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和喜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36b5db25ef1adfc92a1c00cd00959a0/b36b5db25ef1adfc92a1c00cd00959a01.gif)
![《树和喜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36b5db25ef1adfc92a1c00cd00959a0/b36b5db25ef1adfc92a1c00cd00959a02.gif)
![《树和喜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36b5db25ef1adfc92a1c00cd00959a0/b36b5db25ef1adfc92a1c00cd00959a03.gif)
![《树和喜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36b5db25ef1adfc92a1c00cd00959a0/b36b5db25ef1adfc92a1c00cd00959a04.gif)
![《树和喜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36b5db25ef1adfc92a1c00cd00959a0/b36b5db25ef1adfc92a1c00cd00959a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树和喜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树和喜鹊》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三幅插图讲述了一棵孤独的树和一只孤独的喜鹊的故事。后来,这里有了更多的树、鸟窝和喜鹊,它们变得快乐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会快乐。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其中,第2、4、6自然段都是以相同的句式“……也……”来构段,构成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脉络。同时,第1、5自然段中分别连用“只有”、“叽叽喳喳”,使句子整齐对称,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本单元的课文中,除了《树和喜鹊》还有《小公鸡和小鸭子》和《怎么都快乐》。这三篇课文都围绕着“伙伴”这个主题,从不同角度表达伙伴之间的情谊,以生动的故事情境、朗朗上口的诗歌展现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伙伴之间的相处。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这一要求在本课中以泡泡的形式提出,但却要以前一课《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学习为基础,并在后一课《怎么都快乐》中运用。本课的识字教学主要以随文识字的形式进行,以字音、字义为学习重点,在“初读正音”的基础上,通过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字义。本课的生字零散分布于各个自然段中,其中3个为本课的多音字,6个在课文中以词语“孤单、邻居、招呼”出现,同时,这几个词语的学习又与单元的学习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相关。本课课后习题为“朗读课文,想一想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很快乐。”题目的设计旨在巩固、运用上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作简单推理。此外,本课中有不少长句子,朗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能为有效完成下一单元“读好长句子”的学习重点作准备。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导学生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后的“停顿恰当”和“重音合理”,是帮助学生建立句子概念,形成语感的关键。因此,在本课中,我们将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注意停顿、突出重音等方法来读好长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感受情感,朗读好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窝、孤”等9个生字和“子字旁”、“倒八”2个偏旁;认读多音字“只、种、乐”;会写“单、居”等6个字。2.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积累“从前、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一”的变调。通过联系生活经验、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朗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知道有朋友就快乐。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窝、孤”等9个生字和“子字旁”、“倒八”2个偏旁;认读多音字“只、种、乐”;会写“快乐”。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理解并积累“孤单”和数量短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一”的变调。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体会感情,感受树和喜鹊的孤单。教学重难点: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理解“孤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树林是小鸟的家!看,五彩斑斓的鹦鹉,聪明的乌鸦,还有——喜鹊。(出示:喜鹊图片)大多数小鸟都怕人,但喜鹊不一样。它们最喜欢在人们的屋檐下、房子旁的大树上筑巢,帮人们捉害虫。喜鹊是非常聪明的鸟儿,我们再来读一下它的名字吧!2.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和喜鹊有关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指导朗读1.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在课前,我们通过预习知道课文有6个自然段。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2页,自己读一下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长句子注意停顿。读完后,用端正的坐姿示意老师。(2)检查生字读音①认读生字课文中有不少生字。现在请大家翻到课本第34页,和同桌拼读一下识字条里的生字吧。这些生字你都认识了吗?请你把生字读给同桌听,读对了,打上“√”。(同桌互检)②归类点拨大家把字音都读准了,真不错!把它们藏在词语中,你还会读吗?点拨:-孤单这个词中有两个新偏旁,你知道“孤”的偏旁叫什么名字吗?“单”的偏旁呢?(板书:孑、丷,贴词:孤单)-多读几次“邻居”。请大家注意,这两段讲了喜鹊和树成为了好朋友,并且喜鹊给树带来了欢乐和生机。(板贴:友谊、欢乐、生机)最后,谁来读最后一段?我们知道,喜鹊和树的友谊让他们都变得更加快乐和幸福。(板贴:快乐、幸福)【设计意图:通过整体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加深对“孤单、友谊、欢乐、生机、幸福”等情感词汇的理解和体验。同时,也为下一步的阅读理解和写作做好铺垫。】有了邻居,树和喜鹊变得很快乐。在这片草地上,只有一棵树,树上有一个鸟窝,里面只有一只喜鹊。这个画面让我们感受到孤单。孤单的意思就是只有自己一个。我们可以通过第一自然段理解树和喜鹊的孤单。当只有自己一个的时候,树和喜鹊都会感到孤单。我们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孤单的意思。现在,让我们一起读第五、第六自然段,感受树和喜鹊的快乐。让我们一起唱儿歌,复习本课的生字。树和喜鹊变得很快乐,它们唱起了儿歌。我们也可以成为快乐的小喜鹊,一起唱儿歌。最有效的识字方法是生字的复现,通过朗读有趣的儿歌,复习巩固本课生字,提高识字效果。我们要把“快乐”写得端正、美观,注意左右结构、偏旁在左要写得左窄右宽、左右基本同高、竖心旁笔顺:左点低、右点高,竖要连着右点写;乐:独体字、主笔竖钩要挺直、左右两点打开。写好了这两个字,我们也会快乐无比!五、回顾所学,铺垫下文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通过上下文理解“孤单”的意思。尽管树和喜鹊之前生活得很孤单,但他们后来变得很快乐。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更多内容。【作业】请朗读课文。【板书】6、树和喜鹊快乐鸟图一棵树鸟窝图只有一个鸟窝孤单?快乐树图一只喜鹊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巩固9个生字和2个偏旁,掌握“单”和“居”等4个字的写法。2.通过联系上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邻居”和“快乐”,并学习“从前”、“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词语。3.通过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朗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知道有朋友就是快乐。【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2.理解“邻居”和“快乐”。【教学要点】一、复习生字,导入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动力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微积分C(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电影演员聘用合同范文
- 租房合同房屋租赁合同
- 财务人员保密协议范本年
- 广州体育学院《复变函数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理石买卖合同
- 云南警官学院《数学建模及其准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轻工业承包合约合同
- 公路电子收费系统安装合同范本
- 医院培训课件:《伤口评估与测量》
- 2021年全国高考物理真题试卷及解析(全国已卷)
- 期末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 综合实践项目 制作水族箱饲养淡水鱼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鲁科版生物六年级上册
- 安徽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5
- 关于餐饮合同范本
- CHT 4019-2016 城市政务电子地图技术规范(正式版)
- 微量注射泵安全使用和维护保养
-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9代替HJ 25.3-2014)
- 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