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械手结构的设计及工业机器人抓取手臂的结构设计-毕业设计_第1页
工业机械手结构的设计及工业机器人抓取手臂的结构设计-毕业设计_第2页
工业机械手结构的设计及工业机器人抓取手臂的结构设计-毕业设计_第3页
工业机械手结构的设计及工业机器人抓取手臂的结构设计-毕业设计_第4页
工业机械手结构的设计及工业机器人抓取手臂的结构设计-毕业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复旦大学毕业论文专业:机械制造专业入学时间:毕业时间:序机械手是一种能自动化定位控制并可重新编程序以变动的多功能机器,它有多个自由度,可用来搬运物体以完成在各个不同环境中工作。1962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又试制成一台数控示教再现型机械手。商名为Unimate(即万能自动)。运动系统仿照坦克炮塔,臂可以回转、俯仰、伸缩、用液压驱动;控制系统用磁鼓作为存储装置。不少球坐标通用机械手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年该公司和普鲁曼公司合并成立万能自动公司,专门生产工业机械手。1962年美国机械制造公司也实验成功一种叫Vewrsatran机械手。该机械手的中央立柱可以回转、升降采用液压驱动控制系统也是示教再现型。虽然这两种机械手出现在六十年代初,但都是国外工业机械手发展的基础。1978年美国Unimate公司和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研制一种Unimate-Vicarm型工业机械手,装有小型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用于装配作业,定位误差小于±1毫米。联邦德国机械制造业是从1970年开始应用机械手,主要用于起重运输、焊接和设备的上下料等作业。联邦德国KnKa公司还生产一种点焊机械手,采用关节式结构和程序控制。日本是工业机械手发展最快、应用最多的国家。自1969年从美国引进两种机械手后大力从事机械手的研究。前苏联自六十年代开始发展应用机械手,至1977年底,其中一半是国产,一半是进口。工业机械手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自动化生产设备。工业机械手的是工业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特点是可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任务,在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器各自的优点,尤其体现了人的智能和适应性。机械手作业的准确性和各种环境中完成作业的能力,在国民经济各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机械手是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装置。在现代生产过程中,机械手被广泛的运用于自动生产线中,机械人的研制和生产已成为高技术邻域内,迅速发殿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技术,它更加促进了机械手的发展,使得机械手能更好地实现与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有机结合。机械手虽然目前还不如人手那样灵活,但它具有能不断重复工作和劳动,不知疲劳,不怕危险,抓举重物的力量比人手力大的特点,因此,机械手已受到许多部门的重视,并越来越广泛地得到了应用。机械手技术涉及到力学、机械学、电气液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科学领域,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技术。机械手是一种能自动化定位控制并可重新编程序以变动的多功能机器,它有多个自由度,可用来搬运物体以完成在各个不同环境中工作。1.1机械手的分类机械手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需要人工操作的通用机械手。它是一种独立的不附属于某一主机的装置。它可以根据任务的需要编制程序,以完成各项规定的操作。它的特点是具备普通机械的性能之外,还具备通用机械、记忆智能的三元机械。第二类是需要人工才做的,称为操作机。它起源于原子、军事工业,先是通过操作机来完成特定的作业,后来发展到用无线电讯号操作机来进行探测月球等。工业中采用的锻造操作机也属于这一范畴。第三类是用专用机械手,主要附属于自动机床或自动线上,用以解决机床上下料和工件送。这种机械手在国外称为“MechanicalHand”,它是为主机服务的,由主机驱动;除少数以外,工作程序一般是固定的,因此是专用的。在国外,目前主要是搞第一类通用机械手,国外称为机器人。本课题所做的机械手是属于第三类机械手。1、简史机械手首先是从美国开始研制的。1958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研制出第一台机械手。它的结构是:机体上安装一个回转长臂,顶部装有电磁块的工件抓放机构,控制系统是示教形的。1962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又试制成一台数控示教再现型机械手。商名为Unimate(即万能自动)。运动系统仿照坦克炮塔,臂可以回转、俯仰、伸缩、用液压驱动;控制系统用磁鼓作为存储装置。不少球坐标通用机械手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年该公司和普鲁曼公司合并成立万能自动公司,专门生产工业机械手。1962年美国机械制造公司也实验成功一种叫Vewrsatran机械手。该机械手的中央立柱可以回转、升降采用液压驱动控制系统也是示教再现型。虽然这两种机械手出现在六十年代初,但都是国外工业机械手发展的基础。1978年美国Unimate公司和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研制一种Unimate-Vicarm型工业机械手,装有小型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用于装配作业,定位误差小于±1毫米。联邦德国机械制造业是从1970年开始应用机械手,主要用于起重运输、焊接和设备的上下料等作业。联邦德国KnKa公司还生产一种点焊机械手,采用关节式结构和程序控制。日本是工业机械手发展最快、应用最多的国家。自1969年从美国引进两种机械手后大力从事机械手的研究。前苏联自六十年代开始发展应用机械手,至1977年底,其中一半是国产,一半是进口。目前,工业机械手大部分还属于第一代,主要依靠工人进行控制;改进的方向主要是降低成本和提高精度。第二代机械手正在加紧研制。它设有微型电子计算控制系统,具有视觉、触觉能力,甚至听、想的能力。研究安装各种传感器,把感觉到的信息反馈,是机械手具有感觉机能。第三代机械手则能独立完成工作中过程中的任务。它与电子计算机和电视设备保持联系,并逐步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和柔性制造单元FMC中的重要一环。2、应用简况现代工业中,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已成为突出的主题。化工等连续性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已基本得到解决。但在机械工业中,加工、装配等生产是不连续的。因此,装卸、搬运等工序机械化的迫切性,工业机械手就是为实现这些工序的自动化而产生的。有资料统计:美国偏重于毛坯生产,日本偏重于机械加工。随着机械手技术的发展,应用的对象还会有所改变。机械手在锻造工业中的应用能进一步发展锻造设备的生产能力,改善热、累等劳动条件。国内机械手工业、铁路工业中首先在单机、专机上采用机械手上下料,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国外铁路工业中应用机械手以加工铁路车轴、轮等大、中批零件。并和机床共同组成一个综合的数控加工系统。采用机械手进行装配更始目前研究的重点,国外已研究采用摄象机和力传感装置和微型计算机连在一起,能确定零件的方位达到镶装的目的。3、发展趋势目前工业机械手主要用于机床加工、铸造、热处理等方面,无论数量、品种和性能方面还是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在国内主要是逐步扩大应用范围,重点发展铸造、热处理方面的机械手,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作业条件,在应用专用机械手的同时,相应的发展通用机械手,有条件的还要研制示教式机械手、计算机控制机械手和组合机械手等。将机械手各运动构件,如伸缩、摆动、升降、横移、俯仰等机构以及根据不同类型的加紧机构,设计成典型的通用机构,所以便根据不同的作业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基加紧机构,即可组成不同用途的机械手。既便于设计制造,有便于更换工件,扩大应用范围。同时要提高速度,减少冲击,正确定位,以便更好的发挥机械手的作用。此外还应大力研究伺服型、记忆再现型,以及具有触觉、视觉等性能的机械手,并考虑与计算机连用,逐步成为整个机械制造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单元。在国外机械制造业中工业机械手应用较多,发展较快。目前主要用于机床、横锻压力机的上下料,以及点焊、喷漆等作业,它可按照事先指定的作业程序来完成规定的操作。此外,国外机械手的发展趋势是大力研制具有某种智能的机械手。使它具有一定的传感能力,能反馈外界条件的变化,作相应的变更。如位置发生稍许偏差时,即能更正并自行检测,重点是研究视觉功能和触觉功能。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绩。视觉功能即在机械手上安装有电视照相机和光学测距仪(即距离传感器)以及微型计算机。工作是电视照相机将物体形象变成视频信号,然后送给计算机,以便分析物体的种类、大小、颜色和位置,并发出指令控制机械手进行工作。触觉功能即是在机械手上安装有触觉反馈控制装置。工作时机械手首先伸出手指寻找工作,通过安装在手指内的压力敏感元件产生触觉作用,然后伸向前方,抓住工件。手的抓力大小通过装在手指内的敏感元件来控制,达到自动调整握力的大小。总之,随着传感技术的发展机械手装配作业的能力也将进一步提高。更重要的是将机械手、柔性制造系统和柔性制造单元相结合,从而根本改变目前机械制造系统的人工操作状态。1.2机械手的组成机械手主要由执行机构、驱动机构和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其组成及相互关系如下图:1、执行机构(如图1.2-1所示)图1.2-1(1)手部手部安装在手臂的前端。手臂的内孔装有转动轴,可把动作传给手腕,以转动、伸屈手腕,开闭手指。本课所指的机械手仅需开闭手指。机械手手部的机构系模仿人的手指,分为无关节,固定关节和自由关节三种。手指的数量又可以分为二指、三指和四指等,其中以二指用的最多。可以根据夹持对象的形状和大小配备多种形状和尺寸的夹头,以适应操作需要。本课所做的机械手采用二指形状。(2)手臂手臂有无关节和有关节手臂之分本课所做的机械手的手臂采用无关节臂手臂的作用是引导手指准确的抓住工件,并运送到所需要的位置上。为了使机械手能够正确的工作,手臂的三个自由度都需要精确的定位。本课题所做的机械手在手臂的上升、下降、前伸、后退、左转、右转三个方向的定位均采用行程开关控制,以保证定位的精度。总括机械手的运动离不开直线移动和转动二种,因此,它采用的执行机构主要是直线油缸、摆动油缸、电液脉冲马达、伺服油马达、直流伺服马达和步进马达等。躯干是安装手臂、动力源和执行机构的支架。2、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主要有四种:液压驱动、气压驱动、电气驱动和机械驱动。其中以液压气动用的最多,占90%以上,电动、机械驱动用的较少。液压驱动主要是通过油缸、阀、油泵和油箱等实现传动。它利用油缸、马达加上齿轮、齿条实现直线运动;利用摆动油缸、马达与减速器、油缸与齿条、齿轮或链条、链轮等实现回转运动。液压驱动的优点是压力高、体积小、出力大、运动平缓,可无级变速,自锁方便,并能在中间位置停止。缺点是需要配备压力源,系统复杂成本较高。气压驱动所采用的元件为气压缸、气压马达、气阀等。一般采用4-6个大气压,个别的达到8-10个大气压。它的优点是气源方便,维护简单,成本低。缺点是出力小,体积大。由于空气的可压缩性大,很难实现中间位置的停止,只能用于点位控制,而且润滑性较差,气压系统容易生锈。为了减少停机时产生的冲击,气压系统装有速度控制机构或缓冲机构。电气驱动采用的不多。现在都用三相感应电动机作为动力,用大减速比减速器来驱动执行机构;直线运动则用电动机带动丝杠螺母机构;有的采用直线电动机。通用机械手则考虑用步进电机、直流或交流的伺服电机、变速箱等。电气驱动的优点是动力源简单,维护,使用方便。驱动机构和控制系统可以采用统一形式的动力,出力比较大;缺点是控制响应速度比较慢。机械驱动只用于固定的场合。一般用凸轮连杆机构实现规定的动作。它的优点是动作确实可靠,速度高,成本低;缺点是不易调整。本课题所做的机械手采用电动机带动丝杠螺母机构来实现手臂的上升、下降方面。采用手臂的左转、右转、手臂的夹紧、放松方面。3、控制系统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要素,包括工作顺序、到达位置、动作时间和加速度等。控制系统可根据动作的要求,设计采用数字顺序控制。它首先要编制程序加以存储,然后再根据规定的程序,控制机械手进行工作。1.3应用机械手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手也越来越多的地被应用。在机械工业中,铸、焊、铆、冲、压、热处理、机械加工、装配、检验、喷漆、电镀等工种都有应用的实理。其他部门,如轻工业、建筑业、国防工业等工作中也均有所应用。在机械工业中,应用机械手的意义可以概括如下:一、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应用机械手有利于实现材料的传送、工件的装卸、刀具的更换以及机器的装配等的自动化的程度,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二、以改善劳动条件,避免人身事故在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有灰尘、噪声、臭味、有放射性或有其他毒性污染以及工作空间狭窄的场合中,用人手直接操作是有危险或根本不可能的,而应用机械手即可部分或全部代替人安全的完成作业,使劳动条件得以改善。在一些简单、重复,特别是较笨重的操作中,以机械手代替人进行工作,可以避免由于操作疲劳或疏忽而造成的人身事故。三、可以减轻人力,并便于有节奏的生产应用机械手代替人进行工作,这是直接减少人力的一个侧面,同时由于应用机械手可以连续的工作,这是减少人力的另一个侧面。因此,在自动化机床的综合加工自动线上,目前几乎都没有机械手,以减少人力和更准确的控制生产的节拍,便于有节奏的进行工作生产。综上所述,有效的应用机械手,是发展机械工业的必然趋势。第二章总体技术方案及系统组成2.1原始数据负载重量:10kg重复定位精度:±1mm自由度:3(Z的移动,R轴的平动,θ轴的转动)Z:大臂的升降R:大臂的伸缩θ:腰轴各轴最大运动速度:Z轴上下:200mm/sθ轴回转:30°/sR轴伸缩:200mm/s各轴最大运动范围:Z轴上下:550mmθ轴回转:90°R轴伸缩:400mm2.2工作要求:机械手的工艺流程:机械手原位→机械手前伸→机械手上升→机械手抓取并夹紧→机械手后退→机械手前进(小车)→小车停止→机械手左转90°→机械手前伸→机械手松开→机械手后退(小车)→机械手下降→机械手右转90°→小车后退→退至原位机构简图2.3系统组成本基械手系统由机体,传送机构,动力源和控制装置四部分组成。其中机体由小车及本体等部分组成;传送机构主要由伸缩臂及抓紧机构所组成;动力源由液压驱动和机械驱动两种形式构成控制装置主要由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部分组成。2.4总体技术方案毕业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把我们所学的比较分散的知识综合起来,并进行灵活运用。现在的发展趋势是机电一体化,因此,我们的毕业设计是要我们将“机”、“电”、“液”三者合并起来。“机”即是指机械,机械手的动作过程可以分五部分,即机械手的上升下降、机械手的前伸后缩、机械手的加紧放松、机械手的左转右转、小车的前进后退。这五部分中我们靠机械完成机械手的上升下降动作,即本课题所做的机械手采用电动机带动丝杠螺母机构来实现手臂的上升、下降方面。滚珠螺旋传动是在丝杠和螺母滚道之间放入适量的滚珠,使螺纹间产生滚动摩擦。丝杆传动是带动滚珠沿螺纹轨道滚动。滚珠螺旋传动与滑动螺旋传动或者其他直线运动副相比,有以下特点:1)传动效率高一般滚珠丝杠副的传动效率达85%-98%,为滑动丝杠副的3-4倍。2)运动平稳滚动摩擦系数接近常数,启动与工作摩擦力矩差别很小。启动时无冲击,低速时无爬行。3)能源预紧预紧后可消除间隙产生过盈,提高接触刚度和传动精度。同时增加的摩擦力矩相对不大。4)工作寿命长滚珠丝杠螺母副的摩擦表面为高硬度、高精度,具有较长的工作寿命和精度保持性。寿命约为滑动丝杠副的4-10倍以上.5)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高由于滚珠丝杠副摩擦小、温升小、无爬行、无间隙,通过预紧进行预拉伸的补偿的膨胀,因此,可以达到较高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6)同步性好用几套相同的滚珠丝杠副同时传动几个相同的运动部件。可以得到较好的同步运动。7)可靠性高润滑密封装置结构简单,维修方便。8)不自锁用于垂直运动,必须在系统中附加自锁或制动装置。9)经济性差,成本高由于结构工艺复杂,故制造成本高价格往往以mm计。经过计算,选择如下:电动机型号:Y802-2功率:1.1W丝杠型号:Tr40×72.4.1动作分析工业机械手的机械机构是指它的执行系统,是机械手抓持工件、进行操作及各种运动的机械部件。机械部件主要包括手部,手臂前后伸缩部分,手臂上下升降部分腰转部分以及机座和行走机构。2.4.2手部手部:包括杠杆手指,单向作用式握紧油缸等。其工作原理:物体进入手指后,拉杆手油缸作用,通过拉杆带动杠杆手指回转,实现握紧或松开动作。1)手臂的前后伸缩部分手臂的前后伸缩部分由直线油缸带动实现。当直线油缸工作时通过活塞杆行程的变化,完成手臂的伸缩运动。2)手臂的上下升降部分手臂的上下升降部分是由电动机、丝杆传动副、立柱等部分组成。当电动机工作时,通过联轴器转动丝杆,由于丝杆螺母周受到立柱的径向转动限制,使得螺母及手臂架只能作上下运动。3)腰转部分腰转部分主要由转盘和回转油缸组成。当压力油进入回转油缸时,回转油缸的回转轴回转,通过活塞杆的伸缩带动转盘的转动,从而实现机械手的左右转动,4)行走机构行走机构主要是由电动机、齿轮、带轮等组成。当电动机工作时,通过齿轮、带轮的传动,带动小车的轮子转动,从而实现行走。第三章机械手的液压部分“机、电、液”中的“液”即指液压系统。液压系统相对于机械传动来说,是一门新兴的技术。人类使用水力机械及液压技术虽然已有很长的历史,但是液压技术在机械领域中得以应用并取得迅速发展则是本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事。由于液压传动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因而目前已广泛的应用在工、农业机械、机床、交通运输、路地行走设备、船舶控制、火炮控制、飞机、导弹等各方面。3.1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所谓液压系统就是以液体为介质,依靠运动者的液体的压力能来传递力的。液压系统工作是,液压泵把电动机传来的回转式机械能转变成油液的压力能:油液被输送到液压缸(或液压马达)后,又由液压缸(或液压马达)把油液的压力能变为直线式(或回转式)的机械能输出。液压系统中的油液在受调节、控制的状态下进行工作的因此液压传动和液压控制在这个意义上来说难以截然分开。液压系统必须满足起执行元件在力和速度方面的要求。3.2液压传动的工作特性液压系统工作是,外界负载越大(在有效承压面积一定的前提下)所需要的压力也越大,反之亦然。因此液压系统的由压力(简称系统的压力,下同)大小取决于外界负载。负载大,系统压力大;负载小,系统压力小;负载为零,系统压力为零。另外,活塞或工作台的运动速度(简称系统的速度,下同)取决于单位时间通过节流阀进入液压缸中油液的体积即流量。流量越大(在有效承压面积一定的前提下)系统的速度越快,反之亦然。流量为零,系统的速度亦为零。液压系统的压力和外在负载,,速度和流量的这两个关系称作液压传动的两个工作特性。3.3液压系统的组成液压系统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1)动力元件它是将原动机输入的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的装置。液压泵即为动力元件。2)执行元件它是将液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以驱动部件。液压缸和液压马达即为执行元件。3)控制调节元件控制调节元件是指各种阀类元件,它们的作用是控制液压系统中油液的压力、流量和方向,以保证执行元件完成预期的工作运动。4)辅助元件辅助元件是指油箱、油管、管接头、滤油器、压力表、流量表等。5)工作介质在液压系统中使用液压油(通常为矿物油)。3.4液压系统的优、缺点液压系统与机械、电力等传动相比。有以下特点:1)能方便的进行无级调速,调速范围大。2)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大。一方面,在相同输出功率的前提下,其体积小、重量轻、惯性小、动作灵敏,这对于液压自动控制系统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在体积或重量相近的情况下,其输出功率大,能传递较大的扭矩或推力(如万吨水压力等)。3)控制和调节简单、方便、省力,易实现自动化控制和过载保护。4)可实现无间隙传动,运动平稳。5)因为传动介质为油液,故液体元件有自我润滑作用,使用寿命长。6)液压元件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便于设计、制造和推广使用。7)可以采用大推力的液压缸和大扭矩的液压马达直接带动负载,从而失去了中间的减速装置,使传动简化。液压传动的主要缺点:1)漏由于作为传动介质的液体是在一定的压力下,有时是在较高的压力下工作的,因此在有相对运动的表面间不可避免要产生泄漏。同时,由于油液并不是不可以压缩的,油管等也回产生弹性变形,所以液压传动不宜用在传动比要求较严格的场合。2)震液压传动中的“液压冲击和空穴现象”会产生很大的震动和噪声。3)热在能量转换和传递过程中,由于存在机械摩擦、压力损失、泄漏损失,因而易使油液发热,总效率降低,故液压传动不宜远距离转动。4)液压传动性能对温度比较敏感,故不宜在高温及低温下工作。液压传动装置对油液的污染也较敏感,故要求有良好的过滤设施。5)液压元件加工要求高一般情况下又要求有独立的能源(如液压泵站),这些可能使产品成本提高。6)液压系统出现鼓故障时不宜追查原因,不宜迅速排除。综上所述,液压传动由于其优点比较突出,故在工、农业各个部门获得广泛的应用。它的某些缺点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正在逐步得到克服。由于液压传动相对于机械传动有以上几个突出的优点,所以确定机械手的前伸后退、左转右转、夹紧放松着三部分动作用液压传动来实现。第四章回转装置的总体组成及结构设计4.1回转装置的组成回转装置主要由执行件、传递件、驱动件及控制系统四大部分组成。4.1.1执行件本设计选用的是回转台与传递件——链轮共用的一个长平键的心轴。驱动件驱动传递件——链轮传动,链轮通过共用件将回转运动直接传递给与心轴件联接的回转台,并使之旋转。4.1.2传递件本课题中机械手要求作间歇往复回转运动,因此,考虑采用回转曲线传动。回转传动可分为齿轮传动、带传动和链传动。齿轮传动虽然效率高,工作可靠,寿命长,结构紧凑,圆周速度及功率范围广,但制造和安装精度要求较高,不能缓冲,无过载保护,低精度时噪声大。由于本课题中机械手回转精度要求不高,因此,不予考虑。链传动无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工作可靠,具有准确的平均传动比,传动效率较高,在传动相同功率的情况下,结构较为紧凑,链条张紧力小,作用于链轮轴的力也较小,故链传动能够在低速重载的条件下使用。与齿轮传动相比,链传动制造和安装精度要求较低链传动的主要缺点是不能保持恒定的瞬时传动比,传动平稳性较差,工作时有冲击和噪声,磨损后易发生跳齿,传动中有周期性的重载荷和啮合冲击,不适合载荷变化很大和急速反向转动的场合。带传动是一种应用很广的机械传动,虽然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传动平稳,无需润滑,制造和安装精度要求不高,噪声小,能缓冲吸震,有过载保护作用。同步带传动是一种啮合型带传动。它具有齿轮传动和摩擦带传动的特点。还具有传递功率大,传动比准确等特点。故多用于要求传动平稳,传动精度较高的场合。因此回转装置中的运动传递本设计使用同步带传动。4.1.3驱动件驱动件主要有四种:气动驱动、电气驱动、机械驱动和液压驱动。其中以液压、气动用的最多,占90%以上;电动、机械驱动用的较少。气压驱动所采用的元件为气压缸、气压马达、气阀等。一般采用4-6个大气压,个别的达到8-10个大气压。它的优点是气源方便,维护简单,成本低。缺点是出力小,体积大。由于空气的可压缩性大,很难实现中间位置的停止,只能用于点位控制,而且润滑性较差,气压系统容易生锈。为了减少停机时产生的冲击,气压系统装有速度控制机构或缓冲机构。气驱动采用的不多。现在都用三相感应电动机作为动力,用大减速比减速器来驱动执行机构;直线运动则用电动机带动丝杠螺母机构;有的采用直线电动机。通用机械手则考虑采用同一种形式的动力,出力比较大;缺点是控制响应速度比较慢。机械驱动只用于固定的场合。一般用凸轮连杆机构实现规定的动作。它的优点是动作确实可靠,速度高,成本低;缺点是不易调整液压驱动主要是通过油缸、阀、油泵和油箱等实现传动。它利用油缸、马达加上齿轮、齿条实现直线运动;利用摆动油缸、马达与减速器、油缸与齿条、齿轮或链条、链轮等实现回转运动。液压驱动的优点是压力高、体积小、出力大、运动平缓,可无级变速,自锁方便,并能在中间位置停止。缺点是需要配备压力源,系统复杂成本较高。本课题设计采用液压驱动。利用液压缸带动带动链轮、链条实现回转运动。设计配有液压总站,与回转装置并排置于小车之上。4.1.4控制系统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要素,包括工作顺序、到达位置、动作时间和加速度等。控制系统可根据动作的要求,设计采用数字顺序控制。它首先要编制程序加以存储,然后再根据规定的程序,控制机械手进行工作。本课题采用电机驱动。利用电动机带动带轮、带轮传动通过齿轮和轴的公用件实现小车的行走运动。第五章机械传动方案的设计与计算5.1小车的主要组成部分1、驱动系统采用步进电动机带动同步带与带轮驱动小车沿导轨作径向往复运动。2、执行机构交换工作台的送出采用液压送出方式,交换工作台应沿相应的轨道送出。3、控制部分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来实现小车各个运动状态的控制。其小车示意图如图5.1-1所示图5.1-15.2同步带传动方式优缺点(一)优点1、传动比准确,同步带是啮合传动,工作时无滑动。2、传动效率高,效率可达96%,与V带相比可节能10%以上。3、传动平稳,能吸收振动,噪声小。4、使用范围广,传动比可达10,且带轮直径比V带小得多,也不需要大的张紧力,结构系统高速大50m/s,传递功率300KW5、传动比准确,对轴及轴承的压力小,耐油耐磨性好,允许采用较小的带轮直径,较短的中心距和较大是速比。6、维护保养方便,能在高温,灰尘、水及、腐蚀,介质的恶劣环境中工作,不需润滑。(二)缺点:1、安装要求高。要求二带轮轴线平行。同步在与二带轮轴线垂直的平面内运行。带轮中心距要求较严格。安装不当易发生干涉,爬齿,跳齿等现象。2、带与带轮的制造工艺比较复杂,成本受批量影响。5.3驱动动力源步进电动机是一种把脉冲信号变换成直线位移或角位移的执行元件,也可以说是一种机械式的数模转换器,每输入一个脉冲,步进电动机就前进一步,因此称作脉冲电动机,步进电动机的种类繁多,主要分三大类:反应式步进电动机、机床磁式步进电动机以及永磁感应式步进电动机,本是合计采用反应式步进电动机,因为其结构简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步进电动机能成为现代数字控制系统重要的执行元件。是因为步进电动机本身也在不断发展,性能也在不断完善。其优点如下:1、可直接实现数字控制。2、控制性能好3、无接触式元件,没有电刷和转换器,运行平稳可靠,在步进电动机的负载范围内,步距值不受电源电压的大小,负载大小,波形及周围环境温度变换的影响,抗干扰能力强,能保持运行转速。4、误差不长期积累。5、反应式步进电动机在一相绕组通电的情况下,具有自锁能力,永磁式步进电动机在不通电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转矩。5.4机械传动方案的设计计算本设计采用一级传动,传动比为1.5本设计计算参照<<实用机械设计手册>>(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中的第十章链传动和带传动中第五节多楔带和同步带传动中的同步带传动章节。5.4.1设计数据确定因为设计车速为3km/h,考虑到实际车速有±50%的误差,所以实际最高车速应为4.5km/h折算成米/秒应为1.25m/sV车=1.25m/s据实际工作要求取车轮直径为130mm因为车速为1.25m/s所以车速也应等于轮子的切向速度因为V=dn/60×1000V—车轮切向速度V=1.25m/sd—车轮直径d=130mmn—车轮转速所以经计算得n=60×1000V/d=60×1000×1.25/3.14×130=184rpm因为车轮转速也等于驱动轴转速所以n转驱=n=184rpmn转驱=184rpm因为T=9.55×P驱/nT—驱动转矩T=9NMP驱—驱动轴功率n—驱动轴转速n=184rpm所以经计算得9×=9.55××P驱/184P驱=0.2KM因为ī=n电/n驱n驱—驱动轴转速n驱=184rpmn电—电机轴转速ī—传动比所以计算得n电=ī.n电驱n电=1.5×184=276rpm记n电=276rpm因为驱动轴转驱为9N.m所以据实际工作要求选用型号为130BF001相数为5相,步距角为0.75°电压为12/80V相电流为10A最大转距为9.31N.m空载起动频率为3000步/S,空载运行频率为16000步/S的反应式步进电动机因为T电=9.55×P电/n电T电—电机轴转矩T电=9.31n.mn电—电机轴转速n电=276rpmP电—电机功率所以计算得P电=T电×n电/9.55×=9.31××276/9.55×=0.26kmP电=0.26km因为总=带·联·滚总—总的传动效率带—同步带的传动效率带=0.98联—联轴器的传动效率联=0.99滚—滚动轴承的传动效率滚=0.99所以总=0.98×0.99×0.99=0.99总=0.99因为P驱=P实电×总P驱——驱动轴功率P驱=0.2Kw总——总机械传动功率总=0.99P实电—电动机实际功率所以计算得P实电=P驱/总=0.2/0.99=0.21kwP实电=0.21kw因为P实电〈P电所以符合工作要求5.4.2同步带结构的设计计算1)求出设计功率因为Pd=Pm·K。Pd—设计功率Pm—名义传递功率也就是电动机功率PP=0.26kwK。—载荷修正系数《实用机械设计手册》(下)表10.5-9载荷修正系数K。取1.8又因为传动装置未及张紧装置和系统为减速运动所以其附加修正系数为零所以Pd=1.8×0.26=0.5kw2)、选择带的节距因为Pd=0.5kwn电=276rpm=n1—小带轮转速查《实用机械设计手册》(下)图10.5-4查得同步带的节距代号为H,对应的节距Pd=12.7mm3)、确定带轮直径和带节线长查《实用机械设计手册》表10.5-8得H型带,小带轮转速n1=276rpm小于900rpm所以小带轮最少齿数Z1应为14Z1取22因为ⅰ=Z2/Z1ⅰ—传动比ⅰ=1.5Z2—大带轮齿数Z1—小带轮齿数Z1=22所以ⅰ=Z1·ⅰ=1.5×22=33查《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表3-11大带轮齿数Z2取标准值32Z2=32小带轮节圆直径因为d1=Pb·Z1/Pb——同步带节距Pb=12.7mmZ1—小带轮齿数Z1=22所以计算得d1=12.7×22/3.14=88.94mmd1=88.94mm同理可得大带轮节圆直径d2=129.36mmd2=129.36mm选择带长LP初定中心距a因为0.7(d2+d1)<a<2(d2+d1)d2—大带轮节圆直径d2=129.36mmd1—小带轮节圆直径d1=88.94mm所以152.81<a<436.6a取420mma=420mm因为Lp=2aCOS+(d2+d1)/2+(d2-d1)/180定角因为=arcsin(d2-d1/2a)所以=arcsin(129.36-88.94/2×420)=3所以a=420mm=3所以Lp=2×420×COS3+(129.36+88.94)/2+×3(129.36-88.94)/180=839+343+2=1184mm节线长Lp=1184mm查《实用机械设计手册》(下)表10.5-5取整后选用长度代号为510Lp=1295.4mm齿数Zb=102的同步带4)、传动中心距a的确定因为M=Pb/8(2Zb-Z1-Z2)M—修正系数Pb—同步带节距Pb=12.7mmZb—同步带齿数Zb=102Z1—大带轮齿数Z1=22Z2—小带轮齿数Z2=32所以计算得M=12.7/8(21×102-22-32)=238.125M=238.125mm因为a=M+≈238.125+=476mma=476mm所以节线长Lp=1295.4mm传动中心距a=476mm5)、选择标准带宽确定小带轮齿数Z1=22小带轮转速n1=184rpm查《实用机械设计手册》(下)表10.5-17用差值法计算得H型带的基准额定功率P。=2.7Kw确定实际带宽bs因为bs≥bs。(Pd/k2·P。)bs。—标准带宽查《实用机械设计手册》(下)表10.5-4bs。=76.2mmPd—设计功率Pd=0.5kwK2—啮合齿数系数K2据实际工作要求K2=1所以bs≥76.2(0.5/1×2.7)=17.4查《实用机械设计手册》表10.5-4bs取标准为25.4mm其标准宽度代号为100宽度极限偏差为bs=25.4mm确定带宽系数Kw因为Kw=(bs/bs。)所以Kw=(25.4/76.2)=0.29Kw=0.29确定额定功率P因为P=K2·Kw·P。K2—啮合齿数系数k2=1Kw—带宽系数kw=0.29P。—基准额定功率P。=2.7kw所以计算得P=0.29×2.7=0.77kw因为P>Pd所以满足设计要求带的圆周速度V的确定因为V=Pb·Z1n1/60×1000Pb—带的节距Pb=12.7mmZ1—小带轮齿数Z1=22n1-小带轮转速n1=276r/mm所以计算得V=12.7×22×276/60×1000=1.3m/s工作能力验算因为P=(K2·kw·Ta-bs·m·v/bs。)V×10K2—啮合齿数系数K2=1Kw—带宽系数Kw=0.29Ta—许用工作拉力查《实用机械设计手册》表10.5-9Ta=2100.85Nm—单位长度质量查《实用机械设计手册》表10.5-9m=0.448㎏/m所以P=〔1×(25.4/76.2)×2100.85-25.4×0.448×1.3/76.2〕×1.3/1000=0.78因为P>Pd所以额定功率大于设计功率故带的传动能力足够。最小轴径的确定因为dmin≥A修正系数查《简用机械设计手册》表14-13轴的材料为45钢A为118P—传递功率为0.26kwn—驱动轴转速为184r/mm所以dmin≥A=118=13mmd取30mm6)结果整理选用H型同步带Pb=12.7mmLp=1295.4mmBs=25.4mm小带轮Z=22d=88.94mm大带轮Z=32d=129.36mm传动的中心距a=476mm带的长度带号为510宽度带号为100其余查《实用机械设计手册》表10.5-20表10.5-10最小轴径为30mm第六章零件加工编程6.1数控车床加工程序编制基础数控车床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数控机床之一。数控车床主要用于加工轴类、盘类等回转体零件。通过数控加工程序的运行,可自动完成内外圆柱面、圆锥面、成型表面、螺纹和端面等工序的切削加工,并能进行车槽、钻孔、扩孔以及铰孔等工作。车削中心可在一次装夹中完成更多的加工程序,提高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特别适合于复杂形状回转类零件的加工。由于数控车床的加工对象多为回转体,一般使用通用三爪卡盘夹具。数控车床的编程特点:①加工坐标系加工坐标系应于机床坐标系的坐标方向一致,X轴对应径向,Z轴对应轴向,C轴(主轴)的运动方向则以从机床尾架向主轴看,逆时针为+C向,顺时针为-C向。②直径编程方式采用直径尺寸编程与零件图样中的尺寸标注一致,这样可避免尺寸换算过程中可能造成的错误,给编程带来很大方便。③进刀和退刀方式切削起点的确定与工件毛坯余量大小有关,应以刀具快速走到该点时刀尖不与工件发生碰撞为原则。S功能(1)恒线速切削G96S~其中S后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恒定的线速度,单位为m/min.(2)恒线速取消G97S~其中S后面的数字表示恒线速度控制取消后的主轴转速,如S未指定,将保留G96的最终值。T功能编程格式T~其中T后面通常有两位数表示所选择的刀具号码。但也有T后面用四位数字,前两位是刀具号,后两位是刀具长度补偿号,又是刀尖圆弧半径补偿号。M功能M00:程序暂停;M3:主轴顺时针旋转;M04:主轴逆时针旋转;M05:主轴旋转停止;M08:冷却液开;M09:冷却液关;M30:程序停止,程序复位到起始位置。G功能G00快速点定位;G01直线插补指令;G02为按指定进给速度的顺时针圆弧插补;G03为按指定进给速度的逆时针圆弧插补;G04暂停;G90外圆切削循环;G94端面切削循环;G96恒线速切削;G97恒线速切削;G76为螺纹切削循环。刀具半径补偿指令在零件轮廓铣削加工时,由于刀具半径尺寸影响,刀具的中心轨迹与零件轮廓往往不一致。为了避免计算刀具中心轨迹,直接按零件图样上的轮廓尺寸编程,数控系统提供了刀具半径补偿功能。其中G41为左偏刀具半径补偿,G42为右偏刀具半径补偿,G40是撤消刀具半径补偿指令。子程序的调用:M01表示段落结束选择停止;M02段落结束不回程序开头;M03主轴顺时针旋转;M04主轴逆时针旋转;M05主轴停止;M07切削液打开成雾状;M08切削液打开成水柱状;M09切削液关闭;M30锻炼结束回程序开头;M98P~其中:P表示子程序调用情况。P后共有8位数字,前四位为调用次数,省略时为调用一次;后四位为所调用的子程序号。M99表示子程序结束,并返回到调用子程序的主程序中。确定走刀路线和安排加工顺序应注意以下几点:1、寻求最短加工路线;2、最终轮廓一次走刀完成;3、选择合理的切入切出方向。6.2程序编制图见附表二1)加工时所用刀具一号车刀:端面车刀二号车刀:外圆车刀(刀尖圆弧R0.2)三号车刀:割刀(刀宽5)四号车刀:镗刀五号车刀:中心钻(直径6)六号车刀:麻花钻(直径28)七号车刀:外圆车刀(反刀)八号车刀:30度螺纹车刀2)程序O0046G28U0W0;G00T0100;G00T0101;G97M03S1200;M08;G00Z2.X90.;G00Z0.;G01X-1.H0.08;G00Z2.;G28U0W0;M01;N2G00T0200;G00T0202;G97M03S1300;G71P10Q50U0.5W0.02D1.5F0.08;N10G00Z1.X90.;N20G01Z0.X86.3F0.06;N30A135.X88.3;N40Z-57.;N50X90.;G00Z2.;G00Z2.;G28U0W0;M01;N5G00T0500;G00T0505;G97M03S1200;G00Z2.X0.;G01Z-2.F0.08;G00Z2.;G28U0W0;M01;G00T0600;G00T0606;G97M03S700;G00Z2.X0.;G01Z-10.F0.05;G00W-3.;G00Z-8.;G01Z-20.;G00W-3.;G00Z-18.;G01Z30.;GOOW-5.;G00Z-28.;G01Z-40.;G00W-5.;G00Z-38.;G01Z-50.;G00W-5.;G00Z-48.;G01Z-60.;G00Z2.;G28U0W0;M01;N4G00T0400;GOOT0404;G97M03S1000;G71P10Q80U0.5W0.02D1.2F0.08;N10G00Z1.X37.;N20G01Z0.X37.;N30A195.X35.;N40Z-25.;N50X32.;N60A225.X28.;N70W-4.;N80X26.;G28U0W0;M01;N3GOOT0300;GOOT0303;G97M03S700;G00X90.Z-42.7;G01X86.8F0.05;G00X90.;W4.5.;G01X71.;G00X90.;G00W-4.5.;G01X71.;G00X90.;W-4.5;G01X71.;G00X90.;W-4.5;G01X71.;G00X90.;W-4.5;G01X71.;G00X90.;W-2.9;G01X71.;G00X90.;W-4.5;G01X86.8;G00X90.;G28U0W0;M01;N7G00T0700;G00T0707;G97M03S1300;G00X90.Z-28.3;GOOX73.;G01X70.;G01Z-16.3;G01X84.15;G01W6.35;G01X90.;G28U0W0;G00T0200;G00T0202;G00X90.Z-26.3;G00X73.;G01X70.;G01Z-38.7;G01X84.15;G01W-6.35;G01X90.;G28U0W0;G00T0300;G00T0303;G97M03S600;GOOZ-56.;G01X29.;G00X90.;G28U0W0;M01;M05;M09;M30;O0146G28U0W0;G00T0100;G00T0101;G97M03S1200;M08;G00Z2.X90.;G00Z0.;G01X-1.F0.08;G00Z2.;G28U0W0;M01;N2G00T0200;G00T0202;G97M03S1300;G00Z2.X86.3;G01Z0X86.3;G01A135.X88.3;G01Z-0.5;G01X89.;G00Z2.;G28U0W0;N4G00T0400;G00T0404;G97M03S1000;G00X32.;G01Z0.X30.F0.06;G01A225.X28.4;G01Z-33.;G01X26.;G00Z2.;G28U0W0;M01;N8G00T0800;G00T0808;G97M03S1200;G00Z3.X27.;G92X28.4Z-33.F1.5;28.6;X28.8;X29.;X29.2;X29.4;X29.6;X29.8;X29.9;X30.;G00Z3.;G28U0W0;M01;M05;M09;M30;在本次操作中,我采用了型号为CL-15的卧式大连大力机床并采用了日本安川系统进行加工。我之所以采用该机床是因为零件对精度要求较高,回转直径较大,所以我选用该机床进行加工。总结与展望此次我们做的毕业设计是工业机械手结构的设计,通过3个多月努力,设计终于顺利完成。这次设计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使我们了解了设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和设计的方法以及理念。在此次的毕业设计中,我们遇到了许多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但过通过指导教师的指导和我们的努力,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虽然我们设计的只是个简单机械手行走小车,但需要完成行走,抓取,翻转等功能,对应分别要有行走机构,抓取机构,提升机构,翻转机构等来实现。通过这些机构的设计,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巩固和深化了所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由于此次设计是次创新设计,为了设计的行走小车具有合理的结构和更高的性能,我们不断学习和修改。自学了许多相关学科的内容,求教了多位专业老师,上网或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们在独立完成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团队协作精神,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一定可以好好的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较快地适应工作和社会激烈的竞争。设计小结在本设计的开题论证、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和论文审校整个过程中,我学到许多新知识,但是也发现了不少存在的问题。在这次的毕业设计中,能否看懂图纸是关键,要了解图纸上所标注的是何含义,有何作用。在这次编制工艺过程中,也犯了不少原本可以避免的错误,但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逐渐纠正了这些错误,也说明了绘图时规范性。编制工序对我来说,还处于理论方面的知识,在实践中还是有所欠缺的。当拿到一张零件图纸后,却不知该从何下手了。如何定基准。加工的工艺路线也前后矛盾。加工时所用的刀具,测量时所需测量工具等等。都不清楚,使我感到十分困惑。但是在学校技工培训和在威浮有限公司实习期间已对各个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次毕业设计是我们在学校的最后一次课。它将我们平时所学相互结合起来,为我们将来进入工作做准备。它让我们了解了更多的新知识。感谢老师、系领导和学校的关心和指导,在设计过程中,结合工作体会和经历,为我完成设计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为我们上了最后一次重要的课程。致谢在本设计的开题论证、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和论文审校整个过程中,得到了XXX老师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使得本设计得以顺利完成,其中饱含了XXX老师的汗水和心血。老师敏锐的学术思想、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将永远铭记在学生心中,使学生终生受益。在此我们向魏昌洲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同时也感谢班主任XXX老师在这三年来对我们的虚心的教导。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设计场地,和系领导的关心和指导,在设计过程中,结合工作体会和经历,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观点,为我完成设计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感谢机电工程系的领导和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再次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领导、老师、同学们。参考文献1、杨黎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第一版.国防工业出版社,1986,122、吴宗泽.机械设计.第一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23、卢颂峰.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第一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44、非标准零件手册.第三版.国防工业出版社5、液压与气动传动.机械工业出版社6、机械手及其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7、液压元件样本.机械工业出版社8、杨长能,张兴毅.可编程序控制器基础及应用.第一版.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19、左建民.液压与气压传动.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510、孙燕华.AutoCAD2000机械制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911、顾京.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12、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13、金大鹰.机械制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714、柴鹏飞.机械设计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目录1前言 11.1工业机器人简介 11.2世界机器人的发展 11.3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21.4本设计的内容和目的 31.4.1臂力的确定 31.4.2工作范围的确定 31.4.3确定运动速度 31.4.4手臂的配置形式 41.4.5位置检测装置的选择 41.4.6驱动与控制方式的选择 42手部结构 52.1概述 52.2设计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52.3驱动力的计算 52.4两支点回转式钳爪的定位误差的分析 73腕部的结构 83.1概述 83.2腕部的结构形式 93.3手腕驱动力矩的计算 94臂部的结构 114.1概述 114.2手臂直线运动机构 124.2.1手臂伸缩运动 124.2.2导向装置 134.2.3手臂的升降运动 144.5臂部运动驱动力计算 144.5.1臂水平伸缩运动驱动力的计算 154.5.2臂垂直升降运动驱动力的计算 164.5.3臂部回转运动驱动力矩的计算 165液压系统的设计 175.1液压系统简介 175.2液压系统的组成 175.3机械手液压系统的控制回路 175.3.1压力控制回路 185.3.2速度控制回路 185.3.3方向控制回路 195.4机械手的液压传动系统 195.4.1上料机械手的动作顺序 195.4.2自动上料机械手液压系统原理介绍 205.5机械手液压系统的简单计算 225.5.1双作用单杆活塞油缸 225.5.2无杆活塞油缸(亦称齿条活塞油缸) 255.5.3单叶片回转油缸 265.5.4油泵的选择 275.5.5确定油泵电动机功率N 286结束语 29致谢 30参考文献 311前言1.1工业机器人简介几千年前人类就渴望制造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以便将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如古希腊神话《阿鲁哥探险船》中的青铜巨人泰洛斯(Taloas),犹太传说中的泥土巨人等等,这些美丽的神话时刻激励着人们一定要把美丽的神话变为现实,早在两千年前就开始出现了自动木人和一些简单的机械偶人。到了近代,机器人一词的出现和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问世之后,不同功能的机器人也相继出现并且活跃在不同的领域,从天上到地下,从工业拓广到农业、林、牧、渔,甚至进入寻常百姓家。机器人的种类之多,应用之广,影响之深,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工业机器人由操作机(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机器人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工的劳动,而是综合了人的特长和机器特长的一种拟人的电子机械装置,既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它是工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1.2世界机器人的发展国外机器人领域发展近几年有如下几个趋势:(1).工业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便于操作和维修),而单机价格不断下降,平均单机价格从91年的10.3万美元降至97年的6.5万美元。(2).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国外已有模块化装配机器人产品问市。(3).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见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4).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环境建模及决策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配置技术在产品化系统中已有成熟应用。(5).虚拟现实技术在机器人中的作用已从仿真、预演发展到用于过程控制,如使遥控机器人操作者产生置身于远端作业环境中的感觉来操纵机器人。(6).当代遥控机器人系统的发展特点不是追求全自治系统,而是致力于操作者与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控制,即遥控加局部自主系统构成完整的监控遥控操作系统,使智能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进入实用化阶段。美国发射到火星上的“索杰纳”机器人就是这种系统成功应用的最著名实例。(7).机器人化机械开始兴起。从94年美国开发出“虚拟轴机床”以来,这种新型装置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纷纷探索开拓其实际应用的领域。1.3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有人认为,应用机器人只是为了节省劳动力,而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机器人不一定符合我国国情。这是一种误解。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决定了机器人能够充分发挥其长处。它不仅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高度的生产力和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将为我国的宇宙开发、海洋开发、核能利用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从80年代“七五”科技攻关开始起步,在国家的支持下,通过“七五”、“八五”科技攻关,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其中有130多台套喷漆机器人在二十余家企业的近30条自动喷漆生产线(站)上获得规模应用,弧焊机器人已应用在汽车制造厂的焊装线上。但总的来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比有差距;在应用规模上,我国已安装的国产工业机器人约200台,约占全球已安装台数的万分之四。以上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机器人产业,当前我国的机器人生产都是应用户的要求,“一客户,一次重新设计”,品种规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货周期长、成本也不低,而且质量、可靠性不稳定。因此迫切需要解决产业化前期的关键技术,对产品进行全面规划,搞好系列化、通用化、模化设计,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我国的智能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在“863”计划的支持下,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水下机器人,6000米水下无缆机器人的成果居世界领先水平,还开发出直接遥控机器人、双臂协调控制机器人、爬壁机器人、管道机器人等机种;在机器人视觉、力觉、触觉、声觉等基础技术的开发应用上开展了不少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控制技术、遥控加局部自主系统遥控机器人、智能装配机器人、机器人化机械等的开发应用方面则刚刚起步,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需要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有重点地系统攻关,才能形成系统配套可供实用的技术和产品,以期在“十五”1.4本设计的内容和目的1.4.1臂力的确定目前使用的机械手臂的臂力范围较大,国内现有的机械手的臂力最小为0.15N,最大为8000N。本液压机械手的臂力为N臂=1650(N),安全系数K一般可在1.5~3,本机械手臂取安全系数K=2,定位精度为±1mm。1.4.2工作范围的确定机械手的工作范围根据工艺要求和操作运动的轨迹来确定。一个操作运动的轨迹是几个动作的合成,在确定的工作范围时,可将轨迹分解成单个的动作,由单个动作的行程确定机械手的最大行程。本机械手的动作范围确定如下:手腕回转角度±115°手臂伸长量150mm手臂回转角度±115°手臂升降行程170mm手臂水平运动行程100mm1.4.3确定运动速度机械手各动作的最大行程确定之后,可根据生产需要的工作拍节分配每个动作的时间,进而确定各动作的运动速度。工业机器人抓取手臂要完成整个工作过程,需完成夹紧工件、手臂升降、伸缩、回转,平移等一系列的动作,这些动作都应该在工作拍节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具体时间的分配取决于很多因素,根据各种因素反复考虑,对分配的方案进行比较,才能确定。机械手的总动作时间应小于或等于工作拍节,如果两个动作同时进行,要按时间长的计算,分配各动作时间应考虑以下要求:=1\*GB3①给定的运动时间应大于电气、液压元件的执行时间;=2\*GB3②伸缩运动的速度要大于回转运动的速度,因为回转运动的惯性一般大于伸缩运动的惯性。在满足工作拍节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选取较底的运动速度。机械手的运动速度与臂力、行程、驱动方式、缓冲方式、定位方式都有很大关系,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确定。=3\*GB3③在工作拍节短、动作多的情况下,常使几个动作同时进行。为此驱动系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动作的同步。本机械手的各运动速度如下:手腕回转速度V腕回=40°/s手臂伸缩速度V臂伸=50mm/s手臂回转速度V臂回=40°/s手臂升降速度V臂升=50mm/s立柱水平运动速度V柱移=50mm/s手指夹紧油缸的运动速度V夹=50mm/s1.4.4手臂的配置形式机械手臂配置形式基本上反映了它的总体布局。运动要求、操作环境、工作对象的不同,手臂的配置形式也不尽相同。本机械手采用机座式。机座式结构多为工业机器人所采用,机座上可以装上独立的控制装置,便于搬运与安放,机座底部也可以安装行走机构,已扩大其活动范围,它分为手臂配置在机座顶部与手臂配置在机座立柱上两种形式,本机械手采用手臂配置在机座立柱上的形式。手臂配置在机座立柱上的机械手多为圆柱坐标型,它有升降、伸缩与回转运动,工作范围较大。1.4.5位置检测装置的选择机械手常用的位置检测方式有三种:行程开关式、模拟式和数字式。本机械手采用行程开关式。利用行程开关检测位置,精度低,故一般与机械挡块联合应用。在机械手中,用行程开关与机械挡块检测定位既精度高又简单实用可靠,故应用也是最多的。1.4.6驱动与控制方式的选择机械手的驱动与控制方式是根据它们的特点结合生产工艺的要求来选择的,要尽量选择控制性能好、体积小、维修方便、成本底的方式。控制系统也有不同的类型。除一些专用机械手外,大多数机械手均需进行专门的控制系统的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