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文言文复习一课件_第1页
八上文言文复习一课件_第2页
八上文言文复习一课件_第3页
八上文言文复习一课件_第4页
八上文言文复习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晏子使楚》1、解释加点的字。楚王赐晏子酒

缚者曷为者也

楚王闻之

王曰:“何坐?”

吏二缚一人诣王

晏子将使楚

齐人固善盗乎?

圣人非所与熙也

寡人反取病焉

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意义①谓左右曰古义:

,今义:

。②其实味不同古义:

,今义:

。③寡人反取病焉古义:

,今义:

。3、下列句子中与“何以也”句式相同的是()A、晏婴,齐之习辞者B、缚者曷为者也C、圣人非所与熙也 D、为其来也4、解释“之”的意义和用法(1)楚王闻之

(2)吾欲辱之

(3)婴闻之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5、本文出自战国时期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著作《

》。叙述了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故事写

,表现了晏子

。晏子春秋楚王在酒宴上侮辱晏子,晏子巧妙的的辞令是楚王折服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卓越的辩才同时也维护了国家的尊严6、下面哪两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A、齐之习辞者也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B、所以然者何?庞然大物也《幼时记趣》C、生于淮北则为枳今民生长于齐不盗D、为其来也缚者曷为者也E、对曰:“齐人也,坐盗。坐窥井邑,俯拍云烟《黄鹤楼》7、①翻译“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②翻译“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8、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楚王的“笑“应该是什么样的笑?表现出楚王当时什么样的心态?

9、“寡人反取病焉”的结果可用一句成语来概括,那就是

。10、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分别用两个以上成语概括)晏子:

楚王:

尴尬的笑,羞惭的笑,难堪的笑等自嘲无奈的心态楚王自作聪明、仗势欺人、心劳舌拙,不堪一击晏子机智善辩、义正词严、不卑不亢,所向无敌11、晏婴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根据吗?

12、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

,把“淮北”比为

;把“橘”比为

,把“枳”比为

。你知道吗,从现代植物学看,橘和枳是不同种的,因此“橘化为枳”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了。那么你能用其他的方法反驳楚王吗?

晏子凭借自己机智善辩的才能和不亢不卑的态度,成功地出使楚国,并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晏子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他义下辞严而又不亢不卑地折服了楚王。12、齐,楚,不盗之民,盗贼只要能举出事例证明有很多事情是后天学的,而不是先天就决定的就行了。13、本文晏子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你结合下面的例子说说外交家们外交的品质。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记者又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机智善辩、不卑不亢、具有时刻维护祖国尊严的爱国情怀。二、《人琴俱亡》

1、解释加点的字。子敬俱病笃

而子敬先亡

何以都不闻消息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

子敬素好琴

便径入坐灵床上

弦既不调

因恸绝良久

2、用“/”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①因恸绝良久②月余亦卒③子敬素好琴④便径入坐灵床上⑤便索舆来奔丧⑥此已丧矣⑦何以都不闻消息⑧都不哭3、你能结合下面句子补出省略的词语吗?①何以都不闻

消息?②

便径入坐灵床上。③

月余亦卒。4、本文选自

,是记载

的笔记小说。作者

的学家。这则故事写了

,表现了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的笔记小说。作者刘义庆,南朝宋的文学家。王子猷对弟弟王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他对弟弟深厚的手足之情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与“恸绝良久”中“绝”解释相同的是()A、赶尽杀绝B、悲痛欲绝C、绝无此意D、美妙绝伦6、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与“恸绝良久”中“良”相同的是()A、除暴安良B、用心良苦C、消化不良D、良莠不齐7、翻译下列句子①何以都不同消息?此已丧矣。

②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③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答:

8、子猷凭什么断定子敬已死?这反映了什么?

由“都不闻消息”推断子敬一定已经死了。王子猷和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9、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

10、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恸绝良久”“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反映王子猷极度悲伤的心绪。11、子猷来到子敬家奔丧,坐在灵床上,弹子敬琴时的心理活动,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12、你认为王子猷“月余亦卒”的原因有哪些?

13、读了《人琴俱亡》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14、你能默写出最能表现子猷哀悼弟弟与自己生死相隔的悲叹句吗?你能写出其他表现手足之情的诗句吗?

《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翻译下列句子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2分)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你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本文作者是

代的

。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

,抒发了自己_________的苦闷心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的心境。5、文章“记”的要素是:时间: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____6、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