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类阅读一单文本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轮船
[前苏联]钦吉斯•艾特玛托夫
山,山,山,四面都是山,到处是悬崖峭壁、乱石、森林。群山是那样雄伟,
那样巍峨。孩子此时此刻感到自己太小、太孤单,无依无靠。太阳已经西斜,渐
渐朝湖的方向落去。向东的山坡上出现了短短的阴影,阴影就要朝山脚爬去了。
孩子用望远镜第几百次甚至几千次地朝最远处望去。啊,是它!前方,伊塞
克湖湛蓝湛蓝的边缘上,白轮船出现了!来了,就是它!威武、漂亮的白轮船就像
滑行在琴弦上似的,又直又平稳。孩子赶紧用衣襟擦净了玻璃,又一次调好了焦
距。现在可以看出,轮船在波浪中微微颠簸着,船尾拖着一条明晃晃的、泡沫翻
滚的长带。孩子很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欣赏着白轮船,也长时间地想着他怎样变成
鱼,顺着河游去找白轮船……
第一次在卡拉乌尔山上看到白轮船时,他的心扑通扑通地跳起来。他一下子
就断定,他的爸爸就在这条船上!他坚信这一点,因为他非常希望是这样的。
他既不记得爸爸,也不记得妈妈。他一次也没有见过他们,他们也没有来看
过他。但是孩子知道,他的爸爸在伊塞克湖上当水手,妈妈同爸爸离婚以后,将
他留给爷爷,一去就再没有回来。爷爷说,他的女儿,也就是这孩子的妈妈,有
了新家庭和两个女儿;他从前的女婿,也就是这孩子的爸爸,好像还在一条轮船
上当水手,好像也有了新家庭和孩子。
轮船前进着,渐渐远去。它并不知道有个孩子变成鱼儿正朝它游去。他希望
这样来变鱼:身上一切全是鱼的——鱼身子:鱼尾巴,鱼翅膀,鱼鳞,——只有
头还是自己的,让又大又圆的头长在细细的脖子上,还让头上长两只招风耳朵和
布满伤痕的鼻子。他跟自己的石头伙伴们告别:“再见了,'睡骆驼';再见,
'狼';再见,‘马鞍’;再见,'坦克';我要去伊塞克湖,到白轮船上找我
的爸爸去。”然后他一下子蹦到河里,钻进汹涌的激流,顺流而下,游过高高的
红粘土陡崖,越过石滩,从吊桥下面钻过,擦过岸边的柳丛,顺着水声隆隆的峡
谷一路向下,一直进入伊塞克湖。
他在伊塞克湖里游过了一浪又一浪,终于来到白轮船跟前。“你好,白轮船,
我来了!”他对白轮船说,“天天拿望远镜望你的就是我。”船上的人都感到十
分吃惊,一齐跑上来看。他对当水手的爸爸说:“爸爸,你好,我是你儿子,我
是来找你的。”“你算什么儿子?你是半人半鱼!”“你快把我拉上船,我就变
成人形了。”“好吧,咱们就来试试看。”
爸爸撒下鱼网,从水里将他捞上去,放到甲板上,他一下子就恢复了原形。
然后……
然后白轮船继续往前开。他就把自己知道的一切,把自己的全部生活都讲给
爸爸听。
他要告诉爸爸莫蒙爷爷是最好的爷爷,奥罗兹库尔姨父常常骂他老人家,有
时当着很多人的面骂爷爷。我还很小的时候,亲奶奶就死了。后来就来了这个奶
奶,有时很凶,一发起脾气,简直要吃人。
冬天,我们那里的雪齐脖子深。河那边的森林叫风吹得喀喀嚓嚓、呼呼喇喇
直响,呜呜地直叫。真叫人害怕!
我们那里到了夏天放牧的人偶尔带着羊群和马群在大草甸子上过夜,我跟他
们的孩子们在一起,玩捉迷藏,学打仗,玩得非常带劲儿,简直不想走了。要是
天天能跟孩子们一块儿在草甸子上玩,那该有多好啊!
冬天,晚上,事情做完后,爷爷就给我讲故事。我知道,这时候外面是漆黑
漆黑、冰冷冰冷的夜,风刮得很凶。连最大的山在这样的夜里也胆小起来,挤成
一堆,拼命朝我们的房子、朝窗户里的灯光眼前靠。
这叫我又害怕又高兴。我要是一个巨人,一定会走出房去,大声对山说:“山,
胆子别那样小,有我在这里!就让风大,就让天黑,就让雪猛,你们也不要怕,
快站回原地方,别挤成一堆。”然后我就蹂着雪,淌过河,到森林里去。夜晚树
木在森林里是感到很害怕的。树木很冷清,没有人跟它们说话。光秃秃的树木冻
得瑟瑟发抖,没地方好躲藏。我栗到森林里去,拍拍每一棵树的树身子,叫树别
这样害怕。大概,那些到春天不发绿的树就是吓死了。
爷爷给我讲故事的时候,我就想着这一切。他往往要讲很长时间,有各种各
样的故事。冬天很长很长,要是没有爷爷讲故事,冬天是很乏味的。
白轮船渐渐远了,轮船的烟囱在望远镜里已经看不清了。
现在孩子该给随爸爸轮船航行的故事想出个结尾了。一切都想得很好,就是
结尾老是想不出来。他可以毫不费事地想象出他怎样变成鱼,怎样顺着河向湖里
游去,怎样遇到白轮船,怎样同爸爸见面,也能想象出他要对爸爸讲的一切。但
再往下,事情就难了。因为,如果再往下,轮船就要渐渐靠近码头,水手们就要
各自回家,爸爸也要回家。这可怎么办呢?跟爸爸走?
爸爸肯带他吗?……
白轮船越走越远,渐渐变成一个隐隐约约的小白点儿。太阳眼看着就要落到
水面上。
在望远镜里可以看到,紫红色的湖面正闪着耀眼的光芒。
(节选白《白轮船》,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孩子”的形象特点。
2.试赏析文中划线部分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3.小说标题“白轮船”耐人寻味,请探究其内涵及其妙处。
4.这篇小说在写法上具有多种鲜明的特点,请选择三种加以分析。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呼喊特丽莎的人
卡尔维诺
我迈出人行道,朝后退几步,抬起头,然后,在街中央,双手放在嘴上作喇
叭状,对着这一街区的最高建筑物喊:“特丽莎!”
我的影子受了月亮的惊吓,蜷缩在我的两脚之间。
有人走过。我又叫了一声:“特丽莎!”那人走近我,问:“你不叫得响一点,
她是听不到的。让我们一起来吧。这样,数一二三,数到三时我们一起叫。''于
是他数:“一,二,三。”然后我们一齐吼:“特丽丽丽莎莎!”
一小撮从电影院或咖啡馆里出来的人走过,看见了我们。他们说:“来,我
们帮你们一起喊。''他们就在街中心加入了我们的行列,第一个人数一二三,然
后大家一齐喊:“特一丽丽一莎莎!”
又有过路人加入我们的行列;一刻钟后,就成了一大群人,大约有20个吧。
而且还不时地有新成员加入。
要把我们这么一群人组织起来同时喊叫可不容易。总是有人在没数到“三''之
前就叫了,还有人尾音拖得太长,但最后我们却相当有效地组织起来了。大家达
成一致,就是发“特”音时要低而长,"丽''音高而长,"莎''音低而短。这样听上去
就很不错。当有人退出时,不时地会有些小口角。
正当我们渐入佳境时,突然有人一一如果是从他的嗓音判断,他一定是个满
脸雀斑的人一一问道:“可是,你确定她在家吗?“
“不确定。”我说。
“那就太糟了,''另一个说,“你是忘了带钥匙,对不对?”
"其实,''我说,"我带着钥匙。”
“那么,”他们问,“你为什么不上去呢?”
“哦,可我不住这儿,''我说,"我住在城市的另一头。”
“那,恕我好奇,“满脸雀斑的声音很小心地问,“那到底是谁住在这儿?”
“其实我也不知道。“我说。
人群似乎有些失望。
“那能不能请你解释一下,“一个牙齿暴露的声音问,“你为什么站在这儿的楼
下喊'特丽莎‘呢?
“对于我来说,''我说,"我们可以喊其他名字,或换个地方叫喊。这并不重要。”
他们有些恼怒了。
“我希望你没有耍我们?’'那雀斑声音很狐疑地问。
“什么?“我恨恨地说,然后转向其他人希望他们能为我的诚意作证。那些人
什么也没说,表明他们没接受暗示。
接下来有一阵子的尴尬。
“要不,”有人好心地说,“我们一起来最后叫一次特丽莎,然后回家。”
这样我们就又叫了一次。“一二三特丽莎!''但这次叫得不太好。然后人们就
纷纷回家了,一些人往东,一些人往西。
我快要拐到广场的时候,我想我还听到有声音在叫:“特一丽一莎!”
一定是还有人留在那儿继续叫。有些人很顽固。
1.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当真相大白,特丽莎这个人也许根本就不存在,为何大家还要“一起来最后叫
一次“、有些很顽固的人还“留在那儿继续叫''?
3.请简要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
4.以文学的“轻逸”克服现世的“沉重”,是卡尔维诺小说的特点。阅读本文,请
透过其滑稽的表象分析其背后“沉重”的意旨。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唇绿嘴
莫言
老父病重,我由京返乡陪护。一日下午,忽听窗外大街上,传来一女子的号
啕,众人皆愕然。我大姐惊道:“‘高参'来了!”
只见一个女人,仰着红彤彤的大脸,张着大嘴,哭嚎着进入我家院子,“大
舅啊俺的个亲舅啊你怎么狠心撇下俺走了啊”
我大姐恼怒地冲出去。父亲举起一只颤抖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别……
别……别惹她啊……”
我大姐恼怒地说:"'高参’,你这是唱的哪一出?”
“高参”满脸的悲痛表情就像落在烧得通红的炉盖上的一滴水,歌的一声便
消失了,随即换上了一副惊愕的表情,说:“不是说俺大舅‘老'了吗?”
“俺大好好的呢!"我大姐说。
“您看看您看看,这些该死的造谣分子,”她一边说着,一边闯进了我父亲
的居室,看到我后,她的脸上出现了喜洋洋的表情,道,“表哥,您啥时回来的?”
然后伸出手来,我感到她的手又大又硬,力气很足。然后她又与我堂弟等人一一
握手,这派头既不像个女人,也不像个农民,倒很像一位市里来的干部。最后,
她俯身问躺在床上的我老父:“大舅,你还认识我吗?"我老父摇摇头。她提高
嗓门说:“大舅,我是覃家庄上的覃桂英啊!"我父亲还是摇头。我姐姐大声说:
“覃家庄俺姑的侄女,‘高参'!"
我父亲笑了,用微弱的声音说:“'高参’……知道,太有名了……了不
起……”“俺大舅真幽默。”“高参”道。“坐下吧。"我父亲说。
她摸出一盒细支中华烟,问:“不介意我抽烟吧?"我大姐道:高参’,
你还是别抽了,俺大咳嗽。”她说:“也是,尽管抽烟是人权的一部分,但我的
人权要建立在不侵犯别人人权的基础上才可以实施。”我诧异地看着这位出语不
凡的胖大妇人,一时找不到要说的话。我姐姐看出了我的尴尬,便道:“你可不
知道'高参'有多厉害,胶东半岛都有名的人物。”
我堂弟道:“岂止是胶东半岛,全中国都有名呢!”
“姐,弟,你们就别讽刺我了。”“高参”嘴里这样说,但她的神情却是一
副很享受的样子,“跟表哥这样的大作家比,我算什么?草民一枚!”
“您老人家可不是‘草民一枚‘,"堂弟说,“您是著名'公知',策划大
师!”
"什么'公鸡‘'母鸡''大师''小师',"她说,“我不过是一个为弱
小者争利益,为受迫害者鸣不平,为创造和谐、公正、民主的乡村社会而不计报
酬、不遗余力的乡村知识分子。”
她的话让我震惊。她是我小学的同班同学。她小学之后又混过两年农业中学,
我之所以说“混”,是因为这样的学历在当时也不算低,但放在眼下,那就跟文
盲差不多了……
“高参”的手机响了,手机里传出一个男人的声音:“覃姐,晚上有空吗?
一起吃个饭,平度有一个客户想见你,我订个包间。”她按着手机留言,骂道:
“去你娘的,我正要找你算账呢,你说俺大舅‘老’了,我现在就在俺大舅身边,
俺大舅精神好着呢!你这个造谣分子,我饶不了你!”她将手机装进口袋,探身
问我父亲,“大舅,你不生我的气吧?都是‘花脖子'这个杂种造谣!"我父亲
闭着眼睛,仿佛睡着了。
这时,“高参”口袋里的两个手机同时响了。她摸出了那款旧“华为”,又
摸出一款新''苹果"。她看了一眼苹果手机,嘟了一句,又看华为手机,擞响,
还是那位“花脖子”的声音:“覃姐,你可别怨我,我是听‘九儿他爹’说的。
他说你大舅可能'老'了,因为他从村委的监控器上看到莫言回来了……”
我吃了一惊,道:“村子里还有摄像头?太厉害了!”“高参”道:“所以,
表哥,得网络者得天下,失网络者失天下;得网络者得民心,失网络者失民心。
所以,网络是天堂,网络也是地狱;所以,可以利用网络伸张正义,也可以利用
网络冤杀好人;可以利用网络消费,也可以利用网络赚钱……总之,网络能把人
变成鬼,也能把鬼变成人,当然也可以把人变成神……叫喊了几十年的‘缩小三
大差别'①,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刚兴起互联网时那句'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
条狗',这话现在基本上还适用。总之,表哥,自从有了互联网,我觉得自己才
真正地过上了人的生活”
“佩服,覃桂英,不,‘高参',"我说,“我枉在北京待着,但实际上孤
陋寡闻,感谢你给我上了一课。”
“你与你朋友新近开那个‘两块砖'公号我已关注了。太保守了,表哥,你
们根本不熟悉网络的运作规律,折腾了大半年,才几千个粉丝,如果交给我给你
们经营,三个月,我不给你顺来一百万粉,我就不姓覃了。”
“你早就不姓覃了,”我堂弟说,“你姓高叫,高参'。”“姓高也没什么
不好,俺姥娘家不也姓高吗?”
“我很想知道你用什么方法能给我们吸来一百万粉丝。”我说。
“哎哟表哥,这事可不是一句半句能说清的,这么着,”她摸出两块手机,
道,“加个微信,过几天咱们坐下来细聊。”
“我把自己推给你好几次请你加我,你都不理我,”她白了我一眼,然后用
两块手机先后扫了我的二维码,说,“你得确认我,‘高参'和‘猪大自肥'
“‘猪大自肥’,这名字真好!”我说。“我还有三个名字呢。”
“你有五个手机?”我惊讶地问。
“'老丈人的青鱼'有十二块手机呢。”她说,“我还有两个公众号,一个
叫‘红唇',一个叫‘绿嘴',表哥你得空关注一下。”她俯身向我父亲,说,
“大舅,我先走了,过几天再来看你。”
她走后,我父亲悄声对我说:“千万小心她啊……”我说:“大,您放心,
我心里有数!”
(选自小说集《晚熟的人》,有删改)
【注】①三大差别:指社会主义国家中存在的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
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
1.概括“我”见“高参”后的心理反应。
2.简析“父亲”在小说中的作用。
3.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富有张力,请以划线语段为例进行赏析。
4.请从微信名“高参”和“猪大自肥”的角度,探究小说意蕴。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各题。
父亲的河流
潘新日
河边的民谣都是野生的,和桃花红、梨花白一起,用花朵上的时光喊疼故乡。
村子里,年轻人都成了河里的水,随着风四处漂流,都跟着河水走远了。一下子,
村庄空了,老人就成了剩下的根,在土做的乡下,顶着最后的果实,用一枚粮食
味的野草帖慰藉亲人和自己的晚年。
我的父亲就是那暴露在地上的沧桑的根,满脸皱纹,历经风霜。他一辈子把
自己的营养,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我们身上,我们丰满起来,他却慢慢干枯成一棵
树,干巴巴的,在家里支着。
我一次次想把父亲像移栽树一样移栽到我们的城市,可他偏偏如门前的那条
河流,沿着自己的河道流淌,头也不回。这老头固执得要命。我明白,他这一生
注定要变成河底的沙砾,变成沙滩。
孤寂的乡下,城市的繁华都死在回家的路上,活着的,是父亲一样的河流和
庄稼。它们繁盛,它们衰落,一年年演示着一个村庄的兴起和衰落。
农忙的时候,父亲佝偻着身子,在田间劳作。他割麦、插秧、收稻、种菜,
用一生的劲儿把自己长到庄稼她里,越老,越是保持着劳动的姿势。稻子、麦子
都直起了腰身,他的腰却弯了下去。
变形的骨头是他对弯曲河流的模仿。这辈子,他的青春、豪迈和坚挺早交给
了河岸,交给了土地,交给了我们。弯着的腰,是对大地和河流最大的敬畏。
本来,我们也应该和父亲一样,一辈子圈养在田地里,但我们早已厌倦了面
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下模式,拼命地从父亲身边挣脱和逃离,把父亲的庄稼和河流
远远地抛在身后。我们愿望的归结点是城市,只有城市里的灯光和车流才能点燃
我们的内心。我们留给父亲的,只有村庄和河流,还有一望无际的庄稼和叹息。
闲不住的父亲,就是灌进水田里的河水,只要有一点空隙就把自己耗进去。
不管何时何地,他的每一天、每一根神经、每一条血管都连着河流,他和河水一
起奔涌,把思念当作沙沉淀在水底,安静她等待打捞。
门前的柳树长大了,长高了,父亲却矮了下来。他在用身体建立起内心的精
神高地。
遥远的故乡,父亲在田野里站成一棵树。他的一生很简单,树是他的时钟,
河水是他的季节,指引着他的劳作和一日三餐。与土地打交道,河流永远都是庄
稼生生世世相伴的情侣,父亲是乡村最老的庄稼。
离乡的人,总喜欢用河流去丈量一个人的心。河流是一个人精神的闪电,刹
那间的光亮可以燃烧每一个人的情怀,照亮每一个人的内心。邻居、父亲、坟地,
活着的、死去的,只不过是黄河这条线上的一个小小的标点,小得就像一个沙粒。
河水静静地流淌,就像外出的人急着归家,各种方言交织在一起,各种清亮
的声音交织在一起,黄河就变得浑浊。在这些迁徙的水珠里,有父亲的眼神,有
母亲的泪水,有无数游子纷乱的脚步。当岸边的灯光亮起,好多人的眼眶都是湿
的。一盏灯就是一颗心。河流之外,辉煌的万家灯火,都是一个一个用家叠出来
的故园。母亲说,走得再远,黄河都会跟在我们的身后,河水牵着大地的衣襟,
是最顽皮的小孩。
我不止一次地拜父亲为河上的王,一年四季在心里默默地朝拜他,敬仰他,
把他放在心灵的最高处。然而,父亲更是庄稼的王,他有十万麦子,千万桃花,
黄河是他的轿子。他一天一天,不停她用土壤濯洗自己的灵魂。
他不停地劳作,河流成了他的精神领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简单得
就像河水,安静而柔软着。
可我不愿意像父亲一样一辈子当庄稼的王。我的精神世界里有很多山头,每
一个山头都绚烂无比,这些充满诱惑的精神栖息地,时常弥漫着花香和朝气。而
远方的父亲,他坚守的领地一直不变,整个生命呈现的,只有河流和庄稼。
我很明白,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去,要经历很多。像父亲这样的农民,黄土快
埋到脖子了,还依然把家乡当作自己的领她,那么虔诚地与土地为伍,他只把自
己看作一株庄稼,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开花、结果。即便这样,父亲的内心仍是
丰富的,充满希冀的,但他老了,已经不善表达了。这辈子,他的语言都交给了
手掌,手掌成了他和植物们交流的桥梁。
河,是人和庄稼匍匐在水里的血。父亲把它当作亲戚,时常和它坐在一起。
水鸟飞过来,支着长腿,把乡下用旧的日子一个个择出来,在水里洗净,也把父
亲掉在河里的眼神捞上来,在风里晾干。
父亲,作为明白岸边的第一高峰,为我们定位出故乡的坐标,距离再远,我
们都不会迷失自己。
(有删改)
I.父亲是怎样的形象特点?
2.赏析文中画横线语段。
3.“河流”的寓意有哪些?
4.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构思新颖之处。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天的步调
刘亮程
①刚发现那只虫子时,我以为它在仰面朝天晒太阳呢。我正好走累了,坐在
它旁边休息。其实我也想仰面朝天和它并排躺下来。我把铁锹插在地上。太阳正
在头顶。春天刚刚开始,地还大片地裸露着。许多东西没有出来。包括草,只星
星点点地探了个头儿,一半儿还是种子埋藏着。那些小虫子也是一半儿在漫长冬
眠的苏醒中。这就是春天的步骤。即使早春的太阳再热烈,它们仍保持着应有的
迟缓。因为,倒春寒是常有的。当一场寒流杀死先露头的绿芽儿,那些迟迟未发
芽的草籽、未醒来的小虫子们便幸存下来,成为这片大地的又一次生机。
②春天,我喜欢早早地走出村子,雪前脚消融,我后脚踩上冒着热气的荒地。
我扛着锹,拿一截绳子。雪消之后荒野上会露出许多东西:一截干树桩,半边埋
入土中的柴火棍……大地像突然被掀掉被子,那些东西来不及躲藏起来。草长高
还得些时日。天却一天天变长。我可以走得稍远一些,绕到河湾里那棵歪榆树下,
折一截细枝,看看断茬处的水绿便知道它多有生气,又能旺势地活上一年。每年
春天我都会最先来到这棵榆树下,看上几眼。它是我的树。那根直端端指着我们
家房顶的横杈上少了两个细枝条,可能入冬后被谁砍去当筐把子了。上个秋天我
趴在树上玩时就发现它是根好筐把子,我没舍得砍。再长粗些说不定是根好锹把
呢。我想。它却没能长下去。
③我无法把一棵树、树上的一根直爽枝条藏起来,让它秘密地为我一个人生
长。我只感惮过一个西瓜,它独独地为我长大、长熟了。
④发现那棵西瓜时它已扯了一米来长的秧,而且结了拳头大的一个瓜蛋,梢
上还挂着指头大两个小瓜蛋。我想是去年秋天挖柴的人在这儿吃西瓜掉的籽。正
好这儿连根挖掉一棵红柳,土虚虚的,很肥沃,还有根挖走后留下的一个小蓄水
坑,西瓜便长了起来。
⑤那时候雨水盈足,荒野上常能看见野生的五谷作物:牛吃进肚子没消化掉
又排出的整粒苞米,鸟飞过时一松嘴丢进土里的麦粒、油菜籽,鼠洞遭毁后埋下
的稻米、葵花子……都会在春天发芽生长起来。但都长不了多高又被牲畜、野动
物啃掉。
⑥这棵西瓜迟早也会被打柴人或动物发现。他们不会等到瓜蛋子长熟便会生
吃了它。谁都知道荒野中的一棵瓜你不会第二次碰见。我想了一个办法:在那棵
瓜蛋子下面挖了一个坑,让瓜蛋吊进去。小心地把坑顶封住。把秧上另两个小瓜
蛋掐去。秧头打断,不要它再张扬着长。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截啥都没结的西
瓜秧,不会对它过多留意。
⑦出河湾向北三四里,那片低洼的荒野中蹲着另一棵大榆树,向它走去时我
怀着一丝的幻想与侥幸:或许今年它能活过来。
⑧这棵树去年春天就没发芽。夏天我赶车路过它时仍没长出一片叶子。我想
它活糊涂了,把春天该发芽长叶子这件事忘记了。树老到这个年纪就这样,死一
阵子活一阵子。有时我们以为它死彻底了,过两年却又从干裂的躯体上生出几条
嫩枝,几片绿叶子。它对生死无所谓了。它已长得足够粗。有足够多的枝杈,尽
管被砍得剩下三两个。它再不指点什么。它指向的绿地都已荒芜。在荒野上一棵
大树的每个枝杈都指示一条路。有生路有死路。会看树的人能从一棵粗壮枝杈的
指向找到水源和有人家的居住地。
⑨我们到黄沙梁时,这片土地上的东西已经不多了:树、牲畜、野动物、人、
草地,少一个我便能觉察出。我知道有些东西不能再少下去。
⑩每年春天,让我早早走出村子的,也许就是那几棵孤零零的大榆树、洼地
里的片片绿草,还有划过头顶的一声声鸟叫——鸟儿们从一棵树,飞向远远的另
一棵。飞累了,落到地上喘气……如果没有了它们,我会一年四季待在屋子里,
四面墙壁,把门和窗户封死。
⑪在这个村庄里,那些树不能再少了。那些鸟叫与虫鸣再不能没有。
⑫在早春我喜欢迎着太阳走。清早,刚吃过饭,太阳照着鼓鼓的肚子,感觉
嚼碎的粮食又在身体里葱葱郁郁地生长。我同样能体会到这只长年爬行、腹部晒
不到太阳的小甲壳虫,此刻仰面朝天躺在地上的舒服劲儿。仰面朝天是直立动物
享乐的特有方式。一般的爬行动物只有死的时候才会仰面朝天。
⑬这样想时突然发现这只甲壳虫朝天蹬腿的动作有些僵滞,像在很痛苦地抽
搐。它是否快要死了。我躺在它旁边。它就在我头边上。我侧过身,用一个小木
棍拨了它一下,它正过身来,光滑的甲壳上反射着阳光,却很快又一歪身,仰面
朝天躺在地上。
⑭我想它是快要死了。不知什么东西伤害了它。这片荒野上一只虫子大概有
两种死法:死于奔走的大动物蹄下,或死于天敌之口。还有另一种死法——老死,
我不太清楚。
⑮我知道有些看似在动的生命,其实早死亡了。风不住地刮着它们,从一个
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再回来。
⑯这只甲壳虫没有马上死去。它挣扎了好一阵子了。我转过头看了会儿远处
的荒野、荒野尽头的连片沙漠,又回过头,它还在蹬腿,只是动作越来越无力。
它一下一下往空中蹬腿时,我仿佛看见一条天上的路。时光与正午的天空就这样
被它朝天的小细腿一点点地西移了一截子。
⑰接着它不动了。我用小棍拨了几下,仍没有反应。
⑱我回过头开始想别的事情。或许我该起来走了。我不会为一只小虫子的死
去悲哀。我最小的悲哀大于一只虫子的死亡。我只是耐心地守候过一只小虫子的
临终时光,在永无停息的生命喧哗中,我看到因为死了一只小虫而从此沉寂的这
片土地。别的虫子在叫。别的鸟在飞。大地一片片明媚复苏时,在一只小虫子的
全部感知里,大地暗淡下去。(有删改)
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春天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
(2)藏理: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第⑦、第⑨两段蕴含的丰富情感。
3.有人评价刘亮程的散文“奔放而细腻”,请结合文章赏析这一特色。
4.试分析最后一段的艺术效果。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健壮的等待
杨无锐
①奥德修斯离开伊萨卡那年,忒勒马克斯刚出生。
②特洛伊战争打了十年。活下来的英雄各自还乡,奥德修斯没有回来。
③又过了六年,来自四面八方的求婚者登上伊萨卡岛。他们闯进奥德修斯的
宫殿,吃喝宫殿里的肉和酒,想着有朝一日带走裴奈罗佩——奥德修斯的娇妻。
④从这一年起,裴奈罗佩编织起一块宽大精美的布。她告诉追求者,想要娶
她,必须等她把这件事做完。她白天在织机前忙碌,夜里就着火把,把织物拆散。
日复一日,又过去三年。十九岁的忒勒马克斯,决定只身出海,寻找父亲。
⑤奥德修斯的母亲早已死于思念。他的老父,独自住在农庄,不再进城。老
人的屋里没有床铺,没有地毯。他和奴隶们同吃同住,枕着灰堆,贴着柴火,裹
着破衣。春天来了就劳作。到了秋天,就收获,然后躺在满地枯叶上,盼着儿子
回家。
⑥离开特洛伊,奥德修斯和他的伙伴们受到喀孔涅斯人的袭击。然后,他们
漂流到食莲者之国。食莲人请他们吃“忘忧果”,很多伙伴就此忘了家乡。奥德
修斯把他们绑在船柱上,逃离了这个慵懒的地方。接下来,是巨人岛、风神岛。
风神送给奥德修斯一个装满风的口袋。口袋里的风把奥德修斯的船送到离伊萨卡
不远的地方。奥德修斯的伙伴们疑心口袋里装着财宝,偷偷将其打开。失控的风
又把船吹回风神岛。接下来,巨人莱斯特吕贡砸坏了奥德修斯的十一条船。魔女
喀耳克把奥德修斯的很多同伴变成猪。塞壬在他们经过的地方唱起魅惑的歌。六
头怪兽斯库拉吃掉了六名船员。在日神赫利俄斯牧牛的岛上,船员们吃了日神的
牛。宙斯发起雷电,击碎航船,奥德修斯是唯一活下来的人。
⑦海浪把奥德修斯冲到女神卡吕普索的岛上。女神深爱奥德修斯,想把他永
远留在岛上,还许诺让他永生。但奥德修斯一心想要回伊萨卡,拥抱妻儿,在自
己的床上死去。他每天蹲坐海滩,哭泣,凝望。就这样,又过了七年。
⑧迫于神谕,卡吕普索终于释放奥德修斯。他的木筏航行了十七天,伊萨卡
的峰峦已然在望。海神波塞冬击碎木筏,海浪把奥德修斯冲到斯克里亚岛。在岛
上,奥德修斯向国王讲述了十年漂流的故事。随后,他乘着国王的航船,于离家
二十年后,重回故乡。
⑨小时候读《荷马史诗》,我只关心那些怪诞神奇的故事,心里觉着,巨人、
女妖才是真正的主角,奥德修斯只是一条把他们串联起来的线。很多年过去,怪
诞神奇的故事变得模糊。那根线,一直不能忘怀。得是多么坚韧的一根线,才能
撑起二十年的还乡之路。
⑩《伊利亚特》的主题,是成为英雄。《奥德赛》的主题,是回家,是为了
回家而等待,而忍耐;是为了一个很可能回不来的人,而等待,而忍耐。英雄奥
德修斯到处留下英雄事迹,然而他所做的一切,不为成为英雄,只为回到平凡的
家,平凡地死去。“奥德修斯渴望看见炊烟,从故乡的地面升起,盼望死去。”
为了这个平凡的渴望,他必须像英雄那样勇猛如虎,灵巧如蛇。为了等回那个可
能永不会归来的人,他的儿子、妻子,也学会了勇猛如虎,灵巧如蛇。他的老父,
也在勤苦的劳作中忍耐,盼望。这是关于思念、等待、忍耐的最健壮的故事。
⑪忘了从什么时候起,我发觉《奥德赛》和《行行重行行》很像。《奥德赛》
是一个健壮的故事,《行行重行行》是一首健壮的诗。它们的健壮,是在无可奈
何的命运面前的健壮。
⑫《奥德赛》的眼睛,是裴奈罗佩的织机,以及奥德修斯在海岛上的凝望。
织机上的布,织了又拆。它告诉读者,裴奈罗佩已经准备好一场无终局的等待。
奥德修斯不愿接受女神“不死”的馈赠,眼睛望向有死的故乡。它告诉读者,奥
德修斯已经准备好一场死而后已的还乡。织机和凝望,这两个日常意象,把所有
光怪陆离的故事串成一部英雄史诗:所谓英雄,就是拼尽全力重回日常生活的人。
⑬《行行重行行》的眼睛,是结尾那句“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弃捐
的,不是等待、思念,而是此前之种种揣想、怨叹、惊心。既然唯有等待,那就
健壮地等待。这句之前,写愁苦,写揣想,写怨叹,写憔悴,写衰老,尽管只是
淡淡着墨,却几乎写尽了等待、思念的题中之义。可是,一直要到最后一句,诗
才把自己的秘密揭晓。它要写的,不是一个被动地忍受着苦难的人,而是一个打
算认认真真担荷起苦难的人。这样的人,不会允许自己衰颓、委顿。哪怕仅仅为
了让自己配得上这苦难,他也得想法子振作。因为他知道,愁苦、怨叹、愤怒、
自戕打发不掉苦难,只会助长苦难的淫威。愁苦、怨叹、愤怒、自戕换不回任何
东西,只会败坏自己,让自己配不上那苦苦等着的人和事。裴奈罗佩和奥德修斯,
靠勇猛和灵巧重新夺回日常生活。《行行重行行》里的人,靠一顿饭重建快要崩
塌的日常生活。面对苦难的明智之举,不是自毁生活,而是更用力地生活。
⑭没有最低的,便没有最高的。没有泥土便没有花。不懂饱餐一顿的人一定
不知道勇气为何物。好诗,总能指向高处,但也总能照亮低处,照亮德性的血性
根基。一句“努力加餐饭”,让《行行重行行》在美丽哀愁之上,多了一丝勇猛
精进。美丽哀愁,是受苦者的神情;勇猛精进,是在苦里修行之人的神情。
⑮孔子绝粮于陈、蔡之间。随行弟子尽皆颓唐,不能兴起。孔子在大树之下,
讲诵弦歌,毫无衰颓之色。子路难忍委屈愤懑,进前质问夫子:“君子亦有穷乎?”
夫子答:“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⑯夫子教诲子路:君子之为君子,不在于比小人更蒙命运眷顾。命运面前,
君子小人皆无豁免权,区别仅在,君子能在厄运中守住人的样子,小人则早早败
烂。
⑰孔门弟子,不乏英雄人物,子路更是英雄中的翘楚。传道无望,行道遭难,
足以使英雄们颓唐。英雄们颓唐之时,唯有夫子弦歌不辍。那一刻,夫子比弟子
更青春,更健壮。夫子的讲诵弦歌,正是夫子的“努力加餐饭”。
⑱奥德修斯、孔夫子,以及那位“努力加餐饭”的思妇,身上都有彼此的影
子。好诗,能够被此照亮。读诗的快乐,就在于让诗从这里照亮那里。
1.本文开头大篇幅叙述了《奥德赛》的故事,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有评论认为本文特色是“将一个又一个故事嵌进古诗里,让诗和故事彼此照亮”,
结合⑪-⑬段,分析作者是如何将诗和故事融合在一起的。
3.画线段落是如何突出“低处”的重要性的?
4.结合全文探究“健壮的等待”的多重意蕴。
参考答案
一、1.①身世坎坷。②孤单寂寞。③渴望亲情。④渴望勇敢。⑤想象力丰富,
感触细腻。
2.①拟人手法,写孩子与他日常相伴的各种各样的山一一告别,突出其对见父
亲的执着。②比喻,用“睡骆驼'’等比喻种种形状的山,写出孩子丰富想象和纯真
情感。③动作描写,通过“蹦”“钻”“游”“擦”等一系列动作,描写了孩子到伊塞克
湖的过程,表现出孩子对登上白轮船、找到爸爸的渴望。
3.①白轮船是父爱的象征、孩子的希望,以它为题可以凸显孩子对父爱的期盼。
②白轮船是小说的线索,通过孩子盼白轮船、看白轮船、想象中登上白轮船展开
情节。③白轮船把孩子五彩斑斓的幻想与严酷的现实紧密交织在一起,揭示了深
刻而重大的社会问题。
4.①情节安排极具匠心。以白轮船为线索,通过心理活动展开情节。叙事集中,
情节紧凑。②主要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大段的心理活动充分展示了孩子
的内心世界,巧妙地交代了孩子的生活处境。③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比
如孩子无数次地向湖上看,用衣襟擦望远镜,变鱼时保留头、耳朵和鼻子,同石
头伙伴告别等等,这些细节有力地揭示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使其形象血肉丰满。
④借环境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小说描写了群山连绵,风大雪猛,严寒少人的严酷
环境,有助于表现孩子孤单寂寞的内心世界。⑤虚实结合,把孩子眼前的世界与
幻想的世界结合起来,更好地表现了孩子的理想与现实的残酷。⑥叙述人称变换。
如全文整体用第三人称叙述,而写到孩子要告诉父亲时用了第一人称,突出了孩
子的激动、迫切和渴望。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他既不记得爸爸,也不记得妈妈。他一次也没有见过他们,他们也没有来看过
他。但是孩子知道,他的爸爸在伊塞克湖上当水手,妈妈同爸爸离婚以后,将他
留给外公,一去就再没有回来。……”可知“孩子”被父母遗弃,只能与外公相依
为命,身世坎坷;
面对群山时,“孩子此时此刻感到自己太小、太孤单,无依无靠“;与小伙伴玩耍
时,他想着“要是天天能跟孩子们一块儿在草甸子上玩,那该有多好啊!”,可知
孩子平时缺少伙伴,又没有父母的陪伴,很是孤单寂寞;
文中写到“孩子用望远镜第几百次甚至几千次地朝最远处望去“,孩子喜欢到山顶
上远望碧蓝的伊塞克湖,寻找一艘游弋在湖面上的白轮船,是因为从“第一次在
卡拉乌尔山上看到白轮船时,他的心扑通扑通地跳起来。他一下子就断定,他的
爸爸就在这条船上“,又写至IJ他“孩子很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欣赏着白轮船,也长时
间地想着他怎样变成鱼,顺着河游去找白轮船”,可知他非常渴望见到父亲,渴
望得到父亲的爱;
寒冷的冬夜,爷爷给孩子讲故事,孩子有这样的感受,“我知道,这时候外面是
漆黑漆黑、冰冷冰冷的夜,风刮得很凶。连最大的山在这样的夜里也胆小起来,
挤成一堆,拼命朝我们的房子、朝窗户里的灯光眼前靠”“这叫我又害怕又高兴”,
然后他假设自己是一个巨人,大声对山说“山,胆子别那样小,有我在这里!就
让风大,就让天黑,就让雪猛,你们也不要怕,快站回原地方,别挤成一堆”,
可以看出孩子也希望自己变得勇敢;
“现在孩子该给随爸爸轮船航行的故事想出个结尾了。一切都想得很好,就是结
尾老是想不出来。他可以毫不费事地想象出他怎样变成鱼,怎样顺着河向湖里游
去,怎样遇到白轮船,怎样同爸爸见面,也能想象出他要对爸爸讲的一切。但再
往下,事情就难了“,可以看出文中的事件都是孩子的想象,他的想象力非常丰
g;
孩子在想象中,会跟石头伙伴们告别,“再见了,‘睡骆驼‘;再见,‘狼’;再见,
‘马鞍';再见,‘坦克‘;我要去伊塞克湖,到白轮船上找我的爸爸去“;也会耐心
的劝导大山别害怕“山,胆子别那样小,有我在这里!就让风大,就让天黑,就让
雪猛,你们也不要怕,快站回原地方,别挤成一堆”,他对自然事物平等相待,
感情非常的细腻。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要语段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再见了,‘睡骆驼‘;再见,‘狼';再见,'马鞍';再见,‘坦克‘;我要去伊塞克湖,
到白轮船上找我的爸爸去“,孩子与群山告别,把群山当成自己的伙伴来写,是
拟人手法;通过他对群山的各种称呼,可知孩子与群山相伴已久,然而此刻他却
与同伴一一告别,就是为了去寻找自己的父亲,可见他对见到父亲非常执着。
称呼群山为“睡骆驼”“狼”“马鞍”“坦克”,,采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山的各种形状,生
动形象,表现出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纯真细腻的情感。
“然后他一下子蹦到河里,钻进汹涌的激流,顺流而下,游过高高的红粘土陡崖,
越过石滩,从吊桥下面钻过,擦过岸边的柳丛,顺着水声隆隆的峡谷一路向下,
一直进入伊塞克湖”,这句话写的是孩子到伊塞克湖的过程,“蹦””钻
““游”“越”“擦”“顺”一系列动词突出孩子的不容易,可是孩子义无反顾的坚持下来,
是因为他想见到父亲,表达出孩子对找到爸爸的渴望。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标题和作用的能力。
“第一次在卡拉乌尔山上看到白轮船时,他的心扑通扑通地跳起来。他一下子就
断定,他的爸爸就在这条船上!他坚信这一点,因为他非常希望是这样的”“孩子
用望远镜第几百次甚至几千次地朝最远处望去”,在孩子心里,父亲在白轮船上,
只要登上白轮船就可以见到父亲,可见白轮船承载着孩子的希望,也是父爱的象
征,以此为题,凸显出孩子对父爱的深切的期盼。
“孩子用望远镜第几百次甚至几千次地朝最远处望去。啊,是它!前方,伊塞克湖
湛蓝湛蓝的边缘上,白轮船出现了”“孩子很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欣赏着白轮船,也
长时间地想着他怎样变成鱼,顺着河游去找白轮船”“你好,白轮船,我来了!”他
对白轮船说,“天天拿望远镜望你的就是我”“白轮船越走越远,渐渐变成一个隐
隐约约的小白点儿“,孩子盼着白轮船到来,目不转睛的欣赏,然后又想象着登
上白轮船见到父亲,最后目送白轮船走远,白轮船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
白轮船承载着孩子的各种幻想,“他可以毫不费事地想象出他怎样变成鱼,怎样
顺着河向湖里游去,怎样遇到白轮船,怎样同爸爸见面,也能想象出他要对爸爸
讲的一切”,然而现实是“他既不记得爸爸,也不记得妈妈。他一次也没有见过他
们,他们也没有来看过他”“他的女儿,也就是这孩子的妈妈,有了新家庭和两个
女儿;他从前的女婿,也就是这孩子的爸爸,好像还在一条轮船上当水手,好像
也有了新家庭和孩子”,父母各自组成新的家庭,已经把他遗弃,不会来看望他,
就是孩子自己也会在想象中担心“爸爸肯带他吗?……”,白轮船上幻想与现实相
交织,让人既可怜孩子的不幸,又不禁深入思考离异家庭的子女该何去何从的问
题,白轮船向我们揭示了深刻而重大的社会问题。
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可以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人物塑造手法、情节安排特点、叙述
特征等角度来分析。
首先在情节安排上,“孩子用望远镜第几百次甚至几千次地朝最远处望去。啊,
是它!前方,伊塞克湖湛蓝湛蓝的边缘上,白轮船出现了”“孩子很长时间目不转
睛地欣赏着白轮船,也长时间地想着他怎样变成鱼,顺着河游去找白轮船”“你好,
白轮船,我来了!”他对白轮船说,“天天拿望远镜望你的就是我”“白轮船越走越
远,渐渐变成一个隐隐约约的小白点儿“,孩子盼白轮船、看白轮船、幻想登上
白轮船、最后看白轮船开走,文章以白轮船为线索,穿插孩子的心理活动,情节
安排很紧凑。
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如“孩子此时此刻感到自己
太小、太孤单,无依无靠”“这叫我又害怕又高兴。我要是一个巨人……有我在这
里“,这些心理活动充分展示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交代了孩子的孤单生活处境。
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比如孩子无数次地向湖上看;“孩子赶紧用衣襟擦
净了玻璃,又一次调好了焦距”,他用衣襟擦望远镜;“他希望这样来变鱼……布
满伤痕的鼻子“;以及向群山告别时““再见了,‘睡骆驼‘;再见,‘狼‘;再见,’马
鞍‘;再见,‘坦克'",这些向我们展示了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
借环境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比如小说开头写到“四面都是山,到处是悬崖峭壁、
乱石、森林。群山是那样雄伟,那样巍峨”,而此刻孩子的感受是“感到自己太小、
太孤单,无依无靠”;冬天的夜晚“外面是漆黑漆黑、冰冷冰冷的夜,风刮得很凶”,
“这叫我又害怕又高兴”,可见各种环境描写有助于烘托人物的心境,有助于表现
孩子孤单寂寞的内心世界。
从文本整体来看,本文主要运用了想象,孩子“想象出他怎样变成鱼,怎样顺着
河向湖里游去,怎样遇到白轮船,怎样同爸爸见面,也能想象出他要对爸爸讲的
一切”,这是虚写;而现实是他没有见过父母,他们也从来没有来看他,他们已
经各自组织家庭,这是实写,虚实结合,表现了孩子生活现实的残酷。
从叙述特征上来说,叙述人称发生了变化,全文整体使用第三人称,而在孩子想
象中,他与父亲见面以后的对话是第一人称,“爸爸,你好,我是你儿子,我是
来找你的。”“你算什么儿子?你是半人半鱼!”“你快把我拉上船,我就变成人形
了。”“好吧,咱们就来试试看”,第一人称叙述便于抒发情感,突出了孩子见到父
亲以后的激动、迫切和渴望。
二、1.细节描写,先交待了大家组织的不易,“总是有人在没数到‘三'之前就叫
了,还有人尾音拖得太长”,后细致地描绘了有效组织后的声音,“发'特'音时要
低而长,‘丽'音高而长,‘莎'音低而短。这样听上去就很不错”。可见大家都在卖
力地齐心协力地喊,可是越卖力,就越滑稽可笑,突出了“我们”的荒诞和虚无。
2.说明尽管毫无目的,但大家都是真诚地在喊“特丽莎",“一起来最后叫一次”
源于“我们''业已形成的习惯;有些顽固的人还“留在那儿继续叫“,暗示他们沉浸
在一种无意义中而不可自拔。
3.①通过“我”的视角讲述故事,使故事显得真实。②“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
展,“我”是一个线索人物,贯穿故事情节的全过程。③“我”的无目的而滑稽的行
为,增添了文章的荒诞色彩,揭示了文章主旨。
4.①文中“我”是一个身份不明的角色,一开始的行动即没有目的,最后也以无
目的而终,可是追随我的人很多,表明像“我”一样漫无目的且盲目从众的人是比
比皆是的。②当“我''被怀疑,希望周围的人为“我”的诚意作证时,没有人愿意帮
我,说明“那些人”除了关心“喊”本身,别的都不关心,说明茫然与虚无己是人类
普遍的心灵处境。③“当有人退出时,不时地会有些小口角“,当有人提出疑问时,
“我”丑化他们,认为他们“满脸雀斑”、“牙齿暴露这是对异己者的厌恶。④尽
管有人试图弄明白“特丽莎”所指为何,但在“听见有人喊就喊了”的氛围包裹之下,
答案并没有实质意义。这是清醒者的悲剧命运。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细节描写,先交待了大家组织的不易——“要把我们这么
一群人组织起来同时喊叫可不容易”,接着写“总是有人在没数到‘三’之前就叫了,
还有人尾音拖得太长”,然后细致地描绘了有效组织后的声音——“就是发‘特'音
时要低而长,'丽'音高而长,'莎'音低而短","发'特'音时要低而长,‘丽'音高而
长,'莎'音低而短。这样听上去就很不错”。可见大家都在卖力地齐心协力地喊,
可是越卖力,就越滑稽可笑,划线句子描写细腻,突出了“我们”的荒诞和虚无。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文章说“我们一起来最后叫一次特丽莎,然后回家“,当真相大白,特丽莎这个人
也许根本就不存在,但大家还要“一起来最后叫一次”,说明尽管毫无目的,但大
家都是真诚地在喊“特丽莎”。“我”猜想“一定是还有人留在那儿继续叫。有些人
很顽固”,”一起来最后叫一次”说明“我们”早已形成这样的习惯;有些顽固的人
还“留在那儿继续叫'',暗示他们沉浸在一种无意义中而不可自拔,作者对这样的
人予以嘲讽。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第一人称的作用的能力。
“我”是故事的讲述者,全文的故事情节由“我”讲述,通过从“我”的视角讲述故事,
使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我”是一个线索人物。文章喊“特丽莎”这一行为由
“我”而起,“我”告诉大家其实“我”根本就不知道是否有“特丽莎”这个人存在,“我”
只是为了“喊”而“喊”,引起了大家的质疑、恼怒、尴尬,“我”见证了从大伙儿自
愿加入“喊'’的行列到有少数人即使知道真相后仍然选择“继续叫”的全过程。
文中“我”在明知“特丽莎'’这个人可能不存在的情况下,仍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2基础的埋置深度及影响因67课件讲解
- 《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课件
- 护理课时说课教育课件
- 《多肉植物介绍》课件
- 维修保养管理制度6篇
- 纺织材料学教学课件下载样章
- 油库出入库管理制度(5篇)
- 《电子商务II复习》课件
- ABB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 故障诊断与维护 课件任务3-3 工业机器人紧凑型控制柜的周期维护
- 外墙维修安全协议书(2篇)
- 消防控制室岗位人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冬季训练伤预防
- 年度总结中的重点
- 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 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选择题专练100题(选必1第1-18课)(全解全析)
- 实验四 哈夫曼树与哈夫曼编码
- 《餐饮传菜部的工作》课件
- 科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及其特征课件
- 鼻炎的常见症状和药物治疗
- 起重机械的电气故障排除和维修技巧
-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期中期末复习测试卷(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