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距离测量直线定向课件_第1页
第四章距离测量直线定向课件_第2页
第四章距离测量直线定向课件_第3页
第四章距离测量直线定向课件_第4页
第四章距离测量直线定向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学习本章节要求:掌握钢尺量距方法;理解测距的基本原理,测量方法和成果计算;掌握直线方向的表示方法;了解方位角、象限角的概念以及坐标方位角的推算方法。难点:视距测量(但用处不大)。本章节的重点基本概念4-1钢尺量距(分段测一段30-50米)4-2钢尺的检定4-3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4-4直线定向距离测量的概念距离是指两点之间的地面实际长度;不同高程的两点间的距离称为斜距;水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称为平距;测量上一般要求测量平距测量上一般用“米”作距离的单位采用氪88元素在真空中辐射的橙黄色光波长的1650763.73倍为“米”的标准长度距离测量方法钢尺量距:优点是工具简单,使用灵活,成本低;缺点是测量精度较低(cm级到mm级,1/2000~1/25000),工作量大,效率低,受地形条件限制较大。视距测量:利用光学成像原理进行距离测量的方法。优点是测距快速灵活方便,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小;缺点是测距精度很低,一般在分米级,相对精度1/200~1/300。适用于地形测量等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光电测距:

优点是测距精度高,速度快,测程长,基本不受地形条件的限制;缺点是成本较高,精度越高的测距仪价格越高。GPS测距:优点是测程长,不要求点之间的通视性,可以全天候作业;缺点是成本很高,后续计算复杂。4.1.1、丈量工具端点尺刻划尺0123456710cm891010cm345678910钢卷尺:量距经纬仪:直线定线花杆:直线定线测钎:直线定线垂球:对点、投点4-1钢尺量距钢尺量距步骤:一、直线定线

1、目估法定线

2、经纬仪定线法二、钢尺量距的方法

1.一般量距方法

2.精密量距方法4.1.2、直线定线定线目的:量取的距离大于钢尺的尺长。定线工具:花杆、测钎、经纬仪。定线方法:1、目估法定线①两点间通视(什么叫通视,即看得见对方)。②两点间不通视(看不见对方)1、目估法定线①两点间通视(地势比较平,一般定线与丈量同时进行)定线要点:使B、3、2、A在一条直线上目视由远到近的方法。123AB

②两点间不通视(中间高,两边低)定线要点:由C、B定交点D1,由DA定交点C2,逐渐趋近,直到CDB、在一条直线上,同时ACD也在一条直线上,则说明ACDB同在一条直线上。ACDBC2D2D1C1ACDB4.1.3、经纬仪定线法①用经纬仪在两点间定线(道路中线)②用经纬仪延长直线(将道路管线直线延长)经纬仪定线适用于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12AB4.2、钢尺量距的方法量距基本要求:

平——不平偏离中心

准——读数准

(一头读大数,一头读小数)直——不直有垂曲改正4.2.1、平坦地面的丈量方法①前尺员在前尺订点,后尺员从A点起记录所量测段数,并读取最后一段尺子的读数,记录者做好记录。②如果每段30米,共4整段加一小段余数,则:距离总长为DAB=n×d0+qn=4d0=30mq=(前视尺钢尺读数减去后视尺钢尺读数)。lllllqD=n*l+qD=直线的总长度l=尺子长度n=尺段数q=不足一尺的余数4.2.2、倾斜地面的丈量方法平量法(台阶式丈量):将一个整尺段细分为几个更小的尺段,以避免高差过大带来的不便。(1)量斜距L;测垂直角;测高差(2)计算平距D=S×cosαD=(S2-h2)1/2ABSDH同时抬高尺子悬空丈量一头抬高尺子悬空丈量Dd1d2d3d4AB3、一般方法丈量距离的要求丈量的要求:(1)往返丈量,称一测回,符合限差要求,取往返距离的平均值作为丈量结果。(2)用相对误差表示量距精度:往返测距较差与往返测距的平均值之比,用分子为1的形式表示即为量距相对误差:例D往=248.12mD返=248.17mK=1/4963(3)平坦地区,用钢尺量距精度应高于1/3000。在山区,不低于1/1000。一般不应低于1/2000。钢尺长度的检验钢尺长度检验的目的:是求出名义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改正值,即通过进行钢尺检定,以求出其尺长改正值。钢尺长度的名义长度(出厂时尺面刻注的长度)。钢尺长度的实际长度(两端点刻划线间的标准长度称为钢尺的实际长度。一、尺长方程式

1、尺长方程式的概念:精密钢尺的长度用尺长方程式表示在一定的拉力下,用以温度为自变量的函数来表示尺长L,这就是尺长方程式

2、尺长方程式公式Lt=L0+△L0+αL(t-t0)Lt--钢尺在温度t时的实际长度;L0——钢尺的名义长度;△L0——尺长改正数,等于钢尺检定时读出的实际长度减去钢尺名义长度;α——钢尺膨涨系数t——钢尺使用时温度t0——钢尺检定时(标准)的温度(一般为20℃)二、钢尺检定的方法比长检定法:此法是将被检定钢尺与标准钢尺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长。得出,从而求出被检定钢尺的尺长方程。例:设作为标准尺的Ⅰ号钢尺的尺长方程为被检定尺为Ⅱ号钢尺,其名义长度也为30m,

通过比长,Ⅰ号钢尺比Ⅱ号钢尺长7mm,比长时t=24°C

则故尺长检定的计算名义长度:30M膨胀系数:0.012测回程序丈量时间丈量是温度t℃温度差T-20℃N尺段量得长度(m)温度改正数△t(m)温度改正后量得长度1往返9:502往返3往返10:40平均量得长度(m)标准长度(m)每米尺长改正30米尺长改正尺长方程式29.329.5+9.3+9.5+10.4+10.5+10.2+11.130.430.530.231.1119.973119.973119.970119.970119.972119.973+13.4+13.7+15.0+15.1+14.7+16.0119.9864119.9867119.9850119.9867119.9851119.9890L’=119.9856L=119.9793L-L’L=-7.2mm120mm=-0.06mm/m30mx(-0.06mm/m)=-1.8mmI=30m-1.8mm+0.36(t-20℃)mm钢尺的检定方法2:与已知基线比长:用待检的钢尺,在已知其精确距离的两点之间,按精密丈量的方法,量出作为基准线的两点之间的名义长度,则据此可以求出待检钢尺的尺长改正值。例2:已知基线长为120.454米,用30m的待检钢卷尺,在28℃时用悬量方法,测得该基线长为120.432米,求待检钢尺的尺长方程式。思路:钢尺量距成果计算的相反过程(无倾斜改正)。AB基线长,如120.454m钢尺量距的成果整理1尺长改正2温度改正3倾斜改正高差为h,斜距为l4改正后的尺段水平距离5尺段往测或返测水平距离,各尺段求和得D往和D返

6相对中误差K=|△D|/D

=|D往-D返|/D7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平

钢尺量距的成果整理【例】某尺段实测距离为29.8655m,量距所用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lt=30+0.005+0.0000125×30(t-20)m,丈量时温度为30℃,所测高差为0.238m,求水平距离。解:①尺长改正

②温度改正

③倾斜改正

④水平距离为平量与悬量平量是指点位桩顶与地面基本相齐,钢尺丈量时平贴在地面上。每一米的尺长方程式都可以得到。悬量是指点位桩顶距地面较高,丈量时钢尺在重力的影响下产生自然下垂。只有总长度的尺长方程式。分清楚使用的方法,选择对应的尺长方程式。五、量距误差与注意事项1)定线误差偏离中线位置:要求紧贴定向点量,定线时认真定向,误差控制在0.12m之内。(2)尺长误差尺长误差具有系统性,它与所量距离成正比,要求检定精度,30m钢尺,精度达到1mm。(3)温度误差根据温度改正式计算,对于30m钢尺温度变化8℃,将会产生1/万的尺长误差,由于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测定的是空气温度,而不是尺子本身的温度,在夏季阳光曝晒下,此二者温度之差可大于3~5℃,因此,量距宜在阴天进行,并要设法测定钢尺本身的温度。(4)钢尺倾斜误差尺子倾斜,总是使所量距离偏大,30米钢尺,约有3毫米误差,所以一尺段高差测定精度应小于1.5厘米。(5)拉力误差当拉力误差为3kg时,30m钢尺产生1毫米的量距误差,丈量时要保持拉力均匀。(6)钢尺对准及读数误差尺要对准测点(7)钢尺垂曲和反垂曲误差要求悬空丈量4-2视距测量视距测量:利用视距仪同时测定测站点至观测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与高差的一种方法。视距测量观测快,易操作,不受地形限制仪器:经纬仪、水准仪、视距尺上丝下丝尺间隔视距测量的原理视距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望远镜内的视距装置配合视距尺,根据光学和三角学原理,同时测定距离和高差的方法。hGQMnFDfpmgABi1、视线水平时视距测量原理取则:由1.视距测量的观测原理视线应与视距尺垂直,下丝在标尺读数为B,上丝在标尺读数为A,尺上AB的长度可由上下视距丝读数之差求得,n=b-a(下丝-上丝)

D=Cn(下丝-上丝)C=100(常数)G/M/n/2、视线倾斜时视距测量原理DpABiD/hn2.视准轴水平时(视线水平时)两点间距离计算公式则D=Cn=100n3.视线水平时两点的高差计算公式

A.B两点的高差:h=i-Li——仪器的横轴至桩顶距离即仪器高L——十字丝中心在标尺上的读数4、视线水平时点的高程计算公式B点的高程:HB=HA+h=HA+i-L三、视距测量的误差及注意事项1.视距测量的误差读数误差垂直折光影响视距尺倾斜误差视距乘常数K,视距尺分划误差,竖直角观测的误差,风力抖动误差钢尺量距不方便,精度?受地形限制视距测距方便,精度?不受地形限制光电测距精度高,测程长,操作简便,适于野外测量4-3光电测距ABDD=*c/2由于直接测时间的精度只有10秒,所以测距精度受到限制。现多采用“相位法”间接测定时间。-8一、光电测距的基本原理往程D返程D若已知相位,则时间为:二、相位式光电测距仪距离:而:取,则距离可表示为:称为光尺长度。因此,要测定距离D,必须确定整尺数和余尺数。二、测距仪的使用各型号的大致相同,主要有照准头、控制器、反光镜等组成。三、测量距离的步骤①将测距仪和反射镜分别安置在测段两点上。②望远镜瞄准反光镜相应位置,反射镜面与入射光线垂直。③打开开关,检查光电信号的强弱,合乎要求后开始测距。④记录若干次读数,为一测回。并记录大气温度和气压。一、测距仪的构造各型号的大致相同,主要有照准头、控制器、反光镜等组成。三、测量距离的步骤①将测距仪和反射镜分别安置在测段两点上。②望远镜瞄准反光镜相应位置,反射镜面与入射光线垂直。③打开开关,检查光电信号的强弱,合乎要求后开始测距。④记录若干次读数,为一测回。并记录大气温度和气压。二、测距仪的构造三、观电测距成果的整理1、测的是斜距2、加测距仪常数改正3、气象改正4、改正后的斜距和平距、高差计算四、光电测距仪的误差误差来源:调制频率误差:通过检测测距仪的常数对距离进行改正。气象参数误差:温度差1OC将对于1km的距离产生1mm的误差。仪器对中误差:不能大于2mm。测相误差:应离开电磁场的干扰。五、光电测距仪的精度光电测距仪的精度的表示方法:根据以上对光电测距误差来源的分析,知道有一部分误差(例如测相误差等)对测距的影响与距离的长短无关,称为常误差(固定误差),表示为a,而另一部分误差(例如气象参数测定误差等)对测距的影响与斜距的长度S成正比,称为比例误差,其比例数为b。因此,光电测距的中误差ms(又称为测距仪的标称精度)以下式表示:ms=±(a+bS)上式中,比例系数b一般以百万分率表示,即b的单位为mm/km。例如,表4-7中所列举的各种距测仪的测距中误差为±(5mm+5ppm),即相当于上式中a=5mm,b=5mm/km,此时,S的单位为km。六、光电测距的注意事项1、搬运仪器注意2、阳光强烈应打伞3、不宜在变压器、高压线附近设站4、高温不能作业4-4三角高程测量

在山地进行高程控制测量用水准测量方法,由于设站次数多,速度慢,此时应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测定两点高差,在利用附近水准点来推算高程。优点:在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过程中,同时测定其高程与水准测量相比能一次测定距离较远或高差较大两点间的高差。一、原理是根据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或倾斜距离和竖角,应用三角学的公式计算两点间的高差。

大地水准面HAiSsinaSlhHBDABMa二、计算公式测斜距h=Ssinα+i-L测平距则B点的高程为

三、三角高程测量的观测步骤

三角高程测量的观测步骤:1.

安置仪器于测站上,量取仪器高,觇标高,读至0.5cm,用小钢尺丈量,量取两次的结果之差不超过1cm时,取平均值后取至cm记入表中2.

测量竖直角用中丝瞄准目标(竖盘管气泡居中视线自动水平)盘左盘右观测3.

测量竖直角限差要求见表4.

量距(斜距、平距)斜距:望远镜旋转轴中心至目标高的距离对于往返测所得的高差之差fn(经两差改正),不应大于0.1Dm(以km为单位)fn=±0.1Dm

三角高程测量高差计算

i=1.480mDL=1.502mA=+11°32′49″L=1.400mA=-11°33′06″L=1.491mA=+6°41′48″L=1.441mA=-6°42′04″L=1.460mA=-10°11′17″L=1.562mA=+10°11′29″L=1.560mA=-7°31′18″L=1.402mA=+7°31′35″Bi=1.491mAi=1.440mHA=234.880mCi=1.502m

s=616.353s=616.412s=593.391s=593.400s=49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