改革方案本身来看,还是从先走一步的浙江和上海的无论从本次高考改革方案本身来看,还是从先走一步的浙江和上海的三、高中课程建设的新变化三、高中课程建设的新变化三、高中课程建设的新变化三、高中课程建设的新变化
(一)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研究核心素养作为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大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最为关心的重要主题之一,成为21世纪国际课程改革的潮流。
(一)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研究核心素
(一)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研究核心素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框架(课题组,2016)全面发展的人文化基础
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框架(课题组,2016)全面发展的人文化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框架(课题组,2016)全面发展的人文化(二)修订普通高中课程1.明确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性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任务——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培养目标(二)修订普通高中课程1.明确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二)修订普通高中课程1.明确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2.调整课程结构(1)课程结构:不再强化学习领域,保留科目,改变原来以固定大小的模块呈现课程的方式,强调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需要灵活确定呈现方式。(2)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保留现行方案必修课程、选修Ⅰ课程和选修Ⅱ课程的分类。选修Ⅱ课程选修Ⅰ课程必修课程选修Ⅰ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延伸以及学校开发的校本选修课程,旨在进一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学而不考、学而备考或学而助考”必修课程的拓展或深化,旨在进一步强化基础,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高考和学业水平选科考试范围“选修选考”奠定国民素质的共同基础学业水平考试必考范围“全修全考”2.调整课程结构(1)课程结构:不再强化学习领域,保留科目,2.调整课程结构(1)课程结构:不再强化学习领域,保留科目,(3)调整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例学分必修选修I选修II总分现行116226144修订后884214144——高中普及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需要,同时为了扩大学生选择学习的空间——高考制度改革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形成专业倾向,需要与之相适应地安排课程——比较西方发达国家必修课程占比情况,必修占比仍显偏高(3)调整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例学分必修选修I选修II总分(3)调整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例学分必修选修I选修II总分3.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标准设计依据、出发点三个不争的事实:(1)中国是分科课程为主的教育;(2)每一学科都有其独特的育人功能;(3)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课程的贡献。落实“立德树人”必须的策略:(1)基于中国分科教育的实际;(2)充分挖掘每一学科课程对于学生发展的独特贡献,让每一学科发挥好育人功能。3.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标准设计3.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标准设计
分析各学科课程的学科本质,阐释各学科课程对于学生发展的独特贡献,充分挖掘各学科育人价值,进而凝练“学科核心素养”。
这是不断明晰各学科课程目标的过程,也是不断厘清课程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间逻辑联系的过程。一是凝练各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各学科课程的学科本质,阐释各学科分析各学科课程的学科本质,阐释各学科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该学科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所作出的独特贡献。
学科核心素养是个体在信息化、全球化、学习型社会,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情境时,综合运用本学科所学的知识、观念、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该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该学序号学科学科核心素养
序号学科学科核心素养1语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11音乐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2思想政治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12美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3历史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13艺术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情趣、文化理解4地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14体育与健康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5数学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15英语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6物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16日语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7化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17俄语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8生物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18德语德语能力、文化沟通、多语思维、自主学习9通用技术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19法语语言能力、双语思维、文化意识、学习能力10信息技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20西班牙语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汇总表序号学科学科核心素养序号学科学科核心素养1语文语言建构与运序号学科学科核心素养序号学科学科核心素养1语文语言建构与运促进学科课程定位的根本转型:充分发挥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学科教育的根本目的从掌握知识转向形成学生核心素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的必然路径,让核心价值观教育可视化、可操作、可评价。延续国人对素质教育的美好期待,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促进学科教学重点的转移:从以学科知识为重点转向以学科体系结构和大观念、思维方法、核心价值为重心,帮助教师从忙于“教知识”到走向在“教知识”基础上更为重视“教态度、教方法、教价值观”。学科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继承与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是课程目标的“中国话语”。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促进学科课程定位的根本转型:充分发挥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学科促进学科课程定位的根本转型:充分发挥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学科突出学科本质——强调学科特有的学科思想、方法及学科知识——防止浅层化;突出学科体系和结构——强调学科知识的联系性、整体性——防止碎片化;突出主干知识——强调学科核心概念;追求少而精突出课程的整合性——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建立意义关联——推动知识的应用性。二是以学科素养为纲设计课程内容二是以学科素养为纲设计课程内容二是以学科素养为纲设计课程内容二是以学科素养为纲设计课程内容语文18个学习任务群必修课程选修I课程选修II课程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传统方面的内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当代文化参与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汉字汉语专题研讨文学阅读与写作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外国作家作品研习跨文化专题研讨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学术论著专题研讨学习任务群的教育特点:(1)与语文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的明确目的相结合。(2)在真实情境下,以任务为目标,将语文实践活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蕴含在具体任务下综合完成。(3)是学生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理解、应用系统。(4)形成结构——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内容方法相互照应,资源配置合理测算。(5)是在学校课程总体设计和实施的环境下、由学校和教师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完成的。
语文18个学习任务群必修课程选修I课程选修II课程中华传统文语文18个学习任务群必修课程选修I课程选修II课程中华传统文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法治+社会活动哲学与文化+社会活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必修4个模块,每个模块都用具有整合功能的标识性概念统领若干主题。同时,基于必修课程包含社会活动的规律,采取内容与活动相互嵌入的组合方式。有关社会活动的课时规定,不是减少学科内容的学习时间,而是要求采取社会活动的方式学习学科内容。为此,在对接内容标准的教学提示中,专门设计开展社会活动及教学活动的议题。议题提示课程内容,并提出多种活动建议,供课程实施时选择。财经与生活经济与社会+社会活动思想政治创业与经营法官与律师逻辑与思维历史上的哲学家必修选修I选修II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国特色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国特色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生物基于学生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应有的表现,选取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内容,设计各模块的教学目标及学业要求。充分吸纳国内外科学教育研究成果和生物学教改经验,课程内容操作性强。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必修课程选择的是现代生物学的核心内容,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密切,是后续学习发展所必需的基础。选修Ⅰ课程所选的内容是学生未来职业与专业发展的基础,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生物学大概念的理解,拓展生物科学与技术视野,提高实践和探究能力。选修Ⅱ课程包括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拓展课程以及针对本校学生特点和当地资源开设的校本课程,旨在满足学生多样化兴趣和发展需要,以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职业规划奠定基础。
生物基于学生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生物基于学生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三是研制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是学生在完成某学段学科学习之后所获得的各种素养的规范性成就或表现标准,它是整合各种素养后,分水平呈现的、可测评的学习结果。
明确学生完成高中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并将具体课程目标分级细化。
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使课程标准更具指导性与可操作性。三是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是学生在完成某三是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是学生在完成某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的意义课程目标进一步指向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关注教育特别是课程留给学生什么;课程的育人功能将进一步彰显,教育的方向性、目的性更强;课程实施结果将更为清晰,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实施的程度和水平。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的意义课程目标进一步指向学生,关注学生的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的意义课程目标进一步指向学生,关注学生的探索了一条中国解决课程改革实际问题的路径;中国特色的教育之路;课程育人的中国方案。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走出了
中国特色的育人之路探索了一条中国解决课程改革实际问题的路径;学科核心素探索了一条中国解决课程改革实际问题的路径;学科核心素四、课程实施的经验与问题
四、课程实施的经验与问题四、课程实施的经验与问题四、课程实施的经验与问题(一)课程实施中的主要经验
1.各地加大投入,普及高中教育。2.积极探索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的路径。3.探索高中特色发展路径,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4.针对高考改革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策略。(一)课程实施中的主要经验1.各地加大投入,普及高中(一)课程实施中的主要经验1.各地加大投入,普及高中(二)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1.过度应试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教育质量观亟需转变;
课程教学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2.教师队伍建设不适应改革的要求。
教师数量不足,结构矛盾突出。
教师活力不足。
校长、教师专业能力不足。3.学校活力不足。4.经费和场地等条件不足。5.教学管理制度不适应。(二)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1.过度应试的现象仍然比较(二)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1.过度应试的现象仍然比较五、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
五、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
五、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
五、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策(一)坚持正确的教育质量观
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全面发展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有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一)坚持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坚持以人为本(一)坚持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坚持以人为本(一)坚持正确的教育(二)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加强课程的顶层设计
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
加强课程管理(二)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加强课程的顶层设计(二)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加强课程的顶层设计(二)深入推进课程(三)深入推进学科教学改革突出学科育人
优化教学过程
促进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完善中小学招生制度
着力提升乡村义务教育质量(三)深入推进学科教学改革突出学科育人(三)深入推进学科教学改革突出学科育人(三)深入推进学科教学(四)充分激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活力
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教育教学制度
提高学校全员育人能力(四)充分激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活力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四)充分激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活力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四)(五)加强教研系统建设
1.教研工作面临的挑战有的地方教研工作在机构整合中出现了被弱化和边缘化的现象;教研工作的重点内容还不够清晰;教研工作的机制缺乏与时俱进;教研队伍建设严重滞后;有的地方对教研工作的领导和保障不够重视,甚至比较薄弱。(五)加强教研系统建设1.教研工作面临的挑战(五)加强教研系统建设1.教研工作面临的挑战(五)加强2.推动教研工作转型发展
转方向研究指导课程育人的策略和方法。
转重点研究指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
转机制
转方式
转作风2.推动教研工作转型发展转方向2.推动教研工作转型发展转方向2.推动教研工作转型发展3.教研工作的重点内容(1)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科学决策。(2)加强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指导。(3)加强教学活动的研究与指导。(4)加强教育教学评价的研究与指导。(5)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6)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与服务。3.教研工作的重点内容(1)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科学决3.教研工作的重点内容(1)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科学决4.切实加强教研体系建设(1)健全发展五级教研体系。(2)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的专业作用。(3)发挥教研示范作用。(4)深化校本教研制度建设。4.切实加强教研体系建设(1)健全发展五级教研体系。4.切实加强教研体系建设(1)健全发展五级教研体系。4.5.高度重视教研队伍建设(1)提高教研员思想政治素质。(2)配齐配足教研员。(3)健全教研员管理制度。(4)促进教研员专业发展。5.高度重视教研队伍建设(1)提高教研员思想政治素质。5.高度重视教研队伍建设(1)提高教研员思想政治素质。5.
6.全面加强教研工作的领导与保障
(1)加强全面领导。(2)提供条件保障。(3)增强教研工作吸引力。
6.全面加强教研工作的领导与保障
(1)加强全面领导。
6.全面加强教研工作的领导与保障
(1)加强全面领导。
6(六)完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制订质量评估标准建立质量评估机制
建立课程实施监测制度
深入推进考试评价与招生制度改革(六)完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制订质量评估标准(六)完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制订质量评估标准(六)完善教育质(七)深入推进考试评价与招生制度改革
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完善中小学招生制度(七)深入推进考试评价与招生制度改革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七)深入推进考试评价与招生制度改革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八)政府部门要加大统筹力度引导政府、学校和社会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质量观。
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解决一些体制机制问题。
推动高中育人方式的转变。
加大统筹力度,为普通高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条件保障。(八)政府部门要加大统筹力度引导政府、学校和社会树立与素质教(八)政府部门要加大统筹力度引导政府、学校和社会树立与素质教谢谢!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设计与实施课件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设计与实施课件主要内容一、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变化三、高中课程建设的变化四、课程实施的经验与问题五、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主要内容一、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一、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主一、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把“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一、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全面未来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1.一个主题:落实好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
2.“三大目标”:(1)课程教材体系;(2)人才培养体制;(3)育人工作格局。
4.“十项关键性改革”:“核心素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评价改革”“教师教育”“资源建设”……3.“五项主要任务”:
(1)统筹各学段;(2)统筹各学科;(3)统筹各环节;(4)统筹各方力量;(5)统筹各阵地。54未来课程改革的:2.“三大目标”:4.“十项关键性改未来课程改革的:2.“三大目标”:4.“十项关键性改为什么把“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呢?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为什么把“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为什么把“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二)教育事业进入内涵发展新阶段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快速提升;教育供给矛盾已经转移;发展中转型,转型中发展。教育重心开始调整:规模——内涵数量——质量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培养人”,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如何培养人”——课程改革(二)教育事业进入内涵发展新阶段普及水平大幅提高;(二)教育事业进入内涵发展新阶段普及水平大幅提高;(二)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脉络上世纪末2001/2004年2011年启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范围开展课程实验修订义务课程标准2014年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三)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有待进一步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脉络上世纪末2001/2004年2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脉络上世纪末2001/2004年201基本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课程体系;传播了先进教育理念;更新了教学内容;高度重视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行为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学校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推动了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义教课改十七年,高中课改十三年:基本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课程体系;义教课基本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课程体系;义教课高中“选修课”演化为“必修课”;义务教育劳动技术教育、高中通用技术课设置寥寥;综合实践活动“集体放羊”;课堂教学——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综合素质评价“走过场”;学校的课程自主权比改革前还少;有些地区和学校改革的最终形势:教材的“更新换代”。高中“选修课”演化为“必修课”;高中“选修课”演化为“必修课”;高中“选修课”演化为“必修课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内容在实践中并未全面落实。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设计与实施课件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设计与实施课件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新变化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新变化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新变化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新变化(一)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一)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一)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
考试招生改革举措
(1)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2)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教基二[2014]10号);(3)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考试招生改革举措(1)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发布考试招生改革举措(1)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发布(4)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14]18号);(5)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印发《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教学[2014]17号)。(4)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4)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
(二)带来的主要变化(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业水平考试全覆盖,14个学科全部考。(2)突出学生的选择,即“两依据一参考”。依据高考语、数、外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3)文理不分,文理兼修,文理兼考。(二)带来的主要变化(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带来的主要变化(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无论从本次高考改革方案本身来看,还是从先走一步的浙江和上海的试点情况来看,都清晰地反映出高考改革对基础教育的挑战前所未有,对中小学特别是普通高中的课程、教学、考试、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均提出了更为明确、更高的要求,甚至形成了倒逼之势。只有把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一揽子改革方案,相得益彰,才能使两项改革形成合力,取得更好的改革实效。无论从本次高考改革方案本身来看,还是从先走一步的浙江和上海的无论从本次高考改革方案本身来看,还是从先走一步的浙江和上海的三、高中课程建设的新变化三、高中课程建设的新变化三、高中课程建设的新变化三、高中课程建设的新变化
(一)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研究核心素养作为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大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最为关心的重要主题之一,成为21世纪国际课程改革的潮流。
(一)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研究核心素
(一)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研究核心素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框架(课题组,2016)全面发展的人文化基础
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框架(课题组,2016)全面发展的人文化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框架(课题组,2016)全面发展的人文化(二)修订普通高中课程1.明确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性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任务——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培养目标(二)修订普通高中课程1.明确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二)修订普通高中课程1.明确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2.调整课程结构(1)课程结构:不再强化学习领域,保留科目,改变原来以固定大小的模块呈现课程的方式,强调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需要灵活确定呈现方式。(2)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保留现行方案必修课程、选修Ⅰ课程和选修Ⅱ课程的分类。选修Ⅱ课程选修Ⅰ课程必修课程选修Ⅰ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延伸以及学校开发的校本选修课程,旨在进一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学而不考、学而备考或学而助考”必修课程的拓展或深化,旨在进一步强化基础,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高考和学业水平选科考试范围“选修选考”奠定国民素质的共同基础学业水平考试必考范围“全修全考”2.调整课程结构(1)课程结构:不再强化学习领域,保留科目,2.调整课程结构(1)课程结构:不再强化学习领域,保留科目,(3)调整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例学分必修选修I选修II总分现行116226144修订后884214144——高中普及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需要,同时为了扩大学生选择学习的空间——高考制度改革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形成专业倾向,需要与之相适应地安排课程——比较西方发达国家必修课程占比情况,必修占比仍显偏高(3)调整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例学分必修选修I选修II总分(3)调整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例学分必修选修I选修II总分3.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标准设计依据、出发点三个不争的事实:(1)中国是分科课程为主的教育;(2)每一学科都有其独特的育人功能;(3)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课程的贡献。落实“立德树人”必须的策略:(1)基于中国分科教育的实际;(2)充分挖掘每一学科课程对于学生发展的独特贡献,让每一学科发挥好育人功能。3.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标准设计3.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标准设计
分析各学科课程的学科本质,阐释各学科课程对于学生发展的独特贡献,充分挖掘各学科育人价值,进而凝练“学科核心素养”。
这是不断明晰各学科课程目标的过程,也是不断厘清课程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间逻辑联系的过程。一是凝练各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各学科课程的学科本质,阐释各学科分析各学科课程的学科本质,阐释各学科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该学科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所作出的独特贡献。
学科核心素养是个体在信息化、全球化、学习型社会,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情境时,综合运用本学科所学的知识、观念、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该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该学序号学科学科核心素养
序号学科学科核心素养1语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11音乐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2思想政治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12美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3历史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13艺术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情趣、文化理解4地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14体育与健康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5数学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15英语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6物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16日语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7化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17俄语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8生物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18德语德语能力、文化沟通、多语思维、自主学习9通用技术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19法语语言能力、双语思维、文化意识、学习能力10信息技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20西班牙语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汇总表序号学科学科核心素养序号学科学科核心素养1语文语言建构与运序号学科学科核心素养序号学科学科核心素养1语文语言建构与运促进学科课程定位的根本转型:充分发挥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学科教育的根本目的从掌握知识转向形成学生核心素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的必然路径,让核心价值观教育可视化、可操作、可评价。延续国人对素质教育的美好期待,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促进学科教学重点的转移:从以学科知识为重点转向以学科体系结构和大观念、思维方法、核心价值为重心,帮助教师从忙于“教知识”到走向在“教知识”基础上更为重视“教态度、教方法、教价值观”。学科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继承与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是课程目标的“中国话语”。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促进学科课程定位的根本转型:充分发挥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学科促进学科课程定位的根本转型:充分发挥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学科突出学科本质——强调学科特有的学科思想、方法及学科知识——防止浅层化;突出学科体系和结构——强调学科知识的联系性、整体性——防止碎片化;突出主干知识——强调学科核心概念;追求少而精突出课程的整合性——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建立意义关联——推动知识的应用性。二是以学科素养为纲设计课程内容二是以学科素养为纲设计课程内容二是以学科素养为纲设计课程内容二是以学科素养为纲设计课程内容语文18个学习任务群必修课程选修I课程选修II课程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传统方面的内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当代文化参与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汉字汉语专题研讨文学阅读与写作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外国作家作品研习跨文化专题研讨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学术论著专题研讨学习任务群的教育特点:(1)与语文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的明确目的相结合。(2)在真实情境下,以任务为目标,将语文实践活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蕴含在具体任务下综合完成。(3)是学生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理解、应用系统。(4)形成结构——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内容方法相互照应,资源配置合理测算。(5)是在学校课程总体设计和实施的环境下、由学校和教师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完成的。
语文18个学习任务群必修课程选修I课程选修II课程中华传统文语文18个学习任务群必修课程选修I课程选修II课程中华传统文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法治+社会活动哲学与文化+社会活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必修4个模块,每个模块都用具有整合功能的标识性概念统领若干主题。同时,基于必修课程包含社会活动的规律,采取内容与活动相互嵌入的组合方式。有关社会活动的课时规定,不是减少学科内容的学习时间,而是要求采取社会活动的方式学习学科内容。为此,在对接内容标准的教学提示中,专门设计开展社会活动及教学活动的议题。议题提示课程内容,并提出多种活动建议,供课程实施时选择。财经与生活经济与社会+社会活动思想政治创业与经营法官与律师逻辑与思维历史上的哲学家必修选修I选修II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国特色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国特色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生物基于学生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应有的表现,选取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内容,设计各模块的教学目标及学业要求。充分吸纳国内外科学教育研究成果和生物学教改经验,课程内容操作性强。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必修课程选择的是现代生物学的核心内容,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密切,是后续学习发展所必需的基础。选修Ⅰ课程所选的内容是学生未来职业与专业发展的基础,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生物学大概念的理解,拓展生物科学与技术视野,提高实践和探究能力。选修Ⅱ课程包括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拓展课程以及针对本校学生特点和当地资源开设的校本课程,旨在满足学生多样化兴趣和发展需要,以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职业规划奠定基础。
生物基于学生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生物基于学生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三是研制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是学生在完成某学段学科学习之后所获得的各种素养的规范性成就或表现标准,它是整合各种素养后,分水平呈现的、可测评的学习结果。
明确学生完成高中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并将具体课程目标分级细化。
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使课程标准更具指导性与可操作性。三是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是学生在完成某三是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是学生在完成某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的意义课程目标进一步指向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关注教育特别是课程留给学生什么;课程的育人功能将进一步彰显,教育的方向性、目的性更强;课程实施结果将更为清晰,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实施的程度和水平。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的意义课程目标进一步指向学生,关注学生的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的意义课程目标进一步指向学生,关注学生的探索了一条中国解决课程改革实际问题的路径;中国特色的教育之路;课程育人的中国方案。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走出了
中国特色的育人之路探索了一条中国解决课程改革实际问题的路径;学科核心素探索了一条中国解决课程改革实际问题的路径;学科核心素四、课程实施的经验与问题
四、课程实施的经验与问题四、课程实施的经验与问题四、课程实施的经验与问题(一)课程实施中的主要经验
1.各地加大投入,普及高中教育。2.积极探索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的路径。3.探索高中特色发展路径,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4.针对高考改革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策略。(一)课程实施中的主要经验1.各地加大投入,普及高中(一)课程实施中的主要经验1.各地加大投入,普及高中(二)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1.过度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气垫输送行业产销规模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服装面料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及未来发展动向预测报告
- 2024年科研设备购销协议文本
- 2024至2030年中国杀纤虫灵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无刷直流电机制造行业生产销售模式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金刚砂磨头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摩托车整车制造行业产销需求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版
- 2024-2030年中国换热器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及未来5发展趋势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房车行业竞争策略及未来5发展趋势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工程钻机行业前景预测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版
- 班风学风主题班会课件
- 插花艺术基本知识
- 低等级农村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指南
- 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卡
- 变更实施验收报告
- 小学英语期中试卷分析(三篇)
-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小数乘整数》 青岛版 (共19张PPT)
-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全册教案
-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课后练习题
- 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护理
- 2022年《江苏省机动车维修费用结算清单》格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