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王挥泪悼王姑_第1页
翼王挥泪悼王姑_第2页
翼王挥泪悼王姑_第3页
翼王挥泪悼王姑_第4页
翼王挥泪悼王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v.翼王挥泪悼王姑罗少源凌云壮志欲驱胡,跃马横戈女丈夫。留得英雄埋骨地,百年人自敬王姑。在兴文石海洞乡风景区以东十公里的地方,有一片荒野,布满了许多奇形怪石,还有一片片的小石林,秀丽而壮观。形如红色珍珠的红籽遍地皆是。在那荒野里,有一个黄土山,地名叫大山包,离新坝乡的落岩河有五里路。在那大山包上,有一个砂石堆,当地百姓多年一直都把它叫做王姑坟。王姑是谁"最近我读了曾令缓老先生的一篇遗作,听了一些传说,才知道:原来是太平天国将领翼王石达开,在太平天国革命后期,见诸王猜忌,自相残杀,为避杀身之祸,于清咸丰七年〔一八五七年〕率众十万出走,途径**、**、**、**、**进入**.一路上不但有清兵追击,还有各地方军堵截,战斗极为艰辛。就在这艰辛的岁月里,翼王在途中收纳了一女中豪杰,名王姑。由于工姑与翼王年龄相近,感情不错,王姑还有与翼王成亲的思念。当时石达开因为重任在肩,每天要率众打仗,无心考虑个人问题。为表达相爱之情。翼王认王姑为义妹,并调数千兵马交王姑率领。王姑从此实际上成了翼王的一员副将,一路上专门领兵断后,迎战了屡次清兵的追击和地方军的堵截,立下厂累累战功。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年)四月,石达开的大军进入叙永、兴文一带,其间曾率众攻打长宁县城,经过半月的战斗,终于得手。攻城胜利后,迅速修整队伍。据说石达开此时将总部迁驻腮峨洞(今天泉洞),而王姑所率数千兵马,奉命驻守落岩(今新坝乡)。由于长期作战,弹粮皆尽,将士们没有粮食吃,就上山采摘红籽充饥。因为红子解决了军中缺粮的困难,将士们都把红籽称为〞救军粮〞,后人传说至今。此时王姑的部下很多人都染上了疾病,王姑自己的病情也很重。正当王姑奉命率部向晏州城(今大坝镇)进发,行至大山包时,王姑病情突然加重,经将士们土法抢救无效,殁于此地。由于王姑平日以平等态度对待士兵,下属官兵感其恩德,沿途就地肃立,深表哀悼,并用传递法,从五里之外的隆昌沱专取河中砂石,为王姑垒坟,由于人多力大,瞬间墓成,所剩余石皆弃于路上。天长日久,形成了一条砂石路面,至今还在部份留存。石达开得悉义妹不幸逝世的恶噩以后,极为悲哀,亲自在晏州城内挥泪写下〞大义千古〞四个大字,制作成金匾,悬挂于城内X爷庙内,表达其对王姑的悼念。文首那悼念王姑的诗正是曾令缓老先生所写。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忆雪山古佛台雪山古佛台地处乌蒙山脉末端,现在是兴文县新坝乡境内,长廿余公里,最高处海拔1600米左右,古佛台就是指的最高处岩石下的一个庙宇,建于何时没有详细了解。庙宇建在离雪山最高处约100米的岩匡内,有古佛一樽,另有身份不同的菩萨假设干樽。庙宇不小,随时都有几十上百的香客,大多是还愿烧香。可惜当年(1950)我们三位民兵,不是因为旅游而去,而是因为一个地主老财把应该分给农民的物品被盖等藏于庙中,我等三人(袁修荣、李德祥及本人)奉命去取回,作为顺利果实分给农民。说起那雪山古佛台,真不容易,那是一九五0年的夏天,我们早上从家中出发,一人只带了一支步枪和少许干粮,翻过黄草坪,经过三河口,爬上白刀岭(白刀岭是山的脊梁像一把口朝天的白刀而得名),人行道路就在刀口上,两面绝壁,所说的路只能经过一人,两膀因为海拔高而且又没有泥土,根本不能生长树木,只生长一种最高不超过半个人体的罗汉竹,一路艰辛,登山很难,到了下午三四点钟,我们才登上庙宇,沿途只有少数香客,别的人一个也没有。当天下午在庙宇中吃了晚饭以后(庙宇伙食团因为运输困难,仅有一点豆腐作菜),将地主藏的被盖衣物取出后,便原址休息。晚上根本不敢下山。庙宇没有旅店,包括香客在内都是各人在庙内静坐过夜,虽是夏天,但到了晚上,庙内便冷了起来,我们三人只好将地主藏的被盖翻开过夜,蚊子不少,一夜没有睡好,次日早晨便很早起来,一面休息,一面等待早饭,大约已经是上午九时左右了,庙内才吃早饭。饭后我们到岩边,看一下天空,估计太阳已很高了,可是大家都很奇怪,又是天晴为何看不见太阳"不料战友袁修荣一下子惊了起来,你们看为何太阳在那里"原来雪山的东面全是平川地带,没有高山连接,有点小山也不高,只有南面和西面才有仙峰山、观斗山之类的高山。太阳从东面出,到九点过钟了,平眼看去还没有我们的位置高,而且还是红红的。再远看东边的天边,好似在我们的脚下,大家因为从来未见过这种自然现象,所以都很快乐。才体会到山上与我们山下大为不同。后来那个老一点的和尚才给我们说:“你们要是起来的时候就看太阳出山,那才好看,就像从我们站的山脚下出来一样,又红又大。〞当天我们下山步子很快,下午不到三点便回到了本村。一九八O年春,县上开场搞兴文石林的开发,思想上才对搞旅游有一些想法,雪山古佛,是兴文的一处很好的旅游资源,将来有那么一天,条件成熟时将其开发,很可能是一颗明珠。其实对雪山古佛,我早就听别人吟过一首诗:“雪山有个古佛台,王宝修仙不回来,**打鼓惊天地,鱼跳龙门雪花开。〞这里讲的雪山古佛、**打鼓、鱼跳龙门都是讲的大坝八景之三景。王宝修仙是因为雪山的最高处,也就是庙宇上面的山顶局部,上面长约数百米,宽约数十米不等,在最高处是一块巨石,巨石上不知谁人在上面刻有一个巨大的棋盘,相传王宝修仙时与一仙人周年四季就在这里下棋,一直不见踪影。修建川云路,翻开〞南大门〞——记兴文县政协开展的一次调查研究的成功实践一九八七年的五月一日,这一天川南边境重镇——大坝镇,阳光普照,在城南新建的通往**:省威信县的川云公路上,搭起了彩楼,到处红旗招展,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个个兴高采烈,有如欢度佳节一般。川云路的**威信旧城一端,同样是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载歌载舞共同庆祝川——云公路通车典礼,兴文、威信两县:的县长出席剪彩,****、****地区的交通局长亲自到会祝贺,电视台录像队的工作人员,为占领有利地形,沿途忙过不停,摄下了很多山色风光,和人民群众欢跃的镜头,笔者亲眼看到,三—十公里的川——云路沿线,到外可见一群群的山区老百姓,站在路旁,一个个喜笑颜开,有的说:〞还是共产党伟大,大山上都通了汽车〞;有的说:〞还是三中全会政策好,打通了川——云路,我们山区的土特产一下子有出路了;〞有的说:〞这下可好了,我们祖祖**都盼望能在高山坐汽车的日子终于来到,现在我们可以大大减少肩挑背磨了。〞大坝、旧城两个历来交通闭塞的边境重镇,面貌——下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双方对开了客车。在天险关高常年漫步的马帮不见了;昔日曾经是队队肩挑背扛的运输队也不见了。流通领域很快活泼起来,每逢赶集,两地热闹非凡,市场上的山货增多了,你来我往的个体经营户也在赶势头,商店里的货物品种增多,营业额大大增加,真是一通百通。说起翻开南大门的事,真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尤其是年过半百的工程师、兴文县政协副主席、党外人土文志学同志,他的事绩十分感人,老文一九五五年调到兴文工作,一直从事公路、桥梁建立,县内数百公里的新建公路,不管是省道、县道还有许多的乡、村道,数十座桥梁,都是经过他一手一脚勘测、设计、定线、施工建成的,人人都说他是兴文交通战线上尖兵。一九八四年初,兴文县召开人代会,会上有人民代表提出议案,为了开展山区经济,改变山区贫困面貌,希望翻开“南大门〞,把兴文石林风景区的旅游路线通往**。人代会完毕以后,中共兴文县委十分重视,要求县政府在本届任期内,争取翻开〞南大门〞。兴文县政协根据县委的意图,专门召开了常委会议,在会上,文志学同志凭借多年的筑路经历,向与会同志摊开自己的观点:翻开,“南大门〞十分重要,只是路途艰险,三十公里主线,要翻越著名的川云山脉,从海拔400米升到1010米的白坝林山口,到处是悬岩绝壁,并非易事。应该通过调查研究,作出科学估计。在一个贫困山区小县,这么大的工程,全靠区乡群众搞民办不行,全靠国家出钱修建也不行,常委会统一了认识,认为翻开“南大门〞不仅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同时对于进一步开展兴文旅游事业也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还有很重大的战略意义,**是国门,一旦有事,多一条交通运输线出川,常委会最后作出决定,县政协组织工作组,对翻开〞南大门〞作一可行性调香。六月的上旬。天气已经热起来,笔者牵头,有政协副主席文志学,秘;书长X介秋等同志组成的川云公路调查组出发了,到大坝镇以后,向区委、区公所(区级机关没大坝镇)的主要领导同志讲明了意图,他们听说真要翻开“南大门〞,而这又恰恰是多年的心愿,立即决定区委:朽汜卓国民同志,区长代光友同志,两个一把手亲自出马参加县政协凋查组.一道进展全过程调查。在区委招待所里,调查组的同志们,深夜十一点了还在研究明天的凋查方案。老文最后告诉大家:〞明天调查,一开场就要登山,公路建立的可行性调查,包括看地形,选路线在内,不能顺着山路走,只能看山形决定我们的走向,希望大家准备好胶鞋、手杖、雨具三件宝还要考虑到了山上,不知何时能到达日的地,中午的伙食要作好准备。〞这一下大家都忙起来了,同志们有的找人借雨具;有的深夜叫开门市买胶鞋;有的干脆找效劳员打主意,暂时借用蚊帐杆子作手杖……。六月五日一大早,调查组准备要出发了,突然跑来一位大家都不太熟悉的中年男子,自告奋勇参与调查组,原来这位同志是区企业办公室的负责人姜清玉,他说自愿参加调查组,我们妹妹在旧城,我们常来常往,那边的人我很熟悉,干这个事我很快乐,我可以给你们带路。就这样,工作组一行七人,冒雨出发了。一路上大家谈笑风生。老文说:“于我们这行的人,就是要不怕风雨,不怕爬山,有路不走,专门登高山,这样才好观看地形,找出最科学、最经济、最捷近的路线来。〞在崎岖的山路上,在不平的山地里,由于连绵不断的下雨,调查组的人,一个个湿透了衣衫,有的同志满身泥土,由于事先有思想准备,没有一人发出任何怨言,都说:“今天我们于这个事,虽然辛苦,将来公路建成了,一定会给川滇边境人民带来福利,我们就算是为四化建立献计出力了,乐在其中也。〞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正当调查组的同志行至竹麻坪上的一个山尖时,区长代光友同志指着对面山上的一座修得比拟精制的坟墓说:“那就是现在**的国民党陆军少将,抗日有功将领陶达刚的母亲的坟墓。〞大家都兴致勃勃的观看,有的同志评论说:“这里真好,四面环山,将来公路通了,游人不但可以沿途欣赏山川风光,就陶将军回乡探亲扫墓,也不是他四十多年前给母亲修墓时步行上山了。〞有的同志还补充说:“大坝风景就是好嘛,鲵鱼之乡,风景如画,与石海洞乡勘称姐妹,敢与那些名山比比高低哩!〞调查组沿途,为了记下许多的大小地名,要找当地群众查问,谁也没有料到,山区群众盼望修路的心情更比我们迫切多少倍,无论走到那一家百姓家里,不但首先送上茶水,详细的告诉我们提问的大小山名地名,而且家家产户都要求把路线选走住地附近,都表示:〞我们可以多投工,占地不要你们补偿,修路民:工可以住我家……。〞听了这些发自群众内心的语言,有同志说:〞这就难了,家家户户都希望路走房前屋后,这个路线怎么走呀!〞老文说:〞群众的希望如此感人,这条路看来非修不可,将来就是工程再艰辛,我们也要把它攻下来,至于群众的一些要求,可以理解.但是路线还是要科学。〞当我们登上神台坡顶峰,正在一边观看,一边休息的时候,不知是那一位同志说:〞报告诸位,现在是下午一点过了,我们的伙食安排在那里"〞这时大家才发出共同感,我们的肚子似乎已咕咕地闹起革命来了。说来也巧,站在远处的代光友区长说:〞大家不要慌,我早已安排,对面山上不远处是我的老家,这里看完以后就到我家去,这里海拔900米,虽然衣衫湿了,不要怕,我家老父亲爱喝烧酒,时常有备,他一定会拿出来招待大家。〞同志们这一下都不约而同地笑起来了。说是对门山上不远,一走就是一个多小时,代区长的父亲年近花甲,一见我们十分快乐,他说:“你们这些人,今天爬了这么多山,走了这么多路,泥烂水滑,又是下雨,你们不知道肚子饿吗"我早就为你们准备好豆花,赶快吃饭。〞一边说,一边走进内室,提出两瓶白酒,再次给我们说:“今天请你们喝高梁酒,村子里的人早就听说这里要打通“南大门〞,你们终于来了,我们高山上居住的人,子子刊X早就想有一天公路能走我们山上通向**,也坐上汽车,开开洋荤。还是三中全会的政策好,说干就干。只要你们把路线定好,县委、政府一声令下,我这个老头子,虽不能出力,但可以做群众工作,保你们顺利通过……。〞我们大伙都说:“代大伯,真的到要修路的时候,希望你一定要帮助我们做工作哟。〞代大伯说:“没有问题,我们山区人,说话算话。〞午饭后,我们一行谢过主人的热情招待继纽续往前踏看。天助我也,我们大家不觉行至川云山脉的柏坝林山口,不久前还下着的大雨停了下来,四山的云雾已开场散去,在海拔近1010米的柏坝林山口上,四面环望,**山南两镇地域尽收眼底,远处层层的群山以及山下连绵不断的良田,看不到尽头,闻名川滇的要塞,真是天险关高,据说咸丰十一年,翼王石达开西征大兵驻鲵乡(大坝镇盛产鲵鱼得名)。转战滇黔时,曾数次经过此关。明清时代,古晏州的驻节使长期在此驻有重兵把守边关。从附近来观看的几个农民当中,有一年近古稀的老头,听我们谈得热闹,也主动同我们搭上话来,他说:“这个坳林,说来吓死人。民国初期我就在山上住,这里是**与**交界,多少年来就是两省的米往大道,可是那些生意人不成帮口粮本,不敢通过,商人要请保商,烟帮要请保镖,土匪、棒客(夜间手持棍棒在路途抢劫行人钱财的人)多得很。就是我们站的这个柏坳林山口,经常叫抢人;还有神台坡、红山顶,杉树湾天天都有土匪出没,谁要顺顺畅畅的通过天险大关,那算你们的洪福高。〞天色已不早,远方山上已出现一层层黑云,我们一伙决定继续往前走,今晚二定要到达**的旧城,剩下的地段,待与**协商后返回途中再继续观察。到达旧城时,黑幕已经降临,街巷内外,路灯已发出了亮光,在这个山镇的夜晚,我们这一群全身泥土、头戴草帽,手着拐杖的人,浩浩荡荡的走过大街,直往旧城区公所走去,这本来缺乏为奇,可是街上一些居民,不知是由于警觉坏人入侵,还是好奇,一直尾随我们,当我们走进区公所,讲明来意后,区委、区公所的领导同志很快接待我们,并安排了我们的食宿。原来尾随我们的那些居民,听到我们在区公所讲来意,协商修川云路的消息后,不到半个时辰,全城老幼皆知。万万没有想到,我们这一来,竟然成了旧城镇的特大新闻。一天的野外步行,大家一个个都感到筋疲力尽,同区上的领导约定:今晚休息,明天座谈,我们扎扎实实的睡了一个晚上。六月六日,在旧城区公所的会议室里,旧城区委、区公所在家的领导,全部出动。座谈会开得十分热闹,旧城的同志说:“修通川云路,我们很欢送,已是群众盼望多年韵事,你们不知道,街上有些人听说你们是来协商修公路,很多人都想来提建议,昨晚我们和县里通了,因为有几个地方昨天受了风雹灾害,县上的领导同志们都下乡救灾去了,要不是李县长都要来接见你们。不过他请你们一行,一定去威信一趟……。〞接着开场,“算帐〞,双方找出修筑川云路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旧城区加上附近的罗布,区,每年有好了乙千吨硫磺,数万吨矿石原煤,—千米木材要出川;还有数千吨肥料要经过**运回本地;按历史上的经济流向,许多人民生活必须的工业品都是从**进货;打通川云路比走川滇路近50公里,对我们威信有很大的好处。硫磺、矿石、原煤、木材的运出,肥料、百货的运进都不再多转50公里。山区农民想种烤烟,公路通了,可以大干了。**有大量的山货、土特产,可以经过川云路运人**了,再者,你们**兴文有石林风景区,我们这里好多人,因为公路不通都是步行去参观;我们威信县有著名的长征〞扎西会议纪念馆〞,还有名胜古迹天台山,号称**的小龙门。今后两个旅游地区相通,对**、**的经济开展都有好处。〞座谈会整整开了一个上午。下午我们一行到镇上一面参观市容,一面作一些调查,每到一处,果然老百姓都知道我们是**来协商修公路的。在镇办酒厂里,我们想了解一下**的群众喜欢喝什么酒"酒厂的负责人首先就给我们递上两大碗,要我们一定喝下,说是纯玉米酒,六十度,真的把我们都吓坏了。喝了几圈还是没有喝完,只好表示欠意。当我们走完不过二百米长的大街,初步估计,**到旧城设摊营业的个体户;整整占了半条街,不少于五六十户;他们经营的品种,从日用工业品、百货、布匹、糖酒样样齐全。我们一边看、一边议:看来修路势在必行,从双方县、区领导到农民、商人个个都是赞成的。无论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商品流通、旅游业等方面看,打通川云路都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回住地以后,老文翻开航测图,一处—处地打出标高,安排路线走向,求出里程距离……。第二天一早调查组离开旧城,返回大坝,沿途继续复看,调查完毕以后,调查组一面向县委、县政府写出“关于修筑川云路的可行性报告〞。老文和他的助手一道迅速汇制公路全线路线设计图。报告中反映了八条经济效益,结论是〞劈开川云路,晏州展宏图。〞当时的县委书记赵登槐同志对报告很重视,很快召开会议讨论,县委很快批转了报告,引起地区领导及交通部门的重视。同年十二月,**省政协召开五届八次常委扩大会,会上指定兴文政协在大会上作开展调查研究的发言。发言受到省政协领导同志的好评。主持大会的省政协主席杨超同志当即指示:〞兴文出席会议的同志,给你们的县委书记稍个信;这条公路连接川、滇两省,不但是一条旅游路,也是一条经济路,很有战略意义,一定要设法打通。〞省政协领导的指示向县委汇报以后,县委书记赵登槐同志亲自出面与地区交通局负责同志协调,最后拍板决定修建。“修筑川云路,翻开南大门〞的设想,得到省、地、县各级领导的支持,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具体担子当然就落到文志学同志的肩上了。组织专业技术队伍测量,定线、测算土方、桥隧数量,最后测出每公里需工三万五千个。采取民办公助的方法,国家划拔专项修建公路的粮棉布指标,合计投资五十万,由县里负责施:正技术指导,大坝区负责组织全区建勤民工筹集劳力。建立川云公路建立指挥部,区长代光友同志任指挥长,抽调四名退居二线的乡领导干部,参加管理工作。六乡一镇的武装部长带队,三千民工齐出动,最多时每天上路民工三千二百人。经过两个冬季的奋战,到八六年底终于高质量的全部建成。在修筑川云公路的日日夜夜,文志学同志虽然主要任务还要负责省地交通部门下达的全县粮棉布专项指标,同时改扩省县道公路一百一十二公里的设计指挥和协调,但他还是经常抽出时间,数十次上路对每一段路线、每一座桥隧进展细致的检查、指导。大家都说:“修筑川云路,老文流的汗水最多,应该给他记功。〞一九八六年底,经交通部、省交通厅、地区交通局检查验收,全县改线、扩宽的路面全部合格,评为优良工程,获得了省、地交通部门的好评,**行署还专门发了嘉奖令。至此,修筑川云路,翻开南大门的梦想终于实现。如今“一条大道贯川滇,连接鲵乡石海间,经济旅游齐开展,共建小康走明天。〞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七日童趣二那么赵臣贵一、嘘钢鳅童年时爱和大人们一起到小鱼铜〔鲵源〕撮虾捉蟹钓鱼玩耍。记得那时鲵源沿河十几棵好几百年的大榕树盘根错节千姿百态,茂密树冠蔽日遮天,两岸竹翠柳垂,水中鱼草飘逸,河面翠鸟点水,河里游鱼成群。鲵源,不仅有十来斤重的娃娃鱼,也有几斤重的白甲鱼和细鳞鱼,还有几两重的洞鱼子和鱿鱼子,这些鱼不仅形态各异,而且肉味不同,夏日静坐鲵源垂钓,不只是大人们的消闲爱好,也是小孩子们另有所乐的情趣。在鲵源河堤的石缝中,长有一种形似泥鳅的无鳞河鱼,成体长约四五寸,重不到一两,其肤色有的青中嵌黄斑,有的灰褐辍麻点。这种长条形小鱼通体光滑,弹力很大,爱钻石缝,很难捕捉,但肉质细嫩,独骨无刺,是我们孩童时代的美味佳肴,大坝人叫它“钢鳅〞,小孩子们叫它“钢鳅子〞。每当下午放学后,小伙伴们时常相约到小鱼洞去“嘘钢鳅〞。小伙伴们用几尺长的小竹竿拴上五六寸长的钓线,用缝衣针弯成鱼勾拴在钓线上,用蚯蚓作饵,伸入河水石缝处,嘴里不停地嘘着“钢鳅子来上钓、钢鳅子来上钓〞的口哨,须臾就有钢鳅吃饵,一窝就能钓上十几条,趁鲜活用小刀剖去内脏,用椒圤抹匀,夹在火上烤熟,吃起来味道十分鲜美,吃过后仍满口余香。那时,每当晴天的黄昏,只要到小鱼洞,就会看见三五成群的小伙伴拿着短短的钓竿俯卧河堤上,或坐小桥水车旁全神贯注地“嘘钢鳅〞。抑扬顿挫的“钢鳅子来上钓,钢鳅子来上钓〞的口哨声此起彼伏,回荡在清清的小河,送别着美丽的晚霞。二、吃香香童年时常跟大人们一起走亲戚串门子,回家来包包里少不了大人们给的打发钱,于是悄悄地邀上几个要好的小伙伴一起兴高采烈地到街上去“吃香香〞。那时,大坝街上的“香香〞真是不少,我们每样买了些,爬上教场坝那棵大黄桷树的大方形石头坐基上,你一口我一口有滋有味地大吃起来,有时边吃边唱好不快活。大伙拍手唱道:戴虎成的麻汤,越扯越泡越长,滚上芝麻米米,成了好吃泡糖。小伙伴们越吃越唱越快乐,竟拉开嗓们唱起了“香嘴巴〞的儿歌:何兹牙的核桃糖,戴虎成的生麻汤,李三哥的麦鱼鳅,赵幺婆的印斗粑,袁六哥的麻辣鸡块,罗胡子的缸缸糍粑,何伯娘的醪糟鸡蛋,李二爷的油炸糍粑,钟二孃的酥香豆,赵五依的猪儿粑,要是几天没得吃,馋得大伙心发慌。每当回到故土,闲侃起这些小吃来,常使人馋兴又起醉入童年乐趣的美好回忆。大坝电影历史剪影赵臣贵钟涛大坝古镇早期的电影放映活动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自1895年12月由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集光电科学之大成创造“光影〞艺术以来就“具有在精神上影响群众的非凡能力〞。1896年8月11日〔清光绪二十二年七月三日〕传入中国**后,中国人称它为“西洋影戏〞。1904年12月初“西洋影戏〞传入****,1933年传入兴文县域。大坝古镇最早放映“西洋影戏〞〔电影〕,已是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的岁月了。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5月,大坝教场坝的朝圣楼改为大礼堂,8月,大坝一些仕宦乡绅贺喜庆寿请来外地电影商来大礼堂放“西洋光影〞。虽然当时的电影只见其影而不能闻其声〔无声黑白电影〕,但却大开了大坝民众的眼界。直到建国后,大坝民众才真正认识了电影,看上了有声电影、彩色电影、宽银幕电影以及立体电影。解放初期〔1952年〕,川南行政公署文教厅电影队配合清匪反霸和土地改革,来大坝关帝庙〔即大坝小学〕公开放映黑白有声电影?白毛女?和?大地重光?。随后,国家电影队每年都会到大坝关帝庙放映一两次电影,或售票,或包场。售票每票2-5分人民币,包场四十元,包场费由区公所出面筹集。1955年农历冬月二十七,国办**中队401电影队在大坝小学操场放映国产第一部彩色戏曲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票价从原来的5分提高到8分。虽然天气十分寒冷,白天细雨连绵,但,大坝镇上的民众听说影片错过当晚排期要带走,担忧看不上,于是纷纷到大坝区公所要求当晚放电影,区公所和电影队只得僱请人员在露天放映场内烧起四堆煤炭火御寒放映,区公所又组织民兵到收票口和放映场维持秩序。入夜,天公作美,雨停风住,场内上千的观众烤着暖烘烘的煤炭火看彩色电影,惬意十分。此亦为兴文县域内第一次放映彩色电影。继后,彩色影片渐多,大坝民众才逐步看上了?五朵金花?、?林那么X?、?阿诗玛?等国庆十周年献礼彩色电影。1956年9月,古宋县成立了第一个国办16mm电影队后,大坝人看上电影的次数便逐年有所增加,放映地点也渐次从关帝庙转到了X爷庙。1972年,叙永县国办第三电影队固定在大坝区巡回放映,镇上每年能看上4-6次电影。1974年,大坝X爷庙改建成大坝区礼堂后,国办流动电影队时常进入进展固定售票放映,镇上民众每月都能看上2-3部新片6-8场电影了。看电影,成了镇上民众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国办大坝电影院1976年初叙永县国办第三电影队按县电影站指示,从农村巡回包场放映收缩到镇上固定售票放映,票价5分至1角。同年6月,电影队租用大礼堂建成简易电影院放映16mm电影,大坝国办电影院正式成立。建院之初因陋就简,在征得区革委同意后,在场内设置了18排水泥坐凳,一到冬天,水泥坐凳既硬又冷,观众只好自带防寒坐垫。当时镇上流传一首顺口溜:涨水发电站,自由播送站,没“座墩肉“的经营站,坐“冷板凳〞到电影院。这首顺口溜针贬了当时镇上不合民意的四种怪现象,大坝电影院也被列其中。1980年8月,叙永县电影公司斥资1万元购置了大坝区礼堂房屋产权,将原X爷庙加大了改造,把水泥凳全部撤除,更换成为704个坐位的长条木椅。1982年和1984年,又前后三次将影院改造扩建,把原瓦房门厅扩建成了混合构造三层综合楼;观众厅通风换气设备趋于完善,座位改装成了620个固定式竹翻板椅;并由建院之初的16mm单机放映更新为35mm双机放映,实现了大坝电影的“三个过渡〞:从露天看电影过渡到了室内看电影;从站着看电影过渡到了坐着看电影;从单机放映过渡到了大机双机放映。同时具备了放映普通银幕,遮幅式宽幕和宽银幕电影的能力。放映质量和效劳质量大幅度提高,镇上民众每天都能看上电影,极大地丰富了大坝古镇的文化生活。影院坚持依靠当地党政领导,坚持下乡送票效劳于民,“九年如一日、送票到山村〞,其先进事迹?**日报?1987年1月20日曾设版面予以报道。影院曾被评为**地区先进集体电影院,出席过全省农村电影发行放映表彰会,1987年6月荣获县级“文明单位〞称号。2001年6月,在电影行业转型期中大坝电影院并入兴文县播送影视信息网络传输公司,正积极筹划将模拟电影进级为数字电影,使大坝电影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电影,仍是大坝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文化大餐。诗歌三首赵臣贵一、抒怀大坝电影五十年,**共庆话当年,酸甜苦辣多少事,唯有信念铭心间。为民效劳青春逝,姑娘小伙非等闲,而今翁嫗精神在,乐伴荧屏度晚年。二、乡情普及电影下农村,足迹踏遍叙古镇;青山绿水看不尽,尤爱淳朴乡里人。放映来到黄角庄,“鸡鸣三省〞好风光,队长热情来接待,又装山烟又倒茶,忙得大婶灶边转,“包谷篓馊蒸〞得香,“酸菜豆花〞蘸辣酱,还截一碗“老肥光〞。放映中途风雨吼,衣衫淋湿透瑟瑟抖,“孃钗〞送来蓑衣披,又递“烘笼〞暖我手。放完电影进火塘,“婆咪〞跳起芦笙舞,大爷端来“包谷烧〞,围坐喝起转转酒。转点路经大崖弯,七十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