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经两首怀乡中学杨明制作从艺术风格上看,《诗经》和《离骚》确立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和浪漫主义传统,其中现实主义传统被汉魏晋诗歌继承并得到发扬,出现了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风骨和陶渊明的清新恬淡的田园风格的诗歌。从诗歌的艺术手法上看,这一单元有《诗经》所体现的赋比兴手法,有《离骚》的浪漫主义表现方法,有《孔雀东南飞》那样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学习本单元诗歌要注意含英咀华,悉心品味,细细推敲,了解时代背景,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注意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意象,积累阅读欣赏古典诗歌的经验。诗人的情感除了通过语言(重要意象)表达外,形式上的节奏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在诵读诗歌时要注意体会四言诗“二二式”的节奏特点,五言诗“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的节奏特点,以及骚体诗三至四拍,随文切分的节奏特点。内容提要本单元学习《诗经》至唐代以前我国古代诗歌的部分代表作品。《诗经》中的《氓》《采薇》采用四言句式,以赋、比、兴的手法,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婚姻、恋爱及军旅生活,富有写实精神。《离骚》以大胆丰富的想象,热烈奔放的感情,参差错落、富于变化的句式,浓郁的楚国地方色彩的华美语言,抒写个人的理想追求,创造了神奇瑰丽的艺术世界,突破了《诗经》的写实风格和四言诗的格局。《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2015年高考江苏卷)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2)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3)__________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4)中通外直,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5)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6)__________________,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7)兴于《诗》,立于礼,__________________。(《论语·泰伯》)(8)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解析】
易错字:(2)渚;(3)惑;(4)蔓;(5)雁。【答案】
(1)信誓旦旦(2)渚清沙白鸟飞回(3)惑而不从师(4)不蔓不枝(5)衡阳雁去无留意(6)月出于东山之上(7)成于乐(8)化作春泥更护花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2.反复诵读,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把握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形式特点。3.了解《诗经》的思想内容及现实主义传统。课前预习4.一词多义(一)虚词(二)实词6.特殊句式(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3)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7.《诗经》简介《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①风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③颂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有些诗,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一个光辉的起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虽然,由于特殊的社会生存条件,《诗经》缺乏浪漫的幻想,缺乏飞扬的个性自由精神,但在那个古老的时代,它是无愧于人类文明的,是值得我们骄傲的。由于其内容丰富,及在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8.了解背景《氓》这首诗是一个被遗弃女子的自诉,她叙述了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对负心的丈夫充满怨恨,最后她从痛苦中醒悟过来,表示要坚决同他一刀两断!《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他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周代北方的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狁的记载。诗中写出了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情怀。9.开阔视野《诗经》中的赋、比、兴赋、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传统表现手法,开始出现于《诗经》。“赋”“比”“兴”这三个名词,见于《诗·大序》。《诗·大序》在论述了诗歌的产生和社会作用以后,接着就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实际上,它所包含的是两个范畴,风、雅、颂是按音乐性质而作的分类,而赋、比、兴则是按表现方法、表现技巧所作的分类。朱熹的《诗集传》,对比、兴下了比较切合实际的定义: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就是比喻。比喻是古今中外文艺作品中都存在的表现技巧,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活动现象。事物具有多种属性,把不同事物属性中某一相同点在思维中联系起来,使难言的情状变得鲜明,抽象的事理变得形象。《诗经》中的比喻方法,已经相当多样化,有的专家把它分成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对喻、详喻等等。大致来说,《诗经》中的比有两种情况。第一种通篇是比,例如《魏风·硕鼠》《豳风·鸱鸮》,以硕鼠比剥削者,以鸱鸮比强暴者。这类作品不多,它类似于寓言诗,无须多说。要说的是第二种情况,就是个别的、局部的比喻。一般来说,这种比喻在使用的喻体之前,往往加上“如”“若”“犹”或者否定的“匪”字,明确地表明这里是在用比。 起兴和被起兴之间,一般是有意义上的联系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周南·桃夭》)以茂盛的桃花来起兴女子出嫁。桃花的美好当然是很容易和女子的艳丽联系在一起的。桃花结实,又有多子的象征意义(后世常用石榴作象征)。更何况阳春三月,新婚之喜又和明媚的春光融为一体。这种内在的意义上的联系是不难看出的。把《诗经》中的兴归纳统计一下,大部分都和被起兴的事物有比较紧密的意义上的联系。就这一点来说,兴和比之间,无论内涵和外延都有部分的重合。它们的差别主要有两点:第一,比的使用常常限于具体和局部,而兴则一般贯穿全篇,而且还会有上下文之间意义上毫无联系的例子。第二,兴的使用总是在篇、章之首,而比则没有这一限制。课堂互动本课设计两课时第一课时(讲读《氓》)(一)整体把握全诗共六章第一章,写女子对定情的回忆。第二章,写女子对出嫁情景的回忆。第三章,写女子对婚后生活的回忆,表白自己内心的悲苦。第四章,写女子回忆被弃的过程,指出婚姻不幸的根源是男子变心。第五章,描写女子婚后的辛劳和所受的虐待,哭诉男子的无情无义。第六章,描写女子的被遗弃,既坚强又清醒的性格。(二)自主思悟1.请抓住《氓》这首诗歌展开情节的主线,整理出故事情节。全诗六章,以“女”自叙的口吻,情事逐章展开,节奏分明,完整地再现了始诱终弃的婚变全程。其中,婚变是全篇的大框架结构,中间又细腻地吟咏初见初恋、许婚热恋、婚后置家、色衰被弃、返家遭笑、反思自悼、最后毅然决裂等多个生活场景。思绪因回忆而流动、情节随追叙而跳跃,时间、地点、事件虽变化多端,却都被情一线牵绾,一幕幕依次展开,让人如身临其境。淇水、顿丘、垝垣、复关,景中显事;泣涕涟涟、载笑载言、既遂即暴、自悼自伤,事缀于情。景真情真、事真意真,朴厚质实,情绪跌宕中体现命运苦乐,促人思索。2.《氓》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试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人物时期对比的诗句性格特点女主人公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①纯真、热情,渴望得到幸福美满的爱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②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柔弱反是不思,亦已焉哉③清醒、刚烈人物时期对比的诗句性格特点氓婚前氓之蚩蚩④忠厚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⑤对爱情不专一、粗暴3.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好处是什么?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②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了比兴的手法。4.《氓》中三写淇水,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次序诗句作用第一次送子涉淇,至于顿丘①两情相悦,在告别时依依不舍第二次淇水汤汤,渐车帷裳②触景生情,勾起自己对过去生活的回顾,不能自已第三次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③思索未来,痛苦什么时候是头呢?最后决定了结(三)深入探究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这几句诗描写了女主人公怎样的心理?诗句所表现的是处在热恋中的女子的心情。女主人公常常痴情地登上围墙,伫立远望,她焦灼不安地盼望着与男子见面,等待着婚期的到来。2.《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请找出文中的对比并加以分析。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是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恋爱、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还认识到了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经历中得到了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3.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氓”是个什么样的人?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善良、热情、坚强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是热情、活泼的女性,她不顾家庭的反对,没有过高的物质要求,和“氓”自由恋爱,结为夫妻。她勤劳、淳朴、不畏贫苦,与“氓”结婚后,真诚地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氓”身上。然而婚后丈夫对她日甚一日的暴虐和欺侮,使她“及尔偕老”的愿望完全破灭了。她由忍耐、不平而转为怨恨,终于发出痛楚的呼喊。诗中表露的她的怨恨更多于悲伤,使我们看到封建社会中妇女所受的压迫和欺凌。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代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恩爱,无情地遗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始乱终弃的人。他以虚假的热情欺骗了淳朴的少女,用谎誓空咒赢得了女子的信任,一旦骗取到手,便露出了卑劣、凶暴的本相。(四)随堂练习1.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望风披糜忧心忡忡即来之,则安之世外桃园B.糜糜之音纵横驰聘弥天大谎人才辈出C.兵荒马乱戍马倥偬仓遑逃窜箭拔弩张D.寻物启事莫名其妙沧桑巨变山清水秀【答案】
D
(A.糜——靡,即——既,园——源;B.糜——靡,聘——骋;C.戍——戎,遑——皇,箭——剑。)3.指出下列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
)A.士之耽兮,犹可说也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C.于嗟女兮,无与士耽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答案】
D(A.说—脱,B.泮—畔,C.于—吁。)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是《诗经》写作手法中典型的“兴”。B.“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这是“比”的手法,将自己与男子的感情比做“汤汤”的淇水。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D.“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两句诗指责意味非常明显,表达了女子的愤怒之情。【答案】
B(是“兴”的手法。)6.(北京四中月考题)对《氓》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活画出一个热忱、多情、温柔可亲、为爱情所陶醉的少女形象。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是典型的比兴手法,诗人用自然现象来比照女主人公婚后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C.“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把女主人公内心的伤感、哀怨、痛苦、失落、无奈和消沉表现得淋漓尽致。D.朗读诗歌应注意节奏,应读出情调。该诗是四言体,二二节拍,例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答案】
C(“亦已焉哉”:也就算了吧!表现了女主人的坚强决绝。)阅读下面语段,回答7~10题。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表面上是女主人公告诫斑鸠不要贪吃桑葚,实际上是想告诫天下的众姐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对男子不要太痴心8.该部分写女主人公婚后的生活,可看出她嫁给“士”后并未得到什么幸福,物质上“____________”,精神上遭受“士”变心的打击以及____________,内心悲苦不堪,只好“____________”。【答案】
三岁食贫兄弟们的讥笑躬自悼矣9.从全诗来看,该部分侧重写____________,感情基调以____________为主,与一、二章形成____________。【答案】
婚变怨恨对比10.从该部分的内容来看,女主人公已经从痛苦的经历中得出了教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识到了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是不平等的。【答案】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第二课时(讲读《采薇》)(一)整体把握全诗共六节,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痛苦心情。第二部分(4~5),具体描写戍边生活。从字面上看没有写思归的情愫,但那股苦涩的情味始终萦绕在诗人的歌声中。第三部分(6),写出征人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和哀伤心情。(二)自主思悟1.第一章写的是哪个季节?作者描绘了怎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写的是春天,采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诗歌的开头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2.第3小节反映了征人什么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流逝,征人归乡的愿望却仍未实现,突出了他们内心痛苦的心情。3.第4章是如何描写戍边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旧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4.第5章突出了征戍生活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通过对“战马”“将帅”“士兵”的描写,突出了“军队的军威”,也写出了戍边生活的紧张,艰辛。(三)深入探究1.如何理解《采薇》主人公复杂的思想感情?诗中主人公的感情丰富、复杂。由于归期一拖再拖,加之无法向家里人传递问候,他非常思念家乡,内心痛苦至极。不过,他在战斗中毫不懈怠,并对自己的装备大加赞美,表现出一种自豪感。走在回乡的路上时,他并没有感到轻松和喜悦,相反,他的心被沉甸甸的悲哀压着。思念故乡、牵挂亲人的情感,与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分不出孰轻孰重。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有何特点?这几句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蕴含在这两个画面中。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创造了很大的空间。(四)概括主旨《氓》是《诗经》中一首著名的弃妇诗。诗篇通过女主人公的自述,展示了她在爱情和婚姻方面的不幸遭遇,即她如何与“氓”恋爱、结婚终至被弃的全过程,反映了春秋时期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于弃妇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采薇》是一首写周民族与北方的犭严狁族的矛盾的诗,也是一首表达出征战士在归途中抚今追昔的哀伤的士兵之歌,写出了卫国战士的紧张生活,抒发了战士不辞艰苦、不怕牺牲的爱国激情,以及连年战争中战士们久戍思乡的悲苦心绪。(五)鉴赏艺术《氓》1.叙述跌宕起伏,曲折多变。本诗是一首弃妇诗,描写了弃妇与负心男子从订婚、迎娶,到遭受虐待、遗弃的经过,表达了弃妇对遭受虐待与遗弃的痛苦与悲哀,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二三其德”的男子的愤怒,尽管她也怀着对往事的无可奈何,但她对爱情与婚姻的忠贞又表现了坚决抗议“不思其反”的决心。诗的叙述似乎沿着事情的发展经过进行安排,但写得跌宕起伏,曲折多变。有初恋的期待,有迎娶的欢乐,有遭虐待的痛苦,有被遗弃的悲哀,更有不堪回首的叹息。2.诗人在叙述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尤为突出。如男子前后行为的对比,就把他的虚伪奸诈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出来。又如不同人物之间的思想性格的对比:女主人公的纯朴热情、善良勤劳与男子的虚伪冷酷、损人利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更加能激起读者对男子的愤恨、对女主人公的同情。再如在刻画心理状态,在描摹思想情绪上也是大量地运用了对比,“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把一个处于热恋中的女子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3.诗歌的语言形式也是丰富多变。有叠字的运用,如“蚩蚩”“涟涟”“晏晏”“旦旦”;有蝉联句式,如“抱布贸丝。匪来贸丝”“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还有对偶句,如“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等等。这些语言形式的灵活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旋律美、音乐美,丰富了诗的艺术特色,加强了思想内容的表达。2.重章叠句。《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诗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字。这一章法叫作重章叠句。使用重章叠句的手法,使得抒发的情感在回旋中有递进,也突出了主题。这首诗的前三节在章法上就是采用重章叠句。“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中关键词语“作”“柔”“刚”的变化,“岁亦莫止”“岁亦阳止”中“莫(暮)”“阳”的变化,都表现了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抒情主人公的焦虑、痛苦的心情则随着服役期的无限延长越来越重,从“心亦忧止”到“忧心烈烈,载渴载饥”,再到“忧心孔疚”,他的痛苦似乎到了难以承受的极限。(六)随堂练习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缥缈毕竟独出新裁沧海桑田B.惬意广袤循序渐近根深蒂固C.融资拘泥不假思索集思广益D.接洽布署共商国是另辟蹊径【答案】
C
(A组“新”应为“心”;B组“近”应为“进”;D组“布”应为“部”。)3.对《采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前四章和最后一章都运用了兴的手法。B.全诗分六章。写了长期征战不能回家,不能与家人捎信问候,紧张的战斗生活,以及还乡途中今昔对比的悲苦。C.这首诗虽然蕴含着士兵为国戍边的爱国热情,在艰难困顿的军旅生活中保持着战斗的激情;但诗中也着重描写了他们久离家园的哀怨。D.诗的最后四句,前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答案】
A(最后一章没有用兴手法。)4.下列对《采薇》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龙湖葵花宝典培训》课件
- 经济效益的年度跟踪计划
- 《数据图示饼》课件
- 沿海工程防护设备采购合同三篇
- 内部激励措施的年度优化计划
- 《通信技术原理》课件
- 冷拔钢相关行业投资方案
- 合结钢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
- 食品加工合同三篇
- 《液压与气动》课件 1气动系统概述
- 2024年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 《旅游财务管理》课件-3货币的时间价值
- “奔跑吧·少年”重庆市第三届幼儿体育大会幼儿体适能活动规程
- 2024版国开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下)》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5)试题及答案 (二)
- Q GDW 11445-2015 国家电网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安全基线要求
- 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
- 简洁合伙协议书模板(标准版)
- 人教版四年级上下册英语单词默写表(汉译英)
- 政府会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童光辉
- 音乐节演出合作协议书
- 《学写文学短评》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