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中的规则培训方案_第1页
自由中的规则培训方案_第2页
自由中的规则培训方案_第3页
自由中的规则培训方案_第4页
自由中的规则培训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由中的规则培训方案设计意图:

对于入职期教师来说,如何建立活而不乱的班级常规是保证教育教学活动顺当、有效开展的先决条件。由于入职期教师缺乏对建立常规与幼个自由活动两者间关系的熟悉,易导致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消失顾此失彼的现象,难以寻求两者间的平衡。为此通过一系列取材于教育一线典型的常规培育案例,以情境再现的方式呈现于入职期教师的眼前,在与情境的互动中,体验孩子在形成规章意识过程中的内心感受,从而让教师警醒、顿悟,习得有益于幼儿身心进展的教育策略,明晰自由与规章的关系。

培训目的:

1.了解自由与规章的概念、两者间的关系及详细实施方法。

2.能积极参加互动嬉戏,并大胆表达个人见解。

3.体会孩子在某一大事中的心境,近而有所顿悟。

培训预备:

1.贴近入职期教师工作实际的案例若干。

2.梳理每个案例的深刻含义。

3.情景再现所需道具:书、椅子、笔记本电脑、

培训步骤:

一、争论活动

1.话题:为什么要有规章?

2.思索:

(1)你在这次学习中想得到什么?

(2)建立规章的意义是什么?

目的:学习是有目的、满意个人需求的一种猎取学问、阅历的活动。当学习者带着清楚的学习目的开启学习之旅后,方能把握一切有帮于实现学习目的的时机,捕获相关信息,进而主动梳理、整合、加工,从而形成个人对学问点的理解与熟悉。

3.案例:红绿灯

当一个交通十字路口的信号灯发生故障后,道路上通常会消失什么状况?(全部的车都按自己的意愿行驶,互不相让,导致交通严峻堵塞)试想,一个没有了交通信号灯的城市,它的交通秩序就会被打破,全部的车辆将失去自由行驶的权力。而信号灯作为一种规章,起到了约束行人与司机行为的作用,而在这样一种有序的状态下,才能确保行人与司机相对的自由权限。

4.情景再现

(1)主题:上课迟到

(2)流程:

*培训者明确要求:进教室迟到,要上交电脑。

*现场请一位教师扮演一位上课迟到的学生,手里拎着手提电脑。从门外跑进教室。培训者只用眼睛看着对方,不说话。过会,改为训斥。

(3)共享体验感受

*当培训者用眼睛看着迟到者时,通常对方会自责、内疚,而当迟到者被训斥时,因自我尊严被剥夺,既会产生无所谓的心理。

*由于手提电脑对自己特别重要,是学习与工作都不能缺少的必备用品,假如因迟到上交,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动力驱使自己千万不要迟到。

(4)启发:用最怕失去的东西作为惩处,是增加他人积极驱动力的最好方法。

4.小结:规章是对人行为的正确导向,只有当规章建立后,才能享受自由。这个自由是一种相对的概念,而不是随心所欲的一种“自由”。要建立真正的秩序,维护每人的权力,建立社会秩序,规章是会的进步。拥有规章必需对自己负责任,规章可以爱护人类,削减损害的发生。

二、自由篇

(一)自由的概念

1.概念:一人人不受制于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因专制意志而产生的强制状态,亦常被称为“人个自由”或“人身自由”的状态。

2.情景再现

(1)请一位教师扮演一个不坐座位的孩子,培训者上前安抚、劝戒。

(2)共享感受:最终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坐下来的。

(3)分析:在对孩子进展劝戒、安抚的过程中,教师与孩子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强制关系。而如能事前作到明确要求,制定好规章,就不会有冲突发生。

3.稳固概念

提问:“自由”的定义是什么?

(二)教育中自由的含义

1.含义:自我尊严不受侵害,自己对自我的体验。

2.情境再现

(1)请一位教师与培训者对视,培训者手指教师什么也不说,对视1分钟。

(2)共享感受

(3)分析:当自己被人无声的指责时,内心会有一种畏缩、委屈、生气等多种心情体验。自我尊严感是一种存在感,当别人指责自己时,尽管会感到不舒适,但存在感始终在。特殊是没有了存在感,深感自己的渺小

三、实操演练

(一)案例1

1.大事:一个孩子不断要玩电子产品,看完电视后玩电脑,电脑玩完玩手机,玩完了手机再玩学习机。

2.争论:假如你是这个孩子的母亲你会如何做?

目的:检视教师是否能在理解规章的根底上学会运用规章来避开冲突发生。

3.措施:

(1)与孩子协商规章:每天看1-2盘碟片,每次半每

小时,与电视保持3米远,看完后自己关闭电视。

(2)成人需与孩子确认:你确定这样做吗?(这表现出成人与孩子间的相互敬重)

(2)假如孩子看完两盘碟片后还要看,成人可说:我

理解你的感受,但这是我们之前说好的事。你可以哭,我理解。(表现出成人敬重孩子的心情渲泄。

(二)案例2

1.大事:两个孩子来回打斗,成人如何解决?

2.措施:

成人建议孩子换一个嬉戏玩,这是英雄主义的嬉戏不行以存在,会对彼此造成损害。由于孩子间往往是由玩着打闹,进展成真打。

3.大事进一步进展:两个孩子打闹玩后,相互推卸责任,在教师那里告状,寻求支持。

4.措施:

(1)请告知我发生了什么事情?

(2)你们2个谁先说?

(3)请告知我细节。

(4)你们彼此碰触对方身体有没有经过对方同意?

(5)请打人者向对方赔礼,教师并向受害者说:他打人教师会处理的。

(6)你打他了,这也是粗鲁的行为,你也应向对方赔礼。

(7)下一次你们要知道再与同伴玩时,要学会邀请同伴。

(8)假如一方邀请另一方玩时遭拒而哭闹,教师引导:你要敬重对方的选择,他有权对你说“不”,而你也同样有权拒绝别人的恳求。

5.梳理流程

第一步:明确粗鲁的行为不行以

其次步:请当事人陈述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建立关系需得到别人的同意

第四步:敬重别人说“不”

第五步:有得利说“不”

6.提升阅历

(1)规章的核心:粗鲁、粗俗的行为不行有

(2)产生纠纷时,先照看孩子的心情,既先倾听孩子的陈述。

(3)标准语言:请告知教师发生了什么事?谁先说?

(4)听完一个陈述,再听另一个人的陈述,并反问孩子:事情是这样的吗?

(5)剥离大事内容

打人都是粗野的行为

(三)案例3

1.大事:同伴间相互威逼,假如你不给我玩具玩,我就让别人不跟你玩。

2.措施:

(1)对于4-6岁幼儿的解决方案

培训者演示:我们是不是好朋友,与你要的这个玩具没有关系,你在威逼我,请你敬重我的选择。

(2)对于小托班幼儿

培训者站在手持玩具的教师身边演示:你告知他这是你的东西,请你敬重我。接下来,培训者拉着遭到拒绝的教师身边说:这是她的玩具,请你敬重她的打算。

启发:物的归属感应从小建立,而共享的核心是要学会选择,不是强制的共享。

四、根本规章

(一)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1.情景再现

(1)由两位教师协作演示互抢一本书,一个抢到了书,另一个则哭;培训者扮演教师。

(2)知道你们两个人都很难受,发生了什么事?

(3)这是谁的东西?

(4)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5)知道你是想看一下,但要经过对方的允许,请你向她赔礼。

(6)搂着孩子强化意识:教师真为你快乐,你有士气成认自己的错误。

(7)你特别想看这个本书吗?你可以对朋友说:我可以看一下你的书吗?

(8)每个人都有支配自己物品的权力,你应当敬重朋友的选择,你可以选择其它玩具。

启发:教师在处理纠纷时,要倾听,推断物的归属,要清明,快速找出马脚。

2.拓展情景

假如孩子不愿赔礼,教师要安抚受损害的孩子,让他先等待一会,教师会陪那个损害他的孩子一同赔礼。接下来,教师要询问不赔礼的缘由,并请孩子练习说“对不起”,同时赐予孩子鼓舞。只到孩子能自如的说出“对不起”,教师带着他去找到那个受损害的孩子,告知对方:他已经有士气向你赔礼了。然后教师请孩子向同伴说“对不起”。最终再次赐予确定,让孩子知道向别人赔礼并不是一件不好意思的事。

(二)请归位

1.情景再现

(1)请一位教师扮演幼儿,去书架处拿书,假装看一下,就把书放在了椅子上。

(2)由于之前没有制定规章,假如孩子为托小班幼儿,教师则问:你忘了什么?请把它归位,并拉着孩子的手,拿起书送回至书架处归位。

2.拓展情景

(1)请2位教师扮演2个相互推诿不愿将书归位的幼儿。

(2)培训者扮演教师,出面引导。

师:书是谁使用的,请你把它归位。

(3)孩子将书甩给同伴去放书。

师:请你用正确的动作将书交给同伴,并请他帮你归位这本书,你该说什么呢?

(三)请等待

1.问题情景

一个孩子在玩秋千,其他孩子也想玩,假如这是发生在你们班的事,你该如何处理。

目的:了解入职期教师当前处理类似大事的阅历水平,帮忙教师回忆以往已经受的类似大事。

2.小结:通常,教师都会选择与正在玩秋千的孩子沟通,确定每人玩秋千的时间,然后请其他幼儿排队等待。

3.正确的方法:在嬉戏前与幼儿先定好规章:谁先玩,玩多久。

(四)不行以打搅别人

1.情景再现

(1)请两位教师分别扮演一个正在看书,一个打搅同伴看书的幼儿。

(2)培训者扮演的教师搂住捣乱的孩子说:我们不去打搅她,你可以去做别的事情。

2.拓展情景――有急事需要打搅别人时

解决方法:教育孩子学会说:对不起,我需要打搅一下你们。

五、如何建立规章

(一)建立规章意识,不是建立规章本身

1.例:天空突降冰雹,孩子们兴奋的涌到窗前专注的看,桌上的学习用品在孩子们匆忙离座时,撞乱地面并被孩子们踩在脚下。此时,教师不要急于让孩子把物品归位,否则孩子们会失去更重要的观看冰雹的时机。

2.例:下午离园时,一个孩子看到妈妈站在门口来接她,就急着跑向妈妈,而未将玩具归位。此时教师说:先和妈妈说说话,然后再一起将玩具归位。

(二)建立“权力”意识

1.情境再现

(1)请一位教师扮演一个邀请同伴玩耍,却遭拒的正在哭泣的幼儿。

(2)培训者扮演教师,坐在孩子身边搂着她问:发生什么事了吗?

孩子:我想找小朋友玩,可他不和我玩。

师:你有邀请朋友一起嬉戏的权力,但每个人也有拒绝别人邀请的权力。你可以再试着找其他同伴玩,信任你肯定能邀请到想与你玩的朋友。

2.分析:承受邀请与拒绝邀请没有对与错之分,因此教师不要用对错来引导幼儿对社会行为的推断。

小结:规章是每个人必需遵守的社会行为准则,只有按规章行事,才能确保每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当规章提出后,无论是对是错,只要在没有修改前,大家都应遵守。而不是随心所欲的想执行规章就执行,不想执行就不执行,这会使一个集体、社会消失混乱局面。

篇2:音像资料使用规章

音像资料使用规章

1.音像电子教材应根据国家公布的《非书资料著录规章》或上级电教部门

的统一要求,做好编目和上架。入库数据应包括入库时间、单价、数量、金额、

资料来源、资料类别、规格型号、出版单位、入库编号等。依据学校音像电子教

材的实际,编目时可实行分级的方式,编好的资料应尽快上架,便于教师查询与

借阅。资料要依据教育教学类别和电教资料载体性质分类排架存放,做到归属恰

当,便于查找、提取、归架、清点等。

2.有些内容过时、破损或音像质量下降影响连续使用效果的资料应准时清

理,并予以注销。

3.编目时做到统一、标准、有序,则查找比拟便利。对每一位教师借用的

音像电子资料都必需具体记录,包括出借日期、资料类别、数量等。应要求教师

在资料用毕后准时归还。对归还的资料应逐一检查,并注销相应的出借记录。对

那些由于借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