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经典作文素材09 如山有岳左宗棠、积善清洁侯太守、晏殊和范仲淹-2023年高考语文经典作文素材之中华名人故事集锦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经典作文素材09 如山有岳左宗棠、积善清洁侯太守、晏殊和范仲淹-2023年高考语文经典作文素材之中华名人故事集锦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经典作文素材09 如山有岳左宗棠、积善清洁侯太守、晏殊和范仲淹-2023年高考语文经典作文素材之中华名人故事集锦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经典作文素材09 如山有岳左宗棠、积善清洁侯太守、晏殊和范仲淹-2023年高考语文经典作文素材之中华名人故事集锦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经典作文素材09 如山有岳左宗棠、积善清洁侯太守、晏殊和范仲淹-2023年高考语文经典作文素材之中华名人故事集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名人故事集锦(九)

引言:

众所周知,作文的素材非常重要,高分作文的内容绝对不是仅仅靠现场写作就能凭空编

写出来的,而一定是对平时积累的素材的重新整合,归纳利用。

纵观历年高考作文,都需要很强的逻辑思辨能力,需要支撑观点的事实论据,这就需要

平时大量的素材积累,中外古今的名人故事便是非常有用的素材之一,因此本期开始,整理

一系列古代贤人志士的故事,以便丰富写作素材,为高分作文打下良好基础,供各位学子阅

读参考。本期主要包括名人的如山有岳左宗棠、积善清洁侯太守、晏殊和范仲淹的故事等

内容。

名人风采:

左宗棠:立品当如山有岳

晚清名臣左宗棠,不仅在疆场上屡立奇功,也是一位以“立品当如山有岳,持身要比玉

无瑕”自期的清廉官员。

以廉洁修身身正垂范

1812年,左宗棠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一个世代书香的耕读之家,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

勤俭质朴、乐善好施的优良品格。

他在湘阴柳庄耕读期间,继承先辈乐善好施的传统。为防备灾年发生饥荒,左宗棠”筹

族中备荒谷成,又悉捐家中长物”,在本族之中建立“仁风团义仓”,选出几位公正廉洁的族

人管理。左宗棠经常参加赈灾义举,每遇灾年都在路边搭建大棚,让家人熬粥救济难民,熬

汤药医治得病灾民。

1862年,五十岁的左宗棠被任命为浙江巡抚,接着又升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收入

不菲。在财富面前,左宗棠没有迷失方向,还是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在任陕甘总督、钦差

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期间,他因为长年伏案办公,衣袖经常磨破,他就在衣袖外罩了一层袖套。

这一发明被下属敬称为“宫保袖”,久而久之流行于西北大营。他任陕甘总督时,兼任茶马

使,按规定可得一份兼职俸禄,十年累计白银38万多两,但他分文未动用,而是将这笔巨

公众号【黑洞视角】

款留给陕甘以备不时之需。后来,兰州黄河大铁桥的修建,主要费用就是这笔钱。

左宗棠在写给四个儿子的信中,大都是教育他们如何勤俭持家、耕读为本、乐善好施,

不要沾染纨绮子弟陋习。

以廉洁齐家家风清正

左宗棠俸禄和养廉银虽多,但家里十几口人生计,他每年仅寄回200两银子,以至于家

庭开支紧张。1861年,他在给长子孝威的信中写道:''家中缺用,可于少云处通挪,候我寄

还。如少云处有银可借,暂借二百金,庶药饵不缺,病可速痊……家中除尔母药饵、先生饮

馔外,一切均从简省,断不可浪用,致失寒素之风,启汰侈之渐。”

左宗棠为什么对家人如此苛刻呢?因为他把“崇俭广惠”和“勤耕读”作为传家之本。

1863年,他在给儿子信中说:“家用虽不饶,却比我当初十几岁时好多些。但不可乱用一文,

有余则散诸宗亲之贫者,唯崇俭乃可广惠也!”1869年,他在给儿子信中说:“我一介寒儒,

忝窃方镇,功名事业兼而有之,岂不能增置田产以为子孙之计?然子弟欲其成人,总要从寒

苦艰难中做起,多酝酿一代,多延久一代也。西事艰阻万分,人人望而却步,我独一力承当,

亦是欲受尽苦楚,留点福泽与儿孙,留点榜样在人世耳……断不可恃乃父,乃父亦无可恃也。”

左宗棠勉励后代要治有用之学、成经世之才,特别强调“耕田”和“读书”两者不可偏

废。1866年,他为左氏新祠题联:“纵读数千卷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要守六百年家法,

有善策还是耕田。”他题写家训联:“要大门闾,积德累善;是好子弟,耕田读书。”他通过

言传身教和书信诗联等方式教导后代恪守朴素家风,他题写的楹联“慎交友,勤耕读;笃根

本,去浮华”一直是左氏后人牢记于心的家教箴言。

以廉洁奉公公而忘私

前面提到,左宗棠为官后,俸禄和养廉银虽多,但每年寄给家中的钱却很少,其他钱都

到哪里去了呢?我们读他的家书,就可以找到答案。1867年,他在家书中说:“先世贫苦忧

瘁,惟积功累德以有今日。吾蒙国恩,禄入甚厚,岂能但顾其私?”1876年,他在给次子

孝宽信中说:“我廉金不以肥家,有余辄随手散去,尔辈宜早自为谋。”原来,他的巨款大多

“随手散去”,主要用于救济灾民、体恤部属、垫付军饷、兴办教育、刊刻图书、兴修水利、

修筑道路、购买西洋武器等。

1863年,闽浙出现灾情,他将“所得养廉银,除寄家用二百金外,悉以赈民”。1869

年,湖南水灾,他捐一万两。据统计,左宗棠仅在其家书中提及赈务之事就有66次之多。

1880年左宗棠在《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中写道:“询其价值,答云水雷一具,需银五

两上下,鱼雷一具,则需银二百两外,价值甚廉。宗棠因见《西国近事汇编》所载与福克之

言相符,立托为购办水雷二百具,鱼雷二十具,交胡光墉分送闽、浙两省,备防海之需。其

价银则由陕甘廉项划兑。”左宗棠时刻关注海防和国家安危,看到有能够抵御西方舰船横行

的新式武器,便立即拿出自己的廉金来购买,以备海防之需。为国家购买武器装备,本应是

政府开支,左宗棠却能以私人的廉俸“以私济公”。

左宗棠不仅自己以清廉修身、以清廉齐家,在进入仕途后,他还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等传统美德运用于吏治实践,让官吏去其私心,出以公心,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吏治体系和独

特的廉政文化,可简述如下:

一是察吏,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他说:“用人之道重才具,尤重心术。”他主张“察

吏必先惩贪”。他说:“一家哭,何如一路哭!”对那些贪赃枉法者,他严惩不贷。他任闽浙

总督时,严加劾办贪吏,并愤怒指出,“国家好好地方,好好百姓,尽为若辈搅坏,殊深发

指”;

二是训吏,要求廉洁干练,远离贪腐。他搜集整理吏治言论,编成《学治要言》,发给

各级官吏学习。他还经常以咨文、批札、书信、告示等形式向下属进行规劝、表彰、申斥;

三是恤吏,以心换心,使官吏真心为善。他认为训吏可使之不至为恶,恤吏则可以使之

为善,“训I”和“恤”缺一不可。得到抚恤和关爱的下属心存感恩,进而为民尽力,为国尽

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左宗棠清廉自守、公而忘私,其部属纷纷仿效。湘军名将刘典负

责收复新疆的军饷和后勤供应,他病逝后竟无钱安葬,全家老小生活也很艰难。左宗棠拿出

自己的廉金安排刘典后事,他在致部属杨昌潘信中说:“凡一切用费,均应由弟(左宗棠)

廉项内开销,不损公款分文。愚意不欲累亡友生前清德,且总督养廉应分与帮办,义在则然」

在世风日下的晚清,左宗棠的廉洁自律是一股难得的清流。正因为他立志于救国救民,

将勤俭清廉、善政恤民等清廉思想贯穿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中,才能成就大

业。

积善清洁侯太守

侯霸,字君房,河南郡密县(今河南新密东南)人。自小潜心好学,后师从九江太守房

元,研究《春秋毂梁传》,经常陪房元四处讲经,并协助管理九江郡的文教卫生工作,俨然

地方小吏。侯霸为人矜持严肃,仪容庄重,虽家财千金,却不事家产,而笃好读书。汉成帝

刘瞥在位时,侯霸应召担任太子舍人,相当于太子的管家。由于他为人严谨,循规蹈矩,做

事一板一眼,不肯趋附权贵,所以在汉成帝一朝几十年未得到升迁。

王莽新朝建立后,五威司命陈崇看出侯霸德行不错,推举他当了随县(今湖北省随县)

的县宰,相当于县里的副县长兼公安局局长。随县地域广阔、滨江带湖,亡命之徒多有在此

聚众为盗匪。侯霸到任后,立即立案诛杀通匪豪强,派兵全面清剿土匪山贼,随县境内秩序

得以稳定。侯霸因剿匪有功,升任执法刺奸,负责监察官员贪腐。他秉公执法,在查问有权

有势的人时,也毫无疑忌畏惧。侯霸后来升任淮平郡大尹(即临淮太守),治理政事很务实,

清廉自守,政绩突出,深得百姓信任。到王莽末年绿林赤眉起义、天下大乱时,侯霸坐镇临

淮,率百姓修城坚守,最终保住全郡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不久,刘玄派使者拿着诏书,到临淮郡征召侯霸入朝任职。临淮郡治所在地徐县百姓闻

讯,倾城而出,男女老幼相携,大声痛哭。他们手挽手挡住使者的车,有的人横卧道中,以

阻止使者的车前行。大家都说:“想请侯使君再留任一年。”有的百姓甚至告诫妇女不要生孩

子,说如果侯使君走了,将来孩子必难保全。使者由此看到侯霸深得民心,考虑到众意难违,

担心侯霸受召走了,临淮郡会发生叛乱,就不敢宣布诏书。他准备在临淮郡深入调查了解一

些情况后写成奏章,回报给朝廷。

这一耽搁使事情出现了转机。几个月后,赤眉军和刘秀对更始政权不满,便兴军讨伐,

天下又起战乱,京城与临淮郡之间道路中断,所以刘玄使者的奏章没能送出去。因此,侯霸

得以继续主政临淮,他弹精竭虑,在战乱中努力保持全郡稳定,以减少战争对人民的伤害。

《集义轩咏史诗钞校证》中对侯霸的记载

公元25年,刘玄向赤眉军出降,献出传国玉玺,更始政权灭亡。不久,刘玄被赤眉军

所杀。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后,侯霸在临淮又干了三年,勤政廉政的名声传遍朝野,一直传到

刘秀的耳朵里。

建武四年(28年),光武帝刘秀召侯霸和自己相会于寿春。一番交谈后,刘秀称赞侯霸

明察守正,问他为何在两汉交替之际,坐镇临淮而使得地方稳定。他的答案是,一切按国家

法令办事,没有别的私心杂念。刘秀极为欣赏,任命侯霸为尚书令。

当时东汉政权建立不久,治国理政措施还不健全,朝廷内懂得法令典章的人又很少。侯

霸对西汉时期的典章制度非常熟悉,他收集遗漏文献,逐条奏呈前代好的政策法令,建议把

其中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重新实行。他还参照春夏秋冬四时变化,规范了四时法令,如每年春

天发布赦免罪犯的诏书,适应四季农时,颁布诏令,劝课农桑,使光武政权日益规范化、制

度化,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繁荣了社会经济。

建武五年(29年),侯霸接替伏湛成了大司徒,位列三公,加封关内侯。他奉公无私,

明察事理,坚守正义,清正廉洁,为东汉政权婵精竭虑,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受刘秀的信任。

建武十三年(37年)正月初一,侯霸去世。光武帝刘秀十分悲痛,亲自前去吊唁并下

诏书,“惟霸积善清洁,视事九年。汉家旧制,丞相拜日,封为列侯。朕以军师暴露,功臣

未封,缘忠臣之义,不欲相逾,未及爵命,奄然而终。呜呼哀哉!”(《后汉书•卷二十六•伏

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刘秀追封赠谥侯霸为则乡哀侯,食邑2600户。临淮官吏民众闻讯后

也非常悲伤,自发为他修建祠堂,四时祭祀,以纪念这位著名的贤官。

晏殊和范仲淹的故事

“曾入黄扉陪国论,重求绛帐就师资。”这两句诗,是范仲淹以门生身份题赠给晏殊的。

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人,十四岁被以“神童”荐于朝廷,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

枢密使,平生以推荐人才而著称。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任龙图阁直学士陕西经略使、参知政

事等职,推行过“庆历新政”,是王安石变法的先驱。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范仲淹辞官为母守丧,住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当时

晏殊因得罪了太后,被贬为应天知府。晏殊上任后“大兴学校,以教诸生”,恢复了久已停

办的府学。他想到范仲淹德才兼备,特地延请范仲淹担任掌学。范仲淹因正在居丧,不肯答

应•晏殊以范仲淹自己讲过的“士当先天下而后个人”的话,责备和激励范仲淹。范仲淹不

计个人得失,慨然受命。范仲淹担任掌学后,常常住在学校里,废寝忘食训督学生,制定了

严格的校规并带头执行,把府学管理得井井有条,四方学者闻风而来。说起来,晏殊延请范

仲淹出任学学,是相当需要勇气的。因为官员居丧按规定是不能任职的。民间书院的学学自

然不是朝廷命官,但晏殊已将郡人曹成创办的应天府书院改成了官办的应天府学,这就使掌

学沾上了官味(相当于府学教谕),弄得不好,被人参奏一本,晏殊和范仲淹都吃不消。但

晏殊、范仲淹两人出于为国培养人才的赤诚,早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了。

天圣六年(1028年)冬,回京任御史中丞的晏殊又上疏举荐范仲淹为秘阁校理。此时,

范仲淹服丧期满,正在京城担任大理寺丞。晏殊在荐疏中高度赞扬范仲淹:“为学精勤,属

文典雅,略分吏局,亦著清声……儒者之行,实有可称……欲望试其词学,奖以职名。”奏

章一上,马上获得批准。

范仲淹当了秘阁校理,属于皇帝的近臣,可以经常就国事发表意见。他非常正直有主见,

从不看晏殊的脸色行事。晏殊曾上疏奏请罢停职田,范仲淹明确表示反对。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