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全生产”的议论文_第1页
关于“安全生产”的议论文_第2页
关于“安全生产”的议论文_第3页
关于“安全生产”的议论文_第4页
关于“安全生产”的议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问题一:你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安全生产,顾名思义是安全地进行生产,安全在生产的前面,说明安全是生产的前提、要求和保证。安全生产对人、设备、场地等。安全生产就是生产过程必须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可以试想,如果忽视安全,不断地引发工伤或设备财产的事故,比如2012年4月6日15时20分左右,扶风分公司发生了较大人员窒息死亡事故,事故造成5人死亡。我作为陕西城市燃气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对于此事件深刻提醒我安全的重要性。对于刚接触此行业的我来说,一定要汲取此次事故的教训。因此,我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要做到“安全生产,要从我做起”,要将安全生产落实到实处。认真贯彻公司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精神,熟练掌握安全专业知识、操作规程,预知危险,分析和控制危险,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安全意义重大,关系到每个人的前途命运,要实现安全生产,我觉得首先是个意识问题。人只有树立了牢固的安全意识,认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才会真正用心去做,才能在实际中重视它。所以必须在每个人的意识之中树立“安全生产”的观念,并且真正把安全作为日常工作的第一要素,把安全作为我们每个人的实际需要,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安全作为应尽的首要责任,讲安全,重安全真正当成日常工作的核心。只有每个人把安全生产当做日常工作的第一件大多倍,南非的20多倍,印度的10多倍。

——近3年全国平均每天发生约8起一次死亡3—9人的重大事故,每周发生近3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每月发生1.2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

——1990年至2002年的13年中,我国各类事故总量年均增长率为6.28%,最高的年份增长22%;国民安全事故10万人死亡率每年平均增长近5%。

——2004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近11万;万车死亡率约9人,是美国的8倍、德国的10余倍、日本的近15倍,是世界上最好国家澳大利亚的数十倍。

——按我国国家统计,职业事故10万人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3~5倍。

——冶金行业的百万吨钢死亡率是美国的20倍、日本的80倍。

——特种设备的事故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的5~6倍。

——民航运输飞行1980—2004年的平均重大事故率约2.6次/百万架次,这一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1.5次/百万架次的1倍多,是航空发达国家的0.74次/百万架次的3倍多。

——我国20世纪末各行业工矿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存在有980多项,如进行整改需要资金数百亿。

——我国1996年试行工伤保险制度以来,到2004年全国从业人员中不到30%得到社会保险的保护。

——我国受职业危害的职工在2500万人以上。全国每年新发职业病例数均在万例以上,且逐年上升,增长率超过10%。截至2002年底,全国累积发生尘肺病人581377例,疑似尘肺者60多万例,每年约5000人因尘肺死亡。

——各类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约占GDP的2%),相当于每年损失两个三峡工程,是1000多万个职工一年的劳动价值,是一亿农民一年的收入。

——我国自1990年以来的各类事故死亡总量每年以超过6%的速度在增长,与GDP增长速度基本同步。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的重大事故突发的现象是在全社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下问题:是全社会对安全生产问题认识不够?还是政府决策者、经营者,以及从业人员中的部份人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是事故的症节或原因认识不清?还是采取的安全生产措施不力?是现场(微观)、局部(行业或企业)的原因为主?还是具有社会环境、经营体制等宏观、全局性的根源为主?我本人的认为,相对重要的问题是上述三种角度的后者。安全事故形势严峻的社会背景和根源分析根据国家科技部立项,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主持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安全研究中心等单位承担的“安全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研究”课题揭示,目前我国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我国安全生产资源保障水平较低。一是在活劳动的投入方面,我国目前各级政府安全监察人员的万人(职工)配备率是0.2,美国是我国的10余倍、英国22倍、日本7倍、德国16倍、意大利6倍。这种状况使得很多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不能到位。二是物化劳动方面,我国20世纪90年代每年平均的生产安全投入占GDP比例仅为0.7%,而发达国家高达3%以上。用万人投入率比较,美国是我国的3倍,英国是我国的5倍,日本是我国的3倍多。

2.全社会安全文化基础薄弱,全民安全素质还需进一步加强。在公众层面上,“惜命胜金”、“珍视健康”,这是西方人的生命价值理念。但在我国的近代文化中这往往被视为“活命哲学”、“贪生怕死”反面角色。我国长期推崇的是“不怕苦、不怕死”的牺牲精神,“国家财产高于一切”的处事原则,人的生命和健康与“事业”、“主义”相比往往置于之后的表现,都反映出我国“安全观念文化”的落后。针对政府和生产经营者,在“经济指标至上”的背景下,各级政府官员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中,“以人为本”和安全生产与社会经济科学协调发展的观念需要真正确立;经营者在处理全局利益与自身利益、眼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时,缺乏科学的认识观;从业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有待提高。

3.安全生产保障条件与经济高速发展不相适应。我国很多行业,特别是矿山、化工等高危的传统行业,由于长期高负荷产量的压力和客观的寿命周期使然,再加上经营者成本观念与单纯追逐效益的不合理认识,使许多企业生产本质安全条件差,即生产工艺安全性能低下,安全设施和装置标准低,安全检测和监控技术水平低。同时也存在一种客观的现实,即高危行业在我国GDP比例结构中偏重。我国GDP的贡献率主要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建筑业、矿业、石油化工等高危险行业占的比例较大。

4.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地位、作用远远未得到发挥。“科技兴安”是我国现代社会应有的认识。但在我国有关安全生产的近50个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中,有11.8%~13.8%的成果属于应用基础理论,而且这批成果是在国家投入72.8%~78.5%的情况下取得的。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这些研究院所的安全科学技术科研经费投入,来自国家的不到30%。科学技术在科学理论、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经费投入、政策支持、产业发展等方面,都不能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

5.现行安全生产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安全生产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没有强有力的国家综合安全监察体制,政府监管体系不完善;中介技术服务水平较低;社会监督作用较小;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不合理、安全生产法规执行较差。

6.安全生产执法环境有待改善,执法、监督、监察、管理手段有待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不建全与《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相配套的法规有待完善;安全生产法规执行不严、落实不力;安全生产法规体系适用性和可行性有待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法制观念有待加强。与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不强;安全生产的执法部门多出,关系需要理顺,执法与管理职能需要协调;综合安全监管缺乏足够的执法权威;对中小企业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安全生产监察力量薄弱;安全监察缺乏有效的技术保障手段。

7.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如何避免重蹈发达地区安全事故高发的覆辙。一方面注意由于观念陈旧、经济落实造成的安全生产基础条件,与经济高速要求的巨大反差,另一方面需要注意发达地区危险行业和落实工艺向西部的转移,造成西部大开发伴随事故高发的现象。

8.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迫使我国必须重视职业安全健康非关税壁垒。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对我国安全生产的负面影响,如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为了本国的利益,以发展中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不健全为“可乘之机”,把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产业进行转嫁,把环境污染问题多、人工成本高和职业危害突出的制造业逐渐转移至发展中国家,把本国禁止或限制生产和使用的有毒原材料和产品向发展中国家倾销。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基础差,科学技术水平低,生产管理落后及法制监察力度不够,以及职工工资、劳动保护、工作环境和社会福利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加入WTO后,我国安全生产领域为了适应这种形势,将面临劳工标准、国际安全标准一体化、非关税贸易条款(TBT)等诸多的挑战。

我国重大事故高发和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现实还与社会大背景有密切关系,具体表现在:

1.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涉及生产安全的许多深层次问题还远未解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生产安全支撑与保障体系尚未形成。比如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安全生产运行机制就有待于加强和改善。煤炭安全监察与行业安全管理的关系需要理顺;国家安全监察与地方属地管理的职责需要明晰。

2.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规模扩张,工业就业人员急剧增加,为生产安全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经济快速增长与生产安全基础薄弱的矛盾日益突出,事故隐患和危害日益严重。如煤炭行业近3年,原煤年产量16—20亿吨,而具备生产安全保障能力的矿井(含露天矿)2000多处,生产能力约11亿吨/年,表明三分之一(近7亿吨)的原煤产量没有安全保障。

3.矿产资源的长期大规模开发,埋藏于浅部的高品位矿产资源日益枯竭,大批矿山过渡到深部开采,水压、地压、地温、瓦斯压力都相应增加,自然条件不断恶化,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灾害的复杂性和治理的难度在加大。如我国现有开采煤矿95%以上是地下开采,条件差、开采深度深、瓦斯含量大、煤层透气性低,使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要求高。

4.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无论是老装置的改造还是新装置的建设,单套装置生产规模日益扩大成为共同趋势;电网由区域电网向全国电网过渡,高电压、远距离和交直流混合输变电技术在推广使用;民航、铁路、高速公路、水上交通步入高速发展时期,危险因素的种类增多,危害程度增加。

5.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输送易燃、易爆介质的长输管道、城镇输配系统管道在大幅度增长;城市建筑密度越来越大,人口密度越来越高,如北京的人口密度已是纽约的1.7倍,城市灾害事故放大、耦合、衍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均在增加。如重特大事故均是在中大城市、国有大矿山、大型飞机等具有聚集性、规模化的区域或场所发生。

6.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成分、经营方式、用工形式和生活方式都呈现多元化,私营、个体企业大量涌现,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安全管理及其监督监察的难度和复杂性加大。如我国的事故高发行业,一是矿山行业,特别是煤矿,二是建筑行业,它们都有从业人员数量规模大,整体素质低的特点。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和遏制重大事故高发的对策遏制重大事故的高发,需要采取治本与治标相结合的综合系统工程措施。首先在社会宏观机制和安全生产战略性措施方面,一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调整经济发展速度、协调市场机制,合理构建行业(能源)结构,避免“粗犷式”发展模式;二是建立多元化安全投入结构和政策机制,首先国家要建立安全投入公益化机制,同时通过政策激励建立企业、社会、个人多元化的安全保障投入模式;三是推行“科技兴安”战略,发展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化;四是建设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素质,特别提高政府官员社会管理中的公共安全管理素质和责任意识,同时加强对企业经营人员的安全监管和提高企业的事故预防能力;五是在行政措施、法律措施的基础上,强化经济处罚力度,改变“安全违法成本低、事故预防成本高;死得起、伤不起”的现象,提高事故违法成本,提高生命赔偿标准等。

从微观或安全专业理论上认为(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经验也同样证明),保障安全生产、防范安全事故的基本措施有三,称为三大对策(三E对策):即科学技术对策、安全文化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科学技术对策就是通过安全设施、安全设备、安全装置、安全检测、监测、防护用品等安全工程与技术硬件的投入,实现生产技术系统的本质安全化。长期以来,我国的推行的“三同时”审核制、安全预评价等措施和制度都是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煤矿,就是要求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要有瓦斯抽排放系统、瓦斯报警监控系统、配备良好的个体防护装备等。安全文化对策就是通过对全民,包括各级政府官员、企业法人代表、生产管理人员、企业员工,甚至社会大众、学生等的安全培训教育,以提高全民的素质,包括意识、知识、技能、态度、观念等综合素质。对于煤矿,要提高经营者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提高采煤矿工的自我防护、具备防火知识、使用灭火器材的技能、火灾报警能力等。安全管理对策是指通过立法、监察、监督、检查等管理方式,保障技术的条件和环境达标,以及人员的行为规范,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主要靠“行政”管理的手段来保障安全生产,在新的经济体制下,我国正在完善“法制”管理的手段,随着国家管理体制变革和创新,以及“入世”后面对的国际和社会经济背景,我国的安全管理应在“经济”手段、“科学”手段、“文化”手段进一步完善和丰富起来。对于政府层面,在通常的“领导批示”、“红头文件”、“电话会议”、“大检查”等手段的基础上,要向管理的“深度”、“治本”力度、“预防”效度方面发展。要在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和体制上下功夫。在企业层面上,要建立现代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科学、全面、有效的管理制度。对于煤矿,要加强政府监察,坚持“不达标、不投产”,完善各种现场管理制度,形成“当地政府、开采矿主和矿工”三方自律机制等。

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和遏制重大事故发生的基本对策思路,我们主张“超前优先,标本兼治;系统工程,综合对策”的战略。“超前优先”就是国家在进行经营体制改革,高速发生经济的同时,要在机构、机制优先考虑和设计,在安全投入的增长速度上要略高于经济发展速度;“标本兼治”是要治标(责任追究、事故处罚等被动安全对策)与治本(生产本质安全化、加强监管、科学管理等主动安全对策)相结合;“系统工程,综合对策”是指宏观上要充分考虑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立法、安全监管等对策,微观上从人因、物因、环境因素入手等策略。因此,具体提出如下八大战略对策建议:安全文化建设;科技兴安对策;安全资源保障;系统工程对策;体制创新工程;强化法制监管;安全社区建设;事故保险策略。

1.安全文化对策。加强安全文化建设,逐步提高全民安全素质。政府措施和对策:组建“中国安全文化促进会”;建立“安全文化研究和奖励基金”;立项研究企业和社区“安全文化建设模式样榜工程”;安全知识进入中小学课程;加速发展安全文化产业。推进安全文化理论创新。社会公共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路及对策: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实施大众安全教育对策;利用大中小学普及安全文化;改善公共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班组及职工的安全文化建设;管理层及决策者的安全文化建设;生产现场的安全文化建设;企业人文环境的安全文化建设。

2.科技兴安对策。发展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提高工业生产本质安全水平。发展和完善安全科学技术的学科体系;吸引更多的科学家进入安全科学技术领域,参与到发展我国的安全科学技术事业中来;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先进思想、成果,适应安全科学技术交叉科学特点的需要;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科学保障水平,重视企业安全生产的科技应用研究和成果推广;促进安全科学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政府要重视安全科学技术产业政策,建立安全科学技术产业体系;促进保险业与安全科学技术研究结合,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着力强调安全事务的社会公益性质,争取对发展安全生产事业及安全科学技术的优惠政策;建立安全科学技术科研成果推广中心。政策上对安全科学技术的支持及安全科技领域向全社会、全科学界的开放与准入机制;着力强调安全事务的社会公益性质,争取对发展安全生产事业及安全科学技术的优惠政策。在政策和支持条件方面:创造有利于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多方筹集资金,增加生产安全科技投入;加强安全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安全科技激励机制;以技术标准促进安全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产业升级,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实施人才战略;加强安全生产科普工作,培育和发展全民安全教育;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3.资源保障对策。制定合理激励政策,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资源投入水平安全经费投入:加大国家和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投入;明确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的投入结构比例;明确企业安全生产专项经费投入项目,实行安全专项经费稽查制度;建立国家安全生产隐患整改基金;实行积极的国家财政、金融、税收扶持政策;推行安全生产国家投入的公益化政策。安全队伍建设:加强政府安全监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政府监管人员配备率;合理配备安全生产专业人员,适度提高企业安全专业人员配备率;全面提高安全专业人员素质。安全机构设置:完善各级政府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企业合理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4.系统工程对策。实施安全生产系统综合对策,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保障水平。政府层面:实施“监管—协调—服务”三位一体的行政执法系统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六大综合支撑体系;建立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协调制度”;推行下级政府安全生产年度报告制度;推行政府领导安全生产述职制度;公布省市安全生产状况排行榜;国家将安全生产指标纳入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对政府施行“安全生产管理评估标准”;在高危险行业推行特殊、优惠、补助安全投入激励政策。企业层面: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推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促进企业安全生产自律机制;建立职工群众安全生产维权机制。社会层面:提高社会中介技术支持与服务能力;加快安全社区建设,构筑社会综合安全事故防线。

5.创新机制对策。创新国家安全生产运行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监管体制。政府安全监管体制:提高国家监管层次、加强监察力度;优化国家监察职能、理顺政府监管关系;顺应世界潮流、学习国际先进模式。国家安全管理机制:建立“政府监管与指导、企业负责与保障;员工权益与自律、社会监督与参与、中介服务与支持”的“五方结构”管理机制。政府监管与指导:国家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专项监察相结合,各级职能部门合理分工、相互协调的机制。企业负责与保障:企业全面落实生产过程安全保障的“事故防范机制”,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等安全生产法规要求,落实安全生产保障。员工权益与自律:从业人员依法获得安全与健康权益保障,同时实现生产过程安全作业的“自我约束机制”。社会监督与参与:工会、媒体、社区和公民广泛参与监督的“社会监督机制”。中介支持与服务: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建立国家认证、社会咨询、第三方审核、技术服务、安全评价等功能的“中介支持与服务机制”。

6.强化法治对策。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推动安全生产法治建设,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管。完善安全生产法规体系,推动安全法制建设;制订并修改安全生产法规与规章;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督;加强安全法规培训与宣传,提高法治水平;强加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监管,提高安全执法监督覆盖率。

7.社区安全对策。建设安全社区,构筑城市安全生产保障屏障。“安全社区”是世界卫生组织重点推广项目,目前已在不少国家取得了进展。在我国,社区安全问题已经并正在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建设安全社区”正在逐步成为城市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科学构建社区安全模式,建设社区安全系统,推行社区安全标准论证和评估制度,采用社会第三方审核的方式来加快安全社区的建设。

8.综合保险对策。充分利用各类保险手段,建立重大事故保险体系。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的危险程度、事故的概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与业绩,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制度;根据国内有关试点城市的经验,并学习和借鉴国外做法,可以省(区、市)或地级市为单位,把不低于8%的工伤社会保险资金,由本地区安全生产主管部门负责,用于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等工作;真正建立起强制性的、覆盖全社会的、赔偿、康复和事故预防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工伤保险机制。在推行工伤社会保险制度的同时,引入国外的商业保险模式,在职业伤害、职业健康、财产损失、事故风险等方面,推行多类种、多模式的商业保险措施,如试验安全责任险、意外事故险等险种。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保险体系。问题三:如何提高车间的安全管理水平?关于提高车间安全管理水平的调查与思考——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调研报告线路车间在段、段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用科学发展的眼光,针对车间存在的安全、稳定、经营等问题,进行了科学认真分析,并制定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提升车间班组安全生产卡控能力的相关措施,车间在落实相关措施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一、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工班长、职工思想普通存在“不思进取,消极应付”的思想,在高标准、严要求之下,因为设备老化、设备整治缺乏有效手段、长期加班加点、受到上级处罚多等因素影响,工班长对整好设备逐步失去信心,职工因晃车整治指标完不成,经常扣钱,思想上有逆反情绪。这是安全生产管理上必须着手解决的关键问题。2、工班长在设备整治病害问题上,缺乏有效手段,被动挨打现象普遍存在。工班长特别是工长在设备病害多,晃车整治此起彼伏的情况下,缺乏科学分析、“辩症施治”的方法。分工盲目,顾此失彼,一时间成天“围着晃车转”,最后被晃车牵着鼻子走,以致晃车越整越多,工班长的信心越来越不足。3、工班长在劳力大幅削减的情况下,不能科学细致分工,没有找到科学有效、高效的工作安排方法。工区第一指挥员——工长的工作安排仍停留在七、八十年代粗放分工,粗放管理,没有“全域”思维,没有在精确分工、“精准打击”上去想办法,没有在改进传统思维,高效利用有限劳力,向管理要劳力,向管理要效率上去找出路。4、高标准、严要求、新手段、新工艺、新方法,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得到认真执行,以致生产中“次品”频出,设备病害长期得不到有效整治。实际上这种现象就是没有硬起手腕抓管理造成的。5、工班长业务水平较低。提速后,工班长对设备上出现的各种病害是怎么产生的,又应该如何对症处理,如何利用轨检车和添乘信息科学找病害,科学整设备,不太了解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较普遍,纠其原因车间缺乏对工班长的业务培训和现场指导是一个主要原因。6、工区“闭环管理,环而不闭”,安排工作的盲目,作业环节的低标准,回检问责的缺失,“产品”质量与收入的脱节,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大家“摊”是工区生产管理上存在的又一大重症。加强车间安全管理的措施1、优化队伍,完成机制。我们针对工班长、职工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多次召集工班长讲清“高标准、严要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方面采取能者上、庸者下的强力手段,及时调整工班长队伍,将年轻有干劲的职工、班长充实到工区“领军人物”中去。将名存实亡的班长责任里程包保制度,进行恢复并制定了相关的奖惩措施,对设备整治效果好、作业标准高的班长及职工进行重奖(车间最多对一个组奖励了3000元),对差的进行了严厉的处罚(最多处罚了500元)。2、抓住重点,严格考核。针对工长设备管理思路不清,分工盲目的问题,我们及时制定了设备病害精细分析办法,对每公里线路、每组道岔建立了《动态病害分析表》台帐,将每一次动态检查信息记录于《动态病害分析表》上,并定期分析,找寻设备质量“短板”。通过分析,车间又制定设备整治筛选方法,对设备“短板”进行认真现场调查,将存在的问题、整治所需工作量现场划撬,现场统计并根据总工作量结合段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