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同名7994)_第1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同名7994)_第2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同名7994)_第3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同名7994)_第4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同名799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辩证法第二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创立的。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奠定了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该书对于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重要成就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自然辩证法》于1925年在前苏联公开出版。从那以后,自然辩证法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是在科学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逐渐发展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和一个新学科。请大家阅读教材《绪论》一章、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以及龚育之、孙小礼写的《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和主要内容》。主要了解和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我认为它深刻揭示了科技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而且把科技的发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考察,并由此提出了许多崭新的思想;自然科学属于一般社会生产力的范畴;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转为直接的生产力;社会实践的需要,首先是经济,生产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科技又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2.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和范围是什么?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性质: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不仅具有哲学属性,而且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内容: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第四周背景资料一:在库恩之前,科学哲学领域基本上是实证论及实在论的天下。科学被认为是一种追求真理的事业,或者科学是似真的;真理可以被人们认识并加以表述等。自从库恩发表其经典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以来,对库恩的不同解读造成不同的研究路向。库恩之后,人们逐渐关心科学产生背后的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因素。“我们都关心获得知识的动态过程,更甚关心科学产品的逻辑结构”[1],“要分析科学知识的发展就必须考虑科学的实际活动方式”[2]

注释:[1][美]托马斯·S·库恩著,纪树立等译:《必要的张力》,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65页;[2]同上,第267页背景资料二:“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

1994年,纽约大学理论物理学家艾伦·索卡尔向后现代文化研究领域的主要刊物《社会文本》(Socialtext)提交了一篇题为《跨越界线: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的解释学》的论文。随后,索卡尔在《大众语言》中披露了他的意图,即这篇文章是他为了检验人文科学知识领域的严格性标准而写的诈文。这篇论文在文字上带有明显的胡说八道,然而(a)它听上去很不错;(b)它迎合了编辑们在意识形态上的偏见。《社会文本》的5位主编都没有发现这是一篇诈文,一致通过把它发表,引起知识界的一场轰动。这就是著名的“索卡尔事件”。索卡尔事件立即触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由科学家、持实证主义立场的哲学家组成的科学卫士与后现代思想家之间的“科学大战”。

——《“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背景资料三:“索卡尔的自白”

“我的文章的最基本愚弄之处不在于它那大量的错误,而在于其中心论题的可疑性以及引证它来支持它的‘推理’。其次,通过含糊的‘非线性’、‘流量’和‘相互联通性’等花言巧语,把德里达和广义相对论、拉康和拓扑学、伊里伽莱和量子力学拼凑成一个大杂烩。最后,我一下子得出(再次毫无根据地)‘后现代科学’已经抛弃了客观实在性的观念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不是思维的逻辑结果;人们只能发现权威的引言、诙谐双关语、牵强附会的类比和毫无根据的大胆断言。”

——艾伦·索卡尔:“曝光——一个物理学家的文化研究实验”,见索卡尔等著,蔡仲等译:《“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9页

(相关资料大家可借阅书籍,或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后进行思考和讨论。)问题如下,可以选其中一个或多个回答,标题最好鲜明表达自己的观点:1、什么是科学?如何更好地理解科学?科学是真理性的知识体系?是一种社会建制?一种文化活动?一种信念?还是一种实践方式?等等。请结合自己的背景和理解进行阐述。科学的基本定义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的永无止境的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永远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首先,从《自然辩证法概论》书中对科学含义和本质的定义来回答什么是科学?马克思对科学的本质有如下的深刻论述:1、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2、科学史一种社会的、精神领域的劳动;3、科学是生产力;4、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贝尔纳把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各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之一;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我个人觉得科学是在一定时期内关于真理的知识体系,它只是社会建制中的一部分内容,往往通过社会主导意识形态来体现社会机制的价值观念,是指导实践的理论依据。为更好的实现科学的社会目标和功能,必须结合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定期的检验科学理论,更好的理解科学,以调整完善科学理论。2、科学是不是最可靠的知识?有没有认识论上的特权?即科学是否可以免于怀疑与批判?科学不是最可靠的知识;没有认识论上的特权;不能免于怀疑和批判。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任何“真理”在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具有绝对的正确性。放眼未来,就整个人类历史长河来说,根本不存在什么绝对的真理。因为人是地球生物,有其天然的局限性。人对世界的理解都是通过感观获取信息,而后通过思维作理性分析做出的结论。人本身的局限性决定了我们的理论永远是与客观事实有差距的。科学不可以免于怀疑与批判,因为科学家懂得的理论是近似于真理,自然界的法则存在于自然界中,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出来,且其本身拥有多样性特点,在更高领域观察问题时可能打破原有的科学理论。3、你认为在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中,社会性因素的作用有多大?(试举例说明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在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中,社会性因素的作用是很大的。社会性因素对科学知识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社会需要什么,人们才会在这一方面进行寻找,才能促进科学知识的产生。科学是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服务的,并且是在实践中继续发展的。可以说科学知识的产生离不开社会。

包括科学理论在内的一切知识的内容归根结底都由社会、文化因素的参与和作用而形成的,社会因素有:社会关系、利益、共识、习俗约定、权势网络、文字记载等。第五周关于技术的本质,一般有三种理解:一种是技术决定论,重视技术的内在逻辑,认为技术是自主并价值无涉的;一种是技术建构论,强调社会因素对技术的决定作用;还有一种是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认为技术的自主因素和社会因素都起作用,它们构成一个“无缝之网”。1、对技术的本质,你是怎么理解的呢?技术是一种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和控制的活动,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有关系,因此,对技术本质的解读必须深入到社会主体的人之中,必须思考技术与人工的物质世界、技术活动的目的性、技术与人类制作过程及其产品、技术与知识、技术与技术拥有者的精神状况以及技术的文化维度等方面。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将技术置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中,以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即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点来把握技术的本质,马克思指出:“工艺学会揭示出人对于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简言之,技术的本质是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

2、技术与人的关系是什么?技术是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人对自然地能动作用即人利用和改造自然,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而技术就是人的实践活动所不能缺少的工具、手段和方法。人能动地作用于自然地实践活动,是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实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实现主观的目的。技术作为人对自然地能动关系,推动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烟花,并改变着人自身的自然。技术作为人对自然地一种能动关系,不仅存在于物质产生过程中,还表现在社会生活条件方面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与过程之中。3、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对人的生活有何深远的积极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越来越发达,正是因为科技发达,所以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越来越方便。我们现在人口越来越多,多亏科技发达了,楼房也可以越建越高了,这样就减轻了地面的压力,而且我们现在上下楼大多都是使用电梯,方便多了。还有就是我们每天使用的电脑、电话,电脑使我们的实现很多人脑暂时不能实现的事情,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解决很多心中的疑问。电话则方便我们的交流,特别是移动电话,使得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交流.所以说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是密切相关的。但是相对外国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来说,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还是有待提高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则国强大。而我们研究生作为国家乃至世界以后的科技研究人员,必须用科学技术“武装头脑”,为科技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4、技术的应用有何限度?如果不加限制地滥用的话,可能会带来哪些后果?我认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造福于人类,也会带来了危害。放在历史长河中,技术的发展比如汽车、飞机等的进步的确给予了人类诸多方便但,是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技术比如塑料的无节制应用给人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造成了环境的污染、生态破坏。如果不加限制地滥用的话,科幻电影中的科技灾难都有可能发生在我们生活中。成也科技,败也科技。技术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美好生活,也能导致人类社会的倒退,比如核子能量的发现,可以带给我们巨大的能量,但是一旦核泄漏,那就是灾难,即使上百年都将对环境、人类生活具有影响。这就告诉我们要科学注意使用技术,秉着人文关怀进行科学研究。第六周科技伦理学是应用伦理学的一个分支,从狭义的角度看,是对科学技术本身进行伦理思考。如科技是不是价值中立的?科技研究有无禁区?从广义来看,除了反思科技本身之外,也要对科学技术在人类生活的诸多领域中的运用进行伦理思考。如生命伦理、网络伦理、环境伦理、工程伦理等。

就科技与伦理的互动来看,一方面表现在科技对伦理的作用,如扩展伦理范围,提出新的伦理问题,提出新的价值观和修正伦理规范的确定;另一方面,是伦理对科学技术的反思和推动,如是否科技层面能做的,就是该做的?应发展什么样的科学技术?等等。大家可从以下某个问题入手讨论:1、科技是否是价值中立的?科学技术自身不具备任何属性,没有价值偏好,是中性的;由它带来的伦理问题应该是科学技术应用造成的,其实还是从事生产活动的人造成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必须受社会伦理规范的约束,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正面效益,尽可能地扼制其负面影响。科技伦理是对科技活动的道德引导,是调节科技工作者相互之间、科技共同体与社会之间诸种关系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科技伦理不仅蕴含一般的伦理价值,而且包容科学技术真价值。2科技研究有无禁区?对于是否应该在科学研究上设立禁区的问题,我们应当辩证的历史的去看待。正如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我们也不能形而上的肯定或否定科学禁区的存在。某项自然科学研究在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时期,一定的范围内存在法令或习俗上所不允许涉及的对象和领域,构成了这个时期这一范围内的相对禁区,然而随着社会意识、人们观念的变化,这一禁区可能会变为非禁区,正如人们现在对医学中手术的认识,在一段时期也被某些地区列为禁区。科学研究的禁区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我们应该把有无禁区看成是科学研究的两个对立面,两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的推动整个科学向前发展。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保持求真和向善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3、应发展什么样的科学技术?“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完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是工具。”我个人也比较赞同爱因斯坦的这个观点,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其对伦理问题的部分负面影响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有些人把什么生物技术发展带来的诸如克隆人这样的负面原因都归结为科学技术的发展难免有些牵强。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不是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简单交叉与融合,二者也应是辩证统一的。4、试从某一案例入手,分析高新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哪些伦理问题?(如可选择克隆人、安乐死、器官移植、基因问题、网络交往、高智能犯罪、环保等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对于网络伦理问题,个人觉得这个不能单一得说是由于科学技术引起的,我们应该看到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与人类社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之所以会出现网络伦理的现象,很大程度上跟自身的原因相关,很多人由于自己的控制力较差才会出现网络沉溺这种现象,网络犯罪或许是由于网络技术的产生而随之出现的一种现象,这也是技术的局限性,必然是存在利弊的,相信随着网络管理的不断完善,这种犯罪可以被很好的控制。对于生命伦理问题,我觉得这个不能一概得说其是好的或者是坏的,它作为一种新的科学必然是有利有弊的,一方面,我觉得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解决了以前很多无法跨越的医学难题,是医学得到巨大的发展;但是,对于克隆人、安乐死这种现在,由于各个国家的传统观念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也很难去评论。对于环境伦理,我觉得各个物种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我们不能值追求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顾及动物的安危,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发展科学技术,应该做到可持续发展,在高科技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好我们人类居住的环境。第七周随着大科学时代的来临,科技与社会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也成为广为探讨的问题。关于科学家是否应该为自己的研究承担伦理责任,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一是认识到自己的道德责任,但对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感到无可奈何。二是不承认科学家有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科学技术被用于何种用途与科学家无关。三是认为科学家不仅在科学研究中负有道德责任,而且还有义务使科学造福于人类社会。比如促进科学的创新与发展、增进人类的福祉、促进科学传播与技术推广、对科技应用进行评价及预测以趋利避害等。对这一问题,你是怎么看的。科学家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吗?如果有的话,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我支持第三种看法,即认为科学家不仅在科学研究中负有道德责任,而且还有义务使科学造福于人类社会。作为科学家一般应遵守两个基本法则:(1)将新的概念与结果无保留的公之于世,以供其它的研究者独立试验并重复证明其结果;(2)在出现更精确与可靠的实验证据的条件下,必须放弃或修正已经被接受的理论,甚至创造新的科学的假说。这是对于科学家学术责任的基本要求,但是科学家作为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受到尊重的职业,其身负的责任不止于此。爱因斯坦说曾经对年轻的理工科学生说:“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科学家作为当代社会的精英,不仅要以其聪明才智为社会创造财富,而且以其在美和道德方面的良好教养帮助社会敦风化俗,主持正义和公道,对公共事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个科学家应该力求把自己的目标放在更加广泛的基础上,以及他不能轻率地为着少数人而去危害多数人。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教授说,科学研究“基本的最终的价值判断就不会取决于为了科学的科学,而是取决于是否对人类有益。”因此,科学家的精神品质和伦理规范中就应当包括责任性——负责任地去思考、预测、评估其所产生的科学成果可能的社会后果,使自己所从事的科学活动成为一项造福人类的事业。根据爱因斯坦的观点,无论从科学作为知识成果来看,还是从作为社会活动及其社会功能来看,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都包含于科学的内在本质之中。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主要表现为制止战争、捍卫学术自由和以揭示事情真相为己任。科学家有责任思考、预测、评估他们所生产的科学知识的可能的社会后果,担负起其应有的社会责任。1、教育大众的责任。科学与社会紧密相连,科学家有责任捍卫科学的尊严,抵制伪科学对社会的侵害,以正确的科学理念教育大众,使之认识科学技术的价值所在。科学家不应该只躲在象牙塔中醉心于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而应该做好科学普及工作,使科学成果为大众理解,进而为大众服务。2、维护社会和谐的责任。科学对人类的社会事务的影响越来越大,科学家应该对科学体制和社会政治承担其应有的责任,呼吁建立科技、经济、社会与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大协调发展机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科技发展与人的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人、自然和社会的综合协调。3、推动人类进步的责任。科学技术在物质文明方面可以不断满足人类的需要,不断地实现人类的目的;科学技术在精神文明方面可以对思维方式的变革、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深刻的变化和科学精神的形成等具有重大影响;科学技术在政治文明方面可以提高人们的政治觉悟和政治参与意识,进步的政治思想、政治道德、政治观点和思维方式,如民主、平等、自由、人权以及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等。第八周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持续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它从产生之日起就以特有的伟力为人类大量谋取福利。20世纪中叶以来,现代科技革命更是以神奇的力量改变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也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人类现代文明的组成要素和内在原动力。然而,凡事必有对。当代科技革命正如一把双刃剑,它并非只是意味着幸福、享乐与希望,也给人们带来了种种忧愁、痛苦和危机。近一二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伴生着一些消极后果,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全球问题的产生以及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现代科技的负面后果同时又在提醒人们,究竟如何正确地评价科学技术、又该如何对待它?

面对这些问题,不同的学者对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和人类的未来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有的欢呼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认为科技万能,科技发展可以使人类社会进步,也可以克服由于科技进步而造成的任何问题,被称为“乐观派”。而有人则认为科技是罪魁祸首,是“万恶之源”,科技的发展所造成的严重问题是人类自身所无法克服的,认为应停止与限制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处境发出哀鸣,这就是“悲观派”。问题如下:1、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有哪些?(主要是科技的正面效应,可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社会变革层面进行分析)科学技术是蕴涵着价值的社会事业,科学技术的正面价值包括物质文明价值,精神文明价值,经济文明价值,生态文明价值和社会变革价值等。物质层面: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所导致的物质成果,物质文明的发展集中体现在科学技术作用于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纵观历史我们很清晰就会看到科学技术的物质文明价值。人类的物质文明从石器时代开始—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电动机时代—原子能和计算机时代。这些都是人类历史上生产力发生重大变革的标志,也是科学技术的物质文明价值重要体现。精神层面: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其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这方面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思维方式的变革,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深刻的变化和科学精神的形成等具有重大影响,由此体现其巨大的精神文明价值。精神文明受到物质文明的影响而不断发生变革,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在17世纪之前,神论和上帝论仍然占主流,但18世纪以后自然科学在各个领域的不断突破,使唯物主义思维形成了主流。政治层面:政治文明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而科技的发展则能使政治科学化,解决科学地政治决策、科学管理的问题,建立科学的政治决策机构、程序和方法,吸收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科学计算成本和收益,尽量避免随意性和主观性。2、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有哪些表现?科学技术负面价值表现在对物质文明的损害及表现在对精神文明的危害。

科学技术负面价值既表现在对物质文明的损害上,又表现在对精神文明的危害上。科学技术对物质文明的损害是伴随着科技发展及其对自然改造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产生的。现代科技发展也造成对人的异化。现代科技使人类的力量越来越大,而作为个体的人则在逐步退化,作为生物的人的诸如视觉、听觉、身体灵敏度等本能的东西正在弱化甚至丧失,科技的飞速发展反过来造成了对人的异化。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那样,“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3、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技术的两面性是指技术既存在满足人类需求,为人类造福的正面价值,它同时也会对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甚至是灾难的负面影响。

从“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看,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但是,必然有一面是主导的,这一面就决定了事物的基本特性。一个有用的技术项目或产品,只要它存在价值,仅管它还存在某种危机和隐患,我们仍然要使用它,这就是我们对待两面性的正确态度。4、科技能否解决一切问题?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我们承认今天还有一些科学没有解决的问题,但是它明天可以解决;如果明天它没有解

决,那么后天它可以解决;后天它还不能解决,也不要紧,它将来一定可以解决。这是一种信念,因为科学已经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物质上的成就,以至于我们相信它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归根到底,这只是一个唯科学主义的信念。这个信念本来是不可能得到验证的,实际也从来没有被验证过。但是更严重的问题是,这个信念是有害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的问题,既有上层建筑的因素(比如政治、军事、文化方面的因素),也有最根本人的创新因素。上层建筑和人的创新的因素,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上才能发展的,毕竟这一切都是经济结构决定的。而科学技术,只是一个催发剂,只是在加速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从在,而促进社会的生产关系调整。而各个阶级的政治利益矛盾是不可以用科学技术来解决,只能通过政治的方式来处理。第九周根据一些有识之士的诊断,当代社会的一个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