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论文_第1页
中国经济发展论文_第2页
中国经济发展论文_第3页
中国经济发展论文_第4页
中国经济发展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经济发展论文十三五期间,是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开展、生态保护面临重大转型、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时期。经济的新常态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经历的新的常规性的经济发展态势。然而,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所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要想使社会发展处于新常态的之下,就必须准确定位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争取最大范围内获得互利共赢。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资源环境的承载压力越来越大,资源环境脆弱性也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制约因素,在经济新常态下,从传统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向资源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构造不断优化升级的最重要目的之一。人口诸多、资源相对缺乏、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人口持续增长,耕地不断减少,供水能力紧张,能源紧缺愈加深重,矿产资源缺乏,后备资源基础薄弱,资源总需求迅速扩大,各类资源供给长期紧缺,是我国人口与资源、经济增长与资源供应矛盾的基本格局,资源短缺将长期成为遏制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格罗斯曼和克鲁格等经济学家把库兹涅茨曲线的思想应用到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当中,于1995年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讲。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也都证明了它的存在。该曲线是通过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演变模拟,讲明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但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到达一定水平、到达某个临界点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步减缓,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如图1所示)。从我国环境污染情况来看,根据统计资料,没有经过处理或不达标的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的排放量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先污染,后治理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形式,然而我们的治理主要体如今末端治理上。我们的总体判定是环境污染还处于倒U曲线的左侧,且离拐点还有一定距离。环境问题不仅是环境经济学的中心课题,而且也是人类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1]关于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学根源,我以为能够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首先,环境资源的有限性。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中国多项重要资源面临短缺并且人均资源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持续增长,耕地不断减少,供水能力紧张,能源紧缺愈加深重,矿产资源缺乏,后备资源基础薄弱,资源总需求迅速扩大,各类资源供给长期紧缺,是我国人口与资源、经济增长与资源供应矛盾的基本格局,资源短缺将长期成为遏制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先污染,后治理发展形式的存在,决定了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不可同时兼得。其次,环境问题的公共资源的悲剧。一种物品,假如不具有排他性,则每个人出于本人的利益考虑,就会尽可能多的利用它,同时,假如该物品又具有竞争性的特点,即所谓的公共资源,则它可能很快会被过度使用,进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经济学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公地的悲剧和搭便车问题。在一个乡村里有一块公共土地,村民们在这块公地上放牧奶牛,假如每个村民都能够花无限制的使用公地,则实际的平衡奶牛数量将远远超过它的最优水平,引起的后果就是:公地将由于长期的超载放牧而日益衰落。这就是著名的公地的悲剧。搭便车问题:环境资源是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意味着每个人都能消费而不用额外付费,也就产生了免费搭车问题,私人不会提供该物品进而导致环境问题愈加严重。因而在公共资源博弈的结果也表明了政府存在的必要性。最后,经济利益的驱使。厂商作为理性经济人必然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成本的最小化,在片面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也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21世纪提倡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由于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所以环境保护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经济的发展要遭到环境、资源的约束,资源禀赋的高低直接影响地域经济发展的快慢;同时假如在经济发展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运用经济成果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物质支持,又能够促进生态平衡,因而,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保持协调,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此,中国要正确制定和施行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发展战略。第一,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循环经济的步伐。要努力构筑以绿色理念为方向、以高新技术为引领、以集群发展为特征、以当代服务业、绿色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为支柱的健康产业发展构造。工厂生产工艺要采用绿色的生产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同时减少对传统高耗能产业投资,加强节能、低碳、环保技术的攻关和突破,分期分批逐步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第二,改革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推行绿色GDP核算方式。所谓绿色GDP是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资源环境)损失之后的新创造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绿色GDP核算表达式为:绿色GDP=GDP?CE,其中E为经济增长的负效应。[1]第三,加强政府的环保投资的力度,强化市场监管职能。一国环保投资占同期GNP的比例问题,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还要进一步提高环保投资效益,使投资资金更好地发挥效用。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建立鼓励机制。第四,提高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待有着日益迫切的需要,加强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建立健全经济发展与环保的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公众和舆论界监督意识。探索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关系,寻求二者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对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社会全面发展都是极具战略意义的,更是一个长远的经济发展目的。中国经济发展论文篇2浅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一、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一)供应因素方面屈炳祥从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出发,概括了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因素,着重研究了科学技术、产业构造、管理、市场环境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肖耀球在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在中性技术进步条件下建立静态增长模型,分析了资本、劳动力、科技等一系列生产供应因素构成经济波动的机理,并阐述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YanWang和YudongYAo将人力资本内生化,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得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我国应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入的方式,提高生产劳动率进而刺激经济的增长。李雪峰在卢卡斯和罗默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对原模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良,并将我国1978-2003年人力资本投资与RD投资的相关数据带入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二)需求因素方面Qiaoyu将中国1982-1994年GDP、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各要素的月度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其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贸易与GDP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均为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刘学武将中国1989-1999年GDP、物质资本存量、最终消费和进出口贸易月度相关统计资料进行协整关系检验并引入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各要素的短期平衡关系,表明投资、消费、进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平衡关系,投资与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奉献较为显著,二者与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原因。二、研究设计(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本文在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理论以及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理论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供应和需求两个视角进行相关实证研究。(二)变量定义与模型设计(1)变量定义:因变量。本文采用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因变量设置为Yt:GDP表示,本文采用(中国统计年鉴)第t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自变量(表1)。(2)模型设计。根据以上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设定以及相关数据的搜集,设定的线性回归模型为:Yt=0+1Kt+2Lt+3St+4Ht+5Tt+6It+7Et+Ut三、实证分析(一)计量分析对于理论模型运用OLS法进行参数估计,根据表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进行1990-2021年运算得到模型估计的结果为:Yt=-567.6729+0.367326Kt+332.2428Lt-10.81666St+3.366567Ht+0.932268Tt-0.75094It+1.241848Et(二)模型检验通过上述中国经济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得出相应的模型,至此我们对回归模型进行相应的检验:经济意义检验。第一:当年资本投入(固定资产投资)每增长1亿元,GDP会增长0.367326亿元;第二:当年劳动人数每增长1亿人次,GDP就会增长332.2428亿元;第三:当年研发技术经费每增长1亿元,GDP就会降低10.81666亿元;第四:当年人力资本投入每增长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就会增长3.366567亿元;第五:当年全社会最终消费支出每增长1亿元,GDP就会增长0.932268亿元;第六:当年中国进口总额每增长1亿元,GDP就会下降0.75094亿元;第七:当年中国出口总额每增长1亿元,GDP就会增长1.241848亿元;这与理论分析和经历判定相一致。统计检验。本文采取拟合优度检验:能够得到:R2=0.9999.讲明回归方程即上述样本的需求函数的解释能力为99.99%,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较好。四、政策建议第一:建立健全的教育制度体系和完善的医疗保障机制。第二:继续加大对固定资产等资本领域的投入。第三:引导消费观念,拉动内需增长。第四:完善出口政策,刺激国内企业出口。中国经济发展论文篇3试议新中国经济发展途径一、探索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本质和特征认真研读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著述,并同他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结合起来进行考虑,不难发现探索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本质,简单讲就是三个字,即快发展。中国经济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快发展以及向着什么方向发展,是他建国以后始终在考虑和实践的问题。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研究特别透彻。他以为,自周朝以来至晚清,中国的封建制度延续了3000多年,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已经使得农民陷入了极端的贫穷和苦难。1840年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殖民入侵,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买办阶级、封建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三重压迫和剥削,致使中国人民日益贫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日益衰败。讲: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建国以后,希望通过彻底的经济变革,解放被严重束缚了的生产力,以较快的速度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中国人民过上安身立命的日子。的快发展思想,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快发展首先就是要强调发展生产力。早在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中就指出:中国一切政-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能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新中国成立以后,仍然坚持强调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他以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只要通过社会生产力的比拟充分的发展,才能为新生的社--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获得比拟充分的物质基础,新生的社--义国家才算充分稳固。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义改造将要完成时,他曾明确指出:社--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义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义条件。(二)强调群众观点历来坚信人民群众的伟大气力,同时坚持中国共产-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对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他以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归根结底靠的是人民群众,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在他的带领下,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热情地投入到社--义建设中来,能够讲,新中国所获得的每一个成绩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奉献。正像所讲,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本人创造的,只要这些人把握了本人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路,任何的困难都是能够克制的。另一方面,他以为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最终目的和归宿,社--义建设的目的是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强调对个人利益要予以重视,当时提出的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的经济思想和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民主管理思想就是最直接的体现。(三)强调统筹兼顾和综合平衡统筹兼顾和综合平衡是快发展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统筹兼顾思想在实际中表现为: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平衡布局;统筹兼顾,各得其所;统筹兼顾,适当分权等详细方针和政策。如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同时实现比例、速度和效益的统一,使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再如中央和地方的权利必须适当划分,他讲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要一个积极性好得多,要统筹兼顾,赋予地方更多、更大的自主权,才能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发展也是创造性地提出来的,并系统地进行了阐述。他屡次强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平衡是个根本问题;没有全国的平衡,就会天下大乱;搞社--义建设,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综合平衡。二、时代的经济发展方针和工业化道路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目的是多快好省地发展国民经济。最初设计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应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要在中国建成社--义社会,据此制定和实行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通过社--义改造和社--义建设并举获得了伟大成就;第二步是要在一定的时间内为社--义当代化的实现创造出一定的物质基础,这一步大约需要10年到15年;第三步就是实现社--义当代化,这一步最初估计需要50年到75年,后来又估计大约需要100年还多。应该讲这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和时间表是清醒的和基本正确的,是符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的。但是后来并没有完全根据这个战略部署去走,而是在实际上实行了速度与规模并举的赶超战略。即便这样,建国后前3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获得了宏大成就,这应归因于探索时期确立的正确的经济发展方针和工业化道路。(一)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义事业服务在(论十大关系)的一开始就明确提出,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义事业服务,这是我们的基本方针。围绕这一方针阐述了我国社--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要走合适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要统筹沿海和内地工业协调发展,要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等等,在全文的最后,他讲: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内-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义国家。直到今天,的这一思想仍然是探索和建设中华特点社--义的战略指针。只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最大多数人团结在-的周围,为社--义事业奉献气力,才能在将来1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强调,我们要鼓点劲,把民族自自信心提高起来,把抗美援朝战争中那种藐视美帝国主义的精神发扬起来。要反对迷信苏联形式的教条主义,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本人的发展道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一方面要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放在中国本人的气力基础上,主要依靠本人的气力建设社--义;另一方面要以争取外援为辅,自力更生并不排挤外援,只是不能依靠外援。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要批判地学,还要大胆吸收和利用外国资金,但争取外援不能放弃原则、损害主权。(三)走出一条合适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工业化是中国共产-人对当代化的最初表述形式,在中国实现工业化是中国共产-人一直以来的伟大理想。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人就提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建国以后,即把实现工业化作为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义社会过渡以及社--义革命和建设的中心任务,并积极探索并力图走出一条合适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农轻重的关系问题是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核心问题。指出: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能够把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的基本思想概括为:坚持一个中心,处理好两个关系,即以重工业为中心,处理好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处理好农业与工业的关系。中国工业化道路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在向生产资料生产倾斜的同时,充分注意消费资料的生产;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在重视资金积累的同时,充分注意市场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道路。三、小结不可否认,建国后有长达20年的时间,我们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某些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和失误,使我们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充满了艰苦和曲折。在1985年曾回忆:一九五七年后,左的思想开场抬头,逐步占了上风。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一哄而起搞人民公社化,片面强调一大二公,吃大锅饭,带来大灾难。“〞就更不用讲了。一九七六年粉碎_后,还彷徨了两年,基本上还是因循左的错误,一直延续到一九七八年。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七八年整整二十年里,农民和工人的收入增加很少,生活水平很低,生产力没有很大发展。一九七八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二百五十美元。能够讲,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场的严重扩大化的反右派斗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