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生物风险分析1绪论课件_第1页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1绪论课件_第2页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1绪论课件_第3页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1绪论课件_第4页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1绪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PestRiskAnalysis

课程内容

概论有害生物与非疫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流程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信息来源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与植物卫生技术贸易壁垒转基因生物的风险分析概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相关概念与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有关的国际组织、法规和标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发展历程我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历史和进展有害生物(pest)广义上是有害生物是指对人类利益造成损害的生物,即对人体健康、农业安全生产及生态系统等有害的物种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包括各种病原体的种、株系、生物型)[IPCC,1997;GB/T20879-2007;GB/T21658-2008]植物产品未经加工的植物材料或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有害生物的植物材料商品

[GB/T20879-2007]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riskanalysis)评价生物学、经济学或其他学科的证据以确定是否应管制某种有害生物以及管制所采取的植物卫生措施的力度[IPCC,1997;GB/T20879-2007;GB/T21658-2008]相关国际组织、法规和标准WTOGATTFAOIPPCISPMSPSTBTWTO与GATT世界贸易组织(WTO,WorldTradeOrganization)关贸总协定(GATT,GeneralAgreementonTariffsandTrade)

WTO与GATT内在的历史继承性宗旨基本原则组织与运行机制磋商一致的基本决策方式、争端解决机制和贸易评审机制WTO与GATT的区别机构性质

GATT:临时性多边贸易协议WTO:国际法人资格的永久性组织管辖范围

GATT:只涉及货物贸易WTO:涉及的贸易不仅包括货物,还包括服务与知识产权WTO与GATT的区别成员义务GATT:成员以守则式的方式实施WTO:成员承担义务的统一性争端解决GATT:完全协商一致WTO:反向协商一致WTO的宗旨在提高生活水平和保证充分就业的前提下,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佳配置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的份额与其经济需要相称保护和维护环境WTO的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公平竞争原则透明度原则鼓励发展和经济改革原则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外外平等)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贸易、航海、关税、国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的优惠待遇不得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待遇。享有最惠国待遇的国家为受惠国,给予最惠国待遇的国家为给惠国。非歧视原则国民待遇原则(外不低于内)国民待遇原则是指在特定领域或事项方面,一国给予其他成员的货物、服务或贸易提供者、国民的待遇,不低于本国货物、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国民的待遇。附件一附件-A:货物贸易多边协定附件-B:服务贸易总协定附件-C: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GATT1994农业协定纺织品与服装协定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定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海关估价协定装运前检验协定原产地规则协定进口许可证程序协定反倾销协定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保障措施协定附件二: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附件三:贸易政策评审机制附件四:4个诸边协定国际牛肉协定国际奶制品协定政府采购协定民用航空器贸易协定及其他一系列部长决定、宣言、决定及谅解。第二议定书:金融服务第三议定书:自然人流动第四议定书:基础电信第五议定书:金融服务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FAO与IPPC联合国粮农组织(FAO,FoodandAgricultureOrganizationoftheUnitedNations)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InternationalPlantProtectionConvention)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由FAO制订的关于防止有害生物随植物及其产品扩散和传播的国际合作协定WTO“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认可行使制定“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并在植物卫生领域起着重要的协调一致的作用的机构1952年“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生效;1979年和1997年2次修订;第二次修订2005年生效2005年10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驻FAO代表向FAO递交了关于加入“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的加入书,从而成为“公约”第141个缔约方国际植物保护公约加强国际间植物保护更有效的防治有害生物及防止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播统一国际植物检疫证书格式促进国际植物保护信息交流序言条款(二十三条)证书格式附录国际植物保护公约SPS与TBT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SPS,AgreementontheApplicationofSanitaryandPhytosanitaryMeasures)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TBT,AgreementOnTechnicalBarrierstoTrade)SPS协议WTO在“乌拉圭回合”达成的一个重要国际多边协议WTO协议原则渗透到动植物检疫工作的产物指导WTO各成员制定、采用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将这些措施对贸易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涉及食品安全(如添加剂、毒素、污染物等)、动物卫生和植物卫生三个领域SPS协议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是指成员方为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而采取的任何措施。如保护人类生命免受食品和饮料中的添加剂、污染物、毒素及外来动植物病虫害危害;保护动物生命免受饲料中的添加剂、污染物、毒素及外来病虫害危害等SPS与TBT两者区别在于管辖范围不同SPS仅涉及食品安全、动物卫生和植物卫生三个领域TBT涉及范围广泛,除与上述三个领域有关的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外,其他所有产品的技术法规和标准都受其管辖SPS对检疫的要求比TBT更为具体、严格SPS协议主要内容该协议有14个条款和3个附件组成。主要包括:应遵循的规则发展中成员所享有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委员会的职能争端解决等接受“病虫害非疫区”和“病虫害低度流行区”的概念(SPS第6条)保持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有关法规的透明度(SPS第7条)控制、检验和认可程序(SPS第8条)成员方应遵循的规则基本权利和义务SPS协议第二条规定,各成员方有权采取必要的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目的是保护本国的人力、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等同对待出口成员达到要求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如果出口成员方对进口成员方客观地阐明了它所采用的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达到了与进口成员方相当的保护程度,则进口成员方应将其作为同等措施来接受鼓励成员方进行磋商ISPM(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

InternationalStandardforPhytosanitaryMeasureIPPC秘书处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也是FAO全球植物检疫政策和技术援助计划的组成部分。由IPPC植物检疫措施委员会通过,并分发给其所有成员及区域植物保护组织执行,是各成员进行植物和植物产品国际贸易的指南和标准目的在于协调各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有害生物在植物和植物产品全球贸易过程中的传播扩散。加强对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的理解和推广应用,对提升国家进出境植物检疫水平、保护国内植物健康、促进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ISPM(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1号与国际贸易有关的植物检疫原则,1995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2号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1996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3号外来生物防治物的输入和释放行为守则,1996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4号建立非疫区的要求,1996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5号植物检疫术语表,2003年术语表补编第1号限定有害生物官方防治概念的解释和应用准则,2001年术语表补编第2号理解潜在经济重要性及包括提及环境考虑的其它有关术语的准则,2003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6号监视准则,1997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7号输出验证系统,1997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8号某一地区有害生物状况的确定,1998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9号有害生物根除计划准则,1998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10号关于建立非疫产地和非疫生产点的要求,1999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11号修订1包括环境风险分析在内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2003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12号植物检疫证书准则,2001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13号违规和紧急行动通知准则,2001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14号在有害生物风险治理的系统方法中采用综合措施,2002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15号国际贸易中木质包装材料管理准则,2002年ISPM(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16号限定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概念及应用,2002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17号有害生物报告,2002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18号辐射用作植物检疫措施的准则,2003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19号限定有害生物清单准则,2003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20号植物检疫进口管理系统准则,2004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21号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2004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22号建立有害生物低度流行区的要求,2005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23号查验准则,2005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24号植物检疫措施等效性的确定和认可准则,2005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25号过境货物,2006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26号实蝇(实蝇科TEPHRITIDAE)非疫区的建立,2006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27号限定性有害生物诊断规程,2006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28号限定性有害生物的植物检疫处理,2009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29号非疫区和有害生物低度流行区的认可,2007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30号实蝇(实蝇科TEPHRITIDAE)低度流行区的建立,2008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31号货物抽样方法,2008年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32号基于有害生物风险的商品分类,2009年

与风险分析有关的国家标准GB/T20879-2007进出境植物和植物产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技术要求GB/T21658-2008进出境植物和植物产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指南外来入侵物种环境风险评估技术规范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发展历程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起步阶段(1870-1920年)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发展阶段(1920-2000年)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综合发展阶段(21世纪开始)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发展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的先驱:美国生态学家Cook和德国病理学家Weltzien(1972)分别在昆虫和植病方面提出了生态区和地理病理学的概念,逐步发展到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起步阶段

(1870-1920年)1872年,俄国、法国颁布禁止从美国进口马铃薯,以防止马铃薯甲虫及针对葡萄根瘤蚜禁止从国外输入葡萄插条的法令,标志着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开始特点:传入可能性研究阶段认识较低:简单生物学特性评价简单:传入的可能性措施单一:禁止进口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发展阶段

(1920-2000年)1924年,Cook首先将气候因子引入有害生物的研究领域1972年,Weltzien提出了地理植物病理学的理论不仅评价了有害生物传入的可能性,而且评估传入后定殖的可能性引入“风险”的概念停留在适生性阶段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综合发展阶段

(21世纪开始)1991年,NAPPO提出“由生物体传入或扩散引发的对植物和植物产品的风险分析步骤”1995年,FAO颁布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2001年颁布了《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从只重视有害生物定居问题的适生性研究转入有害生物对包括农业生产系统在内的社会环境、经济、生态的综合影响评估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综合发展阶段

(21世纪开始)综合考虑有害生物的寄主范围、生存所需的环境条件、扩散能力、受威胁农作物在当地的重要性及一旦传入有害生物带来的经济影响(包括潜在的影响)及环境影响等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量化及综合评估来确定风险的大小及应采取的合适保护水平的植物检疫措施计算机模型及专家系统中国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中国农产品贸易情况中国口岸截获有害生物中国农产品准入程序中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历史与进展中国农产品贸易情况据农业部公布的信息,2007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781亿美元,其中农产品进口额41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1%

2008年1-3季度,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53.7亿美元,其中进口额291.7亿美元,同比增长19.6%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亿美元)中国口岸截获有害生物2002年以来,中国口岸截获有害生物批次和数量明显增加2007年中国口岸截获各类有害生物174788批次,比2006年增加近22%。其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11254批次,占截获总量的6.44%2008年1-3季度,中国口岸截获各类有害生物153189批次,其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9691批次2002年以来中国口岸截获有害生物情况口岸截获外来有害生物与进口贸易量比较

中国农产品准入程序相关法律和法规准入程序检验检疫要求相关法律和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进境植物及植物产品风险分析管理规定》《进境水果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中国农产品准入程序首次进口某种农产品,输出国要向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申请中方组织专家进行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确定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专家提出有害生物分析报告,包括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措施中方向输出国提供风险分析报告,并与输出方进行风险交流,就进口检疫条件进行磋商,必要时中方派专家赴输出国实地考察双方签署进口农产品植物卫生条件议定书议定书生效,双方按照程序开始贸易检验检疫要求不得混装或夹带植物检疫证书上未列明的其他植物包装箱上须用中文和英文注明水果名称、产地、包装厂名称或代码不带有中国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土壤及枝、叶等植物残体有毒有害物质检出量不得超过中国相关安全卫生标准的规定符合协定或议定书的有关要求中国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发展历程组织机构与风险分析有关的国家标准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制定风险分析科学研究中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发展历程1916年和1929年:中国植物病理学家邹秉文和朱凤美先生,就分别撰写了《植物病理学概要》和《植物之检疫》,提出要防范病虫害传入的风险,建议设立检疫机构的建议等。1975年:北京农业大学教授裘维蕃在全国植物保护工作会议发表《关于植物检疫问题》的报告,呼吁要发挥植物检疫的预见性作用,注重疫情分析和科学制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等问题。上世纪80年代初:以叶祖融、刘宗善等开展了植物检疫战略问题的讨论提出从宏观整体上预防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定殖与扩散蔓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发展。发展历程1981年:刘美因主持的甜菜锈病在中国的适生性研究为检疫决策提供了依据。从那时起,以实验研究和信息分析为主的适生性分析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诸如对谷斑皮蠹、小麦矮腥黑穗病、假高粱等的适生性分析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奠定了重要基础。1981年:季良主持开展“危险性病虫杂草检疫重要性评价”研究。该研究对170种病毒、122种细菌、900种线虫、500种昆虫、57种杂草,依据危害程度、经济意义、分布、扩散、蔓延和防治等进行了综合评价。1985年开始:原农业部植检所在植物检疫系统率先将计算机技术引入植物检疫领域,先后研制成功“各国病虫草害名录数据库”、“植物有害生物信息检索系统”等。

1990年:我国的植物保护专家参加了亚太地区植物保护组织(APPPC)专家磋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