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复试面试题整理(带答案)_第1页
化学工程复试面试题整理(带答案)_第2页
化学工程复试面试题整理(带答案)_第3页
化学工程复试面试题整理(带答案)_第4页
化学工程复试面试题整理(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专业综合知识(大部分化工原理+少量反应工程)

1.

层流和湍流的区别?

层流:质点沿管轴做有规则的平行运动,各质点互不碰撞,互不混合。

湍流:质点做不规则的杂乱运动并相互碰撞,产生大大小小的漩涡。前进阻力增大。

2.

什么是边界层?边界层的分类?

边界层:当流体流经固体壁面时,由于流体具有黏性,在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上便产生了流度梯度。在壁面附近存在着较大的速度梯度的流体层,成为流动边界层,简称边界层。边界层外黏性不起作用,速度梯度可视为零。

在平板前缘处,边界层较薄,流体的流动总是层流,称层流边界层。

在具体前缘一定距离的临界距离处,边界层内的流动由层流变湍流,此后的边界层称湍流边界层。

3.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有哪些?绘制特性曲线有什么意义?什么是离心泵的扬程?

(1)压头—送液能力曲线(H~Q曲线);

(2)功率-送液能力曲线(N~Q曲线);

(3)效率—送液能力曲线(η~Q曲线);

(4)允许吸上真空度,送液能力曲线(Hs~Q曲线)。

根据H~Q曲线,可以预测在一定的管路系统中,这台离心泵的实际送液能力有多大,能否满足需要;根据N~Q曲线,可以预测这种类型的离心泵在某一送液能力下运行时,驱动它要消耗多少能量,这样可以配置一台大小合适的动力设备;根据η~Q曲线,可以预测这台离心泵在某一送液能力下运行时效率的高低,使离心泵能够在适宜的条件下运行,以发挥其最大效率;而根据Hs~Q曲线就可以通过计算决定水泵的安装高度。

扬程又称压头,指的是单位重量流体经泵所获得的能量

4.

如何进行离心泵的选型?

(1)确定输送系统的流量与压头。流量如果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要按最大流量考虑,压头则有伯努利方程计算

(2)选择泵的类型和型号。根据输送液体的性质和操作条件确定泵的类型,按照已经确定的流量,压头从给出的泵的目录中选出的型号

(3)核算泵的轴功率

5.

什么是气缚现象和汽蚀现象?如何防止?

离心泵启动时,若泵内存在空气,由于空气密度很低,旋转后产生的离心力很小,因而叶轮中心区所形成的低压不足以将贮槽内的液体吸入泵内,虽然启动离心泵也不能输送液体。此现象即为气敷。

如何防止气缚:在启动前向壳内灌满液体。做好壳体的密封工作,灌水的阀门和莲蓬头不能漏水密封性要好。

当叶片入口附近液体的静压强等于或低于输送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汽压时,液体将在该处部分汽化,产生气泡。含气泡的液体进入叶轮高压区后,气泡急剧凝结或破裂。因气泡的消失产生局部真空,此时周围的液体以极高的流速流向原理气泡占据的空间,产生极大的局部冲击压力。在这种巨大冲击力的反复作用下,导致泵壳和叶轮被破坏,这种现象称为气蚀

为避免气蚀,应设法使叶片入口附近的压强高于输送温度下的液体饱和蒸汽压。

6.

搅拌的目的和作用?搅拌是指搅动液体使之发生某种方式的循环流动,从而使物料混合均匀或使物理、化学过程加速的操作。搅拌还可以强化液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传热,并使物料受热均匀。目的是传质,实现加速均匀分布,如温度,溶解等。液-液混合、气-液混合和固-液混合

7.

自由沉降中,颗粒受到的阻力随流型怎样变化?球形度的影响如何?

雷诺数与小变大,阻力系数分布满足斯托克斯定律区,艾伦定律区,牛顿定律区。由于阻力系数不同,可以分别求出滞留区,过渡区,湍流区的沉降速度公式。

球形或接近球形颗粒比同体积非球形颗粒沉降要快些。

8.

如何强化传热?

(1)降低流量,提高流速,加剧湍流

(2)增大传热面积,并且并联串联换热器

(3)提高加热蒸汽压力,增大平均温度差,以提高传热推动力

(4)加扰流子,增大扰动,从而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5)定期清理污垢

9.

怎样选择换热器中流体的流径?

(1)不洁净或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因为管内清洗方便。

(2)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避免管子和壳体同时受到腐蚀,切易于清洗

(3)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避免壳体受压,减小壳程金属耗量

(4)饱和蒸汽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汽较为干净,清洗无要求

(5)有毒流体宜走管内,使泄漏机会减小

(6)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散热作用,增强冷凝效果

(7)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小的液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散热,增强冷凝效果

(8)对刚性结构的换热器,若量流体的温度差较大,对流传热系数较大者宜走管间,因为壁面温度与传热系数大的温度相近,减少热应力

选择流体流径时,上述各点不能兼顾,应首先考虑流体压强,腐蚀性,清洗等要求,然后核对对流传热系数和压强降。

10.

如何节能?(比如蒸发器、精馏塔、干燥器等的节能措施)

蒸发器:

(1)抽出额外蒸汽:将多效蒸发器蒸出的部分二次蒸汽用于其它加热设备的热源结晶可分为冷却结晶,蒸发结晶,真空冷却结晶。

其实质都是通过改变外界条件,降低溶质溶解度,使其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或过饱和溶液,继续改变外界条件,则可析出晶体

冷却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显著下降的物质。蒸发结晶多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变化不大,或者具有逆溶解度的物质。真空冷却结晶则适用于正溶解度特性而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率中等的物质

18.

膜分离的基本原理?有哪些分类?

膜分离过程是利用流体混合物中组分在特定的半透膜中的迁移速度不同,经半透膜的渗透作用,改变混合物的组成,是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

其特点是:分离的两个产品通常是互溶的;分离剂为半透膜;往往难以实现清晰分离

分类:

(1)渗析:分散性胶体物质不能透过膜,容积可以透过

(2)反渗透:利用孔径小于1nm的膜通过优先吸附和毛细管流动等作用选择性透过溶剂的性质对溶液侧施压,克服溶剂渗透压,使溶剂通过膜。

(3)超滤:利用孔径为1-100nm的膜,分离小分子溶质的性质,选择性分离

(4)微滤:与超滤原理相同,膜的孔径为0.1-10um

(5)气体膜分离: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压强差的推动下透过膜的传递速率不同,达到分离目的

(6)渗透蒸发:液体混合物中的组分在膜两侧的蒸汽分压差作用下,以不同速率透过膜并蒸发

(7)膜蒸馏:温差引起水蒸气压差为传质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

(8)膜萃取:

(9)电渗析:

19.

膜超滤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举出两个工业上应用的例子。

超滤是利用孔径在1-100你们范围内的膜具有筛分作用能选择性透过溶剂和某些小分子溶质的性质,对溶液测施压,使大分子溶质或细微粒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海水淡化;

白酒中的一些脂类溶于乙醇,在温度降低时会析出造成白酒浑浊,可用超滤去除

20.

吸收和吸附的区别是什么?

吸收指:使混合气体与适当的液体接触,气体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将溶解于液体内,形成溶液于是原混合气体的组分得以分离

吸附指:在固体表面上的分子力处于不平衡或不饱和状态,由于这种不饱和的结果,固体会把与其接触的气体或液体溶质吸引到自己的表面上,从而使其残余力得到平衡。这种在固体表面进行物质浓缩的现象,称为吸附。

吸收的特点是物质不仅保持在表面,而且通过表面分散到整个相。吸附则不同,物质仅在吸附表面上浓缩集成一层吸附层(或称吸附膜),并不深入到吸附剂内部。由于吸附是一种固体表面现象,只有那些具有较大内表面的固体才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吸附过程是非均相过程,一相为流体混合物,一相为固体吸附剂。气体分子从气相吸附到固体表面,其分子的自由能会降低,与未被吸附前相比,其分子的熵也是降低的。据热力学定律:ΔG=ΔH-TΔS其中ΔG、ΔS均为负值,则ΔH也肯定是负值。因此,吸附过程必然是一个放热过程,所放出的热,称为该物质在此固体表面上的吸附热。

21.

怎样提高反应的选择性?

22.

消除内外扩散的影响有哪些方法?

23.

怎样测定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24.

如何设计气固催化固定床反应器?

二、实验基础知识(大部分化工原理实验+少量物化实验)

1.

什么是误差?误差的分类?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

系统误差的特点是测量结果向一个方向偏离,其数值按一定规律变化。仪器结构上不够完善或仪器未经很好校准等原因会产生误差。实验本身所依据的理论、公式的近似性,或者对实验条件、测量方法的考虑不周也会造成误差。测量者的生理特点,例如反应速度,分辨能力,甚至固有习惯等也会在测量中造成误差。

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由于各种偶然因素,会出现测量值时而偏大,时而偏小的误差现象,这种类型的误差叫做偶然误差。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很多,例如读数时,视线的位置不正确,测量点的位置不准确,实验仪器由于环境温度、湿度、电源电压不稳定、振动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微小变化,等等,这些因素的影响一般是微小的,而且难以确定某个因素产生的具体影响的大小,因此偶然误差难以找出原因加以排除。

2.

流量计有哪些?何时需要标定?如何标定?

测速管(皮托管)

板孔流量计

文丘里流量计

转子流量计

液体流量标定方法有:

静态容积法标定

静态称重法标定

动态容积法标定

动态称重法标定

标准体积管法标定

标准表法标定

气体流量标定方法有:

钟罩法标定

P.V.T.t法标定

标准表法标定(含音速喷嘴)

3.

差压计为什么要加装平衡阀?

自动消除管网的剩余压头及压力波动引起的流量变化,恒定用户进出口压差,有助于稳定系统运行

4.

热电偶和热电阻温度计的原理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区别?

热电偶:两种不同成份的导体(称为热电偶丝材或热电极)两端接合成回路,当接合点的温度不同时,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而这种电动势称为热电势。热电偶实际上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它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用所产生的热电势测量温度。

热电阻温度计:热电阻测温是基于金属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特性来进行温度测量的。

主要区别是热电偶温度计可测量2300摄氏度的温度,而热电阻温度计只能测到几百度。热电偶测量精度高,范围广不受中间介质影响。热电阻温度计的精度也很高,但是它会受到引出电阻导线的温度变化的影响。

5.

如何测定吸收系数?

6.

板式塔和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分别有哪些?如何测定?

板式塔:压降,液泛,雾沫夹带,漏液,液面落差等

填料塔:持液量,填料层压强降,液泛,填料润湿性能

7.

如何判定精馏塔操作是否已经稳定?

一是热源和塔顶的回流都是出于稳定状态,不发生大的波动。

二是塔的压力和温度基本维持稳定,不发生波动,就可以判断为操作稳定了。

8.

没有湿度计如何测定空气的湿度?

根据湿焓图即可,用普通温度计测出干球温度,

利用空气介电常数;

测纯水蒸发速率;

用人体毛发做湿度表

9.

叙述你最熟悉的一个化工原理实验。

10.物化实验重点看两个动力学实验和测定表面张力的实验。

11.在不分离的情况下测乙醇和水的浓度:阿贝折光仪测量

12.化工过程如何节能

使用热管换热器,热泵,蓄热器,变压吸附和膜技术;加强余热的回收,提高设备效率,提高催化剂活性,开发新的生产工艺。

13.离心泵的使用:

离心泵在使用前需向壳内充满被输送的液体(灌液),启动后泵轴带动叶轮一起旋转,迫使叶片间的液体旋转。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被甩向周围获得能量,增大静压强和流速,被输送到所需的场所。

14.开泵前需要做什么:关闭出口阀,向泵内灌入液体

15.需要什么测定总吸收系数

液相温度,气相流速,进出口气体中溶质组分对惰性组分的摩尔比。

16.压头流量如何调节

改变阀门开度;改变泵的转速;改变叶轮直径;泵的串联与并联

17.等温吸附线的实际意义

1.判断吸附现象的本质,如属于分配(线性),还是吸附(非线性)

2.寻找吸附剂对特定吸附质的吸附容量

3.用于计算吸附剂的孔径、比表面等重要物理参数

18.离心泵的气蚀现象

当叶轮入口附近液体的静压强等于或低于输送温度下液体饱和蒸气压时,液体将在此部分气化,产生气泡。喊气泡的液体进入叶轮高压区后,气泡就急剧凝结或破裂。因气泡的消失产生局部真空,周围的液体以极高的流速流向原气泡占据的空间,产生了极大的局部冲击压力。在这种巨大的反复作用下,导致泵壳和叶轮被损坏。这种现象称为气蚀。

危害性:①离心泵的性能下降。泵的流量、压头和效率均降低。若生成大量气泡,则可能出现气缚现象,迫使离心泵停止工作。②产生噪声和振动,影响泵的正常工作环境。③泵壳和叶轮的材料遭受损坏,降低了泵的使用寿命。

若允许安装高度较低,可以:①尽量减少吸入管路的压头损失,采用较大吸入管径,缩短吸入管长度,减少拐弯,省去不必要的管件阀门

②把泵安装在贮罐页面小,利用液体位差自动灌入,称为倒灌

19.蒸馏中的理论板的作用

理论板仅用作衡量实际板分离效率的依据和标准。通常,在精馏计算中,先求得理论塔板数,然后利用塔板效率予以修正,即求得实际板数。引入理论板数,对精馏过程的分析和运算时十分有用的。

20.测定直管阻力的实验中什么时候用差压变送器,什么时候用U形管。

差压变送器的特点是可以远距离连续观测、并配合其它仪表进行记录,日常维护量小,造价较高,结构复杂,可能引起测量误差的位置较多,且小量程时不好用。

U形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