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创作背景: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1912-1996),现代作家。辽宁省昌图县人,原名曹汉文、曹京平。中国的30年代,是动荡不安的年代,曹京平为避免国民党迫害,决定给自己起个既不被人猜疑,又让人难以模仿的笔名。于是,用了“端木”这个复姓,又把他东北家乡红高粱的别称——“红粱”移作名字。这样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红粱”。可是,他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公开使用“红”字,很容易招来嫌疑。于是改用谐音“端木蕻良”。端木蕻良炽痛喷涌泛滥谰语召唤怪诞亘古默契田垄蚱蜢镐头嗥鸣山涧斑斓碾污秽辘辘hóngchìpēnlànháojiànlánniǎnhuìlándànɡènqìlǒnɡzhà
měnɡɡǎo读准字音zhào
lù炽痛嗥鸣谰语怪诞亘古召唤斑斓污秽泛滥热烈而深切。(野兽)大声嚎叫。没有根据的话。荒诞离奇。远古。呼唤。灿烂多彩。肮脏的东西。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朗读理解
1.朗读课文。要求: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自己所体悟到的情感。
2.找出文中的誓言部分,读一读,说说:如何理解题目“土地的誓言”?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一:我要回去二:我要战斗语段阅读读第一段,思考一、作者把广大的关东原野,以“她”而不是“它”相称,这是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做“母亲”的意思。运用呼告的手法,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土地热爱、怀想和眷念。二、作者在这段话中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白桦林马群蒙古狗鹿群高粱玉米豆粒东北物产丰富,地大物博。山雕黑土地煤块三、作者为什么在这段话中列举了一大串的景色、物产?列举了一大串富有东北地域特征的景色、物产,展现东北大地的富饶美丽,表现了对故乡深切的留恋和炽痛的热爱,也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四、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删去一半如何?有必要,删去不好,因为这些都是关东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关东大地的特征,它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关东大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五、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大量的词语形容东北地区的种种事物,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能够引起你丰富的联想?“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这使人不由想象在原野上高高挺拔的白桦树随着狂风飞舞的情景。“红布似的高粱”使人仿佛看见东北土地上成熟的红高粱一直延伸到天边,仿佛平坦的红布一般这一段中哪些语句最富有感情,最能打动你呢?谈谈感想。“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细味这一词语会觉得十分贴切: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泛滥奔流。较之用“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1、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泛滥”改为“澎湃”或“涌动”可好?)2、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为了表达“我不能离开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乡特有的景物?“土壤的香气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秋天,银线似的······这一段中又有哪些语句最富有感情,最能打动你呢?你感受到了什么?
“埋葬”,只用于已死的事物,而这里是指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只属于失去的故园。1、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埋葬”改为“飘荡”或“回响”可好?)2、第二段起初写“关东大地”用第三人称“她”来称呼,而到了后边却改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用第二人称来称呼呢?起初把土地比作“我的母亲”,所以用“她”,感情比较平稳。后来由于作者情感的逐步激越,为了便于感情的抒发,对土地以“你”相称,用第二人称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的结果。{你她感情平稳直接,迫切修辞手法:呼告感情的变化3、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的含义是什么?污秽和耻辱指故乡被日本侵略者蹂躏、强占而至沦丧。作者愿意为了土地不惜奋斗,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强烈而深沉的爱国热情和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精神。
课文有两个段落,分析两段的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本文只有两段,请大家想一想,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结构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直接抒情。内容的相同:都有对故土的回忆和描绘。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对故土的深切怀念对故乡优美景物的赞美离别故土无尽的凄苦和无奈收复家园恢复国土的激情与信念本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文章主旨:
《土地的誓言》这篇抒情散文充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标检测仪器合同范本
- 粗房合同范本
- 代理农用肥料合同范例
- 上门做饭员工合同范本
- 共同购销合同范本
- 劳务班组围墙合同范本
- 公司代冷藏合同范本
- 冷水表采购合同范本
- 养殖加工销售运输合同范本
- 别墅资产收购合同范本
- GB/T 16288-2024塑料制品的标志
- 麻风病防治知识课件
- 北师大版《书法练习指导》五年级下册教案、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学情分析
- 3素炒圆白菜 教案
- 透析患者营养不良护理
- 学生消防安全常识问卷及答案
- 中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垂直起降场技术要求
- 2025年公务员考试时政专项测验100题及答案
- 《儒林外史》参考课件1
- 5G 智慧地铁白皮书(2019) -中国电信(上海)
- 《机械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