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7章立体几何微专题进阶课7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_第1页
新教材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7章立体几何微专题进阶课7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_第2页
新教材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7章立体几何微专题进阶课7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_第3页
新教材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7章立体几何微专题进阶课7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章立体几何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主要包括:空间动点轨迹的判断,求轨迹长度及动角的范围及涉及的知识点,多年来是复习的难点.求动点的轨迹(长度)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E为棱CC1的中点,点M在正方形BCC1B1内运动,且直线AM∥平面A1DE,则动点M的轨迹长度为()A.eq\f(π,4)B.eq\r(2)C.2D.πB解析:以D为原点,以DA,DC,DD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图略),则eq\o(DA1,\s\up6(→))=(2,0,2),eq\o(DE,\s\up6(→))=(0,2,1),则平面A1DE的一个法向量为n=(2,1,-2).设M(x,2,z),则eq\o(AM,\s\up6(→))=(x-2,2,z).由eq\o(AM,\s\up6(→))·n=0,得2(x-2)+2-2z=0⇒x-z=1,故点M的轨迹为以BC,BB1的中点为端点的线段,长为eq\r(12+12)=eq\r(2).故选B.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与CD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点P,Q分别是线段BC,DE上的动点(包括端点)PQ=eq\r(2).设线段PQ的中点的轨迹为s,则s的长度为()A.eq\f(π,4)B.eq\f(π,2)C.eq\f(\r(2),2)D.2A解析:如图,以DA,DC,DE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P(m,1,0)(0≤m≤1),Q(0,0,n)(0≤n≤1),M(x,y,z).由中点坐标公式易知x=eq\f(m,2),y=eq\f(1,2),z=eq\f(n,2),即m=2x,n=2z.①因为|PQ|=eq\r(m2+n2+1)=eq\r(2),所以m2+n2=1,②把①代入②得,4x2+4z2=1.即x2+z2=eq\f(1,4).因为0≤m≤1,0≤n≤1,所以0≤x≤eq\f(1,2),0≤z≤eq\f(1,2).所以PQ中点M的轨迹方程为eq\b\lc\{\rc\(\a\vs4\al\co1(x2+z2=\f(1,4)\b\lc\(\rc\)(\a\vs4\al\co1(0≤x≤\f(1,2),0≤z≤\f(1,2))),,y=\f(1,2).))轨迹s为在垂直于y轴的平面内,半径为eq\f(1,2)的四分之一圆周.所以s的长度为eq\f(1,4)×2π×eq\f(1,2)=eq\f(π,4).故选A.求线段的范围问题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正四面体P-ABC的顶点A,B分别在x轴、y轴上移动.若该正四面体的棱长是2,则|OP|的取值范围是()A.[eq\r(3)-1,eq\r(3)+1] B.[1,3]C.[eq\r(3)-1,2] D.[1,eq\r(3)+1]A解析:如图所示,若固定正四面体P-ABC的位置,则原点O在以AB为直径的球面上运动.设AB的中点为M,则PM=eq\r(22-12)=eq\r(3),所以原点O到点P的最近距离等于PM减去球M的半径,最大距离是PM加上球M的半径,所以eq\r(3)-1≤|OP|≤eq\r(3)+1,即|OP|的取值范围是[eq\r(3)-1,eq\r(3)+1].故选A.设点M是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AD的中点,点P在平面BCC1B1所在的平面内.若平面D1PM分别与平面ABCD和平面BCC1B1所成的锐二面角相等,则点P与点C1的最短距离是()A.eq\f(2\r(5),5)B.eq\f(\r(2),2)C.1D.eq\f(\r(6),3)A解析:设P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为P′,M在平面BB1C1C上的射影为M′,平面D1PM与平面ABCD和平面BCC1B1所成的锐二面角分别为α,β,则cosα=eq\f(S△DP′M,Seq\s\do3(△D1PM)),cosβ=eq\f(Seq\s\do3(△PM′C1),Seq\s\do3(△D1PM)).因为cosα=cosβ,所以S△DP′M=Seq\s\do3(△PM′C1)设P到C1M′距离为d,则eq\f(1,2)×eq\r(5)×d=eq\f(1,2)×1×2,d=eq\f(2\r(5),5),即点P到C1的最短距离为eq\f(2\r(5),5).求角的最值问题如图,平面ACD⊥α,B为AC的中点,|AC|=2,∠CBD=60°,P为α内的动点,且点P到直线BD的距离为eq\r(3),则∠APC的最大值为()A.30°B.60°C.90°D.120°B解析:因为点P到直线BD的距离为eq\r(3),所以空间中到直线BD的距离为eq\r(3)的点构成一个圆柱面,它和平面α相交得一椭圆,即点P在α内的轨迹为一个椭圆,B为椭圆的中心,b=eq\r(3),a=eq\f(\r(3),sin60°)=2,则c=1,所以A,C为椭圆的焦点.因为椭圆上的点关于两焦点的张角在短轴的端点取得最大值,所以∠APC的最大值为60°.故选B.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M是平面A1B1C1D1内一点,且BM∥平面ACD1,则tan∠DMD1的最大值为()A.eq\f(\r(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