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问题方面的毕业论文_第1页
中国人口问题方面的毕业论文_第2页
中国人口问题方面的毕业论文_第3页
中国人口问题方面的毕业论文_第4页
中国人口问题方面的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人口问题方面的毕业论文中国人口问题方面的毕业论文人口问题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口诸多,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下文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国人口问题方面的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浏览参考!中国人口问题方面的毕业论文篇1浅析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人口红利的定义关于人口红利的定义,其研究内容涉及人口红利因素、人口红利期限、人口年龄构造、第一人口红利和第二人口红利、生命周期理论等多个方面。例如,钟水映、李魁(2020)以为,国内目前关于人口红利的定义总结起来有因素论、期限论、构造论三种。因素论者以为,人口红利的产生是源于在劳动年龄阶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高的情况下,社会储蓄和人口生产性都比拟高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人口因素。期限论者以为,人口红利就是一段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年龄构造时期,此时期内人力资本投资和就业时机增加、劳动力增加、投资与储蓄也会增加。构造论者以为,人口转型经过会构成人口年龄构造优势,而人口红利就是由人口年龄构造优势所构成的高劳动介入率对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张学辉以为,第二人口红利源于理性经济主体在人口年龄构造的预期发生变化时,对生命周期内的全部收入和消费进行平滑,以获得最大效用。当处于壮年时期时,生产效率比拟高,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将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因而,在人口转变的某个特定时期,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优势将有效促进资本供应的增加和国民储蓄率的提高以推动经济增长。二、湖北省人口构造转变状况与人口红利分析(一)出生率与死亡率根据(湖北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在1949~1958这10年里的人口出生率平均高达31.87,死亡率平均为13.43,平均自然增长率高达18.43;1959~1961年是一段特殊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祸,人口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1960年甚至出现了人口的负增长;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湖北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妇女生育水平迅速下降,人口控制工作获得了显著的成效,人口的增长趋势得到极大的遏制。1973~1991年,这一时期的平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为20.52、7.5、13.01。由此湖北省实现了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转变。(二)年龄构造的转变根据近期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湖北省1990年0~14岁人口比重为28.45%,15~64岁人口比重为66.05%,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5.5%。到了2000年这三项数据为22.87%、70.82%和6.31%。而202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又变成了13.91%、77%和9.09%。二十多年来湖北省少儿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处于劳动年龄的人口比重也是不断增加的。根据国际上划分人口类型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到达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到达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根据历年(湖北省统计年鉴)的抽样数据,自2003年起,湖北省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到达了7.13%。固然在2004年和2005年老年比又降到7%下面,不过2002年之后这一比例又一直大于8%。因而,湖北省在10年前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在近期3次人口普查数据中根据第三章所给出的衡量人口红利的标准还有抚养比计算公式可得出结论,1990年、2000年和2020年湖北省的人口总抚养比分别为51.41%、41.19%和29.87%,讲明了湖北省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就进入了人口红利时期。随着总抚养比逐年下降,湖北省在2000年以后总抚养比小于44%,进入了人口暴利时期。三、建立模型及相关分析(一)建立模型本文要研究的是湖北省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而采用了社会就业总人数这个指标反映了人口红利的影响途径,用GDP衡量经济增长的情况,为了更明晰地了解劳动适龄人口变动所产生的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建立如下的双对数函数的回归模型:其中:Y代表经济总产出,用生产总值(GDP)表示,L为劳动力投入,用社会从业人员数量表示,K为资本投入,用资本存量表示,在这里用固定资产的总投入表示,A为全要素生产率参数,为劳动力投入的产出弹性系数、为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系数,0为模型的随机误差项。数据;于1995~2021年的湖北统计年鉴,如表2。(二)相关分析我们首先能够运用SPSS软件对地区生产总值、社会从业人员总数和固定资产投资额这三个变量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3。由表3可知,社会从业人员总数和固定资产投资额与GDP之间相关性很强。(三)回归分析通过Eviews6.0软件用lnL、lnK对lnY进行OLS回归,可得如表4:那么我们能够得到回归方程为:(9.017250)(28.20471)=0.998994=0.998860=7445.928=2.123168从模型的各项检验指标来看,=0.998994,能够看出方程拟合优度非常好;从t统计量来看,变量的显著性较高;同时该模型的F值为7445.928,讲明方程的总体对数线性显著;而且DW=2.123168属于1.5~2.5之间,讲明自变量之间不具有自相关性,综上,该模型通过了方程总体的显著性检验。从模型中能够看出,湖北省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为4.346208.讲明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单位劳动,可带来4.346208单位产出的增加,可见湖北省的劳动投入弹性较高。(四)结论为了更直观地反映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新设一个指标为劳动力投入对经济的奉献率,计算出自1996年开场的湖北省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奉献水平:劳动力投入对经济的奉献率=劳动力产出弹性(劳动力增长率/GDP增长率)。由表5可知,劳动力投入对湖北省经济增长奉献率最大的时间段为1996~2006年,讲明这段时间内人口红利带来的劳动力人口的增加给经济增长带来了促进作用。四、基于人口红利视角的政策建议(一)湖北经济发展的机遇人口红利虽不必然意味着经济的增长,但是经济增长一旦步入快车道则人口红利势必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助推剂。从上个章节的实证分析能够看出湖北省劳动适龄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其总人口抚养比的持续下降势必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作用。而且从抚养比的数值能够看出,湖北省在2000年进入了人口红利的暴利期,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及国家统计局对人口数据的预测,到2030年前后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同理,对于湖北省来讲,将来的20年里也是湖北经济发展的良好机会,由于劳动适龄人口及就业的增加,人口红利能给经济带来宏大的效应,固然老年的抚养比在上升,但是就像有些学者研究提到的,出于对将来养老的考虑可能出现第二次人口红利,在这里就不做阐述。(二)政策建议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及其国内学者对全国人口数据的研究预测,将来的10~20年是湖北省人口红利最为丰富的时期。因而,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短暂而又潜在的机遇,最大限度地扩大就业,保障大群流动劳动力最大化地发挥人口红利的宏大效应,提高劳动力资源利用效率,进而实现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主要有下面方面的措施:(1)扩大就业。选择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形式,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的可信度降低了。由于湖北省一直以来都是第一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而将来的市场,服务型人才的需求很大,所以我们要积极的发展第三产业,开放服务业市场,到达降低失业率,增加就业岗位的目的。而且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我们还应当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和私人经济的发展,如给予税收上的优惠等。为目前这样一个相对年轻和丰富的劳动力大军提供足够的就业时机。(2)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的农村充裕劳动力在转移,这一大群人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宏大的奉献。湖北省的总人口中有50%以上是农村人口,所以其劳动力的;也大部分来自农村。但是户籍制度的存在以及这一制度产生的各种弊端凸显出来,严重阻碍了劳动力的转移。如今各省都在实现限购令,湖北省也不例外。但真正被限制的这一大群的流动人口,本来就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仍然买着房子。在鄂中部地带人口相当的密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仍滞留在农村,应该把这些充裕的劳动力介入到城市化当中来,政府部门能够出台相关的政策,解决外来人口住房的问题,让他们得到最基本的保障,才能为经济做出更大的奉献。(3)加强员工的再培训。我们称之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人口红利主要体现为劳动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