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天然气行业分析报告_第1页
2023年天然气行业分析报告_第2页
2023年天然气行业分析报告_第3页
2023年天然气行业分析报告_第4页
2023年天然气行业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天然气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世界格局:天然气已经基本与石油地位齐平 PAGEREFToc363389280\h31、供需总量巨大,资源储量丰富,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能源 PAGEREFToc363389281\h3(1)需求:传统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是驱动天然气需求增长的“两架马车” PAGEREFToc363389282\h4(2)供给:开采量仍将维持持续增长态势,基本与需求匹配 PAGEREFToc363389283\h5(3)资源储量:能够满足长期的开采需求,是天然气成为支柱性能源的另一原因 PAGEREFToc363389284\h62、贸易供给宽松,储运成本下降,天然气仍可保持发展动力 PAGEREFToc363389285\h6(1)天然气贸易供给:未来一段时间,世界范围内出口总量将出现明显增加 PAGEREFToc363389286\h7(2)传统天然气出口国将加大出口量 PAGEREFToc363389287\h7(3)北美新兴天然气出口国家现身 PAGEREFToc363389288\h8(4)运输成本:即将迎来另一个天然气输送项目达产高峰,运费有望再度下降 PAGEREFToc363389289\h93、天然气已经形成多中心,多价格的市场格局 PAGEREFToc363389290\h10二、中国格局:市场需求巨大,绝非“少气”国家 PAGEREFToc363389291\h111、天然气应用巨大市场空间正在打开,现在低基数带来未来高增长 PAGEREFToc363389292\h112、非常规天然气颠覆“少气”认知,远期填补需求缺口 PAGEREFToc363389293\h13三、非常规气:煤层气和页岩气形成规模仍需时间 PAGEREFToc363389294\h151、煤层气技术较为成熟,可能最快放量的非常规天然气品种 PAGEREFToc363389295\h152、以美国发展历史为鉴,页岩气放量仍需时日 PAGEREFToc363389296\h17四、进口项目输送能力巨大,价格倒挂推进价改 PAGEREFToc363389297\h181、短期内,国产天然气仍然不足,缺口由进口气弥补 PAGEREFToc363389298\h182、进口气成本倒挂和市场化改革推进,带来量增之后的涨价机会 PAGEREFToc363389299\h20五、价改对产业链各部分影响各不相同 PAGEREFToc363389300\h24六、风险因素 PAGEREFToc363389301\h25与快速提升的使用量及政策关注度不匹配的是,国内天然气仍然没有形成能够与市场接轨的定价体系。目前煤炭和石油行业与市场接轨的定价体系雏形初具,反观天然气行业,依然是山头林立,价改进程远远落后于煤炭和石油。天然气应用产业链上环节较多,价改过程复杂。我们此次推出天然气产业系列报告,希望依据定价权归属、垄断格局和地域特点等因素,弄清楚天然气应用产业格局、天然气价改和使用量增长的最大受益方是谁等问题。一、世界格局:天然气已经基本与石油地位齐平天然气工业化生产的始点晚于石油,自二战后期才逐渐由美国扩展至全世界。经历了近70多年的快速发展,天然气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流能源,与煤炭和石油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1、供需总量巨大,资源储量丰富,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能源天然气国际市场的供需总量巨大,根据世界能源组织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天然气总产量为3.28万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1%;消费量为3.22万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2%。按照热值折算成统一的标准油当量进行比较,天然气与石油的产销量差距已经不大。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与石油等其他主流能源相比,天然气供需总量的增长速度更快。根据BP(英国石油公司)天然气研究员的预测,天然气市场规模将在20年内超越石油。(1)需求:传统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是驱动天然气需求增长的“两架马车”目前世界天然气市场仍以发达经济体为主,一方面发达国家本身的能源消耗基数大,另一方面传统发达国家对于天然气开发历史较长,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占比较高。根据BP(英国石油公司)统计数据,2023年仅欧洲和北美地区,就消耗了全球约60%的天然气资源。新兴国家的天然气需求增长较快,以中、印等“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面临越来越大的环境和能源安全压力。天然气能量密度大、环境附加值高的优势,与这些新兴国家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完美契合。中国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天然气消耗量在最近十年里快速增长,由2023年的274亿立方米增长到2023年的1376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超过37%。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发达国家巨大的能源消耗量为天然气提供了“市场基数”;发展中国家快速增长的用气需求为天然气市场提供了“增长动力”,天然气“双驱”格局由此确立。根据BP研究员估计,按照现在天然气电厂和民用燃气的发展趋势来看,至2023年全球天然气需求量将达3.9-4.0万亿立方米。(2)供给:开采量仍将维持持续增长态势,基本与需求匹配根据IEA和EIA的预测,到2023年全球天然气产量仍可维持年均1.7%-2%的增长速度,按此增速计算,2023年全球天然气总产量将达到3.8-3.9万亿立方米,基本可以满足市场的用气需求。(3)资源储量:能够满足长期的开采需求,是天然气成为支柱性能源的另一原因近年来伴随勘探技术突破以及非常规天然气采集和利用能力的提升,天然气探明储量也在逐渐增加。截止2023年,天然气总探明储量(不包括非常规天然气)已经达到208.3万亿立方米,按照标准热值折算,相当于1876亿吨标准油,与目前的石油探明储量相近。以目前开采量计算,可供开采时间可以达到65年(若将非常规天然气计入,储产比数据有望翻番),比石油高出10余年。成熟的应用技术、稳定的市场供需,配合巨大的资源储量,使得天然气快速发展,成为世界主流能源。2、贸易供给宽松,储运成本下降,天然气仍可保持发展动力作为石油的同源能源,天然气的资源分布也不均衡。排除产区消费因素外,一地天然气需求伴随经济水平提升而增加是普遍规律。天然气需求与资源分布的不匹配,使得交易市场供需关系、储运能力和储运成本等因素非常重要,是决定天然气应用产业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1)天然气贸易供给:未来一段时间,世界范围内出口总量将出现明显增加根据BP和中石油专家观点,至少在2023年之前,世界范围内的天然气出口将处于持续增长状态。一方面由于部分国家非常规天然气开采放量,国内供大于需,急于寻找目标市场;另一方面在于越来越多的产气国将天然气贸易当做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出口意愿高涨。(2)传统天然气出口国将加大出口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俄罗斯政府正在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和萨哈林地区建设管线,将该地区气源引出。按照俄罗斯目前的天然气管网布局来看,我们预计俄气能够在2023年后开始放量。2023年经济危机以来,能源价格上涨出现停滞,天然气出口国普遍希望“以量补价”。中东的卡塔尔、伊朗和阿曼;亚太的澳大利亚、印尼和马来西;非洲的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南美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秘鲁等富气国政府都明确提出过“油气富国”或类似的政策。(3)北美新兴天然气出口国家现身北美地区页岩气革命,使得美国转身成为能源输出国。除自由贸易协定国之外,还可出口英国、印度、韩国等国家。按照美国能源局批准及规划中的LNG出口项目计算,未来美国LNG出口的高峰阶段将达到一亿吨/年(按照标准热值折合1333亿立方米),相当于2023年全球LNG贸易总量的40%。目前美国已经批准了萨宾和弗里波特两个LNG出口项目,合计液化能力约3400万吨/年(按照标准热值折合451亿立方米)。第一个获批的萨宾项目已经完成与韩国天然气公司、印度盖尔公司共计1600万吨/年的LNG供气协议谈判。由于该项目港口需要将进口减压设备替换为压缩液化设备,最早有望于2023年完成改造,开始批量出口。快速增长的俄气和美气成本较澳气更低(美气的运输成本在下文分析),出口形成放量之后,有望大幅缓解亚太地区天然气资源供不应求的状态,收窄气价差异,稳定中日韩印四大市场,为天然气更大范围应用铺平道路。(4)运输成本:即将迎来另一个天然气输送项目达产高峰,运费有望再度下降除开采瓶颈外,天然气另一短板在于液化、运输、存储和再气化的过程。运输能力弱、单位成本高一直是天然气国际贸易的主要瓶颈。天然气的压缩技术获得突破是在上世纪90年代,使得LNG和CNG储运成本出现大幅下降的可能,转为商业化应用发生在2023-2023年。LNG和高压管道项目大量开工,形成2023年二季度至2023年二季度的第一个储运项目达产高峰期,天然气的转运成本出现明显下降。按照项目一般投资周期计算,预计下一个高峰将出现在2023年三季度至2023年第二季度,届时LNG船租金和码头储转费用有望进一步下降。若运输费用能够如期下降,天然气贸易的合理范围将出现大幅扩张,使得原本不经济的气源成为贸易对象。以美气、澳气LNG对亚太地区出口为例。相比澳洲气田,美国墨西哥湾及东海岸到东北亚的运距增加8000海里左右(1海里=1.825km)。目前常规16.5×104立方米LNG船型(蒸发气驱动)租金为15万美元/天。按照LNG船订单推算,2023年LNG租金很可能出现与干散货船类似的价格陡降。如租金降至9万美元/天(大概率事件),对应运输成本为1.7-1.9美元/MMBtu。考虑北美天然气上游及中游的成本优势,美国LNG供给东北亚地区将会比澳气更有竞争力。3、天然气已经形成多中心,多价格的市场格局天然气并未形成全球统一的市场定价,根据气源和供需关系不同,天然气市场仍存在明显的地域划分,主要可以分为北美、北海、欧亚和亚太四个区域市场。北美市场:加拿大—美国,天然气的竞争能源是本地管道天然气,定价参考该地区长期管道天然气合同以及HEN-RYHUB市场短期天然气合同价格;北海、欧亚市场: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北海气田——欧洲,以管道天然气为主,定价参考欧洲地区低硫民用燃料油、汽油等竞争燃料价格;亚太市场:澳洲、印尼—中日韩印,日本和韩国天然气需求量非常巨大,两国进口量是中国同期的10倍左右。印尼出口天然气价格与印尼石油生产价格指数挂钩,其他产区天然气多与日本、韩国的进口原油综合价格(JCC)挂钩。由于各个市场供需格局和定价机制不同,使得价格差异一直存在。自2023年以来,各个市场的价格分化出现扩大迹象。一是由于亚太地区存在日韩两个天然气进口大国,同时中国、印度的能源消耗快速上升,形成亚太市场局部缺气;二是由于美国非常规天然气开采技术突破,导致北美天然气“供大于需”,市场格局转变。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不同地域市场的价差将依然存在甚至进一步拉大,直到美国天然气出口实现放量。巨大的储量、成熟的开发、转运和使用技术以及成熟稳定的交易市场,使得天然气快速成长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能源。伴随世界经济发展、环保需求提升和人口数量增长,天然气的市场空间还将继续放大。二、中国格局:市场需求巨大,绝非“少气”国家1、天然气应用巨大市场空间正在打开,现在低基数带来未来高增长建国初期,中国地勘的能源结构是“富煤、贫油、少气”。因此一直以来中国的能源结构都是向煤炭倾斜较多。按照热值折算,2023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4.8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比为68.4%;天然气占比仅为5.0%。按照国际能源组织统计数据,2023年中国天然气消耗量世界排名第四,共计消耗天然气1307亿立方米,是美国的18.94%;如果按照人均消耗量计算,中国排名42位,仅是美国的4.45%。市场普遍认为,根据中国排名第二的GDP总量、环保导致的清洁能源需求和能源结构调整等因素推定,中国天然气应用的增长空间非常巨大。短期来看,根据中国天然气“十四五”规划,到2023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2300亿立方米。按照2023年消费量1076亿立方米计算,相当于“十四五”期间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240亿立方米,年平均增速约为40%;长期来看,相关规划预测国内天然气使用量将在2023年、2023年和2030年分别达到2300亿立方米、3000亿立方米和5000亿立方米,年平均增速接近30%。以天然气气源、长输管网和省网+城市管网三个部分价格分别为1.7元/立方米、0.8元/立方米和0.5元/立方米的低值计算,至“十四五”末期,国内天然气应用市场规模将近7000亿元。2、非常规天然气颠覆“少气”认知,远期填补需求缺口与传统观点不同,我们认为,中国石化资源并非一直以来的“富煤、贫油、少气”结构,若将非常规天然气计入,国内天然气总储量在世界范围排名靠前。常规天然气,也就是油气伴生矿,集中于长庆、大庆和胜利等成熟油田。截止2023年,全国地质资源估计量为52万亿立方米,其中可采资源量约32万亿立方米,储量在世界排名靠后,这也是中国“少气”印象的来源。非常规天然气包括煤层气、页岩气、水溶气、天然气水合物、无机气、浅层生物气及致密砂岩气等。按照国土资源部油气中心估计,全国非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200万亿-380万亿立方米,远远超过现有的常规天然气资源量。颠覆常规思维的是,中国天然气开采的潜力非常巨大,并非传统印象中的“少气”国家。以非常规天然气中研究较多、产业较为成熟的页岩气来看,仅四川盆地和新疆地区盆地两处储气区(目前中国仅完成这两处区域的勘探),资源量就高达36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据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的观点,如果中国成功开发页岩气,那么到2023年,页岩气的年产量可能超过1000亿立方米,很大程度上缓解中国天然气紧缺的现状。与中国类似,美国也曾被认定是“富煤、少气”国家(少气指常规天然气)。但是2023年之后页岩气开采放量,使得北美天然气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状态。北美中心市场天然气交易价格也随之出现大幅下降,美国由于非常规天然气开采,一举由能源进口国转为能源输出国。中国如能学习美国发展历程,充分利用非常规天然气,将可以大幅降低对外依存度,甚至在远期实现完全自给。按照中国常规天然气、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十四五”规划来看,到2023年上述三种气产能将达1385亿立方米、160亿立方米和65亿立方米,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少气”的能源局面。三、非常规气:煤层气和页岩气形成规模仍需时间与美国相比,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仍然处于比较初级的状态,主要是体现在技术落后、经济性差和产权不明晰等方面。以目前开发能力来看,煤层气开采最为成熟,页岩气次之。1、煤层气技术较为成熟,可能最快放量的非常规天然气品种2023年12月,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煤层气“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3年,煤层气产量达到300亿立方米,其中地面开发160亿立方米,基本全部利用;瓦斯抽采140亿立方米,利用率达到60%以上。“十四五”规划中300亿立方米的生产任务分解到各主要煤层气企业中,比例为:中联煤35亿立方米,中石油60亿立方米、中石化6亿立方米、晋煤集团55亿立方米、河南煤层气集团3亿立方米。按照上述企业井口数量来看,完成利用率指标以外的规划任务,难度不大。值得注意的是,煤层气发展受到诸多因素制约。2023年煤层气抽采量为115亿立方米,利用量为53亿立方米,利用率为46.09%。2023年煤层气抽采量达到125亿立方,利用量为52亿立方米,利用率为41.53%。从近两年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煤层气抽采量提升,但是利用率却出现明显下降。制约煤层气利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在于配套管网缺失。同时煤层气的采矿权与煤炭重合,又分属于不同主体。国家明确提出“先气后煤”的开采主张,但是大部分煤企出于井网破坏煤层结构、增加开采难度等考虑,越过煤层气开采环节,以经济补偿的方式收购煤层气采矿权。在煤层气采矿权归属不明晰、配套设施缺失的环境之下,即使企业为完成政府规划目标,实现煤层气抽采量的短期增长,利用率低的问题依然将影响煤层气开采企业的发展动力。6月以来,市场频繁传出中石油降低煤层气开发进度的消息。由于缺乏配套的外送管道,中石油在山西和陕西两省的煤层气开发业务处于严重的成本倒挂状态。目前中石油陕西省煤层气出气井平均产气量约300-350立方米/日,按照稳产期18年计算,1300口出气井的总产气量约26亿立方米,按现行1.56元/立方米的气价计算,总收益约40亿元。而钻井成本方面,成型直井施工费用为500元/掘进米,总价200万元;斜井施工费用为600元/掘进米,总价250万元;水平井成本1200万元。1300口出气井的实际成本超过百亿。如能解决诸如采矿权重合、资源垄断程度高以及配输管网里程短等限制因素,煤层气有望在2023-2023年进入产能释放期,成为常规天然气的补充资源。煤层气的发展现状尚不明朗。2、以美国发展历史为鉴,页岩气放量仍需时日国内页岩气发展空间非常巨大,仅四川和新疆等盆地探明储量就已经达到30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国内开采的技术水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页岩气的发展。以目前技术、井口数量和配套设施等指标来看,我国页岩气与美国的差距大约在10-15年之间。以四川长宁-威远示范区为例,页岩气网井、横井的打井周期和开采燃气的单位成本分别是美国的3倍和10倍,产气井口数量仅相当于美国FortWorth盆地(美国最早的页岩气开采区)1985年的水平。虽然通过共同开发、购买成熟技术和学习美国的发展经验可以大幅加快开发速度,但是按照目前国内的技术水平和基础设施来看,页岩气形成规模化商业性开采至少在2023年之后。中国天然气储量巨大,但是非常规气源在开采和销售过程中,涉及到采矿权分歧、基础设施建设和定价入网等阻力,难以在2023年以前实现放量,短期内天然气仍存在供需缺口。四、进口项目输送能力巨大,价格倒挂推进价改1、短期内,国产天然气仍然不足,缺口由进口气弥补短期之内,国产天然气抽采能力无法与需求快速增长相匹配。根据国家天然气“十四五”规划,2023年我国天然气产量可以达到1700亿立方米,与此同时天然气供需缺口也将上升至900亿立方米,相当于对外依存度35%。非常规天然气以其巨大的资源储量,可以作为解决能源安全的“远水”。但是短期来看,仍需要通过进口等方式填补缺口,化解气源短缺的“近渴”问题。正在运营的天然气进口渠道包括:霍尔果斯口岸接收的中亚管道天然气和江苏福建等沿海码头接收的亚太LNG。按照标准天然气热值折算,上述项目输送能力可达512亿立方米/年。未来将达产的进口渠道包括:1、云南瑞丽口岸将于2023年开始接收的缅甸管道气;2、东北地区2023年开始接收的俄罗斯东线管道气;3、将陆续投产的沿海LNG码头。将在建和达产项目加总,全部输送能力将接近2400亿立方米/年,相当于目前国内天然气产量的2倍。按照国内能源相关专家的观点,进口气定位为短期的过渡性和长期的补充性气源。目前国内常规天然气产量不足,同时非常规天然气尚未放量的“青黄不接”时期,进口气源成为解决天然气产能近忧,满足天然气下游需求快速增长的手段。我们认为,伴随国内天然气供给格局逐渐形成“常规天然气开采+多路进口气源+非常规天然气开采”的三位一体结构,天然气供给安全性可以获得保障,天然气总用量增速维持在30%以上的势头能够得到延续。2、进口气成本倒挂和市场化改革推进,带来量增之后的涨价机会2023年供暖结束之后,中石油提出限气公告称,由于中石油由于土气供应紧张,自5月2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限气26%;5月5日中石油另行公告称,工业用户可以申请恢复供气,前提条件是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0.2元/立方米。中石油解释该公告是由于今年天然气“淡季不淡”,防备用气高峰提前到来。但是我们认为,进口气成本倒挂已经开始倒逼国内天然气价格调整,涨价“窗口”被打开。我国大部分进口天然气处于成本倒挂状态,绝大部分损失由垄断市场的石化央企承担。作为天然气价改的主要推动者和实际受益人,“三桶油”历来将进口气成本倒挂作为突破口,推动天然气价改向有利于自身利益方向前进。(1)未来进口天然气价格倒挂现象将更加突出陆路天然气以中亚管道为例,该管道属中石油资产,是目前国内最主要的陆路天然气进口来源。气源来自土库曼斯坦,下游连接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是国内的燃气“大动脉”。土气定价与石油挂钩,出于地缘政治考虑,出口中国天然气价格较欧洲和乌克兰用气更低,是国内价格较低的进口气源。2023年霍尔果斯口岸接收土气的价格波动区间为1.8-2.6元/立方米(相当一部分土气来自于中石油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开发的气井),按照0.8元的长输管线价格,到达最远端广东省门站后,成本为2.6-3.4元/立方米。其最低成本与广东省门站价接近,甚至高于大部分城市的终端销售价格。中缅、中俄天然气管道将于2023年7月和2023年达产,根据目前的谈判进程,我们认为,两管线的气源价格很难低于现行的土气,未来陆路进口天然气成本倒挂现象将更加突出。海路LNG以稳定运营的江苏如东LNG项目为例,由于聚集了中日韩印四个天然气进口大国,亚太市场天然气价格高于世界其他地区。2023年1-3月LNG到港平均价格为13美元/mmBtu,按照热值折算,相当于成本2.61元/立方米,加上减压和配气成本,海运LNG同样处于成本倒挂状态。根据中石油和中石化的说法,进口天然气业务亏损已经成为制约其业绩进一步提升的主要阻碍。2023年中石油的限气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进口企业不再有耐心继续承担天然气成本倒挂损失。如果2023年CPI控制在政府容忍范围之内,垄断巨头必然借助价改机会,挟持发改委推动天然气价格进一步上涨。价格上涨空间方面,按照最近的各城市天然气价格计算,大部分城市天然气价格仍有较大上涨空间。国内城市天然气价格普遍低于同热值汽油价格的三分之一,市场化程度较高国家的天然气价格比例已经达到三分之二。我们认为,按照发改委认定的天然气价格为可比能源价格的60%-70%标准,远期来看,大部分城市存在2元左右的上涨空间。五、价改对产业链各部分影响各不相同我们颠覆了中国“少气”的传统印象。认为中国的天然气产业将大有可为。但是天然气价改推进速度缓慢,价改进程远低于其他可替代能源,天然气产业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将围绕价改开展。天然气价改的重点在于上游定价。天然气应用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定价权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各不相同,价改的核心在于产业链上各方利益的博弈。产业链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石油公司是拥有较强话语权,三方博弈的焦点在于天然气的批发价格确定。价改很可能是省门站“净回值”+省内“存加增”模式。伴随市场化程度提升和能源需求增长,中国曾经历超低气价、政策气价和成本加成等多个天然气定价阶段。目前在两广地区试行的净回值法是“最不坏”的定价方案;短期来看,净回值法确定的单一省门站价仍难以完全均衡天然气应用产业链上各方利益,省内“存+增”双轨制成为最可能方案。天然气应用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情况各不相同,需要寻找能够充分享受价改利好的投资标的,需要根据具体公司所在产业链环节、控制范围和业务模式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气源+长输环节:中石油(601857)基本实现了对于国内天然气气井和长输管网资产的垄断,其天然气业务是价改的最大受益方,但是由于天然气业务的占比较小,弹性不明显。省网环节:组建时点早于长输管线通气,靠近气源,掌握长期供气协议,同时能够采取“总卖总买”商业模式的公司更能够占据主动,如金鸿能源(000669)。城市供气环节:能够跳过省网环节,直接接驳上游气源,同时市场覆盖范围内工业用户较多的公司,增长空间更大,如深圳燃气(601139)、新疆浩源(002700)。可替代清洁能源形式:无论天然气价改如何进行,必然导致涨价。在天然气价格上涨同时供应量仍未能完全放开的时段内,能够提供清洁可替代能源的公司将受到直接利好,如迪森股份(300335)。六、风险因素1、宏观经济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导致能源需求放缓;2、资源品价改迟滞,政策执行力度弱于预期;3、进口气价格出现大幅上升。

2023年电子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电子行业前三季度回顾 31、前三季度行情回顾:电子板块大幅跑赢大盘 3(1)指数行情:气势如虹,强势跑赢大盘 3(2)细分板块:电子系统组装和光学器件子板块后来居上 42、2022年电子行业维持高景气度 5(1)国际半导体市场:复苏进程依旧 5(2)国内半导体行业:1-7月份电子制造业“量”“质”齐升 6(3)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向好,盈利改善 6二、电子产业前瞻:看好长期发展,关注创新机遇 7三、智能移动终端 91、移动支付NFC成为亮点 92、指纹识别将成为智能机主流配置 103、天线元器件单机配置数量将继续增高 11四、新兴智能终端 131、智能穿戴的硬件产业链 132、借自贸区东风,体感游戏机大陆市场将爆发性增长 15五、智能家居 16六、安防行业 181、城市“平安化、智慧化”继续推升下游需求 182、“规模化,平台化,垂直一体化”成为趋势 19七、投资策略 21一、电子行业前三季度回顾1、前三季度行情回顾:电子板块大幅跑赢大盘(1)指数行情:气势如虹,强势跑赢大盘2022年初至今,申万电子指数大幅上涨,涨幅为43.51%,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5.69%,电子指数仅次于信息服务和信息设备板块,全行业涨幅排名第三。与同期的国际主要电子市场的表现相比,A股电子行业指数的涨幅也遥遥领先。(2)细分板块:电子系统组装和光学器件子板块后来居上2022年初至今,申万电子行业细分子行业中,电子系统组装板块涨幅最高,为79.72%;其次为光学元件板块,涨幅为74.43%。涨幅最低的为显示器件,涨幅为23.82%。其中,电子系统组装和光学器件板块上半年的涨幅分别仅为15.93%和0.01%,第三季度开始迅速上涨,后来居上。2、2022年电子行业维持高景气度(1)国际半导体市场:复苏进程依旧观察全球范围半导体行业数据,日美半导体BB值(订单出货比)今年1-7月份一直处于荣枯线以上(高于1),表明半导体行业上游开始复苏,这是整个行业复苏的一个标志。8月份北美半导体指数跌破1.为0.98,我们认为这与部分主要终端设备商推迟重要产品发布有关,现在还不能简单推定全球半导体行业步入衰退,需密切关注后续月份的数据。(2)国内半导体行业:1-7月份电子制造业“量”“质”齐升2022年1-7月份,我国半导体产业的主营总收入为7,598.15亿元,同比增长13.31%;利润总额为299.08亿元,同比增长46.38%,行业运行在高景气度区间,销售规模和盈利水平都得到了较高的提升。(3)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向好,盈利改善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看,2022年上半年,A股中电子元器件行业的营业收入为1045.86亿元,同比增长率为21.43%,高出全部A股营收增速12.8个百分点;行业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9.33亿元,同比增长率为41.59%,高出全部A股的同比增速30.16个百分点。其中显示器件板块复苏加快,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同比增长率为459.27%;电子系统组装、光学元件等板块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85.54%、86.59%。盈利能力方面,2022年上半年,电子元器件行业的销售净利率为7.24%,高于去年同期的5.77%;二季度销售净利率为8.03%,高于去年同期的6.35%和一季度的6.33%;行业的ROA为1.98%,ROE为3.42%;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了0.68、0.47个百分点,行业盈利情况明显改善。二、电子产业前瞻:看好长期发展,关注创新机遇我们认为电子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主要原因基于以下几点:1、政策层面,电子行业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一个重要目标产业,也是信息消费领域的最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相信国家在未来将会投入更大的支持扶植力度,这为行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宏观层面,在“西落东升”的全球大经济格局背景下,电子产业逐步由美日韩台向中国转移已经是大势所趋。中国大陆电子产业逐步切入全球的供应链,随着越来越多技术消化,技术创新,我国电子产业在工艺和制造方面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竞争力,并开始逐步向高端设计、制造和研发领域以及品牌运作领域进军,部分品牌已经开始了海外市场的品牌输出。3、中观层面,随着我国受教育劳动力的不断增加,我国电子产业拥有工程师红利已经逐步显现;而且我国电子行业的企业家,在年龄和进取精神上都要比韩国和台湾更具优势。4、微观层面,人均GDP水平稳步提高,消费者可支配收入提升,以及借贷消费理念的普及度增加,都将带来消费升级需求。而企业的技术升级带来的全新的消费产品和消费体验,则再不断创造需求,带动电子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大。因此,我们看好中国电子产业的长期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行业具备了更多的制造业属性,行业同时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特征,其自身的创新力也不断驱动产业的成长,这也是市场给予电子行业高估值的最重要原因。我们认为,电子板块孕育着新的机会,这些机会集中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运用上,特别是那些实用性强,消费体验好的高科技产品,将成为电子行业下一轮增长的基础。因此,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创新领域的投资机会。三、智能移动终端2022年至今,在传统PC市场下滑的背景下,以智能手机和xPAD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需求的持续增长,驱动了电子元器件产业新一轮的成长。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全球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我们认为未来其增速下滑将是大概率事件。智能手机的行业机会将会集中在相关零部件的升级和新技术的应用上,显示屏、镜头,电声器件,连接件,电池,天线和柔性板将成为下一步新技术应用的主战场。我们认为从2022年前三季度的行业发展趋势来看,除了一直以来的元件器微型化、数字化和高清化的趋势以外,未来一年智能机的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移动支付NFC成为亮点2022年以来,HTC、三星、小米、高通、苹果等纷纷推出各自的新品,其中很明显的趋势就是,NFC配置成为标配。例如,HTCnewone成为NFC新机,新GalaxyNote3保持了Galaxy系列NFC的功能;智能手表GalaxyGear同样支持NFC;小米3同样支持NFC;苹果的iphone5S也支持NFC功能,主流机型的支持使移动支付NFC模块成为亮点。NFC是近场移动支付的一种,相对于蓝牙,红外线,WIFI等其他近场技术,NFC(近距离射频无线通讯)技术的安全性、便捷性比较突出,成为手机近场支付的首选。伴随着国内移动支付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以及NFC手机出货量的不断增加,我们预计国内NFC支付市场也即将步入快车道。相关产业链上市公司将受益。NFC支付的三个重要环节为制卡、芯片和天线。主要产业链梳理如下:2、指纹识别将成为智能机主流配置苹果九月份发布了新款智能手机iPhone5S,其带有的指纹识别功能(TouchID),成为本次为数不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虽然仍然存在安全瑕疵,但是从消费者的使用反馈上来看,这项新功能获得了极高的评价。我们认为,由于苹果的领导效应,指纹识别功能未来会逐步成为智能手机配置的主流。虽然指纹识别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运用于智能手机领域需要更精细化的设计和封装技术,目前国际主流采用WLCSP技术。WLCSP技术之前主要用于高清晰度高端相机的零部件封测领域,产能相对有限,指纹识别的加入,势必将导致对于该封测技术需求的增加。全球WLCSP封测业务产能主要集中在少数厂商手里:主要生产厂商与产能如下所示:苹果2021年以3.56亿美元收购了指纹感应技术开发商AuthenTec,iPhone5S的指纹识别传感器芯片正是由其设计,苹果在台积电投片,再由精材科技进行封装,然后由日月光进行打线和SiP。我们预计2021年WLCSP封测需求将逐步放量,A股唯一的相关上市公司华天科技将显著受益。3、天线元器件单机配置数量将继续增高随着用户需求升级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用户对手机网络功能越来越青睐,多媒体手机日趋流行,手机无线数据传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机开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手机已不仅是简单的语音通信工具,很多非语音通信功能都成为标准配置或者备选配置。手机由最初仅配备基本接收、发送功能的主天线,发展到目前配备主天线(2G/3G/4G…)、WiFi天线、Bluetooth天线、GPS天线、手机电视天线、FM收音机,NFC天线等多个天线,单台手机配备的天线数量逐渐增加,而天线小型化技术LDS等的进步也使这样的多天线设计成可行性增加。此外,由于LDS天线取代FPC天线导致天线单价大幅提升以及单机天线使用量以及移动互联终端越来越多,市场规模仍在不断扩大。2021年全球移动终端天线市场规模约为28.47亿支,预计2021年全球移动终端天线市场容量将超过50亿支,移动终端天线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目前全球LDS产能排前三位的厂商分别是Molex、信维通信、安费诺,台湾启基和硕贝德。因此,信维通信和硕贝德将在此领域明显受益。四、新兴智能终端2022年至今,在传统PC市场下滑的背景下,以智能手机和XPAD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需求的持续增长,驱动了电子元器件产业新一轮的成长。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我们认为未来其增速下滑将是大概率事件。智能穿戴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涌现出一大批吸引力较强的产品,比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鞋子,体感游戏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和智能电视等,伴随着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下降以及技术提升带来的客户体验的提升,新兴智能终端的需求将会迎来爆发性增长,进而可能继续引导下一轮电子行业的向上周期。1、智能穿戴的硬件产业链可穿戴设备在软件方面带来的冲击和改变较大,而硬件方面,市场主流观点认为,与智能手机产业链区别不大。智能穿戴产业链的核心,主要集中在CNC精密加工、柔性材料、微投、LDS天线和NFC等技术领域。主要相关上市公司梳理如下:2、借自贸区东风,体感游戏机大陆市场将爆发性增长近日,上市公司百视通发布公告,将与微软共同投资7900万美元成立新公司。其中,百视通拟投入4029万美元,持股51%;微软公司拟投入3871万美元,持股49%。新公司将在新一代家庭游戏娱乐技术、终端、内容、服务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打造新一代家庭游戏娱乐产品和家庭娱乐服务中心,推进公司在游戏产业领域的布局。这个公告在业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大家对微软XBOX这款体感游戏机的期待和关注。2000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曾转发文化部等7部门《关于开展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的意见》,开始了针对国内游戏机市场的治理工作。《意见》规定“自本意见发布之日起,面向国内的电子游戏设备及其零、附件生产、销售即行停止。任何企业、个人不得再从事面向国内的电子游戏设备及其零、附件的生产、销售活动。”过去几年,世界主要游戏机生产厂商索尼、微软等厂商都曾呼吁中国游戏机市场开放,但是由于牵扯面过大,游戏机禁令的解除工作一直未能取得实质进展。虽然市场上曾多次传出解禁传闻,但都无果而终。而随着上海自贸区相关方案的出台,则意味着我国长达13年的游戏机禁售规定或将解除。有业内分析人士则认为,这是“游戏机禁令”的一次松动,毕竟销售面向全国,外资企业的游戏主机市场可以平移到整个中国。因此未来大陆游戏机行货市场可能迎来一波爆发式的增长。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切入到体感游戏机产业链的并不多,水晶光电是其中的一个,其红外线滤光片全球市占率很高,2021年公司已经是XBOX360体感组件KINET主要供货商,另外公司也是Sony主要光学组件供货商,公司在Sony游戏机新推出的体感控制器「Move」的也存在切入机会。五、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节能环保意识的提升,智能家居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2022年8月14日,我国相关部门政府发布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为旨在推动信息化和智能化城市发展,鼓励大力发展宽带普及、宽带提速,加快推动信息消费产业,这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