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历史演进如果说任何一项事物或新事物的产生都蕴涵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轨迹的不同结点的话,那么每个结点则都会反映当时社会事物的发展需求。从事物的发展演变规律看,农业推广是伴随着农业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发展的为农业产业服务的一项社会活动。
从原始到现代,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狭义到广义,都反映了农业推广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其内涵与本质与时俱进的升华。要真正了解农业推广,就要追本溯源,从发生起点开始。一、中国古代迄今的农业推广活动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类,生存需求就成为人类对自然索取的第一动力。据考证,人类的出现大约有100万年之久,但长期采用“食物采集"方式。只是到了大约1万年前,经历了漫长的“采集渔猎”岁月之后,“食物生产”才逐渐取代“食物采集",成为人类获取食物的主要方式,原始农业应运而生。
当时人类的共同劳动和共同社会生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一些技术、技艺、经验等需要传播和扩散,便通过实践中的观察、模仿等方式而世代相传。通常方式是父传子、师传徒等,因此有人将原始农业推广称为“模仿推广”。
到了奴隶社会,人类开始进入粗放的农业社会。此时已出现诸如使用青铜农具进行中耕除草,栽培除谷类作物以外的果树和蔬菜;出现垄作,应用除草治虫技术等。同时出现了原始畜牧业生产,另外还发明了历法用以指导农事活动。有人认为,此期的“劝农”、“课桑”和“教稼”就是“推广”的代名词。
随着社会发展,当西方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时,我国仍停滞于封建社会,清朝末年洋务派和维新派开始向欧、美、日学习,创建农事试验场;开始从美国引进陆地棉良种;19世纪末维新派主张创办农务学堂等都是适应当时需要的农业推广活动。
国民党政府时期,虽然也从事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制定以及技术推广等工作,但由于历年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推广体制混乱,推广人员少、素质差、经费短缺,推广工作成效不大,工作进展也只是在农业院校和一些零星地区。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农业推广事业重新获得了发展机遇。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3个时期或阶段,即:1.计划经济时期
2.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
3.市场经济完善和发展时期1.计划经济时期:建国初期,我国农业推广着重以“农业生产技术改良与指导”为主要方向。1953年到改革开放之前,进行了一些农业推广政策的制定、经验的收集和积累等工作。2.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依靠科技致富已成为农民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渴求新技术的推广应用。1980年中央一号文件决定办好县一级推广机构。
1982年全国各地的一些县,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乡(镇)、村级推广服务机构,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科技示范户、农民技术员的数量不断增多。全国基本建成了以“县农技推广中心为龙头,乡镇农技站为主体,村服务组织为基础”的推广服务体系。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农业推广体系又遭受挫折,开始出现“断奶”、“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
3.市场经济完善和发展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党和政府及时总结了历史经验,国务院于1991年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也加入推广队伍,给农业推广带来了活力,发挥着巨大作用。1993年7月,我国正式颁布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对推广工作的原则、推广体系的职责、推广工作的范围和国家对推广工作的保障机制等重大问题做出了原则规定,是我国农业推广工作事业的一个里程碑。
为了探索农业推广体系改革的新路子,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于2002年12月下旬开始,组织部分专家对湖北、浙江、广东、河北、黑龙江、四川与甘肃7省28个县,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农技推广体系调查。综合各地相关调查结果,制定改革方案。2002年之后的10多年来,农业推广体系改革时刻也没有停息。从中央1号文件的总体指导到各地区、各相关部门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应该说改革始终是正在进行时。据新华网2012年4月24日报道,我国拟修法明确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已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修正案草案规定,要确立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对公益性推广和经营性推广进行分类管理。
二、国外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发展欧、美的农业推广活动是伴随着18世纪中叶的产业革命而产生与发展的。19世纪中叶由马铃薯晚疫病引发的马铃薯大饥荒时期,爱尔兰于1847年成立了农业咨询和指导性的服务机构,派出人员到南部和西部,对受饥荒最严重的地区实施指导工作,这是近代推广史上的一次重大活动。1776年美国独立后,随着农业开发和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日渐发达,特别是西部开发运动对农业教育、农业科学试验和农业推广的需求日益迫切,因而相继通过立法程序,建立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相结合的合作推广制度,使美国的农业推广事业迅速兴起。
近代农业推广的先驱者,导源于18世纪出现在英、法、德等国家的各种“农业团体”,而正规农业推广机构和农业推广教育是19世纪中叶在英国产生的。
欧美的农业推广思想,农业推广体制形成以后,迅速扩展到世界各国,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各国都根据各自的国情,形成一套适合本国特点的农业推广体系,并开展相关研究。我国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同发达国家相比要落后三十年左右。我们的任务是寻求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推广”和“农村发展”之路,以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第二节农业推广的内涵与社会功能
一般认为,“推广”一词的使用,最早起源于前述的1866年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大学推广”。“推广教育”一词,是剑桥大学于1873年首先使用的,用来描述当时大学面向社会,到校外进行农业教育活动的教育创新。后来,“农业推广”一词在美国得到广泛使用。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农业合作推广的《史密斯-利弗法》,给“农业推广”赋予了新的含义。
我国现在使用的“农业推广”一词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1929年10月,我国历史上通过第一部农业推广法律《农业推广规程》,“农业推广”的特定学术含义已为广大学者所接受。一、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与内涵依据世界农业推广的演变轨迹,从基本概念和内涵角度,农业推广一般可划分为如下3种类型:即狭义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和现代农业推广。(一)狭义农业推广狭义农业推广,其实就是起源于英国剑桥的“推广教育”和早期美国大学的“农业推广”,其基本涵义即:“把大学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采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其经济收入。”
简言之,狭义农业推广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单纯以改良(改善和提高)生产者(目标群体)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的、以技术指导为核心内容的一种社会活动。
狭义农业推广的工作业务范围大都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针对各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着重推广农业改良的技术和进行技术的扩散。狭义农业推广活动来源于传统农业阶段,生产或发展的背景是:生产技术、生产手段落后,农业商品不发达,农业技术是生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狭义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是:技术指导。目前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农业推广工作内容基本属于这种类型。长期以来,我国沿用的农业技术推广概念的含义,也属于此范畴。(二)广义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是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农产品产量已满足或已过剩,市场因素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主导因素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人们追求目标的背景下的产物。它已不单纯地指推广农业技术,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以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等内涵。
广义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在农业技术相对普及,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高,市场经济各因素在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因素的情况下,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改善生活水平为目的,通过咨询、培训等手段启发、教育农民,帮助和组织农民的一种社会服务活动。
广义农业推广产生的背景是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日趋完善。农业生产技术已不是或不是主要的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而是许多非技术问题,诸如市场、政策、信贷、保险、营销、储藏、运输、加工、家政、经营管理、生活科技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等等,需要通过一系列教育与培训等活动来解决问题。广义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是:教育。是改善和提高农民(生产者、目标群体)生产水平、生活水平和综合教育素质水平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三)现代农业推广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赋予农业推广的含义及手段更为丰富和先进。推广已不仅仅是农业技术内容以及随着“技术转让”所需要提供的教育培训过程,而更加侧重于在信息传播、传讯所形成的不断为三农提供信息咨询与服务平台的动态过程。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农业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在这一背景下,从事农业产业经营的目标群体在文化素质和科技知识水平方面已得到普遍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较高生产水平及生产过剩的情况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经营效益。因此,新形势下,推广人员仅仅给以生产技术和经营知识指导,已不能满足目标群体与时俱进的现实需求。他们更需要提供科技、市场、金融等多方面信息沟通和咨询服务。因此,学术界的研究者们提出“现代农业推广”的概念是符合时代要求的。
现代农业推广的内涵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发达国家或某一国家的发达地区,在生产者满足了生产和经营知识的一般性指导的基础上,为满足生产者对市场、金融、保险、农业政策、高科技及产业开发等方面更高层次的信息沟通和咨询服务的需求,通过有意识地信息传递交流、咨询与沟通等形式,帮助目标群体获得必要的知识,形成正确的观念,以做出最佳决策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包含了教育过程,又包括了信息传播与沟通过程。因此,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是:咨询与沟通
二、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从前面对农业推广3种类型内涵的讨论,我们可以将农业推广工作的特性理解为是一项具有教育性、公益性、服务性以及在某种意义上的经营性等综合特性,比较复杂的社会性工作。因此,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就包涵有多个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6项:
1、发展农村社会教育农业推广的本质属性就是教育。因此农业推广的首要属性就是发展农村社会教育。2.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目标群体的生产技术水平农业推广使农业创新成果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使其完善和再创新。
3.提高目标群体的生活技能如前所述,广义农业推广工作的内容十分广泛,已由狭义层面单纯的生产领域扩展到生活领域。这是农业推广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通过推广教育和传播,可以针对农村老年、妇女、青少年等不同对象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提高生活技能,从而提高农村居民适应社会变革及现代生活的能力。
4.改变目标群体的价值观念,转变态度和行为农业推广教育、咨询活动可以引导目标群体学习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这使得目标群体在观念上也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5.提高目标群体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农业推广运用参与式理论与原理激发农民自主、自立与自助。6.在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媒介、桥梁、纽带和助推器的作用农业推广主体在深入农村,服务三农的过程中,担当了联系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和农业生产的纽带的角色,同时也是政府和目标群体对话的中介人。
三、农业推广工作的基本方针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农业发展阶段、不同生产关系及不同生产力水平,农业推广工作方针不同。从当前国内外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看,新时期,我国农业推广工作主要应遵循以下4项基本方针:
1、以目标群体需求为导向农民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体。他们的生产及生活需求是农业推广的根本依据。在推广方式上,理念上应考虑农民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必须“自愿而为”,而不能“强制而为”,这样推广才有成效。
2、兼顾“三大效益”并重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处于矛盾的统一体中。推广一项创新成果,必须注意“三效并重”,共同提高。3、职责明晰,合作推广前已述及,我国拟修法明确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对公益性推广和经营性推广进行分类管理。农业推广主体的多元性在给农业推广带来活力的同时,如何加强合作也是应遵照的基本原则,目前常见的主要有三种方式:(1)国家、集体和个体三种所有制形式的合作;(2)社会各有关部门合作,诸如生产资料供销,银行信贷,交通运输,农业保险,农产品储藏加工等等;(3)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推广部门的合作。4、信息导向,全程服务现代条件下,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促进了农村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目标群体的信息需求是多方面的,生产、生活、家政、理财、政策、保险、教育等等。现代条件下,农业推广应能为目标群体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满足目标群体的多元需求。第三节农业推广学的形成及农业推广理论的发展过程虽然农业推广的实践活动亘古即有,但真正以农业推广作为学科及其理论研究则始于20世纪。一、农业推广学的形成过程农业推广活动虽然早在我国尧舜时代就已开始,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基本都停留在经验推广阶段。真正对农业推广进行研究,使之逐步走上科学指导阶段,是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
20世纪50年代,美国为了解决战后农业发展问题,把农业推广研究方向的重点转向农村青少年四健教育和成年农民教育。
推广教育的内容*对成年农民的农事指导;*对农家妇女的家政指导;*对农村青年的四健“4H”教育:手(Hands)、脑(Head)、身(Health)、心(Heart)。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美国农业推广研究逐渐向管理学、乡村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及行为科学等方面发展。在农业推广学的研究中不断引进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及行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概念,对后来农业推广学的理论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对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最早介绍农业推广专门知识的书是1935年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章之汶、李醒愚合著的《农业推广》,同年孙希复编写的《农业推广方法》以及1947年宋希庠编写的《中国历代劝农考》等书,都是当时受宠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推广学文献。
进入21世纪,作为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农业推广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统编教材有2001年汤锦如主编的《农业推广学》(现已第三版)和2002年王慧军主编的《农业推广学》(现已待出版第二版),还有2003年高启杰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农业推广学》(现正在修订第三版)以及全国不少农业院校从事农业推广教学与科研的一些老师,也都竞相出版各种不同版本的《农业推广学》,以上这些都表明,农业推广学研究在中国各地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二、农业推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对某一学科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其实不言而喻。理论来源于实践,而理论的完善、发展和创新又用于指导随社会发展着的实践。综观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农业推广研究成果,目前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推广学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早期的农业推广“技术传输”理论该理论认为:农业推广工作者与目标客户(农民)之间的关系是简单的技术传输关系。推广工作被看做是一种简单的干预手段,像“标枪”一样,把知识和动力投向目标客户,以此来传输知识。
2.“双向沟通”理论该理论认为:双向沟通中的“信息”与“方法"是推广过程中的两大要素,并且“方法”比“信息”更重要。双方知己知彼,供需明晰,推广才能取得成效。3.“创新扩散”理论又称“革新传播”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杰斯(F.E.Rogers)在研究、总结瑞安和格鲁斯“采用过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由此推论提出了创新扩散的“进步农民策略"。这一理论的提出促进了推广学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并成为农业推广学理论的核心部分。“创新扩散”理论,——对目标群体进行分类研究(将在第二章讨论)4.“目标团体"理论该理论认为,农业推广应该将似乎是同一群体中的人根据各种因素分成有着不同特征的不同群体,而在每一个相对较小的群体中人们之间是相同或相似的,然后将这些不同的群体以不同的“目标团体”作为推广目标,由此提出了“用户导向”式推广模式,这就要求农业研究和推广人员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认真设计自己的农业科技成果来适应所指定的目标团体,才能有的放矢。5.“农业知识与信息系统"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农业推广工作中,研究、推广和目标团体应被视为一个系统内的连锁因素,形成了研究亚系统-推广亚系统-用户亚系统这样一个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农业知识和信息系统。6.“混合体”理论该理论认为:农业推广并不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唯一因素,除此之外,还有科学研究、农民的地位及积极性、农业投入的供给、价格、市场、信贷、土地、劳力、资本、教育、可用资源的占有以及其他有关支持服务系统等。这些因素共同形成一个“混合体”,共同影响和推动农业推广工作的开展。7.“农业推广框架"理论这是德国著名农业推广专家刚布列奇特(H.Albrecht)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在农业推广实践工作中,存在着一个有组织的“农业推广框架”。这个框架包括农业推广服务系统(指农业推广员、推广机构及所处的生存空间)和目标团体系统(指农民、农民家庭及所处的生存空间)。而沟通与互动是这两个系统的联系方式,使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缺一不可,形成了农业推广的工作范围。生存空间就是两个系统外部的宏观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农村区域环境等。这些环境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两个系统的运行。
除了上述这7个公认的农业推广学理论之外,在不同农业推广学教学与研究文献中还有其他几个常见的理论,包括“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理论”、“农民行为改变理论”及“源-流-库理论”等等。第四节农业推广及农业推广学科的相关问题一、农业推广学的学科性质从前述的农业推广学的形成及农业推广理论的发展过程来看,一般认为,农业推广学是在农业推广实践经验、推广研究成果及相关学科理论渗透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和综合性学科。是一门注重实际应用的社会科学。农业推广学具有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综合理论与知识点的边缘、交叉和综合特性的学科特点。二、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任何一门学科,都应有其特定的、不能被其他学科所取代的核心研究对象,否则便不能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如下:农业推广学是研究农业创新成果扩散、传播原理与规律;目标群体(农民)在推广沟通过程中接受、采纳所推广的农业创新内容的心理与行为特征、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及诱导目标群体自愿改变行为的规律及其方法论的一门社会应用科学。
通俗讲,就是研究如何向农村区域传播和扩散新信息、新成果和新知识;如何采用教育、沟通、干预等方法促使目标群体自觉采用创新成果;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改变行为;如何使农业、农村发展尽快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这一目标的一门学科。
三、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内容农业推广学是一门建立在多种学科基础上的综合学科,它的研究领域宽广,内容丰富,其主要内容涵盖包括技术基础学科的作物学、栽培学、植保学、土壤肥料学、畜牧学等农牧业技术性科学;农村社会学、教育心理学、行政组织学、传播学等社会学和行为科学;农业经济与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经济科学,从教学重点内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推广的原理包括农业创新扩散,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心理,推广行为,推广沟通,推广教育,推广组织等。2.农业推广的方式与方法包括集体指导方法,个别指导方法,大众媒体宣传方法等。3.农业推广的技能主要包括试验与示范,信息服务,项目管理,经营服务,农业推广策略,语言与演讲,推广工作评价等4.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方法等。
四、农业推广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农业推广学的边缘性、交叉性和综合性决定了他要与许多自然和社会学科相关联,其中关系最为密切的主要有农村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行政组织学、行为科学等学科。随着各学科的发展,农业推广学与相关学科会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在这一过程中农业推广学的理论也会不断的完善和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五、未来的农业推广发展趋势分析从农业推广活动的发生和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农业推广工作已由单纯的生产技术型逐渐转向教育型和现代型;由单纯生产型向生活型、生态型及文化型转变。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来的农业推广发展轨迹一定是由狭义、广义朝着现代农业推广的方向发展。无论是中国农业还是世界农业都是如此。第五节学习与研究农业推广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与研究农业推广学的目的、意义通过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校园招聘43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烟草总公司山西省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173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四川遂宁蓬溪县卫健事业单位招聘39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四川省广元部分市直属事业单位招聘53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重庆市属事业单位集中招聘工作人员939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浙江湖州市市级机关事业单位招聘编外人员人员(六)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江苏省南京事业单位招聘845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事业单位招聘37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四川泸州泸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7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四川内江市市本级部分事业单位考聘工作人员3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贵州省遵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原卷)
- 2024山西太原文化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30人历年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英语仿真模拟卷03(全解全析)
- 【建设方案】虚拟电厂及管控管理平台建设总体方案
- JTS+181-5-2012疏浚与吹填工程设计规范
- AED使用指南课件
- 工程光学-物理光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注销税务授权委托书范本
- 小数数学1000以内数字乘法计算练习题500道(五)
-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竞赛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