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废物管理
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物质。对于医疗废物的管理,需要对其进行分类。感染性废物是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包括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如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及废弃的被服;吸痰管、肛镜、治疗巾、压舌板、中单;一次性使用手套或指、纸巾、湿巾、卫生湿巾、电话膜、帽子、口罩、内裤、妇女经期卫生用品(包括卫生护垫)、尿布等排泄物卫生用品、一次性针管等;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废弃的血液、血清;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损伤性废物是指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包括医用针头、缝合针、注射器针头、输液器针头;各类医用锐器,如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有切割作用的器械;碎玻璃、钉子等,不论是否污染,均属于高度危险废物。病理性废物是指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物和医疗实验动物尸体等,包括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药物性废物是指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包括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菌药物、非处方类药品等;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萘氮芥、环孢霉素、环磷酰胺、苯丙氨酸氮芥、司莫司汀、三苯氧氨、硫替派等;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C、阿霉素、苯巴比妥等;免疫抑制剂。化学性废物是指废弃的化学物品,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等特点。其中,医学影像室和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包括无危害的化学废物和有危害的化学废物。无危害的化学废物包括糖、氨基酸、有机或无机盐等,而有危害的化学废物包括甲醛、定影液、显影液、溶剂等。此外,其他化学废物还包括消毒剂、清洁剂和废油清洗剂等。另外,废弃的汞血压计和汞温度计也属于化学性废物。不属于医疗废物的物品包括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外包装、使用后未被污染的输液瓶、废弃紫外线灯管等。对于这些废物,不必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但在回收利用时不能再用于原用途,应符合不危害人体健康的原则。在分类收集、运送和暂时贮存医疗废物时,应按照要求及时分类。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其放置于符合标准和警示标识的包装物或容器内。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对包装物或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不同类型的医疗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唯一例外是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在标签上注明。对于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应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执行。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和废消毒剂应交由专门机构处置。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也应交由专门机构处置。对于高危险废物,如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的菌种、毒种保存液等,应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对于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和医疗废物,应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放入包装物或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1.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在医疗卫生机构内,应当为医疗废物产生地点提供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文字说明。当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确保包装物或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如果包装物或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应当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每个包装物和容器外表面应当使用警示标识,并在每个包装物和容器上系中文标签,标签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特别说明等。收集医疗废物时应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数量或重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并至少保持3年。2.医疗废物运送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防止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在运送医疗废物前,运送人员应当检查包装物或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3.医疗废物贮存医疗废物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暂时贮存病理性废物时,应当具备低温贮存或防腐条件。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到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和设备应当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厂、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设施和设备应当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同时,应当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易于清洁和雨水冲刷,避免阳光直射。设施和设备应当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医疗废物转交出去后,应当对暂时贮存地点、设备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医疗废物交由荆州市中环环境治理有限公司集中处置,依据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5年。禁止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转让、买卖医疗废物。同时,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为了保障人民健康和环境安全,医疗废物消毒隔离制度应当得到严格执行。1.为了保证病房的无菌环境,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和帽子,并在治疗和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规程,同时戴上口罩。2.为了防止传染病的扩散,各病种必须分类收治,一旦发现传染病,必须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上报医院感染委员会。3.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必须分类收集,并分别装入不同颜色的袋子(黑色袋子为生活垃圾,黄色袋子为医疗垃圾),然后按时放置到指定的容器中进行集中处理。4.当病人出院后,床、床头柜和椅子应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而传染病人使用过的被服应置于熏柜内,消毒后送到洗衣房进行清洗和消毒。5.一次性医疗用品应该只使用一次,不得回收消毒后再次重复使用,而没有接触人体的一次性用品可以直接毁形后回收。对于输血器(袋)和采血后的一次性注射器等病人血液或体液接触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毁形并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60分钟以上,然后放入专用收集袋中。6.湿化瓶每24小时更换一次,用过的湿化瓶应该取下后置于1000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以上,然后立即干燥放入清洁干燥容器中备用。血压计和听筒应该定期消毒,而袖带则每周清洗一次。7.无菌物品必须放置在专用柜中,按照日期先后顺序排列,保存期为一周。8.消毒液:2%戊二醛每周更换一次;含氯消毒剂应每24小时更换一次,如污染程度高应及时更换,不得延期使用。9.治疗室和换药室必须保持整洁,每天必须消毒一次并进行登记。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的抽样监测,并将监测结果粘贴在专用本上备用。常用消毒技术规范1.压力蒸汽灭菌:压力为1.05kg/cm²,温度为121℃,时间为30分钟。2.紫外线空气消毒:1.5w/m³,时间为30分钟。3.病人粪便:加入2倍于粪便量的漂白粉乳液。4.呕吐物:加入1/5量的干粉漂白粉。5.尿液:每100ml加入3g漂白粉。6.呼吸道分泌物:使用3000mg/l—5000mg/l的有效氯消毒剂。7.盛装容器:使用2000mg/l有效氯浸泡作用30分钟—60分钟。8.食饮具:使用250mg/l—500mg/l有效氯浸泡作用30分钟(84:1:200或1:100)。9.运载工具:如推车、担架、轮椅等,应使用1000mg/l有效氯擦拭(84:1:50)。10.卫生手消毒:使用0.3%--0.5%有效碘、75%乙醇、胍类(醋酸氯乙定)含量为0.5%的复配手消毒液,取消使用含氯制浸泡手消毒。2.职业病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某种职业而引起的疾病。护理职业病是指护士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长期接触有害、有害物质或病原微生物,以及受到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疾病。(二)职业防护的意义职业防护是保障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护理工作中,职业防护能够有效地减少护士受到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伤害,保护护士的身体健康,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二、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1.个人防护措施(1)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以防止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皮肤、眼睛等途径进入身体。(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勤洗澡,保持身体清洁卫生。(3)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保证饮食健康。2.环境防护措施(1)消毒器械和物品:根据不同的器械和物品,选择不同的消毒方法,如有效氯浸泡、蒸汽灭菌、臭氧消毒等。(2)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洁、消毒病房、病床、桌椅、地面等,保持环境清洁卫生。(3)控制空气污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3.心理防护措施(1)保持心理平衡: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保持冷静、理智,不要过度悲观和焦虑。(2)寻求帮助:遇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寻求心理医生或同事的帮助和支持。(3)学会压力释放:通过运动、音乐、阅读等方式,释放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保持心情舒畅。总之,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个人防护措施,也包括环境和心理防护措施。只有全面加强职业防护,才能更好地保护护士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护理职业风险是指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件。为避免职业性损伤的发生,护理职业防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护士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损伤,或将损伤降至最低程度。护理职业防护的意义在于提高护士职业生命质量,维护身体健康、减轻心理压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职业防护,护士可以科学有效地规避护理职业风险,提高对职业性损伤的防范意识,自觉履行职业规范要求,形成对职业选择的认同感。和谐的工作氛围可以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改善其精神卫生状况,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职业损伤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生物性因素和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规范的诊断、治疗、护理及检验等工作过程中,意外沾染、吸入或食入的病原微生物或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物。细菌和病毒是护理工作环境中主要的生物性因素,护士需要注意防范感染。化学性因素是指义务人员在从事规范的诊断、治疗、护理及检验等工作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接触到的化学物质。护士长期接触多种消毒剂、抗肿瘤化疗药物、麻醉废气及汞等,需要注意身体不同程度的损伤。为避免化学性因素对护士的伤害,护理职业防护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国各级医院的护士数量明显不足,这导致护理工作不仅仅是执行医嘱,还要承担护理者、管理者、教育者、科研者及协调者等工作。由于超负荷的工作存在偏见,护患关系紧张。护士在处理护患矛盾时,会产生紧张情绪,长期超负荷工作以及紧张的工作气氛,使护士容易发生机体疲劳性疾病,并容易产生心理疲惫,引发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为了维护护士的职业安全,规范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工作,预防护理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且在发生暴露之后能够得到及时处理,要依据和参照国家有关法规,充分做好防护管理工作。职业安全组织管理分为三级管理,即医院职业安全管理委员会、职业安全管理办公室、科室职业安全管理小组三级管理,分别承担相应的职业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整体防护能力,包括健全职业防护管理制度、职业暴露上报制度、处理程序、风险评估标准、消毒制度、隔离制度、转诊制度、各种有害因素监测制度及医疗废弃物处理制度等。规范各类操作行为,制订各种预防职业损伤的工作指南并完善操作规程。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强化职业防护意识,对护士实施职业安全教育和规范化培训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职业安全知识的培训与考核要充分认识到护理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和严重性以及做好护士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护理工作不仅仅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无差错的护理,还要在工作中保护自身免受损伤。护士应该充分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害和职业防护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增强自我职业防护意识。改进护理防护设备,提高防护能力,如增加防护衣、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的存储数量,提高其质量和保质期,加强对护理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水平,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医院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并且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包括完善的检测系统、医疗设备和职业防护措施。防护设备和用品包括生物安全柜、层流手术室、感应式洗手设施、密闭较好的鸭嘴式口罩、围裙、一次性手术衣、无菌手套、手术鞋、手术帽、安全注射装置和一次性锐器回收盒等。标准预防是一个基本的内容,采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出的标准预防进行护理职业防护。标准预防包括隔离对象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被污染的物品等都具有传染性,防护坚持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共同负责的原则,以及隔离措施根据疾病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护士必须正确掌握各级防护标准、防护措施及各种防护物品的使用方法,以防止防护不足或防护过度。护士应该重视自己的个人保健,定期进行健康查体和免疫接种,包括重组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流行感冒疫苗、麻疹活疫苗、腮腺炎活疫苗、风疹活疫苗、水痘-带状疱疹活疫苗等。最后,常见的护理职业损伤包括生物性损伤,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护士和患者的血液和深层体液都应视为具有潜在传染性的液体,因此需要采取综合性防护措施来减少护士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或HIV等机会。生物性职业损伤的原因主要与针刺伤有关。污染的针头刺伤或其他锐器伤是导致护士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而针刺伤最容易发生在针头使用后的丢弃环节。此外,接触血液与体液的操作也是导致职业暴露的原因之一,如在处理工作台面、地面及墙壁的血液、体液时未先进行消毒,或在进行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时未戴手套。在抢救患者时,护士的手或衣服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时,未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特别是手部有破损时);或发生意外,如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溅入护士的眼睛、鼻腔或口腔中。在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时,徒手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及血液、口对口人工呼吸也可能导致职业暴露。为了预防职业暴露,护士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首先,护士在接触患者前后,特别是接触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及污染物品前后,无论是否戴手套都要洗手。其次,护士应常规实施职业性防护,防止皮肤、粘膜与患者的血液、体液接触。常用的防护措施包括戴手套、口罩、护目镜及隔离衣等。当护士接触患者血液或体液、有创伤的皮肤粘膜、进行体腔及血管的侵入性操作或在接触和处理被患者体液污染的物品和锐器时,均应戴手套操作,护士手上有伤口是更应注意。在处理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及体液等有可能溅出的操作时,特别是在行气管内插管、支气管镜及内镜等检查时,应戴口罩和护目镜。为了安全处理锐利器具,护士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处理针头、手术刀及安瓿等锐器。选用安全性能好的护理用品,如无针头的用品、具有安全保护性装置的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及锐器收集器等也是很重要的。对于医疗废物及排泄物的处理,护士应将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其他固体废弃物放入双层防水污物袋内,密封并贴上特殊标记,送到指定地点,并由专人焚烧处理。排泄物和分泌物等污物倒入专用密闭容器内,经过消毒后排入污水池或下水道内。锐器伤是常见的一种职业损伤,是导致护士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性因素。污染锐器的伤害是由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碎玻璃及安瓿等造成的意外伤害。护士应该特别注意锐器的使用和处理,采取安全性能好的护理用品和锐器收集器等措施,以预防锐器伤的发生。2)建立锐器伤报告制度:建立完善的锐器伤报告制度,及时记录和统计锐器伤情况,对锐器伤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2)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1)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对新入职的护士进行系统的安全防护培训,加强对锐器伤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的宣传,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安全意识。2)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提高护士的操作技能和规范操作行为,减少因技术不熟练和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锐器伤。(3)使用安全工具和完善防护措施1)使用安全工具:使用带有自动毁形装置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如注射器、针头等,减少锐器伤的发生。2)完善防护措施:完善防护措施,如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总之,预防锐器伤是保障医务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需要医院和护士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防护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使用安全工具和完善防护措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减少锐器伤的发生。为了避免锐器伤的发生,我们应该使用具有安全装置的护理器材。例如,我们可以采用真空采血系统来采集血液标本,使用无针连接系统来输液,使用带保护性针头护套的注射器以及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等具有安全保护性装置的用品。同时,我们也可以使用不同孔径的安瓿启瓶器来开启安瓿。当发生锐器伤时,受伤护士应该保持镇静,戴手套者按规范迅速脱去手套。接下来,我们应该立即用手从伤口的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伤口的血液,但禁止在伤口局部挤压或按压,以免产生虹吸现象,将污染血液吸入血管,增加感染机会。然后,我们可以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在流动水下反复冲洗。对于暴露的粘膜处,我们可以采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皮肤。最后,我们应该用75%乙醇或0.5%聚维酮碘(碘伏)消毒伤口,并包扎。同时,我们也需要及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并尽早报告部门负责人、预防保健科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对于锐器伤的评估,我们需要根据患者血液中含有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的多少和伤口的深度、范围及暴露时间进行评估,并做出相应处理。同时,我们需要遵循血清学检测与处理原则,如表-2所示。除了锐器伤外,化疗药物损伤也是一种常见的伤害。在化疗药物损伤的处理中,我们需要及时停用药物,对症治疗,加强支持治疗,并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璃碎片飞溅。注射操作佩戴手套,确保注射器、针头连接紧密,注射前排气,避免药液外溢。药物废弃物处理使用专门的废弃物容器,标明化疗药物废弃物,避免与其他废弃物混合。(4)个人防护:化疗护士应穿戴一次性防护衣、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化疗药物。(5)环境防护:化疗药物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使用过的器具、工作面和地面,避免化疗药物残留。同时,应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化疗药物的使用虽然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显著的贡献,但也带来了一定的潜在危害。为了保障护士的健康和安全,化疗药物的配制、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理等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同时,护士也需要加强自身的防护意识,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减少与化疗药物的接触。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护士的健康和安全,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负重伤主要是由于护士需要频繁地搬运重物,而身体负重过大或用力不合理时,会导致肌肉、骨骼或关节的损伤。2.预防负重伤的措施为了预防负重伤,护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使用辅助设备,如手推车、升降台等,减轻搬运重物的负担;②采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搬运重物,如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地震监测与地质灾害评估合同3篇
- 2025年中国万向节附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连续式检针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2030全球盐酸帕罗西汀肠溶缓释片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紧急无人机服务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黄金专用炭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度鱼塘承包及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木工材料采购与加工合作协议4篇
- 2025年度水利工程测绘安全监理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第6讲 阻燃纤维及织物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递等式计算100道及答案
- 2024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各年级教师用书七年级(上册)
- 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高考真题试卷(含答案)
- 湖南省退休人员节日慰问政策
- QB/T 5998-2024 宠物尿垫(裤)(正式版)
-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试卷及答案
-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数学考试大纲
- GB/T 679-2002化学试剂乙醇(9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