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皋市鑫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黑水虻养殖一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⑦固废贮存(处置)场所规范化设置,固废贮存(处置)场所应在醒目处设置标志牌。采取上述治理措施后,各类固废均能合理处置,实现“零”排放。因此,本项目固废防治措施可行。5.2.5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区域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如皋市地下水上要赋存于新第三纪和第四纪松散沉积砂层之中,其总厚度大于500米,由南向北逐渐增大,东西方向在刘埤以西陡增,在掘港镇附近,松散层厚度约550米,刘埤以西750-1000余米。砂层一般累计厚度可达300余米。由于第四纪期间遭受四次海侵,海水进退致使地下水水质咸化,造成本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化。区内地下水类型上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具有分布广、层次多、水量丰富,水质复杂等特征。根据松散岩类各含水砂层的时代、沉积环境、埋藏分布、水化学特征及彼此间水力联系,将本区400米以内含水砂层划分为潜水含水层和四个承压含水层(组)。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潜水含水层和第I、II、III、IV四个承压含水层(组),其地层时代分别相当下全新统(Q4)、上更新统(Q3)、中更新统(Q2)、下更新统(Q1)及上新统(N2)。区内松散岩类含水层垂叫分布呈多层状展布,各自组成独立含水层组,但从区域网络来看,此间又相互沟通,层组间存在水平方肉和垂直方向上的水力联系,呈立体网络,形成本区地下水赋存空间,组成本区地下水系统。图5.2-5南通市水文地质图各含水层组的水文地质特征分述如下。(1)潜水含水层全区广泛分布,含水层由全新世长江三角州滨岸浅海相亚砂土和粉细砂组成。埋藏于45米以内,岩性粒度一般具有上细下祀特点,近地表的上段含水层以粉质亚粘土和亚砂土为上,具有自由水面和“三水”交替循环特征。中下段为粉砂、粉细砂,一般厚度可达20-30米,最厚可达40米。该含水层组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逐渐增厚。潜水含水层组的水位埋深随季节性变化,一般在1-2米之间,局部低洼处小于1米。富水性一般较好,单井涌水量可达100-300m3/d。潜水含水层组由于受全新世海侵影响,全区地下水被咸化,虽然后期受长江和大气降水入渗稀释,似潜水中仍含有较高的海水盐份。其含盐量在平面上有分带性,矿化度大体上P西向东逐渐增大。从0.37克/升至22.45克/升不等,大部分地区为矿化度大于3克/升的微咸水—咸水,水化学类型一般以Cl-Na型为主。因水质差,除极少数民井外,日前区内无规模开采。(2)第I承压含水层(组)全区分布广泛,由上更新统旱期和晚期河床相、河口相松散砂层组成,一般埋藏于25-130米。为区内分布较稳定,厚度相对较大的承压含水层(组)。含水层岩性主要由中细砂、含砾中粗砂组成,其间夹有粉细砂,一般具有2-3韵律结构,总厚度一般在40-90米,总体分布自西北向东南增厚,南北方向呈中部地区厚,两侧分布薄的趋势。岩性粒度自西向东由粗变细,反映从河床相一河口相变化。该含水层(组)顶板为粘性土隔水层,顶板埋深一般25-60米,隔水层分布不稳定,变化较大。自西向东,粘性土由厚变薄直至缺失。在中部沿南、河口、凌民、掘港、东凌一线,含水砂层埋藏于50-150米之间、厚度60-90米。顶板粘性土分布比较稳定,顶板埋深30-65米,隔水层厚约15米左右。而在东部北坎镇和西南部孙窑乡隔水层缺失和上部潜水互相连通。本含水层底板埋深一般在110-130米,往东南沿岸地区可达150米,自西向东呈缓缓坡降之势。该含水层由于结构松散,渗透性强,水位埋深浅,一般1-3米。富水性极好,一般单井涌水最可达2000-3000m3/d,水温17-21℃,由于受晚更新世沉积时期二次海侵影响,盐份残留浓度大,含水层矿化度较高,一般为10-15克/升,属咸水。大同镇一带超过20克/升,属盐水。由于I承压含水层(组)水质属咸水,不宜饮用,因此开采价值不大。(3)第II承压含水层(组)第II承压含水层(组)由中更新世(Q2)河床相、河口相、河漫滩相组成。该含水层(组)埋藏于110-210米之间,局部地段如东部沿海一带埋藏于120-230米之间。顶板普遍分布一层粘土隔水层,厚度5-10米,局部地段如区域西边的沿南一带,顶板隔水层缺失,和I承压含水层组连通。本含水层(组)中间约在150-170米之间分布一层粘性土隔水层,厚度5-20米,将该含水层分成上下两个含水层段,局部地段如掘港,九总、孙窑、该层缺失,含水砂层上下段总厚50-90米。本含水层组岩性由粉细砂、中细砂、含砾中粗砂组成,透水性强、富水性极好,单井涌水最可达2000-3000m3/d。由于受中更新世海侵影响,该含水层组残留较多海水盐份,且本含水层组顶板粘性土层在局部地段缺失,和第丨承压含水层相互连通,致使本含水层组大部分地区均为咸水,矿化度大于10克/升,水化学类钽为Cl-Na型。仅在局部地段如大同镇丁店一带出现淡水透镜体(埋深于142~179米之间),矿化度0.68克/升,水化学类钯为HCO3•Cl-Na•Mg型。因此,本区Ⅱ承压含水层组大部份地区为咸水,不宜饮用,开采价值欠佳(目前尚无开采)。(4)第III承压含水层(组)第Ⅲ承压含水层(组)沉积时代为下更新统(Q1),按地层划分可分为上、中、下三层段,其含水砂层一般赋存于中段和下段之中,组成本区第Ⅲ承压含水层(组)。该含水层(组)为本区主要开采层之一,具有分布广泛,富水性强,水质优的特点。岩性:①上段:岩性一般为粘性土,组成第Ⅲ承压含水层(组)顶板隔水居,厚度30-45米。②中段:含水砂层岩性以中细砂、含砾中粗砂为主,以河床相沉积为主,为长江三角洲长江古河床分布区。顶板埋深220-250米之间,厚度15-50米,以石甸、洋口,岔河镇一带为最厚,而东部北坎、东凌一带含水砂层缺失为粘性土。③下段:含水砂层顶板埋深在295-310米之间,厚度5-10米,中部地区顶板埋深260米,厚度达20余米。岩性以中细砂为主,反映河床相一河漫滩相沉积环境。富水性:第Ⅲ承压含水层(组)富水性,据收集本区大量井孔资料分析,单井涌水量一般为2000-3000m3/d,中部在洋口和岔河一带单井涌水量大于3000m3/d。水质:由于第Ⅲ承压含水层(组)埋藏条件良好,顶板为棕黄色致密亚粘土组成,分布较稳定,厚度较大,有效地阻挡了来自上层Ⅰ、Ⅱ承压水层的咸水,因此本区内第Ⅲ承压水水质明显不同于上部承压水。(5)第IV承压含水层(组)第IV承伍含水层(组)由上新世(N2)地层组成。该含水层(组)岩性主要为亚粘土、粘土和中细砂,局部中粗砂,自上而下粘性土和砂多呈层状变化,反映河湖相沉积环境。区内第IV承历含水砂层顶板埋深.一股在310-340米之间,含水砂层呈多层状发育。岩性以灰黄色、灰色、灰绿色粉细砂、中细砂、局部为中粗砂.分选性较好、结构松散、透水性强,在320-550米之间一般可见3-5个含水砂层、单层厚度各地不一,一般厚度在15-30米之间,含水砂层累计厚度可达40-60米。据区内成井资料分析,单井涌水最一般达1000-2000m3/d,水质良好,属HCO3-Ca•Na型淡水,矿化度0.8-1.2克/升左右,铁质含量偏髙,水质略发黄。该含水层组与上覆第Ⅲ承压含水层之间,有较稳定分布的致密亚粘土组成的陷水层,厚度一般20-40米,两者之间水力联系比较微弱。第IV承压含水层水位埋深一般在36米以下,它比同地段的Ⅲ承压水水位要低5~9米。图5.2-6如皋市水文地质剖面图地下水影响预测与评价一、地下水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本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情况详见表5.2-26。表5.2-26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表水环境问题建设行为常规指标污染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放射性污染热污染冷污染Ⅲ类建设项目建设阶段//////生产运行阶段-1c/-1c///服务期满后-1d/////注:+为有利影响;-为不利影响;1为轻度影响;2为一般影响;3为严重影响;c长期影响;d短期影响。由表5.2-23可以看出,本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停留在生产运行阶段,但影响不大;建设阶段对地下水的影响短暂,随施工的结束而停止;同时由于本项目废水污染物主要为非持久性污染物,故在服务期满后随地下水稀释、径流等作用,污染逐渐消失。二、地下水污染途径、影响分析及预防措施污染物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降雨或废水排放等通过垂直渗透进入包气带,进入包气带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经吸附、转化、迁移和分解后进入地下水。因此,包气带是联接地面污染物与地下含水层的主要通道和过渡带,既是污染物媒介体,又是污染物的净化场所和防护层。地下水能否被污染以及污染物的种类和性质。一般说来,土壤粒细而紧密,渗透性差,则污染慢;反之,颗粒大松散,渗透性能良好则污染重。(1)污染途径污染物从污染源进入地下水所经过路径称为地下水污染途径,地下水污染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工程所处区域的地质情况,本项目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区域主要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发生泄漏,污水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2)地下水预测分析项目所在区域各土层在垂直、水平方向上厚度埋深变化不大,总体各土层均匀性较好。因厂区周边的潜水区与承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可通过解析法预测地下水环境影响。在正常情况下基本不产生地下水污染,主要的考虑因素是污水收集设施的渗漏对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影响。因此,将污染源视为连续稳定释放的点源,通过对污染物源强的分析,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污染因子进行正向推算。分别计算100天,1000天后的污染。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D推荐的一维稳定流动一维水动力弥散问题,概化条件为一维半无限长多孔介质柱体,一端为定浓度边界。其解析解为:式中:x—预测点距污染源强的距离,m;t—预测时间,d;C—t时刻x处的污染物浓度,mg/L;C0—地下水污染源强浓度,mg/L;u—水流速度,m/d;DL—纵向弥散系数,m2/d;erfc()—余误差函数。(3)水文地质参数①渗透系数项目所在厂区潜水含水层土层主要为粉砂,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取值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B中表B.1推荐的经验值粉砂渗透系数1.0~1.5m/d(本项目取1m/d)。②孔隙度岩石和土壤孔隙度的大小与颗粒的排列方式、颗粒大小、分选性、颗粒形状以及胶结程度有关,不同岩性孔隙度大小见表5.2-24。研究区的岩性主要为粉砂,孔隙度取值为0.34~0.61(本项目取0.4)。表5.2-27松散岩石孔隙度参考值(据弗里泽,1987)松散岩体孔隙度(%)沉积岩孔隙度(%)结晶岩孔隙度(%)粗砾24-36砂岩5-30裂隙化结晶岩0-10细砾25-38粉砂岩21-41粗砂31-46石灰岩0-40致密结晶岩0-5细砂26-53岩溶0-40玄武岩3-35粉砂34-61页岩0-10风化花岗岩34-57粘土34-60--风化辉长岩42-45③水流速度、弥散系数地下水实际流速和弥散系数的确定按下列方法取得:U=K×I/n;DL=aL×Um;其中:U—地下水实际流速,m/d;K—渗透系数,m/d;I—水力坡度;n—孔隙度;m—指数;DL—纵向弥散系数,m2/d;aL—纵向弥散度。表5.2-28含水层弥散度类比取值表粒径变化范围(mm)均--匀度系数m指数弥散度0.4-0.71.551.093.960.5-1.51.851.15.781-2-31.31.0913.05-71.31.0916.70.5-221.083.110.2-551.088.30.1-10101.0716.30.05-20201.0770.7④计算时参数取值统计计算时渗透系数、水力坡度、水流速度、纵向弥散度、纵向弥散系数及污染源强统计见表5.2-29。表5.2-29计算参数一览表参数渗透系数K(m/d)水力坡度I(‰)孔隙度地下水实际流速U(m/d)纵向弥散系数DL(m2/d)污染源强C0(mg/L)COD区域含水层120.40.0050.244450(4)预测结果与评价根据地下水溶质运移常用解析解计算系统,预测废水保持初始浓度持续排出100天、1000天后COD的最大运移距离计算结果见表5.2-30~31。图5.2-7非正常状况泄漏点下游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100d)表5.2-30非正常状况泄漏点下游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100d)泄漏点下游距离(m)COD浓度c(mg/L)0450202.753268401.315182E-05602.451115E-14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图5.2-8非正常状况泄漏点下游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1000d)表5.2-31非正常状况泄漏点下游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1000d)泄漏点下游距离(m)COD浓度c(mg/L)045020204.1474050.2304606.04255800.35547821000.011023241200.00014861761402.153549E-071609.573712E-091804.102319E-122000本项目蓄料大棚、养殖大棚均采用防渗地面。地面全部为水泥硬化地面,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渗防漏措施(防渗层渗透系数≤10-10cm/s),一般不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项目生活用水由区域水厂供给,不开采以及使用地下水,不会造成水文、地质问题,同时厂内针对各类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污染源都做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定时对各类可能产生地下水污染的场所进行检查,能够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整改,减轻和预防因项目建设对地下水产生的影响。因此,本次评价认为拟建项目不会对区域地下水产生明显影响,不会影响区域地下水的现状功能。5.2.6土壤环境影响分析概述如皋市属于长江三角洲海相、河相沉积的沙嘴沙洲冲击平原部分,成土母质以江淮冲击物为主体,地壳稳定基本无地震。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海拔2-6m;市区中心地带略高于7m(黄海高程系)。开发区基土层由耕植土、粘土夹粉砂、粉砂夹粉土、粉细砂土层等组成,土质酸性,粉砂夹粉土层地耐力为fk=140kPa,整个土层在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变化不大,层位较为稳定,土壤承载力约70tm,是较好的建筑用地。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于2019年7月1日开始实施,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中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本项目为污染影响型项目,属于III类建设项目、占地规模属于中型且周边存在居民区,土壤环境敏感程度为敏感。根据导则的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确定本项目的土壤评价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为项目所在区域及周边50m范围内。土壤污染途径分析与影响土壤污染与大气、水体污染有所不同,它是以食物链方式通过粮食、蔬菜、水果、茶叶、草食动物(如家禽家畜)乃至肉食性动物等最后进入人体而影响人群健康,是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具有隐蔽性和潜伏性。本项目土壤污染途径情况如下:根据上述土壤环境影响源、影响因子及影响途径的识别,项目对周边农田的土壤环境影响主要为餐厨垃圾渗滤液发生事故泄漏的情况下主要可能通过垂直入渗等方式对厂区土壤质量造成一定的污染。本项目渗滤液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BOD5、氨氮等,若发生污水泄漏事故,污水垂直入渗到土壤后,在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下,COD、BOD5、氨氮会在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对土壤环境污染较小。因此,若发生渗滤液渗漏事故,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不大。综上分析,本项目建成后,正常情况下,对区域土壤环境的影响较小。表5.2-32本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完成情况影响识别影响类型污染影响型☑;生态影响型□;两种兼有□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农用地R;未利用地□占地规模黑水虻一期养殖占地22560m2敏感目标信息敏感目标(育华村三十五组)、方位(W)、距离(厂区距离最近居民70m)影响途径大气沉降☑;地面漫流□;垂直入渗☑;地下水位□;其他()全部污染物/特征因子/所属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I类□;II类□;III类☑;IV类□敏感程度敏感☑;较敏感□;不敏感□评价工作等级一级□;二级□;三级☑现状调查内容资料收集a)□;b)□;c)□;d)□理化特性颜色、结构、质地、砂砾含量、其他异物、pH值、阳离子交换量、氧化还原电位、饱和导水率、土壤容重、孔隙度现状监测点位占地范围内占地范围外深度表层样点数300.2m柱状样点数00-现状监测因子铜、锌、铅、镉、砷、汞、铬、镍现状评价评价因子铜、锌、铅、镉、砷、汞、铬、镍评价标准GB15618□;GB36600☑;表D.1□;表D.2□;其他()现状评价结论符合《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影响预测预测因子符合《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预测方法附录E□;附录F□;其他(类比分析)预测分析内容影响范围(周边0.05km范围内)影响程度(/)预测结论达标结论:a)□;b)□;c)□不达标结论:a)□;b)□防治措施防控措施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保障□;源头控制☑;过程防控□;其他()跟踪监测监测点数监测指标监测频次2铜、锌、铅、镉、砷、汞、铬、镍必要时监测信息公开指标监测点数、监测指标、监测频次及监测结果评价结论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土壤环境质量可达到相应标准要求,土壤环境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采取了充分的防控措施,具备完备的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因此,项目建设是可行的。5.2.7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根据表2.5-11环境风险评价等级,本项目风险较低,只作简单分析。风险因素识别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所造成的泄露、火灾和中毒等后果十分严重的、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属风险事故。因此,本项目风险因素归纳如下:项目生产运营过程主要危险和危害因素见表5.2-33。表5.2-33生产运营过程主要危险和危害因素危险环节危险表现形式风险措施危害环保工程废气处理系统故障各岗位设置专人负责,定期巡检设备,定期维护废气超标排放最大可信事故指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在所有预测事故中最严重,并且发生此事故的概率不为零。根据项目生产单元作业内容和涉及相关危害因素的分析结果,项目事故类型主要为废气非正常排放。源项分析根据上述事故类型及发生概率分析,结合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质的性质,本项目生产装置泄漏、储罐泄漏及管道破裂等事故的发生概率均不为零,其中存储区原辅料采用桶装,如物料发生泄漏,在不遇到明火的情况下,危险性较低;生产装置泄漏一定发生在其中有物料的状态下,即有工人在旁工作的情况下,危险物质浓度超过标准后,工人立即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生产时间较短,因此生产装置发生事故的概率可以得到控制。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污染事故的类型和事故原因见表5.2-34。表5.2-34重点部分及其薄弱环节分析序号事故类型事故原因事故发生重点部位1事故排放废气处理系统故障预处理区及养殖区因此确定本项目最大可信事故为:生产单元废气处理系统故障导致废气事故排放。环境风险分析1、废气治理设施失效风险分析建设单位废气处理装置出现故障时,此时若未经过处理的工艺废气直接排入大气,各种污染物的去除率为0,将造成周围大气环境污染。本项目废气净化装置出现故障概率不大,且出现故障的时间不会太长,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不良影响。2、黑水虻生物安全风险分析黑水虻,英文名BlackSoldierFly,拉丁学名:Hermetiailucens,中文学名光亮扁角水虻,是双翅目Diptera水虻科Stratiomyidae扁角水虻属Hermetia的一种腐食性昆虫。我国的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东、福建、四川、云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台湾、香港等地都有黑水虻的标本记录或报道,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常见种(Liuetal.,2008;杨再华等,2008;胡嘉麟,2009;Yuetal.,2011;梁世祥,2013)。黑水虻的分布虽然广泛,但受限于成虫寿命短、孵化期长、天敌因素等缘故,野生黑水虻的种群密度偏低。黑水虻原产地为南美洲草原,但是,黑水虻不是一种入侵生物。入侵生物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业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外来生物。但黑水虻不具备形成生成灾难这个条件。通常入侵生物的生态危害从有无捕食者,以及是否会对同类生物有绝对竞争压迫来考虑。一、天敌的分析在黑水虻的原产地美洲,黑水虻幼虫会被泥蜂,以及多种鸟类作为食物,一种专食性的天敌小蜂也会寄生它。在非原产地的中国,黑水虻的天敌仍然包括多种蛙类、鸟类、蜥蜴、龟类,鼠类,以及多种肉食性的昆虫等。因此,黑水虻在非原产地,也不会因为缺乏天敌而变得不可控制,成为入侵生物。二、竞争性的分析作为腐食性昆虫,黑水虻对同类型昆虫也没有造成很大影响,不会通过竞争压缩其它昆虫的生存空间。在我国,腐食性昆虫包括各种腐食性蝇类,水虻类,还有一些食粪、食腐性的甲虫等。通过对自然放置的粪堆或者动物尸体的长期观察,黑水虻的出现,并没有影响其它蝇类生物造成很大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食物的限制。黑水虻严重偏向于选择营养相对更丰富的食物。因为黑水虻幼虫极为活跃,需要更多的能量供应,在低营养或食物不够时,最终个体偏小,繁殖能力差。因此黑水虻倾向于选择餐厨垃圾、雏鸡粪便、动植物残体等营养丰富的食物,而较少选择猪粪、牛粪等。2.发育时间的错位。相较于多数其它蝇类来讲,黑水虻的发育周期高达40~60天,发育迟缓。而多数蝇类和本地水虻在发现食物后即产卵,多数卵在24小时内可以孵化,幼虫在数天内即能化蛹;而黑水虻卵期接近4天,幼虫生长期超过10天。通过动物尸体上的观察发现,黑水虻出现在尸体分解后期,这时候绝大多数的蝇类已经完成生活史迁出食物顺利化蛹。3.黑水虻自身因素的限制。主要表现在黑水虻幼虫间无自相残杀的习性。当出现食物不足时,多数水虻幼虫会选择逃离饲料,导致自然条件下幼虫保持很高的死亡率。相比较,多数蝇类不仅具有个体小、发育历期短,不容易被食物短缺所制约,而且多数蝇蛆还具有同类相食的习性,食物缺乏的情况下仍能保证种群的繁殖。因此,在非人工饲养条件下,黑水虻不具实际的优势,也是自然界黑水虻种群一直偏少的原因。4.环境条件的限制。黑水虻成虫只能在气温25度以上繁殖。我国整个大陆地区冬季气温偏低,黑水虻都无法生长。相比较,大多数的本土水虻种类更耐低温,在我国本土水虻种类分布集中的山区,黑水虻数量也很少。三、黑水虻抗逆性研究黑水虻幼虫长期生活在腐败的有机质环境中,为了适应环境,其幼虫、预蛹具备了良好抗逆特性,它可以抵抗环境中多变的有害因子的侵袭,如病原微生物、高盐、高渗透压等。研究表明,20%的矿物油、乙醇和氯化钠溶液对黑水虻幼虫及预蛹基本无危害;且幼虫对高渗透压具有很好的抗性,在浓度为100%的矿物油中处理5h幼虫死亡率小于5%;预蛹可抵抗高盐的环境,在高盐环境下处理5h死亡率亦小于5%。(沈媛,徐齐云,安新城.黑水虻幼虫及预蛹抗逆性的初步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2(2):240-242)。四、黑水虻的抗菌研究。黑水虻幼虫在自然界主要取食腐烂的有机物、动物粪便及餐厨垃圾等,取食后可减少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数量、减少家蝇滋生,且可消化多种病原菌。因此,其体内应具有强大的免疫功能。喻国辉等从野外收集和室内饲养的黑水虻幼虫体表和肠道分离出同时具蛋白质和有机磷分解能力的细菌10株,通过16SrDNA序列确定10株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属,它对水稻黄单胞菌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喻国辉,杨紫红,夏嫱,等.肠道共生细菌预发酵鸡粪对黑水虻生长发育的影响[J].昆虫知识,2010(6):1123-1127);另外,黑水虻幼虫的肠道微生物种群在消化转化有机质方面起着关键作用。Choi等采用化学方法对黑水虻幼虫进行浸提,分离提取出己二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痢疾志贺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五、黑水虻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分析黑水虻在成虫期会飞,但除了采食少量的水份或花蜜外不会进食,也不飞进人居空间,一般在人类居住的社区空间内很难发现黑水虻的踪迹。黑水虻成虫后的生活期十分短暂,一般只有10天左右,交配产卵后即死去。与家蝇相比,黑水虻具有无可挑剔的环境安全性,自然种群密度低且稳定,不构成生态威胁,成虫不携带病菌,不是任何一种形式的卫生害虫或农业害虫,成虫寿命短,没有进入人居环境的习性。本项目仅利用黑水虻幼虫处理餐厨垃圾,一般情况下,生产工艺当中不会有成虫出现,因此,不会出现成虫飞出工厂的情况。因此,本项目利用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不会对周边人群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六、黑水虻防逃逸措施本项目所养殖的黑水虻对当地生态环境不存在生物入侵影响,在发生大量逃逸的情况下也不会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明显影响,但黑水虻是本项目重要的资源,为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损失,企业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或避免昆虫的逃逸。黑水虻逃逸主要发生于成虫阶段,就本项目而言主要出现在繁育车间。企业可在繁育中心出入口设置隔离区,将主繁育区与出入口和出入口与外界之间设置隔离纱网,作为主繁育区与外界之间的过渡缓冲地带,工作人员出养殖车间之前,要先清除身上停落的昆虫,减少由于人员进出导致的昆虫逃逸;企业需要定期检查养殖棚和纱网的完整性,及时修复破损,减少昆虫逃逸。综合分析,在我国分布的黑水虻是一种已经归化的物种,在腐食性生态位中占据部分空间。一些观察研究中发现,黑水虻野生种群数量长期维持在一个很少的水平,因此即使大量逃逸,种群数量也会很快降低到很低的水平。因此,本项目通过养殖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的方式不会产生生物风险。风险评价结论在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落实到位的情况下,将可大大降低本项目的环境风险,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在企业落实本评价提出的各项风险防范措施后,项目对环境的风险影响可接受。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自查表内容见表5.2-35。表5.2-35本项目环境风险简单分析内容表建设项目名称如皋市鑫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黑水虻养殖一期项目建设地点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城南街道育华村三十五组地理坐标经度120.393866纬度32.203648主要危险物质及分布危险物质:危险固废、NH3、H2S等;位置:废气装置、危废库环境影响途径及危害后果(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等)大气:泄漏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蒸发等形式成为气体,造成大气环境事故及中毒。地表水:餐厨垃圾物质发生泄漏过程中,流入区域地表水体,造成区域地表水的污染事故。地下水:餐厨垃圾物质发生泄漏过程中,污染物抛洒在地面,造成土壤的污染;或由于防渗、防漏设施不完善,渗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的污染事故。风险防范措施要求1、企业加强各生产装置的风险防控,选用设施均符合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2、对涉及危险固废等加强运输管理、贮存区设有明显标识及防范设施;3、厂区制定完善的危险废物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管理。填表说明(列出项目相关信息及评价说明):公司拟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小组,由总经理及生产、安全、守卫等各部门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发生重大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经理任总指挥,负责企业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指挥部设在办公室。若总经理不在企业时,由安全员临时代理总指挥。本项目需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物资,保证事故发生时能够有效组织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完善风险物资应急监视系统,定期检查,确保事故降到最低。6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6.1营运期污染物防治措施6.1.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有组织废气防治措施技术可行性分析1、废气治理措施根据生产工艺及污染源强分析,本项目有组织废气为预处理、养殖生产过程中的臭气。区域一臭气负压收集后(捕集率98%)经益生菌+水喷淋塔+UV光催化氧化装置处理(处理效率80%)后的达标尾气通过1#15m高排气筒直接排放。区域二臭气负压收集后(捕集率98%)经益生菌+水喷淋塔+UV光催化氧化装置处理(处理效率80%)后的达标尾气通过2#15m高排气筒直接排放。锅炉间生物质燃烧废气经管道收集后通过布袋除尘装置处理后尾气通过3#25m高排气筒直接排放根据以上分析,本项目废气收集处理情况见表6.1-1。表6.1-1本项目废气治理措施一览表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污染防治措施去除效率预处理、养殖区(区域一)臭气NH3、H2S负压吸风收集,捕集率98%益生菌+水喷淋塔+UV光催化氧化装置+1#15m高排气筒80%养殖区(区域二)臭气NH3、H2S负压吸风收集,捕集率98%益生菌+水喷淋塔+UV光催化氧化装置+2#15m高排气筒80%生物质燃烧废气PM10、SO2、NOx密闭收集后通过布袋除尘装置+3#25m高排气筒99%预处理、养殖预处理、养殖区臭气(区域一)密闭收集+水喷淋塔+UV光催化氧化装置1#排气筒2#排气筒养殖区臭气(区域二)密闭收集+水喷淋塔+UV光催化氧化装置生物质燃烧废气密闭收集+布袋除尘装置3#排气筒图6.1-1项目废气收集、处理方式示意图2、废气治理措施比选本项目产生的臭气成分主要为硫化氢和氨气,现行除臭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组合法和燃烧法等。方案比选见下表所示。表6.1-2各种有机废气处理方法及其特点序号工艺系列工艺类型应用费用优点缺点1化学法湿式化学吸收法处理中至重度污染、小至大型设施中等投资,中等成本运行较高的去除效率和可靠的处理方法,可高达95%以上,甚至99%;可处理气量大、浓度高的恶臭污染物;多级的洗涤,可去除各种缓和的恶臭污染物;占地面积小,土建投资小;运行稳定,停机后可迅速恢复到稳定的工作状态维修要求高;对操作人员素质要求较高;运行费用稍高;2臭氧氧化法处理低至中度污染,小至中型设施低投资、中等运行成本简单易行;占地面积小;维护量小;运行方便,可间歇运行。经处理后仍有轻微恶臭味;适应工况变化能力差,因而工艺控制困难;能耗高3掩蔽剂法处理低至中度污染,小至大型设施取决于化学品的消耗量设备简单、维护量小;占地面积小;经济;运行方便、可间歇运行对臭气仅是掩盖作用,臭气去除率有限;因恶臭浓度和大气是不断变化的,这种方法的效率不可靠4喷淋法处理低至中度污染,小至大型设施取决于碱液的消耗量较高的去除效率和可靠的处理方法,可高达95%以上,甚至99%;可处理气量大、浓度高的恶臭污染物;可去除各种缓和的恶臭污染物;占地面积小,土建投资小,安装方便;运行稳定,停机后可迅速恢复到稳定的工作状态;适用于除臭难以封闭收集的场所;能有效除H2S和NH3等主要污染物产生二次污染,需对洗涤液进行处理;5光催化氧化法处理低至中度污染,小至大型设施中等投资,中等成本运行较高的去除效率和可靠的处理方法,可高达90%以上;可处理气量大、浓度高的恶臭污染物;可去除各种缓和的恶臭污染物;占地面积小,土建投资小,安装方便;运行稳定,停机后可迅速恢复到稳定的工作状态。维修要求高;对操作人员素质要求较高;运行费用稍高;6生物法系列生物滤池处理低至中度污染、小至大型设施低投资、低运行成本简单、经济、高效、吸收率达80%以上;低投资,操作和维护费用低,运行、维护最小;不产生二次污染;国内、外工程实例较多占地面积大;对湿度、pH值、温度等要求较高;表面负荷过大会产生堵塞;对混合臭气需不同的菌种,需提供有效菌种;一般建议连续运行7物理法系列活性炭吸附法处理低至中度污染,小至大型设施取决于活性炭填料的置换和再生次数可有效去除VOC;对低浓度的恶臭物质的去除经济、有效、可靠;维护简单;可用于精处理;运行方便,可间歇运行对H2S和NH3等去除率有限;不能用于大气量和高浓度的情况;活性炭的再生与替换价格昂贵、劳动强度大;再生后的活性炭吸附能力明显降低8燃烧法燃烧除臭法爆炸浓度极限以下的气体高投资,高运行成本燃烧后臭味消失快运行操作的专业性很强;燃烧后虽然臭味消失,但二氧化硫会产生二次污染;能耗高;占地面积较大;系统维护复杂,精密仪器仪表维修费用高3、项目选取的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分析项目预处理车间、养殖车间生产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恶臭,主要污染物为H2S和NH3。根据对除臭工艺的比选,综合考虑本工程的地理位置、用地情况、构筑物所产生的臭气的特点及数量、投资、工艺适应性、运行管理成本等因素后,本项目拟采用2套“水喷淋塔+光催化氧化装置”处理系统处理恶臭,最终经2根15m高排气筒排放。锅炉间生物质燃烧废气采用“布袋除尘装置”处理后25m排气筒排放,具体工艺如下图所示。图6.1-2臭气处理工艺设备示意图(1)处理方案原理①光催化氧化装置光催化氧化是就是在光的作用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需要分子吸收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受激产生分子激发态,然后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或者变成引发热反应的中间化学产物。光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源于光子的能量,在太阳能的利用中光电转化以及光化学转化一直是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当能量高于半导体禁带宽度的光子照射半导体时,半导体的价带电子发生带间跃迁,从价带跃迁到导带,从而产生带正电荷的光致空穴和带负电荷的光生电子。光致空穴的强氧化能力和光生电子的还原能力导致半导体光催化剂引发一系列光催化反应的发生。半导体光催化氧化的羟基自由基反应机理,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即当TiO2等半导体粒子与水接触时,半导体表面产生高密度的羟基。由于羟基的氧化电位在半导体的价带位置以上,而且又是表面高密度的物种,因此光照射半导体表面产生的空穴首先被表面羟基捕获,产生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当有氧分子存在时,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氧捕获光生电子,也可以产生羟基自由基:最终使有机或无机高分子恶臭化合物分子链,在高能紫外线光束照射下,降解转变成低分子化合物,如CO2、H2O等,有机废气净化效率在70%以上。图6.1-3UV光催化氧化系统原理图表6.1-4本项目光催化氧化装置技术参数参数名称技术参数值集气方式管道收集设备规格尺寸L3000mm·W1200mm·H1450mm停留时间>8s流速>1.2m/s灯光数量25根灯光功率单根150W催化剂种类二氧化钛光触媒载体铝基板更换频次每年一次②喷淋塔喷淋塔由风管引入净化塔,经过填料层,废气与除臭喷淋液进行气液两相充分接触吸收。项目除臭液采用天然植物提取物液,其作用机理为除臭液在塔内通过固体介质与废气分子充分接触反应,存在于高湿度(95-100%)空气中或水中的恶臭粒子被水分子膜所包围,此时的脱臭必须先破坏水分子膜,再将其中的恶臭粒子加以捕捉。主要过程为:将污染质加以分解乳化;促进有效细菌生长;在此过程中借生物触媒,促进氧化而脱臭。项目使用的除臭液在使用后能在土壤中完全退化、分解,所以很安全,无残留物。除臭液可促进有益细菌生长,将污染物质分解、乳化,并促进氧化而达脱臭,脱臭过程为抑制恶臭粒子的活动而使其退化。图6.1-4喷淋除臭法示意图表6.1-5本项目喷淋塔技术参数参数名称喷淋塔技术参数值设计风量45000~115000Nm3/h空塔流速1.7m/s气液比2L/m3接触时间1.5-3s单层填料层厚度50cm填料层层数2层规格Φ2.5*6m设备阻力1000pa③布袋除尘装置当脉冲控制发出信号时,脉冲控制阀排气口被打开,脉冲阀背压室外的气体泄掉压力,膜片两面产生压差,膜片因压差作用产生位移,脉冲阀打开,此时压缩空气从气包通过脉冲阀经喷吹管小孔喷出。当高速气流通过文氏管诱导器诱导了数倍于一次风的周围空气进入滤筒,造成滤筒内瞬时正压,实现清灰的目的。图6.1-5布袋除尘法示意图(2)处理设施实例比较说明“水喷淋+UV光催化”对恶臭废气去除率可达80%以上,“碱式洗涤喷淋+除臭液喷淋+UV光催化”对恶臭废气去除效率可达85%以上,本项目拟采用“水喷淋塔+光催化氧化装置”工艺对恶臭废气进行处理,预计处理效果在80%~85%,保守估计,按80%计。综上所述,项目采用“益生菌+水喷淋塔+UV光催化氧化装置”工艺对恶臭废气进行处理,项目恶臭污染物去除效率可达80%以上。排气筒设置合理性分析根据苏环办[2014]3号文等文件的要求:排气筒高度应按规范要求设置,末端治理设施的进、出口要设置采样口并配备便于采样的设施(包括人梯和平台)。严格控制企业排气筒数量,同类废气排气筒合并。本项目在排气筒设置过程中,尽量减少排气筒的数量,本项目设置2根排气筒。本项目废气污染物的排放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相关标准。根据大气环境预测可知,本项目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可确保周围大气环境质量达标。本项目1#、2#排气筒烟气排放速率均为18.08m/s,项目所在地平均风速为2.62m/s,因此排气筒的烟气发放速率为平均风速的1.5倍以上,各出口风速合理。因此本项目废气排气筒的设置是合理的。有组织废气防治措施经济可行性分析本项目有组织废气治理措施投资为3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500万元的6.4%,其投资在建设单位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可见从经济角度分析,本项目有组织废气治理措施是可行的。综上所述,因此本项目废气治理方案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上均可行。无组织废气治理措施本项目已针对各产污环节采取了有效的治理措施,合理设计废气收集系统、废气处理设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无组织排放。但因工艺限制部分废气收集效率无法达到100%,因此不可避免会有无组织废气产生。为避免因过度无组织排放影响周边环境,拟建项目采取以下措施:(1)恶臭污染物产生车间负压收集方案必须委托专业公司设计,确保恶臭污染物收集率达到98%以上,各车间出口处设置风幕门,进一步防治恶臭溢出。(2)装有餐厨垃圾的车辆直接进入卸料槽附近进行卸料厂区的餐厨垃圾及时投入卸料槽内。投料结束后,立即加盖密闭。(3)在厂区外侧设置绿化带,种植对恶臭污染物具有良好吸附效果的植被以降低无组织排放的影响,以减少无组织排放的气体对周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4)要求企业加强操作工人的自我防范、配备必要的劳保用品(口罩、眼镜等)以及按照规范操作等措施,减少对车间操作工人的影响。(5)合理布置车间,将产生无组织废气的工序尽量布置在远离厂界的地方,以减少无组织废气对厂界周围环境的影响。实践证明,通过采取以上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可减少本项目的无组织气体的排放,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量降低到较低的水平。通过预测,本项目无组织排放对大气环境及周边敏感目标的影响较小,不影响周边企业的生产、生活,无组织废气的控制措施可行。非正常排放控制措施本项目实施后全厂非正常排放情况主要是废气处理装置出现故障或处理效率降低时废气排放量突然增大的情况,拟建项目拟采取以下处理措施进行处理:(1)加强废气处理装置的管理,防止废气处理装置出现故障造成非正常排放的情况。(2)加强生产的监督和管理,对可能出现的非正常排放情况制定预案或应急措施,出现非正常排放时及时妥善处理;(3)开启过程中,应先运行废气处理装置,后运行生产装置;停止过程中,应先停止生产装置,后停止废气处理装置,在确保废气有效处理后再停止废气处理装置。(4)检修过程中,应与停车的操作规程一致,先停止生产装置,后停止废气处理装置,确保废气通过送至废气处理装置处理后通过排气筒排放。(5)所有废气处理装置均应保证正常运行,确保废气的有效处理和正常达标排放。(6)加强车问无组织和非正常废气的收集和处理措施,减少车间无组织排放,降低非正常排放的概率,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6.1.2水污染防治措施评述废水治理措施概述本项目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厂区实行“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厂区雨水通过雨水管收集后排入厂区西侧小河;生活污水化粪池预处理后农肥利用,不排放,待区域管网铺设完成后,接管至如皋市同源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进入如泰运河。厂区废水农肥利用可行性分析(1)处理工艺本项目位于如皋市城南街道育华村,区域污水管网暂未接管到位,本项目生活污水产生量相对较小,近期化粪池预处理后周边肥田,由于项目废水不排放于水环境中,对周边水体环境无直接影响。根据项目所在地区南通市的年均降水量为1065.8毫米左右(相当于每亩年均接受降雨水量710.9m3),年均蒸发量为1343.5毫米(相当于每亩年均输出水量896.1m3),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即田间土壤水的输入与输出间的平衡是负值,也就是说即使不考虑植物生长所需要吸收的水分,仅保持土壤水平衡就应该年均每亩补充水量185.2m3,加上种植蔬菜所需的年耗水量(按10-20t/亩/年计算),每亩地每年均需补充水量应该在200m3左右,每天需补水0.548m3左右。同时考虑到冬季至少有1个月季节不施肥灌溉,企业需在化粪池后设置1个容积比较大的收集池储存污水,考虑1个月的储存量。因此企业需设置至少20m3的收集池接纳污水。根据前面分析,本项目所用废水产生量为360t/a,相当于每天产生废水1.2t/d。从田间水平衡的角度看,即使不考虑排污系数,大约用2.2亩地来接收厂区每天所产生的废水即可达到将所有废水全部消耗掉的目的。考虑到年降雨量和废水产生时间的不均匀性,为确保废水集中排放时不向地下和地表水转移,将该接受废水的土地面积扩大至2倍,达到4.4亩。项目废水可通过罐车将废水通过进行肥田,项目周边有大量农田,因此本项目产生的废水可完全被周围农田,并有足够面积土地用于轮作,可使整个厂区的废水在区域范围内全部达到循环利用的情况。(2)结论本项目废水主要为职工生活污水,主要含SS、氨氮、COD、TP,经化粪池进行处理后肥田,企业周边有足够的农田可以容纳本项目废水,措施可行。6.1.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生产工艺设备均布置在生产厂房内,项目噪声主要为设备噪声,主要噪声源有通排风机、破碎机等。噪声在65~100dB(A),本项目在设备选择上优先考虑选择低噪设备,生产设备噪声源强较低,同时加强厂区绿化,主要噪声防治措施如下:(1)控制设备噪声在设备选型时选用先进的低噪声设备,在满足工艺设计的前提下,尽量选用满足国际标准的低噪声、低振动型号的设备,降低噪声源强。(2)设备减振、隔声对各类风机的进、出口处安装阻性消声器,并在机组与地基之间安置减震器,在风机与排气筒之间设置软连接,可降噪约25dB(A)左右。(3)加强建筑物隔声措施项目设备均安置在室内,有效利用了大棚隔声,并采取隔声、吸声材料制作大棚等,防止噪声的扩散和传播,采取隔声措施,降噪量约10dB(A)左右。(4)风机设置单独设备室,设备室采用隔声材料,出口处安装消声器,底部安装减振垫,采用以上降噪措施以降低噪声源强,降噪量可达25dB(A)左右。(5)强化生产管理确保各类防止措施有效运行,各设备均保持良好运行状态,防止突发噪声,降低人为噪声。(6)加强厂区绿化加强厂区绿化,建立绿化隔离带。此外,建议在厂界周围种植乔灌木绿化围墙,起吸声降噪作用。(7)合理布局在厂区总图布置中尽可能将高噪声布置在车间及厂区中央,其它噪声源亦尽可能远离厂界,以减轻对外界环境的影响。纵观全厂平面布局,厂区平面布置较合理。综上所述,拟建项目项目噪声经减振、隔声等有效措施进行降噪后,再经距离衰减,昼夜间厂界噪声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区标准要求,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6.1.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及可行性分析固废废物源强及处理情况本项目建成后全厂固体废物主要来自职工生活垃圾、一般固废以及危险废物。全厂固废产生及处置情况汇总见下表6.1-7。表6.1-7本项目实施后全厂固(液)体废物利用处置情况一览表序号固废名称属性产生工序形态主要成分危险特性鉴别方法危险特性废物类别废物代码估算产生量(t)产废周期处置方式1餐厨垃圾杂质一般固废预处理固金属、塑料等450连续环卫清运2蛹壳、死成虫繁育固蛹壳、死成虫110连续填埋场填埋3废包装袋辅料麸皮包装固纤维布1.02连续外售4化粪池污泥废水处理半固COD、NH3-N等3.6连续农肥5生活垃圾职工生活固瓜、果、皮等4.5连续环卫清运6废荧光管危险固废废气处理固废荧光管名录鉴别THW29900-023-290.041年更换1次委托资质单位处置7废催化剂废气处理固废催化剂名录鉴别T/InHW49900-041-490.021年更换1次委托资质单位处置8喷淋塔废水废气处理液氨水名录鉴别C,THW35900-399-3521年更换1次委托资质单位处置综上所述,项目所有固废均得到妥善处理处置,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前在厂内的堆放、贮存场所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固体废物贮存有关要求设置。建设单位应确保在开工前必须办理好固废委托处理相关手续,避免固废长期堆放产生二次污染。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管理规定一、贮存场所(设施)污染防治措施1、一般固废贮存场所(设施)污染防治措施企业需在厂区西侧养殖区设置1间一般固废暂存堆场(面积约20m2),应按照相关要求分类收集贮存,暂存场所应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562.2-1995)等规定要求。Ⅰ、贮存、处置场的建设类型,必须与将要堆放的一般固体废物的类别相一致。Ⅱ、为保障设施、设备正常运营,必要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基下沉,尤其是防止不均匀或局部下沉。2、危险废物贮存场所(设施)污染防治措施在厂区蓄料大棚西侧设置1间危废暂存堆场(面积约10m2),严格执行《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危险废物贮存规范化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苏环办[2019]149号),按照《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和危险废物识别标识设置规范(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苏环办[2019]327号)附件1)设置标志,周围设置围墙和其它防护栅栏;配备通讯设备、照明设施、安全防护服装及工具,并设有应急防护设施;在出入口、设施内部、危险废物运输车辆通道等关键位置按照危险废物贮存设施视频监控布设要求((苏环办[2019]327号)附件2)设置视频监控,并与中控室联网。(1)建设单位作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应建立风险管理及应急救援体系,执行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及国家和省有关转移管理的相关规定、处置过程安全操作规程、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处置全过程管理制度等。(2)根据《关于全面开展危险废物转移网上报告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14]44号)进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建设单位应通过“江苏省危险废物动态管理信息系统”(江苏省环保厅网站)进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将危险废物的实际产生、贮存、利用、处置等情况纳入生产记录,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和企业内部产生和收集、贮存、转移等部门危险废物交接制度。危废贮存设施污染防治措施见表6.1-8。表6.1-8危废贮存设施污染防治措施类别具体建设要求本项目拟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危险废物贮存场所1、基础必须防渗,并且满足防渗要求;企业危废仓库地面拟采用基础防渗,底部加设土工膜,防渗等级满足防渗要求2、必须有泄漏液体收集装置、气体导出口及气体净化装置;本项目废荧光管、废催化剂储存在密封袋内,喷淋塔废水储存在包装桶中。项目产生的危废不会挥发产生废气,因此企业危废仓库无需设置气体净化装置。3、设施内要有安全照明设施、观察窗口;通讯设施;消防设施危废仓库内拟配备通讯设备、防爆灯、禁火标志、灭火器(如黄沙)等4、危险废物堆要防风、防雨、防晒;危废仓库为单独的钢混结构,仓库密闭,地面硬化防渗处理,四周设围堰,具备防风、防雨、防晒功能5、在危险废物仓库出入口、设施内部、危险废物运输车辆通道等关键位置按照危险废物贮存设施视频监控布设要求设置视频监控,并与中控室联网建设单位拟在仓库出入口、仓库内、厂门口等关键位置安装视频监控设施,进行实时监控,并与中控室联网。6、按照《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562.2-1995)和危险废物识别标识设置规范设置标志建设单位拟在厂区门口设置危废信息公开栏,危废仓库外墙及各类危废贮存处墙面设置贮存设施警示标志牌,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拟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固废暂存间环境保护图形标志见表6.1-9。危废贮存过程1、企业应根据危险废物的种类和特性进行分区、分类贮存本项目危废拟分类存放、贮存,不相容的危险废物除分类存放,还应设置隔离间隔断。2、危险废物贮存容器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盛装危险废物,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及材质要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完好无损,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材质和衬里要与危险废物相容本项目采取的危险废物贮存容器材质均与危险废物相容,完好无损,满足要求。3、不得将不相容的废物混合或合并存放本项目每种危险废物均独立包装,不涉及混合问题。危险废物暂存管理要求须作好危险废物情况的记录,记录上须注明危险废物的名称、来源、数量、特性和包装容器的类别、入库日期、存放库位、废物出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危险废物的记录和货单在危险废物回取后应继续保留三年。本项目危废暂存间设立危险废物进出入台账登记管理制度,记录危险废物的名称、来源、数量、特性和包装容器的类别、入库日期、存放库位、废物出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电子联单制度,实行对危险废物从源头到终端处理的全过程监管,确保危险废物100%得到安全处置。危险废物的记录和货单保留三年。3、按照要求设置固体废物排放口环保标志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和江苏省环保厅对排污口规范化整治的要求,建设单位按照《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562.2-1995)设置固体废物堆放场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表6.1-9固废堆场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一览表排放口名称图形标志形状背景颜色图形颜色图形标志一般固废暂存场所提示标志70*50cm绿色白色厂区门口提示标志120*80cm蓝色白色危险废物暂存场所警示标志100×120cm黄色黑色贮存设施内部分区域警示标志牌75×45cm黄色黑色包装识别标签20*20cm桔黄色黑色危废管理措施及规定(1)建设单位作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应建立风险管理及应急救援体系,执行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及国家和省有关转移管理的相关规定、处置过程安全操作规程、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处置全过程管理制度等。(2)根据《关于全面开展危险废物转移网上报告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14]44号)进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建设单位应通过“江苏省危险废物动态管理信息系统”(江苏省环保厅网站)进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将危险废物的实际产生、贮存、利用、处置等情况纳入生产记录,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和企业内部产生和收集、贮存、转移等部门危险废物交接制度。(3)规范危险废物贮存场所,按照要求设置警告标志,危废包装、容器和贮存场所应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有关要求张贴标识。①在收集过程中要根据各种危险废物的性质进行分类、收集和临时贮存,便于综合利用或者处置,不能将不相容的废物混合收集贮存,危险废物与其他固体废物严格隔离,禁止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混入;②按类别放入相应的容器或者包装桶内,不同的危险废物分开存放并设有隔离间隔断;③厂区内危险废物暂存场地的设置应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要求设置,要求做到以下几点:a.贮存设施必须按《环境保护图形标志(GB15562-1995)》的规定设置警示标志;b.贮存设施周围应设置围墙或其它防护栅栏;c.贮存设施必须设置防渗、防雨、防漏等防范措施;d.贮存设施应配备通讯设备、照明设施、安全防护服装及工具,并设有应急防护设施;e.贮存设施内清理出来的泄漏物,一律按危险废物处理;f.贮存区内禁止混放不相容危险废物;g.贮存区考虑相应的集排水和防渗设施;h.贮存区符合消防要求;i.贮存容器必须有明显标志,具有耐腐蚀、耐压、密封和不与所贮存的废物发生发应等特性。j.基础防渗层为至少1m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2mm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的其他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④废物运输过程中应做好危废的密闭储存措施,防止运输时危废的泄漏,造成环境污染。危险废物运输中应做到以下几点:a.危险废物的运输车辆须经主管单位检查,并持有有关单位签发的许可证,负责运输的司机应通过培训,持有证明文件。b.承载危险废物的车辆须有明显的标志或适当的危险符号,以引起注意。c.载有危险废物的车辆在公路上行驶时,需持有运输许可证,其上应注明废物来源、性质和运往地点。d.组织危险废物的运输单位,在事先需作出周密的运输计划和行驶路线,其中包括有效的废物泄露情况下的应急措施。⑤建立档案制度,对暂存的废物种类、数量、特性、包装容器类别、存放库位、存放日期、运出日期等详细记录在案并长期保存。⑥立定期巡查、维护制度。本项目拟在厂区北侧围墙边设置一座10m2的危险废物暂存场所,危险废物最大储存量为10t。危险废物暂存场所四周有围墙阻隔,地面与裙角均采用防渗材料建造,底部为20cm厚C20混凝土,刷JS防水及防腐涂料,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确保地面无裂缝,同时设置两个通风孔及防火门,并做好防渗、防漏、防雨措施,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要求,并制定了“危险废弃物仓库管理制度”,由专人维护。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有废荧光管(HW29)、废催化剂(HW49)可利用包装袋喷淋塔废水(HW35)利用包装桶暂存于危险废物堆场内。项目各类危险废物每年产生量2.06t,危险废物暂存场所设计规模约10m2,可以满足危废储存量。因此,危险废物转运周期为每年一次,危险废物在厂区内最大储存量为2.06t,小于10t,因此从危废堆场面积角度考虑,本项目设置的危废堆场是可行的。危险废物处理要求(1)本项目危险废物产生后必须用容器密封储存,并在容器显著位置张贴危险废物的标识。建立档案制度,记录上注明危险废物的名称、来源、数量、特性和包装容器的类别、入库日期、存放库位、废物出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2)本项目危险废物必须及时运送至有资质单位处理处置,运输过程必须符合国家及江苏省对危险废物的运输要求。(3)危险废物的转运必须填写“电子转移联单”,且必须符合国家及江苏省对危险废物转运的相关规定。(4)对固废堆场进行水泥硬化,并采取严格的、科学的防渗措施;(5)加强固废管理,固废堆场中一般固废与危险固废的堆放位置应在物理上、空间上严格区分,确保污染物不在一般固废与危险固废间转移;危险固废及时入堆场存放,并及时通知协议处理单位进行回收处理;(6)严格落实危险固废转移台账管理,做到每一笔危险固废的去向都有台账记录,包括厂区内部的和行政管理部门的。通过采取上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自身产生的所有固体废物均可通过合理途径进行处理处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固废防治措施是可行的。6.1.5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原料主要为餐厨垃圾,使用过程中有可能由于跑冒滴漏、雨水的浸淋、溢流等,会污染土壤、地下水,进而流入周围的河流,同时也会影响到地下水,造成整个周围地区水环境的污染。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针对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液及固体废物产生、输送和处理过程,采取合理有效的工程措施可防止污染物对地下水的污染。本项目可能对下水造成污染的途径主要有蓄料大棚等餐厨垃圾泄漏、下渗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正常情况下,地下水的污染主要是由于污染物迁移穿过包气带进入含水层造成。项目场地包气带主要为粉土,其渗透系数约为3.16×10-5cm/s,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说明包气带防渗性能良好,若废水或废液发生渗漏,污染物较难下渗,对潜水层地下水造成污染可能性较小。通过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区内承压含水层顶板为分布比较稳定且厚度较大的淤泥质粉质粘土隔水层,所以垂直渗入补给条件较差,与潜水层地下水水力联系不密切。因此,第一承压水层地下水受到项目下渗废水或废液污染影响更小。尽管如此,项目仍存在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且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比较难于发现,后期土壤和地下水的治理和修复均非常困难,为了更好的保护地下水资源,将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建议采取相关措施。(1)源头控制本项目所有排水管道等均采取防渗措施,防范废水下渗。另外,应严格废水的管理,强调节约用水,防止污水“跑、冒、滴、漏”,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转移运输管线尽量采用明管地上敷设,做到污染物泄漏“早发现、早处理”,此外定期检查泵阀等关键部位,避免跑冒滴漏。(2)末端控制分区防控。公司应对危废暂存间等重点区域加强防渗处理,防止洒落地面的污染物渗入地下,并及时把滞留在地面的污染物收集起来,集中处理,从而避免对地下水的污染。结合本项目各生产设备、管廊或管线、贮存、运输装置等因素,根据可能进入地下水环境的各种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性质、产生量和排放量,将污染防治区划分为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和简单防渗区。在厂内不同区域实施分区防治:①重点防渗区:主要为危险废物暂存间、初期雨水池、养殖区、卸料区等。1)地坪防渗处理措施:对于生产厂房地坪,参照《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关于地基反渗衬层。具体如下:a.如果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10-7m/s,且厚度不小于2m,可采用天然黏土防渗衬层。采用天然黏士防渗衬层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①压实后的黏土防渗衬层饱和渗透系数应小于1.0×10-7m/s②黏土防渗衬层的厚度应不小于2m。b.如果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10-5m/s,且厚度不小于2m,可采用单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下应具有厚度不小于0.75m,且其被压实后的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10-7m/s的天然黏土防渗衬层,或具有同等以上隔水效力的其他材料防渗衬层。c.如果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不小于1.0×10-5m/s,或者天然基础层厚度小于2m,应采用双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下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下应具有厚度不小于0.75m,且其被压实后的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10-7m/s的天然黏土衬层,或具有同等以上隔水效力的其他材料衬层;两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之间应布设导水层及渗漏检测层。对于危险废物暂存间地坪另采取涂高密度聚乙烯或环氧树脂防腐防渗,厚度至少大于2mm,确保渗透系数小于10-10cm/s。2)废水管道防渗处理措施:废水管道一律要求设置的地上,管线敷设的地面必须进行地面硬化。对下水管道和阀门设防渗管沟和活动观察顶盖,以便出现渗漏问题及时观察、解决。同时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分水管道的敷设。地上管道、阀门的防渗措施:对于地上管道、阀门严格质量管理,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换,所在的区域必须做好地面硬化,以防发生泄漏时,废液渗漏至土壤,继而污染地下水。3)初期雨水池的防渗措施:全池四周内外壁用砖砌再用水泥硬化防渗,全池涂高密度聚乙烯或环氧树脂防腐防渗,厚度至少大于2mm,确保渗透系数小于10-10cm/s。另外,对于垃圾渗滤液储存区,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材料制造;必须采用耐腐蚀的硬化地面,且表面无缝隙;另外,应设计堵截泄漏的裙脚,地面与裙脚所围建的容积不低于总储量的1/5。②一般防渗区:为解决渗漏问题,结合实际现场情况选用水泥土搅拌压实防渗措施,即利用常规标号水泥与天然土壤进行拌和,然后利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在地表形成一层不透水盖层,达到地基防渗之功效。施工程序:水泥:土混合比例量为3:7,将厂区地表天然土壤搅拌均匀,然后分层利用压路机碾压或夯实。水泥土结构致密,其渗透系数可小于1×10-9~1×10-11cm/s(《地基处理手册》第二版),防渗效果甚佳,再加上其他防渗措施,整个厂区各部分防渗系数均能够达到1×10-11cm/s。水泥土施工过程中特别加强含水量、施工缝、密实度的质量控制,在回填时注意按规范施工、配比,错层设置,加强养护管理,及时取样检验压路机碾压或夯实密实度,若有问题及时整改。A、混凝土地面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管理,确保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抗侵蚀性能。B、在装置投产后,加强现场巡查,特别是在卫生清理、下雨地面水量较大时,重点检查有无渗漏情况(如地面有气泡现象)。若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找到泄漏点制定整改措施,尽快修补,确保防腐防渗层的完整性。通过上述措施可使一般污染区各单元防渗层渗透系数≤10-7cm/s非污染防治区:指不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的区域。采取一般地面硬化即可,本区域不采取专门针对地下水的污染防治措施。根据上述要求,本项目采取的具体防渗措施见表6.1-10,根据项目场地污染控制难易程度和污染物特性对厂区进行分区防控。厂区防渗图见附图12。表6.1-10本项目厂区防渗措施一览表名称抱期待防污性能污染控制难易程度污染物类型防渗分区防渗技术要求餐厨垃圾接收池、养殖区中难有机污染物重点防渗区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1×10-7cm/s;或参照GB18598执行危险固废暂存区、初期雨水池中难有机污染物繁育区中易其他类型一般防渗区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10-7cm/s;或参照GB18598执行麸皮等堆放区中易其他类型简单防渗区一般地面硬化办公室中易其他类型项目防腐、防渗等预防措施具体见表6.1-11。表6.1-11本项目防腐、防渗等预防措施表防渗区划分名称防腐、防渗措施重点防渗区危废仓库、餐厨垃圾接收池、养殖区、初期雨水池地面防渗方案自上而下:①40mm厚细石砼;②水泥砂浆结合层一道;③100mm厚C15混凝土随打随抹光;④50mm厚级配砂石垫层;⑤3∶7水泥土夯实一般防渗区繁育区排水管道采用明管敷设;管道用耐腐蚀抗压的夹砂玻璃钢管道或沟渠;管道与管道的连接采用柔性的橡胶圈接口,污水管道要求全部地上铺设,管道下方地面采用水泥硬化简单防渗区麸皮等原料堆放区、办公区一般地面硬化(2)地下水污染监控建立厂区地下水环境监控体系,包括建立地下水监控制度和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监测计划、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建议在厂区预处理区、厂区上游、厂区下游设3个地下水监测点,每年监测一次。监测层位:潜水含水层和微承压含水层;采样深度:水位以下1.0米之内;监测因子: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硬度等。同时建设单位应制定专员定期对厂区进行巡逻,重点关注有跑、冒、滴、漏点和地面积水点,及时向上级汇报并采取相应措施,对跑、冒、滴、漏点进行封堵,对地面积水点进行清理并排查原因。(3)应急预案①地下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措施应在制定的安全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与其它应急预案相协调。②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应急预案的制定机构:应急预案的日常协调和指挥机构;相关部门在应急预案中的职责和分工;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确定和潜在污染可能性评估;应急救援组织状况和人员,装备情况。应急救援组织的训练和演习;特大环境事故的紧急处置措施,人员疏散措施,工程抢险措施,现场医疗急救措施。特大环境事故的社会支持和援助;特大环境事故应急救援的经费保障。(4)应急处置①当发生异常情况,需要马上采取紧急措施,阻止污染扩大。②当发生异常情况时,按照装置制定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内尽快上报主管领导,启动周围社会预案,密切关注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③组织专业队伍负责查找环境事故发生地点,分析事故原因,尽量将紧急时间局部化,如可能应予以消除,尽量缩小环境事故对人和财产的影响。减低事故后果的手段,包括切断生产装置或设施。④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监测,处理。对事故后果进行评估,采取紧急措施制止事故的扩散,扩大,并制定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措施。⑤如果本公司力量不足,需要请求社会应急力量协助。土壤污染防治措施项目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基本同地下水防治,上述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完善后,项目地土壤污染较小。6.1.6环境风险防治措施根据环发〔2012〕98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和环发〔2012〕7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通过对污染事故的风险评价,各有关企事业单位应制定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工作计划,消除事故隐患的实施及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办法等。安全环保机构根据相关的环境管理要求,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公司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严格的生产操作规则和完善的事故应急计划及相应的应急处理手段和设施,同时加强安全教育,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总平面与建筑安全防范措施(1)在厂区总平面布置方面,严格执行相关规范要求,在所有构筑物之间或与其它场所之间留有足够的防火间距,可有效防止在火灾或爆炸时相互影响。(2)厂区道路实行了人、货分流(划分人行区域和车辆行驶区域),划出了专用车辆行驶路线、严禁烟火标志等;同时在厂区内配套建设应急救援设施、救援通道等防护设施。并按《安全标志》规定在装置区设置有关的安全标志。生产工艺及管理防范措施(1)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的培养,避免和减少认为失误因素造成的泄漏事故。(2)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需定期检测的设备应按时间定期检测、检验,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3)加强用电安全管理,减少或避免电气事故的发生。(4)在生产过程中,员工应正确穿戴防护用品。贮存过程的防范措施(1)各种物料应按其相应堆存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压力密封型电控气动塞拉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年泵送混凝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柔顺倍润洗发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四灯格栅反射盘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防水数码地板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年度城市广场木地板铺设与绿化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麻石栏杆行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合同3篇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无人机起降系统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超市装修工程班组劳务合同
- 高尔夫球场装修预算协议
- 医院课件:《食源性疾病知识培训》
-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 华为人才发展与运营管理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3000字
- 七年级下册-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核心考点与重难点练习(统部编版)
- 岩土工程勘察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实验室仪器设备验收单
- 新修订药品GMP中药饮片附录解读课件
-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
- 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模板)
- GB/T 7631.18-2017润滑剂、工业用油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18部分:Y组(其他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