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史课后答案_第1页
化学史课后答案_第2页
化学史课后答案_第3页
化学史课后答案_第4页
化学史课后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4.化学史的发端是(),三大天然能源是(),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

5.陶与瓷的区别是什么?玻璃是古代什么人发明的?

6.蔡伦、葛洪、李时珍的历史贡献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中国古代化学没有发展成为化学?

7.炼丹术与炼金术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炼金术是化学的原始形式?

8.解释中、英文“化学”名称的由来。

9.从文字记录材料的发展历史,谈谈你对计算机、网络的看法。4、火的认识和利用

煤、石油、天然气

硝酸钾、硫磺、木炭。5、①瓷只能瓷土作胎。②胎的表面必施有玻璃质釉。③瓷器烧成温度至少要在1200℃左右,焙烧后胎体要达到烧结,器皿质地坚硬,敲之要能发出金石声,成品的吸水率很低。

玻璃是古人代埃及人发明的。6、蔡伦是古代良纸的监制者和推广者。

葛洪是晋代著名炼丹家。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等。其中《抱朴子内篇》是他的主要炼丹著作,留下了较完整可靠的炼丹资料,对研究古代的炼丹术具有一定意义。

李时珍,中国明朝卓越的药物学家。著《本草纲目》,书中对无机药物的化学性质及蒸馏、蒸发、升华、重结晶、沉淀、烧灼等技术做了详细的记述。对金属和合金也做了区别知识系统化并使之达到一个新水平。7、炼丹术与炼金术的主要区别在于:炼丹术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财富,而是为了获得服之不死的金丹,乞求长生不老之药,炼金术则以乞求财富为目的,着眼于点石成金。

原因:尽管炼金术有其荒谬的一面,但一些炼金术士在其操作过程中,确也完成了不少化学转变,积累了某些化学知识,积累了一些实验方法与手段,炼金术士寻找黄金的苦心毅力,已使他们的后人获得许多有用的发明和有益的实验,并且促使化学走上光明的大路。8、中文:东传日本(kimiya日文为“舍密”)——>1860年改为“化学”(来自于中文书籍《化学入门》)——>1900年传回中国(当时中文名“质学”或与物理等科学共称“格致”)

英文:炼丹术——>炼金术西传——>阿拉伯文al-kimiya(中国古汉语“金液”的发音)——>欧洲alchemy——>英语chemistry。9、(略)第二讲10.波义耳的重大贡献与名著是什么?

11.石蕊试纸是如何发明的?给我们什么启示?

12.有人利用磷的发现骗人钱财,波义耳利用科学揭穿其底细。结合当今社会的伪气功、纳米水等现象,谈谈你对科学的社会价值的认识。10、波义耳的重大贡献是:把化学确立为科学,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其名著是:1661年匿名出版的《怀疑派的化学家》。11、石蕊试纸是波义耳偶然发现植物的花与酸作用后会变色,进而实验研究各种植物的天然液汁与酸碱作用,从石蕊地衣中提出的紫色液发明而制成的。启示:注意平时生活中的细节,一个伟大发现有时就是从微小的事物开始的(仅供参考,主观题可以自由发挥)。第三讲13.什么是“燃素说”?由谁提出?如何客观评价“燃素说”?

14.拉瓦锡的重大贡献与名著是什么?

15.谁真正发现了氧气?为什么?

16.了解卡文迪许的重要贡献与生平。

17.如何评价拉瓦锡之死?是社会还是个人的责任?谈谈你的个人意见。13、用以解释燃烧现象的学说就是"燃素说",它由贝歇尔、施塔尔提出。

"燃素说"几乎解答了当时生产实际和化学实验中所提出的全部理论问题。它取代了炼金术思想在化学中的统治地位。正是从这点看,它有仅是必需的,而且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然而,"燃素说"虽是化学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但它毕竟是一种错误的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它便漏洞百出。14、拉瓦锡的重大贡献是:推翻了"燃素说",对燃烧作出了正确的解释,创立了氧化学说。

1777年发表《燃烧概论》论文,1789年出版名著《化学纲要》15、拉瓦锡真正发现了氧气。因为,虽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都先于拉瓦锡发现氧气,但由于坚信"燃素说",而与真理失之交臂。而拉瓦锡持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盲从理论,善于继承前人的科技成果,与其他科学家交流,认识到空气是两种气体的混合物,其中一种能助燃,有助于呼吸的气体,他将其命名"氧"。虽然他不是首先发现氧气,但恩格斯还称他为真正发现氧气的人。16、卡文迪许的重要贡献:研究了氢气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硝酸的组成和水的组成、用实验证明空气中有惰性气体存在、发现了化学反应的当量关系,并提出当量的概念。

生平:出生贵族家庭--考入剑桥大学,未毕业--巴黎留学--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从事化学和物理学研究-皇家学会会员、法国科学院外国院士-献身科学,终身未娶。17、我觉得社会、个人都有责任,首先,对于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社会不应该视其如一般人来对待,一个伟大的人,对于社会性,对于全人类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就个人而言,拉瓦锡应该为自己辩护,争取。心理学认为,人都有生的本能。即使是伟大的人也不应太傲慢,有恃无恐。(化学系99级同学的回答,仅供参考,重在独立的思考!)第四讲18.为什么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是真正科学的原子学说?为什么近代化学之父不是拉瓦锡而是道尔顿?

19.道尔顿的科学成就有哪些?其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

20.简述化学符号的发展简史,并列举其中涉及的化学家。

21.阿佛加德罗、拉瓦锡等均学习法学,却因兴趣而改行,终有大成,这些给我们什么启示?如何看兴趣、学业、职业和成就的关系?人生经常因为种种原因,面临学业、兴趣、职业的困惑,你将如何理解?

22.简介第一次国际化学会议(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结果)。

23.阿伏加德罗、康尼查罗的主要贡献是什么?18、道尔顿的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球形的质点,强调原子的重量,认为不同原子的体积不同,尤其是重量不同。而以往的原子论认为各种原子的本质是相同的,元素周期律不仅在化学上有重大意义,而且在物理学上也有重大意义,它是把化学和原子物理学联系起来的纽带。元素周期律还在哲学上有着重大意义,它用科学事实证明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客观规律。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揭示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了元素性质与它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在哲学、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各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在哲学方面,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引起元素性质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事实,从自然科学上有力地论证了事物变化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元素周期表是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把元素纳入一个系统内,反映了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打破了曾经认为元素是互相孤立的形而上学观点。通过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学习,可以加深对物质世界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第九讲说明核化学的出现是福还是祸?科学的出现,尤其是一件新型产品或者专利均有其利弊。核化学的出现也是一样,当年,居里夫人是为了知识本身不断探索科学,她深信利益一定会大于潜在的危险,因她所研究的科学涉及镭等放射物及核能存在的危险。现在,核能在一个国家中已经作为一种战略手段,可以说是已经普化了,例如,我们生活用电由核能产生。在军事上,我们把核能作为反应堆,制造出核武器原子弹氢弹核潜艇,这些都是有利的一面,核化学保证了一个国家的电力资源供给和国防力量。但是,核化学也有其阴险的一面,例如,发生在二战时期的长崎广岛原子弹爆炸事件,还有前苏联切尔诺核电站核泄漏时间,均造成人员财产的重大伤亡,还有,当今朝韩局势的不明朗,朝韩军事升级,一旦矛盾被激发,很可能爆发和战争,地球陷入核冬天。之所以说核化学有利也有弊,就是因为以上原因。第十讲为什么没有出现本土中国人获取诺贝尔科学奖?首先,中国在经历晚清几百年的闭关锁国后,经历无数战争的洗礼,国家已经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原本领先国际潮流数百年的科技文明已经大大落后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还有大大小小的民主革命运动,使得西方文明的发展大大加速,而中国的自然科学一直滞后,观念的闭塞,经济的颓废,外来的侵略,使中国千疮百孔,面目全非。新中国成立后,到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经济又突飞猛进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这只东方雄狮会醒来重坐冠军。现在,科学已经发展了,国内文明也有所进步,群众思想相对开放了,但是,为什么中国至今为止没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呢?我们不能说出吃了葡萄说葡萄酸,总结自身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一,中国的制度决定了,一个政治一元化的社会,思想上不允许多元化,它需要用某一种教条来限度人们的思维,把人们的思维过程变成一种一成不变的模式,这跟开放社会的文明是背道而驰的。它强调刚性的社会控制,而不是理性的建设和沟通。其次,就是本国的教育制度。本国的教育制度注重填鸭式教育,思想由学校,老师直接传达,限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自由的尺度被严重缩短,很难培养出真正的科学家,思维上开放,包容一切事物的科学家,所以就难以产生对世界科学贡献大的成果,这很大程度就决定了中国为什么少见诺奖人才。客观简答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1.霍夫曼(R·Hoffmann)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化学家(科学家),他在诗歌、科普方面也深有研究。请简述霍夫曼在科学领域、文学领域和科普领域的重要贡献(每个领域至少列出一点)。2.中国近现代化学涌现了许许多多著名的化学家,请列举你所知道的三位化学家的名字以及他们的成就。3.化学元素符号、化学式等都是化学符号,它们是化学科学中所特有的语言。作为一种形式化的国际语言,化学符号在不同国家中都是通用的,但其形成与出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请简述化学符号的发展简史,并列举其中涉及的化学家。主观简答题(4题每题10分共40分)1.学完化学史这门课程,我们了解到许多化学家的生平。你最喜欢最佩服哪一位化学家?请简述你喜欢他佩服他的理由。(外国的中国的均可,列出他让你佩服的地方)4.“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化学史教育已成为化学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其直接诱因当是我国化学课程改革对于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的重视和强调。新课程的实施,为重新审视学科科学史的教育价值提供了契机。这是你第一次接触和学习化学史这一学科的知识。请你谈谈在化学史的学习过程中,你觉得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想进一步了解和辨明的问题又是什么?在下一步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想法与计划?客观简答题科学领域:提出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则;对无机和有机分子的结构和反应性研究;在固体与表面化学方面的著作《固体和表面》。文学领域:会6国语言,从40岁起开始写诗,并在1987、1990、1999、2002先后出版了5本诗集——TheMetamictState、GapsandVerges、MemoryEffects、Soliton和Catalista:PoemasEscogidos。(不要求写出诗集名)科普领域: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科普散文集TheSameandNottheSame。(不要求写出书名)(每个领域至少列出一点,每一点3分,文字表述1分)徐寿:设立翻译馆,翻译了数百种科技书籍,对于现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创立了格致书院,发行了我国第一种科学技术期刊——《格致汇编》。黄鸣龙:创造性的改进了沃尔夫—凯西纳还原反应,被称为:“沃尔夫—凯西纳—黄鸣龙法”。侯德榜:创立侯氏制碱法。(还有范旭东、吴蕴初等人。每列出一个人名和贡献3分,文字表述1分。只列出人名没写出其贡献的不给分。)3、①在金丹术时期,炼丹家和炼金家采用一些隐语给物质命名和描述化学反应;②到了1782年,法国化学家莫尔沃发表了一篇论述统一化学命名法的论文;③1787年拉瓦锡等人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化学命名法》;④1808年道尔顿提出“圆圈”式元素符号;⑤1813年贝采里乌斯提出具有现代形式的元素符号;⑥1860年第一次国际化学大会后通用。主观简答题1、我最喜欢的化学家是美国化学家霍夫曼(R·Hoffmann)。他是一个集科学家、诗人、科普作家于一身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从一个文学学士,到物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