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起爆炸事故案例与分析_第1页
几起爆炸事故案例与分析_第2页
几起爆炸事故案例与分析_第3页
几起爆炸事故案例与分析_第4页
几起爆炸事故案例与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几起爆炸事故案例与分析总汇浙江金华某化工厂黄磷酸洗锅爆炸一、事故的概况及经过。

1980年6月30日13时23分,金华某化工厂五硫化二磷车间黄磷酸洗锅在生产中发生爆炸,死亡8人,伤9人,直接经济损失300000余元,产值损失达730000余元。爆炸后,炸塌厂房300余平方米,五硫化二磷车间全部毁坏,全厂停产。黄磷酸洗工艺是新工艺,目的是通过酸洗,提高黄磷纯度。

二、事故原因分析

1.对黄磷酸洗工艺缺乏科学知识,特别是对黄磷与硫酸反应会引起爆炸没有认识。这次事故是由于黄磷在浓硫酸中清洗时发生放热反应,在特定条件下引起的化学爆炸。

2.厂领导对这一重大的新工艺没有引起充分重视。认为是小改小革,没有专门成立班子,考虑经济报酬也没有争取科研部门支持,也不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帮助,没有经过小试、中试、直接移交生产。

3.没有充分收集国内外科技情报,仅根据杂志上的简要报导就组织试制工作,自行设计制造,直接投入生产。投产后,又没有认真制订和掌握操作规程,试用只有五天,就发生爆炸。

4.酸洗锅上无压力表、安全阀、防爆装置等安全附件,只看到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有提高,而未注意生产中的许多不正常现象,急于下达生产计划。

三、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

1.采用新生产工艺一定要通过试验研究,不能蛮干。

2.试验用的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要求要符合国家法规、标准的规定。浙江省某电化厂液氯钢瓶爆炸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79年9月7日13时55分,浙江某电化厂,液氯工段一只容积为415升、充装量为0.5吨的液氯钢瓶发生了猛烈的爆炸。爆炸气瓶的碎片又撞击到其附近的液氯钢瓶上,加上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又导致4只液氯钢瓶爆炸,5只液氯钢瓶被击穿,另有13只钢瓶被击伤和产生严重变形。爆炸时不但有震耳欲聋的巨响,而且随着巨响发生的冲天气浪高达40余米。强大的气浪将414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液氯工段厂房全部摧毁,并造成周围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的损坏。爆炸中心水泥地面上留下了深1.82米、直径为6米的大坑,爆炸碎片最远的飞出830余米。爆炸后共泄出10.2吨液氯,其扩散后共波及7.35平方公里面积,由于爆炸以及爆炸后散溢氯气的毒害,共造成59人死亡,779人住院治疗,420余人到医院门诊治疗,直接经济损失达630000余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

最初爆炸的液氯钢瓶,是9月3日由温州市药物化工厂送到温州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温州药物化工厂的液化石腊工段是以液体石腊和液氯为原料生产氯化石腊。该工段由于生产管理混乱。设备简陋,在液氯钢瓶与生产设备的联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它防倒灌装置,致使氯化石腊倒灌入液氯钢瓶。电化厂液氯工段无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操作人员缺乏严格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在液氯充装前没有对液氯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致使液氯钢瓶内倒灌入氯化石腊,在再次充装液氯时,氯化石腊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骤然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粉碎性爆炸。可见,爆炸的主要原因是管理混乱。

三、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

1.企业领导必须树立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思想,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承担安全生产责任,以科学态度加强安全管理,对生产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2.液氯钢瓶及液氯的使用单位,要制定安全使用的管理规定,在液氯钢瓶与生产设备的联接管线上,必须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他防止倒灌的装置,以避免生产系统内的物料倒灌进入液氯钢瓶内。

3.液氯充装单位要制定严格的充装前检查制度。操作人员必须严格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并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液氯钢瓶在充装前应认真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气瓶应先进行清理并符合要求后方可充装。英国一硝化甘油生产厂发生爆炸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31年6月23日英国霍尔顿希斯(HoltonHeath)国立炸药厂生产硝化甘油的硝化工房,发生严重爆炸,死亡10人。

该硝化工房内有两台硝化器,交替使用。发生事故的当天上午,一台硝化器里装着废酸,另一台设备里装着已硝化完毕等待分离的硝化甘油。操作工人想把第一台硝化器里的废酸放入废酸接收槽内,但误将第二台硝化器的出料阀打开了,致使硝化首油流进到废酸贮槽中去了。当他发现有错误时,立即关闭阀门,并企图把已流入废酸贮槽内的浮在上层的硝化首油抽回到硝化器中去。然而,当他一开启贮槽上部的粗陶瓷阀时,硝化甘油爆炸了,同时爆轰波通过管道传入硝化器,使其中的200kg硝化甘油爆炸,设备及硝化工房被摧毁,还引起相邻的过滤工房和胶化工房内的炸药发生殉爆,扩大了事故灾害。

二、事故原因分析

操作人员误操作。英国一工厂浓硫酸泄漏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86年6月初,英国某公司在约克郡Castleford工厂发生浓硫酸泄漏事故。600加仑浓硫酸从破裂的安全膜喷出,高达50~100英尺,落下的酸雨使大约30名当地居民的皮肤、眼睛受刺激,有4人需要观察和住院治疗。

二、事故原因分析

某公司和厂方调查认为,事故是人为失误造成的。

该公司生产硝基二甲苯,一种用于制造染料的化学品,通常是往反应釜中的二甲苯中慢慢滴加浓硫酸和浓硝酸使之硝化制得。1名操作工将一45加仑的贴有二甲苯标签的桶中的甲醇误以为是二甲苯加入到反应釜中,当浓酸加到甲醇中时,发生强烈的放热反应,釜中压力猛升,反应失控,安全膜破裂,大量浓酸释放进入大气中。为赶进度不置换检修时煤气管道爆炸1998年7月10日23时20分,河南省某化肥厂原料气车间,因检修10000m3大气柜,倒换5000m3小气柜,在煤气管道抽加盲板过程中,由于煤气管线内存有残余煤气,管道置换不彻底,发生一起煤气管道爆炸事故,造成全厂2个系统(合成氨、甲醇)停车数小时,2名检修工重伤,3名轻伤。

1.事故经过

该厂原料气10000m3气柜钟罩,由于长期与水接触使用,腐蚀严重,经多次检修补焊防腐刷漆,以致轨道移动变形,接触面不平滑。7月10日14时30分,大气柜西部牛腿处钢板突然撕裂(1000x300mm),气柜从6500m3高度急剧下降,合成氨系统被迫紧急停车。由于大气柜整修需要一周时间,为减少生产经营损失,决定从煤气管道三通处加装隔离盲板,将甲醇系统5000m3(小气柜)倒换到合成氨系统,坚持合成氨尿素生产,甲醇系统停车。7月10日下午,厂有关领导、有关处室、原料气车间共同商定大气柜检修以及倒换小气柜加装盲板方案,安排原料气车间承担倒换气柜加装盲板任务。要求:在抽加盲板作业之前,联系氮气对煤气管道进行置换1.5h。当时由于氮气紧张(甲醇系统、合成氨系统净化都要用氮气),置换煤气管道氮气停供,又因要求7月11日凌晨1时完成抽加盲板任务,所以作业时间较紧,没有继续置换,就于10日20时开始抽加盲板作业,22时分别卸装2个法兰口,在用刮刀、螺丝刀清理法兰口时,23时20分突然发生爆炸,管道两端盲板一块炸飞70余米,一块在管道内炸行30余米至弯头处将管道击破,管道三通盲板处,正在检修作业的5名职工,2名被爆燃火焰烧成重伤,3名轻伤。

2.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按照化工抽加盲板作业规定,在易燃易爆系统抽加盲板,可以不置换作业,但必须系统卸压并保持正压,以防空气吸入。此次抽加盲板,因气柜破裂,无法保持正压,因此必须进行置换,但因氮气紧张不够用,没有将管道置换合格,消除部分残余煤气,是事故发生的主要直接原因。其次,当法兰口打开后,由于夜间气温较低,管道内残余煤气冷却,体积缩小,将空气吸入管道,在法兰口附近形成混合爆炸气体。再次,由于检修作业人员使用铁质工具碰撞产生火星,引爆管道内爆炸气体。

2)根本原因:

(1)检修方案中,各项安全检修措施没有严格认真落实,由于时间紧工作量大,检修中忽视安全,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抛之脑后,当成一句空话,各种动火证、登高证没有起到监督作用,缺乏安全检修意识。

(2)检修作业人员,多年习惯性违章作业(化工易燃易爆设备检修时,严禁使用铁质工具,应使用铜质工具,避免产生火星)。检修人员安全知识缺乏,在没有安全措施做保障时,为了赶进度,盲目进行作业。

3.事故预防措施

(1)召开事故分析会,按照“四不放过”原则,查清事故发生原因,落实责任,用活生生的典型案例在全厂开展“遵章守纪,安全检修”大讨论,吸取事故经验教训,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规章制度,严格禁止忽视安全的习惯性违章作业,树立安全自我防范意识。

(2)抽加盲板检修作业时,必须制定管道联系和盲板流程图,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落实具体事项,明确责任人,办理抽加盲板动火分析,管道置换残余煤气必须合格。

(3)不许用铁器敲打存有易燃易爆物质的管道,以防产生火星,必须用铜质工具,如无此防爆工具,必须涂以黄油、甘油杜绝产生火星。

(4)检修作业人员要穿戴防毒面具,严禁穿带钉鞋和携带火种,架空登高作业应系好安全带。西班牙液化石油气槽车发生爆炸丙烷车火烧渡假村

1978年7月11日14时30分,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和巴来西亚市之间的双轨环形线的340号通道上,一辆满载丙烷的槽车发生爆炸。这里是风景区,当时正有800多人在此渡假,烈火浓烟使150人被烧死,120多人被烧伤,100多辆汽车和14座建筑物被烧毁。

爆炸的储罐容积为43立方米,是用两条焊缝把三个钢制圆筒连接起来的卧式储罐,第一次爆炸时,槽车罐壁炸出了一个直径7公分的洞,数秒钟后,发生第二次爆炸,车体飞出140米,燃烧的烟云升高到30米,产生1500℃的高温,爆炸波及范围沿道路长约200米,从道路到海岸宽约30~80米。

违章多装是元凶

(1)充装过量引起,按规定液化石油气的充装不得超过容积的85%,而这辆槽车却充装了100%。早晨充装时气温较低随温度的上升,体积膨胀,估计爆炸时内部压力大约上升100kg/cm2以上,大大超过了槽车的耐压能力(约每平方厘30千克)。

(2)野营地的明火将丙烷气引燃,立即产生混合气体爆炸的巨大火球。深洲市“8.5”特大爆炸火灾事故1993年8月5日13时26分,深圳市安贸危险物品储运公司(以下简称安贸公司)清水河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故。这起事故造成15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其中重伤25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亿元。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93年8月5日13时26分,深圳市安贸危险物品储运公司(以下简称安贸公司)清水河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故。

爆炸引起大火,l小时后着火区又发生第二次强烈爆炸,造成更大范围的破坏和火灾。深圳市政府立即组织数千名消防、公安、武警、解放军指战员及医务人员参加抢险救灾工作。由于决策正确、指挥果断,再加上多方面的全力支持,8月6日凌晨5时,终于扑灭这场大火。这起事故造成15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其中重伤25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亿元。

根据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是中国对外贸易开发集团公司下属的储运公司与深圳市危险品服务中心联营的安贸危险品储运联合公司。爆炸地点位于深圳市东北角,占地约两千平方米的清水河仓库区清六平仓,其中6个仓(2~7号仓)被彻底摧毁,现场留下两个深7米的大坑,其余的1号仓和8号仓遭到严重破坏。紧挨清六平仓的存有240吨双氧水的仓库和存有8个大罐、41个卧罐的液化气站及刚运到的28个车皮的液化气、1个加油站未发生爆炸。;否则,对深圳市将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8月5日下午13时10分,4号仓库的管理员发现仓内堆放的过硫酸按冒烟、起火,因消防设施无水,用灭火器灭火没有扑灭。电话报警,“119”接不通。于是,保安员赶紧截住一辆汽车前去笋岗报警。深圳市公安局消防处值班员接到报警后即调笋岗消防中队的消防车前往灭火。当消防车开出后不久(13时26分),4号仓内堆放的可燃物发生了第一次爆炸,彻底摧毁了2、3、4号连体仓,强大(的冲击波破坏了附近货仓,使多种化学危险品暴露于火焰之前。市消防处负责人听到爆炸声,首先想到临近的液化气罐库,于是就立即调动最近的几个消防中队火速赶到现场。15分钟内,5个消防中队的11台消防车就到着火点。消防处领导在现场迅速成立火场指挥部,对参战中队的指战员进行战前动员,同时制定应急措施。全体消防队员奋不顾身地站在火海前英勇奋战。由于危险品处于持续被加热状态,约1小时后,在14时27分,5、6、7连体仓发生第二次爆炸。爆炸冲击波造成更大范围的破坏,爆炸后的带火飞散物(如黄磷、燃烧的三合板和其它可燃物)使火灾迅速蔓延扩大,引燃了距离爆炸中心250米处的木材堆场的3000立方米木质地板块、300米处6个四层楼干货仓,400至500米初3个山头上的树木。同时,距离现场最近的几位消防指战员英勇牺牲,很多同志负伤。但是,消防队员和武警战士临危不惧,仍然全力扑火。

事故发生后,社会各界及国际舆论反应强烈。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切。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带领有关人员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对抢险救灾、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作了重要指示和全面部署。劳动部根据国务院发布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组织了“8.5”事故国家调查专家组,对事故进行了调查。

1.原因分析

(1)起火物质

根据调查证实,此次事故是由清六平仓4号仓东北角首先冒烟、起火,然后蔓延成灾。安贸危险品储运公司提供的事故前4号仓内存放的货物名称、数量和位置,以及当事人提供的证词,均言证4号仓内的“过硫酸钠”首先冒烟、起火。调查组对此提出怀疑和异议。经追查有关票据,得知4号仓东北角存放的是过硫酸按,而不是“过硫酸钠”。根据过硫酸控的特性,它先起火是可能的。

(2)起火、爆炸原因

深圳市公安部门证实未发现人为破坏。

当事人和建筑图纸提供的信息:事故当天4号仓内无叉车作业;库区禁烟禁火严格;仓内通风尚好;电器防爆也未发现问题。因此,调查组认为4号仓内货物自燃、电火花引燃、明火引燃和叉车摩擦撞击引燃的可能性很小,而忌混物品混存接触反应放热引起危险物品燃烧的可能性很大。因为,4号仓内还存有大量硫化碱等物品。经过实验证明,过硫酸按遇硫化碱立即产生激烈反应,放热。因此,4号仓内强氧化剂和还原剂混存、接触,发生激烈氧化还原反应,形成热积累,导致起火燃烧。4号仓的燃烧,引燃了库区多种可燃物质,库区空气温度升高,使多种化学危险品处于被持续加热状态。6号仓内存放的约30吨有机易燃液体被加热到沸点以上,快速挥发,冲破包装和空气、烟气形成爆炸混合物,并于14时27分发生燃爆。爆炸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瞬时局部高温高热,出现闪光和火球,引发该仓内存放的硝酸按第二次剧烈爆炸。爆炸核心高温气流急速上升,周围气体向这里补充,形成蘑菇状云团。因此,专家组认定,清水河的干杂仓库被违章改作化学危险品仓库及仓内化学危险品存入严重违章是事故的主要原因。干杂仓库4号仓内混存的氧化剂与还原剂接触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8.5”特大爆炸火灾事故是一起严重的责任事故。

二、对责任者的处理

对于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国务院决定,由监察部牵头,广东省有关部门参加,高检院提前派人介入立案审查,对有关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三、事故的教训

这次事故暴露出深圳市在城市建设中存在许多重大安全问题,教训极为深刻。

1.深圳城市规划忽视安全要求,深圳市政府没有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意识淡薄,对清水河仓库区的总体布局未按国家有关安全规定进行审查,使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危险品仓库,牲畜和食物仓库以及液化石油气储罐等设施,集中设置在与居民点和交通道路不符合安全距离规定的区域。存放化学危险品的清六平仓离繁华市区的国贸大厦仅4.2千米,煤气储运站建在居民住宅小区,与清六平仓水平距离仅300多米,严重威胁着深圳市的安全。深圳市缺水长期未得到解决,这次事故由于消防无水,失去了火灾初期的灭火良机。

2.不按国家有关规定审批成立公司,失查失职。深圳市政府未按国家颁布的有关安全法规、条例的规定对申办安贸危险品公司的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就以深府办[1990]688号《关于成立深圳市安贸危险物品储运公司的批复》批准成立安贸公司。1989年清理整顿公司时,市政府在深府〔1989〕361别关于对市属党政机关七十四家公司(企业嫩并的处理决定仲曾明确:“深圳市爆炸危险品服务公司、深圳市消防器材技术中心合并后移交给行业公司管理”,但实际是既没合并,也没移交,市政府对此也没有进行检查。在公安部门如何防止火灾火险工作方面,市政府监督检查也很不得力。

3.深圳市公安局执法不严,监督不力。市公安局作为民用爆炸物品发放许可证的政府主管部门,未按规定严格审查,就给安贸危险品公司发放《广东省爆炸物品储存许可证》、《剧毒物品储存许可证》、《深圳市爆炸品、危险品接卸中转许可证》,使该公司在不具备国家规定的安全条件下,经营民用爆炸物品合法化。对清六平仓严重火灾隐患,深圳市公安局消防部门于1991年2月13日曾发生火险隐患整改通知书,要求:“储存爆炸危险物品的仓库应立即停止使用,储存的爆炸性危险物品应在2月20日前搬出,否则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但此后再未进行任何督促整改和安全检查,致使重大隐患未能消除而发生事故。

4.执法监督部门不严格履行监督职能,为下属公司控制化学危险品经营开方便之门。安贸危险品储运公司是中国对外贸易开发集团(简称中贸发公司)下属的储运公司与深圳市爆炸危险物品服务公司联合投资建立的。爆炸危险物品服务公司是市公安局派出的。该公司在安贸公司中占有20%的股份。合作经营合同规定,安贸公司由中贸发公司承包经营,爆炸危险物品服务公司负责“向深圳市人民政府申请办理登记注册、领取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事宜”,“组织并提供充足的储存货源”等。1991年2月6日起,凡是进入特区内的化学危险物品,一律存放在深圳安贸危险物品储运公司仓库保管。原批准给各单位的危险物品仓库暂停使用,现库存化学危险物品必须在2月13日前调回安贸危险物品储运公司仓库保管”。“对集中后的危险物品需要提取的,需经市公安局业务管理部门同意,凭运输证到安贸危险物品储运公司办理提、运手续。对违反此规定的,一经发现,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化学危险物品管理条例胸予处理”。安贸公司凭借和公安局的这种特殊关系,在化学危险品储运中,长期不符合安全要求,严重违章混存化学危险品,以致发生爆炸火灾事故。

5.安贸公司为获得经营化学危险品的许可,弄虚作假,欺骗上级领导机关。1990年深圳市爆炸危险物品服务公司和中贸发(集团)储运公司合作经营安贸公司,为谋取高额利润在给市政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未真实反映情况,有意把不符合安全规定的干杂货平仓说成是符合安全规定的危险物品仓库。骗得了经营化学危险品储运的许可证。6.安贸公司安全管理混乱,冒险蛮干。在危险品仓库管理方面,安贸公司不按审批存放的危险品种类规定,严重混存各类化学危险品。货物到达才临时指定仓库堆放的现象时有发生,仓管员和搬运工仅根据仓库剩余空间大小决定存放地点和存放方式,混存混装司以为常。危险品接卸过程,不按规范化程序执行、安贸公司在接到火险隐患通知书后,不按通知要求整改,未将重大隐患消除。这种疏于管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决定了发生事故的必然性。

四、防范措施

1.要搞好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各级政府在城市规划中,要有全局观念,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与市政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确保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方可施工、投产和使用,已建工程有安全问题的,要及时采取措施,对严重影响城市安全的重大隐患要彻底解决。

2.加强化学和爆炸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各级政府要把危险物品的储运问题纳入城市规划统筹考虑,特别是要把化学危险品、剧毒物品、爆炸物品,易燃易爆物品的库区、专用线、码头等工程作为重点列入总体规划。各级公安机关要严格执法,坚持原则,严格危险物品审批发证的手续。化学危险品和民用爆炸物品经营主管部门,要加强安全管理。从事危险物品生产、储运、销售、使用的单位,一定要建立和落实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有关人员安全意识的教育和有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3.要认真落实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各地区、各部门和企业的行政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要切实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真正负起安全生产的责任,要严格按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做好安全工作。

4.为吸取“8.5”爆炸事故的教训,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生产和经营化学危险品及民用爆炸品的企业监督检查,对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企业,要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改,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沈阳某制药厂环合反应罐爆炸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92年1月30日22点25分,沈阳某制药厂得凡诺车间环合岗位的一台300升环合反应罐,在运行中突然爆炸。罐盖与罐体分离,罐盖飞起撞击屋顶横梁后反弹落到距罐体14.5米处砸坏一台台秤。罐盖与罐体的24只“K”型卡子几乎全部断裂,其中心螺栓弯曲,车间后部门窗玻璃全部被炸坏,个别窗框被炸坏。爆炸炸死2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30000元,间接损失约90000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

1.操作不当是这次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

这次事故不属容器本身的质量事故,也不是燃烧爆炸,而是由于超温物料分解产生的超压造成的。由于操作不当。氯化反应过快、回收二甲苯和过量三氯氧磷时间过长,造成物料固化,在夹套继续不停加热的情况下,便首先从靠罐壁的物料开始分解,进而迅速扩展到全部物料分解,产生大量C02、C1、H20、C、NO2:等,体积急剧膨胀,压力急剧升高,当“K”型卡子不能承受时,便突然发生爆炸。

1.操作人员技术素质低,未能及时处理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不正常的现象。

三、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

1.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误操作。

2.提高操作人员技术素质,坚持持证上岗。山东某化工总厂废热锅炉爆炸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93年11月24日9时40分,山东某化工总厂,造汽车间一台正在运行的废热锅炉突然发生爆炸,爆炸造成3人死亡,2人重伤,4人轻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爆炸的废热锅炉是1991年某化工总厂非法制造的。

某化工总厂没有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属于无证制造。该设备的制造质量低劣,不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的规定,也没有经各项检测、试验,仅凭“测合格”就投入使用。在正式投用前,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劳动部门办理使用登记手续。1993年11月22日,设备在运行中发生泄漏:该厂在未查清泄漏原因就盲目焊补,并在拆除了安全阀的情况下将设备再次投入使用,未抓住事故苗头,及时采取措施。从设备爆炸形成的破口可以看到,筒体的纵、环焊缝均未完全熔合,焊透,实际是浮焊。设备制造质量差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企业管理混乱。

该厂多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特别是在设备上的安全阀被拆除的情况下,仍将设备投入使用,致使爆炸发生,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三、防止同类事故措施

1.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国务院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及有关规章,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增强安全意识和负起安全管理的责任。

2.吸取某化工总厂废热锅炉爆炸的教训,坚决杜绝非法制造和非法使用压力容器,确保安全生产。山东某石油化工厂液氯钢瓶爆炸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85年5月9日下午,山东某石油化工厂,电解车间液氯工段的工人正在进行液氯充装作业,已充装7只0.5吨的液氯钢瓶。当第7只钢瓶将充装完时,钢瓶突然发生爆炸。爆炸时产生巨大响声,每瓶被炸成近20块碎块,最大的一块重60kg,飞离现场200多米远。钢瓶爆炸共造成3人死亡,2人重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

爆炸的气瓶是某石油化工厂1984年从天津购入的160只旧气瓶中的一只,化工厂没有按照劳动部颁发的《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对购进的气瓶作检验,就交给三氯化铝车间。三氯化铝车间仅检查了钢瓶的外部,更换了瓶阀和易熔合金塞,就将该批气瓶作为合格品报给厂安全科。厂安全科也没有对这些气瓶进行检查,就将这些气瓶交给销售科,由销售科作为液氯的包装容器投入使用,向社会销售液氯。在一次充装液氯前,操作工曾发现有几只气瓶曾由瓶内向外流出无色透明的粘稠液体,就向厂安全科作了报告,安全科也向厂部做了报告,但安全科和厂部均未作任何处理,只是让车问将这几只气瓶一起推到液氯充装平台上放置。于是,这几只内部混有芳香烃(事故后查明无色透明的粘稠液体为芳香烃)的钢瓶被充入液氯。由于瓶内残存的芳香烃与液氯发生剧烈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造成气瓶爆炸。气瓶内介质混装是这起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

三、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

1.切实加强对液氯钢瓶的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对液氯钢瓶的使用、充装等人员要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了解和掌握有关安全使用、充装液氯的基本知识并严格按有关要求操作。

2.液氯钢瓶的使用单位必须在液氯钢瓶与用氯设备的联接管线上配置逆止阀、缓冲罐等,以防止设备内物料倒灌钢瓶内。

3.液氯钢瓶充装单位,必须在充装液氯前,由专人对每只液氯钢瓶进行认真检查,确认瓶内没有倒灌除液氯之外的其他介质后方可进行充装。对有怀疑的钢瓶,必须认真进行清洗,合格后再进行充装。某市石油化工厂渣油罐爆炸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84年3月31日,某市石油化工厂渣油罐发生爆炸火灾事故,波及20余米处的两个容积为1800立方米的汽油罐发生爆炸起火,造成16人死亡,6人重伤。炸毁油罐三个,烧毁渣油169吨,汽油111.7吨,还有电气焊具、管道等,直接经济损失45万余元,全厂被迫停产达两个多月。

1984年3月初,该厂为解决燃料渣油的质量问题,决定将原液控塔搬迁到500立方米燃料渣油罐南侧8.3米处,此项工程由保定合成鞣剂厂承包施工。在工程即将结束的3月31日16时25分,施工人员在液控塔最上一层平台的北侧进行电焊作业,电焊火花点燃了从渣油罐顶部放空孔溢出的可燃气体,引起渣油罐爆炸起火,摧毁距离8.2米远的防火墙,进而引起距该罐20米远的两个汽油罐(各1800立方米)起火爆炸,火灾覆盖面积5000平方米,当晚9时35分扑灭,历时5小时10分。

二、事故原因分析

1.违章输送渣油,造成油温过高,罐区形成可爆性气体。锅炉车间450立方米渣油罐,原为锅炉燃料油罐。在今年3月30日用此罐改非常压渣油前,该厂领导对此方案未交设计部门按有关专业国家规范进行设计,也未经热力学计算,未加任何换热、冷却装置及其它安全防范措施,违反了石油部炼油厂油品贮运工艺设计第二节“油罐内油品的贮存温度一般不高于90℃,如操作上有特殊要求,热油可以进罐,其进罐温度不高于120℃,热油罐的基础应加特殊处理”的要求。当3月30日10点365℃高温的热渣油从常压塔底出口通过管道输入该罐时,虽经管道自然降温,但经30个小时输送,进入油罐时温度仍然过高,因此产生大量瓦斯,与罐内空气混合形成可爆性气体这种气体充满油罐后,即从罐顶透光孔、量油孔、排气孔向罐外溢出,形成爆炸危险区域。

2.违章进行明火作业。3月31日16时25分左右,市氧气厂职工刘某、王某在渣油罐南侧距罐8.3米内蒙某市油脂化工厂水解釜爆炸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92年6月27日15时20分,某市油脂化工厂癸二酸车间两台正在运行的蓖麻油水解釜突然发生爆炸,设备完全炸毁,癸二酸车间厂房东侧被炸倒塌,距该车间北侧6米多远的动力站房东侧也被炸毁倒塌,与癸二酸车间厂房东侧相隔18米的新建药用甘油车间西墙被震裂,玻璃全部被震碎,钢窗大部分损坏,个别墙体被飞出物击穿,癸二酸车间因爆炸局部着火。现场及动力站、药用甘油车间当即死亡5人,另有1人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1人在医院抢救中死亡;厂外距离爆炸点西183米处,1老人在路旁休息,被爆炸后飞出的重40公斤的水解釜残片拦腰击中身亡。这次事故共死亡8人,重伤4人,轻伤13人,直接经济损失360000余元。

爆炸的两台水解釜,是由油脂化工厂委托市锅炉厂设计制造的。水解釜筒体直径1800毫米,材质为20g,筒体壁厚14毫米,封头壁厚16毫米,容积为15.3立方米。工作压力为0.78兆帕,工作温度为175℃,工作介质为蓖麻油、氧化锌、蒸汽、水及水解反应后生成的甘油和蓖麻油酸。釜顶装有安全阀和压力表,设备类别为I类压力容器,1989年3月投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哲盟锅检所于1991年7月5日,进行过一次使用登记前的外部检查。1992年6月23日,爆炸的1号釜曾发生泄漏事故。次日,癸二酸车间在既没有报告工厂有关部门,又没有分桥泄漏原因的情况下,对1号釜泄漏部分进行了补焊。补焊后第四天(即6月27日)即发生了爆炸事故。每台釜实际累计运行时间约为19个月。

二、事故原因分析

这起爆炸事故的原因,是由于水解釜内介质在加压和较高温度下,对釜壁的腐蚀以及介质对釜内壁的冲刷和磨损造成釜体壁厚迅速减薄,使水解釜不能承受工作压力,从而发生了物理性爆炸,由于每台水解釜的容积达10余立方米,因而爆炸后释放出的能量具有较大的破坏力。

1.设计时依据的数据不够准确

市锅炉厂在设计该两台水解釜时,对介质造成水解釜的内壁腐蚀和磨损考虑不够,只是根据通辽市油脂化工厂提供的介质无腐蚀性的介绍选取了有关的设计参数。实际上某化工厂本身也不太了解介质对设备内壁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和磨损作用,并会在较短时间内造成壁厚迅速减薄。

2.检验时没有测量实际壁厚

检验人员对该两台设备进行外部检查时,没有测量设备的壁厚,取得相应的数据,只是根据介质对设备内壁基本无腐蚀的介绍,认为壁厚没有减薄,而在报告上填写了设备原始资料中记载的壁厚数据。

3.对已产生的事故苗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爆炸设备中有一台在爆炸前四天曾发生泄漏,但生产车间没有引起重视,未向工厂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